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000000008

第8章 杂记编(7)

标准有严宽差别,像处世哲学的一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是严有上限,即不应苛刻,宽有下限,即不能无边。也就是说,严也罢,宽也罢,都在一定界限之中,而不能超过一定的界限,超过一定界限就失去了标准,而失去标准就意味着主观意志代替了客观标准。

我们说标准是客观的,那就是不以主观好恶、主观取舍作为评定的标准,那就是标准的公正、合理性原则。

我们说标准是客观的,但并非不可移易,而承认其时代、社会、阶段、群体的共有、共识,即多数性原则,其可变性有客观依据、充分证明和相对稳定的理由。普通话的标准制定及实施,包括实施过程中的宽严界限,已经给定了现阶段的客观性,任何主观意志都不应无视其存在,漠视其权威性地位。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由于其带有公众性,必须有一个多数性规范,但这还不是它的标准,它应有自己独特的、明确的传播标准。

例如:普通话的一级甲等,97分以上即可达到,但97分以上意味着允许出现30个0.1分的扣除率,即30个小错误。这从传播层面看,不是太多了么?就说20分钟的节目,有一两个哪怕仅仅是字音错误,就相当多了,何况30个?

那么,语言传播中,特别是播音(当然包括主持)中,应有什么具体标准呢?我想,不如通俗地给以分列:

1.无差错标准:字音、词汇、语法、语流及知识、常识、观点、论点等,不允许出现差错,一旦发生应立即改正。不坚持这一点,在语言文化、思想政治等方面,就会发生导向性错误或偏差。

2.明晰性标准:字字珠玑、语语中的。语意、章句、思路、逻辑、感情、态度、目的、对象、政策分寸、描写论述、引文用典等,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表达上要坚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不含糊、不模棱两可。

3.真诚性标准:认认真真、实实在在,不敷衍,不做作,不故作多情,不故弄玄虚,不妄自尊大,不媚态百出。一言一行都对受众负责,都发自肺腑,都全力而为。

4.适应性标准:适应广播、电视,适应节目、栏目,适应语体、风格,适应听众、观众。不脱离规定情境,不脱离语言样式,不脱离自在身份,不脱离受众期待。要准确定位,要一专多能,要随遇而安,要随机应变。不可一味追求个性,一心实现自我,不可模糊主体意识,忘记创作理想。这适应,当然是主动积极的,不是被动消极的。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适应性的双向互动内涵。

5.审美性标准:从用气发声、吐字归音,到表达技巧、艺术处理,都必须进行审美观照,竭力避免粗俗、低俗、庸俗、世俗,全力进入音美、意美、情美、形美的审美视阈,不以“质朴”失美,不以“华丽”害美。传播者是美的使者,心灵美才会语言美、仪态美。

播音标准,应该建立在“真、善、美、新、雅、精”的中华民族当代人文精神的基础上。任何以私人化、世俗化的口实消解崇高的人文精神的标准,都会把人们引入歧途,最终,消解了传播主体,消解了道义和责任。人们呼唤着严格传播标准,严格标准传播!

关于竞争上岗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八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步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进行。先行者精益求精,后继者风起云涌。不论多么艰巨、多么曲折,大势所趋已是事实。这一改革,同其他行业一样,目的是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新世纪的战略目标,而核心是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们所说的人才,首先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更是有创新能力的、可担重任的人才。广播电视的从业人员,是从社会上吸纳来的,社会人才的状况直接影响广播电视人才的状态。由于新世纪信息工程和生物工程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成熟,高等教育的普及进一步加快,人才的成活率、成熟率日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小康化,将极大地促进人才规格的升级。到那时,再也不是“有没有人才”的问题,而成了“有没有更优秀人才”的追问。

人才问题自古有之,一直存在着社会埋没和自我埋没两种情况。历史上那些怀才不遇、遁隐山林之士,一片丹心、报国无门之士,多为社会埋没;而纵情酒色、玩物丧志之徒,不学无术、鼠窃狗偷之辈,总是自我埋没。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属社会埋没;而自视甚高、耽于幻想、屡屡碰壁仍不识前路,大概会自我埋没。今天,有广阔的成才之道,每个人面前又机遇很多,社会埋没的人越来越少,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志得意满”,原因很简单:社会的“岗位”设置不是无限的。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也面临如何设岗和如何上岗的问题,“岗位”肯定要少而精,这正是对人浮于事、因人设事的否定,是对择优聘用、任人唯贤的肯定。

如何解决岗位设置相对少而要求上岗的人相对多这一矛盾呢?只有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这种竞争,是真才实学的较量,是综合素质的比对,是专业优势的展现,是个体潜能的释放。当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参与任何岗位的竞争,每个、每类岗位都一定有下限的规定,如性别年龄、学历学位、经历经验、成绩成果等。不同的专业规格,要求下限的规范,即任职资格证书,也就是上岗证。它涵盖了上这个岗应具备的条件,并经过严格、公平的考察、考核和考试,专业规格的确定、岗位规范的施行,必须具有全面性、全国性、权威性、共识性,要尽力避免片面性、狭隘性、随意性、主观性。任何长官意志、利益交换、私人关系、江湖义气都成为非法,应坚决摒弃。

任职资格,只是一种上岗的可能性,是否就是上岗的现实性,还有待于具体岗位的选择和确定。播音员(主持人)个人在取得了任职资格证书以后,究竟在什么地区、什么台、什么节目上岗,还有不同的要求,还有双向选择和试用过程等情况。一个新闻播音员,具有了播音专业技术职务的中级职称以后,是在中央台还是省级台、地市级台、县级台,是在联播节目中还是整点新闻节目中,要看实际需要和个人意向,也许新闻节目不再聘用,也许自己不满意,那就去另外地方、到另外节目中去。这里,便出现了“聘用择优,自愿上岗”的格局。这个岗找不到更优秀的人才,只好降低些要求,这个岗并不很理想,只好屈居于此……岗位,有对更优秀人才的期待;人才,有对更理想岗位的向往。聘用人才的单位,对在岗人才要尊重、优待,以免人才流失;在岗人才要自重、尽责,以免降聘解聘。这种双向选择、互相制约、互相激励、动态组合的机制,营造和优化了竞争环境,形成了发挥岗位作用、高效优质运转的竞争态势,是值得提倡和实施的。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人才,是一种特殊人才。必须具有一定天赋、经过严格训练,适应并胜任在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创作活动。这样的人才,在发现、选拔、培养和使用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特点和难度,这是竞争上岗中要切实深入地加以研究的课题。

就此类专业人才的个体来说,一次考察、考核、考试的成功,绝不意味着每一次都合格;一个节目的成功,更不意味着每一个节目的优秀。一方面,有基本功的扎实与否,另一方面也还有实践经验的丰富与否,二者又在个体的生命价值取向上融合为或优长或缺失的表现,因此,竞争是长期的,是相对的,存在着必然与偶然、正常与异常的多种复杂情况。在这里,“失败乃成功之母”,“行百里路半九十”就成了自勉、自励的箴言。

岗位会不断调整,人才会日新月异,因此,竞争永远是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在万船齐发、百舸争流的态势中,胜利属于那些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自强不息者。

竞争中的上岗者,已无暇欣赏满眼风光,只可争分夺秒地精益求精、广采博收地继承创新,否则,一驻足便成千古恨。一旦江郎才尽,还是自动让贤,不要硬撑局面的好,人们已习惯于人才流动,“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这同样是对人民负责、对受众负责。

关于贴近受众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九

在广播电视的改革中,对受众的研究受到了重视,提出了“贴近受众”的口号。这无疑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这一口号不应作为放弃传播责任和诠释媚俗主张的挡箭牌。

接受美学提出重视接受者,把创作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加以强化,这是正确的,但其弊端往往造成创作主体意识的淡化,这就未免有些偏颇了。“贴近受众”,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我们的广播电视,一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其含义,通常表述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并不影响功能的拓宽、形式的多样,在我们的广播电视传统中,从来没有忘记过受众,除了极“左”思潮的干扰,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总是处处、时时想着受众,一心一意为着受众,并虚心倾听受众的要求和意见,把它当成改进传播工作的重要依据。

不过,广播电视工作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是一种强大的舆论引导,而不是当受众的尾巴,唯命是听,认为受众是什么“上帝”。“要宣传得好,使人愿意接受”,应该成为传播的指导方针。

有人认为,受众应该是中心,那么传者呢?是边缘么?是附属么?还是什么别的?如果传者也是中心,是不是会陷入二元论呢?其实,传者是传播主体,受众是接受主体或传播对象,这种表述是周延的,何必在“中心”上苦做文章呢!看起来,传播主体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而不远离、不高倨,提出“贴近受众”是有利于传受沟通、传受互动的。

贴近受众,是强化传播责任意识的口号,不应以此为由,把受众的复杂群体归结为单一层次的集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逻辑起点。

我们的受众,即广大的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东西南北,男女老幼,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差异极多,甚至有各种情绪和心地的区别。面对这“芸芸众生”,传播者只有一条路:千方百计提高其文明程度、文化水平、道德操守、生存质量,引导其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最低层级起步,走向较高的理想境界和较好的生活状态。

这里可以明确地说,不要一提起“受众”就认为都是自觉的公民、睿智的学人。因此,贴近受众,目的是“提升”而绝非“低就”。目前的情况却是令人困惑:把贴近受众认作迎合低俗,排斥高雅,抹平艺术,以怪异为思想解放的表征,以刺激为世人追求的目的,闹嚷嚷你方唱罢我登场,乱哄哄台上台下急急风。这不是什么“贴近”,完全是邀欢买笑,的确是商品狂欢,应该是掀翻这饮鸩止渴的筵席的时候了。

当我们看《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在座山雕面前说出“么哈么哈,正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的时候,不会有人责问:共产党人怎么能说土匪黑话?因为,只有说黑话,才有可能打进去完成捣匪巢的任务。

我们的广播电视,在有声语言上,理应起规范的表率作用,自不待言。那种非规范、反规范、抵制规范、冲击规范的言行,竟然利用起“贴近受众”的口号,为自己不规范的语言穿金戴银。恐怕抓到的这根稻草是掩不住其中的败絮的。

规范的语言,是受众最希望听到的语言,只有语言规范,才能真正贴近受众。不规范的语言,贴近的是不规范的同道,还会得到几声喝彩。

不规范的语言,即使是几个语音问题,几句语法问题,也应是严肃的、郑重的广播电视工作者所不取的;偶然的错误,也会自己感到内疚,决心“下不为例”。

语言规范化,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操守,而不是细枝末节、可有可无。语言不规范,是不合格的上岗者,如果不思进取,可以另谋高就,怎么能大言不惭地声称这是“贴近受众”呢?我们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都去如此贴近受众,那么提倡推广普通话的宪法、文件、规定,不就是一纸空文了么?

语言不规范,有各种情况,用以“贴近受众”,“贴近”的是哪样的受众呢?用广州方言,只能贴近广州话群体,连广州全体市民都贴近不了:“比较”非念成“比脚”,“结束”非念成“结素”。如果“贴近”了小学生,小学生就会去质问教师,认为教学有误,那就贴近不了教师,这种“贴近”,是不是误人子弟呢?

读错了音,说错了话,就老老实实承认,最好是认认真真改正,这才是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的人起码的要求。明明有错,拒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地用“贴近受众”强词夺理,那不是欲盖弥彰么?不但掩饰不了错误,反而连什么是“贴近受众”都被明眼人看出了浅薄的误读,这真是一种悲哀。

真心实意地去贴近受众吧!在贴近中去悉心体会到底怎样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产生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节目——包括名人。

同类推荐
  •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

    中小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从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怎样才能用好、管好高校的资产,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我们选择了占高校资产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高校固定资产的基本内涵和性质探源为始,首先,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及管理内容;其次,从作为国有资产或股东资产的角度、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角度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定位进行探讨;最后,结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践,着重对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产权管理和资产评估等工作的实施,以及绩效考评体系和法律体系的构建等问题展开研究,在如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科学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法律体系。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课题的成果,列举了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的生平、职业生涯、新闻思想,其中有梁启超、王芸生、林肯·斯蒂芬斯 、亨利·卡迪尔·布列松等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这些人也正是中外新闻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些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热门推荐
  • 跨越时空的自有:郭沫若研究论集

    跨越时空的自有:郭沫若研究论集

    本书包括郭沫若研究的区域文化视野、郭沫若诗歌研究、郭沫若文化观念研究、郭沫若研究学术建设问题等几个大的方面。
  • 穿越之缘是彼岸花

    穿越之缘是彼岸花

    一朝穿越她竟成了人人厌恶的丑女。稀里糊涂成了他的皇后,他厌她,他伤她。她却犯贱的爱上了他,为他义无反顾,结果伤的体无完肤,她累了,心碎了,她说,放我走好吗?三年后,她霸气归来,睥睨天下。他瘦了,她更冷酷了。他说,跟我回家,她淡然一笑,我们还回得去吗?都变了,一切都变了。第一次那么爱一个人,却被伤的遍体鳞伤,他对她的宠,原来只是对另一个人的罢了,自己只是个替代品。第一次那么信一个人,却发现只是一场骗局,自己只是枚棋子,自己真是傻。这世间,还有谁可信?还有谁是真心爱自己的?
  • 我的向日葵小姐

    我的向日葵小姐

    我扬起头望向太阳,思索着,爱情究竟是怎样的?又来自于哪里?或许,真正的爱情便如同那大地里的向日葵一样,生来,便追随着太阳,无关季节的转换洗礼,无关世俗的变换浮尘,有的,只是那,一缕阳光,花开花随,我好似有些明白了!
  • 武神之降临

    武神之降临

    刘青一个21世纪的宅男,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和小泽玛利亚共享良宵,却带在鬼节当天被雷劈中成了一缕异世孤魂
  • 手机里有个漂亮女鬼

    手机里有个漂亮女鬼

    万万没想到,路边捡到个手机里面居然有只鬼,还是个神通广大的漂亮女鬼。嘿嘿~有了如此强大的助力,弄点钱花花,泡个女神学姐什么的还不是分分钟的事不用多久,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嘿嘿~~
  • 宝贝驾到

    宝贝驾到

    一个孩子的降生,改变了这个家庭的一切,一切都乱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知所措,所有的人都围绕这个孩子出发,不停的发生冲突,不停的矛盾。儿子更是左右为难。虽然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可是什么是正确的什么又是错误的呢?在婆媳关系面前,我们又如何为孩子成长做出选择。一次次的闹剧告诉我们,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怕别人挑事儿,一挑事儿就该有人想不开了。原来扰乱一个家庭如此容易,看热闹的人又能得到啥呢?往往有时候我们有时还不如一个孩子。他的单纯思想却让我们这些大人变得渺小。
  • 无效婚约:前妻要改嫁

    无效婚约:前妻要改嫁

    婚后两年,老公每月例行公事,回家陪她一晚,却在次日无情的逼她吃下避孕药。她爱了他整整十年,坐着一个名不副实的陆太太身份,亲眼看着他和别的女人在面前如胶似漆。心灰意冷,忍无可忍,她丢下一份离婚协议。他暴怒,却不肯放手,“苏牧婉,想离婚,先给我生一个儿子再说!”
  • 樱花树下的,约定

    樱花树下的,约定

    他陪伴她走出阴霾,约定在樱花树下,一阵清风吹来,雪白的花瓣如雨,如泪,凄凉而忧伤地轻轻飘落下来,好似仙女散花。它的离去,是树的不挽留,还是风的狠心?
  •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