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3400000012

第12章 岁月有痕(3)

这一年,戴逸等“黑帮”分子被“半解放”了,虽然还要劳动、思想汇报等等,但行动有了相对自由,可以回家过平常日子。同时也恢复了党籍,当然人还在另册之中。此后,随着“五七战士”的一批批下放,戴逸自然也在下放之列。行将离别之际,最难以割舍的是妻儿老小。贤良的妻子连夜给丈夫准备行囊,妻子忙碌不已的背景,深深刻入戴逸的脑海之中,在此后分离的日子里温暖孤寂的心灵。在被打倒之后,抄家是免不了的,一书房的书籍总有损失。此番一别,不知何日再相逢,不知彼此再遭到何种待遇。重新打量这些伴随自己无数个夜晚的书籍,戴逸狠狠心,想把它们给处理了。他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地摩挲着书的封面,有厚的、薄的,有横排的、竖排的,有线装的、平装的,一一在手掌间告别。最后,用麻绳将书们捆扎好,一捆一捆,从家里排到门口过道,煞是壮观。当将近两吨重的书籍运到废品站后,虽然它们的使命看似已然完成,但它们在人间的意义却传递给了一位历史学家,物质的消殒换来了书脉的永存。书生意气的戴逸让自己跟书籍作了一个了断,背包里塞了一套《毛泽东选集》,告别家人踏上南下的征途。

自1969年冬天,人民大学首批“五七战士”开往江西后,接下来的两三年,共有八批1583名教职工和480户家属陆续来到余江刘垦农场劳动改造。当戴逸跟大伙儿挤上火车车厢,北京站渐行渐远,人的思绪也被抛得远远的。虽然经历了不公平的遭遇,但是戴逸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坚信经过时间的淘洗,历史将澄明透彻。人群中总有几双熟悉的眼睛,周遭的“反动权威”里,还有胡华这样相知的师长,令戴逸的内心颇感踏实。火车经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转入江西。一路过去,一路上的农村显得生机盎然,让自小长在江南的戴逸感受到别样的农耕画面。

当火车缓缓停靠在余江刘家火车站,当双脚站立在广阔天地之间,眼前的干校正在修建、完善当中。安顿下来之后,大家便投入劳动,用握笔的双手开垦荒山、修公路、挖渠道、采石块、造房子,一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边发展农业生产。没有书本、只有农田的日子,大家深感苦闷。为了响应党中央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号召,大多数人重新振作精神,无怨无悔地承受着人生的考验。第一次身披蓑衣、打着赤脚下田干活,星星点点的泥浆溅满双腿,有的腿甚至还趴着几条蚂蟥。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习惯了,同时勤恳、虚心地向当地村民请教。起初干校的食堂只有咸菜就米饭,随着生产的发展,便自己养猪、种菜、种稻甚至种茶,生活上有了不少改善。大家发扬聪明才智,短短三年间,共建造仓库、食堂、水晶宫、医院、电影院、商店、发电站等房屋81栋,修公路5公里,开垦荒地630亩,包括橘园、良田、茶场等。仓库是干校的命根子,自给自足的粮食全都储存于此。南方雨水较多,防潮防水是要点,因此在建造上费了不少心思,柏油、泥浆、石灰里外三层的糊墙法,实属创新。仓库的墙壁上,劳动之余的感慨留在上面,正是:丰收季节,谷粒满仓;家家户户,喜笑颜开。有村民在墙壁上写了致一位老教授的一封信,详细描述了师生们的生活情景。诗中写道:昨日深更半夜,今日夜半三更;你爬书山狩猎,你下书海捕鲸;满头白发是书山飘落的雪花。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尊敬。

戴逸被分配在二连养猪班,凑巧的是跟胡华在一起当猪倌,还有吴树青、项充等国字号的“反动学术权威”。猪圈里共有20多头猪,每天早上起来,大家就忙着挑泔水、喂猪、清圈、做饲料,晚上还要值夜班。同时,白天还要开展“革命大批判”。大家都是生平第一次直接与猪打交道,主要任务是喂好猪栏里的这些猪,保证干校的肉食供应。当戴逸拌好饮料,拎着木桶来到猪圈前,那些猪一闻到饲料的香味,都哼哼唧唧地聚过来,那副摇头甩耳的样子令人啼笑皆非。饲料倒入石槽后,猪们便埋头吃将起来。一片稀里哗啦之后,便很满足地踱起步来,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但是养了一些时日,这些猪就是不肥。当时江西正在推广无粮喂猪法,不准用粮食喂猪,可一点不用粮食,猪无法催肥,老是养不大,一身的皮全是皱褶,活像小老头。猪倌们想尽办法,一起给猪做饲料。最好的饲料是砻糠,再加点黄豆,经过碾磨,就成了专用饲料。戴逸买来多本养猪指南,按照书上说的去实践。比如从地里摘来南瓜,洗净后切成块,猪们倒可以细嚼慢咽半天;又在糠里掺进白菜叶子,煮熟了给猪吃。田边地头的猪草非常茂盛,背着竹篓去河边、树下、沟旁,带回一篓篓的绿意。尽管经常琢磨,但这些“老头猪”不太争气,没有想象中的肥壮。

白天除了干活儿还要开会,进行各种“批判”,人早已累得腰酸背疼,晚上往往倒头就睡。养猪班还要值班守夜,戴逸跟胡华搭档。要说体力,无疑是超负荷的,但精神的碰撞令人愉悦,暂时忘却眼前的烦恼,两人便天南地北地聊天。无数个夜晚,他们促膝谈心,从书本到现实,从历史到眼下,从国家到个人……多年的师生情谊化为汩汩暖流,温暖着心田。虽然身边没有书籍,但是一谈及专业,两人就有说不完的话。比如清史研究所的成立,其戛然而止倒是带给戴逸更多思考的空间。他跟胡华谈到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商量如何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深感清史研究之路仍在心中蜿蜒,离学校、专业越远,心中的牵挂越多。胡华仍在思考如何给烈士写传记,很多想法已经很成熟了。在闲聊的当儿,听着猪们此起彼伏的呼声,偶尔传来乡村的狗吠声,夜空下的干校显得十分静谧。伏在门边的“小纠纠”在黑夜中值班,令人感到更加的安宁。但只要不远处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它便即刻竖起耳朵、直起身子,发出它警惕的叫吼之声。

“小纠纠”是猪倌们养的小狗,是胡华从远处要来的,它全身毛头乌黑锃亮,额头上一撮白毛尤其醒目,非常机灵又讨人喜欢。刚来时,它瘦弱得皮包骨头,抱在怀里很温驯、很安静,悄无声息的样儿。在如此偏远地区,遭受不公命运的人们,忽然看到这样一个可怜见儿的,仿佛在荒原的深井里照见了自己,生出无比的怜爱之情。猪倌们给它搭了个干净、暖和的安乐窝,喂它吃东西,逗它玩闹,没多久它就强壮起来,也成了养猪班的看家狗。“小纠纠”也是养猪班的心肝宝贝,是大家快乐的源泉。白天,它跟在猪倌们身前身后,一有信息便跳将前去,帮着轰猪守门。晚上,它陪猪倌们值班查夜,成了大家精神上的慰藉。“小纠纠”跟胡华的感情特别好,由于经常一起值夜班,跟戴逸也很相熟。每当师生俩谈话酣畅之际,“小纠纠”趴在主人的脚边,一边听着两人的轻声谈话,一边懂事地竖起双耳,警惕周围的情况。

有一次,胡华请假回浙江奉化老家探亲,“小纠纠”便由戴逸照顾。戴逸走到哪里它便跟到哪里,十足的一个好帮手。就在胡华探亲的那几天,干校的墙上贴出了批判胡华的大字报,除了“反动权威”、“修正主义分子”、“勾结资产阶级”之类的陈年罪名,又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因蒋介石是奉化人,便说胡华回奉化探亲是策应蒋介石反攻大陆,如此云云令人哭笑不得。那几天,“小纠纠”似乎也知道了,急得抓耳挠腮,吃饭都没心思。夜晚,它趴在戴逸的身边,在戴逸的安抚下才慢慢平息。这种无中生有的事情不时发生在干校,所谓批判的警钟时时敲响。终于等到胡华回来了,“小纠纠”咬着他的提包呜呜叫唤。平素温和的胡华看过大字报后,马上找到写大字报的人,把那人驳斥得无话可说,这场“闹剧”也无法进行下去了。戴逸从这场“闹剧”中,感受到胡华的铮铮风骨。作为一介知识分子,面对此情此况,戴逸想到的是苏东坡的“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留侯论》的中心所在。苏东坡在成熟之年遭受诬陷,后顿然醒悟,印证了他年轻时写下的诗句。原来,人生路的坎坷当是一种必然,唯有坦荡的胸怀,才能在人生的风波内安定自在,达到得而不喜、失而不惊的心境。

当时,国家的前途未可知,个人的命运难卜。大家虽有被人抛弃、任人宰割的感觉,但是想及前人的遭际及诗文,亦是一种任重道远的激励吧。历史善于开玩笑。1971年,中国发生了林彪“九一三”重大事件。它是中共党史和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成了“文化大革命”的转折点。当时,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率先解放了很多被禁锢的老干部。好消息传来,干校里一片欢呼雀跃。因为中国人民大学已被宣布解散,本来戴逸等干校学员们被定向就地分配,但江西方面视这些“反动学术权威”是个重大“包袱”,“年老体弱工资高”,干不了力气活儿。几年来,这个“包袱”被推来搡去,终于在历史的拐弯点,最终仍由北京市接受安置。就这样,干校的学员们才得以陆续离开回城。

人们沉浸在即将回城的喜悦之中,忙着给家人写信,盼望着团聚的时日。就在人人喜上眉梢之时,“小纠纠”低眉搭耳地,显得孤单落寞。两年下来,它出落得更加健壮,它欢快的身影跳跃着,成了养猪班不可缺少的一员。“小纠纠”的神情时而带着期盼,时而没精打采,它似乎对自己的命运有着预感。把它带回北京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留在当地,难逃被捕杀吃掉的命运。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谁能顾及一条狗的命运呢?!胡华和戴逸他们一直在为“小纠纠”担心,也想过送给哪家好心人,但江西农村吃狗之风盛行,最终难逃一劫。听任时间像沙子一样流逝,也无法挽回命运的安排。胡华要先回北京,临走前他一直在逗“小纠纠”玩,最后他嘱咐戴逸说:小纠纠的事,尽量安置一下,你最后瞧着办吧!那声长叹和那离去的背影,一直在戴逸眼前晃动。接下来的日子,戴逸一直照料着“小纠纠”,还时时提防着其他人的举动。当时,回北京的战友一批批地走了,或许是上天的安排,戴逸被排在最后一批。那几天,“小纠纠”寸步不离戴逸左右,它似乎知道大难临头。狗肉的香美总在诱惑着战友们,不少人动员戴逸把狗杀掉吃了。看到戴逸坚决反对的样子,战友们劝说道,与其留下给老乡吃,不如临行前饱餐一顿,也算是打打牙祭。他们天天软磨硬泡,最后戴逸一狠心,索性不管,随他们处置。他特意请了一天假,避开了杀狗吃狗的场面,但心里一直放不下“小纠纠”。

在那个年月里,人的命运尚难以安定,哪有能力去庇护一条可怜的小狗呢,或许,只能是这样的归宿了。

同类推荐
  • 鲁迅

    鲁迅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悲壮刺客:荆轲

    悲壮刺客:荆轲

    《中国古代武将壮士:悲壮刺客荆轲》为丛书之一,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刺客荆轲的传奇故事。他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 李安哲学

    李安哲学

    本书运用东西方两种不同哲学传统评析李安导演作品。图书第一部分聚焦李安导演的华语影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道、儒及佛教哲学主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其导演的英语影片中所体现的西方哲学思想主题:然而,全书的终极目标在于探索李安糅合这两种文化、架构中西文化沟通桥梁(即为表现电影主旨内容,策略性的汲取中西文化思想)的电影导演哲学。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杰斐逊(名人传记丛书)

    杰斐逊(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爱好和平的民主斗士,走上了革命与从政的道路,最终成为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怀着梦想和激情,起草《独立宣言》,订立并完善宪法,拯救国家危难,并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书中生动客观的讲述了平民总统杰斐逊求学、从政、执政的生命旅程,展现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勤奋与坚韧的精神为青少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热门推荐
  • 青春疼痛成长小说

    青春疼痛成长小说

    童话里的人物出现在现实中要么很幸福要么很痛苦。
  • 还魂赋

    还魂赋

    听闻金陵魅香楼有一琴师,可奏还魂曲。饶是还阴生白骨,不如醉曲引还魂。
  • 小药农的修真路

    小药农的修真路

    一个普通人穿越了,没有强者心态,没有逆天运气。习惯了作为一个小人物的他,如何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中生存?难道,那个无上的存在真的没有给我什么金手指么?
  • 中国秘史

    中国秘史

    本书分秦汉秘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秘史、隋唐秘史、宋元秘史、明代秘史。
  • 千金一笑:小姐冷情

    千金一笑:小姐冷情

    星际将领落难蓝星千金,也许这是一颗不错的星球
  • 极品:太子党

    极品:太子党

    指尖划过她们绝美的脸庞,邪异的一笑,钩魂荡魄。冰冷的剑锋过处,群雄授首... 出生高贵家庭的丰含笑有着迷人的笑脸。酷爱格斗的他无人能比他格斗技术,无论是游戏还是实战。在家族雄厚的背景下他却走上了黑道。风流花心的含笑总是不能离开了女人。女人和黑道帝王是他今生的追求,统一中国黑道的他终于创建了一个地下皇朝,打下一个大大的后宫...
  • 月羽落天

    月羽落天

    千年爱恋,是离开,还是……难道最终要孤单一人……这世间的一切是依旧的命中注定,还是改变……
  • 傲娇总裁,撩心娇妻

    傲娇总裁,撩心娇妻

    路雅允发誓,她还从来没有那么嫌弃过一个人,身为总裁却死抠门不说,还给他的猫娶了一个很像自己的名字,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凌璟觉得他这辈子没见过这么败家的女人,拼命买一堆没用的东西不说,还坑了自己几百万。她居然还能义正辞严地说这是为塑造一个完美的凌氏总裁形象。不过嘛,路雅允要是成了凌璟的家人,那这件事就另当别论了。
  • 轮回之寻妻记

    轮回之寻妻记

    道子入佛尘、随缘帝王家,天生的宿命,注定的缘分,上古承志、西域皇朝、中原朝野……洪荒三界四族任由我行、任由我踏,只道是一场千年缘的红尘恋,管你是人、是神……莫说我上天入地进得轮回……为的就都只是要将你寻回,只因你是我的妻,……然这一切的悄然发生,竟在我寻得真我的时候,却也让我成了那神秘千古、雄霸一世的西域帝王……
  • 别离我太远

    别离我太远

    房间里“南黎辰,我是你妹妹,你别乱来!”你有你的呆萌秘书,我也有我的未婚夫,你怎么能这样?这是乱伦。“我怎么不记得我妈什么时候生过你,恩”男人上挑的女人的下巴,悠悠开口。写文只是兴趣,文笔比较烂,希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