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2100000019

第19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不分忠亦飘摇(4)

事后,张华以首谋有功,拜右光禄大夫、侍中、中书监、金章紫绶。张华受皇权至上观念的支配,主观上为了巩固和加强皇权而参与了诛杀楚王玮的密谋,这从封建道德观念的角度看,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客观上,他的这一行为却有助纣为虐之嫌,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他洁身自好的名誉。献计诛杀,不仅背离了他所奉行的“委命顺理,与物无患”的处世准则,也使他再次卷入名副其实的朋党之争中,不得不与贾后一党相沉浮。贾后出于扩大自己政治势力的考虑,认为像张华这样出身庶族,宗族势力薄弱,“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的人,是辅政大臣的最佳人选,而对张华“依以朝纲,访以政事”。从而使张华在政争中处于进退维谷的地位,以至于愈陷越深,难以自拔。为了拢络和控制张华,贾后不顾张华十余次推让,进封他为壮武郡公。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又晋升他为司空,领著作。

元康年间,皇权衰落,纲纪大坏,贿赂公行,谗邪得志。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张华的亲朋好友都为他的处境忧心忡忡。他的少子张韪曾以灾兆劝张华逊位。“志不在功名”的张华,身处政治斗争的波峰浪谷之间,亦曾有过告老还乡的想法。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尽管张华对“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的处境极为反感,但在上有帝后相制,左右政敌瞩目的形势下,他却无法解决自己的矛盾苦闷,脱离骚乱动荡的政界,实现他憧憬的超脱世俗的田园生活,只能继续自己的从政生涯。既然他找不到一条更有意义的出路,遂不得不安于现状。

但是,张华在辅政期间,并没有仅仅局限于自我修德和无为而治。为了封建王朝的根本利益,他亦以“修德”作为辅政的主要方针,希望通过封建礼教来改变时弊,实现比较清明稳定的政治局面。贾后为人凶险,擅权专政,是造成朝纲不振的主要根源。张华并不为一己之私利去逢迎贾后,以承风望旨、仰人鼻息的方式苟且偷安。他担心太后一族日盛,作《女史箴》以讽,规谏贾后不要因君宠而得意忘形,利欲熏心。贾后看了《女史箴》之后,虽未有什么痛改前非的变化,但碍于张华的正言规谏,在元康九年(公元299年)以前,一直未敢有太严重的僭越之举。

尽管“贾后虽凶妒,而知敬重华”,但她执政的本身却使得乱政隐患越来越表面化。为此,当时辅政的侍中裴頠深感不安,遂与侍中贾模和张华共议废贾后而立愍怀太子的生母谢淑妃为皇后。张华对此表示异议,谋废贾后遂未能进行。

张华辅政期间,统治阶级内部蕴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朝野百官大臣,非司马氏宗室,即贾后亲族,或豪门望族。他们不仅各有朋党,相互倾轧,而且亦各有短长,良莠不齐。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张华亦能坚持修德的方式去息事宁人,维持了数年相对稳定的局面,确实是很不容易的。司马氏宗室诸王,或于中央任职,或出镇方面。他们仗雍容贵戚,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张华虽无力改变自武帝以来形成的诸王强盛的局面,但他尽可能做到对诸王敬而远之,虚授职官,不委重任。

张华在辅政期间的最突出的政绩就在于选官任人方面。当时门阀世族极力垄断和控制选官权,拒寒素于政权之外。

张华出身庶族,对没有门阀背景的人进仕之路的坎坷不平,颇有切身感受,他之所以能侪身政界,主要是凭借自己“世无与比”的博物强闻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正由于此,张华亦重视人材,敢于打破“户调门选”的用人标准。他“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许多两晋之际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都或是经他延誉称咏,或是由他荐举征辟而成名的。张华举人荐士公允,不囿于门第出身,唯以吏幹文义为准。

但是,张华的种种主观努力,只能暂时地缓和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却没有也不可能消除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源:即宗室王势力强盛,后族外戚擅权乱政,门阀世族奢侈纵欲、恣意聚敛。就在所谓“海内晏然”时,关中地区少数民族就频繁起义,极大地动摇了西晋王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而且统治阶级内部亦危机四伏,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华对此是深有感触的。他之所以反对废黜贾后,就是担心因此而造成危机的总爆发。但贾后权欲无穷,她时时欲废非己所生的愍怀太子,打算长期操执朝政。幸赖张华等人极力反对,这一阴谋才迟迟未能实现。而诸王因不满贾后擅政,也时刻虎视眈眈,觊觎皇位,寻找时机,以求一逞。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武库发生火灾,张华就因怀疑是诸王叛乱,而“先命固守,然后救火”,致使累代异宝及二百万人器械一时荡尽。事后张华说:“武库火而氐羌反,太子见废,则四海可知。”预见到太子废黜将会成为统治阶级内乱的总导火索。事实证明他的预见是正确的。

权臣迫害张华冤死

元康末年,辅政大臣之一贾模失宠于贾后,忧愤而卒,制约贾后的力量遂大为减弱。随着贾模的失势,一向与贾后沆瀣一气的贾谧(贾充的外孙)操持权柄,迁侍中,专掌禁内,遂与太后成谋,诬陷太子。在这种情况下,张华原来“勤为左右陈祸福之戒,冀无大悖”的方针已难以奏效。所以,愍怀太子的亲信,太子左卫率刘卞去找张华,打算与张华合作,发动武装政变以制止这一阴谋。但张华却推说不知贾后欲废太子事。刘卞说:“我原是寒悴之人,受到您的赏识,才由须昌小吏到今天的地位。我因感恩戴德,才向你谈论此事,您为什么却对我有所怀疑呢?”张华说:“假如有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办?”刘卞答道:“太子东宫内人才济济,有精兵万余人。您身为宰辅,又是太子少傅,如果您下令召太子入朝,让他录尚书事,废黜贾后于金墉城,这不过是两个黄门侍郎即可完成的事情,肯定会万无一失。”张华拒绝了刘卞的建议,他回答说:“现在惠帝仍在位,太子是他的儿子。我又没有受命辅助太子执政,忽然立太子而废贾后,这是无君无父,以不孝示天下。即使能够成事,我也难免要身负不忠不孝的罪名。况且权巨贵戚当朝,威柄不一,我以此举授人以口实,怎么可能安然无恙呢?”废黜贾后之事再度成为泡影。

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十二月,贾后设计,将太子灌醉,因使太子书写犯上谋乱之书,然后当惠帝于式乾殿会群臣时,拿出太子手书对群臣展示,群臣看后,未敢有异议,均附合贾后赐太子死的建议。时只有张华坚决反对,他说:“废黜太子并赐死,这是国家的大祸。自汉武帝以来,每次废黜太子,往往导致丧乱。在大晋据有天下不长时间的今天,废太子事更应慎重考虑。”尚书左仆射裴頠也认为应核对笔迹,以防诈妄。贾后遂将手书与太子过去奏事笔迹相对照,果然是太子所书。张华等人无言相对,但却仍坚持自己的意见。贾后知道难以让张华等人改变主意,遂上表把赐太子死改为废为庶人,惠帝下诏同意。

太子被废后,引起东宫将士和诸王的强烈不满。东宫左卫督司马雅,常从督许超等人,谋废贾后,复太子。他们以张华、裴頠安常保位,难与行权,而赵王伦执掌军机,性情贪功冒失,可借以济事,遂与赵王伦密谋此事。赵王伦与其佞幸谋臣孙秀,一向朋比为奸,皆是野心勃勃之徒,当然不会放弃这一良机。他们先劝贾后在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三月杀了太子,借贾后之手除掉了夺权的障碍,接着又策划政变,以废贾后。在起兵之前的四月二日夜晚,赵王伦和孙秀为了使叛乱得到更广泛的支持,派司马雅去张华处,说:“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机,赵王想与您共匡朝政,成霸王大业。”张华知道赵王伦、孙秀等人得手后一定会有僭越篡权的逆行,义正辞严地予以拒绝。司马雅恼羞成怒,说:“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还敢如此说话。”遂看也不看张华就扬长而去。四月三日整整一天,张华亦未发赵王伦之谋。可见他还是赞成废黜贾后,只是不愿与赵王伦共事并直接卷入这种不忠的活动中而已。

当天夜晚,赵王伦发动兵变,矫诏废贾后为庶人。他亦因对张华的宿怨新恨,以党附贾后的罪名,将张华和裴頠等人收执于殿前马道南。张华责问主事的(中书)通事令史张林说:“你想要害忠臣吗?”张林称诏诘责张华说:“你身为宰相,太子被废,为什么不能守节廷争!”张华说:“式乾殿朝议废太子事,我是力谏的,这有文字记载为证。”张林问:“既然劝谏未被采纳,为什么不辞职去位!”张华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儿,使者至,下达了斩张华、裴頠并夷三族的命令。张华临刑前慨叹道:“我是武帝时的老臣,一片丹心。我并不惜命,只是担心今后国家将有不测之祸难。”遂被杀害,时年69岁。

张华被害,“朝野莫不悲痛之”。刘颂哭之甚恸,他得知张华子孙有逃脱免难者的消息后,又转悲为喜,说:“茂先,卿尚有种也!”陆机、陆云兄弟,为张华作诔,又写《咏德赋》以悼之。

永宁元年(公元301年)五月,齐王冏、成都王颖、长沙王乂等三王起兵,诛杀赵王伦、孙秀,齐王冏执掌朝政。齐王冏上奏惠帝,请求给张华昭雪。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朝廷正式下诏,恢复张华的官职和爵位以及所没财产,为张华洗刷了冤案。

运筹扶魏室“务从”遭灭族

——崔浩之冤公元420年,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北魏作为南北对抗两大力量中的强者出现,与南朝宋相抗争。

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时期,北魏朝步入了鼎盛阶段,其向外发展的强大势头难以扼止。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南北两种势力在疆场相遇了。在这期间,北魏和宋一方面在战争中决胜负,一方面也在后方进行自我调整,宋大力消灭权臣,拓跋氏则努力进行统一北方的工作。

北魏朝在拓拔嗣和拓跋焘时期之所以日益强大,是和他们拥有一位治世能臣分不开的,这位能臣就是崔浩。

勇于谏言深谋远虑

崔浩,字伯渊,北魏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东晋太元五年(公元380年)出生于一个世家名门。他是三国时魏司空崔林的七世孙。历代都有人官至显位,使崔氏成为北方的士族之首。

崔浩从少年时就喜好文学,博览经史,对诸子百家学说无不精通。他性情敏达,长于计谋,常把自己比做张良。拓跋珪时曾任命他为给事秘书、著作郎。拓跋嗣即位后,得知崔浩精通天文历数,对阴阳五行很有研究,常命崔浩占卜吉凶,参照天象,考定疑虑。崔浩根据星象,从人事实际出发,诸多疑虑,皆能解决,多有应验。拓跋嗣就让他参与军国大计。崔浩为之出谋划策,深受拓跋嗣的信任。

拓跋嗣神瑞二年(公元415年),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连年大旱,五谷不收,饥荒并至,民多饿死。太史令王亮、苏垣等人对拓跋嗣说:“按谶书所言,大旱凶兆,应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县),以避其灾,可得丰乐五十年。”拓跋嗣立即命群臣讨论王亮的意见。

博士祭酒崔浩和特进周澹听到王亮等人的言论,感到非常吃惊,认为国家刚刚草创,迁都平城还不到20年,现在又要迁都,这样只会扰乱人心,而不能妥善解决饥荒问题。为了安定人心,从长治久安考虑,二人便向拓跋嗣献策说:“国家迁都邺城,可能会暂时解救今年的灾荒,但不是长久之计。河北(指邺城一带)人民认为国家久居大漠之地,人畜多如牛毛,无法加以统计;今率众南迁,恐河北诸州无法加以安置。如果让他们杂居于郡县之中,放牧于荒林之间,他们又不服水土,疾疫死伤者必接踵而来,民众见此情景,必然心灰意冷。周围各国得知这一消息,也必然轻蔑我国。旧都守兵既少,赫连勃勃、柔然必然乘机进犯我国。这样,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平城必危。我军远隔千里,又不能及时救援,必然有损我国国力和声誉。如今我国军民居住北方,如若河北有变,我军轻骑南下,陈兵于山林之中,谁能知道我军虚实?百姓也会望尘归服,这才是我国威震华夏的长治久安之策呀!到明年春草长出,乳酪自然就多了,兼有蔬菜水果,定能吃到明年秋天。如果明年秋季丰收,饥荒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拓跋嗣认为崔浩、周澹的意见很有道理,但他仍有疑虑,于是又问崔浩、周澹:“现在仓库粮食已经空虚,勉强可以暂时糊口,无法等到来年秋天。万一明秋仍然饥荒,又将怎么办呢?”崔浩等献计说:“现在可以把饥贫民户迁到丰收地区就食,若来年仍然饥荒,可再想办法,但不能迁都。”拓跋嗣认为这个计策很好,就高兴地对大臣说:“在是否迁都的问题上,唯有崔浩与周澹和朕的意见相同。”于是就把国中饥贫民户,迁往河北定州、相州、冀州等地就食。到了第二年,果然是个大丰收的年成。拓跋嗣认为崔浩、周澹言事准确,给了他们许多奖赏。

东晋的刘裕志在篡晋,急于立功,于是在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八月,趁后秦主姚兴新死,其子姚泓初继父位之机,出师讨伐后秦。当刘裕大军欲假道北魏时,拓跋嗣忙召集群臣,商议是否阻止刘裕西进之事。公卿大臣异口同声,一致建议加以阻止。他们说:“潼关号称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刘裕水军,怎能越过潼关而西进呢?如弃舟登岸北侵,则是很容易的事情。刘裕虽外表扬言北伐后秦,其真实用心很难预料。况且姚兴之女西平公主嫁于陛下,怎能不救!应先派遣军队在上游加以阻击,不让刘裕西进。”

拓跋嗣认为很有道理,将依计而行。但崔浩认为这种策略弊多利少,于是对拓跋嗣说:“这样做并非上策。神瑞年间(公元414—416年),东晋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讨伐刘裕,被刘裕所逐,投降姚兴,刘裕对他痛恨切齿。况且刘裕早有灭秦野心,如今姚兴已死,其子姚泓暗弱无能,国内多难,刘裕乘机伐秦,臣观其意图,势在必取。今若阻其西进之路,刘裕愤怒之下,必然登岸北侵。这样一来,后秦安然无事,而我国就要首当其冲了。现在柔然已经入寇北境,百姓又缺乏粮食。如与刘裕为敌,发兵南下,则柔然必乘机深入我国腹地;如北击柔然,则南境又发生危机,致使首尾不能相顾,这不是什么良策妙计呀!不如将水道借给刘裕,听其沿河西上,然后再屯兵阻塞其归路,这样就像卞庄刺虎那样,可以两得其利。如果后秦得胜,我们也不会失去援救邻邦之名;即使刘裕占领关中,那里与东晋相隔遥远,很难守住它,到那时关中终究为我所占有。现在不用兴师动众,就可坐观成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们坐收长远之利,这才是上策!”

大臣们反驳说:“如果刘裕西入潼关,进退之路都被堵死,就会腹背受敌,恐怕刘裕之意是声东击西,名义上是北伐后秦,实际上是渡河北上,进攻我国,这不是很自然的道理吗?”因此拓跋嗣没有采纳崔浩的计策,而派长孙嵩率军十万,屯兵黄河北岸,阻击刘裕西进。结果长孙嵩被刘裕打败,北魏冀州刺史阿薄干被杀,军队遭到重大伤亡。拓跋嗣得知这一消息,悔恨当初没用崔浩之计。

同类推荐
  • 乱秦记

    乱秦记

    这一年,秦太后赵姬入住雍城,嫪毐意气风发,多喝几杯,只是乐极生悲,不小心摔了一跤撞到了头部,昏了过去。待到醒来,嫪毐变了,因为他已是刘凯,而且感到压力很大。如果按照史书记载,他还能逍遥快活一年多,但刘凯岂能让自己不久之后被车裂而死,所以他要按照自己想法一步步去改变现状,他要好好地活下去。天下乱,秦国乱,刘凯注定在这乱秦之中闯出一片大好天地,书写一段精彩的乱秦记!**************************************************************新人新书,拜请支持!
  • 岐鼎

    岐鼎

    乱世纷纭,或许百年前的那一天就早已注定。纠葛在一起的命盘,错综复杂,是往生的轮回,还是不甘的执念,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诸侯鼎立下是谁的推波助澜,乱世华章又是谁的精心谋划?成王败寇,了结的又是谁和谁的百年恩怨。“康武华变,血脉交错,英庄始故,御龙在天”十六字的惊天之谜,惑世之乱,终将亡于一人之手!巨变在即,那人笑得云淡风轻:“是非自有后人评述,但后世流传的传说定会有我们辉煌一世!”
  • 神笔画隋唐

    神笔画隋唐

    特种兵王魂穿神笔马良体内,用神笔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隋唐。本是娱乐,但阴差阳错,自己也被吸入其中,并获得了神秘的神笔系统,逆天技能开启。附体、幻物、召唤、转生,无所不能。4S店销售员:先生,请看看这款黄花梨,赤兔马车,售价80万。五星级青楼安保员:先生,请不要将你的袖珍麒麟带进本青楼。皇家园林售楼员:先生,这栋仿秦汉高级住宅,只需要4000万,就是您的了。某国皇帝:马良啊,你喜欢我哪个公主,自己领走。
  • 战国苍穹

    战国苍穹

    七国争霸,谁更胜一筹,智慧与武力的交锋,谁又能主沉浮
  • 纷纭三国归一统

    纷纭三国归一统

    诸葛瞻提前降生,带来一系列变局:西域墨氏回归中土,搅动三国均势;打压蛮族,收复凉州,建立基业;曹、孙、刘三家各有难念的经,谁先念歪掉队;诸葛瞻夹缝中生存,如何一步步攀上巅峰?无限精彩,请关注《纷纭三国归一统》
热门推荐
  • 付出与收获

    付出与收获

    故事发生在1994年,马克和妻子在迈阿密过着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他并不知道,那年的11月他的人生和他的家庭就会永远改变,就算最奇怪的梦境也比不上发生的故事。这本书里马克讲述了他被蓄意绑架险些遭人谋杀的经历。本书会让你有身历其境的感觉,给你关于这个事件独一无二的视角,看看他怎么身心抗争挺过了这段经历。看到马克的经历,你会发现,别人可以从一个人身上夺走一切,唯有精神和求生欲是别人拿不走的。起初没有人相信马克,连警察也不例外,但马克坚持不懈,终于在犯罪分子再次向别人下手之前将他们绳之以法。这是本拿在手里就很难放下的书,过去20年最吸引人的故事。
  • 神级封印师

    神级封印师

    “林森,今天你是逃不了了!”他被逼在悬崖峭壁之间,一大群自称侠义之士的伪君子嚣张的大笑着,将他团团围住。面对包围,他只是淡淡的耸耸肩,吐出一句:“为什么要逃?老子可是神级封印师!”这是一个小人物变成男子汉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很没有新意的故事。
  • 凰燃天下:少主万岁万万岁

    凰燃天下:少主万岁万万岁

    两年,足以改变一切。“我救了你,你就来做我的徒弟吧。”他这么说,她应了,却失了忆。“师傅……”她这么唤他,却让他失了神。他是神,纵使只是万兽之神,亦是神。她是人,纵使是万人所认的神,亦是人。“你们是师徒!天地之不容!人与神,天道之不容!”她却答:“人神不可容,那么,我便成神!”她浅浅笑着,却夺了他前方阻拦者的性命;他缓缓跟着,却灭了她身后威胁她的一切。她说:“把神位给我。”她笑着流泪:“我爱了你一世,你却只爱他。”情愁,亦或情仇……是孽缘,还是命中注定……看她君临天下,却笑着应他;看他一统江山,却温暖对她。
  •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

    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命鬼师

    绝命鬼师

    手持玉罗盘脚踏七星步,三步一挥手百鬼绕道走。手绘测影观天象,一把青剑定阴阳。可驱天兵为己用,下调阴魂走前足。风水大局心中知,逆转天道救苍生。一代神鬼忌惮得绝命鬼师,绘画着一生传奇。
  • 恶魔少爷多指教

    恶魔少爷多指教

    因为一次意外,她变得失忆。从而住进了叱咤风云、一手遮天的韩氏家族‘韩冷轩’家里。“我最讨厌城府很深的女人了,而你就是那种让人恶心的女人!对了,你不是失忆了吗?那就让我教教你到底应该怎么样和男人相处啊!刹那间,一张冰冷的唇向她袭来,让她来不及躲闪连带着那恶魔似的微笑。“难道你不喜欢我吗?不想进韩家吗?”本来想着报复她一下,可谁知道,竟然越吻越他妈激情!舌头慢慢的撬开了她的贝齿……
  • 空间站之窗

    空间站之窗

    空间站之窗空间站之窗空间站之窗空间站之窗空间站之窗空间站之窗
  • 落魄千金:总裁的爱情

    落魄千金:总裁的爱情

    爱情;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也不一定会是平淡无奇。她本是千万人中普通的豪门千金,新人气偶像,却没想到某一天发生了突然的横祸,沦为至落魄千金。而后一场车祸,一个契约让她的一生都发生了转变,她从不是任人欺辱之辈,困境中涅槃重生,从此携手和他走向巅峰之路,由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变成一个人人都惧怕的铁血女王。《倾城天下:璃茉九心》新书常更!
  • 全能修仙高手

    全能修仙高手

    十八岁年少无知,被人设计赶出夏海,无数次浴血奋战,经历一次又一次死亡的洗礼,终于站在人生的巅峰。江湖子弟江湖老,十年夜雨十年灯。十年之后,因为跟一个老头子的约定,沈欢再度回归伤心地。最痛快的,自然是快意恩仇,将所有仇人干翻在地;最甜蜜、烦恼的,自然是难逃大自然“优胜劣汰”的铁则,引无数美女来袭。但与此同时,早已站在武道巅峰的沈欢,却突然发现了一件极其荒谬、可怕的事情……
  • 倾城怨伶之天下

    倾城怨伶之天下

    她本是寻常人家的小姐,有着一张令天下女子都羡慕的美貌,却因为长得漂亮招致祸事,一夜之间,从天之骄女变成一个通缉犯。为了能够报这血海深仇,她隐姓埋名,入住尚书府成就千金身,却不想一朝被选为君王侧,从此,与爱人天涯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