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3400000011

第11章 岁月有痕(2)

早在南京大学期间,郭影秋在个人致力于明清史研究的同时,还专门组织了一批明清史专家,成立《晚明史籍丛书》编委会,编辑整理晚明史籍。到人民大学工作后,考虑到学校在清史研究方面有较雄厚的实力,加之中央领导人的重视,郭影秋屡屡建议编纂清史。岁月有痕,郭影秋一直推动和组织清史研究,为清史编纂创造条件,终于,设立清史研究所的事有了进展。

1965年,在书房中

1965年秋,铁狮子胡同1号大院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人民大学副校长孙泱叩响了戴逸家的门。孙泱使劲握着戴逸的双手,郑重地宣布: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部长办公会议,专门讨论编纂清史事宜,决定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编纂委员会由郭影秋领导,委员有关山复、尹达、刘大年、郑天挺、佟冬、戴逸等七人。一锤定音,郭影秋积极贯彻中央这一决定,迅即与人民大学党委研究部署,着手筹建清史研究所,并考虑让戴逸主持领导清史研究所的筹备及研究工作。决定一出,郭影秋便派孙泱亲自登门正式通知戴逸,并授意戴逸草拟研究所的规划,担任所长,所址就定在沙井胡同。亲耳听到孙泱副校长传达的中宣部的决定及郭副校长的意见,戴逸激动不已。想及几年前与吴晗的那次谈话,还有与郭影秋的单独会面,及至成为清史编纂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奉命筹组清史研究所,仿佛是命运女神的安排,一步步接近梦想的目标。

此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吴晗首当其冲,不时遭到言论的指责。作为当年受周总理嘱托筹划清史编纂的吴晗,当然不能再参加清史工作了,七委员内自然没有吴晗的名字,因为当时学术界的形势已经剑拔弩张。果然没多久,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一场文化大灾难降临中国大地,无数人受到牵连和冲击。

当时,中宣部组织了龚育之、邢贲思、林甘泉和戴逸四人成立写作组,撰写了《〈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的文章,并在《人民日报》发表,笔名“方求”。在方求的文章中,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采用了一年多前星宇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论“清官”》的观点,指出该文“不指名地对吴晗同志在‘清官’问题上的反马克思主义观点提出了认真的批评。文章对‘清官’问题作了很好的分析。这里参照和采用了其中的一些论点”。

说起《论“清官”》一文,是由戴逸执笔、集体写作的,1964年刊发于《人民日报》,笔名“星宇”。也正是由于这篇文章,戴逸被抽调来四人写作组。此文观点明朗,思路清晰,运用马列主义解释历史上的清官和清官现象。文章对清官的定义作了剖析,清官是地主阶级中维护法定权利的代表,但在某种程度上反对豪强权贵追求法外权利,进行无限制地剥削;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清官又是同情劳苦大众,减轻普天下百姓的苦难,缓和了阶级矛盾,但其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方求关于清官问题的论述,采用了星宇的观点,却意想不到地得罪了姚文元等人。他们在方求文章发表不久,就在上海的报纸上着力地指名批判起星宇的文章来了。1967年4月,上海写作组以“康立”为笔名撰文点名批判星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时间国内报刊广泛转载。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批判清官的文章铺天盖地,气势汹汹。这些文章的观点认为清官更坏、更反动,因为贪官进行残酷剥削,能引发广大人民的反抗;而清官同情人民,对大众反而有欺骗性、蒙蔽性。说实话这种牵强的逻辑难以令人信服,却以洪水猛兽之势形成冲击波。以致后来方求的文章被“四人帮”认为是陆定一、周扬为了抢夺“文化大革命”的旗帜而撰写的,是对吴晗的“假批判、真包庇”。同时,他们还给星宇的《论“清官”》扣上一顶帽子,说它是调和主义、折衷主义的大毒草。

因为《海瑞罢官》,吴晗遭受史无前例的诬蔑和折磨,被扣上一个又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从精神到肉体惨遭摧残,随后被捕入狱,最终被迫害而夺去了生命。北京市历史学会以及中宣部主持下成立的清史编纂委员会,全都成了“黑帮”组织的“黑会”。灾难同样降临到戴逸的头上。由于《论“清官”》一文,且与吴晗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戴逸首当其冲地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批判。戴逸被打成了“黑帮”分子,天天写检查,交待思想,集体批斗。由于跟吴晗洗不脱的关系,戴逸自然被迫一遍遍地交待“事实”。交待到后来,又被迫交待自己的历史问题。解放前在北大时,戴逸曾被捕三个多小时,后被胡适保释,这三个多小时让他说不清道不明,解放后入党时审查很久,直到1954年经由地下党作证才成为预备党员。这个已经不成问题的问题,这时也被拿出来当成罪证,让戴逸老实交待“被捕三个多小时”和胡适因何保释他的事实。

此时,“文化大革命”的烈火迅猛地蔓延开去,从北京到各地,一时间,上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大搜查、大批斗。白天,很多“黑帮”分子被按倒在地,任由一批又一批红卫兵围斗,耳光、拳头像冰雹似的袭来,口号喊得震耳欲聋,一天下来真是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了。戴逸因写《论“清官”》一文受周扬赞赏,而被戴上“清官”帽子游街示众。晚上,又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回到住所,等候第二天的批斗,在无休止的批斗中受尽摧残和凌辱。

所幸的是,在受到强烈的批判后,学校对戴逸还是较为理解,并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这使得他免遭了一些皮肉之苦。在无数个夜晚,当戴逸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走到大院门口,猛然跟两只石狮子照面,来自历史的寒光令他不寒而栗。扪心自问,从当年的北大来到解放区,在华北大学的学习与实践让他投入党的怀抱,进城后至今,在人民大学历史教学的岗位上,有了很大的锻炼与进步。戴逸当时不太明白,自己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学问,却要受到如此批判。难道造化弄人,在历史的隙缝间给自己开了个玩笑?清史研究所的筹组工作才刚起步,却又遭受扼杀,实在令人痛心不已。戴逸双手抚摸着冰凉的石狮子,不时拍打着、追问着,以整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大院里静悄悄的,挨家挨户窗帘低垂,门窗紧闭。进得家门,妻儿都迎了上来,一天中令人慰藉的时光来临。及至后来监督劳动,甚至关进牛棚,周遭是熟悉或不熟悉的“黑帮”分子,黑压压的一片,戴逸心中已有一盏明灯。“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深重的灾难,历史必将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温暖来自理性和良知,照亮前方的道路。

3. 干校生活

“文化大革命”初期,人民大学遭到极大的冲击。曾任朱德总司令秘书的孙泱副校长,被诬指为特务。紧接着,郭影秋副校长也被凭空捏造的所谓“二月兵变”诬陷,幸得中央老一辈领导出面澄清。400多名一向积极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校教授、干部们,都被一个个地揪出来,一夜间被打成“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在私立的所谓公堂里遭受惨无人道的迫害。在“四人帮”的挑动下,群众队伍遭到分裂,两派对立并武斗。人民大学被“四人帮”挑动起来,造反派们上演一出出打、砸、抢的闹剧。不仅校园遭受重大破坏,大批干部、教师也被施以酷刑,甚至被迫害致死。

面对谙熟于胸的史册,重重困惑裹挟着人心。胸口的明灯来自亲人,也来自相知相识的师长。在牛棚里,戴逸又遇到了老上级胡华。自20世纪50年代初胡华遭到党内批判后,他领导下的革命史组的青年学术群体不得不解体。此后,戴逸调到中国历史教研室,跟胡华接触少了,但有机会还会聊天、谈心。那时,胡华仍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关心党史的研究工作,好多次跟戴逸谈到要为牺牲了的烈士写传记的想法。将英烈们的事迹传之久远,这是推动党史研究的一大举措,这或许可以说是胡华后来主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的缘起吧。60年代,胡华又一次在劫难逃,在思想学术界被点名猛烈批判。“文化大革命”一开始,胡华又被打成“黑帮”。这场失去理性的疯狂运动,使很多人蒙受灾难。

工宣队开进人民大学校园后,黑线人物大都集中在狭小的屋子里,每天像犯人一样劳动、写检讨、听训话、背语录,跟外界完全隔离开,没有丝毫自由可言。原本相熟相知的同仁,表面上也只能当作不认识,偶尔交换一下眼神,不敢公开交流。但彼此之间都心知肚明,一有机会也会压低嗓门,说几句贴心话,足以安慰人心。多年后想及,戴逸深深地被当年的牢狱之情所感动,自己已被批斗得体无完肤,但仍不忘用仅存的一点微热去温暖他人被冻得快要透凉的心,真所谓“涸辙之鲋,相濡以沫”。面对历史的风浪,谙熟“水性”的革命者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眼前的混乱局面定然会过去,鼓励难友们勇敢地坚持下去。

胡华就是这样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干部,他的双眼总是那么地坚定,透着温暖和关怀,令难友们感到暖流一阵阵地流过心头。经历过多年的被批判,胡华并没有消极,反而坚定不移自己的信念。面对黑白颠倒的现实,胡华一有机会就要抒发一下内心的感受。当时,全国上下都在批判刘少奇,工宣队和红卫兵布置了任务进行学习,并要大家写学习心得。大家敢怒不敢言。有次劳动时,见旁边没有人,胡华低声跟戴逸交换了意见,并说了八个字:“造谣诬蔑,一派胡言。”胡华爱憎分明的个性丝毫未改,他甚至敢于和工宣队、红卫兵据理力争。每天的体力劳动风雨无阻,有的老同志年龄大、身体弱,明显吃不消这样的体力活儿。大家都很深感同情,可也无可奈何,只有暗中帮忙。胡华毫无畏惧之色,找到工宣队,要求减免有位老干部的活儿,在他的再三说服下,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学校早已停课,教职员工何去何从,大家心里都没底。根据“五七”指示的要求,大学除了学文化,还要学农、学工、学军等,知识分子下到基层是最好的办法了,同时各大机关也要下基层。1969年,北京的各大机关、高等院校等积极响应号召,统一行动,铺开到全国各地落实“五七干校”的基地。如中央各部有去黑龙江的,有去宁夏的,有去河南的,三所著名高校如北大、清华、人民大学都去了江西。人民大学的“五七干校”设在江西余江县的刘家站。

同类推荐
  • 莎士比亚 普希金

    莎士比亚 普希金

    本书主要是对普希金和莎士比亚两位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做了详细介绍,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此书对名人成功前的鲜为人知的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 说曹操

    说曹操

    本书对曹操一生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与重要战役给出了一个历史学家的解释与剖析,澄清了诸多坊间的误判;清晰地刻画了曹操一生的几大阶段,厘清了三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使读者豁然开朗;展现了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生存的历史时空以及活动于此时空中的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对三国时代割据混战的各种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有精当的分析。
  •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碧霄一鹤:刘禹锡传

    本传真实生动的描写刘禹锡积极参加中唐政治革新活动。其后,他在长期贬谪生涯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仍忧念天下,关爱百姓。他善于从历史、现实与民歌中汲取思想一书营养,创作出不少兼具诗人挚情,哲人睿智,气格豪迈、风情郎丽的优秀诗歌,实无愧于中国诗史上“诗豪”之誉。本书真实、生动的讲述了传主刘禹锡的一生,以及他济世安民的理想抱负。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刘禹锡在艰难困苦的贬谪生活中不屈不挠,乐观进取的精神,向读者传达了传主刚毅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善于反思,总结人生经验、教训的良好心态,引人深思。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詹姆士·麦克斯韦、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本森和基尔霍夫、罗伯特·科赫、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汤姆逊、克斯·普朗克。
  •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热门推荐
  • 秦汐的重生日常

    秦汐的重生日常

    秦汐遭受无妄之灾,被盘子砸死了,然后重生了。没有空间,没有系统,没有功法,所以没有金手指。错!大错特错!看看,狗血剧女猪脚前面那明晃晃的东西不就是了。哦,抱歉,忘了你们看不到。然后,秦汐在金手指的帮助下,弥补人生遗憾,旁观女主波澜狗血人生,抱得好丈夫归。…………………………………………………………
  • 奇缘妙爱

    奇缘妙爱

    县城教师邹小妙为逃婚来到大都市,求职处处碰壁,偶遇女白领林徽,开始一系列情缘。爱与恨,情与痴,发生在几个青年男女中。一次偶然的车祸,牵扯出林徽的身世之谜。原来两人竟是亲姐妹?爱情,亲情,如何权衡?奇缘妙爱,精彩绝伦。
  • 从前很慢

    从前很慢

    如果在94年你有100块,而且你又善于投资的话,到了二十年后这笔钱会变成1600万。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十六万倍的回馈率!这是最有机遇的年代,这是最疯狂的年代,这是最好的年代!感谢苍天给了再来一次的机会,今生,我要要让时间慢慢流逝。
  • 丹道斗神

    丹道斗神

    曾经很多人都说战斗只是为了杀戮,但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里,他们只是为了生存。当躁动的热血搅动荷尔蒙,那便意味着,生死的战斗也将打响。
  • 山左笔谈

    山左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陵记

    仙陵记

    天途路上仙飘渺,八荒问仙葬仙途!九龙封天,名曰葬仙封,当两万年匆匆而过,沧海桑田,岁月悠悠,试问天下,谁主浮沉!紫发少年从仙封中走去,看他如何屹立仙道巅峰!天途尽头,有一座万古岁月前建立起来的陵园,翻阅诸天万域史册,没有人知道是谁修建的陵墓园,神话传说中,陵园葬着成仙者、各族至尊,每一世的天骄……陵墓园被称之为:仙陵!一部浩瀚长卷从葬区开始谱写……
  • 浮城旧日

    浮城旧日

    冯简宁抬手遮住刺眼的阳光,看着花道尽头那个男人坚定地对着神父说出“我愿意”......终于,他们再无瓜葛。转身离开,身后传来一阵阵的哄闹声和祝福声。只是,无关她冯简宁......
  • 幻周仙剑传

    幻周仙剑传

    上古神器现世,仙宫、魔道、朝廷、武林、外邦各大势力尔虞我诈。上古的宿命、今世的羁绊,何人诉说?通天宫,北门馆、不良人、丽竞门、白马寺、罗织监、控鹤府、武周二十八星宿,纵横天下。翩翩少年机缘巧合之下潜入古墓,获得世人梦寐以求的上古神器,从此卷入六界纷争。洞天福地、江湖武林、佛门释家、仙道魔宗、妖神鬼怪,何为正邪?上古诸神的故事,到底真相如何?宿命纠缠,今生何从?少年纵剑为寻仙,御剑天涯世翩翩。一个属于我们的仙剑奇侠。
  • 王爷快到兜里来

    王爷快到兜里来

    “王爷,我是来救你的,唔……不是来暖床的。”“先暖了床,我们再逃命。”本文雷,三观不正,忌者慎入!
  • 十年守候:别哭你还有我

    十年守候:别哭你还有我

    “言儿,长大后嫁给我可好?”男孩人小鬼大,轻抚女孩脑袋。“恩。”柳眉微弯,女孩轻声应道。小时候童言无忌,却有人把它当了真,守候十载,也有人只当一场玩笑,一说既忘。十年后,岁月变更,到底是谁变了曾经诺言?又是谁痴心守候十载?群:29093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