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67

第67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五)(3)

经文讲了一个菩萨化作虫身为肉,以疗众人疾患的故事:世尊当尔时作天帝释,名曰善自。在于天上遥见众人得若干病,困厄难言,以天耳闻众人厄困,呻呼悲嗟。见闻如是,兴大悲哀,心自念言:今此众人,委厄甚困,无所归依,今吾应宜,济众困厄,其无救者为立善救,无所依者为设众依,无所归者为造受归。尔时天下阎浮利中,有一大国城名具留,彼时天帝菩萨去国不远,化作一虫名曰仁良,自然化生在其国界。时天帝释往在虚空以偶,告语天下阎浮利人,去此国土不大远,而有一虫名仁良。其有服食此虫肉,则得免,济一切厄。汝等勿恐莫怀惧,睹其虫身恣取肉,终不抱瞋。于是国城郡县村落诸疾病人,咸到虫所,取其肌肉各赍来归,以救疗病,各得除愈,其虫身肉如故不减:是则菩萨所修密行,护身清净,不惜身命,以己用施,开化救济无数众生,使至大道。这是获得“身密”菩萨应有作为的示范——不惜身命,以身布施,而不是《般若》的仅限于认识和空谈。它所表现的精神,与其主张天葬是相同的。

(2) 菩萨“口密”,亦称“言密”,指菩萨之语言音声秘密。其所以称为秘密,在理论上与身密同,均可从“般若”和“方便”两方面解释。口密的自身特点,是随顺众生的语言音声、风俗习惯和喜爱好乐而言说,同时熟悉三界五趣一切众生的语言音声,由此令菩萨所演言教,得以普及一切众生而无遗漏。经云:何谓言密?其言清净,随众生类,堕畜生中,多少限数,菩萨亦现若干音响言语,其察音响,现若干辞。顺其众生章句言语而演言教……其菩萨音,一切普入,靡所不达。或有歌戏,幻化瞋喜,演其音句。随其众生言辞音响而入训诲。因其一切身意所信,心所好乐,菩萨悉解而分别之,各使闻了。又,菩萨音所顺无限,犹如众生所生之处心念各异,五趣音辞各各不同,不可称计。菩萨如是各从音辞,亦无言辞,是则名曰随众生音。无不达之,晓无所有……菩萨所化随时,不可喻尽。自恣颁宣,不可计响。或演释梵、四天王音,或复恣宣诸天龙神……随众生音,上中下声,麤细好丑,而演音响,喜悦一切。规范言说的礼仪和内容,也属于“口密”范围。经云:菩萨所说,口未曾宣污染、恶言不仁之辞,瞋恚痴言……无刚结言、崎岖之语、调戏俳说、无益之文语。不妄笑……不失仪节志,亦无结心……谨慎守节,不轻慢人,不说非宜;不毁有宜,不诽密言,常随时护……菩萨言行相应。(《大宝积经》卷九,下同)(3) 菩萨“心密”,亦称“意密”,指菩萨之内在精神和意识秘密。菩萨“心密”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神通”,自由示现;一是突出智能认识,得“无生法忍”。经云:何谓心密?心行清净,不失神通,造立慧业。神通自娱,在所示现;正住神通,建立大哀无极之业。以神通化,无央数变,一切普显。以诚谛通,智能为室。如此,则表现为:慧通无极普御一切……独步三界不以为拘……开化一切十方众生,使入法律……是为菩萨心密之业,心行清净。这些话很通俗,不必多解。继之则说,心若真的清净,性即安调和顺,随行极良,处于普慧三昧,“不永灭度,不厌欲界。设生其中,无所系着,不为所缚……由是之故,得脱生老病死”,是谓“心密”。

“心密”还包括“其心行密”。经云:斯行慈愍,不计吾我故。其行悲哀,无有众生故。以行欢喜,则无命故,以能济护,乃达无寿故……其神足飞,心广无际故……其智能根,心无想故。其势力者,顺流心本故……其寂然者,淡泊静思故。此说又回到了般若方便。因为本经在理论上始终没有超出《般若》经类,所以它把心密的获得,归功于“无生法忍”——即这里的“不起法忍”。经云:菩萨若得“不起法忍”,心则甚密,心亦清净。心已清净,便解一切众生;心净,普无不入,其众生心,入于道心。一切众生,心趣道心而被照明,犹如虚空普悉平等,遍入一切有形无形道心。如是一切皆入众生心行。这段话颇为晦涩,大意是:心密是菩萨获得“无生法忍”的结果;心密的标志则是“心清净”,把这种清净心深入到众生中去,就是“道心”。就是说,“心清净”不是众生先天具有的,而是接受菩萨言教之所得。这种说法,也是本经的一个特点。

2. “如来三密”

关于“如来三密”,卷三有颇细致的陈述,其与“菩萨三密”的重要差别,是如来之身口意为绝对的不动、遍在、永恒,但依众生之喜乐而示现,无有限涯。以下分述之:

(1) 如来“身密”。经云:何谓身密?如来于斯无所思想,亦不唯念,普现一切威仪礼节。或有诸天人民自喜经行,见睹如来经行之时……若诸天人喜坐,见如来坐;若诸天人喜卧,见如来卧。若喜听经,见如来说经;若喜寂静,见如来默然……若意自在有喜光者,便见如来光无所阂……天人民心志无量品色各异,亦见如来若干品种功勋德色……如来至真,有以是缘,各于众生现如来像威仪礼节言行。(《大宝积经》卷一,下同)如来身与众生似乎存在互动关系,似真似幻,但细读可知,如来身本质上是被动的,随不同众生的不同喜乐而示现不同形象,因而可以多姿多彩,变化万端;实际表示,佛的形象是众生凭自己的喜乐塑造出来的,因为佛身既无思维,也无身形可觅。但从下文看,如来似乎又是有意识的实体,因为他之示现色相有确定的目的,即取悦众生:如来至真乃能可悦一切众生,以悦众生,显示色像;威仪礼节言行亦然。但接下去举例,更清楚地表明,如来不过是众生的自我反馈:(犹如)清净明镜,随其色貌以往照之,则现其像,不失本类。等示无异,未曾变改;明镜照形,亦无想念。如来如是,虽以法济一切众生,无有想念,无利养心,可悦一切众生心行,随上中下深浅之法,开化度脱三界迷惑。是为如来身行秘要。如来身究竟是客观实体,还是众生自相的影像,只得交给读者自己去判断了。总而言之,如经云:佛身则是法身,身无有色……所现色相,为贪慕好、求豪尊位众生之故,而示形相令目睹矣……如来身者,不可限取,无若干像……无所不遍……普照众生,靡所不遍。犹如虚空,皆长一切百谷草木,如来若斯,至真之体,长育德本。可以把这段话作“如来身密”的定论:此身即是法身与化身的统一——法身是派生一切化身的本体,化身则是法身的幻化。至于化身如何依据法身而化生,则有两种解释:第一,众生所见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及其他佛身偶像,是佛为了满足众生对于如来色相的贪求变现出来的;第二,佛身无思无想,亦无形象,众生所见,只是众生满足自身贪求的投影。这两种说法,对于把如来偶像化并盲目崇拜者显然都不太有利,但却符合本经的根本精神:前者是如来为了取悦众生,后者是众生满足了自己的贪欲。这与前述之菩萨必须无条件地满足索食索色者的贪欲,令众生娱乐,是同样性质的“秘密”。

(2) 如来口密。经云:“何谓为如来口秘要?”从“如来逮无上正真道,成最正觉,至无余泥洹”之日,于其中间,一切文字颁宣,“一一分别,无数亿载,讲演布散,无限义理”,均属如来口密范围。如此说来,凡世上流通的佛经教理,都是如来的口密了。那怎么宣示呢?“虽口所宣,无想无行”。无想无行而有所宣,并且“皆以文字而分别说”,这确实不可思议。下文则说,“如来口永无所说”,众生误以为“如来为我讲说经法”,其实那只是众生自己的念想。

这一解释与对身密的释义完全相同,但反映了一个新的问题:同样的文字音声,为什么不同的听众会有非常不同的理解?这个问题至今还为哲学界所关切。由于译文错乱,很难细评下去。

陈述口密的例证和譬喻很多,也可以看做上述法身与化身统一为“身密”的演绎。例如:若有想知如来至真,闻其音响,随其所好诸根厚薄,从其应度而开化之。演斯音训,悉使入律。虽尔,如来所观开化,亦无相念……譬如伎乐以调其音,以手鼓之,其声悲和,无有在彼作是声者,皆由方便缘合,而有殊特悲和之音。如是……如来言辞,化众生心,缘其畅教。如来在彼,有所演说,无有偏党,皆是宿缘,所造立行,而有殊特……各使开解。虽显是教,亦无想念,是则如来所宣秘要。这个譬喻原出《般若》经类,此处谓之“演有为之门,而如来法悉是无为”,也就是化身与法身在“口密”上的反映。

此处经文,记载了当时佛音传播的范围,或有历史价值,备存如下:如来圣慧,从其音响随时而入,皆悉化之,立正真业。各有种号:释种、安息、月支、大秦、剑浮、扰动、丘慈、于阗、沙勒、禅善、乌耆。前后诸国,匈奴鲜卑,吴蜀秦地,诸幺夷狄,他罗多,愚民野人,及诸须曼耶咒,女人处国、牟兜咤国、因缘国、波罗奈国、数树国、金本国、脾罗本国、倚脾沙国、益本国、上本国、他谈国,北方异国,西方所持国……如斯千国,周围充满。于阎浮利天下,各自异居。又,是诸人及非人类,言语各异,志操不同,音声各别,如来至真随其言音而入其中,因开化之,立于正真。这其中的许多地名国名,是我们熟悉的,这是否意味着,本经也是在这些地区流通过的,或即在这些地区形成的呢?值得研究。

(3) 如来心密。经云:“何谓为如来心秘要?”(《大宝积经》卷一一,下同)卷四集中讲了两点:

第一,“以一识慧,寿八万四千劫。又,其神识不转不变,以为余识乃至定意,还得寿命,从彼终没,因其所行,受身而生”。

如来亦有寿命,决定这寿命的是“一识慧”,而“其识神”始终不变。“识神”是永在的心本体,“识慧”是心本体示现出来的有限的灵魂。如来的这一寿命,从其作为菩萨投生至于成佛灭度计算,其间的一切活动,都是他的“识慧”起作用,作为心本体的“识神”则无思无行、无合无散、无乱无护,亦不造作罪福之业。就是说,如来的寿命及其一生的活动,只是“心”的方便示现。

第二,心本体清净,亦非不见,只是所见等于不见:“如来所见,不肉眼视,不天眼睹,不慧眼察,不法眼看,不佛眼观”,更“不依神足而为变化”;“无心意识、身口意”,“于一切法悉无合会”,“永无所行”。所以这“见”只是绝对孤立的自在,与“不见”同。“其慧所住,犹若本无”,但其“应于诸法,无所挂碍”,“皆知一切众生心行”,“普造一切诸佛道事”。

这样,“如来心密”也有两重性:一是不变的“清净心”,即“如来至真”;二是“识慧”,亦称“道心”。此“至真”能“化如来像。其化如来,其行所在,至真示现,随时能作佛事”。故“至真”相当于法身,“至真”所化如来像即是化身;法身虽然无思无形,但随化身而示现,作佛事。

据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密迹经》中的“至真”指谓的“法身”,并非一般佛经所谓的“以佛法为身”。第二,此至真法身不是超越众生别有的客体,而是众生皆有的“清净心”;此“清净心”亦非对染污心的否定,而是实实在在永恒不灭的“识神”。

把“识神”作为“清净心”的同位语,互相界定,是《般若》经类中不会有的,也不应该有的。但在密乘中,至少从本经开始,已经成了当然的前提。密乘的这一观念,也打通了佛教与道教的隔膜,标志着中国佛教由被讥为“修死之术”开始向“求不死”之术转变——尽管“识神”一词,在鸠摩罗什之前的译籍中屡见不鲜,但都没有本经表达得这样明晰。

经文继之说:“如来至真,处于一切众生志性,显仁慈慧。”这段话很重要,意思是:处于一切众生志性中的“如来至真”,就显示在众生之具有“仁慈”智慧上。此论无疑可以把孟子的性善说,所谓“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引为同道。但是,本经关于如来的陈述与《华严经》相似,总是把“至真”描绘得像是外在于一般众生的客体,所以这段话也可以理解成:是“如来至真”的遍在化,体现在众生的“志性”中,表现为“仁慈”上。卷五记密迹金刚力士与佛的一番对话,就是这么讲的:唯然大圣,我向所宣如来秘要,将无违失毀谤如来,傥不顺法?如来秘要,甚为玄妙,广大无际,一切世间所不能信。下劣虽说如来秘要,心自忆之,如来至慧入我身中,非我威势圣猛之力。佛言如是,如密迹,如来道慧所入至处,莫不蒙安,敢佛弟子班宣经典,皆承如来威神圣旨,以入如来空法之身,道慧玄妙,靡不通达……卿审真谛,承如来慧,得无所畏。今演斯法所云真谛,正谓此法。(《大宝积经》卷一二)意谓,密迹说法,是佛“威势圣猛”加持的作用;这种加持的途径,是“如来至慧”入其身中。由此推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如来道慧所至处,即得蒙安,敢于班宣经典而无所畏惧。

这样,本经的最高本体“如来心密”就有两个:一个是外在于众生的至真客体;一个是内在于众生的清净心性。“如来心密”的心体,也有两个:一名“识神”,永存而不动;一名“识慧”,尽管长寿,但有生死。这“如来心密”的外在化和内在性的统一,永恒不动和变化无常的统一,已经蕴含着密乘的根本世界观,只是表达模糊,语言不很清楚罢了。

同类推荐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天玄仙录

    天玄仙录

    在一个凌驾于大陆五大国的势力生活了十八载寒暑之后,已为少年郎的姜鹏煊却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虚假的,包括自己生活的大陆。经过多方协助之后终于回到家乡后,却发现这里已经成为了变异生物的乐土。被同为‘地球人’的大叔救下之后,姜鹏煊却成为了幽灵骑士团这抵御外星侵略者的中坚力量中的一员。最终少年脚下的路将通向何方?如果是地狱那就将其秩序敲碎,之后以我姜鹏煊的方式重建!如果是天堂那就将其秩序扰乱,之后以我姜鹏煊的方式改变!入我仙录者得永生,不如我仙录者永世不得超生!
  • 你好,顾太太

    你好,顾太太

    继续活着,只为了查明真相,她不相信自己是被父母狠心抛弃的!可是,事实真相却让她犹坠深渊!这时候,他出现了,他说:那时候我一直对自己说,等我拥有一切了,就一定找到你,给你我的全部,全部,而这座玫瑰庄园就是我送给你的第一件礼物!
  • 邪君情

    邪君情

    他曾经一无所有,直到遇见了她们……修逆天秘笈,练绝世神通,收始源异宝,纵横天下,谁是敌手?主宰苍生,舍我其谁?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尽在修界!
  • 君倾妾心

    君倾妾心

    前世她受尽屈辱,被人冤枉勾引自己姐夫,姐姐不相信她,后母将她赶出家门,亲生父亲却置之不理。其实一直以来她都知道自己不过是一枚棋子,一枚寄人篱下的棋子。她绝望而生,来到不知名的世界,原以为自己会好过一些,哪知,自己依旧是一枚可悲的棋子。娘不爱,爹不疼,嫁给腹黑狐王爷。她发誓,这一世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来掌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主宰超文明

    主宰超文明

    71世纪,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一个异能为主导的时代,几乎人人都具有异能,人人都可以通过修炼异能而变强。只是,有这么一个少年,虽然很努力,但直到十六岁,还是没法觉醒异能,他是大家眼中公认的“废材”。一切的改变只因为一次小小的意外,命运女神这一次终于眷顾了这个被她遗忘很久的少年……我有一颗爱之戒,美女、帅哥纷纷“爱”上我。什么,帅哥?天啊,你们离我远点,不要让别人怀疑我的性取向!
  • 我的未来全是梦

    我的未来全是梦

    白凌风,一个平凡的男孩...一天,他意外的获得了能梦见未来的超能力!他能通过看见自己的未来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自从那一天起,他的人生就完全改变了!神奇的梦,做起不平凡的人生!
  • 醉宝鉴

    醉宝鉴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柳亦辰因为一次意外被雷劈出了异能,从此开启了不可思议的传奇人生。传世玉佩,脑波异变,为寻方尖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皆在一人手。翡翠和田,田黄鸡血,名镇玉石界。
  • 鸭子·蜜柑·入伍后(沈从文小说全集)

    鸭子·蜜柑·入伍后(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发表于1926年11月至1928年7月的《鸭子》《蜜柑》《入伍后》《老实人》四部短篇小说集。该集子反映作者创作的特色,对湘西生活,爱情美好等的描写,笔调较为清新;入伍后写从新兵视角看待军旅生活和战友情谊等,叙写之中带有对人生的思考。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 腾少请放手

    腾少请放手

    身为华夏帝国最年轻的少校,滕烈这辈子唯一的污点就是被景婉黎这个小女子光天化日之下给逃了。五年之前,景婉黎丢下一纸离婚协议书,偷偷离开,却没想到五年后,她竟然又意外地落到他手中,而这一次,他再也不会让她逃开。“景婉黎,在我面前,你没有说’不’的权利。”男人长臂一揽,将景婉黎圈在自己的面前,大手一把捏住了女人精巧的下巴,逼迫她直视着自己的黑眸。”你只能是我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