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2100000008

第8章 春秋秦汉多战乱多少冤魂风雨中(7)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这次事件的原因,是由于讨论是否分封的问题引起的,无论是主张分封还是反对分封的大臣,都是为了秦王朝的长治久安,他们并无根本利益上的对立。李斯借题发挥,终于酿成焚书坑儒的惨祸。另外,这也不是没有其它的缘由。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以法家理论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立中央专制政权方面,划定全国疆域,统一文字度量衡,修筑长城等,对文化思想方面很少注意。淳于越以儒家思想为秦始皇出谋划策,不利于秦的中央集权统治。而善于领会秦始皇意图的李斯,为了打击儒家势力,巩固统一政权,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焚书的主张,并很快发展到坑儒的严重局面。

“焚书坑儒”事件,本来是一桩甚为简单的历史旧案。但古今人物对此却议论纷纷。其实,这一事件的出发点在于实现思想统一,这本是所有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自然要求。尤其对于巩固刚刚缔造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有重要作用。但用诛杀知识分子,毁灭历史和文化的专制主义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却不能不说是政策上的重大失误。这对中国古代文化是一次严重的摧残,而且其危害远远超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范围。企图用高压手段强制人们只尊奉一种思想,显然是达不到目的的,甚至适得其反。这种愚民政策可以愚民于一时,不能愚民于长久。它必将激起人民群众更为激烈的反抗。焚书坑儒这种文化专制主义不但不能巩固封建专制政权,反而成为加速秦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勾心斗角立秦二世

到秦始皇晚年,李斯已位居丞相高位。如果说,在做丞相之前,李斯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猎取富贵功名,那么,位极人臣之后,他的一切努力又都是围绕着保持这种权势和富贵了。此时的秦始皇,对于李斯一味的阿谀奉承并不感谢。相反,他对李斯也时刻提防,颇多疑忌。

大概是怕人刺杀自己,始皇的行踪不定,鲜为人知。一次,他去梁山宫时,从山头上往下望,只见丞相的车马随从甚盛,心中很不高兴。有一侍从宦官把这事偷偷告诉李斯,李斯很害怕,马上将车马随从大大减少。秦始皇得知后大发雷霆,认为是内侍把他的话泄露了出去。于是严刑逼供,但无人招认,在毫无结果的情况下,秦始皇把身边的内侍统统杀掉。这时的李斯也是诚惶诚恐,日子自然也不好过。他非常清楚,秦始皇既可使他位极人臣,也可以使他血染黄泉。当时,李斯的长子李由为三川郡守,领兵在外,镇抚一方。其他的儿子都娶了秦公主为妻,女儿们则尽嫁皇族公子。一次李由告假回家,李斯在家设宴。满朝文武闻讯纷纷赶来“祝寿”,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此情此景,使李斯大发感慨:“荀卿常说‘物禁太盛’,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反面转化。我原是一介布衣,今天却做了丞相,可以说是富贵到了极点。天下事是盛极而衰,我今后的前途吉凶未卜啊!”

统治阶级内部的勾心斗角,已在李斯身上逐渐露出悲剧气氛了。从此以后,李斯在秦始皇跟前更加谨慎从事。因此,李斯在秦始皇时代一直宠信未衰。秦始皇几度出巡全国,李斯总是不离左右。而且每到一地,无论是泰山封禅,或巡视陇右,据说所有刻石的书法文章都出自李斯之手。这不仅是因为李斯文采出众,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他是秦始皇的宠臣。

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到东方巡游。随从秦始皇身边的除丞相李斯外,还有中车府令赵高和秦始皇的少子胡亥。据说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一直没立太子。大儿子扶苏因对父亲“焚书坑儒”等政策犯颜直谏,被派到北方边境上蒙恬的军营去做监军,其他儿子也都未能随行。

十月,巡视队伍从咸阳出发了。在南方巡游一大圈之后,又乘舟渡海到了琅琊(在今山东胶南县境内),再折而西行。由于旅途劳顿,车驾在返回途中行至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时,秦始皇突然身染重疾。随行的大臣们眼见皇帝病情日渐加重,内心都为未定太子而惶惶不安。可是由于秦始皇平时最忌讳一个“死”字,所以大臣们都不敢提醒皇帝。次年七月,皇舆西还至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西北),秦始皇病情恶化,生命垂危。这里离秦都咸阳尚有两千里之遥。此时,秦始皇才感到死神的逼近,自叹将要撒手人寰,只得尽力支撑着虚弱的病体,命赵高代诏,赐公子扶苏书信。其大意是:将边事悉交蒙恬,速赴咸阳料理丧葬。实际上是让他回京主持丧礼,继承皇位。但书信在赵高手中尚未发出,秦始皇就突然死去了,终年50岁。

开国帝王的暴死往往引起举国慌乱,何况秦始皇死在巡游途中,生前又未及确立太子。为防止意外事变,这一消息被严密封锁,只有李斯、赵高、胡亥和少数贴身侍从知道。李斯将秦始皇的尸体安置在一辆帘幕低垂的车中,表面上一切如故。车内置一亲信宦官作替身,在百官奏事时代为应答。回京路上,因为天气酷热,尸体腐烂发臭。李斯命令同车载上一些鲍鱼,以腥乱臭,等回到京师咸阳,方才正式发丧。但就在回京路上,爆发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宫廷政变。

当时的中车府令赵高出身低贱,秦始皇认为他博闻强记,机敏过人,通晓律令,就提拔了他,并使之辅佐少子胡亥,教他刑法知识。一次,赵高犯了大罪,交由蒙毅处置。蒙氏本是秦国的名将世家,其祖蒙骜、父蒙武、兄蒙恬均屡建战功。蒙氏兄弟又与始皇长子扶苏关系甚密,蒙毅依法判处赵高死罪。但始皇不仅赦免,而且命他官复原职,赵高从此与蒙氏家族结下仇怨。秦始皇的死,给了赵高以可乘之机。赵高与胡亥关系亲近,二人密谋扣下秦始皇的遗诏不发,老奸巨猾的赵高深感自己难以一手遮天。因此,他便把眼光投向能够左右局势的丞相李斯。

赵高郑重其事地对李斯说:“先皇驾崩,子嗣未立,留给扶苏的遗诏和玉玺都在公子胡亥手中。确立谁继承皇位,全在于阁下与我审时定策了!怎么办?请丞相发表高见吧。”李斯听了大吃一惊:“你怎么想出了这种犯上作乱的主意?由谁来即位,可不是身为人臣的你我所应议论的!”赵高显出忧心忡忡的样子,说道:“丞相啊,您可以自己惦量一下。论才能,能与蒙恬相提并论吗?论谋略,能与蒙恬一比高低吗?论功绩,能高出蒙恬之上吗?论无怨于天下,能与蒙恬相比吗?论与扶苏之间的私下交情,又谁亲谁疏呢?”

李斯略加思索,一本正经地说:“这五点我自然都不及蒙恬。”赵高紧逼一步:“先帝有二十多个儿子,他们的情况丞相也都清楚。就拿长子扶苏来说吧,他刚毅勇武,监军边陲,深孚众望。一旦扶苏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而您不过老归故里,了此一生。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丞相您还犹豫什么呢?”李斯立即反驳道:“我只奉先帝遗命,顺从天意,从不考虑个人安危,请你不要再说。”赵高不紧不慢地说:“圣人处事,总是审时度势,不拘守已过时的法则。聪明的人,总善于在机遇的转折关头作出明智的选择,丞相您总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人吧!”密谈至此,李斯也显得有些激动:“我听说晋国将太子申生废置而立奚齐为太子,造成三代不安;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弄得祸起萧墙;殷纣王拒谏,杀死了其叔父比干,最终招致国破家亡之祸!这一切都史有明鉴,我李斯怎能违背先帝遗愿,参与这样的篡权密谋呢!”

赵高是个伪善狡诈、善于揣测别人内心隐私的人,他对李斯自然了如指掌。赵高便用保住功名富贵去拨动李斯的心弦,厉声说道:“方今天下的大权,国家的命运都操在胡亥的手中,我赵高倒不愁不得志啊。可是丞相您呢,就要当心了!采纳我的建议,您可世代封侯,富贵延及子孙;否则,到时落得满门抄斩,灾祸殃及子孙,该是多么令人寒心的事啊!”李斯呆呆地怔在那里,由于内心斗争激烈,脸上的肌肉也不时地抽搐着。片刻之后,他不禁涕泪交流,仰天长叹道:“上苍啊!我为什么偏偏遭遇这乱世啊!我既然不能以死报答先帝,那我命运的归宿又该寄托在何处啊!”在这次非同寻常的密谈中,赵高对李斯以利相诱惑,以威相胁逼,软硬兼施,终于使这位堂堂丞相的思想防线崩溃了。

于是,李斯便顺从了赵高,共立胡亥为太子。另又伪造诏书,赐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这两人死后,李斯同赵高一样,也是一阵狂喜,以为除掉了自己的心腹大患。到咸阳后,立刻发丧,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接着,二世命赵高为郎中令,名为全面担负宫廷的警卫之职,实际上常居宫廷,参与军国大政的决策,实权远远超过了郎中令的职责范围。在赵高的有意唆使下,秦二世大开杀戒,处死自己兄弟姐妹二十多人,又诛杀了功高任重的大臣蒙毅等人。于是,秦统治集团开始分裂瓦解,人人自危。

身遭车裂被夷三族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杰出人物,自有其伟大的功绩,但同时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秦二世当时虽已21岁,但较之他的父皇,少了事必躬亲的气魄和才干,却多了许多荒淫和残暴。秦二世曾有一段自白:“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在秦二世看来,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寻欢作乐。这种极端腐朽的人生观与皇权结合在一起,迅即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法令诛罚,日益深刻”,“赋敛愈重,戍徭无已”,农民的困苦达到极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达到极端严重的程度。贾谊《过秦论》说,秦二世即位不久,全国到处出现了“父不宁子,兄不安弟,政苛刑惨,民皆引领而望,倾耳而听,悲号仰天,叩心怨上,欲为乱者,十室而八”,本来在秦始皇统治晚年已激化的阶级矛盾,此时更加尖锐,终于触发了一场埋葬秦王朝的农民大起义。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及六国贵族的起义迅速发展,如火如荼。二世胡亥却被蒙在鼓里,以为只是几个盗贼流窜,仍然一味纵情酒色,大权实际操纵在赵高手里。赵高恃宠专权,骄纵不法。他怕大臣入朝奏事,暴露其恶,便像教育一个小孩子似的对胡亥说:“陛下要显示自己尊贵,就应该深居简出,不必天天按时上朝。陛下还很年轻,万一在大臣面前讲错了话,那岂不被人小看?依我之见,陛下不如不上朝,凡国中之事由我和几位熟悉法令的大臣去办好了。假如遇到大事,再出来裁定,天下人便不敢轻视陛下。”胡亥受其诱骗,从此深居皇宫,不理政事,大臣的奏报均由赵高代理。

丞相李斯比昏庸无能的胡亥当然高明得多。他看到了秦王朝的危机,为了保住秦王朝,更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心急如焚,几次进谏,但都受到二世的斥责。

随着秦将章邯暂时击溃了周文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秦二世更加恣意享乐。一次,胡亥责问李斯说:“过去韩非曾经说过,古代的君王都十分辛勤劳苦,难道君王管理天下是为了受苦受累吗?这是因为他们无能。贤人有天下,就要让天下适应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满足,又如何使天下满足呢?我想随心所欲,而又要永远统治天下,你李斯有什么办法吗?”当东方烽烟遍地,秦王朝的末日就要到来时,胡亥想到的不是如何挽救危机,而是要李斯向他传授“长享天下而无害”的秘诀。

善于窥测方向的赵高看到李斯向二世上督责之术,深恐他夺己之宠。于是,赵高便和几个心腹密谋,必欲置李斯于死地。

李斯一天,赵高愁容满面地对李斯说:“近来关东强盗蜂起,而皇上却不以为意,仍然急征徭役,修阿房宫。我多次想劝劝皇上,但自感人微言轻,说了也无济于事。丞相为什么不去劝劝呢?”聪明绝顶的李斯听了这番话,竟也不知是计,很快陷入了赵高设下的圈套。后来赵高总是在二世欢宴正乐的时候,通知李斯进宫奏事,以致胡亥极不情愿地中断玩耍,驱散宫人。李斯一次次地进宫求见,终于使这位皇帝怒不可遏:“我平日空闲,丞相不来;每次我玩得正开心,丞相就到。这分明是欺我年少,藐视寡人!”赵高乘机添油加醋地说:“陛下,您可要当心呀!沙丘之事,丞相参与策划,事后未得赏官加爵,他必是想裂地称王!丞相的大儿子李由为三川郡守,陈胜、吴广一伙盗贼路过三川时,郡守也不出兵进剿。陈胜、吴广那一伙,都是丞相老家那一带的人,据说郡守还与这股叛军暗中有来往呢!况且,丞相位高权重,亲信遍布朝野。这是很危险的呀!”赵高的话犹如利剑长枪,直刺李斯,胡亥听后似乎恍然大悟。李斯居然敢通敌谋反,他决意对李氏父子严加治罪。

李斯闻状,知无退路,只得立即给皇帝上书,揭发赵高,说他劫君亡国、无耻反复、贪欲无厌、求利不止,是个危险人物。但此时二世对赵高恩宠正深,认为赵高精明强干,忠心耿耿,无可怀疑,二世还把李斯的话告知赵高。赵高便哭诉道:“丞相所恨,唯独赵高。我一死,他就可以为所欲为、弑君造反了!”秦二世一听,顿时暴跳如雷,立即下令将李斯逮捕入狱,交赵高严加审讯。

李斯以为自己有功于秦始皇和秦二世,实无谋反的企图;又自负辩才,希望上书二世,以求恩赦,出狱重享富贵。他奋笔疾书,给二世写了一封长信:“臣作为丞相,治理国家三十多年。原先秦地陕隘,先皇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才,献谋略,谨奉法令,派遣谋士游说诸侯,又发展军队,整饬朝廷,赏功罚过,国力大盛,终于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尊秦为天子,一罪也。开拓疆土,北伐匈奴,南征百越,以张秦强,二罪也。重赏功臣,让他们热爱国家,尽力为国效力,三罪也。立社稷,修宗庙,以示皇帝英明,四罪也。统一度量衡,公布天下,以明秦的建树,五罪也。治交通,巡游全国,以见我主之威德,六罪也。缓刑薄赋,收拾民心,拥戴君王。死而无志,七罪也。像我这样,早够死罪了。先皇不弃,尽臣之力,所以还能活到今天。愿陛下明鉴。”这封上书正话反说,历数自己入秦以来辅政治民的七大功绩,希望借此感动二世。

但这封上书却落到了赵高手中,他恶狠狠地说:“囚徒安得上书!”赵高立即让人毁掉此书,同时选派心腹党羽,装扮成御史、谒者、侍中,假借圣旨,轮番审讯李斯。李斯一说实话,立即报以无情鞭打。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酷的刑罚,使李斯彻底绝望了,只得甘心诬服。后来秦二世真的派人来审讯李斯了,以核实口供。李斯这时已遍体鳞伤,再也没有勇气为自己辩白了。他害怕说了真话又像以往那样遭到毒打,只得承认“谋反”属实。供词一上去,二世大喜道:“如果没有赵君,我险些被李斯出卖!”而三川郡守李由也已被项梁率领的楚军所杀,死无对证。赵高闻讯,赶紧暗约使臣密议,编造了一份假报告,说李由拥兵叛变,已经依法就地诛杀。于是经二世批准,把李斯“具五刑”、“夷三族”,腰斩咸阳。

同类推荐
  • 宋世乾坤

    宋世乾坤

    宋,一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时代宋,一个我们为之骄傲而又位置扼腕的时代宋,一个自强不息,经济腾飞的时代宋,屹立在中国的苍茫大地上,影响万代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宋史新编》
  • 隋唐之无限召唤

    隋唐之无限召唤

    隋唐时期,江湖纷争,英雄辈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猪脚穿越到了隋末,带着系统召唤历史人才争霸,于是,历史进入了另一条河流。人生,只是一场游戏,天下,不过是手里的玩具。他高高在上,漠视一切!
  • 明刺

    明刺

    正德皇帝玩心正酣,寻找刺激制造祸端。阳明老兄悟道出关,收拾残局授业在先。朝中阁老手忙脚乱,苦撑社稷力保江山。奸佞小人趁机上位,搅弄天下又是难安。看他一个大明王朝小小教谕,贫困山区的学校校长,如何步步生莲,化险为夷,玩转这个时代的波诡云谲,震慑腐朽僵化的朝堂,给大明王朝带来一番新气象!
  • 全能帝师

    全能帝师

    风雨飘摇的帝国,危在旦夕;婀娜多姿的美人,各有千秋。因为一次意外的蹦极事故,苏晨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谎话连篇,胡吹神侃,如何成为权倾朝野的帝师?初来乍到,险象迭生,如何诛灭位高权重的乱臣?兵微将寡,内外交困,如何杀退来势汹涌的强敌?卑鄙下流,厚颜好色,如何赢得千娇百媚的芳心?【紧急提醒:未成年禁止阅读】【高能预警:卫道士禁止阅读】【主题遵旨:将无耻进行到底】
  • 争霸朝鲜

    争霸朝鲜

    青龙神兽镇守新罗、白虎神兽镇守百济、朱雀神兽镇守高句丽、玄武神兽镇守扶桑。后倭国挑拨朝鲜三国开战,蔡伦、袁天罡、鉴真前来平定。十八般兵器、不一样的打怪升级,一本《太极天书》能否带来海东和平?
热门推荐
  • 风之召唤

    风之召唤

    千万年间,世间流传了这样一个故事:有神兽存于世间,年过万载,有呼风唤雨之威,山崩地裂之势,常人欲成神,须借神兽之威势,开天地之门,浴九天之光,方塑神人之体,终成神人.十大神兽,强悍现世,掀起一阵灭世风!怪异风属性,演绎世间传奇!
  • 迷仙大陆

    迷仙大陆

    一个迷失的少年,满身的恶习,悲剧的结束却迎来了喜剧的开始。命运从异界迷仙大陆开始。看李枫从一个乞丐开始,逐步走上宇宙巅峰,笑傲天地。
  • 痴王妃

    痴王妃

    我是外人眼中的“白痴”公主,癫傻可笑。十年地下冷宫的日子,让我愈加懂得耐,锋芒内敛。那传闻中性情暴戾的三王子,容貌尽毁,而他却是我将嫁的男子。这是一桩政治联姻,隐含着权力斗争的险恶。我和他,都只是棋子。但他却是我意料外的人。银色面具,如幽潭般深不可测的双眸,温柔的说话语气,令人轻易沦陷。我开始犹豫,是要继续装疯卖傻,还是对他说出真相。同时,诡谲的风云已暗涌,凌厉的危险一步步地逼近我们……
  • 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

    他天生贵胄,受尽万人敬仰。17岁身居高位,深受康熙皇帝信任和喜爱。青年深陷九王夺嫡,被太子连累失信于父,身陷囹圄。待到千帆过尽他已人过中年,一身伤痛,万念惧灰。孤灯孑影,他面北而泣,“四哥,兄弟用我残躯,再送四哥最后一程。”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意念之墟

    意念之墟

    当所熟悉的世界开始变得陌生,是挣扎,还是敷衍苟活?意想不到的强大特殊能力——"mind(意念)",像是一种礼物一样赋予给了悲观者,随之而来的却是来自全世界的恶意和同类之间的尔虞我诈。“今后的日常风景,都会变得和往常大不相同”。新世纪的来临,隐藏在人性中的邪恶,莎士比亚式的悲剧的爱情,孤独欲望的生存,这些如同巨石一般压在了孤独者的身上……
  • 出关与毕侍郎笺

    出关与毕侍郎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乱世英华录

    乱世英华录

    天下五洲,九派共存,千年前正邪大战后九派崛起一统修真界,五百年前公法庭立而分割仙凡两界,现如今在内九派互斗不止,在外公法庭虎视眈眈准备进一步控制各派,暗中潜伏千年的邪派也蠢蠢欲动,在这乱局将启之时,一辆破旧的马车满载着故事搅动了这天下的乱局。欢迎各位加入书友群:549842450
  • 仙皇变

    仙皇变

    秦始皇之墓,自古以来就为天下一大未解之谜,传言,其中隐藏着无数的财富和机遇。当世五大古武宗师为求突破,携手共探始皇古墓,寻找长生不老丹。叶玄在始皇古墓中碰触到了一个流转着九彩光芒的始皇雕刻,意外的穿越了!始皇古墓、仙道世界,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仙路漫漫,岁月如刀,长生难求!即便是风华绝代!即便是无敌于世!终究也逃脱不了岁月的流逝!敢问一声,仙是否能天地灭而我不灭?敢问一声,魔是否能日月朽而我不朽?
  • 女汉子穿越:豪娶天下

    女汉子穿越:豪娶天下

    “普天之下,谁敢娶你?”他如是问。“天下人不敢娶,不妨,我先娶了天下!”她如是答。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女汉子,如何能在缺乏异性缘的前提下、又逢男人强势的古代之中,开辟自己人生的康庄大道,寻得自己所爱、又爱着自己的那个良人——这是一篇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描述一个女汉子在乱世之中、谋生存之道,寻觅真爱,开辟幸福人生的甜文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