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600000012

第12章 中国近代的舆论发展与研究(1)

第一节19、20世纪之交的舆论研究

一、舆论的勃兴和舆论思想的活跃

1.言禁的突破和舆论的勃兴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民众注入了一针清醒剂,使人们感到了深重的内忧外患,社会舆论因此冲破了封建“言禁”的桎梏而勃兴,形成了改良的直至革命的舆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变革。

甲午战争期间,社会舆论对这场战争给予了自始至终的关注。战争开始,当时的报刊舆论对这次战争颇具必胜的信心,认为日本“地狭物薄,弹丸小国”。但这是盲目的乐观和过分的自信。随着战争的失利,人们面对现实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在社会上出现了对日持久战的舆论。对于清政府派李鸿章乞和,社会舆论反应很强烈,批评当权者“不察事势,不恤人言,显违众论,而逞一己之私,贸贸然以和议进,其失国体而散人心姑且弗论,不解其以逆料倭人之就我范围不事要挟耶”,呈现出“万口交腾”、“誓不从寇”的舆论风潮。社会舆论要求抵抗侵略,反对求和,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的问题,认为“平日之政事,一贪字坏之”。后来,台湾人民的抗日行动,得到内地舆论的广泛称赞和声援。《申报》不断发表评论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每当台湾军民得胜、杀伤侵略者,舆论即欢欣鼓舞,大力宣传;对不怕流血牺牲、勇敢抗敌的英雄赞美备至。社会舆论在此时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马关条约》给中国人带来极大的刺激,然而人们没有沉浸于悲切、哀叹之中,不是悲观失望,而是从刺激中去面对现实,冷静地反省,寻求挽救危机的出路。维新变法正是在这种要求变法自强的社会舆论中发展起来的。

震惊中外的“公车上书”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挺身而出的壮举。康有为组织了在京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割地弃民的国耻,提出富国之法、养民之法和教民之法三项变法建议。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上书还拟订了一项舆论制度,即建议每10万户中推举一名“议郎”,上驳诏书,下达民情,供皇帝咨询。凡内外兴革大事,皆由“议郎”开会讨论,全体议郎每年更换一次。这次上书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民主思想,使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传播开来,在全国民众中造成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维新派的办报活动,最终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一贯实行愚民政策。他们控制和垄断新闻媒介,严厉压制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如清朝的《大清报律》规定造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斩,“捏造言语录报各处者,系官革职,军民杖百,流亡千里”。一些地方政府也发布过禁止“伪造谣言刊卖新闻纸”之类的命令。早在维新运动兴起之前,王韬等人就发出过要求解除言禁、允许私人办报的呼吁,清廷未予理睬。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又提出“纵民开设报馆”的要求,也未得到皇帝的首肯。于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只好冒着杀头、流放、监禁的危险,挺身而出在京城禁苑办起了报纸,从而在禁区打开一个缺口。对于当时的舆论界来说,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壮举。1896年《时务报》创刊后,各地维新派报刊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事实上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这些维新派报刊在宣传变法维新的同时,猛烈抨击“禁著私书,禁谈国事,禁上直言,禁倡清议”和“严巷议之诛,立腹诽之律”的政策,要求给予新兴的资产阶级出版报刊和发表言论的自由权利。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三书》和《上清帝第四书》中,提出了“设议院以通下情”、“设报达聪”的建议。康有为、梁启超以“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为宗旨,创办了维新派的舆论机关和阵地——强学会及其机关报《中外纪闻》、《强学报》。通过办报办会培养的一大批舆论领袖,为维新派宣传舆论活动的全面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资产阶级进行有组织的群众性舆论活动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到了“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和一些维新派大臣又纷纷上书皇帝要求允许设立报馆,广开言路,终于迫使光绪皇帝颁布了准许“官绅士民”办报的诏书,允许报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并要求各地政府给办报以免税的奖励。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多年来争取出版自由取得的重大胜利。

近代国人所创办的报刊,从1873年至1895年的20余年中,满打满算不过30种。可是在维新运动中,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纷纷创办报刊,尤其是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诏书后,更促进了各地报刊的迅速发展。社会上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蔚然成风。这些报刊积极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一支主要力量。从1896年8月《时务报》创刊到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发生的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全国各地创办的报刊达70余种,比此前20多年国人所办报刊增加了一倍多。从办报地区看,已由广州、香港、上海等沿海城市发展到汉口、重庆、成都等内地城市,甚至内地一些中小城市也办起了报刊;从报刊品种看,有综合性报刊,也有专业性报刊 ;有政治性报刊,也有游艺性报刊;有文言文报刊,也有白话报和俚语报;有以普通读者为对象的报刊,也有以青年、妇女、儿童为对象的报刊;有文字报刊,也有了画报,形成了我国近代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19、20世纪之交的社会变革为舆论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留学、流亡的过程中,学习了西方有关舆论的理论,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并且在办报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报刊舆论思想,这些都对后来的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维新派报刊舆论思想的活跃

我国的第一代报人在办报实践过程中,从新闻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报纸反映群众舆论、呼吁言论自由等观点。

王韬创办了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由于他是在香港办报,清政府鞭长莫及,这使得他能将自己充满西方色彩的言论自由思想形诸报端,从而成为中国明确具备近代报刊言论自由思想的第一人。王韬认为报纸应该对国事“辩论其是非,折衷其曲直”,使群情舆论得以见诸版面,闻于朝廷,影响政策。他指出,办报要“指陈时事,无所忌讳”,同时,“名直陈时事,举其利弊,不过欲当局者采择之而已。”故当局应当做到“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对报上言论或采纳或不予理睬,而不应该压制打击。王韬把西方近代报刊的舆论力量,看成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卿相的权势,希望中国出现“清议所至,足以维持大局。主笔之事,位至卿相”,“国家有大事,皆视其所言以为准则”的局面。为了论证言论自由的合理性,他引用了先王旧制,尧舜纳谏的传说,并加以资产阶级民主色彩浓厚的一番推论:“诚以天下之大,兆民之众,非博采舆论,何以措置咸宜”,“以盛治之朝,唯恐民之不议,未闻以议为罪也” 。王韬在论述报纸的功能时,认为“民隐得以上达”是报纸十分重要的功能。“善为治者,贵在求民之隐,达民之情,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必强,察其疴痒而煦其疾痛”,而清政府之弊端在于“下情之壅于上闻”。王韬在《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一文中还特别指出:“有时彼国朝廷采取舆论,探悉群情,亦即出自日报中……此亦可以而仿效者也。”显然,王韬主张报纸反映舆论,并通过报纸反映的舆论来进行上下的沟通和国家的治理。这是一种民智可贵、民智可信的民本主义的舆论观的反映。

郑观应提出了报纸是民主政治的枢纽,认为要真正做到“民隐悉通,民情悉达”,必须在设立议会的同时广办报纸,他说“日报与议院,公议如秉炬”。“欲通之达之,则莫如广设日报矣”。民隐、民情、公议实际上都是指舆论。郑观应认为要治理好国家,统治者必须了解舆论,尊重舆论,建立与民众沟通的渠道,同时把自己的政策与民众的意见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郑观应还提出创办西文报刊,“遇交涉不平之事,据理与争,俾天下共评曲直”,以捍卫民族利益。这实际上也是加强国际范围内的舆论宣传,重视制造国际舆论的思想的反映。

康有为认识到办报不仅是建立政党的舆论准备,而且也是政党建立以后的宣传手段。因而,康有为把创办报刊作为强学会的四大任务之一,并且在办报的过程中,提出了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党报思想。他要求强学会的报刊要向群众宣传强学会的宗旨,并允许进行党内讨论,“各同志条陈新会章程稿,皆发交本党机关报登录,以公同志观览辩难,亦可听同志寄文驳诘,如议院然”。康有为深刻认识到新闻宣传的重要性,因而也倍感新闻控制的必要。康有为在其提议设立官报局的具体建议中,提到了由国家逐月拨款,公费订阅,以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并提出要对官报进行审查,“择其精善进呈,发备圣览,其有悖谬不实,并令纠禁”,以加强管理,控制舆论。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二书》中提出:“报馆之意,盖有四端:首列论说,指陈时事,常足以匡政府所不逮,备朝廷之采,其善一也;胪陈各省利弊,民隐得以上达,其善二也……”这些观点反映了康有为对舆论作用的认识和对舆论的重视。

谭嗣同,维新运动的著名领袖,在办报宣传激进的改革思想的同时,他认识到了群众舆论的重要性,提出报纸应为“民史”、“民口”,认为报纸要反映人民的活动和做人民的喉舌。谭嗣同主张把报纸办成记录民事、反映民意、为民呼吁的机关。他在《湘报后叙》阐述的办报思想中提出:报纸要代民立言,成为“民史”、“民口”。这种思想比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宣德达情”、“去塞求通”的主张更为激进,已经具有了明显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意识。他说:“报纸,即民史也。彼夫二十四家之撰述,宁不烂焉,极其指归,要不过一姓之谱牒焉耳。于民之生业,靡得而详也;于民之教法,靡得而纪也;于民通商惠工务材训农之章程,靡得而毕录也。而徒专笔削一己之私,滥褒诛于兴亡之后,直笔既压累而无以伸,旧闻遂放失而莫之恤,谥之曰官书,官书良可悼也。不有报纸以彰民史,其将长此汶汶暗暗以穷天,而终古为喑哑之民乎?”报纸是反映和记录“民之生业”、“民之教法”、“民通商惠工务材训农之章程”等与民众有关的活动的,它与封建王朝起居注式的、只反映“一己之私”的历史典籍是完全不同的。谭嗣同提出报纸应成为真实地反映民众生活的“民史”、“民口”的观点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因为民主政治必须建立在群众舆论之上,必须反映一般国民之公共意志。报纸是表现一般国民之公共意志,促使舆论形成的工具。这种人民的报纸,是人民的喉舌,一方面反映人民的生活,一方面指导人民如何斗争,如何取得胜利。一个报纸只有抓住了时代政治要求,反映群众斗争,指导群众斗争,推动社会进步,才会受到群众欢迎。群众舆论是新闻舆论的基础层次,媒介应该成为人民的喉舌,使社会公众对某一公共事务的分散议论达成共识,形成社会舆论,成为社会改革的动力。

从“民史”、“民口”的思想出发,谭嗣同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言论自由思想。他认为言论自由是报界切肤之问题,此问题不解决,则报纸绝无发展之机会。事实上,言论自由是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舆论最终形成的充分保证。谭嗣同指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周之所以亡也;不毁乡校,此郑之所以安也;导之使言,谁毁谁誉,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吾见《湘报》之出,敢以为乡民庆曰:诸君何复忧乎?国有口矣。”他提出了“兴民权”的概念,倡导民主办报的思想。“盖方今急务在兴民权,欲兴民权在开民智。”主张新闻应该向民众开放,报纸要多给平民发言的机会,要“开风气,拓见闻”,努力实现“公权于民”。我们可以看出,谭嗣同提倡重视群众舆论,倡导“兴民权”、“开民智”,是为了使报纸更好地发挥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

综观我国第一代报人的舆论思想,首先是由于对现实的不满而怀有要求变革的思想,这样使得他们必须寻求一种制造变革的舆论工具,而这一舆论工具非报纸莫属。但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进行残酷的舆论压制。这使得我国的第一代报人必须冲破言禁,倡导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思想由此发源并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次,我国的第一代报人都十分强调舆论的重要性。这与当时的统治阶级压制舆论、轻视舆论有关。为了让民众和开明的统治者认识到舆论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关于舆论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的论述也比较突出。最后,我国第一代报人,不管是改良的或革命的,他们营造改良的或革命的舆论是通过办报来实现的,因而他们的舆论思想是立足在对新闻宣传研究的基础上,反映的主要是新闻舆论思想。

同类推荐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大师的国民理想

    大师的国民理想

    近百年来,数十位学术和思想大师围绕中国的民族精神、社会改良、乡村建设、文化和教育改革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艰苦追寻和不懈探索,希望本书能引发读者对国家、民族、个体命运发展和社会改革前景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语言和谐艺术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品位与导向

    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肇始于1980年年初,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广播电视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艺术的改革势在必行。
  • 明代宗族研究

    明代宗族研究

    宋以后新宗族形态的重要特点是组织化,明代则是这一新宗族形态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本书依据大量的明代文集、族谱、方志等万史文献,从整体上综合性地把握宗族祠庙祭祖形态和演变,深入研究宗族制度与乡约推行的关系,着力论述士大夫重建宗族的理论探讨与具体实践。作者考证了明代宗族祠庙祭祖制度及其演变,注意区分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祠庙祭祖形态,提出宗族乡约化的概念,把宗族活动放在宋以后士大夫的化乡实践中认识,对著名宋濂、杨士奇、罗钦顺的宗族思想进行了探讨。本书是第一部研究明代宗族问题的学术专著,对于探讨明代社会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热门推荐
  • 中国食尸鬼

    中国食尸鬼

    寂静无声的深夜,人们都纷纷进入梦乡,整个城市随着夜的变深渐渐安静下来,可是在城市某个角落却有一种不寻常的生物正阴险警惕的注视着这一切,他们拥有人的外貌,却要以人类为食,他们拥有比人类更快更敏感的生命力,在关键时刻还能从身体中生长出一种莫名的生命体,他们隐藏在人们的生活中,将人类捕杀并吞噬,他们是深夜的霸主,是人们的天敌,他们的名字众所皆知,人类都撑他们为‘食尸鬼’。
  • 孤魂恋曲

    孤魂恋曲

    盗文的网站好厉害……还是改回原名吧,写了共四十万字但不想发……
  • 无限之黑客入侵

    无限之黑客入侵

    夜风羽:“天下没有什么系统是我不能入侵的,轮回系统也一样”。主神:“要不是我觉得这样挺有意思,你能修改轮回系统?要不你再试试”?夜风羽:“那啥,我媳妇叫我回家吃饭”。主神:“现在刚过中午,而且神是不用吃饭的”。……————————————————————————————这是一个顶级黑客通过修改系统在轮回中混的风生水起的故事……
  • 霸道校草在身边

    霸道校草在身边

    董天逸一脚踹开了门,对着坐在沙发上的女孩说:“柳安妍,跟我回家!”“不回!”柳安妍把头转了过去。“我数三下。”“你数多少下我都不回去。”“一!二!三!”董天逸数完,看见她还不肯动身,直接把她扛在肩上。“董天逸,你个大坏蛋!快放我下来!呜呜~~我跟你回家,你放我下来,我自己走。”“不行!让你不听话!走咯,回家喽!!”………………当他们相遇,他只对她温柔,她只对他撒娇,他却只对她耍坏,而她却只对他凭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霸道总裁:特异小娇妻

    霸道总裁:特异小娇妻

    尽管一人之隔心却万里之远,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 我在努力,你别喜欢上其他人

    我在努力,你别喜欢上其他人

    这是第三本书了我要认真写加油啊mua我在努力你别喜欢上其他人
  • 天心落定

    天心落定

    不是人心变了,是天心变了!天地变幻后,五胡来了,妖族来了,仙界也来了,华夏却有灭种的危机。路尘:“我欲开一安生谷,安天下众生,开大同世界!”看路尘如何一路烟尘,从卑微走向巅峰。
  • 孽债难还

    孽债难还

    婷婷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她身着一身鲜红的衣服,盯着床边的丈夫,眼里充满怨恨、愤怒和不甘。她已经虚弱到无力言语,但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抽动嘴角,说出最后一句话;‘我会回来讨债的。‘而丈夫林文苍白的脸上恐惧和泪水涂满。他瞪大眼睛,看着眼前死不瞑目的妻子,突然跪了下来,歇斯底里地喊着;‘老婆,我错了,我对不起你呀‘’。。。这个女人的故事并没有因为她的离去而结束,相反这仅仅是个开始。。。’’本文慢热,请耐心观看﹗
  • 若阳光正好,骄阳未傲

    若阳光正好,骄阳未傲

    “小若,你看天边那最后一道微阳,感觉到它失去往日傲光没?”一声苍白而无力的话,响起在耳边。浅小若抬起头,透过光影,她看到了曾经一度的微笑,若浅若深。眼角晶莹在落阳的照射下,点点哀伤累积成河!白褶裙随风飘荡,掩盖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