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34800000006

第6章 人才的本质与类别(2)

仁”字从“人”从“二”,在字面上讲是说人与人的关系。孔子把它变成一个道德范畴,认为只有道德极其高尚的人才能称得上仁人。他曾从不同角度论述过仁人的标准:

其一是说“仁者爱人”,有广泛爱心的人才是仁人。实际上,孔子所说的“爱人”,并不是毫无区别地爱一切人,而是根据周礼的规定,根据各种人不同的身份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国君的爱与对一个奴隶的爱是有“等差”的,对国君自然要毕恭毕敬,对奴隶只不过是爱让他劳动而已。他曾经毫不隐讳地说过:“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至于说到广泛地为人民带来利益,帮助众人解除危难,这已经超出了“仁”的水平,而达到了“圣”的境界,恐怕连尧舜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其二是说要讲忠、孝、恕,只有忠君、孝亲、为人宽厚才叫做仁。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他要求人们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孝、恕都属于道德范畴,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笼统肯定。一心忠于封建帝王,不值得提倡,但忠君与爱国联系在一起时,对忠君又不能一味否定,比如苏武和岳飞;其忠于人民、忠于民族、忠于职守等,则是应该提倡的传统美德。一般来讲,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只有当需要大义灭亲时,有人还一味地强调孝道,那才是需要予以否定的行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笼而统之地讲宽恕,那是一种人性论。在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的人们之间,可以提倡这种精神,但对于敌对阶级,对于各种敌人则不能提倡这种精神。实际上,压迫者、剥削者对于劳动人民向来是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因此,不分场合,不分敌我,笼统地号召人们讲究恕道,只能成为对劳动人民的欺骗与麻痹。

其三是说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希望统治者徭役赋敛要有节制,反对竭泽而渔,反对过分的压迫剥削。这种思想拿来对付剥削阶级的暴政,可以起到一定节制作用,后来孟子发展为仁政学说。但剥削阶级对于劳动人民的统治向来是暴力统治,“苛政猛于虎”是一般规律,从根本上讲没有什么仁政可言。但这种主张在一定时期一定情况下,在一些稍微清明的人掌权时,也能使剥削压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从而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其四是说“克己复礼为仁”,人们只有克制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使自己的言行合乎周礼,努力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努力使社会回到周代去,这才叫做“仁”。

其五是说,“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巧言令色,鲜矣仁”。

总之,只有具备了儒家提倡的各种美德,才能叫做“仁人”。

由此可见,所谓“仁人”,其主要标准是高于一般人的道德品质。

荀子也多次提到圣人、仁人与君子。他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又说:“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圣人是集天下一切优秀品质于一身的人,是“积善而全尽”的人。

他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们经过不断努力,可以成为圣人与仁人。但现实世界中较多的却是贤人、君子与小人。对贤人、君子与小人的看法,诸子百家各有各的标准。荀子主要从思想品德方面来衡量,他说:“曷谓贤?明君臣,上能尊主下爱民。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什么叫贤人呢?就是那些明了君臣上下等级关系,对上尊重国君,对下爱护百姓的人。君主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天下就能统一,海内就能服从。

什么叫君子呢?荀子列举了几条标准:第一,“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也。”为了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君子不为强权所屈服,不为重利所引诱,甚至宁死也不低头,这才是君子之勇。第二,“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言之有理,处事得当,是君子的主要长处。第三,“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君子主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小人才一,亡,追求个人私利。第四,“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_不能,不耻不见用。”即君子修身自强,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总之,在荀子看来,君子是现实社会中具有各种优良品德的人,这种人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经过努力、不少人都能做到的。

那么,什么叫小人呢?从阶级、阶层划分,在商周时代,小人是指从奴隶主或领主贵族下降为平民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于贵族,但却高于奴隶或农奴。他们分得一小块私田,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同时承担劳役与兵役,其中的优异者也有机会进人各级政权机关,捞到一官半职。孔子将小人作为君子的对立面,在《论语》中曾24次提到过“小人”;在《墨子》、《孟子》、《荀子》以及《国语》、《左传》中,“君子”与“小人”都曾大量出现。先秦诸子一般认为,小人是道德品质低劣的人,是只讲利不讲义的人,是不顾廉耻,不守信用的人,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则说:“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孟子将君子说成是“劳心者”,将小人说成是“劳力者”,认为天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这种概括,正反映了先秦诸子对“小人”的轻视与厌恶,也主要是从思想品德方面区分君子与小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先秦诸子特别强调“德”,即思想品德在人才划分与人才成长中的作用。其实不论哪个历史时期,何种类型人才,尽管“德”的内容有很大区别,但几乎所有的阶级都要求自己的人才“德才兼备”。事实上,道德素养确实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在品质,在人才成长的每个环节几乎都渗透着它的作用。首先,它是确定成才活动目的的依据。一个人选择什么对象作为实践目的,直接受道德的控制。而坚定的信念又能使人们在成才活动中,对选择的目标充满信心,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可以高度集中精力,不畏艰难,甚至甘愿牺牲一切。其次,从成才活动的手段看,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对社会与人类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他们所选择的成才道路与手段,符合社会的规范,恪守道义的责任,从而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第三,在成才活动的结果中,道德还起着一种评价成才活动成败的作用。一个人才的成败、作用的大小,主要是看他是否对当时的社会、当时的人民或者本阶级、本集团作出了贡献,他们的活动结果是否满足了当时人们的功利需求。凡是符合当时的道德观念的活动,便会被认为是成功的,会受到舆论的肯定;相反,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正因为如此,先秦诸子才推崇所谓圣人、仁人、贤人、君子。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定人才。

4.根据职位高低定人才

先秦社会是一个严格的等级社会,从商、周到春秋、战国,人们的等级划分虽然不断有所变化,突破等级的观念也逐步产生了,但以社会地位与职务高低区分人才高下的思想,对先秦诸子仍然有深刻影响。我国古文献曾如实记载过商周时的上下等级状况,《左传》昭公七年记载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其中的王、公、大夫、士,是各级贵族及由贵族身份下降为“士”的平民,皂以下则是各级奴隶与农奴。在西周,这种上下等级关系是不可改变的,由此形成了严格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历史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除王位世袭制外,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逐步被否定、被动摇,礼贤下士、根据才能与功劳用人的思想与制度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在先秦诸子中,仍有不少入主张以职位高低定人才。

法家中有一派强调“势”,即权势、政权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如慎到、韩非都认为掌握了国家政权的君主高于一切,可以。

决定一切。慎到说:“多贤不可以多君,无贤不可以无君。”主张实行独头政治,认为君主权轻位卑什么都不行,权重位尊就能治天下。他说:“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韩非认为:“势者,胜众之资也。”权势是制服众人的资本,“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他把国家比作车子,把“势”比作驾车的马,人君只要在车上执辔扬鞭,就可以驾驭臣僚,宰治人民,威服天下。

“使尧、舜御之则天下治,桀、纣御之则天下乱。”他认为,大权在握的国君与天子对国家的兴亡盛衰起决定性作用。

春秋、战国的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贤臣对国家兴亡盛衰的作用,并不认为国君、天子决定一切。比如墨子就明确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重用贤人是一个国家为政的根本。孟子也认为:“不信仁贤,则国空虚。”一个国家不信任仁者与贤者,自然会日渐空虚衰弱;相反,若能做到“尊贤使能”,使“俊杰在位”,则可以“无敌于天下”。荀子更强调贤臣的作用,认为即使有好的法度政策,没有贤臣也无济于事:“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他甚至概括出了一个贤臣决定国家存亡盛衰的规律:“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这种重视贤臣作用的思想比起君主决定论来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也不完全等同于后世根据职务高低区别人才高下的主张,但它毕竟与根据职位定人才有一定内在联系。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官本位”思想,以职位的高低、官职的大小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那些为官为宦的人,生前享受着人间的尊荣,死后还有人为之树碑立传,使之青史流名、“流芳千古”。在我国的《二十四史》上,除了司马公的《史记》破格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以及某些社会下层人物之外,其他正史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帝王将相的家谱,只有中央与地方的中、高级官员才能被载入列传,除非有特殊事迹的“义士”、“烈女”等才能例外。我国历史上的人才多数为政治、军事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寥若晨星,主要就是因为这种官本位思想作怪,当然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也有很大关系。

以职位的高低作为划分人才的标准是否科学呢?用唯物史观看来,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君主决定论还是贤臣决定论,都是一种英雄史观。尽管韩非子看到了明君圣主与昏君暴君的区别,但他还是过分强调了君主与天子的作用。其他诸子虽然不同意君主决定论,但也过分夸大了贤臣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国君与天子一直实行王位世袭制,传子不传贤,他们虽然同样掌握着国家的权势与命脉,但其中确有明君与昏君之分,仁君与暴君之别,创业之主、中兴之主与亡国之君自然也不能同日而语。历代国君的才能、贡献、影响千差万别、高下不一,因此,不能只根据他们地位的高低作为判断人才的标准。对于臣僚也是如此。同样是人臣,其中有大臣、小臣之分,还有忠臣、奸臣之别。韩非子将大臣分为五类,其中有所谓隐居型、强谏型、结党营私型、近君谄谀型以及贤智忠君型等,他们的才能有高下,思想品质有优劣,实际贡献有大小,因此,也不能笼统地将他们视为决定国家命运的人才,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应该承认,从总体情况看,以职务和社会地位的高低作为划分人才的标准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在商周时代,当官实行世袭制,实行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世卿世禄制,所以职务高的人不一定有才,职务低或没有职务的人不一定无才。即使在根据军功或根据推荐选拔人才的时代,职务的高低与人才的高下也不成正比。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类似于商周时的世卿世禄制,选官只看门第的高低,并不看重人才的高下。隋唐实行科举制,在开始阶段虽然比较公平,但广大劳动者因生活所迫被剥夺了学文化的机会,他们根本不可能参加科举,自然也很难做官。即使参加了科举的人,职务的提升还要靠各种关系,“朝中有人好做官”几乎成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比如像杨国忠那样的外戚,他当宰相并不是靠自己的才能与威望,而是靠了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再比如,不少朝代都出现过宦官专政,那些宦官权高位重,有人甚至爬上了全国权力的顶峰,既不是靠他们的文武才能,也不是靠他们的功劳与贡献,而是靠皇上的信任,是历代皇帝任人唯亲的结果。

东汉的大宦官五常侍、唐朝的大宦官李辅国、明朝的大宦官刘谨、魏忠贤等,都是这样的人,我们并不能因为他们曾经权倾天下就说他们是了不起的人才。

同类推荐
  •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书中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家长既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给每位家长带来一份喜悦,更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孩子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诚信与道德

    诚信与道德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每个人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热门推荐
  • 回首又见你

    回首又见你

    有一个女孩,她一身白衣素净似仙女下凡。在她的身边的所有事都好跟她没有关系,所有人停下手中的事。这,好像是一副唯美的画境。她带来的是一个有一个的美丽故事,一次又一次的把我们带入到无限空间里.........本故事有续集的哦!多多评价,谢谢
  • 献给爱丽丝的两个陷阱

    献给爱丽丝的两个陷阱

    《献给爱丽丝的两个陷阱》它的表象是关于少女爱丽丝的两个故事:一则是讲述少女为了逃离庞大、重复而又空洞的日常,而去追寻爱丽丝与她的仙境。它只是一则简短、青涩甚至显得幼稚的“青年童话”,来自高中生的课间灵感。而另一则是讲述名为爱丽丝的少女,在偶遇了一次神秘体验后,与一个胎生于自己妄想名为莉莉丝的女孩发生关联,从而找回记忆碎片的俗套的成人小说。全文内容跳跃、逻辑混乱、文法随性,是在下班后的深夜发酵而成的。
  • 鹿晗—有你就足够

    鹿晗—有你就足够

    主要写夫妻俩有情调的生活,暖萌风,多的是轻松愉快的氛围哦【纯属虚构,不喜勿喷】
  • 荆棘之梦:镜中的梦之花

    荆棘之梦:镜中的梦之花

    爱的越深,坠的越狠,心底的伤疤,被你,揭露了出来,血流不止。这是爱过,也恨过,我爱你,可我却不能和你在一起。我爱你,为了你,我可以大义灭亲,就是为了和你——在一起......
  • 离不开阳光的影

    离不开阳光的影

    影子是什么?那只是阳光下的污垢。更令人害臊的是,它还离不开阳光。—————————————————————前世的她从小被人控制,当成随叫随到的杀人工具;稍微有了点自我意识,就被发觉,意识惨遭抹杀,再次醒来,发现她是一名身世不明的弃婴,还被一毛球唤奴隶。身怀萌宠,天赋异禀的她,在这个世界仍是炮灰命。她会纵容她的命运再次悲惨?你错了。就且看她如何与天斗,与地争,与命抗衡吧!“若是命运被人掌控,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 燕门传奇录

    燕门传奇录

    从嚣张跋扈的亲王世子,到丹田被废流落街头的乞丐,从默默无名的门派小卒,到战旗一挥雄兵百万的帮主,面对重重磨难,无数坎坷波折,且看他如何勘破命运枷锁,剑指苍天。修行路远,武心唯坚。燕门归来,传奇不灭。
  • 倾国倾城:邪帝别惹我

    倾国倾城:邪帝别惹我

    前世的金牌杀手,再睁开眼时已然变成了丞相府上的废材嫡出小姐,爹不疼,娘不爱。呵,没关系,废材?笑话,待我笑看天下,傲世群雄。丑小鸭?那这张倾国倾城的容颜是谁的?但,艾玛,这腹黑,霸道的男人是从哪里跑出来的?场景一"小美人,跟我一起走,嗯哼?"帝炎笑吟吟道,夜末凝翻了个白眼,你娘,好调戏我,那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说罢,抬起脚狠绝的朝那魅惑众生的男人下体踹去……
  • 未来掌控者

    未来掌控者

    被神秘老人相救的李凡,凭借重生后的变化,不但有众多美女环绕,而且还慢慢的掌控了整个周边的势力,对于自身的未解之谜,李凡又是怎样应对?
  • 就这样流着泪看着你

    就这样流着泪看着你

    在学校里的校花钱晓甜,明明有许多男生追,不论是富二代,还是帅哥,都应有尽有。却看上了一个女生李诗诗。但毕竟是百合,不能生子。双方父母反对,经过许多坎坷,父母仍然反对。李诗诗的母亲给李诗诗介绍了一个男友,却没想到父母强迫他们结婚……
  • 美女老婆的超级高手

    美女老婆的超级高手

    “作为曾经苦逼学生党的代表人物,李铬你有什么要对未来学弟说的?”有记者采访。“唉,没啥好说的,只想对未来学弟说一句,泡校花看似美好,但也有很大风险,因为你不知道当年的小温柔,会不会成长为今天的母老虎。还是兰质蕙心的成熟yu姐好啊,自从有了她,我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内内没人洗了。”李铬偷偷感慨道。“李铬!敢说我坏话,我跟你拼了!”苏大校花暴怒了,举起小拳头砸来。“李铬你混蛋,谁帮你洗内内了,去死!”何止苏大校花暴怒,穿着制服的yu姐沈玉洁也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