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2800000008

第8章 酒道与酒礼(4)

人们在独酌时,尽管各有不同的心态,但归纳起来也无非因喜或因愁。遇有高兴之事,或劳累了一天,完成了某项任务,吟诗作画的间隙,喝上点酒,心情舒坦,消除疲劳,提神助兴,都是乐事。这样的独酌,至今也随处可见。但遇有悲愁之事,如有志难伸、官场失意,经营受挫,亲友散亡等等,且难于对人言讲时,多想借酒麻痹自己的神经,取得暂时的平静,所谓“借酒消愁”是也。这种独酌,今天习惯上叫“喝闷酒儿”,它不仅不能消愁,且严重地有损健康,虽说人们几乎都懂这个道理,但仍有人这么做,确有些令人遗憾。

古人还有些奇怪的饮酒方式方法,如不着衣服的“裸饮”,打扮得怪里怪气的“妆饮”,头朝下脚朝上的“倒饮”,夜不燃烛的“鬼饮”,不戴帽、不着鞋、铐手镣脚的“囚饮”,坐在树上的“巢饮”,突唱挽歌、涕泪俱下的“了饮”,饮完一杯立即上树的“鹤饮”,以草缠身伸头就酒的“鳖饮”等等。不可否认一些文人用如此的方式饮酒,确含有蔑视“礼法”的因素,但总归不足为法,故虽有人“首创”,却并无人“继承”。

温酒热饮

中国人早有将酒温热了饮用的习惯。商周的青铜酒器中,就有用于温酒的器皿。晋代文人左思,在《魏都赋》中有“冻体流澌,温酎跃波”的文句,明确说到温酒。《三国演义》中多次写到“煮酒”、“热酒”,都是将酒温热了喝。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将酒温热了喝,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无论黄酒或白酒,温热以后,不仅会使一些酒的味道更鲜美,且对身体也有好处。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八回中有一段关于饮热酒的描写: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也,岂不受害?浴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这段描写,至少代表了一部分中国人对饮热酒好处的认识。其实酒温热以后,一部分乙醇(酒精)会挥发掉,酒度降低;白酒中的有害成分,如乙醛,也可能挥发掉一些,从而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俗话说:“喝冷酒,睡凉炕,早晚是个病。”确一定的道理。

举杯,碰杯

今天,人们相聚饮酒时,都要将杯举起,说几句祝贺之类的话,而后相互碰杯再饮。

举杯饮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以久,是古时饮酒的一种礼节。《礼记·乡饮酒义》中说:“盥洗扬觯,所以致洁也”。觯,是一种盛酒的器具。扬觯,就是举起酒觯。孔颖达疏:

扬觯谓既献之后,举觯酬宾之时,亦盥洗也。必盥洗者,所以致其洁敬之意也。

由于盛杯的器具的变化,后来有“举觞”、“举杯”的说法,也都是举杯饮酒之意。

至于碰杯的由来,有人说原始于古罗马。据云古罗马人在因事决斗之前,双方要先喝一杯酒。为了表明酒中无毒物,因之在喝之前,各自将杯中之酒倒一些给对方,互相掺合,而后饮尽。这种做法,流传下来,演变成了碰坏的习俗。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例如说是源于古希腊人,源于爱尔兰人等等,总之,不是中国固有的作法。

有一些宴会上,人们还习惯在祝酒时说:干杯。而后大家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这种做法,也是中国人宴饮时的一种古老习俗。它的起源本与祭祀有关。《周礼·春官·郁人》中记:“大祭祀,与量人受举之卒爵而饮之。”这里的“卒爵”,本指饮尽中余下的酒,后来演变成饮尽杯中之酒,即干杯。

劝酒

中国人饮宴时,很喜欢劝人多饮。这种做法,起源也是极早的。《诗经·小雅·楚茨》中有“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的诗句。侑,就是劝的意思。诗句的本意是唯恐受享者没有吃饱,故而劝饮劝食。

劝人多饮几杯酒的做法,一方面表达了敬酒人的真诚,希望对方喝好喝够,同时也可以活跃酒宴的气氛,为饮酒者助兴。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劝酒“劝”过了头,竟然带有相当的“强迫”之意,甚至以灌醉对方为乐。这种做法,自古以来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孔丛子》、《积善录》等古籍中,都有反对劝人强饮的记载。清代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引陈畿亭的话说:

饮宴者劝人醉,苟非不仁,即是客气,不然,亦蠹俗也。君子饮酒,率真量情;文人儒雅,概有斯致。夫唯市井仆役,以逼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欢乐,士人而效斯习,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

他的话,含有轻侮劳动群众之意。但他说的不要硬劝人醉,却是可取的。遗憾的是逼人致醉之事,至今仍时有发生,“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饮酒不用让,感情就是量”之类的顺口溜,硬把“多喝”与“感情深”拉到一起,根本不顾及酒量之大小和多喝会损害健康,实在是一种必须戒绝的陋习。

罚酒

在古代,人们饮宴时是很讲“礼”的,如果有谁失礼,就要罚他多饮些酒。这在《周礼》中已有所记载。《礼记·檀弓下》中,有则故事,说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去世了,还没有下葬,晋平公就令师旷、李调作陪,奏乐饮酒。杜蒉从外面回来,发现这事后,倒了一杯酒对师旷说:喝了这杯酒吧!又倒了一杯给李调。随后为自己倒了一杯。平公问杜蒉,你这么做是什么意思?杜蒉回答:大臣丧日,不应该奏乐、饮酒。师旷是掌乐的太师,却不把这个礼告诉你所以罚他饮酒;李调是你的近臣,忘了国君的过失,也应罚他。我杜蒉只是个“宰夫”,不去做份内的炊事,却来管这样的事,也应自己罚一杯。平公听后说:这件事我也有过失,也该罚一杯。杜蒉洗过盛酒的“觯”,高高地举起来。平公说:我死以后,也不要废弃这只酒爵,以此戒后世。此后,人们把敬完酒后高举酒杯叫“杜举”,而罚酒也以三杯为限。

在饮宴时罚酒的做法,可以说既古老,又十分流行。随着酒礼的改变,因违礼而罚酒的日少,为活跃饮宴气氛而罚酒的日多。到今天,罚酒几乎成了一种“游戏”,人们可以找出任何理由罚酒,其中虽不乏机智、幽默或令人捧腹的言语和做法,但有时也确含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甚至强人多饮,把人灌醉。罚酒是否做得恰当,关键在于参加饮宴的人本身的教养和文化的层次。

细品、适量

中国人很会欣赏美酒,自古以来就主张饮酒时要慢呷细品。《礼记》中已提到不要大口不停地饮酒,虽说是从“礼”的角度讲的,但确很符合欣赏美酒的要求。这是因为酒不仅有浓郁或清雅的芬芳,而且具甜、酸、苦、辣咸诸味的谐和,加之每种酒还各自有不同的风格,只有慢呷细品,才能领略其香,品尝其味,从而获得最美的享受,令人感到愉悦。急饮猛灌,不仅说不上“欣赏”,而且会损害健康。所以南北朝时北周诗人庾信“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苏轼喜欢“举杯徐引”。

因为是“细酌”、“徐引”,所以比较容易把握“适量”。所谓“适量”,就是必须按自己酒量的大小品饮,不要过量致醉。

适量饮酒,可以说是中国从古至今所有善于品饮美酒的人的主张,当然那些借酒浇愁、以醉避祸的人除外。早在《诗经》中,人们就主张“饮酒温克”(《小雅·小宛》),“其未醉止”(《小雅·宾之初筵》)。孔子也告诫他的弟子说:“惟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意思是说喝酒喝多少,不好具体规定,但应以不致醉而乱德为原则。要说明的是,所谓“不致醉”主要是要把握好尺度,根据自己的酒量大小行事,不要醉到失礼乱德的地步,更不要醉成一滩泥,到略有醉意即止。所谓“微醉”、“微醺”,乃得饮酒之妙,这大概可以说是中国人品酒的“诀窍”吧!古人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一饮一千石,一醉三千秋”等等,大多也只是表述高兴、痛快之心情,真要醉得人事不省甚至伤躯陨命,还有什么“壶中天”“醉中趣”可信!

这里说的慢呷细品,主要是讲饮以黄酒和白酒为代表的中国酒,不包含啤酒,因为啤酒不适于小口细品。

饮酒之禁忌

中国人饮酒,有许多忌讳,如:酒不可杂饮,即一次喝多种酒。宋代人陶谷在所撰《清异录》中说:“酒不可杂饮,饮之,虽喜酒者亦醉,乃饮家所深忌。”这很有些道理。因为各种酒含的成分不同,混杂饮用,有些成分比例不适,可能会使人感到难受。

“醉当风卧,以扇自扇,成恶风。”《千金要方》很有道理。人醉酒后,皮肤血管扩张,内卫能力降低,贪凉极易罹病。

“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不要说以冷水洗浴,即或是以热水洗浴,也危险的。因为人喝酒后,体内贮存的葡萄糖在洗浴时会被体力活动消耗掉,使得血糖大大降低,体温急剧下降,而酒精却抑制了肝脏的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贮存的恢复,不仅仅是“成疼痹”,还会危及生命。

酒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本草纲目》)民间有“喝酒就大葱,一盅顶两盅”的说法。姜、葱辛辣,可以加速酒的反应,使人致醉。但说“生痔”,则论据不足。

民谚:“抽烟喝酒,一口顶两。”这也很有道理。烟草中所含成分,特别是尼古丁,毒性大,且易溶于水,更易溶于酒精。人饮酒后,血液循环加快,尼古丁会随着酒精更快更多的进人血液中,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除上述忌讳外,还有:吃马肉炖猪肉饮酒,饱后睡觉,大忌;酒不可与龟肉、果子同食;吃生菜不宜饮酒;米酒不可合乳同饮,饮酒不宜吃绿豆粉、饴糖等等。这些禁忌,有的显然不对,有的是否有道理则需进一步探讨。

同类推荐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德国人

    德国人

    我们自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德国的哲学怀有无比的崇敬之心。随着改革开放,才知道德国不仅有缜密而抽象的哲学和深奥揭示资本秘密的经济学,还有许多顶尖级的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诗人,这才开始注意德国。
  • 灯谜入门必读

    灯谜入门必读

    本书主要讲解怎样猜谜制谜、如何欣赏灯谜、怎样组织灯谜活动等灯谜的基本知识。并提供趣味灯谜作品,以供读者试猜或选作灯谜活动的题目。全书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是灯谜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是设谜解谜的好帮手。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热门推荐
  • 极品男神住隔壁

    极品男神住隔壁

    追着男神进了高等学校。打架,旷课,拉帮结派——成为学校一道漆黑的风景线。送饭,送水,送温暖——以男神的幸福安危为己任。却半路杀出一只自恋狂。“蠢女人,你似乎弄错了喜欢的对象。”啊咧?我的男神才不可能这么自恋!
  • 郎木寺之恋

    郎木寺之恋

    一片安静的山谷,一曲悠扬的笛声,在赤子脚下的净土上,述说着难以释怀的情愫,纪念着情深似海的友谊。一段似水流年的时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在流水般的光阴里,轻声讲述着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相聚,分离时光追忆着那些曾经绽放豆冠年华。期待,守候记忆的深处埋藏着海誓山盟的青春岁月。如今只有鹰笛的旋律在风中轻轻吟唱,深情的祭奠着那些阳光般炽热的青春、友谊和爱情……
  • 第五审判序列

    第五审判序列

    秩序,规章,四大审判序列守护的尼塔拉,最后却再度被恶魔侵入。五个年轻人组成了第五个审判序列,开始寻找恶魔回归的源头。光之精灵,夜之精灵,月族,法师族,死灵,仙女龙,恶魔。沉睡着龙的冰封山脉索拉雅,七色彩虹守护的精灵巨树奥瑞丽欧,湖上城堡赫洛,悬空圣地通灵学院。复仇的千年前的古代死灵王子,代行神之力量的圣徒,蝴蝶与小精灵环身为伴的吟游诗人,身怀东方古老秘术与神魔力量的德雷伊尔旅者。一个崭新的西方魔幻史诗世界,托克希尔十二天神和五大秘法组织维持的阿尔雷斯特大陆,在旅行者的面前慢慢展露。骑士、侍卫、艺术家、医师、东方旅者,用他们的才能和智慧,谱写着命运既定的未来。续集,阿尔雷斯特史诗第二部,本作前传《剑之学者》,希望大家关注~谢谢~
  • 穿越之庶女要翻身

    穿越之庶女要翻身

    身为万中无一的好人,夏凝轩被绝世美人系统选为游戏玩家。只有完成无数个任务,当主角变成绝世美人时游戏才会停止。主角进入的第一个游戏名为:宅斗之庶女要翻身。且看女主如何从饱受欺压的小小相府庶女,拳打狠辣嫡母,脚踢蛇蝎嫡姐,完美进化为绝世美人,并获得京城第一公子的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长言说辞不敌你

    长言说辞不敌你

    我知道你最喜欢的是满天星,喜欢把头发留到很长很长,喜欢喝豆浆从不加糖,还喜欢我。等所有人都走后,我想我才愿意告诉你。喜欢你,是除了足球我一直坚持的事,从来都没有变过。那个时候我希望你还在我的身边。
  • 钢铁的我

    钢铁的我

    我重生了。重生在一个机械装甲中。战争,要来了。
  • 宇洺传

    宇洺传

    秋风萧瑟,白鬓老人,谈品香茗,惋半世痴狂,“或许我来到这里就是一个错误,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如果我当初一死了之,也不会落得空守梅树开花的境地。”梅花几度朱颜笑,空守佳期白眉哀希望大家支持我的小说,我是新人有什么地方不好,请指出来啊!
  • 翘课威龙

    翘课威龙

    兵王回归都市后的爆笑学习!一段关于翘课的故事!
  • 笑月情侠

    笑月情侠

    真心细作,科幻武侠原创,一个小说家自身的奇异历险,穿越时空之门,走进奇幻豪侠时代,透析真实历史,感受侠之大者一派盛行之风,扬侠义正气,观中华美德。
  • 妖月天空

    妖月天空

    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人族,妖族,鬼族,魔族,魔兽一脉不论孰胜孰败,其实到最后谁也不会是赢家。乾坤天地,万物阴阳,讲究的就是个平衡同存,若是这平衡坏了,这天地也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