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83700000030

第30章 隋唐汉族风俗文化(6)

隋唐时期,“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保有长,以相禁约”[142],实行邻保制度。在邻保之上,“在邑居者为坊,在野者为村”。村一般是自然聚居的村落。对村落的管理,除《唐令》所载的“在田野者为村,置村正一人”[143]外,又有“社”,“百姓则二十五家为一社”[144];并在社的基础上建立“义仓”,“收获之日,随其所得,劝课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贮之”,“当社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145]。并有许多互助性质的“社”。如宣宗时,韦宙为永州刺史,当地“民贫无牛,以力耕。宙为置社,二十家月会钱若干,探名得者先市牛,以是为准”[146]。

唐时社交,有互称行第的风俗。如隋文帝弟杨瓒,“时人号曰杨三朗”[147];唐高祖李渊呼裴寂为裴三[148]。唐人称行第常和姓名连称,显得亲切随便,如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陈子昂《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等皆是[149]。

隋唐时期,沿袭魏晋南北朝风气,有异姓结义之俗;且结义时必焚香火。崔令钦《教坊记》载曰:长安“坊中诸女以气类相似,约为香火之兄弟”。

民间送往迎来,讲究“扫径迎客”,如长安富商王元宝,“每至冬月大雪之际,令仆夫自本家坊巷口扫雪为径路,躬亲立于坊巷前,迎揖宾客,就本家具酒炙宴乐之,为暖寒之会”[150]。亲友分别,流行折柳相送,唐人诗文中涉及此俗者颇多,如李益《途中寄李二》曰:“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敦煌莫高窟第217窟,还有一幅盛唐时折柳赠人的壁画。

社交中的投刺风俗,起源较早,“汉时未有纸,书姓名于刺,削竹木为之”,至唐时,《续事始》曰:已“用名纸代刺也”。唐时较讲究的名纸,要选用彩色笺纸。如裴思谦状元及第后,“作红笺名纸十数”[151]。

隋唐社交,讲究贵贱有等,人们相遇于道,规定:“凡百官拜礼各有差……诸官人在路上相遇者,四品以下遇正一品、东宫四品以下遇三师、诸司郎中遇丞相,皆下马。”[152]须行使相应的礼节。出门旅行,“凡行路之间,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153]。若拜谒尊者,所行的礼节则有蹈舞礼、趋步礼、跪拜礼、顿首礼、鞠躬礼、叉手礼等。其中的叉手礼,《事林广记》载曰:“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大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台以右手掩其胸,手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胸二三寸许,方为叉手法也。”同辈相见,则有拜手礼、拱手礼、揖礼和道万福等。拱手礼,官民通用,迎送宾客时施之;隋唐墓葬出土有不少男女拱手俑[154],可见当时此礼之流行(图74)。揖礼,两手掌子合于胸前,头稍低,系一般性礼节。“万福”,由于隋唐后人们不再跪坐,肃拜时须站立,并拢手于身侧,略提衣襟,叫做“敛衽拜”;妇女拜时则口称“万福”致颂,因而得名。宋若莘《女论语》规定妇女行为曰:“主宾相顾,万福一声。”

隋唐两代皇室均有北方民族骠悍好武之风,上行下效,使隋唐社会具有尚武任侠之风。这种风气也影响到文入学士,着名诗人李白年轻时曾从入学剑,王昌龄、高适、岑参等更是弃笔从戎,戍兵边疆,为后人留下了气势豪迈、风格旷放的“边塞诗”。同时,由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渐趋完备,科举成为士人人仕的途径,故社会在崇武任侠的同时,又有尚文重科举之风。唐中期以后,尚文重科举之风逐步取代崇武任侠之风,成为士人阶层的主流风气。

唐代社会两性关系比较开放,贞节观念淡薄,未婚少女私结情夫、有夫之妇另觅情侣、命妇离婚改嫁等“闺门失礼”之事屡见不鲜。如武则天在作太宗妃嫔时便与太子结下恋情;中宗韦后、上官昭容共同私通武三思;宰相杨国忠出使多时,其妻在家却身怀六甲[155],等等。对此,宋代朱熹曾评曰:“唐源流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156]这种现象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便产生了如“莺莺传”、“倩女离魂”、“人面桃花”等一大批离经叛道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放异彩。

六、隋唐风俗学史概况

1.杂记载俗的增多

隋唐私家杂记对风俗的记载明显增多。在隋唐数量可观的杂记中,所涉风俗范围广博,无所不包。而且着者与民间百姓联系密切,记录又少有隐讳,史料价值较高。隋唐杂记现存较着名的有:《酉阳杂俎》,唐代段成式撰,全书20卷,续集10卷,书中记述了大量的古代中外神话、传奇故事,对风俗的记述也为数颇多,举凡婚丧嫁娶礼仪、服饰梳妆、宴饮酒食,乃至信仰禁忌、吉凶预兆,均有记载。其中所记婚嫁、丧葬之俗,尤为完备,对古代举行婚礼、葬礼的时间、场所、过程等均有详细描述。《朝野佥载》,是唐代张鷟记载朝野见闻的一部随笔,记有不少有关唐代风俗的情况,诸如迷信、服饰、饮食、丧葬、礼仪、祭祀等。由于作者曾流放到岭南,所以对南方风俗有所记录。如记崖葬风俗,“父母死,于村外阁其尸,三年而葬”;“临江高山关肋凿龛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大唐新语》,唐刘肃着,全书13卷,分30类,内容以各朝官宦人物事迹为主,兼及婚姻、丧葬、礼仪、岁时节日、服饰和游艺等风俗事象。其中《厘革》第二十一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服饰的沿革情况。《教坊记》,唐崔令钦撰,是一部记载盛唐时期伎艺,兼及音乐、舞蹈、戏剧的专门性着作。书中记一些乐曲的制定、演员的服饰、点戏的讲究等风俗事象及300多个曲名,是研究唐代娱乐风俗的基本史籍。《茶经》,唐陆羽撰。全书共3卷,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关于茶的专着。此书系统总结了唐以前我国劳动人民种茶的经验和作者自己的体会,内容包括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出、之略、之图十节,论述了茶的起源、种类、特性、制法、烹煎、茶具、水的品第、饮茶风俗、名茶产地以及有关茶叶的典故和用茶的药方等,是研究唐代饮茶风俗的重要资料。此外,《开元天宝遗事》、《杜阳杂编》、《独异志》、《宣室志》、《岭南异录》、《北户录》等对唐代社会风俗文化均有所记载。

2.史志记俗传统的继承

隋唐时期的史书继承了汉代以来兼记风俗的传统,对当时社会的风俗文化也有所载录。如《隋书》,由魏征主修,颜师古、孔颖达等人协助,共85卷,其中的“十志”涉及到隋朝以及隋朝以前的风俗,对当时礼仪、服饰、祭祀、婚姻、丧葬、娱乐等方面风俗事象的记载较为详细。如卷七《礼仪》中记载时人祀高楳习俗曰:“隋制亦以玄鸟至之日,祀高楳于南郊坛。”

此时,方志学有了很大发展。其中《隋州郡图经》、《元和郡县图志》、《诸郡物产土俗记》、《诸州图经集》等志书,较为真实、系统地描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区域风俗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隋州郡图经》,又名《隋诸州图经集》、《隋图经集记》,郎茂撰,全书100卷,记及北海、博陵、永安、信都、上谷、灵武、新宁、玉林、江都、雁门、上党、常山、河东、太原、龙泉、绎、魏、涿等17郡属县的有关情况。其内容与风俗有关。如记祭祀风俗曰:“(武安郡)今赵氏数百家每有祭祀,别设位以祭公孙杵臼及程婴二氏。历代相传,号曰祀客。”《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撰。它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比较完整的全国性地理着作,对唐代各地的一些社会风俗多有记载。如记载唐宪宗时使人治瓠子金堤,“值王尊为东郡太守,河水盛涨,泛滥瓠子金堤,以为神之所致。王尊率民众,沉白马祀水神,并亲执玉璧,使巫策祝,请以身填金堤”。反映了当时抗洪救灾过程中的巫术风俗。

3.类书对风俗文化的整理和考索

唐代杜佑所撰的《通典》,是我国现存的有关典章制度的最大的综合性文献。书中分门别类地叙述了历代典章制度,其中也包括不少隋唐风俗方面的内容,诸如婚姻、丧葬、礼仪、服饰、饮食等。尤其是在该书《食货典》中,记叙了田制、社会组织、赋役制度、户口盛衰、货币流通以及唐代包储、天宝计账等情况,这些资料对研究唐代经济风俗很有帮助。书中往往搀杂有一些已散佚的古籍中所载的风俗内容。另外有《初学记》,唐徐坚等撰,是唐玄宗时官修的类书。全书共30卷,分天、岁间、地、州郡、帝王、礼、乐、人、道释、居处、器物等23个部分,300多个子目。全书取材丰富,内容宏博,所记风俗资料颇多,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诸如岁时、节令、祭祀、婚姻、丧葬、礼仪、宗教、居住、器用、饮食、服饰、娱乐等,皆有详细叙述。

此外,《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对历代风俗文化也有所载述和考索。

注释:

[1]《鲁迅全集》第一卷,《坟·看镜有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张亮采:《中国风俗史》,第12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3]《宋书·臧焘传》。

[4]宗白华:《美学与意境》,第183页。

[5]《史记·匈奴传》。

[6]王夫之:《读通鉴论》。

[7]《隋书·李谔传》。

[8]《隋书·柳或传》。

[9]《隋书·柳旦传》。

[10]《隋书·柳或传》。

[11]乔继堂:《中国岁时礼俗》,第80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通典·州郡典》。

[13]《元和郡县志》、《唐书·地理志》、《太平寰宇志》等。

[14]《朱子语类·历代类三》。

[15]苏鹗:《苏氏演义》卷上。

[16]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礼异》。

[17]慧皎:《高僧传》。

[18]封演:《封氏演义记》。

[19]《隋书·突厥志》。

[20]《新唐书·礼乐志》。

[21]《旧唐书·音乐志》。

[22]《中华文化百科全书(3)》,第100页,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印行,1983年。

[23]《唐会要》卷三四。

[24]《唐会要》卷三四。

[25]《旧唐书·宋申锡传》。

[26]《旧唐书·路岩传》。

[27]《新唐书·王铎传》。

[28]《太平广记》卷二三七《杨收》;卷一六五《裴坦》。

[29]《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卷一六六《白居易传》,卷一七四《李德裕传》。

[30]《唐语林》卷二《政事下》。

[31]《唐语林》卷六《补遗》。

[32]《唐国史补》卷下。

[33]《全唐文》卷二七九杨虚受《请戒恶钱》。

[34]《朱子语类》卷一一六。

[35]分别见《旧唐书》卷一九三、《全唐文》卷六八0、《金石萃编》卷一0七、卷七三、卷九三、《千唐志》、《八琼宝金石补正》。

[36]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41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

[37]《旧唐书·舆服志》。

[38]1955年咸阳底张湾出土的贞元三年《大唐国郯国公主墓志铭》曰:公主系“肃宗

[39]《唐大诏令集》卷六七。

[40]《全唐文》卷三九《加应道尊号大赦文》。

[41]邓子琴:《中国风俗史》,第116页,巴蜀书社1988年版。

[42]《刘宾客文集》卷二五。

[43]《全唐文》卷九七六。

[44]《册府元龟》卷五一0。

[45]《太平广记》卷八四《奚乐山》。

[46]《唐两京城坊考》卷三。

[47]《唐国史补》卷下。

[48]段安节:《乐府杂录》。

[49]《太平广记》卷四五《王卿》。

[50]《三水小牍》。

[51]《唐会要》卷一八六。

[52]王建:《夜看扬州市》,《全唐诗》卷三0一。

[53]《五国故事》卷上。

[54]《旧南书·舆服志》、《新南书·车服志》。

[55]转引自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第16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56]白居易:《新乐府·元和时世妆》。

[57]李商隐:《玉溪生诗笺注》。

[58]李商隐:《玉溪生诗笺注》。

[59]《清异录》卷上。

[60]《旧唐书》卷一七三《李珏传》。

[61]尉迟偓:《中朝故事》。

[62]李肇:《唐国史补》。

[63]《文博》1993年第5期。

[64]《唐会要》。

[65]《旧唐书·马林璘传》。

[66]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7]《太平广记》卷三四四《寇鄘》。

[68]敦煌S4707文书,《马法律宅舍测量》残卷。

[69]敦煌写卷,伯3865《宅经》。

[70]《旧唐书·舆服志》。

[71]《隋书》卷四九。

[72]《明皇杂录》卷下。

[73]《旧唐书·奥服志》。

[74]《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75]《唐会要》卷三一。

[76]《太平广记》卷四八三《南州》。

[77]《太平广记》卷三四六《马震》。

[78]《太平广记》卷三八五《辛察》。

[79]《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崔尉子》。

[80]《太平广记》卷五十《裴航》。

[81]常沂:《灵鬼志》。

[82]《太平广记》卷一七九《阎济美》。

[83]《全唐文》卷六七0。

[84]《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

[85]李白:《赠汪伦》,《全唐诗》卷一七一。

[86]储光羲:《蔷薇》,《全唐诗》卷一三九。

[87]马端临:《文献通考·俗乐部》。

[88]苏鹗:《杜阳杂编》卷下。

[89]褚人获:《坚瓠十集》卷一。

[90]《格致镜原》卷六十。

[91]孙思邈:《千余方·养胎论》。

[92]《新唐书·礼乐志》。

[93]瞿宣颖:《中国社会史料丛钞》,第744页,上海书店影印本,1985年11月。

[94]《唐摭言》卷三十。

[95]《敦煌掇琐》。

[96]《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

[97]《酉阳杂俎》前集卷一《礼异》。

[98]洪遵:《泉志》卷十五。

[99]《通典》卷一三八。

[100]《旧唐书·舆服志》。

[101]《清异录·丧葬》。

[102]《唐代墓志汇编》,第1017页、第2016页、第7031页。

[103]张籍:《征妇怨》,《全唐诗》卷三八二。

[104]《通典》卷八一《礼·凶》。

[105]《旧唐书·姚崇传》。

[106]《太平广记》卷四八四《李娃传》。

[107]韩鄂:《四时纂要》。

[108]陶谷:《清异录》。

[109]韩鄂:《四时纂要》。

[110]韩鄂:《岁华纪丽》。

[111]杜台卿:《玉烛宝典》。

[112]《开元天宝遗事·百丈灯树》。

[113]高承:《事物纪原》卷八。

[114]姚合:《晦日送穷三首》,《全唐诗》卷四九八。

[115]《大唐诏令集》卷八十,贞元五年《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敕》。

[116]韩鄂:《岁华纪丽》卷一。

[117]杜甫:《清明》,《全唐诗》卷二三三。

[118]《辇下岁时记》。

[119]王维:《寒食城东即事》,《全唐诗》卷一二五。

[120]《隋书·地理志》。

[121]韩鄂:《四时纂要》。

[122]《开元天宝遗事》。

[123]杜台卿:《玉烛宝典》。

[124]韩鄂:《岁华纪丽》卷三。

[125]韩鄂:《岁华纪丽》卷三。

[126]《旧唐书·王缙传》。

[127]朱弁:《曲洧旧闻》卷八,转引自《笔记小说大观》第八册,第140页,江苏广陨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128]《开元天宝溃事》。

[129]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81年版。

[130]《旧唐书·白居易传》。

[131]《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

[132]《开元天宝遗事》卷下《灵鹊报喜》。

[133]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第117~118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134]《资治通鉴》卷一九九。

[135]《新唐书·蔼镇淄青横海》。

[136]《新唐书·徐岱传》。

[137]《唐律疏议》卷十二《户婚律》。

[138]《旧唐书·刘弘基传》。

[139]《新唐书·杜伏威传》。

[140]《新唐书·张亮传》。

[141]《新唐书·穆宁传》。

[142]《旧唐书·职官志》。

[143]《资治通鉴》卷二八七,胡三省注引项安世《家说》。

[144]《隋书·礼仪志二》。

[145]《隋书·食货志》。

[146]《新唐书·循吏传》。

[147]《隋书·滕穆王传》。

[148]《唐摭言》卷十五。

[149]《全唐诗》卷七七、卷八八。

[150]《开元天宝遗事》卷上《扫雪迎宾》。

[151]《唐摭言》卷三《兹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152]《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

[153]《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

[154]《湖南长沙唐墓清理记》,载《考古通讯》1956年第6期。

[155]《开元天宝遗事》上。

[156]《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饮食

    中国古代经曲《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吃饭问题,从来就是社会和人生的头等大事。人们的饮食观念,表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民间的饮食习俗和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发展的象征。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中国妇女生活风俗(中国风俗文化集萃)

    中国妇女生活风俗(中国风俗文化集萃)

    本书分为八部分,分别阐述了妇女的原始生活状态、进入妇女生活的历史误区、妇女婚前的生活规范、妇女婚姻缔结的礼俗等内容。
  •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对于没有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往往容易心存好奇和诸多想像。因为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人们对美国的深层关注和更多联想。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多次出访美国,而让我记得最清晰的是2001年的5月下旬去美国参加“纽约经济周的论坛”活动。
热门推荐
  • 穿到古代玩一玩

    穿到古代玩一玩

    我们的女猪脚本来是xx大学大二的学生,暑假时跟团去旅游,没想到却莫名其妙的穿越了,没错……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好在我们的女猪脚不但是个乐天派,还身怀各种绝技,于是古灵精怪的她在古代开始了她爆笑而又快乐的生活……穿到古代好好的玩一遭……
  • 最后的阴阳摆渡师

    最后的阴阳摆渡师

    十年后,白七娘带着属于白家的七枚六爻古币,背着那把阴阳双煞剑,跟我说了一句再见......她所要去的地方没人知道,我也没有问至此之后,我成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知道她名字的人听说一个人会死两次,第一次是停止呼吸的那一刻,第二次是被人们遗忘的那一刻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忘掉她的名字但我知道的是,当我停止呼吸的那一刻,白七娘将会完全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 拐个战神做夫君

    拐个战神做夫君

    她是二十一世纪堂堂的生物系高材生一枚,何其不幸露营遭遇雷劈,跳河遭遇鬼侵。她是天界单纯温柔的司花神女,苦恋战神却遭人设计,落下了下界轮回数百年的结局。一朝醒来,她成了她,前尘尽忘,业障皆消,到底是幸,还是不幸?(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落之樱

    重生之落之樱

    一个人,穿越了五千年,却是另一种方式与结局。
  • 苏培锦诗文杂抄

    苏培锦诗文杂抄

    本书分为学术篇;寄语篇;人生篇;情谊篇;诗歌篇;电视篇。内容包括:从社会需要出发,改革语文教学、涓涓春水浇心田、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改进作文批改方法实验报告、语文教学二题等。
  • 我与她的幻想之夜

    我与她的幻想之夜

    一个平凡的学生偶然遇到一个来自外国的美少女,而那个少女竟然自称“魔乖术师”,从此少年所见的已经远远超过他的认识
  • 星缘纪

    星缘纪

    遥远的宇宙,也许有和我们一样的人,他们仰望天空,思考着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当有一天他们出现在我们面前,世界观都会崩塌。“外星人不是想象的那么丑啊,而且……好美啊。”龙兴兴白痴的说道。他救了一个外星人,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就往下看吧。
  • 再成眷属

    再成眷属

    凡事不能看表面,穿越更是如此。镇国公嫡女嫁为平王府正妃,表面风光无量,实则……谁穿谁知道。四皇子平王英俊潇洒、器宇轩昂,表面高富帅一枚,实则……谁嫁谁知道。大齐朝第一家庭叔慈侄孝、兄友弟恭,表面无比和谐,实则……谁处谁知道。面对如此表里不一的态势,李倩抓腮挠头,老天你敢情是让我穿来玩大揭秘的吧?等等,还有终极问题?夫妻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相看两相厌,表面怨偶一对,实则……历经风雨,再成眷属?李倩:老天,我确定你在玩我!
  • 我因你而来

    我因你而来

    她在现代是一位淡然的遗世佳人,不惹人眼,不太出众,容颜也只是清秀,无故被杀穿越后才发现她呆了二十多年的世界不过只是围绕女主升级的小说而已,就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暗恋她的人是男主,成为了不可超越的白月光,被一位暗恋女主的人炮灰了。所幸魂穿异世,让一切重来。简介无能,还是用看吧╮(╯▽╰)╭
  • 龙血战纪

    龙血战纪

    楚族一介养子楚虔,开启神秘血脉,追寻着先贤的足迹,踏上武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