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2800000005

第5章 《资治通鉴》的问世(2)

每患迁、固(即司马迁、班固。这里指他们的著作《史记》与《汉书》)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宴,时赐省览。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由此可见,司马光创作这部书是出于皇帝资治佐政的需要,写给皇帝阅读的,意在让皇帝从前朝的治乱兴亡事迹中,获得统治国家的经验教训。所谓经验教训,在他看来,最关键的是要牢牢地瞄准历史领域的两个方面:一是记“国家盛衰”,二是著“生民休戚”。前者主要叙述古代以来国家机器运作的情况,希望君主能从中把握有关规律;后者主要反映历代人民大众的生存和生活情况。很显然,作者考虑后者的原因是,古代以来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和各种形式的民族战争,与“国家盛衰”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司马光有这种著述动机也并非偶然,这与他心系朝廷的一贯忠诚是一致的。诸如作者平素进献皇上的“致治之道”,特别是担任谏官以来的种种直谏,可以说是最好的注脚和例证。

所谓“为民”,就是为了“民众”而著述,当然主要是为了青年士子的学习,这是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北宋时期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文献资源。地方政府以及私人藏书的情况姑且不说,仅仅中央政府的藏书就有很大规模。据王尧臣、欧阳修等人于庆历元年奉敕编定的《崇文总目》著录,当时的国家藏书已达30669卷。其中的史部文献计有13大类:正史类、编年类、实录类、杂史类、伪史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地理类、氏族类、岁时类、传记类和目录类(见《四库总目》及粤雅堂丛书本《四库简目》)。即以影响最大的正式类为例,自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历经各个朝代的不断编撰,至北宋累计已达17部之多。这对青年士子来说,面对如此繁多的历史文献,油然而生望洋兴叹之感,是不足为怪的。或许是有过同样经历的缘故罢,司马光对此体会极深,早在《资治通鉴》编撰之前的皇 四年(1052年),他就曾对刘恕说过:“《春秋》之后,到今已经千余年了,从《史记》到《五代史》,共一千五百卷,一般学生虽穷毕生之志,也读不完,这样会让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长此下去,那些篇幅宏大的史书就没有人读了。因此,我想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前403年)写起,一直写到五代,要使用左丘明写《左传》的编年体,要仿造荀悦写《汉纪》那样简明的语言,网罗众说,成一家言。”司马光的这席话,说明编纂《资治通鉴》之初,并不完全局限于“为君”;为青年士子提供一部可以学习的简明通史,也是目的之一。

2.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封建社会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由于皇帝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因而某些事情一旦得到皇帝的认可或赞赏,成功也就有了一定的保障。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编纂正是这样。本书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当年的宋英宗,还是后来的宋神宗,他们都是一直从精神上积极鼓励,在物质上鼎力赞助,竭尽一切可能,为《资治通鉴》的创作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宋英宗是首先支持编纂《资治通鉴》的一位皇帝。治平三年(1066年),当司马光刚刚将自己所写的《通志》进献朝廷的时候,这部上起战国,下穷秦末的小册子,便立即引起宋英宗的浓厚兴趣和高度重视。这位皇帝对司马光的史学天才非常赞赏,当即责成他承担继续编写一部《历代君臣事迹》的光荣任务,而且恩准为其提供极其优越的工作条件。

首先是允许司马光在崇文院建立编书机构,特批他可以随时借阅龙图阁、天章阁、秘阁及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的皇家典藏。当时的三馆、秘阁总称为崇文院,是北宋时期规模最大的国家图书馆。龙图阁、天章阁是专门为宋太宗、宋真宗收藏著作的文献重地。在这些常人难以驻足的地方,保存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典籍,集中了各式各样的重要文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者来说,文献资料不患其多,最忌其无。如此丰富的图书资料,可以说为司马光顺利编纂《资治通鉴》提供了极其可贵的精神食粮。由于这一重要举措,基本上克服了作者以往所说的“私家力薄,无由可成”(《进〈资治通鉴〉表》)的困难。其次,宋英宗还特许司马光自行挑选协修人员。于是,主要协修者刘恕、刘 、范祖禹等一批著名史家,便分别从不同的工作岗位齐集书局,成了司马光的左膀右臂。这些人在司马光的直接指导下,都为《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英宗还特意在物质上提供便利和帮助,精神上予以鞭策和鼓励。单从这一点上看,司马光当初创作本书属于私修,而自从朝廷介入后,可以说,以设局于崇文院为分水岭,编书的性质已由私修演变为官修了。

继位的宋神宗更是全力支持《资治通鉴》的编撰工作。司马光于熙宁四年(1071年)出知外地,居住洛阳,一住就是十五年。关于宋神宗为什么要让司马光外任,《宋史》里没有明确的记录,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变法派与保守派之间存在重大分歧所致。其实细细想来,或许也不尽然。如果从宋神宗对司马光撰修《资治通鉴》的一贯支持态度看,很可能还有皇帝的良苦用心:撰写《资治通鉴》乃朝廷大事,出知外地后,方可使司马光摆脱政务纷争,以便全力修史。这应该是在情理之中。试看宋神宗在《资治通鉴》整个编纂过程中的四大举措,或许对揭示这一问题的答案有所帮助。其一,赐书。宋英宗时本已恩准司马光设书局于崇文院内,皇家典藏恣其所用。司马光出知永兴军后,宋神宗特许其书局自随,担心文献不足,又于熙宁四年(1071年)破例将其旧居颖邸各类珍贵文献两千四百卷,全部赏赐给司马光。司马光家中本来就有丰富的藏书,这样一来,他的洛阳宅第藏书竟然超过五千卷,这对编纂《资治通鉴》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二,赐序。在古代史学领域中,如果说臣子书成之后,由人君御笔作序的现象并不多见的话,那么臣子书未写完,已由人君预先作序的情形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司马光却得到了这种殊荣。《资治通鉴》成书于元丰七年(1084年),然而,还在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就为司马光写好书序,“面赐”作者,而且序中极尽赞美褒奖之词:“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教条,断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资治通鉴序》)其三,赐名。《资治通鉴》,原来并非此名。宋神宗御览之后,以为“《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其四,褒奖。司马光编成《资治通鉴》一书后,朝廷立即给予他极大荣誉和奖赏。宋神宗不但亲口称赞他“博学多闻,贯穿今古”“成一家之书,褒贬去取,有所据依,省阅以还,良深嘉叹”,而且还特别赐给他大量的“银绢、对衣、腰带、鞍辔马”(《奖谕诏书》),此外,司马光还由此晋升为资政殿学士。

3.锲而不舍的编纂

《资治通鉴》编纂的整个过程不但漫长,而且相当艰巨。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而且是矢志不移。因此,早在宋仁宗嘉 年间(1056—1063年),他就一直在酝酿着一部史书。经过夜以继日的辛勤耕耘,他首先编出了一部《历年图》。此书仅有五卷,上起战国,下终五代,简明扼要地勾勒了历代治乱兴衰之迹。虽然这不过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大事年表,但它实际上是后来的巨著《资治通鉴》的蓝图。治平元年(1064年),司马光曾将本书进献给英宗皇帝。治平三年,48岁的司马光又在原书基础上,一气呵成了《通志》八卷。是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终秦二世三年。从内容上看,本书已经极其接近于《资治通鉴》的前一部分。宋英宗看过此书后,对司马光的道德学问十分赞赏,批准设局于崇文院,让他编纂《历代君臣事迹》(即后来的《资治通鉴》)。这样,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时间,若从此书的源头《历年图》算起,到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全书后,则前后大约经历了二十三年左右。即使从治平三年正式设局于崇文院算起,前后也整整经历了十九个春秋。为了刻印此书,元丰八年(1085年)九月朝廷又下令重行校定。当时参加这项工作的除了范祖禹和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外,还有刘安世、黄庭坚、孔武仲、张舜民等人。经过多位学者的劳作,直至宋哲宗元 元年(1086年)十月完工,这才最后将《资治通鉴》定本移送杭州雕版。司马光享年只有68岁,而仅仅《资治通鉴》的撰修就占去了他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作者还没有来得及看到自己倾尽毕生精力的著作问世,便匆匆告别了人间。

既然是鸿篇巨制,编纂工作自然充满了艰辛。司马光一向认为宋英宗、宋神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因而,为了实现修史大业,个人即使陨身丧命,也在所不惜。自从治平三年奉诏以来,司马光会同刘恕、刘 、范祖禹等人,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资治通鉴》的编撰工作中去。因为司马光本人是主编,责任重大,所以同其他人相比,更是辛苦十倍!为了使这部书早日问世,并保证内容确凿无误,他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由于一天天、一年年的无休止的劳作,司马光几乎因累致死。在给神宗的《进书表》中,他曾十分坦白地介绍了个人在成书后的近况:“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真是字字千钧,句句情深,艰辛之状,溢于言表,虽千载后读之,亦足令人动容!君不见从二十年前的一个年富力强,有胆有识的四十多岁壮汉,如今却变成了一位两眼昏花,“神识衰耗”的瘦弱老翁,司马光走过了一段何等艰难的人生旅途!即使短短数语尚不足以揭示编纂道路的崎岖坎坷,但是,又有谁能否认,在那掷地有声的字里行间,分明凝聚着司马光无限的甘苦,涌动着作者勤劳的汗水,闪烁着史家的生命之光!

同类推荐
  • 援疆干部看哈密

    援疆干部看哈密

    如同候鸟,如同大雁,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以哈密为原点,一批批广东、河南援疆干部从南方,从中原,落脚在东天山脚下。从1998年开始,十五年间,换了无数的队员,但以哈密为终点的雁行,从未中断;以哈密发展为己任的援疆工作,接力向前。人过留名。如今的哈密大地,随处可见援疆的丰碑;哈密的各族群众,正在品尝着援疆事业结出的硕果。雁过留声。结集在这本散文集中的文章,是援疆干部在援疆事业之余,写下的喜怒哀乐,唱出的游子心声。援疆干部的散文,或高亢,或婉转;或热情澎湃,或哲思缜密,所倾诉的对象只有一个——哈密!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热门推荐
  • 带着异能穿女尊

    带着异能穿女尊

    末世冰山女医生带着治疗异能穿越女尊后的生活~
  • 大别山传奇

    大别山传奇

    长篇红色武侠小说,讲述大别山几位英雄的传奇故事。故事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几位英雄用自己的武功、医术等,与地痞流氓、土匪周旋,保护大别山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最终迎来了刘邓大军。故事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情节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 妖兽幻世录

    妖兽幻世录

    刚在一轮灾难中幸存下来,等待世界重建时,又体验了新一轮奇遇。世界异变,魔法横行,人类不再站在世界顶点,而几乎所有人都忘却了以往的荣耀,甘心寄人篱下。此情此景,我该何去何从?科技与魔法正面交锋,可叹我没有神之右手……
  • 高冷校草爱宠猫

    高冷校草爱宠猫

    跟一个渣男谈恋爱,还不过一个月。我初恋简直太没有价值了!林渃菲气的直接说转学就转学。去到洛蒂斯皇族学院,认识了传说中的"男神大人"。第一印象还以为是什么暖男,真是人不可貌相!一段时间后,林渃菲偶遇前男友,见面就用各种语言伤害她。“男神大人”夜晨走过来,:“我的宠物,敢欺负你就试试看。”眼神无比犀利,让渣男凌烨不敢说半句话。事后林渃菲竟然对他产生了好感......故事情节敬请期待
  • 轮回之夏

    轮回之夏

    科特·康纳斯的进化人类计划笼罩着纽约;孤山处半兽人征服一切的铁蹄带来着毁灭;雨果·巴斯克维尔的死灵诅咒着一切生灵;火神公瑾在赤壁一战灭绝曹贼、名传四海;侏罗纪的世界暴龙与剑龙上演生死的厮杀;戴维·琼斯孤独地站在飞行荷兰人的甲板;穿梭在你的恐惧中,只是我的宿命。——初夏
  • Taras Bulba and Other Tales

    Taras Bulba and Other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好想大声对你说

    好想大声对你说

    三年前,沙念薇离开了宋哲,三年后,他们在相遇的时候,已经不是像当初那样,不断出来的少女,死党,一部关于救赎与被救赎,青春与现实的故事。
  • Billy and the Big Stick

    Billy and the Big Sti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型人格的我自我说明书

    九型人格的我自我说明书

    九型人格是一种能够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它按照人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将人分为九种,最卓越之处在于能穿透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的最隐秘之处,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九型人格能够帮助我们洞察人心,用有效的方式对待他人,获得人生的幸福。通常,我们并不知道别人的看法,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来判断他人的思想。《九型人格的自我说明书》通过“九型人格”的理念告诉人们,要走出自己的固有观念,去感受他人的思想,对他人的处境有更多的了解,从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 天下珍玩

    天下珍玩

    脑有九宫,尽收千年宝光,眼观五色,通识百般珍玩。一个无名小子,逆境中迎来暴涨的好运。一块神秘莫测的龟甲,蕴含怎样的灵力?古玩江湖波诡云谲,贪欲人心诡诈多变,怎奈我奇术慧眼!无尽宝缘,只在弹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