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38

第38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13)

(9) 一乘(法身)与多佛(应化身)的关系。

问:“一切诸佛唯以一乘得出生死,云何今见一切佛刹事事不同,所谓世界、众生、说法、教化、寿命、光明、神力、众会、佛法、法住,如是等事皆悉不同?无有不具一切佛法,而能成就无上菩提?”

贤首菩萨对此问作答:“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随众生本行,求无上菩提,佛刹及众会、说法,悉不同;一切诸佛刹,平等普严净,众生业行异,所见各不同。诸佛及佛法,众生莫能见,佛刹、法身、众,说法亦如是。本行广清净,具足一切愿,彼人见真实,明达知见者;随顺众生欲、诸业及果报,各令见真实,佛力自在故。佛刹无异相,如来无爱憎,随彼众生行,自得如是见;非是一切佛,安住导师咎。”

(10) 关于“佛境界”。

问:“何等是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因,何等是佛境界所入,何等是佛境界所度,何等是佛境界随顺知,何等是佛境界随顺法,何等是佛境界分别知;何等是识佛境界,何等是决定知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照,何等是佛境界广?”

文殊用这样一段话,全给回答了:“如来境界因,唯佛能分别……随顺众生故,普入诸世间。智慧常寂然,不同世所见,度脱诸群生,随顺其心智……如来一切智,三世无障碍,诸佛妙境界,皆悉如虚空。法界无异相,随顺众生说,若欲具分别,唯佛之境界……其‘实’无分别,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自性真清净,能示诸群生。”

上述问答,贯彻一个总的精神,那就是,成就佛境界之因固是世人所不可知的;但佛境界反映在世间,则是可知的。众生不同、心智不同,所以差异万千,佛诸法门也随之呈多样示显,可以分别,也应该分别。因为就世间而言,是唯心所主。在这个领域,不论断烦恼,修菩提,都需要般若智慧指导,然而这智慧不只是玄奥的空理,更重要的是方便实践。行者不应该单纯追求“多闻”,更重要的是救度众生;不能依赖佛的神力,而要自身的精进不息;不能外尚空谈,“内无实德”。《华严经》雕塑的文殊师利,尽管所持仍是般若空观,但已有了很大不同——他更重视如何在“有”的世界中,认真对待人生每件事,按部就班地切实修行,尤其是不间断地眷恋众生、教化众生。

次后的《净行品》,记述文殊为众菩萨的身口意所作的规范,相当于菩萨的戒律。其中特别说明,菩萨不应有个人的希望,而应以教化众生为务:“随顺众生起病门,一切对治诸法门;随彼众生烦恼性,如应说法广开化。”为此,菩萨必须把念想众生、祝愿众生,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处、每事之中。一切为了众生,也就成了菩萨的第一戒条、文殊菩萨的标志性原则。这些事例都很生动,也很能显示出《华严》中的菩萨精神,按其在家、出家、参学、修道的经历,略举如下。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舍离家难,入空法中;孝事父母,当愿众生一切护养,永得大安;妻子集会,当愿众生令出爱狱,无恋慕心;若得五欲,当愿众生舍离贪惑,功德具足;若在妓乐,当愿众生悉得法乐,见法如幻;若在房室,当愿众生入贤圣地,永离欲秽……若在楼阁,当愿众生升佛法堂,得微妙法……若在聚会,当愿众生究竟解脱,到如来处。若在危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无所挂碍。若初出家:以信舍家,当愿众生弃舍世业,心无所著;若入僧坊,当愿众生一切和合,心无限碍……脱去俗服,当愿众生解道修德,无复懈怠;除剃须发,当愿众生断除烦恼,究竟寂灭;受着袈裟,当愿众生舍离三毒,心得欢喜……以及归信三宝,受戒、入舍、坐床、行禅、观法,下床、举足、被衣、整服、直到“晨嚼杨枝”,“左右便利”,都得心念众生,祝愿众生,濯除污秽,以“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行道走路及目所见:若已在道,当愿众生成就佛道,无余所行;涉路而行,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见趣高路,当愿众生升无上道,超出三界;见趣下路,当愿众生谦下柔软,入佛深法;若见险路,当愿众生弃捐恶道,灭除邪见……若见大树,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得无上善,无能见顶;若见荆棘,当愿众生拔三毒刺,无贼害心……见树丰果,当愿众生起道树行,成无上果;见诸流水,当愿众生得正法流,入佛智海。由见物到见人:见人汲井,当愿众生得如来辩,不可穷尽……若见桥梁,当愿众生兴造法桥,度人不休;见修园圃,当愿众生耘除秽恶,不生欲根……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而自庄严……见志乐人,当愿众生清净法乐,以道自娱;见愁忧人,当愿众生欲有为法心生厌离;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得无上乐,淡泊无患;见苦恼人,当愿众生灭除众苦,得佛智慧;见坚强人,当愿众生得金刚身,无有衰老;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解脱众苦……见论议人,当愿众生得无上辩,摧伏外道……若见帝王,当愿众生逮得法王,转无碍轮;见帝王子,当愿众生履佛子行,化生法中;若见长者,当愿众生永离爱欲,深解佛法;若见大臣,当愿众生常得正念,修行众善。进城所见:若见王都,当愿众生明达远照,功德自在;若见妙色,当愿众生得上妙色,天人赞叹;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总持门,见诸佛法;入人堂室,当愿众生入一佛乘,明达三世……见舍戒人,当愿众生超出众难,度三恶道;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若得食时,当愿众生为法供养,志在佛道;若不得食,当愿众生远离一切诸不善行……得香美食,当愿众生知节少欲,情无所著;得不美食,当愿众生具足成满无愿三昧……若咽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饭食已讫,当愿众生德行充满,成十种力。

(又,)澡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光明无量……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得四神足,究竟解脱。昏夜寝息,当愿众生休息诸行,心净无秽。晨朝觉寤,当愿众生一切知觉,不舍十方。季节变换:盛暑焰炽,当愿众生离烦恼热,得清凉定;隆冬结冰,当愿众生究竟解脱,无上清凉。诵经礼佛:讽诵经典,当愿众生得总持门,摄一切法;若见如来,当愿众生悉得佛眼,见诸最胜;谛观如来,当愿众生悉睹十方端正如佛……顶礼佛塔,当愿众生得道如佛,无能见顶……赞佛相好,当愿众生光明神德,如佛法身。总而言之,在念念不忘众生中,使佛教观念生活化,令一切生活佛教观念化。作为菩萨,不论面对的条件好恶,是否受到众生善待,都必须永持良好的祝愿,将自己训练得心地无比纯洁,不离与人为善。

据《菩萨住处品》,八方四大海中“现在”均有菩萨住处,其中有许多是我们熟悉的地方和菩萨,如四大海中“现在”住有“昙无竭菩萨”(《般若》类经中的一位菩萨);而“毗舍离”、“巴连弗邑”、“莫瑜罗国”等都有过去菩萨住过;还有“甘菩国”、“真旦国”、“罽宾国”、“乾陀罗国”,也是“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的地方。据此研究《华严经》的实际产生地及其编辑年代,有参考价值。

其对中国佛教产生直接影响的不是“真旦国”,而是说: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卷二九)此“清凉山”,即被解释为山西省的五台山,以至于传说五台山即是文殊师利的道场。

§§§第六节论菩萨“十地”和“三界唯心”

在《华严经》中,《十地品》的地位有些特殊。它的单行本,最早是西晋竺法护译的《渐备一切智德经》,姚秦时鸠摩罗什共佛驮耶舍重译,名《十住经》;中观派的龙树对此经有过注疏,鸠摩罗什译《十住毗婆沙论》,即是其疏解的前两住;瑜伽行派世亲(天亲)也为之作疏,北魏菩提留支、勒那摩提等译名《十地经论》,由此还形成影响中国佛学走向的地论学和地论师。

此经的格式也有些特别。从整体看,左右《华严》教义导向的菩萨是文殊和普贤,但在涉及教理极端重要的《十地品》中,说法的主角却换成了“金刚藏菩萨”,令人感到突兀;唯一与《华严》联系起来的,是把金刚藏的说法,归结为佛赐予他的神威和“卢舍那佛的本愿力”。演说此品的集会是在他化自在天上,主持者却是《华严经》只给以化佛身份的释迦牟尼。

这种种特异处,表明此品经原本是独立自行的,被纳入《华严经》可能相当晚了。此品经之所以引起重视,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菩萨定性,并制定菩萨修行的次第,所谓“十地”;一是将世间的成因,毕竟归之为“心”,从而统一了此前的“十二缘起”和其他多因素说的缘起理论。

一、 菩萨的品德及其所修的“十地”

菩萨修习而至最后成佛,须经十个阶段,有十个层次,故名“菩萨十地”。此“地”全名“智地”,是菩萨智慧得以生长的境地。“智地有十”,曰:欢喜、离垢、明、焰、难胜、现前、远行、不动、善慧、法云。此“十地者,是一切佛法之根本;菩萨具足行是十地,能得一切智慧”,所以亦名“智行处”、“究竟道”。此十智地唯菩萨能入,故“但以智可知,非识之所及”。

十地的“初地”名“欢喜地”,是佛教行者由凡俗上升为菩萨、必定成佛的标志性阶段。这个阶段从“发菩提心”开始,到生如是之“心”: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方便所护……量同佛力,善决定众生力、佛力……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菩萨如是发心,即时过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在佛家,种姓尊贵,无可讥嫌;过一切世间道,入出世间道,住菩萨法中,在诸菩萨数,等入三世如来种中,必定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住如是法,名住欢喜地。(卷二三,下同)简单地说,由凡夫进入菩萨行列,关键是“发菩提心”,将凡俗之心转变到追求“无上菩提”之心。此“菩提心”以“大悲”为基础,而以“智慧”和“方便”为辅翼。“大悲”来自对世间众生苦身、苦境的怜悯和同情,以及由此发起救护、解脱的愿望和决心;“智慧”是对世间本质的真理性把握;“方便”则是深入众生,教化众生,令其自我觉悟、自我解脱的种种途径和手段。《华严》认为,这样的心也就是菩萨心,其性质和力量与佛相等,所以成为菩萨与凡夫区别的根本标志。大乘通论,说“大慈大悲”为菩萨的品德;此处则突出“大悲”,以为“多以信心分别,出生大悲,成就大慈心”——大慈源自大悲,是大悲的必然。

菩萨“安住欢喜地”的第一件事,是“发诸大愿”:从供养一切诸佛、受持一切经法、行一切菩萨所行,以教化一切众生,显示种种佛土,净种种国土,为众生做楷模等,一直到“现八相成道,使众生知一切法皆是假伪,而不断菩萨行”,都属初地菩萨的愿望。

接着,“为满此愿”需要“勤行精进”。精进到什么程度?一句话,没有终结,“不可尽”。因为菩萨行的对象、范围、时间以及所需的知识,悉不可尽,所谓:一众生不可尽,二世界不可尽,三虚空不可尽,四法界不可尽,五涅槃不可尽,六佛出世不可尽,七诸佛智慧不可尽,八心所缘不可尽,九起智不可尽,十世间转、法转、智转不可尽。若众生尽,我愿乃尽……而众生实不可尽,世界、虚空……实不可尽:我诸愿善根亦不可尽。像这样由“信”发愿,由“愿”促行,“行”之无尽,唯一的宗旨是将佛教普及于众生。如此信、愿、行,即构成菩萨的“善根”。这“善根”是生长菩萨行的内在品德,与外在的“善知识”及佛的“威神”一起,就成了推动菩萨无尽精进、无尽学习和实践的主要力量。从另外的角度说,亲近并学习善知识,恭敬供养诸佛,也是培植菩萨善根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同属于菩萨品德的范畴。

初地菩萨应该把握的“智慧”和运用的“方便”,与上述文殊所说的般若学说,没有原则区别。略有特色的是这类说法:诸法“无我、无我所,无作者、无受者,无知者,如草木瓦石,又如影响”。而“凡夫可愍,不知不觉”,受诸苦恼。“菩萨于此见诸众生不免诸苦,即生大悲智慧;是诸众生我应救护,令住毕竟佛道之乐,即生大慈智慧。菩萨摩诃萨,随顺如是大慈悲法,以深妙心,住在初地。”据说,这一修习次第,与十波罗蜜中的“施布”相应:“学行大施,即时所有尽能施与。”由于布施故,此地菩萨“多作阎浮提王,豪贵自在,常护正法”。是谓“初地”的“行果相貌”。如初地所述,以下九地相应十波罗蜜中的其余九波罗蜜,亦各得相当的“行果”,如作转轮圣王、帝释天王、夜摩天王、兜率天王等。

第二地名“离垢地”,第三地名“明地”,第四地名“焰地”。依其名称,大体可以知道它们的主要内容:从发菩提心,入菩萨位,生在佛家而极喜,接着就远离戒禁规定的诸烦恼,故曰“离垢”;由此修定,获得智慧光明,所谓“明”;继续积累智慧,那就是“焰”了。值得更细一些考察的是五地以后的思想。

同类推荐
  •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各地讲法汇集》、《随笔·杂记》、《晚晴集及格言别录》、《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和《书、画等的序和跋》五部分。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热门推荐
  • 科学家眼中的可怕未来

    科学家眼中的可怕未来

    未来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是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的问题。在这本书里,科学家为我们预设了诸多不可思议的猜想。比如,科学家预言,50年后人可以从动物身上移植器官,还可长生不老;1000年后,人有可能变成“大怪物”;几百万年后,男人可能消失,而地球也可能走到尽头……这些都可能变成现实吗?我们在预言中找寻答案。预言,有可能是谎言,但也可能会成为现实,就像达芬奇曾在绘画中预言过今天的飞机和坦克一样。预言不是迷信,而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猜想。读懂预言,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人类的命运和那个未知的世界。
  • 鸾凤还巢之嫡女重生

    鸾凤还巢之嫡女重生

    被人陷害自己害死了夫君的孩子!原以为夫君会相信自己,却没想到自己一心一意,甚至付出性命对待的夫君,宁可相信一个丫鬟的话,也不肯相信自己!说自己是毒妇,还踢死了从小照顾自己的贴身侍女!将自己关进柴房!却不料又遭人陷害与人私通,被当场捉奸在床,无论自己如何解释,他始终不肯相信,一纸休书将自己休弃。然而她却不知,其实这一切都是他与自己的庶妹联手策划的!可怜她直到最后才知道这一切!原来自己豁出性命对待的夫君竟是豺狼虎豹,自己拼了命保护的庶妹竟是蛇蝎妇人,她绝望到了极点。“甘杰,慕清梦,你们这对狗男女,若能重生,我慕清颜绝对不会放过你们!我要将你们加注在我身上的痛苦,百倍千倍地还给你们!”
  • 夏800年前

    夏800年前

    离奇的身陷800年前,这是一场梦还是真正已经穿越。紧接着一件件惊心动魄的事发生在她身上。她又如何面临这些随时都可以令她丧命的事件呢?而她又是怎么回到原本就该属于她的生活中呢?
  • 秘密进化

    秘密进化

    注:本文属于轻科幻文,但大体不会超脱读者的认知。当你们都在拼命修炼超能力的时候,我已经穿着一千年后的装甲了。如果你很嚣张,让我感到不爽,我就把你一巴掌拍到墙上。什么?你要施展你的超能力?那就别怪我拿出暗能炮来轰你了。你说你的超能力克制能量攻击?那我只好飞到天上扔炸弹了。什么?炸弹没炸死你?算了,还是把你的超能力剥夺掉吧。
  • 太古独神

    太古独神

    灵武大世界,群英璀璨,妖孽天骄层出不穷!强者一怒浮尸千里,挥手间改天换地!二十一世纪宅男石毅重生于此,以绝世废体为基,一路逆袭直达巅峰!喝最烈的酒,泡最美的妞,彪悍的人生不需要任何解释!(已有百万完本,坑品保证)
  • 重逢竹马,单身萌妈太难追

    重逢竹马,单身萌妈太难追

    周氏服装位居业界龙头企业,而名下服装专卖店有多少不足为外人道也。杨央——高中毕业就出来打拼,凭着自身坚韧,十二年后已经合伙开了三家专卖店。奈何一夕之间被人毁于一旦……事业不成,就该转到谈婚论嫁地步,她乖乖听老娘安排,找一米虫“嫁”了就行!可为什么!“一觉”醒来就是这个害她失业嫁人的男人,摇身一变成了她老公!……“你什么时候和我去办离婚手续?”杨央眼中掩饰不住的期待,错误的开始还是早早结束为好。“嗯……”男人沉吟,“下辈子!”“你什么时候才可以把我的身份证,驾驶证给我!”杨央略恼。“唔~”他不慌不忙,“等你不会跑的时候!”
  • 网游之纵横四方

    网游之纵横四方

    2123年,国际第一集团-----天纵开发出了一款新型的虚拟网游,作为宅男中的宅男,玩过无数网游的主角当然不会放过这款游戏,之后,在这款网游中留下了一个传说。
  • 一梦倾城之杀伐嫡女

    一梦倾城之杀伐嫡女

    她背负着妖女之名出生,被迫于家人相离,七年后,她练就一身本领,却也只能以男子身份回归东陵……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你的口袋妖怪火红

    你的口袋妖怪火红

    我叫小赤,他们是小绿,小黄,小蓝,小智,小茂,小金,小银,小刚,小霞,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