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42000000009

第9章 儒家的伦理观(2)

甄克思(Jneks)在《社会通诠》上解释宗法社会有三个特征:一、男统,这时候始注重族姓;二、婚制,这时候始严夫妇之别;三、家法,这时候始奉父为一家之统治者。我们根据这三个特征,便可以知道孔子提倡孝的本意。孔子是宗法社会的产物,他既以封建组织的维护自任,当然不能不特别地提高宗法的意义。因此重父权,尚男统,严婚制。《论语》云: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从这段话里面可以看到孔子是如何尊重父权的,又是如何尊重男统的。难道母在便不可以观其志,母没便不可以观其行吗?父没之后,还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则父之权威更可想而知。《论语》上还有一段记载,也是论述孔子之尊重父权的。

曾子日:“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子张》)

在《论语》上关于宗法的伦理思想,是记载得很多的,可见孔子在当日一番宗法维护的苦心。孟德斯鸠说:

支那立法为政者之所图,有正鹄焉。日:四封宁谧,民物相安而已。彼谓求宁谧而相安矣,则其术无他,必严等衰,必设分位,故其教必谛于最早,而始于最近共有之家庭。是故孝之为义,不自事亲而止也,盖资于事亲,而百行作始。彼惟孝敬其所生,而一切有近于所生,表其年德者,将皆为孝敬之所存。则长年也,主人也,官长也,君上也,且从此而有报施之义焉;以其子之孝也,故其亲不可以不慈,而长年之于稚幼,主人之于奴婢,君上之于臣民,皆对待而起义。凡此之谓伦理,凡此之谓礼经,伦理礼经,而支那之所以立国者胥在此。(严复译《法意》第十九卷)

由这段话里面,我们可以想见孔子所以提倡孝的一番深意。孔子以为封建组织欲求完备,当令一切人的生活全从孝的唯一观念引申而出。正是孟德斯鸠所说的“资于事亲,而百行作始”。我们明白了这点,就可以谈到孔子的“仁”了。孔子的仁,是赅括一切生活的,一切生活都须从孝的唯一观念引申而出,即无异于说仁须从孝的惟一观念引申而出了。有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正说明了孝与仁的因果关系。孔子更郑重地这样说道:

入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孝在最初,仁在最后,孝是仁的基础,可以想见孝与仁的关系之大。

反过来说,如果不孝,也许不能做到仁的地步了。所以宰我欲废三年之丧,孔子便这样地责骂他: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阳货》)

宰我欲废三年之丧,孔子便责以不仁,更可以看到孝与仁的因果关系。孔子以为在个人立身是如此,推而至于为政所谓治国、平天下,亦莫不如此。所以《论语》上这样记着: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

或谓孔子日:“子奚不为政?”子日:“《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孝与仁有这么一种因果的关系,则孔子的仁,便不难于说明了,以下便把孔子的仁作一番检讨。

关于仁的解释,议论纷纭,有的拿“成人”去解释,有的拿“同情心”去解释,有的更拿《易·系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地之故”去解释,各有各的主张。其实都没有着眼到孔子所处的是什么社会,孔子的根本主张是要维持什么社会。仁字在孔子的全部思想里面是这样的重要,难道没有他的根本用意么?我以为不从孔子的社会背景去说明孔子的仁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看法。《论语》中论仁的有五十八章,讲到仁的有百余处。孔子并没有给仁字下一个剀切概括的定义,他总是随事指点,随处发挥,有时对学生质问,总是按照学生的程度、性格等等随意答复,难道我们可以根据某种的答复,看作孔子的仁的全般意义么?所以我们说明孔子的仁,非通观全局不可。在家族本位的封建社会中,需要一种对己对人的诚实谨愿的美德,这便是所谓忠恕。忠是尽己,恕是推己及人。所谓仁须赅括忠恕。所以曾子说: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在封建社会的个人就该尽忠恕之道,在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更应该一本忠恕之怀。前者求如何所以为仁者,后者求如何所以体仁心,行仁政。

我们现在且分作两方面来说明。

(A)《论语》上关于个人修养方面的,发挥得很多,大约计之。如: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司马牛问仁,子日:“仁者其言也切。”(《颜渊》)樊迟问仁,子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雍也》)仁者不忧。(《子罕》)

……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雍也》)当仁,不让于师。(《卫曼》)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

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以上都是关于个人修养方面的话。有关于对己的,有关于对人的,换句话说,有关于忠的,有关于恕的。就以上引用的句子看来,孔子似特重恕道的修养,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就恕道立论的。恕道出发于“恻隐之心”,有“恻隐之心”,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所以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公孙丑(上)》),又说“恻隐之心,仁也”。因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即是所谓“人心”。孟子日:

“仁,人心也。”

孔子的仁,纯就心体言,孟子用“人心”释仁,确有深意。何以“巧言令色,鲜矣仁”,因为这种人内心修养有不足;何以“刚毅木讷,近仁”,因为这种人内心修养充实。都是从心体方面立论的。孔子以为心体是静的。故有“仁者乐山;……仁者静;……仁者寿”的话。如果从心之体发而为心之用,便不是静的了。孔子着重从心之体发而为心之用,所以说到孔子的仁,总是生趣盎然的。《中庸》说“力行近乎仁”,就很能说明这个意思。

孔子以为在封建社会的个人,应该先养成一种好仁恶不仁的性习。所以他在《论语》上关于这种议论是很多的。他说: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里仁》)

这是一番恳切地勉人为仁的设教。以为只要用力于仁,仁便可以自致。所以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又说:“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又说:“当仁,不让于师。”为仁的工夫,又应当从个人做起,所以孔子对颜渊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不把仁特别提倡起来,便不容易建立封建社会伦理的基础,这是孔子的苦心所寄之处。

(B)《论语》上关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如何推行仁政,发挥得也不少。如: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卫灵》)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樊迟问仁,子日:“爱人。”问知,子日:“知人。”樊迟未达。子日:“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日:“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闻知,子日:‘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日:“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颜渊》)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子路》)

这是专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设教的,以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应有一种仁爱的心。这种仁爱的心,在好的方面的解释,是“爱民犹子”,是“视民如伤”;若在坏的方面的解释,便是缓和民众的反抗心,扶植民众的生产力,得以遂其剥削的私愿,满足其更高的欲求。从历史上的事实考察,从封建社会的形态探求,统治阶级只有倾向于后者,而不倾向于前者。表面上看来,民众确实要求这种仁政,所谓“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骨子里民众并不要求这种麻醉的工具。可是儒家为贯彻麻醉民众的目的起见,都是很热烈地倡导着。譬如孟子,他便注全力于这点。我们从《孟子》一书里面可以看到很露骨的文句: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梁惠王(上)》)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公孙丑(上)》)

孔子日:“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离娄(上)》)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离娄(上)》)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离娄(上)》)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尽心(上)》)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尽心(下)》)

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仁爱之心,就是要使士农商旅归化,使受麻醉者根本不觉其麻醉,反从而讴歌颂扬之,“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这便是“心服”之道。这是孔子保育政策之充分的发挥。孟子虽没有超出孔子思想的范围,却是比孔子说得更露骨些,更透彻些。质言之,所谓仁政,便是《中庸》上所说的“劝百姓,劝百工,柔远人,怀诸侯”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仁,在统治阶级一方面,又是何等的重要。

仁的概念是非常广泛的,几乎是一切道德的总纲领。孔子的礼乐,是极其重要的德目,然而不本着仁心,去行礼乐,那就礼乐亦无所用。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他如恭、宽、信、敏、惠,也只是仁的节目,所以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总之,仁在孔子心目中,是封建社会中麻醉民众唯一的工具。

孝与仁的因果关系,即是伦理与政治的因果关系,孔子谋孝与仁的结合,即是谋伦理与政治的结合,亦即是谋宗法组织与封建组织的结合。我们从《论语》里面看到孔子对孝与仁讨论得特别致密详尽,也就可以知道孔子的用意所在。

孔子是一个淑世主义者,也即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我们由他对周室的憧憬,与对周公的怀念,可见他是如何地崇拜周代的典章文物。《论语》

上记述孔子对周室憧憬的有好几处: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

周代是典型的封建组织,孔子的崇拜是当然的结果。因为这样,就决定以后孟、荀二氏思想的路向,并决定以后中国人的生活。

第二、孟子的伦理思想

孟子所处的时势,比孔子所处的时势更混乱,宝塔式的封建组织,更无法维持,加以民众的阶级意识又有觉醒的模样,而上层阶级对于下层阶级的横征暴敛,有加无已。且在当时杂说并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这些现象,都使孟子对于封建社会之维护,对于孔子学说之解释,不能不严整阵容,以加强自身的力量而坚定民众的信仰。于是孟子更走入唯心论的深处,比孔子更进一步,发挥其精透的唯心论的主张。

原来,孔子只在伦理学上提出一个“名”来,只欲以概念为维护封建的武器,到了孟子的时候,便想在形上学的领域内,建立思想的体系,另提出一个“心”来。他对孔子的关系,正如柏拉图之对苏格拉底。于是在孟子的伦理思想中,无处不把纯粹的内心界和复杂的外物界分开,重视精神上的慰安,而贱视物质上的享乐。他以为不是这样,不足以转移当时的世道人心,不足以挽救日见动摇的封建组织,因此,把孔子的思想更体系化了,更唯心化了。同时,为迎合民众心理起见,更发出许多尊重民权的议论,以肆其更巧妙的诱惑手段,而和缓一般无产大众的反抗情绪,这是他和孔子主要不同的地方。

同类推荐
  •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我热爱生活,但没有成为它的奴隶;我向往自由,但它并没有成为我的羁绊。”“相比起那些忙于奔走应付各种社交场合的人,我更喜欢独自一人对着皎洁的月光,默默的品味思想,让精神与心魄碰撞出一次次火花,迎接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思想浪潮的冲刷。”……诸如此类精彩的话语,在亚瑟·本森的著述中俯拾皆是。立足精华读本,本书精选了亚瑟·本森优秀作品中的精彩著述编译成集,在书中,亚瑟·本森结合自身经历,以理性的思维和生花妙笔,对于人生各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看法。希望这些穿越古今的经典话语,能激励浮躁世界中的我们静心思考人生并反思内心。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 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品读老子领导之道

    知者不言——不显耀聪明才是真聪明、祸福相依——遇福不骄、遇祸不馁、美行可以加人——高尚的品行能赢来高超的地位、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能成就大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大志无畏起点低等。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热门推荐
  • 莫言物语

    莫言物语

    高中、大学、社会,我一路走来友情、爱情,我逐一品味甜蜜与苦涩交融的故事我想说,你一定经历过那种近乎癫狂的快乐,那种无法言明的哀伤因为这不只是我的故事,他属于每一个我们...
  • 都市总裁豪门兵王

    都市总裁豪门兵王

    他是一个坚韧不拔,乐观开朗,杀伐果断,有点小幽默,自信心爆棚的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古武世家中,家族在古武世家和新生世家之中徘徊,颇为尴尬。为了重获往日繁华荣誉,他的家人各奔东西,廿年未聚。他打算韬光养晦,东山再起,夺回属于他的一切。这一下,国家的责任、男人的荣誉、家族的使命等等都压到了峰哥的肩膀上。但是,他并不气馁低头认命,微笑面对,只待时间一到,卷土重来。
  • 帝国拾遗

    帝国拾遗

    秦帝国建立与毁灭背后的鬼谷众生相。帝者布天下之局,鬼谷以苍生为棋,起子算尽天地日月人,落子尝遍欢愁苦乐恨。天借我二十年看君登帝阙,地赊我十五载为君葬江山。二分史实,八分胡诌,借鬼话悼秦,托古人说梦。若十分可笑,还请一笑置之。(男主:始皇;女主:清河)
  • 倾城盛宠,总裁请走开

    倾城盛宠,总裁请走开

    他给她倾城盛宠,一世荣华,本以为她是他的良人,可在真相面前,以往甜蜜不过过眼云烟,一片真心所托非人。伤痛过后,迎来新生,可谁能告诉她,眼前的这个男人是哪位?“给我滚。”“宝贝,你是要直线滚还是来回滚?”“。。。滚得越远越好。”片刻后,男人又出现在她的面前,“宝贝,人家已经滚了一圈回来了,我们现在可以办正事了吧。”“。。。”
  • 独尊战纪

    独尊战纪

    (本书不能签约已经完结,喜欢的可以去看新书《至尊狂暴升级》)战九天十地,诛不道神魔,一念起斩十万阎罗!一念落纵永恒亦破!携萝莉,带御姐,长剑横起,谁与争锋!我这一世,不求长生,但求无敌!众多精彩看官且细细斟酌
  • 不空罥索咒心经

    不空罥索咒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宋兴

    宋兴

    理工大学生宋兴,穿越附生成为了体弱多病的赵匡胤。用现代武器逆袭人生得罪后汉隐帝,在早期游历天下时,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赢得了民心。后来建立宋朝后,先后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建立了大宋帝国,版图覆盖整个欧亚。
  • 我想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我想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阮小飞曾经以为的真挚爱情,都在流水一般的日子中慢慢消逝。回过头再遇见他,才知道原来心中所爱,始终如一。
  • 夜社

    夜社

    新书《男神大人,偷个吻》一样的人物,一样的故事!男主高冷傲娇,女主逗比无节操,1v1爆笑宠文,笑点不断
  • 血域之炎

    血域之炎

    冷月风倚靠在墙上,抬头望着天空嘴里喃喃道:“神,算什么。鬼,算什么。与其让你们苟且于这个世上,还不如让我尽早的将你们轮回。”身影消失,虚空尽碎。落日逐月,斗转星移。天地在我掌心,可灭,亦可存。诸天神魔,纷乱万世,蛮荒妖孽祸害人间。生杀,皆在一念之间。存留,还是毁灭,尽在血域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