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96500000004

第4章 四时之法成

所谓“四时之法成”,是说人类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发育成长。春、夏、秋、冬四时自然气候的变化,与人的生命活动也是对立着的两方,人体就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来维持生命活动。、否则,人体生理节律就会受到干扰,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降低。即或不因感受外邪而致病,也会导致内脏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故《四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明确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人们在养生中要顺从四时阴阳这个根本。围绕着“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的基本观点,讨论了养生的原则,提出了平调阴阳,以合四时的理论,即主动调节内脏与外在环境的统一协调,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由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发展生长的规律,因而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天养生气,在夏天养长气,在秋天养收气,在冬天养藏气,以顺应四时阴阳的生长收藏,因而圣人能与万物一样,生存于四时阴阳变化之中。如果违逆了四时阴阳,则会削伐人体的生机之本,真气就要竭绝。因此,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成长的终始,也是人类死生的根本。违逆了它,病灾就要发生,顺应了它,就是细小的疾病也不会产生,这就是掌握了养生之道。

如果不顺从四时阴阳,人又会怎样呢?《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其大意是:若在春天不好好养生,违背了春生之气,体内的少阳之气不能生发,就要发生肝气内郁的病变;若在夏天不注意保养,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之气不能生长,就要发生心气虚的病变;到了秋天,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阳之气不能收敛,就要发生肺热胀满喘息的病变,到了冬天,不好好养生,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之气不能闭藏,就要发生肾气不能蓄藏的病变。此段原文谆谆告诫人们,若破坏了五脏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正常规律,不可避免地要导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失调而发生病变,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中医养生学把适应四时阴阳看作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所谓“适者生存”,仍是生物界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

这里所说的“适者生存”的“适”,主要指要适应自然界的气候环境。现代科学认为,气候环境主要取决于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雨量以及太阳黑子、宇宙射线、星体运动等多种气象因素。这些气象因素可以通过下丘脑对人体的代谢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表了一篇题为《气候和健康》的政府报告,在报告中把复杂的气候划分为六个相:

一相:天空少云,气温凉爽适意,气压高,有适当风力;二相:气候温和,晴朗,气压高,风小;

三相:气温上升,气压稳定,云层高,风小;

四相:天气潮湿,或开始降雨,气压下降,云层变厚,风劲吹;

五相:降雨,伴随寒冷的阵风,气压急剧上升,温度下降;

六相;气温、湿度均下降,气压上升,云层变薄。

报告中指出,二相是最适合人类健康生活的气候相;从第三相向四相过渡的阶段,是最恶劣的气候相。报告认为,三相气候环境会引起正常人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会使一些儿童出现程度不同的学习障碍。在四相气候环境中偏头痛患者往往疼痛加剧,溃疡病患者往往在这时发生消化道出血。五相又被称为“骚动气候相”,因为这种气候又往往使正常人感到烦躁不安,人们在这种气候环境中,往往使肌肉痉挛性疾病加重,而冠心病人的病情恶化反而减少。而在三、四气候相的转化阶段,则会出现肌肉放松,从而肌肉痉挛性疾病减轻,有利于产妇分娩。而冠心病人则往往在这个时期频繁发作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肌梗塞,危重病人往往在这个过渡时期结束生命。

由上可知,无论是中医学,还是现代科学,都认为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皆要产生极大的影响,人们必须顺时养生。所谓顺时养生,即是在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按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一种方法。换一句话来说,由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而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的目的,实际上也就是充盛人体真久之气,增强调节生命节律的能力,从而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正如张景岳所说:“六气者,即化生精气之六神也,生气通天惟赖于此”。六气充盛,生气不竭,是却病延年的重要保证。那么,人们又应怎样顺时养生呢?即四时养生必须遵循那些原则呢?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原则,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所必须遵循的。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成书的《黄帝内经》里就已提出来。既然自然界的六淫邪气是人体致病的重要因素,那么,人们就必须重视对六淫邪气的抗御。正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对于圣人来说,不主张已病后才治病,而主张未病先预防,这好比治国一样,不等乱已成才治理,而要治于未乱之先,就是这个道理。假使等疾病已经发生了,而后才去治疗,等到战乱已经形成了以后才去治理,就等于口渴了才想到钻井,战争已经发生了才想到铸造武器,这不是太晚了吗!

上述原文以疾病与战乱相比拟,说明了人们必须重视预防,从而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所谓“虚邪贼风”,是泛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来致病因素,正如高世栻解释说:“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虚邪贼风”,亦就是上面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火,因为这六种邪气皆能致病,故须及时地躲避它。至于怎样具体地躲避,将在二、三、四、五章里详细论述,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这句话出自《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此为四时调摄的宗旨,它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气机升降(气的升降出入)、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的特点状态而制定的四时养生原则。正因为此句话非常重要,一些著名医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高士宗在《素问直解》里说:“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阳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此句的意思是说,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就应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不断旺盛起来,不要做损害体内阳气的事;而在秋冬之时,万物敛藏,此时养生就应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收藏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

而张志聪在《素问集注》里却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此句的解释亦很有道理,如谚语说:“夏有真寒,冬有真火”,即夏天有阳虚内寒之调泄,而冬天不乏阴虚内热之盗汗。因为阳虚于内,故要养阳;因为阴虚于内,故要养阴,只有这样才能“从其根”。

张景岳则在《类经》里解释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脱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度,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意思是说,若能在春夏之时养阳,可预防秋冬之寒病;而在秋冬之对养阴,可预防春夏之火症。张氏的注解体现了阴阳互根的观点,因为养阳不能脱离阴,养阴不能脱离阳,即大医学家王冰所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现代人,以《黄帝内经析义》为代表,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以概括为三种含义:

一是适应四时的养生方法,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二是养阳指养心、肝二阳脏;养阴指养肺、肾二阴脏;三是养阳要顺从阳气生长的特点,使阳气发泄;而养阴要顺从阴气收藏的特点,不要使阴气发泄。

上述各种解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意义,不管哪种看法都旨在说明一点,季节不同,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就不一样,人们只有在理论的高度上搞清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含义,才能更好地去“顺四时而适寒暑”。具体到春、夏、秋、冬四季,人们又怎样养阳、养阴呢?《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有较详细的阐述,现摘录于下: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杀,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遭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是讲的春天的养生之道,亦即春天的养阳之道。意思是说,春季正、二、三月,阳气上升,万物萌动,自然界呈现一片生机蓬勃的姿容,天地孕育着生发之气,万物欣欣向荣。人们应当晚睡早起,阔步于庭院,披散头发,宽缓形体,以使志意充满生发之气。对待事物,当生的不要杀害。它,当给的不要剥夺它,当赏的不刑罚它,这就是适应春气,调养人体“生气”的道理。如果人体违逆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害肝气。春季伤害了肝气,到了夏季,就会发生寒病,这是因为人在春季养“生气”不足,到夏季奉养“长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从文中所叙来看,春天应阳主要体现在:“晚睡早起”:因为春天阳多而阴少;

“广步于庭”:因为“动则生阳”;

“以使志生”:使志意充满生发之气,以适应天地间的生发之气;

“夏为寒变”:夏季的寒病是由于春天没有养好阳气的结果。

上述文中从起居、运动、精神、疾病四个方面论述了保养阳气的具体方法,虽然不很全面,却充分体现了其精神实质。夏季又应怎样养阳呢?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这里所讲的是夏天的养生之道,亦即养阳之道。意思是说,夏季的四、五、六月,阳气已盛,万物蕃茂,自然界呈现茂盛华秀的气象,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万物开花结实。人们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厌恶日长而使阳气怠惰,使志意不要轻易发怒,神气象草木华英一样充满;使阳气能宣泄,好象有所爱在外而不抑郁,这就是应夏季长养之气,调养人体“长气”的道理。如果人体违背了夏季长养之气,就要伤害心气。夏季伤害了心气,到了秋季,就会发生疟疾,这是因为人在夏季养“长气”不足,至秋奉迎“收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如文中所述,夏天养阳主要体现在:

“夜卧早起”: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界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

“无厌于日”:不要厌恶日长而使阳气怠惰;

“使华英成秀”:夏天,要调养自己的意志,使神气充实,“秋为痎疟”:秋天所发疟疾,是由于违逆了夏长之气,夏季伤害了心气的结果。

上述文中,又是从起居、精神、疾病等方面论述了保养夏天阳气的具体方法,虽然亦不全面,但却点出了问题的实质。春夏已过,时至秋冬,养生的重点当又如何呢?先看秋天的养生之遭: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这里所讲的是秋天的养生之道,亦即秋天的养阴之遭。意思是说,秋季七、八、九月,阴气已升,万物果实已成,自然界一派容态平定的气象。秋风劲急,物色清明,肃杀将至。人们要早睡,并要早起,鸡鸣时即起,使志意安逸宁静,以缓和秋季肃杀之气的刑罚;应当收敛神气,以应秋气的收敛清肃,志意不要受外界干扰,以使肺气清静,这就是应秋季收敛之气,调养人体“收气”的道理。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要发生飧泄的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如文中所述,秋天养阴主要体现在:

“早卧早起”:早卧是避秋夜露寒,以适应阴长;早起,比春夏的早起要晚,亦因阴长之意。

“使志安宁”:即使精神内宁,而“神者,血气也”,亦能养阴;

“无外其志”:指不要使自己的意志外弛,以顺秋收之意。上述文中,主要从起居、精神方面论述了如何养阴,尽管不够全面,亦体现了秋天养阴的思想。冬天又怎样养阴呢?“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拆平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是讲的是冬天的养生之道,亦即养阴之道。意思是说,冬季十、十一、十二月阴气盛极,万物潜伏,自然界呈现闭藏的气象。水冰地裂,万物的生机没有受到干扰,而都潜藏起来,人们应当早睡晚起,早晨等太阳升起后起身,使自己的志意伏匿,保持安静,好象有私意在胸中,又象所求已得而不外露,使神气内藏;应该避寒就温,不要开泄皮肤出汗,致使阳气频数耗夺,这就是应冬季闭藏之气,调养人体“藏气”的道理。如果人体违逆了冬季闭藏之气,就要伤害肾气。冬季伤害了肾气,到了春季,就要发生痿厥的病变,这是因为人在冬季养“藏气”不足,至春奉养“生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从上述文中来看,冬天养阴主要体现在:

“早卧晚起”:早些睡,晚些起,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机潜藏,以适应自然界之闭藏,亦即养阴之意;“使志若伏若匿”:是指神气内藏,亦是养阴之意;

“无泄皮肤”:不要开泄皮肤出汗,是保护阳气,津液不耗伤。

上述文中从精神、起居、运动方面论述了如何养阴,中心意思是要人们在冬天时,一定要使阴精藏蓄于内。

总之,春天、夏天必须养阳;秋天、冬天一定要养阴,这就是中医养生学所说的“顺时养生”,即四季养生的要诀。3.要注意“五脏应五时”

中医学认为,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其含义是说,春天肝脏功能旺盛,夏天心脏功能旺盛,长夏脾脏功能旺盛,秋天肺脏功能旺盛,冬天肾脏功能旺盛。

祖国医学的这一独特认识,已在现代时间生物学研究中得到了一些佐证,如动物肝细胞储备的扩充,一月的量为七月的2倍。由于五脏在不同季节的功能盛衰不同,因此在养生上,就要有侧重点,即春天要注意养肝,夏天要注意养心,长夏要注意养脾,秋天要注意养肺,冬天要注意养肾。至于究竟怎样养?在以后各章里分别有详细介绍。

4.在换季时节要特别注意养生

一些急症、重症病人,往往在节气日前后发病或死亡,即使是无病之人,若不注意在季节更换的时候好好保养,也会感到身体不适。这里所说的季节,不仅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大季节,也包括小的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掌握气候变化的经验总结。实际上它表示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进达的位置。因为地球公转轨道的圆周是360度,所以每转过15度,便是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相隔15日左右、全年恰好是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有着大体固定的日期。一般说来,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春回大地(“立春”)以后,雨水逐渐增多(“雨水”),气温回升,土地解冻,蛰伏在地下的冬眠生物出土活动(“凉蛰”)。“春分”以后,太阳直射的位置从赤道逐渐往北推移,白昼时间也愈来愈长,气候由冬冷转温暖,草木开始繁荣,冬季萧条的景象已经消失,极目远眺,自然界的景象“清明”了。渐次,降雨更有增多,进入“谷雨”节气,雨后百谷,此时节更适宜谷物的生长了。往后,自然界的植物和农作物欣欣向荣,繁茂生成,麦粒已经灌满了浆,但尚未成熟,只是“小满”。再过半月,待到“芒种”,麦类作物才始黄熟,就要动手开镰收割了。“夏至”以后还得播种晚谷、玉米等作物,所以这时候是夏收夏种的大忙时节。“夏至”以后,天气渐热,进入了炎热的夏天,先“小暑”,后“大暑”,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随后温度开始降低,暑气渐消,“立秋”来到,进入“处暑”,这里所谓“处”是躲藏、终止的意思。夏热消退、秋意渐浓,气温急降,低空的水汽于夜间清晨在地面的木、叶等物体上凝成“白露”,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冷,“白露”变成为“寒露”,继而又凝成霜,“霜降”后,低温将要危害秋收作物了。“立冬”以后,降雪始见,起初见“小雪”,之后是“大雪”,此时地面已可积雪,“冬至”了。再往后冬景更浓,“小寒”和“大寒”接踵而至,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由于二十四节气是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总结,所以它的意义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密切联系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则是季节变更的转折点。春分和秋分,恰好是昼夜平分的两个节气,而夏至和冬至各表示炎夏和寒冬的来临。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说明冷热的程度。白露、寒露、霜降一方面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温度下降的程度。节气中有关降水的是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四个节气,而惊蛰、清明、小满与芒种节气却是反映物候特征的。

上面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情况,目的是提醒人们在二十四节气到来前后要注意保健,尤其是一些慢性病人、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更要提高警惕。例如,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在“白露”节气后,病情一般逐渐加重;一年之中寒冷的冬季是死亡的高峰。最近,《美国医学论坛报》登载了专家们的见解。“季节性情绪失常”的发病同人体内色氨酸或5一羟色氨的缺乏有关联。病人常喜欢高碳水化合物(糖)食品,进而导致体重增加,肥胖又导致身体的懒散和乏力。据美国精神病学家们估算,约有5~10%的美国人患有此病;另有15%的美国人有过“换季情绪低落”的体会。看来,季节的变换、节气的前后是易产生疾病的,那么,又应如何养生呢?

首先,在节气前后思想上要做好准备,应尽量避免情绪。冲动,做到情绪稳定和乐观。若平时患有“季节性情绪失常综合症”的,秋冬可用光照疗法,或调整膳食成分:即在早餐时多吃些含蛋白质成分高的食物,而在晚餐时多食用些碳水化合物高的食品,因碳水化合物食品有镇静作用,这种吃法与常规的膳食搭配相反。

其次,在生活起居上宜谨慎,如按时睡眠,不要熬夜,身体不好的,最好不要上夜班;不要太劳累,要注意休息;饮食上不过饱过饥,要有规律;及时增减衣服,谨防六淫邪气侵犯人体。大便应保持通畅,避免大便干燥,但也要注意不要发生泻泄的情况,“好汉经不住三次稀”,何况又是在节气前后呢?

最后,可对症服些药物,身体虚弱的可吃些能补充人体正气的药,以增强患者抗病能力。因老年人往往多见脾、肾两虚,因此,宜吃点补肾、健脾的药,如人参健脾丸、六味地黄丸等。

“顺时养生”除了要贯彻上述四条原则外,另外,“春捂秋冻”、“冬病夏治”等两条原则也不容忽视,因为后面各季养生里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专门谈了,尽管如此,“春捂秋冻”和“冬病夏治”仍是“四季养生要诀”里不能忽略的重要内容。

同类推荐
  • 女人美白润肤食谱

    女人美白润肤食谱

    《女人美白润肤食谱》从饮食角度,教你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美白润肤的目的。炒菜、炖品、滚汤等,营养与美昧兼备。本书图文并茂,科学实用,方便易学。
  • 中老年保健养生一本通

    中老年保健养生一本通

    本书为中老年介绍了从身到心的保健原则,以及生活各个方面的健康策略,让中老年力争鱼与熊掌兼得,既有健康的体魄,又有愉快的心情。
  • 前列腺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前列腺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前列腺病是男性的“专利”,给男性朋友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本书从正确了解前列腺,正确检查前列腺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疾病的饮食治疗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权威的医学指导。
  • 不测不知道,性福很奇妙:家庭健康自我评估妙法

    不测不知道,性福很奇妙:家庭健康自我评估妙法

    性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本书以婚姻家庭威背景,从夫妻生活的宏观微观着眼,从躯体上、情感上、知识上、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完善的人格以及美好的人际关系等一些与健康有关的因素,以量化的方法,给读者提供客观的准确的动态的自我评估,找出不足,帮助自己优化性健康指数,不断提高性爱的含金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此书是目前为止不可多得的全面系统评估性健康的实用性科普读物。
  • 不生病的中老年生活

    不生病的中老年生活

    年纪大了,怎样让自己更健康的生活成为头等大事,很多中老年朋友为此伤透了脑筋。其实健康的生活,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中老年朋友只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就能达到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目的。全书分别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睡眠、心理等方面做了具体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怎样吃最健康,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运动,有没有不适合午睡的人等问题。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中老年人健康的知识,不妨打开这本书,走进中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热门推荐
  • 修仙狂想录

    修仙狂想录

    “想得到无上的道统,功法,乃至永生不灭么,想要的话就去找吧,我把所有的一切都放在了那里!”这是十万年前,被誉为修真第一人的太清大帝,在创造了仙界后,留下的这么一句话。于是,不甘于受天道摆布,轮回之苦的万界生灵,纷纷踏入了据说能通往仙界的无上仙路。自此,万界迎来了“大修仙时代”!
  • 乱斗圣者

    乱斗圣者

    数千年平静之下的岁月光阴,也同样无法阻挡俺老孙的斗志!即使是这一次无量天劫也是一般。在这神佛接继损落,天道逐渐崩裂,万物破灭的黑暗时光里,俺老孙誓要打破这天!拯救这地!这不再是圣人的天地!也不单单是诸位神佛的天地!它是轮回众生的天地!为了他们,俺老孙绝对要超脱五行,跨越三界,打破这天道的枷锁,成就大圣之位!位于天道之上!拯救这众生之灵!
  • 究极天道之主

    究极天道之主

    宇宙天道无形中生成,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同时一直运转着,相传,能执掌天道者,享宇宙臣服之福。然而,第一代天道之主上任几天,铲除异己,逼得无数的绝世强者在虚空中展开了绝世大战,宇宙文明一降再降........其实,混沌之子,并没有陨落!他要复仇,他要将那些仇敌从新踩在脚下!书友交流群:573193338(欢迎大家来吹牛逼)
  • 禁忌时空之梦

    禁忌时空之梦

    我叫伊米,有一个悲剧连连但又无聊到爆的人生。本以为这一生就会这样平平凡凡的过了,但我在那个小店里,遇到了它......我是一个bjd娃娃爱好者,就在那个美丽的上午,我买回的娃娃活了过来,然后我的人生就彻底改变了......
  • 天内奇缘

    天内奇缘

    天内奇缘,如梦如幻。我有王松,主修召唤。横扫千军,风云雷电。强行隐身,以一敌万。无职业的网游,有多大的自由?没工作的青年,有多大的机缘?是毁灭冲击波?还是冥王连环斩?五湖四海任我游,魔神挥手头不留。
  • 如果时光听得见

    如果时光听得见

    仔细品读其中的苦辣酸甜,用心去体会智慧和温情的美丽绽放。当来路在回忆里显得贫瘠,一些人的笑此刻蜕变得如此丑陋,一些人的爱在此刻无法释怀,一些曾经无以为继的记忆此刻找到苍白的结局,它们可以被拿在手里慰藉和祭奠流走年华的未央之殇。当然也不乏那些总不能忘记幸福的时刻,冬天捧一杯热茶,与初恋相遇的那一时刻,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在幸福的大街,或在舒适的沙发上读这样一本温馨的书。
  • 空海战

    空海战

    “空海”是人类对宇宙文明的一个预言,它来自一个曾经的帝国科学家。星球上短暂的和平之后,现在帝国人又在蠢蠢欲动,联邦人又记起了一百年前一个著名将军的作战宣言:“犯我联邦者,虽远必诛”。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一个年轻的联邦军官,为了解开那个一直困扰着他的谜,在一次原本看似普通的任务中,踏上了他注定不平凡的道路。然而,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
  • 星火燎原

    星火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沈星火之于陆燎原便是如此,一发不可收拾,越发一往情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碎星战神

    碎星战神

    碎星世界,一飞冲天!一场神战,浩大的无尽世界变成泽国,崩毁的大地,百万年时间演化,已经形成各自独立如繁星般大小岛屿。大海凶险,普通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小小海岛,唯有最强大的战士,才能横跨无尽海域,去追寻传说中消失的诸神遗迹。齐雾岛少年罗泽,出海寻找救治妹妹眼疾灵药,从此,走向传奇……
  • 金牌

    金牌

    郭子啸,颠覆了传统,制造了独属于他的金牌规则;赵世虎,破灭了梦想,支撑了独属于他的金牌神话;谭少丘,湮灭了幻想,构造了独属于他的金牌历史;陆天笑,灭亡了潜则,扛起了独属于他的金牌狙击;彭星,毁灭了法则,创造了独属于他的金牌神枪;他们,拥有金牌技术;他们,拥有金牌头脑;他们,拥有金牌性格;他们,有一句金牌名言——我们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