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600000011

第11章 中国古代的舆论传播形态和思想(3)

古代的君王十分重视民心向背与政权兴亡的关系,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认为君王或统治者顺不顺从民意,就决定了他能否继续执政的命运;而民意可以决定统治者的安定、强盛、衰败和灭亡。人民对统治者有怨言,有负面的舆论,统治者就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民意是决定国家安危的关键,故吕坤指出:“使马者知地险,操舟者观水势,取天下者察民情,此安危之机也。”管仲说:“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唐代陆贽也提出了尊重民意,接受批评。他主张民本主义,处处以生民为重,力求下通民情,解除民病。陆贽认为:“天所视听,皆因于人;天降灾祥,皆考其德,非于人事之外,别有天命也。”“立国之本,在乎得众,得众之要,在乎见情。……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则危,是以古圣王者居人上也,必以其心从天下之心,而不敢以天下之人从其欲。”他进一步提出:“夫君天下者,必以天下之心为心,而不私其心,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而不私其耳目,故能通天。”他甚至分析认为,一国的舆论不能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君王身上的种种弊端。

要巩固政权,必须深得民心,统治者必须留意民怨,消除民怨,防患于未然。丘睿深刻独到地对国君察民怨、弭民怨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蔡沈谓民心怨背岂待其彰著而后知之,当于事机未形之时而图之也。嗟乎!使世之居人上者,皆能图无形之怨,则天下岂有乱亡之祸哉?惟其不能图也,耳目蔽于左右,心志隔于上下。见者尚不能图,况不见乎?明者尚不能知,况未明乎?

图之之道奈何?曰:民之所好好者亦逸乐也,吾役而劳之,民虽未怼也,吾则思曰:力穷则怼,民之情也,豫于事役将兴之初,度其缓急而张弛焉,不待其形于言也,民之所急者衣食也,吾征而取之,民虽未怨也,吾则思曰了:财穷民怨,民之心也。豫于税敛于民之始,量其有无而取舍焉,不待其徵于色也。

凡有兴作,莫不皆然,则民无怨背之心,而爱戴其上如父母矣。

噫,察民怨也于冥冥之中,弭民怨也于涓涓之始,古之帝王所得民心而保天下者如此。后世人君则不然,视民如暗,见犹不见,此其所以上下相戕而祸乱相仍也欤。

丘睿认为,要防止负面舆论的传播,就要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即舆论还隐藏在内心,尚未通过语言符号,或是通过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符号的进行传播“未然”状态时。

民意与政绩,即范围触及人民对政府施政满意与否的问题,也是古代统治者讨论比较多的问题。《国语·晋语三》说道:“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而越于民,民实戴之,恶亦如之,故行不可不慎也。”意思是统治者在施政上有好的表现或坏的表现,都会引起人民的反应,因此不能不谨慎行事。孔子强调:“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认为把正直的人举起来安置在枉邪的人上面,人民便悦服了;把枉邪的人举起来安置在正直的人上面,人民便不悦服了。悦服,则发出赞颂之声;不悦服,则必发出怨谤之声。

《说苑·谈丛》中 “问善御者莫如马,问善治者莫如民” 的话,强调了人民最了解谁的政绩良好,也最会去赞颂好的执政者。《韩诗外传》卷五中也说道:“百姓皆怀安和之心,而乐戴其上,夫是之谓下治而上通,下治而上通,颂声之所以兴也。”意思也是只要政绩好,人民必会发出赞美之声。孔子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足见,政治昌明,则人民不会指责政府或对施政发出不满的声音了,而“举事不当,为百姓谤”(《说苑·谈丛》)则显示出:政绩败坏,人民自然会发出怨言了。

二、舆论与民智及自由

对民意与民智的问题,中国古人有两派不同的看法。《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广武君对韩信说道:“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言外之意就是,民意是建立在民智的基础上,统治者必须以民意来弥补他们决策中的不足。刘向在《说苑·权谋》中也指出:“圣王之举事,必先谛之于谋虑,而后考之于蓍龟。白屋之士,皆关其谋;刍荛之役,咸尽其心。故万举而无遗筹失策。”意思是说圣贤的君王在办理一件事的时候,一定先要审慎地谋划考虑,然后用蓍龟加以占卜,考察凶吉。国中贫贱的人都参加意见,连捡柴火的工役,也都竭尽全部心力,因此提出很多的计谋没有失算的。

可见,民意流露了人民的智慧,对统治者而言,参考民意有百利而无一害。《古今图书集成》二百五十三卷记载有“匹夫匹妇若无所知,然离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的话语,更是一语道破民意的本质。

孟子从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的角度来论述民智可用可信。孟子曾强调多数人的意见优于少数人的意见,君王行事必须参考多数之民意,他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

张潮也认为舆论乃多数人的意见,它比少数富豪与贫民对官吏的意见,更为公允,他强调“官声采于舆论。豪右之口与寒乞之口,具不得其真”。

但是,古代也有人提出了与孟子、张潮相反的观点,即不取决于多数,舆论不可信。如管仲认为:

夫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知鲜不可以与圣人言,慧士可与辨物,智士可与辨无方,圣人可与辨神明;夫圣人之所为,非众人之所及也。民知十己,则尚与之争,曰不如吾也;百己则疵其过;千己则谁而不信。是故民不可稍而掌也,可并而牧也;不可暴而杀也,可麾而致也;众不可户说也,可举而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短的汲井绳,不能汲深井;知识浅薄的人,不能够和圣人谈话;聪慧的人可以同他辨别物理,明智的人可以和他辨别一切事物;圣人可以和他辨别神明,而圣人的所作所为,又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赶上的。人民知识超过自己十倍,还同他争论,说他不如我;人民知识超过自己百倍,还批评他的过失;人民知识超过自己千倍,还说他的话不能采信。所以人民不可以随便地加以控制,可以起来牧养他;不可以残暴地去杀他,但可以指使他;老百姓不可以一个个劝说,但可以一起告示他。总之,管仲认为,人民的智慧不及政治领袖,政治领袖不可轻易采纳人民的意见。

孔子也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话,认为政府能够使人民照着政府的命令去做,却很难使他们懂得所以这样做的道理,因为有许多决策过程是老百姓难以理解的,百姓既难以理解,他们对政府所表达的意见就不一定正确了。

对民意不可信,民意不等于民智的记载还有很多。如赵武灵王认为:“夫有高世之功者,必遭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这是说凡是有超乎流俗功名的人,往往会遭受远离风俗的谴责;有独特谋略念头的人,往往会遭受到傲慢人民的埋怨。《史记·赵世家》中也记载了肥义“不谋于众”的观点,认为“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意思是凡是讲论大德的人,不会跟世俗同调;凡是成就大功的人,不会跟民众商议。这显示出:民意并不代表民智,意见的流露也有不理智的成分。所以政治领袖有时不必太在意人民的批评,只要他的决策真是利国利民,哪怕一时违反民意也心安理得。韩非更进一步批判了民意的愚昧。他说:“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已矣。民智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夫婴儿不剃首则复痛,不副痤则浸益。剔首副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婴儿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徵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复求圣通之士者,为民智之不足师用。昔禹决江浚河,而民聚瓦石;子产开亩树桑,郑人谤訾。禹利天下,子产存郑,皆以受谤,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故举士而贤智,为政而期适民,皆乱之端,未可与为治也。”

在韩非眼里,人民知识的不能采用,就像婴儿的心理状态一样。婴儿头发不剃掉,头疼就医不好。脓不挤破,溃烂就更厉害。给婴儿剃头和挤脓,一定要一个人紧紧抱着,由慈母动手,他还要不停地大哭大闹。因为婴儿不知道接受短暂的痛苦,可以获致长远的利益啊。韩非并举夏禹和子产的例子,说明人民的缺乏远见,民意的不足采信。这当然是站在法家的立场对民意的看法。

《呻吟语·治道》中记载了吕坤对“庸人俗识”所发的一段感慨:“天下之事,要其终,而后知君子之用心;君子之建立,要其成,而后见事功之济否。可奈庸人俗识,谗夫利口,君子才一施设,辄生议论,或附会以诬其心,或造言以甚其过。是以志趣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识见不真,人言是听者,辄罢君子之所为,不使终事。呜呼,大可愤其心矣!古之大建立者,或利于千万世,而不利于一时;或利于千万人,而不利于一人;或利于千万事,而不利于一事。其有所费也似贫,其有所劳也似虐,其不避嫌也,易以招摘取议。及其成功,而心事如青天白日矣。奈之何铄金销骨之口,夺未竟之施,诬不白之心哉!”这段话把一些缺乏远见的议论称为民意,认为政策的推行不畅,皆因为朝野在重大政策上存有认识差距,对政府的苦心,人民缺乏理解之故。

对于舆论与多数,即取决于多数的问题,中国古人有正反两方面的看法。《鬻子·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三篇》中记载:“民者,积愚也,虽愚,明主选吏焉,必使民兴焉。士,民兴之,明主举之;士,民若之,明上去之,故王者取吏,不忘必使民唱然而和。民者,吏之程也,察吏于民然后随。民者,自卑也,而使之取吏焉,必取所爱。故十人爱之,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则千人之吏也;万人爱之,则万人之吏也。”这表示,百姓虽然知识浅薄,但是明智的君王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必定会尊重民意。民意赞成的就任用,民意反对的就不任用,而民意支持愈多的人,担任的官职也就越高。

《春秋·左传》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晋国栾武子出兵援救郑国,与楚军对峙,栾武子接受臣子建议,准备班师回国。当时军官中要作战的很多。有人对栾武子说:“圣人与众同欲,是以济事。子盍从众!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子之佐十一人,其不欲战者三人而已。欲战者可谓众矣。商书曰:‘三人占,从二人。’众故也。”栾武子回答道:“善钧从众,夫善,众之主也。三卿为主,可谓众矣。从之不亦可乎?”按照常理,执政者或政治领袖应当尊重多数人的意见才对。然而,栾武子却认为人数的多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意见是否正确,如果意见正确,那么少数人的意见就等于多数了。换言之,多数人的意见如果对国家有害,难道政治领袖也要盲从吗?

不管民智可信不可信、民智可用不可用,对于舆论与自由问题——涉及了人民应否有表达意见的自由的问题,古人也有独到的看法和见解。这主要表现在《国语·周语上》中的记载。周厉王禁止百姓批评朝政,邵公劝谏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让民意充分表达的重要性。让人民自由表达意见,对政治确实有利,若是一味压制,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

《亢仓子·君道篇》中,王士源指出:“草郁则为腐,树郁则为蠹,人郁则为病,国郁则百慝并起,危乱不禁。所谓国郁者,主德不下宣,人欲不上达也。”“郁”就是“阻塞不通”;“人欲”就是“民意”。民意的上达管道受阻,民怨积压日久,国家就会动荡不安。因此,民意是不可让它阻塞不通的。《亢仓子·君道篇》中,吕坤也认为:“民情甚不可郁也。防以郁水,一决则漂屋推山。炮以郁火,一发则碎石破木。桀纣郁民情,而汤武通之。此存亡之大机也,有天下者之所夙夜孜孜者也。”“民情”就是“民意”,民意被压制的结果,就像堤防、大炮压制水、火一样,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民意是不能强加压制的。

我国古代丰富的舆论思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舆论学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我们应该注意在我国传统宝库中吸取舆论思想的精华,认真做好“古为今用”,使它发扬光大。

同类推荐
  • 媒体管理概论

    媒体管理概论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

    本书汇集了广州市第一幼儿园60年幼教工作的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个分册,分别为《保育员工作手册》《新教师工作手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案例与解读》。本书内容涵盖幼教工作的各个方面,来源于幼儿园60年实际工作的研究总结,其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幼儿园幼教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热门推荐
  • 穿越时空之错爱唐朝

    穿越时空之错爱唐朝

    洞悉历史的缝隙,我们是看见隋末唐初的无限杀戮,还是情系梦绕的爱情诗篇?而喋血战场的风云人物,也许能在历史上留下威名,却不能在感情的丰碑上刻下动人的情愫。隐藏于历史深处不为人知的故事,血玉镯光芒萦绕异常美丽的相遇,原来时间就是那么一个环,就算穿越万世红尘也能回到你身边……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纨绔总裁逆袭路

    纨绔总裁逆袭路

    易子羽,普通医生一枚;莫非宇,纨绔总裁一只;李墨枫,天才楠竹一个。这是一个歪打正着的相遇,这是一个纨绔男配的逆袭,这是一个新手无良作者的第一个作品!当他收起任性只专注她一人,当他放下骄傲只为她一人;当金钱利益纷争卷入爱情的搏斗,你,真的还能宁负天下不负她吗?友情提示:本文故事老套,你可以理解为情节经典。本文人物线少,你可以理解为人名好记。本文笑点偏low,你可以理解为作者抽风。如果以上的你都能接受,请跳入螃纸的怀抱吧!
  • 激速穿越

    激速穿越

    为了收集能量,方平不得不穿越到一个个传说中的世界去搞破坏,然而没有外挂的他,只能靠着出卖节操在一个个世界搅动风云。本书比较毁三观,慎入,本作者的目标是成为第四邪书。
  • 菩提皈依

    菩提皈依

    掌心一颗凤眼菩提子,尘埃落定后斑驳着过往当初的树下,木鱼声声慢里,是谁的情愫在悠然滋长?一战相逢,一夜星烂,一赌输约,一诺成殇谁的身影在雪色里徘徊忧伤谁的歌声在古刹里尚留余响谁的容颜在铮铮誓言里泪流成行谁的烛光依然------等待着西窗师父,你会选择红尘,还是那一段时光?
  • 医手遮天:腹黑三小姐

    医手遮天:腹黑三小姐

    一代名医坠机了!再次睁眼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异世!扮猪吃老虎,一身出神入化的医术,你来一个我扎一个!沐倾纯,不清纯!这是一个表面绝世贤淑好女人,里面腹黑坑你没商量的强者之路。等等,这个被自己救了的男人干嘛总黏着自己啊?虽然长得很不错……喂喂,你想干嘛?“娘子,为夫侍寝啊。”某男无辜地说。
  • 我真是美食家

    我真是美食家

    范勇激活了美食系统,开了一间美食店,这只是一件小事。重要的是,张大爷来吃了几次,嗯,老年痴呆症好像好了。高先生多年的肩周炎,来吃了几次,似乎也好了。小敏脸上长痘痘?嗯,自从吃了神奇小笼包,脸都变光滑了。susan呢?没有痘痘,没有肩周炎,但是,她瘦了啊!冯大导演来光顾过几次后,被眼尖的记者拍到,他脸上的白斑竟然褪得几乎看不到了!这真是一间神奇的美食店!神奇牌美食,你值得拥有。
  • 曾经痴狂

    曾经痴狂

    当再次相遇曾经的朋友,我们再次执笔写下过往,我们会笑着说起那段传奇,那份疯疯傻傻,毕竟这属于我们,是彼此独家的回忆。再次说起,我们感慨:感谢有你,陪我到最后。说起,说起......
  • 魔君归来:天才魔后太妖孽

    魔君归来:天才魔后太妖孽

    “米粒之光,也敢同日月争辉?”家族大会上,她一朝崛起,锋芒崭露,众人无不哗言,望着台上眉目飞扬的少女竟无语凝噎。她本该是家族嫡系,天之骄女。空有倾城美貌,却灵根无慧,天赋尽无,挂着废柴名号的她,臭名远昭,惨遭家族拚弃,无援而死。再次醒来,她是来自异世的强者,不败的佣兵女王,黑暗中的鬼魅。当强者之魂注入弱者之躯,命运早已改写。他是帝国皇子,帝国之傲。谪仙美貌的他,横遭飞祸,核灵尽废,地位一落千丈。直到看见她一眼便是万年...究竟是前世种下的因,还是今世结下的果……
  • 学习动物好榜样:人体仿生养生操作手册

    学习动物好榜样:人体仿生养生操作手册

    只要提到动物,你的眼前一定出现一个极其广阔的画面,在山野中奔跑的猛虎,在高空中飞翔的雄鹰,在草木间匍匐爬行的蟒蛇,在水里自由自在游着的鱼儿……每一种动物都会给你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地球上,没有哪个物种像人类和动物一样相生相克,关系紧密。虽然人的许多高超本领为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但千万种生物的某些一技之长,恰恰又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所欠缺的。在大自然中,动物在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发展和自然选择后,已经形成了非常复杂和高度自动化的器官和系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异形态,独特结构和高超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