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2800000009

第9章 祭祀与节日(1)

祭祀与酒

对于古人来说,祭礼是一件大事。

祭祀的对象是谁呢?上古的时候,由于缺乏资料,我们说不清。甲骨文出现以后,从已发现的甲骨文看,主要是先人,如殷人祭“大乙”、祭“大甲”、祭“丁”等等。王国维指出,殷人对于先祖的祭奠极为重视,极为频繁,特别是对于先妣还要举行特祭,可见他们十分尊重母系的血族。(见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殷礼徵文》)例如祭丁的配偶“妣庾”一个月中就祭祀了四次。

周代以后,祭祀的对象似乎无不包了,举凡天(帝)、地、山、川、日、月、星、宗庙、祖先、神直到门神、炉神等等。祭祀的时间,也相对固定下来,如天子祭天地、四方、山川,每年一次,天子春祭户、夏祭灶、中祭、秋祭门、冬祭行等等。

古人之所以重视祭祀,一方面由于这种活动可以加强维护血缘关系,有利于对别的种族的统治;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缺乏战胜自然的力量,只有祈求天地、神、祖先庇佑平安,获得好的收成。遇到一些大事,如这年的年岁好不好,这次战争会不会打胜,乃至这位官吏能不能罢免,都要先行祭祀,而后卜问何去何从。所以祭祀与卜问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甲骨文就是殷人记占卜的文字。

既然祭祀活动如此重要,祭祀者当然会毫不吝惜地拿出他们认为最好、最恰当的东西来作供品,其中包括活人、活牲、肉类、菜蔬等及酒。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供品有所变化,例如杜绝了用活人作供品,用活牲也日益减少,但酒是始终少不得的。根据《礼记》的记载,太古没有酒的时候,人们是用一种黑色的水来进行祭祀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水,今天已说不清了,但《礼记》中称它为“玄酒”。到有了酒以后,人们逐渐以酒来取代玄酒,以至玄酒销声匿迹,而“祭必酒”的习俗由是确立。

祭祀中虽说需用酒,但也并非是酒即可用。甲骨文中有关酒的字不少,如“酋”、“酉”、“酒”、“醴”、“鬯”等。这些字各指的是什么酒,不易准确判断,但至少可以肯定当时已有了多种酒。而作为祭祀用的酒为“鬯”,即用郁金草和黑黍酿造的汁、滓混在一起的酒。这种酒,带有芳香的气味,无疑是比较美好的。

酿造鬯酒,是天子特有的权利,诸侯无权自酿。《礼记·王制》中明确记载说:只有天子赐给了一种玉制的叫“圭瓒”的祭器给某诸侯,某诸侯才可以酿造鬯酒。诸侯不能酿造而又要进行祭祀时,只能从天子那里求得鬯酒。

每次祭祀礼仪结束以后,天子都要开宴饮酒,酬劳与祭之人,成为“饮必祭”之滥觞。

当人们用鬯酒供献给神祖先时,神祖先并没有也不可能真的喝了,事实上供多少酒,祭礼完毕后仍是那么多酒。怎么体现神祖先饮用了呢?于是有了“裸鬯”的作法。《尚书·洛诰》中说:

王入太室裸。

孔颖达疏:

王以圭瓒的郁鬯之酒以献尸,尸受祭而灌于地,因奠不饮,谓之裸。

“尸”是指古代祭祀时替代死者受祭之人。“裸”,即“灌”。裸鬯的做法,大体是用一束茅草,加在玉制的祭器主瓒上。献祭者供上鬯酒,尸将酒倒在茅草束上,酒渣也就是酒糟被茅草阻住了,而酒汁从茅草的缝隙中漉了下去,流入地里,象征被祭的神祖先饮用了。这种以酒灌地的做法,虽说祭礼早已改变,圭瓒类的祭器早被淘汰,但人们仍忘不了在饮酒之前,向地面泼一杯酒或以指蘸酒少许弹向大地,名曰“酹酒”,以表示祭奠。也有以指蘸三次酒,分别弹向上、中、下三方,表示祭天、祭祖和祭地,无疑也是古人祭礼之绪余。

裸鬯的做法,是以神祖先喝掉了酒汁,扬弃了酒糟,来体现他们享用了供品的,我们可以想像,在谷物并不丰富,酒弥足珍贵之时,取汁弃糟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很讲究的做法,充分表达了祭祀者的崇敬,这种去掉了酒糟的酒,大概就是一些古籍中所谓的“清酒”吧。《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祭以清酒,从以马辛牡,享于祖考”的诗句。《礼记·曲礼下》中记:“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既可斟酌,当是无糟之酒了。

随着生产的发展,谷物逐渐增多,酿造的酒也多了起来,帝王将相也更讲究,饮酒时要去掉糟,只饮酒汁。因为不是祭典,不用圭瓒,当然也不限于鬯酒,所以人们把漉去酒糟的做法,叫“酾酒”、“酒”或“缩酒”。“酾”、“”、“缩”,都有“过滤”的意思。《诗经·小雅》中贵族宴请朋友故旧的乐歌《代木》里,有“伐木许许,酾酒有”的诗句,赞扬去掉了酒糟的酒很美好。酾酒和裸酒一样,都是用茅草过滤。《礼记·郊特牲》中说:“缩酒用茅。”但无论是酾还是裸所用的茅草,都不是一般的茅草,而是一种带有香味、生长在水中的草,《尔雅·释草》中叫“茜”,有的古籍中叫“轩于”、“芦子”。这种草,荆楚一带有产,是诸侯呈给王室的贡品。《左传·僖公四年》中就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如果一时没有茅草,而贵族又要喝清酒,就不得不另想别的办法使酒汁和酒糟分离。《楚辞·招魂》中提到“挫糟冻饮”,“挫糟”,就是提去酒糟。这里不同“酾酒”、“缩酒”之类的词,而用“挫糟”,很可能是不用茅草,而是用别的办法使汁、糟分离的。唐代李白有“吴姬压酒劝客尝”的诗句,证明唐代用压榨酒醪取得酒汁的方法,已相当普遍。

今天,人们饮的酒,除糯米酒(也叫江米酒、醪糟、甜酒粮)和新近恢复生产的稠酒外,全部是去糟取汁的酒。去糟的方法,有蒸馏——如白酒和用机器压榨——如黄酒,早已没有人用茅草了。

祭祀天地祖先,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普遍有的,古老的传统,此外一些地区还有他们一些特殊的祭祀,且多与宗教、纪念等活动连在一起,仅摘几例,可见一斑。

山东:《荣城县之迷信》:

藤将军会。荣城县之东,距城三十里,有成山。山有成山庙,俗称始皇殿。年庙阴历六月初五日,附近各村,群趋赛会,名藤将军会,演戏五日。远近人士,咸来赶会。有拈香者,有售物者,贩夫走卒,奔走喧扰,大有人山人海之观。至于行会各村,有一村一会者,有数村一会者。每会都用姥姆驾,升藤将军神位。驾之周围,遍挂纸宝,旗锣伞扇,为驾前驱,巡行各村,驾到时放炮相迎,神威凛凛。会将到山,庙中道士,击铙鸣钹,名曰接神。迎神至庙,适各会皆至,复群燃香,名曰参神。参神既毕,各会升神驾而回。是曰各村午后,大饯筵席,名曰吃会。赴会者各出钱若干,名曰会印。每年轮推会首一人,主行会及宴客会客等事。考此余之由来,据父老云,昔者荣城东山,海贱出没无常,居民时被劫掠。清道光时,登州藤将军率水师前来剿灭,与贼战于鸡鸣岛,右手为贼所伤。将军忍痛,左手刃贼十八人,卒平海贼。将军亦投海而死。后人感之,塑像于成山庙,定每年六月初五行会,原属纪念之意。

浙江:

《会稽县志》:

正月14日,用巫人以牲醴祀曰白虎之神。祭毕,以红绿线钉画虎于门,谓之遗白虎。

湖南:

《黄闵武陵记》:

武溪山有瓠。每岁七月25日,种类四集于庙,扶老携幼,环宿其旁,凡五日,祠以牛彘酒酢,椎歌欢饮,即还。

民间还流行着许多许多祭祀,如饲蚕的要祭蚕神,酿酒制曲的要祭曲神,出行的要祭行神,驾船的要祭水神,如此等等,但都少不得酒。

为什么祭祀一定要用酒呢?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酒是一种美好的食品,它所具有的色、香、味,惹人喜爱。古人曾把它比作“玉液”、“甘露”、“太平君子”、“天禄大光”等等。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酒劝赞》中,曾大肆赞美:

麦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为酒,孕和产灵。……纳诸喉舌之内,淳淳泄泄,醍醐沆瀣。沃诸心胸之中,熙熙融融,膏泽和风。

当谷物的产量不是很丰富的时候,不要说吃谷物的加工品酒,就是吃谷物只怕也并非像今天一样那么普遍。进入到阶级社会以后,酒成了珍贵的食品,再用弃糟取汁——即“裸酒”的办法进行祭祀,更可以说是一种讲究甚至奢侈的做法。用美好、珍贵的食品,加上讲究的做法祭祀神祖先最能表达祭祀者的虔诚与崇敬。神祖先享用后高兴了,才会庇佑降福。所谓“酒可娱神”是也。这大概可以说是古人为什么一定要用酒进行祭祀的一个原因。

用酒进行祭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酒性的特点决定的。酒中含有酒精,饮用后令人热烈、兴奋、亢进、饶舌,甚至手舞足蹈。按古老的习俗,每次祭礼结束后,都要开宴饮酒,而酒带来的热烈、兴奋,把整个祭祀活动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使人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特别是酒精可以使人的大脑抑制功能减弱,从而进入一种神志朦胧的虚幻状态。在科学知识缺乏的时代,这种虚幻的状态被认为是与神祖先沟通的境界,正是人们企望的,所谓“酒可通神”是也。

因为用酒祭祀有这些特点,所以《尚书·酒诰》中说,酒,原本是为祭祀而酿造的。

在今天,一般说酒算不上什么特别珍贵的食品,大概也没有多少要利用酒去“娱神”与“通神”,但凡有祭祀活动时,仍少不得酒,一方面由于它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酒可以带来热烈与欢乐。

祭祀中不仅要用酒,据记载有时用量也很大。如甲骨文中就有一次用一百卤鬯酒进行祭祀的记载。用酒量的大小,恐怕与祭祀的规模,主要是参与祭祀的人的多少有关。因为祭祀后要开宴饮酒,参与祭祀的人多,饮用时所需之酒自然也要多些。至于供奉给神祖先的酒,恐怕量倒是不大,这从用酒祭祀时所用盛酒器皿的情况可以看出来。

古人在用酒进行祭祀时,盛酒的器皿也是很有讲究的,必须用专用的器皿。《礼记·礼器》中说:庙堂上的祭祀,夏代用一种饰有云雷纹的大型酒器“冯尊”;周代用饰以象骨、画有风羽的大型酒器“牺尊”。尊贵的人举容量三升的“觯”敬献;插微的人举四升的“角”。天子诸侯的酒尊不用托盘,大夫用无足的托盘,士用有足的托盘,可以说等级森严。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的发展,知识的提高,祭祀祈福的活动日益减少。今天,称得上“规模”的祭祀,如每年山东曲阜的祭祀孔子,已完全成了“表演”,娱乐旅游者;对陕西黄帝陵的祭祀,已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和做法。但在今天的节日饮酒中,我们却可以找到不少古代祭祀的轨迹。

节日与酒

俗节饮酒,皆古人祭祀之期也。酒诰云:祀兹酒。古人无泛然饮酒者,率皆祭毕而后饮。祭有常期,故饮亦有常时。后世祭礼废而饮酒如故,遂成俗节。

我们今天许多节日的饮酒,都与古代的祭祀有关。

春节与酒

今天的农历正月初一,叫春节,古时叫“元日”、“元旦”或“端日”。都是指新的一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

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刚开始,这是值得庆贺的,按《礼记·月令》的记载,这个月是“立春”的月份,天子要于立春那天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去进行迎春之礼。这个月的第一个辛日,天子要举行祭天之礼,向上帝祈祷五谷丰收。然后选一个亥日,天子亲自装耒耜,率众在“藉田”里耕种。返回后,举行宴会,称为“劳酒”。这种耕藉田的具体做法,虽说后世有所改变,但祭天、开宴,却一直延续了焉,到1912年民国成立后,还有大总统“祀天祭地”的礼制。

正月里天子祭天,群众则祭祖。祭祖的习俗,由来也久,至少在汉代,已形成风气。

今天,人们欢度春节,祀神祭祖的做法已少见,饮屠苏酒、椒柏酒的几乎没有了,但饮酒的习俗却仍极盛行。饮用的酒随人所好,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等等,无所不可。饮酒时也不再讲从小到老的顺序。但互祝健康,互祝事业有成或恭喜发财之类的吉语是少不得的。酒,确实增添了热烈、欢乐的气氛,最充分地发挥了“成欢”的作用。

龙抬头节与酒

农历二月初二,俗传安眠了一个冬天的龙醒来了,抬起头来了。龙醒来了,就会兴云作雨,而春天里,万物复生,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候,所以人们也要举行仪式祭祀。

春、秋社日与酒

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以立春、立秋后的甲日为社日,以后多有变化,到唐代才固定下来,以立春、以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和秋社日。

同类推荐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晋江民间风俗录

    晋江民间风俗录

    本书采用词条形式,对晋江民间的主要风俗进行挖掘、记录和整理,按内容分类成书。
  •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热门推荐
  • 黑执事之自述

    黑执事之自述

    这是一个怪物的自述,讲述了她一生的故事。黑执事同人文,欢迎跳坑,绝不弃坑,两日一更,欢迎催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面具王妃:王妃惹不起

    面具王妃:王妃惹不起

    她是一个孤儿,从小受尽屈辱,原以为找到了真爱!却因为有钱的闺密而抛弃伤害她也因为他背叛,她竟魂穿异世!在这她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吗?……他是这帝国的王爷,有着魅惑众生的容貌,是全国少女爱慕的对象,可遇到她,她却从没把他放进眼里……
  • 莫思绮

    莫思绮

    她是药仙的女儿为了复仇她走上修仙之路可修仙讲究的却是无欲无求修仙和复仇她又会如何决断分了一丝魂魄重新回到凡世想要断了一切的束缚却遇到了他经过无数的浮沉繁华……他为了救她能够与其长相厮守最后进到了飘渺幻境,遇到了本体的她他和她又将会作何抉择……?是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是碾碎了两人的地久天长,只剩下一人的地老天荒……
  •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哲理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哲理

    许多人怀着羡慕、嫉妒的心情看待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总认为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有外力相助,于是感叹自己的运气不好。孰不知成功者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便会有奋斗的方向。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具体到某一个人头上,并非就是那么回事。
  • 淡抹韶华依稀醉

    淡抹韶华依稀醉

    短片小说集,总有你喜欢的故事。大大小小的人物,总能看到你自己的影子。
  • 错惹坏心王爷

    错惹坏心王爷

    一朝穿越,欧阳珠儿醒来竟正在被妖女扇巴掌,娘的,扇我者,反扇之。毛,这竟是覃王爷最心爱女人的妹妹,这是不是说,她欧阳珠儿摊上事儿了?好吧,既然生不逢时穿错了地方,那她跑路总成吧,可为毛…她竟这么倒霉。次日清晨醒来,某女惊现戟王府,变成了连侍女都敢欺负的落魄王妃,人人都说,王爷心胸宽广,乐善好施,竟连她也收留…OH后脑勺,该死的坏王爷,你.死.定.了。你心有所爱?好,我为你扫除一切障碍,说什么也将你的所爱抓到你面前。看,我是不是够贤惠,这次心胸宽广的是我不是你,我可以正名了。啥?你的所爱是谁?老天妈妈,别吓我,天下美男何其多,偶绝对不从一棵树上吊死,逃之。小剧场奶娃娃跑进书房:父王,母妃又跑了。戟王爷抱起奶娃娃:她跑之前说什么了?奶娃娃嘟嘴:母妃说要跟父王恩断义绝。戟王爷扬唇一笑看向门外:秦李,去告诉王妃,今晚落锁前不回王府,本王就将人质送走,让她永远都见不着。某奶娃娃狂晕,又拿他当人质,坏父王。~~好吧亲们,还是女强文,要收藏撒~~
  • 网王之千雪冰凝

    网王之千雪冰凝

    千雪冰凝,因为友情的背叛,穿越到了网球王子的世界。巧的是她穿越到了迹部冰凝,同样也是“千雪冰凝”的身上,迹部冰凝同样也遭遇到了友情的背叛,但最令她伤心的却是喜欢的人的不信任。一场阴谋,迹部冰凝变成了千雪冰凝……
  • 雷御苍穹

    雷御苍穹

    一人一兽,笑傲天地,一道圣术,碾压一切天才!
  • 走镖去也

    走镖去也

    手握刀枪剑戟舞,脚踏漫漫江湖路。人各有自己的路,有名门正派,亦有邪魔外道,更有天马行空。诸多不凡者,用自己的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传说。那么凡人的路是什么?平凡的路并不一定就好走,无波澜壮阔、亦百种艰辛。这种艰辛,那些高高在上的不凡者可曾体会?巧了,就有这样三个不凡的人,选择了“镖局”这条平凡路。武侠二字,不能代表走镖的所有。镖旗已展,咱们走镖去也!·新书开镖,每日17:00更新一篇。·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