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13

第13章 大乘佛教思潮的兴起及其一般特征(12)

《大智度论》卷一六等分精进为两种,所谓“身精进”与“心精进”。勤修外事为身精进,内自专精为心精进。前者是后者的延续和外在表现,后者是前者的根据和源泉;两者有所不同,但却是统一的,都在督促不懈怠、不偷懒,勤于进取,不断进步。其他分类还有许多,基本精神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佛教如此重视精进这样的品格,以致从“八正道”到“六波罗蜜”都要把它列为重要内容呢?

要做成功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通向高峰的路上总是布满荆棘,即使是平坦大道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去。如果意志薄弱,缺乏韧性,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想要达到理想的巅峰,不能靠一时的信誓旦旦、但凭热血冲动,而精进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主观条件,尤其对佛教来说,更是如此。

在佛教史上,不论是部派佛教还是大乘佛教,都反复讨论过所谓“退堕”或“退失”的问题,就是说,任何一种修行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又被划分为许多阶段,而在过程的任一阶段,都存在不再继续前进,反而倒退回去的可能,将已经获得的成果,重新失掉,堕到最初的出发点,或许更下层。部派佛教讨论最多的是“阿罗汉”有退无退,以及退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由此还触发了僧团的分裂,一直延续为部派间的争论。大乘佛教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菩萨有退还是无退的问题。在中国大乘佛教里,这个问题不突出,从域外译介进来的大乘经籍里,一般就把菩萨分为两类,即可能从菩萨位退失和不可能退失者。前者名“毗跋致”(意译为“退”),后者称“阿毗跋致”(意译“不退”);而“阿毗跋致”则意味着未来必然成佛,是菩萨行追求的最重要的境地。正因为存在种种退堕的可能性,而退堕对于一个正统的宗派或虔诚的信徒来说,无异于倒退、堕落,所以“精进”就显得特别的需要。

有许多宗教精神是具有世俗的意义的。“忍”讲宽容、讲耐心、讲韧性,“精进”讲勤奋、不自满、不懈怠、进取不已,都是世俗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品格。如果说“忍”在防止激忿,还有些保守甚或消极成分的话,那么,“精进”就足以防止和纠正它的保守消极面,而“忍”反过来会防止和纠正由“精进”可能带来的急躁或浮夸,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在成就任何事业上都非常重要。

四、 “禅度无极”和大乘定学

关于“禅度无极”,《六度集经》卷七如是说:“端其心,一其意,合会众善,内著心中;意诸秽恶,以善消之。凡有四禅:一禅之行,去所贪爱五欲邪事……人远情欲,内净心寂,思为一禅”;“第二之禅,如人避恶,情欲稍远,不能污己……喜心寂止,不复以善法消彼恶也”;“第三之禅,守意牢固,善恶不入……身意俱安”;到了四禅,善恶皆弃,“心中明净,犹琉璃珠”。至此,“菩萨心净,得彼四禅,在意所由:轻举腾飞,履水而行;分身散体,变化万端;出入无间,存亡自由;摸日月,动天地……心净观明,得一切智”。

如此四禅,不但是通向小乘果位以至于阿罗汉的必经之路,而且也是求得“各佛如来至真平等正觉无上之智”的必经之路。所以说,四禅“犹如万物皆因地生,自五通智至世尊,皆四禅成”。这段话对于我们了解“六度”中“禅波罗蜜”的原始意义十分重要。

我们已经概略地介绍过四禅八定在形成佛教世界图式,即“三界六道”结构中的作用。如果不求详解,撇开修习的具体方法和细微过程,此处关于四禅的阐述可以说是再精细、再扼要不过的了。禅以无情欲为基础,所以说它是超越“欲界”的;四禅是“心地”由粗向细、由动向静逐步进展的过程,最终目的则因修行者的要求不同而有异,《六度集经》看重的,不是因为修禅可以上生诸“禅天”,而是它可以令“心静观明,得一切智”以及由此获得的变化万端、存亡自由的种种“神通”。传说古印度有所谓“五通仙人”,就是练禅所成,此处称做“五通智”;而“世尊”的“神通”则名“一切智”。此处的“一切智”,不只是无所不知,而且还有无所不能的意思。这看它对神通的解释就可以知道。

大乘菩萨行中没有把“四无色定”或其他“三昧”纳入“六波罗蜜”,仅取四禅作为“菩萨行”,这是可注意的一件事。从佛教传统说,“四无色定”不仅是生诸“无色天”的途径,也是通向涅槃的必经道路;不论就其为“定”也好,为“天”也好,均以无“色身”为特征。若无色身则不可能与三界其他众生发生实质性接触,而脱离众生也就失掉了菩萨行的基础,菩萨就做不成;“无色”也表示唯有“心”的存在,而这种“心”只是一片混沌,没有什么具体界限和分别的朦胧,因而它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更谈不上自觉觉他的“菩提心”。大乘佛教不取“无色定”,也不提倡“无色天”,理由是很充分的。

但是,大乘并不一般地排斥其他“三昧”,即一般的所谓“定”、“止”。相反,它对“三昧”还有许多发展。发展之一,是它打破了早期佛教对“定”的规范性,和修习上严格的次第性,如我们已经介绍的“三十七道品”那样有特定联系的组合,像“安般”、“不净”、“十遍处”、“四念住”等那样有严密的顺序等,大乘把“三昧”的范围无限制地扩大,动辄以千百个计算,以至于使屈指可数的传统定法湮没在三昧的海洋里。因为从三昧的本质属性说,任何“心一境性”,都是专注于一个对象,也都可以称做“定”;可专注的对象无限,则三昧无限,完全说得通。与此同时,它也从它新创的一系列三昧中,突出了与它的思想体系密切相关的定法,其中最早、影响面最大的有两种:一是“般舟三昧”,一是“首楞严三昧”。

“般舟三昧”意译“佛现前定”。修此定法能使佛的形象显现于行者的面前,而且可现的佛数量极多,多到“十方诸佛悉在前立”(《般舟三昧经》卷一)。东汉支娄迦谶译《内藏百宝经》卷一说:人有至诚善意念佛者,佛即为现。佛亦无处所,佛现身行菩萨道者,随世间习俗而入,示现如是。佛度脱不可复计阿僧祇人为不度一人,何以故?本无故。这段话把“般舟三昧”的原始含义表达无遗:首先,“至诚善意念佛”就是专注于“佛”,念念不息,这体现了“三昧”的特点。“佛”的形象因修定者构想的不同而各有异,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无数多。由此得出的理论结论,就是“佛无处所”,不是定在,亦无定形;佛随行者生活的世俗条件和他的想象而变化,所以佛只是自心的产物,“譬如人年少端正,著好衣服,欲自见其形;若持以镜,若麻油、若净水、水精,于中照自见之。”那么,“云何宁有影从外入镜、麻油、水、水精中不?”回答是:“以镜、麻油、水、水精净故,自见其影耳。影不从中出,亦不从外入……色清净故所有者清净,欲见佛即见,见即问,问即报”。就是说,心外无佛,佛是人心的产物;但此心亦非平常心,而是在心地清净条件下的显现。《般舟三昧经》有句至关重要的话:心作佛,心自见;心是佛心,佛心是我身。此中“心作佛”,表示心外别无佛。但是,此心作佛并非没有条件,只有修到“心是佛心”,才能真正成就佛身。“般舟三昧”所现诸佛,是心地清净的一种结果,并非即是佛身;但所现诸佛并非无用,它有令心地清净的功能,是逐步成佛的因素,更是直接生诸净土的原因。此类思想,在《观无量寿经》中有很大的发挥,而在本经中,“般舟三昧”则是般若空观的证明。

“般舟三昧”开观佛的先河,由此发展出各种观佛三昧来,东晋佛陀跋陀罗译《观佛三昧经》(或称《观佛三昧经海》)对观佛的内容作了改变,重点放在观佛的“极妙色身”、“相好光明”,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上,同时与念想结合,从念七佛,念十方诸佛,到“观佛密行”,一直达到“常念诸佛,心心相续,乃至无有一念之间不见佛时,心专精故,不离佛日”(《观佛三昧经》卷一)。于是观佛和念佛,就成了大乘佛教开辟佛崇拜的重要形式和一大法门。然而在《六度集经》里,这类观佛和念佛三昧以及其他千百三昧,都不属于“禅度无极”的范围。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类定法并不以激发“神通”为目的,而大乘菩萨行所迫切需要的,恰巧就是神通。

在当时迷信盛行的条件下,要走入社会,赢得信众,“神通”是个宝,它在所有宗教行为中是最能引起轰动效果、令人折服的手段。佛教这方面的传说很多。佛陀跋陀罗是晋宋之际的著名译家,初至长安,即以“神变”造势,“大弘禅业”,不久即聚弟子数百人;后被鸠摩罗什门徒以“显异惑众”的罪名,摈驱出境(见《出三藏记集·佛陀跋陀罗传》)。事实上罗什也是以神异著名的。他在长安娶妇生子,又受伎女十人,“不住僧坊,别立廨舍,诸僧多效之。什乃聚针盈盆,引诸僧谓之曰:‘若能见效食此者,乃可畜室耳。’因举匕进针,与常食不别,诸僧愧服乃止”(《晋书·鸠摩罗什传》)。

依这类记载,“神通”之所以发生,原因有三:一是诱导与暗示,导致幻觉,佛陀跋陀罗的“神变”就是;二是魔术、变戏法,鸠摩罗什的吃针就是;三是造声势,作假象,这是任何“神通”能够成功的共同条件。据现代科学研究,精神异常,以及致幻药物的作用,也能导致“神通”一类的妄想发生。

其实“神通”也不是佛教的独创,而是古印度诸多宗教的共同信仰。它的性质与巫觋或萨满一样,在古代世界里曾经普遍流行,有颇深厚的民间基础,即使世界性的诸大宗教也未能避免,今天更流行于许多新宗教团体中。这是个需要脑科学、心理学、病理学和社会学共同关心研究的课题。

前已说过,佛教所传印度的神通,是作了一些加工的,共分五类,名“五神通”(略称“五通”),即所谓“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这“五通”的名称有许多其他译法,总而言之是说,得此神通者,眼能见人所不能见,耳能听人所不能听,身能随意变化、来去自由,还能了知他人心理,能知“过去世”之事,也就是上述《六度集经》所形容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把自己变成万能的神。如果菩萨具有了“神”那样的智慧和能力,又能深入民众中去,那么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己任的菩萨行,就不会成为空想或仅仅停留在良好的愿望上了。处在水深火热、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百姓们,是多么希望有这样的菩萨面世啊!

由于“五通”之说,与所谓世俗外道的主张无法划清界限,所以佛教又给增加了一通叫“无漏通”,成为“六通”,其实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五代时延寿编撰《宗镜录》,为了贬斥“神通”的地位,提出了另一类“五通”之说,所谓“道通”、“神通”、“依通”、“报通”和“妖通”,直把神通与巫觋法术及草木狐狸之成精显灵并提。他提倡“道通”,其实在要求悟解佛理(见该录卷一五)。另有将“六通”压缩为“三明”的,所谓“宿命明”、“天眼明”和“无漏明”。“明”即是“智”,故亦称“三达”。前二明在通达众生的过去和未来以及他们的因果报应上,后一明在通达教理、灭除烦恼,重点已经转向佛教修习,不再单纯用于炫示。为了避免陷入追求神通而背离佛教的宗旨,所以一般是“三明六通”并提。

从整体上说,大乘对神通的宣传,大大超过小乘的水平。它甚至不满足于通过禅那所生的那些神通,于是产生了包括禅那神通在内的又一类神通,它的主要思想集中见于《首楞严三昧经》(略称《首楞严经》),也散见于其他大乘经论中。

《首楞严三昧经》早在东汉末期即由译介《般舟三昧经》的支娄迦谶同时译出,后经三国、西晋的支越、竺法护、竺叔兰、支施仑等多次重译,东晋支遁、谢敷等引入玄谈,可见当时信奉此经的热烈程度。可惜多种译本皆已不传,现存本为鸠摩罗什所译,分上下二卷。关于它的内容,南朝宋弘充的《新出首楞严经序》有个介绍:首楞严三昧者,该神通之龙津,圣德之渊府也。妙物希微,非器象所表;幽玄冥湛,岂情言之所议……心虽澄一,应无不周;定必凝泊,在感斯至。(《出三藏记集》卷七)说明这种三昧由“一心”之感应,无所不到,无所不周,由此所获“神通”,奇妙幽玄,实在非“器象”、“情言”所可以理解和表述。

“首楞严三昧”意译“勇伏定”、“健行定”等,表示此定健勇有力,所向披靡,没有什么不可以折伏的事物。经文内容的重点,大致有三:

其一,现菩萨从兜率天下降母胎,现处母胎,现欲生,“现生已,而行七步,举手自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首楞严经》卷下),以及现处宫中与众彩女娱乐,现出家,现苦行,现取草,现坐道场,现降魔,以致现成佛,现转法轮,现般涅槃,亦即显现菩萨行的全过程,后来通称“八相成道”。

同类推荐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热门推荐
  • 暗恋成真:老公太腹黑

    暗恋成真:老公太腹黑

    某女霸王硬上弓后,先溜为上。被吃干抹净的某男磨牙,还未找女人算账,就收到一封来自顺丰到付的休书信件!等了四年,一家团聚。原以为是皆大欢喜,结果却是喜当爹。“睡了我的人,不打算负责了吗?”顾少俊美的五官,配上委屈的小眼神,仿若写着大大的五个字:你是负心女。苏落雅心虚,左顾右盼,顾少,我们有话好好说啊……喜当爹这事……我解释不了啊!“我……我……”苏落雅半晌憋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良久,“顾少,你今天是不是忘了吃药?”顾辞脸绿:“……”
  • 回首清官

    回首清官

    大宋王朝的绝世清官——包拯。被后人亲切的赞誉为“包青天”
  • How Tell a Story and Others

    How Tell a Story and 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欧陆联盟果然没有这么可爱

    我的欧陆联盟果然没有这么可爱

    涂天宇来到了1803年的世界,正准备一展抱负,却发现这个世界和他原来的世界不太一样,“想当年,开国的查理曼大帝就是征服了当时的‘王的力量’拥有者的心,才完成了统一整个欧陆的伟业的。可是现在的‘力量’全部都出现在了女性的身上了,所以我说,小伙子,你要稍微收拾收拾,就算不帅,也要让人看得舒服啊。”……涂天宇摸了摸自己那张普通水准的脸,毅然决定走上了……——还是先想想怎么从这个监狱出去吧!
  • EXO的新成员是女生

    EXO的新成员是女生

    她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sm的星探发掘并出道的,但是却是以女扮男装的身份。不过却误打误撞的进入了exo,当她的秘密被发现了,她将怎样呢?逸轩你是本教主的,本教主从来没有对谁那么好只有对你那么好—吴亦凡逸轩如果我不是你表哥就好了—lay逸轩你说过会一直陪我弹钢琴的—边伯贤逸轩你不高兴的时候就看看我我是你的快乐病毒—朴灿烈逸轩你会和我一起和奶茶的对不对—吴世勋我从来不会让人坐我床我只让你坐—鹿晗………本书绝对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战皇无极

    战皇无极

    破土重生,世间早已历经沧桑!曾经的无上皇族,早已没落在尘埃之中!一颗诡异的心脏,一部无上的功法,一道永恒不灭的超强灵魂,伴随着他踏出了云海,破入九天苍穹。
  • 都市无上高手

    都市无上高手

    两年前,因为一次意外,林天神秘失踪,生死不知,没人知道他其实前往了一个诡异莫测的仙侠世界。两年后,林天已经在那个仙侠世界待了两百年,带着一身神通的林天再一次回到地球。清纯的邻家小妹,妩媚的公司女总裁,霸道的女警花,美艳的大明星纷至沓来。这一次的林天注定携美逍遥,快意人生。
  • 大壕仙

    大壕仙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修仙亦如是。没钱?怎么搞装备?没钱?怎么升境界?没钱?怎么招小弟?没钱?怎么追妹子?没钱……怎么都不能没钱!所以,拥有着烧钱无底洞般系统的元小宝发愤图强!我要挥霍!我要当土豪!我要成仙!我要贼有钱!谁敢拦我赚钱,我拿钱砸死他!
  • 六界之巅轮回逆命大小姐

    六界之巅轮回逆命大小姐

    “吾相信命运,只可惜吾念为逆命。”一朝轮回。晏家大小姐,一顾倾人国,高贵冷艳,乃百年不遇天才,一次相遇,命转轮回,天才被废,卑贱之躯。异世一人,“天才是什么,我为变态。”她以为狗血穿越,岂知是灵魂回归。前世灵魂的孽债,今世被厌的滥情,又怎会知多情之人必深情相赋。练帝王神丹,拿帝王神器,驭帝王神兽,携深情美男。当拿弑神之刃杀上第九重天,当与诛魔之剑相遇,是命运的纠葛,还是前世的孽债。“我就是我,无前世,无来生!”且看晏家大小姐,笑傲六界,创立新体!
  • 泯城

    泯城

    妖怪,人类,和传说中“天圆地方”的世界观。这些或许只存在于过去,又或许——存在于未来。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社会,有人试图揭开一个早已不被当代人类社会所认同的事实,却意外猝死郊外......来自烟雨城的使者,东区开店的人类女子,不明身份的妖怪访客......一起事件引发的种种异想,联系到两年前,甚至更久远的记忆,将逐渐揭开故事背后的脉络......而真正的幕后黑手还并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