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300000005

第5章 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1)

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

金惠敏20世纪美学已成为一段完整的历史,一个有边有际的研究对象,似乎写作一部20世纪西方美学史该是时候了。但是,这只是从时间概念上说,而从内容上看,事情却并不如此简单,原因是,20世纪美学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其中五六十年代以来所产生的那些问题,至今仍在争论之中。而在中国,由于其问题语境的成熟晚于西方大约三五十年,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撰写一部20世纪西方美学史,实际上就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任何外国史可能同时就是本国史。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结果是世界史。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20世纪美学的延伸性,其与我们自身的切近性,即距离的缺失,一方面增加了写作一部“历史”著作的难度,但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我们参与其中的激情。为着“历史”的客观,我们将牺牲我们的主观激情。当然结果如何,不是我们可以预先许诺的。

这是我们在正式进入导论之前首先就要明白的,因为以下的导论既试图呈现20世纪美学的真实面貌,又要处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而处理正在争议的问题,将滋生出再一个的问题。

一、如何哲学地理解20世纪西方美学

20世纪并未提供什么新鲜的基本哲学问题,它给我们的仍是那自有哲学以来便如此的难题,即主观与客观或者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问题。美国人罗蒂那个有名的关于哲学主题演变的三段论所看好的当代哲学由古代的本体论、近代的认识论所转向的“语言论”,其实解剖开来看,也是可以归入先前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语言只是20世纪哲学家们普遍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的入口,经由这个入口他们走向的不是本体论,就是认识论,或者兼而有之。例如说,语言究竟是工具—符号,还是我们的基础本体论?是我们在说语言,还是语言在说我们?语言是否虚构了形而上学?言说是符号的自体循环,还是及物或即物的交流方式?深入这些乍看属于语言学的问题,可以发现,它们仍是被“主体—认识—真理”这一古老的哲学幽灵所纠缠。英美的语言哲学不是语言学,而是关于语言的哲学;同样,欧陆结构主义也不能只是归于语言学了事,它是穿越了语言学的德国唯心主义。这或许就是怀特海那一不无荒谬的说法即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脚之真实性所在。

20世纪哲学之创新性在于,它积极地回应了当代社会以新的现实性所迫切化了的主客体问题。这就是说,虽然根子里仍是主客体问题,而表现出来的却是另外一些看似不相干的话题。表面上的不相干恰是传统哲学内在的现实关怀和它永不枯竭的能量和生命力。哲学固老,但它以对现实问题的言说而长青。

现实问题当然很多,而哲学并不是一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用学问或技艺。能够触动哲学灵感,并经得起其问辩的总是那些具有相当普遍性的被抽象了的问题。在这类问题图谱中,最抢眼也最是举足轻重的问题,我们以为,当数“科学”。

据考证,“科学”的本义是知识,尤指系统的知识,在17世纪例如在培根的《科学的进步》中,它通常也包括了哲学、历史学、伦理学和神学,因而与“良知”(conscience)毗邻。但是由于“工业革命”在创造物质文明方面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以及由此人们对在其中厥功甚伟的“自然科学”的叹服和崇拜,“自然科学”便几乎独占了“科学”的语义。19世纪末狄尔泰之选取“精神科学”一词便是这一语境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它是人文理性对“科学主义”的抗争,对精神现象的研究也应享有“科学”的尊崇,但另一方面这未尝不是对“科学”甚至其风骚霸气的俯首称臣和自惭形秽,因为“精神科学”只能遵照自然科学所给定的基本法则才能忝列于“科学”,其特殊性微不足道。

“精神科学”一语所蕴涵的相互矛盾的对于“科学”的两种态度,分别被发展为20世纪哲学的两大基本倾向: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与对“科学”精神的吸纳。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解释学、后结构主义和其他各种形态的后现代主义等等,基本上属于前者,而分析哲学则属于后者,因为“它与给当代文明打上最深烙印的两大势力结盟,即科学和技术”。精神分析哲学如果成立的话,要特别一些,它在形式上接近“科学”,而内在气质上则是反“科学”的。

在此,我们绝不是说,20世纪哲学存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潮流,像许多研究者和一些处身其中的哲学家所相信的那样。“科学”精神不等于“科学主义”,“人文”精神也不等于“人文主义”。原因是,“科学主义”,根据威廉斯的研究,是一个“带有批判性的字眼”,“用来定义科学在某方面的局限”。他注意到,“同样,人文学科有其明显的局限,但尚未有一个通用的词江来定义这个局限”。其实这样的词语早就有了,就是“人文主义”(或译“人道主义”),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词在后现代主义诸流派中日渐被赋予否定性的意义。如果说“科学”、“人文”来自于启蒙传统,那么“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出现则是由于“启蒙的辩证法”,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阐明的。这就是说,无论在其肯定的抑或否定的意义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都具有同源性,即共同秉承着启蒙哲学所确立的对于理性的绝对信仰。1760年,伏尔泰在致爱尔维修的信中写道:“本世纪开始看到了理性的胜利。”根据权威历史学家的认定,“他指的是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的经验主义。”“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理性”精神,而“理性”精神也就是“人文”精神。“科学”与“人文”是同一“理性”的两翼。依照康德,人先验地具有“纯粹理性”,这使他得以统摄和认识经验的世界。作为启蒙计划或许是其主体部分的康德哲学既是“科学主义”的,也是“人文主义”的。

所谓“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因而就不是两种思想潮流的冲突,而是理性发展过程中其内部所歧出的问题,即理性的异化问题。“理性”需要“科学”和人的“主体性”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一旦理性放任于“科学”和“人文”,就会出现它所意想不到的“科学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我们知道,“科学主义”常常就是“人类中心主义”。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20世纪尤甚,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转换为哲学的语言说,我们这个人类“主体”怎样才能克服我们“主观上”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而回归到我们“客观上”的真实存在。

美学虽然不就是哲学的附录部分,但要把握20世纪美学的精神就必须了解主客体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在所谓“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中的体现。20世纪美学流派繁多,主张各异,当然要求我们用心去具体地体会,但主客体关系仍是它们或直接或间接地、或明显或隐晦地指涉着的问题。如弗洛伊德美学宣告文艺创作中理性主体的死亡,如德里达对意义的解构就是对主体的解构,更不用说那些从积极的方面建构艺术创造主体的表现主义美学了。即便那些强调文本价值的各种形式主义美学家,实际上也是将一个现代性的主体哲学落实为“审美自主性”。

这里应该辨明,西文中的“subject”和“object”既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观”和客“观”,也是存在论意义上的主“体”和客“体”。这种差异的关键性在于,它会导出分别侧重于主客“观”和主客“体”的两种哲学和美学来,例如现象学关注于主客“观”(如意向性、表象、前见),而在弗洛伊德、拉康、福柯以及女性主义者和后殖民主义者那里则是主客“体”(如身体、身份、单个性)。这样的主客体关系被表述为主体与他者(other)的关系,并通过对他者之绝对他异性的坚持(如列维纳斯)而改写了只是作为另一自我的和对象性的客体。他者哲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政治诉求。

二、如何政治地理解20世纪西方美学

如果能够将“政治”理解为不只是职业政治家们的思想和活动,而且也是一切关于如何组织社会的并不一定诉诸行动的纯粹思想性的探索,那么应该说当其时特利·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他那本著名的《文学理论导论》中大胆地宣称一切文学和文学理论都是政治的,他是没有什么过分之处的。伊格尔顿“政治”界定为“那将我们的社会生活组织起来的方式及其所包含的权力关系”。他后来在该书“中译本前言”中为此立论所做的辩解,即说文学理论“永远是政治性的”、“不应该被误解为是企图把文化产品中独特的东西简化为直接的政治宣传目的”,于是也没有多少必要性可言,因为通过强调文化产品的特殊性是无法在任何程度上削弱文学和文学理论的政治性的,它们与“政治”的相关是“直接的”抑或如伊格尔顿所暗指的“间接的”,究竟只是一个方式的而非本质的问题。

伊格尔顿是在考察了20世纪主要的文学理论流派如现象学、解释学、接受理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得出如上结论的,而这些流派通常又是可以冠之以或许更宜于被称之为“美学的”,因此他的这一结论也同样适用于它们被视为美学的流派。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一切美学的都是政治的;具体言之,20世纪西方美学史就是一部政治的思想史。

将“美学的”作为“政治的”并不意味着可以拿政治的价值标准去要求美学理论,那是过去的做法。作为以描述美学发展实际为旨归的一门历史学科,我们所撰写的美学史首先是把政治作为一个解释学的视角,从这一视角观察各种美学理论的政治意指、起伏和变化。这个政治不是我们现在的政治,不是我们自己的政治立场,诚然我们也无法摆脱这些,而是当时美学与之发生关联的政治。这就是说,它是一种被语境化了因而被客观了的政治,但愿这不会成为一个去政治化的政治,因为政治就是我们的实际存在。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1984年7月-1987年12月)

    袁宝华文集第三卷:文选(1984年7月-1987年12月)

    本书内容: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现代人智慧全书》,从生活各个方面介绍各种各样的现代人智慧,包括读书术、防骗术、教子术、修身术、做人术等。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古代卷·上(中国传播思想史)

    最广泛意义的传播是一切生命物体或非生命状态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有学者认为“传播行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①。远古时期的先民通过部落战争和长期接触、交融,终于融会成古老的华夏民族,生成了原始华夏语,并创造了实现人神沟通和人际交流的传播符号——汉字。凭着对先祖文化的认同和对原始汉语的认同,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繁衍和发展,创造着古老的文明,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传播地域非常辽阔,传播活动非常活跃,传播方式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原始神话、原始巫术和古老汉字等方面去窥探先祖们的创造性传播行为,揭示这些行为背后蕴涵的原始传播思想。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热门推荐
  • 像梦一样美好

    像梦一样美好

    慕夏缤的童年,那些不幸,那个梦境,那些美好,让我们学会了坚强与努力。青春只有一次,让我们和夏缤一起放飞理想,朝着美好的未来,努力,拼搏!
  • 五阴譬喻经

    五阴譬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前世今生之三世情缘

    前世今生之三世情缘

    她,21世纪的顶级杀手,冷血无情是她的代名词,组织背叛,她来到了冥界。重生后,她成为一国女皇,无数美男也为她神魂颠倒......
  • 【完结】误惹妖孽夫君:王爷霸道爱!

    【完结】误惹妖孽夫君:王爷霸道爱!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被渣男男友甩了,五百万彩票也撕了,一气之下穿了。结果却穿到未婚王爷夫君背叛自己的现场,这也太伤害自尊了吧?于是,她抓起那个渣男的衣服跑了,没想到没穿衣服的渣男穿着内衣就追了出来,她慌不择路,一头撞上一个绝世妖孽帅哥?那个帅哥竟然说要娶她?原本要退婚的渣男王爷突然改变主意,硬要娶她进门。。。。。。
  • 上古时代之归来

    上古时代之归来

    光明黑暗,对立的双方,一段感情,一次对决,她决然陨落,她执着等待。千年之后,她再度归来,是重蹈覆辙?还是执手携老?注:之前的末日精灵文因为手机的遗失而丢失了所有的存稿,所以不得不全部删除,以后有机会,还是可以写的。
  • 爱美皇妃:拐个帅哥做老公

    爱美皇妃:拐个帅哥做老公

    她,堂堂伊家大小姐想找个帅哥做男朋友而已,可是为什么全是青蛙?穿越古代的她遇见他,不可一世的太子。遇见他,邻家大哥的三皇子。遇见他,花心自恋的二皇子。遇见他,冷酷默然的大皇子。她在纵多帅哥之间游走……她将如何抉择?伊浅云懊恼的嘀咕:“古代为什么不可以一妻多夫呢?害她要这么浪费脑细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每天必读的心理学全书

    每天必读的心理学全书

    每天读点心理学,你会变得更睿智,你的心胸会更宽阔,你的生命会更完美。幸福旅程的第一站,你是否带着青春的梦想?带着梦想上路吧。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内心的坚定。披上信念铠甲,在成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风吹过,雨打过,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对梦想的追求和渴望,即便是身陷谷底,也要抓住蛛丝信念。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人能真正打败你。
  • 呆萌女友不呆萌

    呆萌女友不呆萌

    “喂,今天什么日子?”“.......忘了”“那我是谁?”“.....忘了,你好像是?”“都第几遍了,我是你男友!”“恩,我知道。”“.....诚心的?”“恩....对。”“.......”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我国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五十多年里,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加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地位、功能及素质要求也不断变化,并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发展为研究主题,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首先回顾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使我们对中西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其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专业素养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任务和专业素养结构;最后论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 首席擒爱:租个小逃妻

    首席擒爱:租个小逃妻

    梅落落在自己十八岁生日会上对白正启产生敌意,因为他比自己大七岁,是父亲政治联盟的男人。离家出走的梅落落加入“租赁小三事务所”,没想到第一次任务就是给白正启当小三,迫于所长的“威胁”以及丰厚的报酬,不得不接下这门任务,误入了腹黑男人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