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068

第68章 晚清时期的理学社会(1)

张昭军

清代理学“竭而无余华”,缺乏理论创新,致使学界不太重视清代理学研究。不过,程朱理学并不单是书斋中的学问,还是清代的官方哲学、社会意识形态、民众的文化宗仰。晚清时期,社会局势每况愈下,但程朱理学的地位并未呈现出直线式下降,相反,社会危机突显了程朱理学的道德色彩,强化了它的经世特征,甚至一度出现了所谓的“理学复兴”。因此,仅从学术史、思想史切入,难以展现清代理学的时代特点。本文力图采取文化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进路,以晚清时期的程朱理学为例,予以探讨。

一、清政府的官方哲学与意识形态

程朱理学内涵丰富,作为意识形态,清代统治者主要是利用其中的伦常名教、道德学说,控制思想文化,维持社会秩序。

清代以程朱理学为正学,始自康熙朝。康熙帝推崇程朱理学,明确规定以“崇儒重道”为统治思想。乾嘉年间,汉学鼎盛,程朱理学地位有所降低。晚清时期,清统治者出于挽救危局的需要,大肆提倡和强化“崇儒重道”,宣扬程朱理学。

1.学校教育中灌输理学思想

鉴于世风浇漓,在各级教育中,清政府努力强化正学教育,培养切实奉行程朱理学的人才。道光帝登极后,多次谕令正学术以敦士习、端民风。道光十五年(1835),御史俞焜奏请严核优劣以端士习,道光帝借机发布上谕,称:“从来民风之醇朴,由于士习之端谨。凡有教士之责者,不徒课以文艺,务在敦崇实行,严为旌别,以树风声。”清政府要求各督抚、府尹、学政严饬地方官暨各教职,务须随时训诫,认真稽查。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咸丰帝继位不久,两江总督陆建瀛进呈新刊《御纂性理精义》、《圣谕广训直解》,得到清廷嘉纳。咸丰帝颁发上谕,重申“经正民兴”的意义,要求各地方督抚务当实力奉行。谕中称:“朕思《性理》诸书,均为导民正轨,著各省督抚会同各该学政转饬地方官及各学教官,于书院、家塾教授生徒,均令以《御纂性理精义》、《圣谕广训》为课读讲习之要,使之家喻户晓,礼义廉耻油然自生,斯邪教不禁而自化,经正民兴,庶收实效。”后又刊发《钦定满汉文大学衍义》等理学书籍,以敦教化。

同治元年(1862)三月初,曾任顺天府尹的蒋琦龄上《中兴十二策疏》,较系统地提出“崇正学以兴教化”,“退孔、郑而进程、朱,贱考据而崇理学”的建议。他指出,康熙朝国运昌盛,正是由于正学昌明,“一以程、朱为归”之故,因此,“欲正人心、厚风俗以图太平,非崇正学以兴教化不能也”。蒋的奏陈得到清政府重视,三月下旬,同治帝谕示天下,要求各直省切实加强程朱理学的宣扬与教化:“我朝崇儒重道,正学昌明,士子循诵习传,咸知宗尚程、朱,以阐圣教。惟沿习既久,或徒骛道学之虚名,而于天理民彝之实际,未能研求,势且误入歧途,于风俗人心,大有关系。各直省学政等躬司牖迪,凡校阅试艺,固宜恪遵功令,悉以程、朱讲义为宗,尤应将《性理》诸书随时阐扬,使躬列胶庠者,咸知探濂、洛、关、闽之渊源,以格致诚正为本务,身体力行,务求实践,不徒以空语灵明,流为伪学。”同年底,清政府又先后下诏敦促国子监祭酒、各省学政切实讲明正学,端正士风。上谕明确要求提高程朱理学在太学教育中的地位:“近来国子监专以文艺课士,该祭酒等既以是为去取,而士子亦复以是为工拙,于造就人材之道何裨焉?著嗣后于应课诗文外,兼课论策,以经、史、《性理》诸书命题,用觇实学。并著该祭酒等督饬各堂助教、学正、学录,分日讲说,奖励精勤,惩戒游惰,黜华崇实,以端趋向。”为导风向,清廷还任命理学名儒倭仁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倭仁主持制定的《翰林院条规》六条,主旨即在加强理学修养、培养正学风气。同治帝本人,亦择倭仁、李鸿藻等理学人士为师。同治三年(1864),清廷颁布上谕,以“古今治乱得失之源,圣贤身心性命之学,莫备于经,君临天下者,所当朝夕讲求”,令倭仁、贾桢等选派翰林,择《四书》、《五经》中切要之言,仿照《大学衍义》体例,衍为讲义。

光宣年间,废科举,兴学校,推行新式教育,但清政府主观上从未放松对正学的宣传:“近年历次兴学谕旨,惟以端正趋向为教育之源,一则曰敦崇正学,造就通才,再则曰庠序学校,皆以明伦。圣训煌煌,无非以崇正黜邪为宗,以喜新忘本为戒。”譬如,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清廷颁布的停八股、改策论上谕,明确告诫天下士人:“自此次降旨之后,皆当争自濯磨,务以《四书》、《五经》为根本,究心经济,力戒浮嚣,明体达用,足备器使,庶副朝廷求治作人之至意。”同年八月颁布的改书院为学堂上谕中,清政府重申崇儒重道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学堂务必以儒学纲常大义植基立本:著各级学堂,“其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务使心术纯正,文行交修,博通时务,讲求实学,庶几植基立本,成德达材,用副朕图治作人之至意。”清政府所颁发的《学务纲要》专列“理学宜讲明,惟贵实践而忌空谈”一条,强调指出:

理学为中国儒家最精之言,惟宗旨仍归于躬行实践,足为名教干城。此次章程,既专设品行一门,严定分数;又于修身、读经著重,是处处皆以理学为本。但性与天道,子贡未闻,浅学高谈性命,亦是大病,故于大学堂设有研究理学专科,又于高等学堂及优级师范学堂设人伦道德一科,专讲宋、元、明、国朝诸儒学案,及汉、唐诸儒解经论理之言,与理学家相合者,令其择要讲习。惟止可阐发切于身心日用之实理,不可流为高远虚渺之空谈,以防躐等蹈空之弊,果能行检笃谨,即是理学真儒。

《奏定学堂章程》在课程设置时,把“修身”、“读经”、“人伦道德”科目置于各类各级学堂课程的首要位置。

2.以理学铨选人才

科举制度是清代最为主要的选官制度,而科举考试则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本,尊奉程朱理学是其宗旨。晚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败落,但在停废之前,其对于维系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意义不可小觑。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播渠道,它把程朱理学的思想学说渗透到全国各地,几乎没有多少士子学人能够避免。童生之县试三场,以《钦定四书文》为主。乡、会试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题解用朱熹集注。“自来以《四书》为一场者,以尊朱子故也。”第二场试经文五篇,《五经》题解,《易》主程颐《传》、朱熹《本义》,《书》主蔡沈《传》,《诗》主朱熹《集传》,《春秋》以《左传》本事为主,参用《公羊》、《穀梁》,《礼记》主陈澔《集说》。关于科举制度与程朱理学的关系,邓云乡《清代八股文》指出:科举“从制度上把《四书》作为惟一的制艺命题范围书籍”,“五百年中,它不但是最主要的启蒙教材,必读教材,而且不少人都把它作为半辈子的必读书、或终生的必读书。”八股制艺对于维护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起到制度上的保障。

这一时期,为树立理学形象,端正趋向,清政府还加大对理学名儒的表彰。咸丰元年(1851),清廷颁发上谕称,唐鉴“品学兼优,器识安定”,本欲令留京供职,因年逾七旬,不能服官,“优诏加二品衔,命回江南主书院讲席,矜式后学”。同治七年(1868),清政府对“年届耄耋,笃学不倦”的夏炘等理学人士进行表彰。光绪初年,陕西督学吴大澂、柯逢时先后以“经明行修”把贺瑞麟、杨树椿、薛于瑛入荐,皆得旨赐国子监学正衔,晋五品衔。理学硕儒万斛泉一再得到清廷垂青。光绪八年(1882),湖广总督涂宗瀛以“恪守程、朱之学,躬行实践,老而弥笃”,奏加国子监博士衔;二十八年(1902),总督张之洞、巡抚端方复疏陈万斛泉“学行端纯,化及一乡,议论正而不偏,教思耄而不倦”,诏加五品卿衔;宣统元年(1909),宣付国史馆,列入儒林传。理学名儒受到如此礼遇,在乾嘉年间并不多见。

晚清时期,不少理学人才受到重用。清中叶,“弃宋返汉”成为风气,“士大夫皆不尚友宋儒,虽江浙文士之薮,其仕朝者无一人以理学著”。这种状况在同治年间有很大改变。同治元年(1862),倭仁一载数迁,在短短8个月中,先后擢工部尚书、同治帝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时人称:“倭艮峰以道学直谏名,此举从人望也。”李棠阶、吴廷栋也于同治元年内召入京。李氏授大理寺卿,连擢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署户部尚书。吴氏于同治二年连迁大理寺卿、刑部右侍郎、署户部左侍郎等职。方宗诚称:吴廷栋“与倭公艮峰、文园李公同朝。时倭公以大学士为师傅,李公以尚书掌军机,虽各有分位,未能越俎,而道义相契,可以密相赞襄,切磋德业,海内称为三大贤。都中凡有志正学之士,皆以三公为依归焉。”同治帝的其他几位师傅李鸿藻、徐桐、翁同龢等,也学尊程、朱。理学名臣同时荣登权要,这在政治史上并不多见。清政府表彰和重用理学人才,显然是为加强意识形态控制。

3.以理学教化民众

道光朝以后,清政府为向民众灌输其统治思想,宣传主流意识形态,采取了多种手段。诸如,设立昭忠祠、贤良祠、名臣专祠、贞节牌坊,旌表忠、孝、节、烈,宣扬伦常观念;设立官书局,大量刊刻《四书》、《朱子小学》、《近思录》等理学典籍;修建各地文庙、学宫,举行文庙祭祀活动,将理学名儒刘宗周、汤斌、陆世仪、张伯行等从祀,咸丰年间还把从祀文庙章程做了明确倾向程朱理学的修改:从祀名儒“应以阐明圣学,传授道统为断”。兹以《圣谕广训》的宣讲为例。

以《圣谕广训》为主要内容的乡约教育是清代教化民众的重要方式。康熙帝以程朱理学为指导,颁布《圣谕》十六条,作为乡约教化的核心内容。雍正帝执政后,又将《圣谕》十六条扩充为《圣谕广训》万余言。乡约制度规定,凡直省州县乡村巨堡、土司地方,设立讲约处所,于举贡生员内挑选一人为约正,每月朔、望日,齐集百姓,宣讲《圣谕广训》。乾嘉时期,地方官讲约不重实效,一度流于形式。晚清时期,清统治者认识到教化民众的紧迫性,饬令各级官员认真宣讲。

道光十九年(1839),道光帝诏告各级官吏,切实采取措施,广为宣传《圣谕广训》,以导民向善。上谕说:

向例各直省地方官朔望宣讲《圣谕广训》,俾乡曲愚民皆知向善,良法美意,允宜永远遵行;惟州县地方辽阔,宣讲仍虑未周。嗣后各学政到任,即恭书刊刻,颁行各学生童,令人人得以诵习。并著翰林院敬谨推阐《圣谕》内“黜异端以崇正学”一条,拟撰有韵之文进呈,候朕钦定,饬各学政一并恭书,遍颁乡塾,俾民间童年诵习,潜移默化,以敦风俗而正人心。

清政府将阐发《圣谕广训》的四言韵文,颁行各省,作为化民成俗的普及讲本。咸丰帝登极后,重申宣讲《圣谕广训》的意义,严厉要求“各该督抚等务当实力奉行,毋得视为迂阔具文,日久生懈”。同治年间,清政府广泛刊印《钦定满汉文圣谕广训》,并多次饬令各级教官身体力行,实力宣讲:“饬各教官分日于该处城乡市镇,设立公所,宣讲《圣谕》,务使愚顽感化,经正民兴,正学昌明,人才蔚起,实有厚望焉。”同治四年(1865),根据山西道监察御史贾铎奏陈,清统治者再颁谕旨,申明旧例:“著顺天府五城及各督抚大吏,严饬所属地方官,选择乡约,于每月朔望,齐赴公所,敬将《圣谕广训》各条,剀切宣示。其距城较远各乡,即著该地方官选择品行端正绅耆,设立公所,按期宣讲,仍由该地方官随时考察,毋得日久玩生。……倘有地方州县及各学教官,虚应故事,奉行不力者,即由该管督抚、学政据实参处,以维风化而振愚蒙。”一些地方官吏也认识到敦崇正学的必要性,注重落实。丁日昌任江苏布政使不久,即向各州县分发《圣谕广训直解》各30部,并通饬各州县优聘品行端方、学问通达之绅耆,分别城乡,认真宣讲,并要求各地教官将每期所讲具体情形随时上报。闽浙总督查得地方官编有《圣谕广训衍》一书,即颁发各地宣讲,并对取得成效者予以嘉赏。同治七年(1868),清政府下令将理学名儒夏炘所撰《恭译圣谕广训附律易解》在各地广泛刊发。

同类推荐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 和谐处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和谐处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 历史的倒影

    历史的倒影

    本书收录的30余篇文章,是作者近些年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同舟共进》《国家人文历史》《看历史》以及腾讯“大家”专栏等报刊、网站上的历史随笔。这些历史随笔的特点是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历史的渊源和发展、演进的逻辑,给读者提供一个宏大叙事的思考角度。
热门推荐
  • 总裁的小甜妻:独家宠爱

    总裁的小甜妻:独家宠爱

    在生活中,她是他的青梅,他是她的竹马。在公司里,她是他的秘书,他是她的上司。婚后,记者采访夜太太:“您觉得夜少怎样?”君兮一脸幸福地望着身旁的男人:“温柔啊!”记者们想:温柔也只是对你一人啊!
  • 末世佣兵传奇

    末世佣兵传奇

    末世!末世!“我一定要活下去!”白立张开了双臂,笑着说道。
  • 诸天大魔神

    诸天大魔神

    世间路,血肉铺,魂化青霄,骨作基石,万载江湖血肉铸就,刀光剑影儿女情长,临别之时才堪回首,却已满是落寞!一代绝世高人刀苍劲在大限将至之时,看着自己心爱的宝刀落下了款款的泪,回眸一生,如昙花,留下一阕长歌,但是却是不能够阻挡这世间众人的修行之热。纵然是不能登临绝巅,也定是要笑傲整个江湖。……人族积弱的年代,前辈先烈为了开创出人类的未来,以肉身为基础,修炼无上之功,为的是为人族开创出一个天下。这里有着三千大洲,有着凶横无情的蛮荒之兽,有着变异的人族,更有着那传说之中的巨龙。原本是废物的林风在意外的情况之下得到了魔神秘典和一个强者的灵魂。从此走上无尽强者之路。我是诸天大魔神,定扬我人族之威!
  • 重生之青染

    重生之青染

    这一世,你是我,遗忘千年的红颜知己,你是我,染尽了红尘,散尽了伤感的思念。缘起缘灭,擦肩而过,谁倾了我的城,我负了谁的心,从此,那一抹容颜遗忘天涯,了无相望。与你,错过一季,那是落花的时节。一身落红,裙袂飘飘,甩出柔情的水袖,恍若甩出千年的过往。
  • 响木

    响木

    那年初夏,芦苇渐渐长高,阳光舞动了身体。本以为会安然自度,顺其自然考上重点大学的宁远,遇见了开奶茶店的林乐,他们的人生轨迹向彼此渐渐靠拢,一切都有了不同……
  • 圣陨神魔

    圣陨神魔

    三次灭世大战,令乾坤碎裂,天地变色!虽然神魔陨落无数,但最痛苦的还是天下生灵!是天命安排?还是劫数难逃?亦或是阴谋欺骗?难道真的不能避免吗?!不!!!因为人定“圣”天!
  • 霸道校草:洛少的呆萌妻

    霸道校草:洛少的呆萌妻

    突如其来的触碰,她仓促逃跑,他勾起邪笑。高冷的校草VS呆萌学妹。结婚后某女看着床上摆着姿势的某高冷,默默感叹道:“说好的高冷校草呢?这只呆萌boy又是谁?”某只邪笑道:“媳妇,奴已经暖好床了!”某女还未反应过来,帷幕一拉,只留下了女子的娇吟和男子的喘!
  • 星战之战神

    星战之战神

    在宇宙中央存在一个神秘星界,星界的星月,是否可以逆袭自己的命运呢?
  • 天道有余

    天道有余

    地球穿越而来郭易,进入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这里宗派林立却强取豪夺;皇权奢靡腐败、声色犬马;世人趋炎附势,男盗女娼,而主角却投身在一个被灭族的郭家废材少爷身上,为了寻找强者之路,而投身宗门,行走江湖却厄运连连,经历九死一生。看主角如何逆境中成长,成就强者之路,独树一帜,改变这个时代....
  • 涅世魂

    涅世魂

    战火起,硝烟漫。复仇路,谁阻我,杀!傲气少年无心搅动波澜,却又不得不惊起玄界的三千浪涛。以血为我道,踏破通天之法,夺尽玄机之妙,唯涅独尊大界!曾经天赋异禀的绝世强者,曾经傲视群群雄的狂傲青年。家族中的背叛,被自以为的亲人迫害……如今从头再来,阴谋的面纱一层层揭开,是谁才是真正的幕后。撕裂吧,用血来磨平内心的仇恨!曾经不畏天地的狂傲稚嫩,也将真正的生死历练……这世界,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