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4200000003

第3章 中医,传承千年的瑰宝

中医是古人在行医治病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只要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来学习,你会发现中医并不难学。学习中医是一种乐趣,你尽可发挥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没有现代仪器的古代,想象一下只凭着一双眼、一双手,怎样才能认识自然、认识人体、认识疾病、解除人们的病痛?中医就是这样一步步走了几千年,我们学中医就是站在积淀了几千年的智慧上去学习、去开拓。

广州的马先生是我相交多年的朋友,对中医非常感兴趣,经常询问有关中医的问题。一次谈话中,马先生问:“我看了几本有关中医的书,但是对中医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请问陈医生,中医到底是什么呢?”

“中医是祖国的传统医学,是古人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临床的医疗经验所总结出的医学理论,是祖国传承千年的瑰宝啊。通俗点说,中医就是古人看病、治病的经验总结。”……

“那中医是怎么产生发展的呢?”马先生问道。

夏商西周时期,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医巫并存。所以在巫卜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中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的时期,医巫分离,医学具有更明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临床医学的分科初现端倪,趋于专业化。

秦汉时期,治疗伤寒、杂病和外科最为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乱,而医药学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伤科、养生保健等方面却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为中药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经验。

隋唐时期,国家重归统一,医学理论与技术随着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了新的提高,医学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成果,出现了众多名医名著,推动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这是中医药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宋代到元代时期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两宋政府十分重视医药学的发展,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局,铸造针灸铜人,改革医学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医药卫生的发展。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等人,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宋代及金元时期,医学发展迅速,流派纷呈,建树较多,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明代,医药学发展出现革新趋势。在探索传染病病因、创造人痘接种预防天花、中药学研究等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中外医药的交流范围已达亚洲、欧洲、非洲许多国家与地区,东学的输出、西学的东渐,使中外医学文化在交流接触中,互惠受益。

清代前、中期,医学趋于普及与升华发展的时期,王清任躬身于人体解剖,著有《医林改错》,反映了中医的开拓进取精神。

“但遗憾的是,随着清朝国力的衰退,西方强权的兴起,从清末至今约百余年的时间里,中医学逐渐衰退,能接受中医的人的比例日益减少。甚至在某些人眼中,中医竟沦为江湖术士用来招摇撞骗的手段。”实习生小赵愤愤不平地插话道。

“有些人这么说,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医。要知道咱们的领袖毛主席曾受益于中医,他还说过‘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呢。”

“中医学在祖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这样的医药文化及文明,是世界医学史上所罕见的。中国古典医籍数量之大,名医辈出,人数之多,在同时期的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中医典籍里比较著名的都有哪些呢?”马先生问。

“你觉得哪些中医典籍比较著名呢?”我问小赵。

“《黄帝内经》将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理论,对于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都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它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而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学上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张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被人们称为方书之祖。吴瑭多年温病学术研究和临床总结的力作《温病条辨》被称为传染病的圭臬。《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这些中医典籍都很著名。”小赵回答说。

“是呀,2000多年来,历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理论,著书立说,对中医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而且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中医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学术流派,使得中医学的理论更为丰富。”我介绍说。

“都有什么学派啊?”马先生一听来了兴趣,不禁问道。

于是我兴致勃勃地向他讲述了从汉代至清朝主要的9种学派:

01 伤寒学派(以汉代张仲景为代表)

在两汉隋唐的时候,伤寒病曾几度严重流行,危害极大,因此出现了很多研究伤寒病的医家,如华佗、张仲景、王叔和、巢元方、孙思邈等。尤其以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为代表,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与临床经验,阐述人体感受风寒邪气后所引起的病变与证候特征,以及外感病的传变规律、治疗原则及用药方法,奠定了中医学上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围绕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历史上对它研究的有四五百家之多。伤寒学派中的学术主张争奇斗艳,各派通过争鸣,从不同角度对《伤寒论》的理论构架、六经实质、辨证方法、论治精髓等进行了讨论,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医临证水平,活跃了医家辨证论治的思路。

02 寒凉学派(以宋金年间刘河间为代表)

寒凉学派又称为河间学派,形成于宋金年间,由于连年的宋金交战,动乱不安,疫病经常流行。刘河间针对当时流行的热病提出“火热论”的观点,以擅长运用寒凉的药物来治疗火热病证而闻名。“火热论”的主要论点是“六气皆能化火”说。临床运用则分为表里二证,火热在表,则用辛凉、甘寒之法以汗解;火热在里,则用承气诸方以下解;表里俱热,则用防风通圣散、凉膈散以两解之。自刘河间以后,讨论火热病的理法方药乃自成体系,后世称之为寒凉学派,有“热病用河间”的说法。

03 补土学派(以宋金年间张元素、李东垣为代表)

补土学派擅长于虚损病证的治疗,着重于根据脏腑的寒热虚实来诊断病情。因创始人张元素是河北易县人,所以又称为易水学派。该派以张元素著《洁古珍珠囊》、《医学启源》、《洁古家珍》,李东垣著《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罗天益著《卫生宝鉴》等为代表。张元素在《灵枢》、《素问》、《中藏经》的脏腑辨证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实践,以脏腑的寒热虚实论点来分析疾病的发生与演变,探讨脏腑的虚实病机。李东垣创立“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以脾胃为元气之所出,相火为元气之贼,“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因而发明升阳泻火和甘温除热的用药法度,因为脾在五行属土,所以后人称之为补土学派。

04 攻邪学派(以宋金年间张从正为代表)

张从正取《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以及刘河间的火热理论,强调“邪气留则正气伤,邪气去则正气安”的理论,认为邪气侵扰是人体致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时,擅长于运用汗、吐、下三法来祛邪。

攻邪学说的形成,不仅充实了中医学的理论,对于后世医家更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明朝、清朝许多医家便经常以攻邪作为治病的重要手段。

05 丹溪学派(以元朝朱丹溪为代表)

朱丹溪30岁时因母亲病重难治,于是立志学医,他经过五年的勤奋苦学,开药方把母亲治好了。朱丹溪就是自学中医而成才的,他将滋阴降火的理论具体地运用于治病和养生,特别强调保存体内阴液对健康的重要性,创立了丹溪学派。

06 温补学派(以明代薛己、张景岳为代表)

温补学派擅长运用甘温的药物,强调脾胃、肾与命门的重要性。在辨证论治方面,或着重健脾,或着重补肾,尤其着重调养先天与后天的根本。临证治疗,多偏于温补,所以被称为温补学派。

薛己为明代一大临床医家,学术思想渊源于张元素、李东垣,同时又遥承王冰、钱乙之说,而重视肾中水火,因而临床多脾肾并重,在内伤杂病的治疗上特别重视脾胃的调养,认为脾胃的盛衰与人体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张景岳针对朱丹溪之“阳有余阴不足”创立“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学说,创制了许多著名的补肾方剂。对于阴精不足或阳气虚损的患者,主张应当以填补真阴、滋养精血、治疗形体为主。对于外感、内伤等疾病,凡属于虚证的患者,都着重于滋阴。张景岳以擅用温补的药物见称于世,对后世医学影响颇大。

07 温病学派(以清代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

温病指起病较急、热象较盛、传变较快、容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包括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春温、暑温、伏暑、湿温、秋燥、温疟、伏气温病等。温病的研究是在“诸医以伤寒法治之不效”的事实,经实践积累、理论升华而发展起来的,温病学派的形成,充实了《伤寒杂病论》治疗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其代表人为叶天士及薛雪、吴鞠通、王孟英等,代表作有《温热论》、《湿热条辨》、《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

叶天士提出新感温邪,上受犯肺,逆传心包。又提出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把温邪进入人体的病理过程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创立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

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的理论,他认为温病的病机是从三焦传变而来的,所以把风温、温热、湿温、温疫、秋燥等病,都分别以上焦、中焦、下焦来论述。明确指出上焦病主要是指肺与心病,中焦病是指脾与胃病,下焦病是指肝与肾病。

08 汇通学派(以清末王宏翰、朱沛文、张锡纯等为代表)

清末民初,西医学传入中国以后,有一批中医学家如王宏翰、朱沛文、唐容川、张锡纯等,主张中西医学汇聚而沟通之,而衍成汇通学派。该派虽然历时较短,但提倡取长补短,在一个时期他们办刊兴学,起到传承中医的作用,又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先导。

09 扶阳学派(以清末郑寿全为代表)

扶阳学派,一般称为“火神派”,其创始人为郑寿全。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以郑钦安为首的“扶阳学派”曾风靡一时,他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辛热药著称,堪称“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一个流派”。近年来,该学派的代表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等书被再版发行,郑寿全的传人有吴佩衡、祝味菊等著名医家,当代也有不少火神派的传人,如成都唐步琪先生等。

最后我总结说:“虽然受限于当时不同背景与人文的时代变迁,历代的医家们在继承固有的医学理论上与自身的临床经验中,仍能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学派。尽管各家学说的理论不见得十分完善,比如寒凉学派与温补学派就有互相抵触的地方,而补土学派与攻邪学派的论点也是南辕北辙,但这并不阻碍中医学的前进与发展,反而正是在这种不断地总结经验与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更加丰富了中医学在各个领域的经验与理论。”

同类推荐
  • 受益一生的健康计划

    受益一生的健康计划

    健康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世界卫生组织强调:“自己的健康自己负责”,药物、金钱不能拯救你,关键取决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维持健康的基石。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这本书将教会你时时刻刻的健康技巧,带给你岁岁年年的前程无忧。????本书从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出发,对饮食、运动、睡眠、心理、居家、形象、件等细节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健康计划,贴近生活、内容丰富、覆盖面全,只要你细心阅读,并诉诸于生活习惯中,必将使你受益一生!
  • 健康新知:吃出免疫力!

    健康新知:吃出免疫力!

    中医中有一句话:“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里的正气,指的就是人体的免疫能力。意思是,正气盛的人,抵抗力强,就不会生病,所以,中医养生贵在长养正气,正气强,精气神就强,就能战胜邪气,当然,就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我们的身体与生俱来有着一种非凡的自我康复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免疫系统的免疫力。
  • 常见病的饮食调理与禁忌

    常见病的饮食调理与禁忌

    《常见病的饮食调理与禁忌》写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文化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饮食上的温饱,而是希望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膳食,达到健身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人们在饮食中不仅追求味觉的享受,更讲究食物营养的科学性,即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吃出品味来,还要吃得科学、吃得卫生、吃出健康来。因此,食疗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通过食物的合理调整和搭配,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强身健体,还能对某些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 前列腺病患者99个不宜

    前列腺病患者99个不宜

    作者结合多年来的行医经验,博采众家之长,根据新的医学模式和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的思想,对前列腺病患者在治疗、检查、用药和衣、食、住、行等方面的99个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讲清了这些“不宜”的道理。读者可从中汲取科学知识,趋利除弊,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有益于健康与长寿。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叙述简练,科学实用,适于前列腺病患者和广大中老年朋友阅读,也可供各级医疗机构的泌尿外科、男性科医务人员参阅。
  • 水果是最好的美容师

    水果是最好的美容师

    本书列举了30种水果的美容方法,211种水果美容食谱,108种水果美容面膜以及多种面部美容手法。
热门推荐
  • 上古世纪之水晶头盖骨

    上古世纪之水晶头盖骨

    上古世纪,世界异力尚存,科技与魔法齐头并进,繁荣璀璨。上古公元前2000年,神与英雄掀起战乱,源大陆被毁灭,在那场灾难之中,幻术师一脉只有伊索卡一人存活下来。孤身一人的他,在诺伊亚大陆漂泊无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场遗迹中寻找到一卷秘书卷轴,卷轴上记载了一种秘法,可以将一个人的意识传送到过去,代价就是施术者本身会肉体崩溃,等到法术消失之后,就连自己的意识也可能灰飞烟灭。伊索卡最终不惜牺牲自己,施展出卷轴记载的秘法,为改变历史,拯救源大陆埋下了伏笔。
  • 千年风月

    千年风月

    因为她偷了风月石,他携着别人的手走向婚姻圣殿,于是她吃下了万劫不复的情花,本要化成他心里永恒的爱恋,却得他以命相换。千年风月长情,转世却成孽海怨花...  
  • 错过—相遇

    错过—相遇

    前世,他茫茫人海中一眼就看到属于他的她,他为她闯蛮荒,杀魔族,只为能够有资格娶她。今生,他即使失去光明,也能找到属于他的她!他说“既然决定要爱,那就爱的轰轰烈烈!”她说“你为我闯蛮荒,灭轩辕,坐了那么多,也轮到我为你做些什么了!”(同人衍生,不喜勿喷,男主痴情,女主一心一意,携手并肩,面对一切困难!)
  • tfboys之倾玲之恋

    tfboys之倾玲之恋

    在一个夜色朦胧的夜晚,一位女子正睡的香,时不时嘴角向上翘起露出一个美丽,天真无邪的笑容……
  • 异世狼修

    异世狼修

    这可能是史上最努力接地气的都市传说……这是一部关于狼人吸血鬼的烂俗题材小说,这是一部虐主千万遍,还是如初恋的小说……茫茫世界,人类真的孤独吗?在永恒生命面前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叶天明一步步被牵扯进纷争,又不断成长强大是真的巧合还是冥冥中的设计?看叶天明与伙伴们如何挑猎人四主,抗命运之争。丁香花待放的季节,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路,把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的人……牙伯亦师亦友耿直豪爽,叶天明小农心里懦弱颓废有时甚至自私,但从不放弃要做有理想对得起自己的人,秦月活泼开朗永远是叶天明最后的阳光,傲天一个不愿提及自己姓氏憨实善良,李勇刚外冷内热,成熟稳重……但他们所拥有能力呢?
  • 神御帝国

    神御帝国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为重振昔日我汉唐之荣誉,军中神秘的超级兵王甘冒天下大不违挑战世界之格局,崭新的大汉帝国由此迎着旭日冉冉升起。
  • 塌天记

    塌天记

    “南锟铻,北钴鉧,东龙血,西削骨”被天下人称为神州四剑,得一剑而无敌,四剑合璧则必塌天。锟铻剑乃剑中之祖,被九天玄女门藏于九嶷山玄冰洞中。钴鉧剑为剑圣欧冶子所铸,被欧冶子藏于迢遥山金刚岩中。龙血剑为炎帝所造,被黄帝掷于天峣山剑池湖中。削骨剑为“干将”与“莫邪”的合体,被风信子藏于崦嵫山一线涧中。侠客、将军、文人、平民都欲握此四剑,号令天下。凡人顺天,教民应天,皇族承天,我有四剑可塌天。
  • 灵——殇

    灵——殇

    道而唯一,一分阴阳,阳极则阴,阴极则阳;合则为一,分则化三,三生万物,万物有灵,是其意,通者得帝,临天下,莫敢从;古往之,万年无一,且看少年如何夺天之气运,地之造化,超脱……
  • 守护甜心锁梦

    守护甜心锁梦

    锁梦·Restart————时光|我还未曾责怪你便开始报复余生|余生太过漫长而你又太难忘锁锢|我曾经不顾一切爱你那你呢梦境|别等我陷进去才说那是虚幻————
  • 太玄之门

    太玄之门

    修炼一途,乃窃阴阳,夺造化,转涅槃,握生死,掌轮回。剑之极,破苍穹,动乾坤!意之动,惊天地,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