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000000007

第7章 杂记编(6)

语言的工具性、文化性,比起其他的声音来,更需要听觉阈限的精微锐敏。有声语言传播的“稍纵即逝”、“驷马难追”,密集信息的“吐纳珠玉”、“卷舒风云”,常会使受者“凝神倾听”、“应接不暇”。这其中,“明晰”是第一要义。

当受者提出“这个人在说什么呢?”“他(她)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这类平常但却十分尖锐的问题时,大约是两种情况:一是内容较深、词语较专,而受者知识有限,理解不了;一是内容易懂,话语不清,而受者希望了解,听觉纷乱。前一种,是对受者听觉阈限估量过高,注意改进就好了;后一种,是传者自身的有声语言达不到“明晰”的要求所致,不应责怪受者。

当受者只是要求“听清楚、听明白”的时候,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难道不该汗颜么?受者之所以听不清楚、听不明白,是因为传者的语言水平过低造成的。字头吐不清、字腹拉不开,字尾不到位,词无轻重,句无主次,缺少起码的语言功力,不会用基本的表达技巧,更谈不上时代感、分寸感了。这不仅说明传者的基本素质不高,更说明传者岗位的过度宽容,犹如烹饪师做不熟饭菜,裁剪师做不好衣服,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一般。

有的电台、电视台,一些节目和栏目,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种状况,而且长期不见起色,竟还命为“名牌”“名人”。漠视有声语言,无视听觉阈限,在传播竞争、文化竞争的当代,是迟早要碰壁的。

的确,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我们的受众正在日新月异地提高自己的听辨力,听觉阈限也愈益变得精微和锐敏。这里,也有诸多广播电视节目不断灌输、不断引导的功劳。

但是,还有最差的音乐刺激着受者的耳鼓,那就是不规范、不标准、吐字含混、口齿不清、表达不力的有声语言。这种有声语言从广播电视传播中进入人们的生活中,直如嚼不动的米饭、穿不下的紧衣,令人难以承受。

为什么这种现象居然可以存在?那听不清道不明的话仍然如故,面对大量的无效信息、刺耳的语言废料竟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如此缺乏基本语言知识和起码语言常识的传播,如果不返求诸己,那是无法解释、无法改变的。

语言传播主体应该清醒,完全有时间当一回受众听一听自己的节目,完全有空闲“不耻下问”,当然也应该有提高语言质量的紧迫感。语言传播的节目制作者、制片人,也应该清醒,完全有时间、有能力先替受众把一把关,让主持人、播音员把话说清楚,改不了就换人。可怕的是他们的听觉阈限都太粗疏、迟钝,根本就听不出问题,找不到症结,甚至也许还因为这种语言的“自然”“亲切”“生活”而洋洋得意呢!

当语言哲学、语言美学、语言文化学逐渐充实到听觉阈限的可容性空间的时候,那囫囵吞枣的有声语言,在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中就不可能再有立足容身之地了!

关于视觉美感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五

电视传播在听觉刺激的同时增加了视觉刺激,比现有的广播传播只有听觉刺激的确是丰富的。人们从电视里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画面,得到了更多的官能满足,坐在某个地方,可以“周游世界”,甚至遥望日月星辰的秘密。人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威力时,难道没有超越知识层面的需求么?

电视机屏幕的尺寸再大,框在其中的东西也是被剪裁、被截取的“沧海一粟”。在每一个瞬间,也只能看到大千世界的一小点儿天地,在转瞬之间,才能看到那另一小点儿。这正是电视传播的时空局限。夸大这一点,会放松我们的责任感,走向工具万能论;认识这一点,并切实把握它,才有可能逼近视觉美感的创造高度。

小时候,美术老师让我们作画,说看谁在一张画纸上画的骆驼最多,我们大家便千方百计把骆驼画小,连骆驼腿间都要画上个极小的。老师看着我们的画忍俊不禁。她在黑板上作示范,中间一个骆驼,前面画了一个骆驼的后半身,后面又画了一个骆驼的前半身,然后说:“我画的骆驼最多!”我们极为钦佩。从那时起,我们好像茅塞顿开,不断追寻着思维、联想、观察、捕捉、想象、创造的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化的境界,并推及语法修辞、布局谋篇的写作和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话语。

电视传播中的画面,浅层的感知给人们以“是什么”的回答,不能扭曲生活的真实、颠倒现实的关联。令人莫名其妙的画面,制作者自己可能明白,观众却糊涂了,连播出的标准都没有达到,这应是不允许的。即使画面本身清晰,对观众来说也许不知道“是什么”,那就要说明,要解释。也有时,说明白了又没有相应的画面出现,甚至只是不相关的画面,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什么”的问题仍然没有回答。这都是不应该的。

更为普遍的是图解式的画面,无异于画蛇添足。工业报道就是机器转动,农业报道就是麦浪滚滚,科研就是实验室,军事就是练兵场。更有甚者,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当阳桥前张飞一声吼,曹军中有人吓破了胆,居然用“口吐绿汁”加以图解,这还有一点艺术性么?视觉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感知觉,它有一目了然的一面,千万不要小看它;它还有视通万里的功能,更不要简化它。

由于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眼、耳、鼻、舌、身是互补联动的,视觉有其综合力、分析力、拓展力和穿透力。视听觉更是具有极大的融合力,盲人的听觉锐敏,聋哑人的眼神精微,毋庸置疑,电视传播必须“声画和谐、形神兼备”。

在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时,理应带给人们视觉美感,这是电视传播义不容辞的责任。

视觉美感首先是形美。物体的精美,景色的优美,包括了光与色、时与空、动与静……人物,包括五官端正、举止大方……电视画面上的媒介人物又有更高的要求。但是,不能因为素质的重要就否认形美的必要。把主张形美与贬义的“花瓶”、“靓男俊女”的认识等同起来是片面的。花瓶、靓男俊女也有形美的一面,应予肯定,因为这也是视觉美感的要素。姣好的形象加上高深的素质才构成完美,而任何完美也不可能“无缺”。再高深的素质,如果五官不正、缺陷明显,也是不宜于“出头露面”作为媒介人物在电视上出现的。个别记者、编辑缺乏自知之明,形象欠佳却频频出镜,是对电视传播中的形美置诸脑后,对自身的“神采飞扬”过于迷信所致。

视觉美感其次是神美。物体的特质,景色的幽深,包括了坚与韧、虚与实、显与隐……人物,包括秀外慧中、气盛言宜……人们在接受视觉刺激时,理念在和谐中生发,情感在融合中起伏,赏心悦目,心驰神往,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而且没有什么干扰,不为细枝末节、芜杂凌乱的东西分散注意力。如果人物的眼神飘忽、迷离,摇头晃脑,故作多情,装腔作势等,也属于干扰范围,会失去视觉美感。

视觉美感,从观众来说,是视觉阈限精微与视觉审美意识的强化;从电视传播者来说,是视觉判断的准确、视觉艺术的把握与视觉美感生成规律的运用。电视传播者应是电视画面的第一观者,是视觉美感的第一获得者。这既是责任又是义务,要充分认识与享用。无论是审视自己的作品还是借鉴他人的优长,都十分需要。必须坚决反对向生活平面的“贴近”,摒弃对崇高的背叛、对艺术的厌恶、对俚俗化的膜拜和对原典的鄙视。我们的电视传播应该表现出对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占领时代的制高点,使观众在视觉美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劲的生命能力。

一个好的电视节目,不会有后现代的文化消费印记,也不会有殖民地文化的媚俗倾向。它是在积极自如、昂扬亢奋中造就的精神升华的结晶,是在严肃认真、倾心投入中生产的文化积淀的精品,而视觉美感正在其中。

关于语言本质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六

近些年,谈论语言的文字多了起来。这是好现象,说明语言受到了重视。但是,关于语言是什么?语言的本质如何认识?却众说不一。人们每天在使用语言,语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那作用几乎尽人皆知。为什么仍不能确切地把握它呢?

也许这正是语言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反映吧!

有了人才有语言,有了人群才有了语言,人是社会的结节点,个体的人聚集成群体中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有了交往,语言便应运而生。人比鸟兽高明,因此,人类的语言便显得明晰便捷,少歧义、不含糊、容易学、方便用。使用语言,可以表意,可以传情,于是,喉头声带发达了,于是思维感情丰富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借助语言而显示了自己的现实存在和发展要求。

人们认识到,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就是说,语言离不开声音,“心里的话”别人是听不见的,而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来,你说的话正是你想到的意思。

后来,又从社会功能上去认识语言,说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如果只是工具,恐怕就同写字时的笔、代步用的车没什么大的区别了。说语音、词汇、语法是工具,似乎还可以,如果说一句、一段完整的话也是工具,就不大妥当了。因为那里边已经包容着说话者的目的、志向、情感、精神……了。

现在,人们逐步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显现,成为文化的载体,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进步。还有人说“言为心声”,正是语言的主体性表述。看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语言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逼近语言的本质。

认识到了语言是人的,是人群的,是社会的;认识到了语言是文化的、精神的;认识到了语言是声音的、物质的,大约就可以明确了它不仅仅是工具,不仅仅是材料,不仅仅是规则。可不可以说,语言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呢?其中,包括人文精神和音声化两个方面。

人文精神,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状况在意识形态、思辨深度上的具体反映,随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而变化,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修养、美学理想紧密相连。人文精神对个体人的观照是强烈的,几乎无时不在。人文精神可以凝结在典章器物上,打上时代的烙印,流传于后世;人文精神也可以融汇入社会交往中,显露思维的轨迹,远播于海外。一幅绘画、一支乐曲,无不是人文精神的张扬,只不过有文野、高下之分罢了。

音声化,不只是声音的问题。语言的声音不同于风声、雷声,它是人声(或模拟人声);音声化,是指人的声音,显然还要具有语音的系统性、词汇的序列性和语法的规则性这三大要素。这样,音声化就区别于色彩化的绘画、器具化的音乐了,也可以与其他民族的语言共有音声化的含义而又有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的差异了。

“人文精神的音声化”是一个整体,为了解释的方便才分开来谈,其核心,正是一个“人”字。因此,语言的本质正在于其“人文性”。

这里,主要是说明人文精神的音声化就是语言,人文精神是被音声化了的存在,而音声化本身恰恰被人文精神所充盈、所熔炼、所涵化。即使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口蜜腹剑、巧言令色,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音声化,不过那是语言的异化现象,正证明语言并非万能,还要有“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等考察与约束。

人们强调语言的本体论,这无疑是正确的,应该重视语言的现象分析,重视语言的结构分析、功能分析,特别是语言规则的分析。但是,似乎不应忽视语言整体的微观与宏观分析的结合。

说到底,语言是人的,是由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人是发出、深化、驾驭语言的主体。语言现象,是语言主体进行的语言活动。语言活动的丰富生动、千差万别,是一个有极大可容性空间的语料库,规律在其中。语音的变异、词汇的扩展、语法的多样,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主体的创造性、开拓性、群众性、时代性。从人文精神的音声化层面,注重语言主体的研究,也许能冲破“工具论”的机械性,集结“文化论”的普泛性,打开语言本质的大门,推动语言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语言学的研究,在立足本土、吸收西学的过程中,应大力激发本体和主体的活力,变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变平面研究为立体研究,变表层研究为深层研究,让语言学“门可罗雀”的“冷门”成为“举袂成荫”的“闹市”,让人们把“不学而能”的语言看做“羽化登仙”的基点。语言素质的提高将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同行共进。

我们有理由企盼语言学的鹏程万里!

关于播音标准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七

播音标准问题,自有播音创作以来就存在。创作者和接受者,包括管理者,不论是否意识到、是否明确,也时常在心里掂量,在言谈话语中涉及。任何一种传播行为,语言传播当然不会例外,都有规范,都有思想范式,不可能好坏不分、是非不辨。因此,逐步在理性上树立一个标尺,用以估量现实中的诸多现象,是一种社会责任,对播音标准的思考,恐怕不是多余的。

语言,自其产生以来就有标准:说清楚了么?听明白了么?这大概是最起码、最表层的标准了。如果说不清楚、听不明白,语言的社会功能也就消失,语言的价值只能等于零。岂止等于零,简直可以说还会产生负作用,即说的和听的反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在现实生活中却屡见不鲜。把“站在船头看郊区”说成或听成“站在床头看娇妻”,把取得成绩“靠政策和机遇”,说成或听成“靠警察和妓女”,不是相当严重的误会么?语言的规范化,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其基本道理不是极为明显的么!为什么至今仍有想不通、不同意、无所谓甚至对着来的呢?这就属于对标准问题的认识了。

标准有范围大小: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地方,这么点儿人,长相厮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语言互通就更不用说了。大如中国,南腔北调,不统一标准就很难交往了。

同类推荐
  •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如何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本书围绕如何成为一名智慧的教师展开了讨论。全书分为实践篇、理论篇、业务篇、感悟篇、语录篇进行阐述,包括:“春风”化雨“自我”悔悟“克敌”制胜关于班主任的修养等。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 中华句典1

    中华句典1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热门推荐
  • 陌上离花开之凤舞九天

    陌上离花开之凤舞九天

    她是杀手界第一,却被同僚推下悬崖,机缘巧合下,她穿越到了一个异世界,她是白家的嫡小姐,天天睡觉,吃喝玩乐,但却有崇高的地位,她是修炼废材,但却进了精英学校的精英班,她明明不想理他,他却整天的死缠烂打。她身边危险无数,却总在不知不觉间就被解决了。她一生接受两次的记忆传承,一次,为他守护这天下,一次,誓死守护他,只因他为了她散了他的三魂七魄,只因他为了她等待千年只为一次相遇。
  • 神品仆人

    神品仆人

    为了高昂的学费,周阳把自己卖给了身价过亿的欧阳世家,成为一名关荣的仆人,原本只想得过且过的混过三年,但是第一天上班后,他改变了想法。而这时,黑暗的荫翳正向着欧阳世家笼罩而来,凭借天降的异能,他是否可以披荆斩棘,力挽狂澜保护好古灵精怪的小小姐,傲娇的大小姐,如帝王一般神秘高贵摄人心魂的主母大人……
  • 青殷

    青殷

    她缓缓地倒下,那一瞬间,他分明看见,她那如断线纸鸢一般散落的青丝上,沾满了血的殷红。她终于成了他胸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离人叹:陌上花落

    离人叹:陌上花落

    离人愁、伤别离。碎碎念、深深思。凋零落、吟空悲。续繁华、又何处。
  • 幻之武士

    幻之武士

    一个普通的少年从小家庭没落,父母双亡,为了报仇,他加入了害死自己家族的组织,天主教廷,在里面通过刻苦的修炼,他渐渐成为了强大的存在。先后在神秘的精灵森林之中看着美景,与精灵们生活。后来经过了恶劣环境的黑色沙漠,极热的火山,进行着一步步的野外训练。并且认识了自己的爱人,他完成了一个小弱小到强大的转变,以自己的力量开始组建起强大的势力甚至与整一个帝国抗衡。他是一个普通人,没有杰出的天赋。让人惊讶的运气使他一步步的成长,获得许多人的帮忙,最后成为了世界顶峰的存在,成为许多强大势力所惧怕和拉拢的对像。且看他能否报仇成功,与众多的老婆妻子一起如何相处,完成自己人生的颠峰。
  • 万仙王座

    万仙王座

    浩瀚的岁月长河中,无数的天才半途陨落,无尽的强者零落成泥,只有君临传说中的万仙王座,才能成就永恒,执掌万界。李和弦在生死一瞬的关头,选择接受上古大圣的传承,在充满杀戮和掠夺的仙路上,一步步拼杀出属于自己的无上传说。
  • 许你三生三世情

    许你三生三世情

    情,何时能断,历经三世,却总忘不掉。那彼岸花,那清心莲,到最后的星辰,我到底是谁?哪个才是那所爱?我是该爱你,还是恨你!
  • 辰空

    辰空

    一个地球少年在宇宙的逆天之路,暴风雨的洗礼让他在成功的路上知会了一切。但是,危险却时刻降临在他的身边,沈天昊能否摆脱危险的境地,终究是否抱得美人归。
  • 废柴崛起:妖孽王爷宠悍妻

    废柴崛起:妖孽王爷宠悍妻

    21世纪的王牌特工变成废物小姐,爹娘早逝,姐妹欺辱,世人嘲讽。慕容轻欢表示,人欺我一分,我还人十分,她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以德报怨这个词。武学废物?慕容轻欢想,像她注意几天升一级的“废物”真的不多见了。没有灵兽?慕容轻欢看了眼不远处那圆滚滚的“物体”,她确实没有灵兽,她只是有神兽而已。不能炼丹?呵呵,拍卖会上震惊全场的就是她炼制出来的丹药。。。。。。可爱神兽篇:慕容轻欢看着眼前努力从蛋壳里爬出来的球形物体,忍不住用手戳了戳,再顺手摸了摸它软乎乎的毛皮,看着小神兽圆溜溜水蒙蒙的眼睛,慕容轻欢决定,小神兽的名字就叫团子!妖孽王爷篇:榻上的妖孽红唇轻勾“本王害了相思病,只有你能解,怎么办呢,小轻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