登陆注册
9175100000029

第29章 华南汉族史(8)

(二)迁入广西的汉族

自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卫飒开通湘南通粤北的通道,尤其是唐代又开通了粤北南雄跨大庾岭至赣南的通道后,迁入岭南的汉族多先入粤北南雄珠玑巷后再转徙广东各地,入桂的汉族相对较少。及至宋代,这个状态才有了改变。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年),壮人首领侬智高率众反宋,立国称王。宋朝廷派狄青领数万大军南征侬智高。事平之后,留下的戍兵“逾二万四千人,以四千人屯邕州(今南宁市),两千人屯宜州(今宜州市),千人屯宾州(今宾阳县),五百人屯贵州(今贵港市)”。对当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明一统志》引元志即云:“今邕人皆其种类,故语言类襄汉。”此后,宋王朝为加强对壮族地区的控制,在今桂西的左江、右江、柳江流域一带设立寨这一军事行政机构。每寨管辖若干个土州、县、峒。寨筑城堡营盘,由汉官提举领官兵屯防。左、右江一带屯兵5000人,分驻横山(今田东县城)、太平(今崇左县城)、古万(今崇左县江州)、湖润(今靖西县湖润圩)、迁隆、永平(均在今宁明县境内)等寨。柳江一带屯兵8000人,分驻武阳(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融州(今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寨。钦州一带屯兵五500人,分驻如昔、抵棹二寨。北宋末,迁入广西路的移民也甚多。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三载:绍兴三年(1133年)三月癸卯,“直徽猷阁知静江府许中降职一等。时中原士大夫避难者多在岭南,上数诏有司给其廪禄。中言:‘本路诸州赋入微薄,请禁寄居官毋得居沿边十三郡,见寓止者皆徙之,乃毋给其禄。’上恶之,乃有是命”。静江府治今桂林市,许中所言之“本路”即静江府所在之广西路。可见两宋之际不仅静江府,就连接近少数民族聚居的“沿边十三郡”,也有避难的中原士大夫。许中之所以降职正是因他企图禁止并迁出已寓居在此的移民而获罪。又如蔡条说:“岭右顷俗淳物残。吾以靖康岁丙午(1126年)迁博白时,虎未始伤人,村落间独窃人家羊豕……十年之后,北方流寓者日益众,风声日益变,加百物涌贵,而浸伤人。今则与内地勿殊,啖人略不遗毛发。”入桂汉族人口的增多大大改变了博白的自然环境。北宋灭亡前后,难民流入广西的记载尚有多处。如在容州(今容县)一带“宋南渡后,北客避地者多”。在柳州、三江一带,“六甲人,宋大观元年(1107年),金兀术侵扰中国时,福建河民曹、荣、龙、李、潘、杨、欧、马、蓝、侯、龚、谢12姓由福建汀州逃难,经广东达柳州,而至古宜(今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沿河以居,生齿繁衍,历元及明,史称其为民”。

南宋末,元军南下伐宋。时江西广丰人张天宗组义民投文天祥抗元,后为元军所败。张天宗遂率部众及一部分难民退入广西西南边陲的归顺州(今靖西县)落籍。而且广西的军人相当一部分来自北方,如隆兴元年(1163年)全州军士骚乱,知州王次张便“密召邓州一二以为腹心,纵容治事如常事”,遂得以平叛。

总之,中原汉族进入湖南以后,有的溯湘水而上进入广西。广西的宾州、浔州(治今桂平)、柳州、静江府(治今桂林)、全州、融州(治今融安县)、郁林州(治今玉林)、贺州(治今贺州)、贵州(治今贵港市)、容州、宜州(治今宜州市)、梧州、邕州、钦州、雷州都留下移民的踪迹。就现有资料来看,一些州的移民数量相当可观。如绍兴十四年(1144年),高登流放容州,次年与一些人士一起赋《深衣铭》诗,共有14人,其中2人分别来自大名和黄州。所以,《岭外代答》“五民”条云:“钦州(约今钦州市和灵山、东兴等县、市)民分五种,……二曰北人,语言平易,而杂以南音,本西北流民,自五代之乱,占籍于钦者也。四曰射耕人,本福建人射地而耕也,子孙尽闽音。五曰疍人,以舟为室,浮海而生,语似福广,杂以广东东西之音,疍别有记。”容州(约今容、北流、陆川等县)、廉州(约今北海市、合浦、浦北等县)等地也有福建移民。《容州志》亦云:“闽、楚、江、浙人多有侨寄此者。”

(三)迁入海南的汉族

两宋时,迁入岭南的汉族有的渡过琼州海峡进入今海南岛。绍兴年间(1131~1162年)谪居昌化军(治今临高县西南,在全岛的最西端)的李光说昌化军:“近年风俗稍变,盖中原士人谪居者相踵,故家知教子,士风渐盛。”明人丘溶云海南岛的故家多来自中原,“其散在四州者,琼为多。琼属邑文昌大族可数者五六家,邢其一也。邢之先自汴来。盖在宋南渡初,至今子孙繁衍,散居邑中者殆居他姓什三四焉”。与此同时,海南也有外籍人士避难避乱迁来定居谋生。如,南宋初太学生陈东被诛,另一太学生福建人陈好,因畏株连而避居海南琼山之苍原,后子孙繁盛。正如(风俗)所云:“琼僻居海屿,旧俗殊陋,唐宋以来多名贤放谪,士族侨寓,风声气息先后濡染。”“建炎托名,避太学上书之祸,于是有苍黄陈家;汴都分瓞,启万安文学之守,于是有水北邢家;纲使留子孙,大昌忠惠之宗,于是有叠树蔡家……”入琼汉族不断增加,故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二云:“熟黎多湖、广、福建之奸民也。”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亦云:“熟黎贪狡,湖、广、福建之奸民亡命杂焉,侵轶省界,常为四郡患。”“闽商值风水荡去其资,多入黎地,耕种不归”。据统计,琼州、昌化军、万安军、吉阳军等各州军元初的户数皆比北宋熙宁年间户数有较大的增加,分别达746%、263%、244%和470%。而北宋元丰初海南四军州共有户10366,到元世祖至元年间,增至99885户。不到200年间,人口增加了9.6倍,显然是汉族大批入琼所致。

(四)迁入福建的汉族

宋元时,远离中原,重山阻隔的福建成了人民逃避战乱的好地方。尤其是南宋时,因其距离南宋的首都比岭南近得多而迁入便捷。南宋初年一些原居住在江南的北方移民为避金军复迁入建州一带。如宗室赵不恧便因之“转徙浙东、闽之建上”。建炎三年(1129年),管理皇族成员的西外、南外二宗正司分别迁至福州和泉州,当年迁入的宗属分别为180余人和349人。至南宋中期,仅南外宗正司管理的宗属已有2300余人。使得泉州汉族人口大增。郑思肖《大义略叙》载宋末事即云:“泉州素多宗子,闻张少保至,宗子纠集万余人出迎王师,叛臣蒲寿耕闭城三日,尽杀南外宗子数万人。”可见泉州、福州成了皇室成员主要迁居之地,与此同时,流民也大批迁入泉州、福州,如长安人张汉英南渡后居福州。今福州桥南三叉街一带旧称藤山,“唐末宋初,居民鲜少。赵宋南渡之后,避乱者渐次迁藤,至元朝始成村落”。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县南)人李氏、孟州(治今河南孟县南)人傅自得、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人林某、高密(今山东高密)人赵存诚及其弟思诚一家,南渡后皆居泉州。此外,建炎四年(1130年)李纲自广东结束流放,打算到江西德兴与在那里避难的家人团聚,由于江西等地“颇有群盗啸聚”,不得不自广东绕远道经惠州、潮州、汀州,不久又携家入闽避难。绍兴元年(1131年),原居江南的翟汝文因“金人南渡”,也“避地闽峤”。据统计,嘉定十六年(1223年)福建户数比崇宁元年(1102年)增加了50.6%,增幅仅次于广西路,居第二位;户数次于江西、两浙而居第三位。入闽汉族经海、陆两路进入,故沿海港市福州和泉州,以及居江西入福建大道的邵武军(治今邵武)、建州(后改名建宁府,治今建瓯)、汀州都是移民较多的府州。如建炎年间(1127~1130年)福州户数比元丰三年(1080年)增加58649户,年平均增长率达4.9‰;淳熙年间(1174~1189年)又比建炎年间增加51083户,年平均增长率达2.9‰。又如庆元四年(1198年),邵武军户数达14.2万,比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的8.8万增加5.4万户,其间的年增长率为4.1‰;咸淳七年(1271年)有21.1万户,比庆元四年又增加了7.8万户,其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3‰。二者皆超过同期全国的平均增长率。南宋时邵武军的人口密度已赶上位于沿海平原、路治所在的福州和重要港市泉州。嘉靖《邵武府志》卷五也说:“宋都杭,入闽之族益众,始无不耕之地。”再如汀州为开发较晚地区,长期地广人稀,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才8.1万户,平均每平方千米4.7户,但到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达21.8万户,较元丰时增加13.7万户,此其间年平均增长率达8.3‰;隆兴二年(1164年)比元丰时增加9.3万户,此其间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9.1‰,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数。庆元年间(1195~1200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千米12.5户,已接近于10几年前福州的水平。绍兴三年(1133年)并增设了莲城县。汉族大量迁入使得“汀俗颇类中州”。

(五)迁入台湾的汉族

汉族入台的记载虽然很早,但大批入台却始于宋元时期。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说:“历更五代,络及两宋,中原板荡,战争未息,漳、泉边民渐来台湾,而以北港为互市之口,故台湾旧志有台湾一名北港之语。”福建省德化县城郊浔中乡宝美村发现的《德化使星坊南市族谱》中,苏氏七世孙苏钦所写的族谱序云:“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苏氏一族分于仙游南门、兴化涵头、泉州晋江、同安、南安塔口、永春、尤溪、台湾,散居各处。”由于汉族入台人口增加,故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汪大猷因“毗舍邪掠海滨居民,岁遣戍防之,劳费不赀。大猷作屋二百区,遣将留屯”。不仅如此,南宋时还在台湾推行“编户”,《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称:“台湾之北曰澎湖,二岛相连,互为唇齿,在宋时编户甚蕃。”所以无论是在澎湖还是在台湾都有大批宋钱出土,故台湾在南宋时已隶属于福建晋江县。及至元代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台湾仍隶属晋江县。这一切都表明汉族已大批入台,开始了与台湾土着共同开发台湾的历史。

(六)华南汉族的第二次迁徙

自秦汉以来迁入华南的汉族一般迁入某地后就落籍于某地,很少人再进行第二次迁徙,更没有大规模地进行第二次迁徙。宋元之时,迁入华南的汉族中却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即成规模地进行第二次迁徙。

华南汉族第二次迁徙的序幕是由入粤南雄珠玑巷的汉族揭开的。

南雄珠玑巷汉族移民进行第二次迁徙的导火线是由苏(胡)妃事件引起的。传说绍兴元年(1131年),皇妃胡氏(或苏氏)被黜,潜逃出宫,由珠玑巷富商黄贮万带回做妾。朝廷闻知,乃借口在珠玑巷一带建立营寨,把居民尽行驱逐。珠玑巷人大惧,97家居民遂商议南迁,认为“南方烟瘴地面,田野宽平,及无势恶把持之处,众相开辟基址,共结婚姻,朝夕相见,仍如今日之故乡也”。这就是关于汉族入粤史上有名的珠玑巷传说。

其实南雄珠玑巷汉族移民之所以会进行第二次迁徙的主要原因:闽、粤、赣、湘边的动乱,如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张忠、邓庆、刘军一等据南雄,江西统制传枢讨之;绍兴三年(1133年)江彭友等农民起事,占江西、湖南8县,虔、吉盗连兵寇掠循、梅、广、惠、英、韶、南雄、南安、建昌、汀、邵武诸郡。正如《易氏族谱》所云:“宋乾道末,赣之坡洞豪顽啸聚为乱,蔓及雄、韶。公谓陈妣曰:‘吾祖宗屡世积德,料必无恙。不若预为之避,尤为明哲。’淳兴(兴为熙之误)十一年甲午辰五月,遂负神主弃广,挟赀入广之城南小市街石亭巷居焉。”二是元军入粤,引起闽、赣、粤军民的激烈反抗,雄、韶、虔、汀一带沦为战场,南雄更是成为战场的中心战区,双方争夺数度易手,从咸淳末(1273年)左右至祥兴二年(1279年)的六七年间,元军两过大庾岭,三占雄、韶,珠玑巷处在交通要道上,加上自然灾害的频繁,“天灾地劫,民不堪命,十存四五,犹虑难周”,而纷纷南迁,开始了入粤汉族以珠玑巷为起点的大规模的第二次迁徙。

珠玑巷汉族移民进行第二次迁徙的情况所记甚多,如《开平方志》云:“狮子罗村,其先世室兆随宋太祖渡江讨叛,至广东南雄始兴县,遂家居焉,七代贵翁绍兴元年从南雄迁莨底,即今新会良溪也”“北谭梁族……宋大观中由山东郓州入广始兴郡,子绍迁居南雄珠玑里,绍孙永保由南雄徙新会城内仓步巷……”;“潭边园谢族……其先景宋元佑间徙居广东南雄,温孙才甫由南雄珠玑巷始迁于古冈州登明里豫富村,即今之开平谢边是也”。又如(香山县志)云:“(隆镇)涌边曾族……六十一传世季青,因避乱徙居保昌县珠玑巷,传至汝富,历六代,如遨游来香山,止于涌边乡,遂家焉。”再如(司徒氏族谱)云:“我司徒氏,祖居南雄珠玑里,自北宋以前谱帙残缺,莫可考证,至宣翁值有南宋渡,中原多寇盗窃发,自南雄迁居广州城,是一世祖也。”凡此等等,不胜枚举。

同类推荐
  • 召唤神系统

    召唤神系统

    他重生,来到这个战争年代,苟延残喘的活下去还是登上人生巅峰,全看你。
  • 其学也无涯

    其学也无涯

    学生腹诗气,居士有心兵,傅者言同灵,昭士鉴是非,武师力万顷。这是另一个文武界。圣者得道,万民寻道。学无止境,或有力助,诸如此类,泛泛文青。诗有道,词生妙法,曲惑人心,武霸天下。以奇怪的文字铸造光怪陆离的世界。从一个被谷涧居士劝退从农的学生开始为你讲述他的诗篇。他名:兰净瑟。
  • 资治通鉴:皇帝们的奇葩事

    资治通鉴:皇帝们的奇葩事

    资治通鉴,自古必读奇书。奇在真实的历史故事里透露出离奇而扭曲的人性,奇在历史的故事在轮回,无数能人异士和他们的光风霁月或尔虞我诈或你死我活的故事在舞台上起起落落,此方谢幕彼方开场,更新罔替,连绵不绝,更奇在通过无数的故事直击人性的本质。读懂了人,尤其是读懂了中国人,方能在现实的管理中、待人接物处事中萌生智慧。读完此书,你就是一个活了两千多年的江湖老手!
  • 魏晋南北朝州制度研究

    魏晋南北朝州制度研究

    中华上下五千年可见其政治管理机制的强大和有效,本书将为你揭示魏晋南北朝的州制度。
  • 三国之蝎龙太尉

    三国之蝎龙太尉

    汉末!便如一汪即将沸腾的深潭,黄巾祸乱天下、内侍糜烂宫闱、军阀割据四方,更甚至,无数隐藏在历史黑暗深处的门派宗室蠢蠢欲动,假借仙人之名四处蛊惑天下。千万人中所出唯一的英豪,方能冠以‘龙’之名,而这个时代,却诞生出了华夏千年中最多的龙!鳞爪牙角,翻云覆海!吾等要让这天下诸国,因吾等惊怖!吾等要让这世间群王!因吾等战栗!吾等要让这名为苍穹的蓝色石子!再也绊不了吾的脚!!
热门推荐
  • 结婚向左,离婚向右

    结婚向左,离婚向右

    本是楼梯口一次意外的邂逅,却擦出了爱的火花,苦苦找寻中再次相遇,却发现他们拥有着无法靠近的身份,在这段不为世俗所接受的禁忌恋中,她进退维谷,他步步为营。当她终于鼓起勇气,倾心相许却惨遭误会的背叛,他,因恨远走他乡;她,为爱固守原地。三年之后,当她决定放弃这份无望的等待,为他人穿上嫁衣的时候,他却突然归来,爆出一个惊人的秘密……看狐狸学生如何用爱,画地为牢,俘获美女老师的芳心,演绎一场甜到忧伤的爱恋。
  • 重登王座

    重登王座

    叶白风曾经大陆上的王者,因手段狠毒被人孤立,决心重来,却惨遭人暗算,被迫震碎灵魂,失去记忆,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了地球,在地球生活十六年这之后,又在一直深爱他的魔宠操控下重回到了异界,掌握着不同与大陆的功法重新走上成神之路{这只是个逗比文}……
  • 雪璟霓裳

    雪璟霓裳

    她穿着一身性感皮衣,右眼眼尾处有一朵小小的彼岸花,魅而妖艳,却戴着黑色面具。他穿着SELECTED羊毛暗纹渐变修身男士西装,可戴的银色面具却格格不入。换上另一副面孔,闯进彼此
  • 正常的异界见闻

    正常的异界见闻

    ps:刚刚发布,所以数据都是空白……如果说死亡后就会穿越的话,会是怎样呢?其实这是一本正常的伪科幻文。ps:我再三确定,我这本书挺正常的。“周围的景象都变得光怪陆离,星空背景被扭曲成一条条的线迹,附近星球的上下自转速度开始变得不均,各处的引力开始变得不等,各处的摩擦力或是极大,或是极小,整个星球开始变得分崩离析,星球的碎片脱离了引力的束缚,飞向了太空,甚至于,整个星球都不再受恒星的引力,开始顺着惯性飞向宇宙深处……”
  • 带上老妈去旅行

    带上老妈去旅行

    30年前,是你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30年后,让我陪你去看这个世界之外的世界。这是爱的轮回,更是最美好的陪伴。《带上老妈去旅行》中30岁的儿子带上60岁老妈,300天疯狂玩转100个城市50个国家。他们从青岛走起,一路上有欢声笑语,也有矛盾和冷战。妈妈说:现在开始,我的人生就是一场庆典!儿子说:不需要多伟大的理由,就是想看到妈妈“玩儿”的样子!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全世界,更是感动了彼此。
  • 一品皇妃

    一品皇妃

    叶幽然一届倾城容颜的商界名门小姐,却被权势捉弄家破人亡,身负血海深仇她掩饰真面踏上了复仇之路。情仇交织,王爷,帝王,网罗不了她那颗满是仇恨的心。深宫暗斗,权势争夺,背叛阴谋,她也曾没有防备的陷入了后宫波涛汹涌的美人心计,步出生天,她步步攻心。
  • 重生之娱乐时代

    重生之娱乐时代

    一对从小就是孤儿,但善良的兄弟二人,不小心被雷公电死后,被重生到了中国最有权势的家族,然而注定这一辈子没有灾劫的浩天在这一世怎么完成他成为世界最红明星的梦想呢?本书以韩国娱乐圈为跳板走向世界…愤青请绕道。无11,无郁闷。特此声明:本书内的人物名字及事例都只存在于小说,如有雷同,百分百巧合。
  • 晴空红线事务所

    晴空红线事务所

    轮回历记载中众多的主域界已成为一种传说,因为一场意外受到了诅咒,只能从历史的蛛丝马迹来证明他们存在过。殊不知传说的结尾,他们仅存的后裔流落到各个位面,遇见不同的人,最后走出小位面,来到浩瀚星空,去寻找未来以及那失落的古界。。她,意外诞生,本命法阵特殊,因为无法召唤而被称作废物。她,绯闻累累。一代陨星,如何再绽光辉?
  • 军人信仰

    军人信仰

    这是一个用信仰写成的故事,这是用忠诚谱写的赞歌,这是一个传承的故事。信仰是什么,是一个人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是可以高于情感,脱离于钱财,践行于行动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那么一个军人的信仰就是保卫祖国和人民,捍卫革命先烈们给我们留下的一切,身上流淌着革命先烈的血液,践行传承着先烈们的遗志,开创新一代中国人的梦想,相信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信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为共产主义事业,为强大的祖国而奋斗。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军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践行诺言,只是为了信仰。
  • 缘本陌生

    缘本陌生

    莫名的醒来,莫名的生活,记忆和现实出现了重叠,孰真孰假?迷雾重重,爱情,亲情,友情的对撞,公司、家庭的重叠让一切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