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2100000020

第20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不分忠亦飘摇(5)

义熙十三年四月,刘裕攻克洛阳,前锋已至潼关。拓跋嗣问崔浩说:“刘裕西伐,前军已至潼关。依你看,刘裕能否成功?”崔浩答道:“过去姚兴好务虚名,而不图实用。其子姚泓懦弱多病,兄弟纷争,众叛亲离。刘裕乘其内部危机,仗其兵精将勇,以臣观之,必能战胜姚泓。”

拓跋嗣又问道:“刘裕的才能比慕容垂如何?”崔浩说:“当然刘裕胜过慕容垂。慕容垂凭借父兄的资本,生来尊贵,后来又复兴燕国基业,燕人都归附于他,是很容易立功的。刘裕则不然,他奋起于寒微,没有资本可以凭借,靠着自己的力量灭掉桓玄,北擒慕容超,灭掉南燕,平定卢循起义,又趁晋室衰微,遂执掌东晋大权。若灭掉后秦,就将篡晋自立为帝,势所必然。刘裕有过人之才,慕容垂岂能和他相比?但秦地戎夷混杂,刘裕却守不住它,最终必为我国所有,陛下可坐而待之。”

拓跋嗣又问:“刘裕入关之后,又不能进退,朕派精骑南袭东晋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寿春(今安徽寿县),刘裕岂能自立为帝?”崔浩答道:“如今西有赫连勃勃,北有柔然,时常乘机窥伺我国,陛下不可亲率六军南征。陛下虽有精兵,但未有良将。长孙嵩擅长治国,不擅长用兵进取,不是刘裕的对手。兴兵远攻,未必有利,不如坐观其变。刘裕灭秦而归,必篡夺帝位。关中华夷杂错,风俗剽悍。刘裕若用东晋风化去统治后秦,犹如解衣包火,张网捕虎,徒劳无益。”拓跋嗣笑道:“您料事如此详尽周密!”崔浩又说:“臣曾私下评论近代将相,如王猛之治秦,就像管仲治齐一样;慕容恪辅佐幼主慕容熙,就像霍光辅佐汉昭帝一样;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就像曹操平定汉末动乱一样。”

拓跋嗣又问:“赫连勃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崔浩答道:“赫连勃勃,国破家亡,孑然一身,寄食于姚秦,受其封赏,不思报恩,而乘机据有一方,结怨于四邻,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小人。虽能称雄一时,最终当被人吞并。”拓跋嗣越听越高兴,二人一直谈到深夜。最后拓跋嗣赏赐给崔浩御酒十觚,水精盐一两,并对崔浩说:“朕品味你的话,犹如这盐酒的滋味一样醇美,所以与你共同享受它。”

崔浩深谋远虑,远见卓识,事情的发展与他的献策完全吻合。刘裕率军进入潼关后,于东晋义熙十三年七月攻下长安,姚泓出降,后秦灭亡。刘裕在长安只停留两个多月,就返回江南,让他12岁的次子刘义真率军一万,镇守长安。第二年十月,赫连勃勃便占领了整个关中,刘义真全军覆没,他仅只身单骑逃走。刘裕回到江南,受封为宋王,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果然像崔浩所料,刘裕废掉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宋。北魏始光二年(公元425年),赫连勃勃死后,其子赫连昌继位,拓跋焘于始光五年率军十万亲征赫连昌,攻下统万(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赫连昌逃往上邦(今甘肃天水)。第二年,魏军进攻上邦,生俘赫连昌,关中之地尽归北魏所有。这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拥立新君开拓疆土

到泰常七年(公元422年)五月,拓跋嗣已经病了一年多。他因常服寒食散,每当药性发作,便精神恍惚,神志不清,加上屡见灾异,因此忧心忡忡。于是拓跋嗣遣宦官秘密问计于崔浩说:“近来日食出现在赵、代之间(今河北中南部),朕疾已有一年之久,久治不愈,恐一旦不测,诸子都年少,将如何处理国家大事?请你为朕谋划身后军国大计。”崔浩说:“陛下年富力盛,帝业兴隆,若以德消灾,即可病愈。愿陛下消除忧虑,安心养病,不要相信愚昧之说,以免损伤陛下神思。必不得已时,再请教于掌管天象的官员。我国自太祖以来,不重视立储君,所以永兴之始,社稷发生危机,后来陛下即位,才转危为安。现在应早立太子,选拔忠于陛下的贤德之人,委任为太子师傅,把左右信任大臣作为太子宾客,总理政事,统帅军队,让太子监国抚军,大权在握。这样,陛下就能悠闲自得,颐养天年了。一旦陛下万岁之后,国有君主,民有所归,乱臣贼子便无机可乘,祸乱就无法产生了。现在皇子(拓跋焘)年将12岁,聪明温顺,如能立为太子,这是国家的大幸。如果废长立少,必然招致祸乱。自古以来,兴衰存亡,莫不由此。”

拓跋嗣采纳了崔浩的建议,命崔浩策告宗庙,立拓跋焘为储君,临朝称制。以司徒长孙嵩和祭酒崔浩等大臣为辅弼。拓跋嗣退居西宫,时常注意观察,听其决断,国家大事处理得有条不紊。拓跋嗣感到非常高兴,于是对左右大臣说:“长孙嵩是四朝老臣,功德无量;崔浩博闻强识,精通天文地理。由他们相辅,朕与你们游观四境,伐叛抚降,可以得志于天下了。”以后大臣每有奏章,拓跋嗣都让拓跋焘等人去处理。这样,就使北魏政权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当刘裕占领长安并灭掉后秦之后,拓跋嗣见刘宋强大,便派使请和。从此两国聘使往来不断。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五月,宋武帝刘裕病死。拓跋嗣便把刘宋的使节沈范扣留在魏,和群臣商议,想趁机夺取刘宋所占领的洛阳、虎牢和滑台等地。

崔浩建议说:“陛下不因刘裕突起于江南,而接纳其聘使,使两国和平相处,刘裕也敬重陛下。但不幸刘裕今死,陛下乘其国丧而伐之,虽然得到这些地方,也不值得庆幸。我们又不能一举而平定江南,徒有伐丧之名,陛下必不可采取这种手段。臣认为应派遣使臣前去吊丧,慰问其孤寡老弱,抚恤其灾难,施德布恩于天下。这样,江南不攻而自然就臣服了。况且现在刘裕新死,其党羽并未离散。如果我军大兵压境,刘宋势必奋力抵抗,我军不可能马到成功。不如延缓进军,等待刘宋强臣争权,内部祸乱发生之时,再命将出师,不用疲劳士卒,就可坐收淮北之地。”

拓跋嗣锐意南伐,反问崔浩说:“刘裕因姚兴之死而灭后秦,今刘裕死而朕伐之,为什么就不行呢?”崔浩坚持己见,说:“姚兴死,其子互相残杀,所以刘裕乘机伐秦。现在刘裕虽死,但江南没有发生动乱,所以不能和后秦相比。”拓跋嗣听后大怒,不听崔浩的建议,坚持派司空奚斤等率军南伐刘宋。

北魏军临出发前,太子拓跋焘又召集群臣说:“先攻城,还是先掠地?”奚斤说:“请先攻城。”崔浩又献计说:“南人长于守城,东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苻坚遣苻丕率众七万攻打襄阳,将近一年未能攻克。现在我们用大军去攻打刘宋小城,若不能及时攻克,就要陈兵于坚城之下,暴师于原野之上,必然挫伤我军锐气,敌人则可以从容支援。这样,敌军锐气方盛,我军就会懈怠疲劳,敌人就会以逸待劳,向我军发动进攻,军事上很忌讳这样做。不如分军掠地,至淮而止。然后再设置官员,收取赋税。这样,滑台,虎牢就成了孤城。敌人困守孤城,时间一长,必然绝望,就会沿河东逃。即使不逃,也必然成为园中之兽,何愁不能获得这些城池呢?”

公孙表反对崔浩的见解,坚持攻城。拓跋嗣没有采纳崔浩的策略,派奚斤为晋兵将军、行扬州刺史,以周几为宋兵将军、交州刺史,公孙表为吴兵将军、广州刺史,率步骑兵两万,渡过黄河,首先围攻滑台(今河南滑县)。滑台被围月余,仍不能攻克,奚斤于是请求大军支援。拓跋嗣闻知大怒,遂改变攻城的策略,拜崔浩为相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为随军参谋,亲率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攻宋。

拓跋嗣接受教训,采纳崔浩以掠地为主的策略。十二月,叔孙建与长孙道生率众自平原渡河,很快占领青州(今山东益都)、兖州大片土地。刘宋兖州刺史徐琰逃往彭城(今江苏徐州),占据济东一带的司马受之、司马秀之也闻风归降,刘宋东牟(今山东黄县)太守张幸率众两千归降叔孙建。叔孙建因功受爵寿光侯。奚斤自滑台长驱虎牢,驻军汜水东岸,让公孙表守住辎重,他率轻骑南下,很快占领了洛阳、颍川(今河南禹州)、陈郡(今河南淮阳),百姓无不归附,刘宋陈留太守严棱也率部投降。在掠地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滑台、虎牢、洛阳先后被攻克。从此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就被拓跋嗣所占有,这使北魏在统一北方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臣服四方壮志满怀

大夏主赫连勃勃是匈奴族人,刘卫辰的第三子。拓跋珪灭掉刘卫辰部后,赫连勃勃逃往后秦。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年号龙升。刘裕灭掉后秦,不久退回江南,赫连勃勃又乘机占有长安,关中之地尽被其占有。

拓跋嗣于泰常八年十一月病死,由长子拓跋焘继位,是为太武帝。年轻有为的拓跋焘雄心勃勃,想发动对外战争,便于始光三年(公元426年)六月,征求大臣意见:“当今用兵,是先伐大夏还是先伐柔然?”长孙嵩、长孙翰、奚斤等大臣都主张先伐柔然,崔浩则建议先伐大夏。他说:“柔然的长处是鸟集兽散,如用大军追击,则很难追上,如用轻骑追击,又不足以克敌制胜。大夏土地不过千里,赫连勃勃为政暴虐,刑罚残忍,视民如草芥,引起朝野共愤。先伐大夏才是上策。”究竟应先伐谁,拓跋焘一时下不了决心。

九月,拓跋焘听说夏主赫连勃勃于始光二年病死,其子赫连昌继位,赫连聩、赫连伦兄弟互相攻杀。他想趁大夏国内局势不稳之机,讨伐大夏,于是再让群臣献计献策。许多大臣听说要讨伐赫连昌,都面带难色。崔浩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进行分析,劝拓跋焘西伐,说:“神瑞二年(公元415年),火星出于银河之东,天象主后秦灭亡,第二年刘裕果然灭亡后秦。现在天象又是如此。大夏内部分崩离析,天怒人怨,利于我军西伐,机不可失啊!”长孙嵩仍然坚持不能出兵讨伐大夏的观点。拓跋焘听后怒斥长孙嵩,而认为崔浩的建议和自己的想法完全一致。于是派奚斤率军四万袭击蒲坂(今山西永济),让宋兵将军周几率军一万袭击陕城(今河南陕县)。又以河东(治今山西夏县)太守薛谨为向导,拓跋焘亲率精骑两万,于十月从平城出发,十一月渡过黄河,袭击统万(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夏主赫连昌正宴饮群臣,听说魏军突至,十分惊恐。赫连昌仓促出城迎战,一战即溃,狼狈逃回城内,城门尚未及关闭,魏军随之攻入,焚毁统万西门后退出城外,杀死和俘虏敌人数万,得其牛马十余万头,将其居民十多万户迁往魏地而回。这次胜利使拓跋焘感到,还是崔浩见解高明,因而对他更加倚重。

第二年元月,夏主赫连昌听说长安失守,便派赫连定率军两万进攻长安,两军在长安相持数月。拓跋焘听说统万城空虚,就乘机再伐统万,于五月从平城出发,大举伐夏。六月,拓跋焘率轻骑三万到达统万,把大部人马埋伏在深谷之中,以少数部队向赫连昌挑战。赫连昌率军三万出城,魏军假装逃跑,赫连昌率军从两翼追击,刚追出五六里,突然风雨骤起,刮得天昏地暗。宦官赵倪对拓跋焘说:“现在风雨从敌军方向向我军袭来,天不助我,况我军将士饥渴难忍,请陛下收军以避其锋,等待来日再战未晚。”崔浩大声叱责他说:“这是什么话!我军决胜于千里之外,岂可因风雨而改变策略?敌军贪进不止,已和后军隔绝,应出其不意,用伏兵从敌背后加以袭击,风雨不就为我军所利用了吗?”拓跋焘听后大喜,随即将魏军分为两队,左右夹击敌人。赫连昌大败,死伤万余人,还未来得及入城,便逃奔上邦(今甘肃天水市)去了。魏军攻克统万城,俘获其公卿将校数万人。

北魏以前虽然曾将柔然族击败,统一了大漠诸部,但后来柔然族在其首领社伦领导下,很快又强大起来,经常袭击北魏,给北魏造成很大威胁。后来拓跋嗣为了防止柔然族南下,于泰常八年在长川(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南)之南,东起赤城(今属河北),西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修筑了二千余里的长城。拓跋焘即位后,柔然族仍不时南下,杀掠边民。

拓跋焘在讨伐大夏后,与大臣商议讨伐柔然。朝臣都不想出兵柔然,保太后(拓跋焘的保姆窦氏)也出来阻挠,只有崔浩赞成讨伐柔然。尚书令刘洁等人共推太史令张渊、徐辩上言拓跋焘:“今年恰逢己巳,是三阴之年,忌讳出兵。如果出师北伐,必败无疑。”群臣也附和他们二人说:“张渊少时,曾谏阻苻坚南伐,苻坚不听,结果兵败淝水。他二人所言,无不中的,不可违背。今天时人事皆不调和,不可举兵。”拓跋焘听后,很不高兴,便诏崔浩与张渊、徐辩等人在他面前一起商讨此事。

崔浩向张渊、徐辩诘难说:“阳为德,阴为刑,所以日食要修德,月食要修刑。大约帝王用刑,小者用于杀戮犯人,大则用兵于野。现在用兵以讨伐柔然,正是修刑的时机。臣观天象,连年以来,月行覆盖昂宿星团(俗称七姊妹星团),至今仍然如此。《星占》说:‘三年,天子大破旄头(胡星)之国,’柔然、高车皆旄头之国。望陛下不用怀疑。”

崔浩精通天文星象,张渊、徐辩见用星象辩论驳不倒崔浩,于是话题一转,又辩解说:“柔然地处荒漠,乃无用之物,得其地不能耕种,得其民不可役使。他们飘忽无常,很难制服,何必急于兴师动众以讨柔然呢?”

崔浩毫不客气地反驳说:“张渊、徐辩讲天象,这是其太史令的职责;至于所说柔然形势,则纯属无稽之谈,不合时宜。为什么这样说呢?柔然是我国北部叛臣,今出兵诛其元凶首恶,收其善良人民,以充役使,并非无用。况且漠北凉爽,不生蚊蚋,水草肥美,是夏天北迁的好地方。今夏若不破灭其国,到秋天他们将再来进犯,使我国家人民不得安宁。自太宗(拓跋嗣)以来,柔然经常南下,杀掠边民,无岁不侵扰,这岂不使我国岌岌可危吗?大家都说张渊、徐辩通解天文星象,善于决断胜败,臣请问:大夏未灭之前有何灭亡征兆?知而不言,是其不忠;如果确实不知,还谈得上什么通解天象、善决胜负呢?”

当崔浩和张渊、徐辩辩论时,大夏亡国之君赫连昌也在坐。崔浩义正辞严,有理有据,驳得亡国之臣张渊、徐辩面红耳赤,羞愧难言。拓跋焘听后哈哈大笑,十分高兴,便对公卿大臣说:“朕伐柔然的决心已定,怎能与亡国之臣谋划大事呢?

四月,拓跋焘亲率大军从东路向黑山(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进发,另一路由长孙翰率领,由西路向大娥山进军,然后再会师于柔然。五月,拓跋焘至漠南,舍去辎重,率轻骑袭击柔然,深入到栗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柔然首领大檀可汗,事先毫无防备,民畜遍野,见魏军突至,惊恐四散。大檀烧毁庐舍,向西远遁而去。其弟匹黎,统领东部部落,听说魏军袭击西部,欲与其兄汇合,也被长孙翰击败,杀其部落首领数百人。拓跋焘见柔然部落四散,牲畜布野,无人收牧,于是沿栗水西行,至菟园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图音河),分兵搜讨,东至翰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西接张掖水,北度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脉),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余里。柔然族诸部落先后归降北魏三十余万人,获马百余万匹,牲畜庐舍至少以数百万计。大军得胜而回。正如崔浩所预料的那样,南方的刘宋亦未敢兴师北侵。至此,北魏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统一大业治国功高

讨伐柔然的胜利,使拓跋焘十分兴奋,于是奖赏有功大臣。因崔浩出谋划策有功,加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同类推荐
  • 苏流云传奇之旭日东升

    苏流云传奇之旭日东升

    我,苏流云,来到这里不是让你们欺负的,我要活出自己。总有一天,我会站在山巅,俯视你们。
  • 千秋国士梦

    千秋国士梦

    本书以东汉名章之世为背景,描述了一如你我的平凡少年穆维周,一步步成长为无双国士的穿越故事。宫廷政治、江湖风云、金戈铁马、儿女情长、四海冒险。。。特别的经历让穆维周对爱情、人生、世事、国家命运产生了特别的认识。在“山无棱水为竭,才敢与君绝”“士不可不弘毅”“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等历久弥新的理念激荡下,穆维周感受着开明之世的伟大与卑劣、正义与邪恶、明智与愚蠢。。。俯拾皆是的少年也终究成了“当仁不让”的无双国士。曾经有个传说,传说有你有我
  • 乱世麒麟

    乱世麒麟

    三国,华夏史上最璀璨壮丽的时段。史家众说纷纭,一个后世人因缘际会之下生在这个世界,当他走出山门,却发现历史正按着演义的方向发展,是天道的玩笑?还是高人的摆弄?
  • 仇犹国史通考

    仇犹国史通考

    本书将自元代以来的碑文石刻、传说以及相关摄影和各类文章等一览无余地呈现给世人,内容上分为游记、文论、诗词、楹联和碑碣五篇。
  • 风云先秦—三国

    风云先秦—三国

    风云的时代,各个英雄、猛人纷纷登场;吕布拿着弓箭,啪的一下就射中了戟旁边的小支,纪灵一看,都呆那了,太神了,这要搁在21世纪,绝对是射击奥运冠军啊!纪灵对吕布说:“布哥,你放心,明天我就撤军......
热门推荐
  •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帝陵:民国第一风水师

    风水世家隐姓埋名,爷孙三代命运多舛,孙辈化名杨砚卿,手执罗盘阴阳牌行走江湖,军阀也好,洪门青帮也罢,皆因帝陵而起,昔时慈爱父亲,再重逢竟正邪莫辨,命批之人接连出现,命中注定亦是孽缘再续,惊天改命,究竟前路何在?当真相大白,道不同,不相为谋,命定之人来历成谜,相爱不能相守,兄弟恩,民族义,杨砚卿该何去何从?
  • tfboys之纯洁的爱

    tfboys之纯洁的爱

    三个男孩和三个女孩的酸,甜,苦,辣,的感人故事,。
  • 楚环

    楚环

    旧的时代渐渐远去,历史的变局已经拉开帷幕,未来何去何从?且看少年们如何抉择。
  • 绝世逗比妃:王爷我饿了

    绝世逗比妃:王爷我饿了

    执行任务,继母和上级窜通无故被炸算怎么一回事?穿越又算怎么一回事?给一个养满院子美女的妖孽缠身又算怎么一回事?她:你后院佳丽三千,干嘛光缠着我?他:……抱着舒服。她:……
  • 从洪荒到现代

    从洪荒到现代

    现在已经是末法时代,修仙已经成为传说。可是末法时代从何开始?为什么会有末法时代?一切已无人知晓。本作者在这里斗胆写出自己的认知,本书将从洪荒开始,一直写到现代。带你领略辉煌和没落。
  • 盛宠乖夫:彪悍狂妃驾到

    盛宠乖夫:彪悍狂妃驾到

    痴心错付成为青梅竹马平步青云的阶梯人,一道圣旨更是将她推上风口浪尖。再重生,她脱胎换骨,绝不做让人随意操控的废物。拜师父,练武艺,定不再走前世之路。物是人非,她不再是当年捧在掌心的大小姐。笑颜轻蔑,动动手指令山河为之轻颤;描眉画黛,抿抿薄唇便让日月失色。身为天下第一的亲传弟子,她是何等荣耀?睥睨天下,权利被她踏碎。却未曾想到师父苦心孤诣培养她,只为复仇。仇傲冥眸光凛冽望着血染素衣的女子:“含尹,多希望你我只是彼此的过客,我本不该收你为徒!”“过客?你倒是够狠心!“”女子并未言语,只转过身,泪断如丝……
  • 浩然斋雅谈

    浩然斋雅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在一起的旅程

    在一起的旅程

    老爸,老妈许久不见,你们是否还好,现在的我正在异世界生活,是的你们的女儿我穿越了,当然我并没有穿越到什么大朝代去做什么三宫六院的妃子玩宫斗什么的真是对不住啊,反正老天也知道你们女儿也就这种程度了。然而这次真的是别的世界。啊请母亲大人大可放心,我现在的生活并不像你宫廷穿越局里的那般勾心斗角,步步惊心,我平时也就是杀杀炎龙啊,打打海妖啦,灭灭魔王呀,偶尔拯救拯救世界之类的......啊,不多说了,启程时间到了,我的伙伴们都在等我了。总之,我过得很好,一日三餐准时,也有不错的收入,还得到了很多值得交心的伙伴,你们的女儿在这过的很充实。其他的事等以后有机会再和你们说吧,望双亲勿念!爱你们的女儿!!!启
  • 轩小南

    轩小南

    轩小南是神界一个强大而又神秘的家族--轩家的后裔,一出生就展现出来逆天级的修炼天赋,十八岁时便打破了修炼阶位与年龄了成关系的恒久理论。一场阴谋,一个女人,彻底毁灭了轩小南和轩家的一切。当从神位的云端坠下后,看轩小南如何又已凡人之躯,逆天归来!!!
  • 阎王倒追腹黑妃

    阎王倒追腹黑妃

    她是凤凰嫡女,身负重任。上辈恩怨,不幸卷入,引死敌追杀。无缘无故,惹上阎王,从此再也不能摆脱他。他是真龙嫡子,前任阎王与他结拜,却因他而死,他的心封住,甚至想杀了她,最后却爱上了她。男追女隔座山,他从未追过人,追起她可真是难上加难。某天,一贯高冷的他听了损友的话,极为无耻的冲她抛着媚眼:“求欺负。”她:“......”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