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400000008

第8章 从个性到共性:动画文化引论(4)

尽管麦太是单身母亲,带着麦兜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她希望孩子出生后即使没有周润发、梁朝伟般的帅气也要有好的运气,她相信明天会更好——可以带着儿子到马尔代夫看蓝天白云,即使面对着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她依然如此乐观。而麦太教给麦兜他们的那首英文歌曲《All thing bright and beautiful》,同样是充满着阳光般的温暖与明丽。城市的脚步自动形成一条循环流动的纽带,一个跟着一个,不敢怠步。《麦兜故事》中体现出来的城市精神让每一个香港人都不会陌生,这是一个潮流飞逝的城市。《麦兜故事》之所以把动画的背景选定在这样一个城市,除了作者对城市的熟稔,更在于借这样一个美好的动画,释放人们的心理压力或者缓解悲观情绪。香港人的集体记忆源自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的香港腾飞。因此在年轻时,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的梦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退。这样的集体心态统治了整整一代人,随之而来的,是金融风暴的剧痛。草根和中产阶层在社会中的失语,导致了一代人对20世纪70年代黄金时期的怀念。麦兜以及他与这个城市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昔日香港精神的缅怀。在麦兜充满理想的诗意生活中,人们开始学会了将或许微不足道、或许渺小的理想重叠起来,一同构成整个复杂而有序的社会,这正是香港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麦兜故事》不仅以城市为动画背景,还借助城市诠释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折射了一座城市的一个时代。

在以上所列举的动画作品中,虽然故事情节、表现手法和影片风格各自不同,但我们会找到一些共同的元素。这些与社会生活特质紧密相连的元素,看似错综复杂并且与社会文化发展紧密相连,然而归结起来,可以发现,它们所描摹的场景,所阐述的动画主题,所渗透的动画文化内涵,所诠释的动画角色的内心世界,却又是那么的相似,甚至在某些方面殊途同归。每一部动画作品的背后,都蕴含了太多的文化意象。揭开这些文化现象,我们会发现一个曼妙的世界,通过元素的读解和意蕴的体会,我们总是会不停地感受动画背后的关怀。动画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此。

第二节 动画文化的理论与实证

动画的多元化发展,让我们生活的空间多了一些小小的港湾,从中,一些抽象的和学术性的东西可能变得更加形象和易于大众解读;可能把一些不容易用可视化手段实现的东西通过图形语言和影视语言,用简单的动画表现出来;也会让我们用更微型的载体去体验更刺激的游戏,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小小的港湾里,找到了一块心灵的慰藉地。

一、动画文化的记录与诠释

在动画影像的表达中,文化自然地浸润其中,泛出恒久的色泽。而动画影像表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画文化的记录与诠释的过程。动画文化的记录与诠释的角度无非有两个,其一是表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力图通过软实力的输出去影响观者的世界观,进而让本土文化影像世界构成主流核心价值体系;其二是通过异域题材的本土转化,制造一种“视觉奇观”,而藏匿其后的却是一种本土价值理念,通过奇观引起人们的陌生感与好奇心,通过植入待输出的文化认同,影响观影群体。在动画文化的记录和诠释中,我们通常扮演了后者的角色——视觉奇观的文化载体——以东方文化的神秘和中国元素的丰富提供被采掘的文化富矿。

如何走出动画文化诠释的困境?只有通过对文化的理解,通过对动画文化理论与实证的把握,我们才能够更进一步接近动画的呼吸。现代传播科技构筑了张扬动画文化的媒体平台,让心灵得以自由的放飞,想象力有多远,心灵便会跟随多远。而文化的积淀将构筑无边界的王国,让心灵天籁充满诱惑。

(一)“中国学派”的文化表达

盘点中国动画文化现象,有这么十年值得关注,这十年间,中国动画辉煌着、繁盛着,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绘画艺术传统,无论是战国帛画的墨线勾勒,汉代画砖的细致精巧,敦煌壁画的生动恢宏,以及唐代山水的笔意清润,两宋的水墨梅竹,明清的山水花鸟,还是民间剪纸、年画等都成为中国动画电影造型风格生长的沃土,使中国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之林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学派”[9]。直到今天,一提起中国动画,人们最先想到的仍然是这一时期的经典动画。

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诞生于1958年,是剪纸片的开山之作,但是在艺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了。《猪八戒吃西瓜》采用豫北剪纸的造型风格,以红色、黄色作为主色调,极具民间乡土特色。在动画造型上,除了吸收皮影和剪纸的基本特点之外,还杂糅了中国戏曲的造型元素及服装设计特色,在外型上具有浓重的民间特色。其后,还有许多优秀的剪纸艺术片,像《渔童》、《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动画作品,共同构成了中国动画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剪纸生态群落。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在剪纸动画中,我们一方面发现了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动画艺术相结合时焕发出的生机,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了它们线性的思维方式。以剪纸形态所表现的动画,用线性叙事的模式和平面化的人物塑造,讲述着民间最质朴的故事。

以简洁的动作,创新的形态,质朴的叙事所表达出的荧屏形态,构成了剪纸动画最本质的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让这一艺术形态成为世界动画创作中的一朵奇葩,在形式创新上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它的简单和线性,由于它的难以大规模复制和承载宏大叙事,也局限了这类动画片的可持续发展。在动画艺术日益多元化,动画技术日益强大的日子里,它们逐渐成为了博物馆里最真实的记忆与陈列。

曾引起国际动画界瞩目的水墨动画片,是中国美术电影中民族风格的杰出代表。它诞生于1960年,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和风格运用于动画电影,创造了一种罕见的动画形式。由于要表现水和墨的渲染效果,使活动的人物没有边缘线,这就突破了动画片通常使用的“单线平涂”的制作方法,在技术上也是一个创举。《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和《山水情》皆是此类动画。

中国水墨画已经诞生一千多年了,这一古老的美术形式体现了东方人的理念情感和自然生态观。写意而不写实,注重意境,计白当黑,或许这些正是中国水墨不同于西方写实手法的特色。正是这些灵动在屏幕上的水墨动画,让世界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盈起来。“魅力和诗意”是世界赞美中国水墨的形容词,也是中国水墨动画辉煌的见证,更是中国古老凝重的文化蓬勃绽放的见证。

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积淀,在水墨动画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鹿铃》等一系列水墨动画在国际上获奖,不仅是上世纪文化盘点中不可忽略的文化现象,更值得从中国文化的本体上去探讨适合动画的诠释手法。

随着时代的前行,水墨动画的应用也不再局限于动画电影的影像表达。三维技术提供了便捷的水墨形态表现技巧,使原本平面化的水墨景观,能够更加生动地立体呈现。在光电流影中动态和动作都变得逼真起来的水墨精灵,让人们感慨技术世界的神奇,也让人们感叹文化内涵的苍白。在新诞生的三维水墨作品中,鲜有以水墨境界阐释出其应有的文化内涵和张力的艺术作品,更多只是借助于股掌之间游刃有余的技术,去驾驭人们早已熟知的寓言、神话和传说,去描摹人们广为传诵的诗词、典故和历史。

近半个世纪前的《大闹天宫》被称为民族风格动画的里程碑,是中国电影史上公认的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影片,这部曾经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出口最高纪录的影片在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热映,使中国动画及动画文化一度定格在《大闹天宫》和“大闹天宫时代”。英国著名影评家凯恩·拉斯金说:“这部影片可以和《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以及希腊的民间传说媲美。它们同样是充满了无穷的创造性,迷人的事件,英雄式的行为和卓越的妙趣。”[10]法国《人道报》评论:“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动画片的一部杰作,简直就是一组美妙的画面交响曲。”[11]法国《世界报》评论:“《大闹天宫》不仅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迪士尼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12]美联社报道:“这部影片惟妙惟肖,有点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国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13]

《诗经·大雅·文王》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把中华民族久远的文化和几千年灿烂文明比作“旧邦”,以“新命”之称现代化和工业文明,“旧邦新命”,古老的民族精神一定会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应有的生机,重现五千年文化的活力。“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艺形态,一旦经过较长时间形成一种稳态的惯性的习套,一种自足的审美范式,只有自觉地向着诸多方面开放,引入足够的新的因子、新的活力,才会有新的发展。”[14]民族精神在一个蓬勃向上的国家中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源泉。

(二)陈酒入新瓶的改编动画

文学对于动画艺术家来说,就像一种取之不尽的源泉,在名著和经典中,无数灵感的火花被擦出,无数绝妙的创意被点燃,可以不断地从中挖掘、获得灵感。如果说迪士尼八十年来一直在走改编路线的话,那么这条路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影片上了保险,因为有名著的优秀故事和知名度在先,就会有更多的观众形成期待视野,以此来保证票房至少不会失败;另一方面,也使影片在原创性方面打了折扣,因此其新奇性和开拓性也不如原创动画片。在迪士尼的黄金时期(1950—1966年),几乎拍遍了所有的童话题材,而取材对象则涵盖了童话、神话传说、世界经典名著、历史传奇故事、人物传记等等。且不说迪士尼的改编过程以及改编结果的成败,毕竟这是动画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与此同时,中国动画的改编之路更值得关注。

从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诞生以来,这部改编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动画电影或多或少也理所当然地引领了之后中国动画的航程。《西游记》成为中国动画取材最多的著作。《红孩儿大话火焰山》、《金猴降妖》、《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均取自该著作。不但名著是动画片的选材来源,一些古老的民间传说、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也是动画创作的剧本基础。与迪士尼动画对经典童话作品的改编和日本动画对漫画的改编相比,中国动画的改编之路似乎逐渐陷入泥潭,过多地拘泥于原著本身,成为限制中国动画进行文化突破的瓶颈。

在美国动画片素材来源表中,改编自英国文化资源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法国神话等。美国动画巨子迪士尼公司制作的世界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的素材就借鉴了德国民间文学,并因此获得第10届奥斯卡特别成就奖;借鉴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的经典童话改编的《木偶奇遇记》(匹诺曹),在上世纪40年代初取得了北美票房8400万美元的收益;在上世纪50年代初全球总票房达3.15亿美元的《仙履奇缘》,改编自17世纪的法国神话故事;动画片《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改编自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同名童话小说,由于动画片的热播效应带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图书初版于2002年12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出54万美元的高价,创下儿童文学名著的拍卖纪录;获得第62届奥斯卡最佳原著配乐奖、最佳歌曲奖,第47届金球奖最佳原作配乐、最佳原作歌曲奖,全美票房1.12亿美元、全球总票房2.2亿美元的《小美人鱼》,改编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海的女儿》。这份名单可以继续统计下去,而迪士尼等美国动画公司也还正在和将在这份名单上不断续写,美国动画不仅把整个从古希腊开始的欧洲文明作为自己的文化源泉,也积极吸取非洲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的养分,并因此赢得了巨额的全球票房。[15]

如何让改编动画彰显审美的奇葩,在经典故事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亮点?如何充分发掘中华文化五千年以来的精神富矿,在民族语境中展现现代活力?动画文化绵延不绝的感召力,将经典作品以另一种方式进行传承,也把欢笑和泪水留给了时代。

(三)中国元素的发掘与坚守

很难为动画中的“中国元素”划定一个十分明确的范围,但是从许多动画影像的应用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触到,那些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人文道德观念,并凝结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既定形象、符号或者风俗习惯的元素,渗透在许多动画作品中。它们或者为动画影像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猎奇力,或者成为这些动画作品走向世界的有力的双翼。在反思中国元素在动画作品中的运用时,我们更多的是带有一种文化霸权主义背后的隐隐作痛。

在文化研究中,对“中国元素”在动画实际创作中的习惯性植入、探索性融入等的探讨,绝不应仅仅泛泛而谈,而应持续深入,旨在能够将“中国元素”变成一种“自觉意识”,以无形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彰显文化软实力的力量。

谈及“中国元素”,很容易将《功夫熊猫》作为个案。一方面,在《功夫熊猫》中,包括人物、服装、道具、场景和音乐等有形元素,以及功夫、机缘、天意、善恶和玄学等无形元素,都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元素”的表层呈像,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飞舞的桃花、檐牙高啄的古建筑、巍巍的索道、曲折的长廊石桥、悠远的古亭、连绵的山峦、高耸的栈道、枯涩扭曲的虬枝、青草绿树、写意画般的红日,则体现出对“中国元素”理解和借鉴的更进一步把握。这些意境幽远的景象,不仅让所有对“东方”充满好奇的观众在动画影像所营造出的所谓“中国元素”中获得自满,也让中国观众在崇山峻岭、绵延不断中获得了一次“骄傲”的文化旅行。

同类推荐
  •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两岸三地的电影相互影响深远而广阔。本书立足华语电影的历史研究,以“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以及“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为研究切入点,以期对“华语电影”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义,填补国内外学术界华语电影研究的一些空白,并拓展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维度。
  •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是“艺之趣”系列丛书的一本,图书致力于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欣赏与解读古今中外与艺术有关的一切,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旨在以清浅平易的语言,精美详实的图片,通过著名作品的美学赏析、作品背后的奇妙故事、作者与时代的趣闻轶事等角度,全方位、多视 角地展现深邃隽永的艺术之美。在带您巡游艺术长廊的同时,更令您深刻领略艺术的文化意 蕴与历史内涵。翻开欧洲美术史,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两大神话系统交替出现,并驾齐驱,为历来艺术家所采用,留下了丰富的作品。这册题解式工具书,可以帮助读者研究、学习、借鉴和欣赏这类题材作品。
  •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世界戏剧学

    世界戏剧学

    本书为余秋雨戏剧著作《戏剧理论史稿》的首次修订版,作为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曾经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在使用十年之后,1992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颁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系统介绍陇南民间美术的学术专著。书稿对陇南民间美术形成的地域文化、艺术类型、形式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涉及陇南民间刺绣、民间雕塑、民间绘画、民间家具及装饰、民间纸扎造型与装饰、民间社火中的造型与装饰、民间剪纸与皮影、民间建筑装饰、少数民族服饰、民间编织。书稿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热门推荐
  • 八弦残卷

    八弦残卷

    何为仙佛?何为妖魔?不过道法不同。万事皆于无为,无心之下,冷寒聆,踏上一条不同寻常得求道之。求得之道,是仙,是妖?是佛,是魔?或者只是一场梦?陪伴他的,是情,是恨?也许只是天地自然。上古残卷,八弦古琴,让其领悟道之真谛,何为道?“道,可道,非常道。”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摩合罗传3

    摩合罗传3

    由摩合罗引发的三段惊世之恋,天上人间的分分合合,八部众的内忧外患。前世今生,命运轮回,终究逃不过为天下的悲剧。
  • 漂流教室

    漂流教室

    学校里有个不存在的教室,而我走进去了。破旧的墙壁,发黄的灯丝,阴气浓郁的学生们与老师。我走不掉,逃不掉,只能留在这不存在的教室。我称呼它为……鬼教室。
  • 七世倾情

    七世倾情

    她风华绝代。(至少看起来是这样滴~)可是谁知道是个风一样的女子?(哦!不!我的琉璃心碎了!!)他绝世倾城。(传说中炫酷拽霸天的战神哦~)呵呵,人家可是一个玉一样的少年哦。虽然腹黑又毒舌,看上去很欠揍,可是奈何人家长的好呢。金风玉露一相逢,天啊撸,这是要大闹天宫的节奏啊。七次轮回,啥才是真正的投胎是种技术活呀!
  • tfboys之你是否记得我

    tfboys之你是否记得我

    一次美丽的邂逅,却成就三对浪漫的情侣,三位男主角和女主角到底成就了怎样的爱恨情仇呢?敬请期待吧!
  • 雾隐云巅

    雾隐云巅

    世界末日,危机四伏。王昶带着前世两年的末世经历重生回到危机爆发之前。一场前所未有的地球大灾难即将来临。前世的一切遗憾,王昶发誓永远不会再让它们发生。亲情、友情、爱情,一切他所在乎的,他将誓死捍卫。
  • 韩娱之全民女神

    韩娱之全民女神

    她是万人宠爱的公主,他是外冷内热的王子。她是中韩英混血,他是中国人却只能迫不得已离开。他生在中国长在英国为了学业去了加拿大认识了他,他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移民加拿大遇见了她。他为了梦想去了韩国进了sm,她为了他到韩国交换生却意外在老师的推荐下进了sm。她们相互鼓励,她作为f(x)的成员在出道的前一天意外被人陷害。后经他的鼓励继续练习。最后,他以exo出道,她也作为李秀满在位的最后一个女团出道。她们的爱还在继续。。。。。。
  •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