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6800000016

第16章 中国报业产业化的效益评价(3)

2.中国报业的产业化特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报业产业化的显著表现是:

(1)在越来越多的报业经营领域中广泛采用商业化手段,逐步减少和取消行政性手段,特别是在采购、印制、发行、广告等环节,几乎完全实行了商业化的运行方式,市场机制在报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强。

(2)越来越多的报社具有很强的经营能力和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迄今为止,尽管绝大多数报社在政策上仍然属于非盈利机构,即国家所有的事业单位,但在经济运行上却明显释放出很强的经营潜力。

(3)由于盈利能力的释放,报业行业已成为具有营利机会的投资领域,报业资本运营的条件已逐步形成,许多投资机构已把报业视为最有吸引力和最具有营利潜力的领域之一。

(4)出现了一批报业产业集团,使得报业产业链的环节重新整合,更为紧密。随着报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的进行,使产业链不断延伸,使整个报业产业扩张具有越来越广阔的空间。

(5)整个报业产业已经成为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并且能够直接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国民经济部门。在有些地区,有的报社已经成为纳税大户,税务部门已经开始把报业产业视作非常有潜力的税收来源。

虽然目前还有很多报纸没有完全摆脱对国家财政部门的经济依赖,还没有彻底改变报业的经营体制,但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报业已迈出了产业化的巨大步伐,报业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化势头非常强劲。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从经济学角度指出:“集中规律在报业起着比在纺织业中更快的作用。”说明报业的集中化趋势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三、中国报业产业化发展分析

组建报业集团标志着我国报业实现“两个转移”(由单一的公费市场向公费与自费相结合的市场转移、由规模数量型向优质高效型转移)有了突破性进展。但目前我国报业产业化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矛盾,比如体制上的问题,管理上的问题等等,与我国报业产业化发展的广阔前景相比很不相称。正如喻国明教授所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需要认真地考虑中国传媒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一些小修小补的战术性方案再精致,也于大势无补。直白地说,我们需要在20余年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真正地对于传媒业来一次比较深刻的、功能性、结构性的转型与改革了。这一转型和改革首先应该是宏观体制面的改革与开放,与此相伴随的是,我们的运作模式、管理目标和游戏规则都必须有一个较为彻底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改造。”报业发展至今已至关键期,要真正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报业集团,就必须要面对上述问题,在已做大的基础上,在做强上下工夫。本文将就我国报业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一些重要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我们理性地看待中国报业产业的发展。

(一)体制分析

2004年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视察辽宁出版集团讲话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最大的障碍就是体制弊端,再具体说就是事业单位性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弊端。这种事业体制没有办法市场化运作,只能靠国家;需要的人进不来,不用的人出不去,大锅饭、铁饭碗;没办法融资,不是经济法人,不是企业法人,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实现不了。”

在改革中,体制是根本,若体制没有真正的转变,那改革将是形式上的而不可能是实质上的,其结果也只能是换汤不换药的翻牌公司。报业的文化产业属性确立之后,体制问题就摆在了改革的首位。由于报业在中国既是党的事业又是经济产业,而且必须与市场接轨,那么,原有的报业体制显然不适应。产业化发展道路和市场化运作方向的确立,决定了报业现有的体制必须改革。适宜的体制因素对改革是一种推动力量,但不合时宜的体制对改革则是一种制约瓶颈。我国的报业集团虽已成立数十家,但大多报业集团只是扩大了规模,在管理和发展模式上并未发生大的、根本性的变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体制上的不适应。

在我国的报业改革中,总的来看,体制改革落后于现实需求。我国的新闻管理体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长久以来,政府对报业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和控制权,报业少有行动的自由。在管理体制上,我国报业由新闻出版署和中宣部负责管辖,各省市分别设有相应的新闻出版及宣传管理部门,其下又有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形成三级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在管理方式上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总体说来,仍然是在延续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体制,集团体制是以行政权威关系为核心,在事业单位性质不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报社有地位之分,报纸有身份之分,干部有级别之分。因此,它们不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市场主体。目前业界和学界几乎一致地认为,原有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已不再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已经对党报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因而,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旨在明晰产权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把报业集团建设成真正的企业集团,成为真正的法人企业是必须的一步。原因有二:

其一,法人企业地位,不是名分而是取得市场准入的合法身份。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法人地位对于作为文化产业的报业来说,非常重要。然而目前,中国的报业集团长期以来,在传媒体制改革方面,人们的思想仍然被传媒的所谓“事业性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观念束缚着,仿佛一旦明晰产权,走入市场,传媒的意识形态属性马上就会荡然无存,传媒的舆论控制权就会旁落他人。因而,出于对党报舆论正确导向的核心作用不能动摇的考虑,这项工作一直未被推进。但事实上,国有资产产权即便划归一级管理机构,其产权主体依然有被虚置的可能,从而无法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实际上,成为法人企业,党报舆论正确导向的核心作用照样能得到体现,而且能够得到更好的经济资源的支持。

其二,目前的体制使得现实与需求之间产生了多种矛盾。

一方面,报业已经在走产业化的道路,但现行行政壁垒却阻碍了报业产业化的发展。比如,这几年来,报业经济蓬勃发展,许多报业单位的经济实力已远远超过发行股票上市的要求,行业主管部门也赞同试点单位在政策范围内的上市改制工作,但最终实现上市的报业单位仍是凤毛麟角。原因主要来自政策限制,行业主管部门明文规定承担宣传任务的报社是事业单位,不能改制为企业,只能将经营性资产和业务剥离改制成企业申请上市,但如此操作的结果是:以北京青年报社为例,实现内容与企业两分开后,关联交易程度在95%以上,而在国内A股上市,证监会要求关联交易不能超过30%,对接起来难度很大,几乎无法达到中国证监会关于发行股票方面的相关要求,而香港资本市场对关联交易卡得尤其严格。由此看来,对于所有意图上市的传媒集团而言,关联交易都是道很难逾越的坎。

另一方面,国家现行管理体制表面看来对报业产业化发展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但实际上起不到作用。比如报业要产业化发展,势必会走跨媒体、跨地区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但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使得部分报业不得不另行投资组建股份制企业或采用其他变通方式曲线进行,结果是,许多报业在实际操作中按照两套规则行事,一套是文件上写的,另一套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种状况极不正常。当同样的状况成为普遍现象时,我们就应意识到这不是企业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

其实,只要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体制和机制,而这需要宽松的政策环境,是需要加以解决的体制问题。从西方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也证明了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是报业搞活的前提。

(二)报业集团化分析

报业集团最早产生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德国记协主席赫尔曼·麦恩曾这样总结报业集团的成因:一是能降低生产成本;二是能节省管理成本,可以均摊市场开发、促销费用;三是能够更便宜地刊登广告;四是分担风险。

中国的报业既然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规模化竞争趋势就是其不可更改的客观逻辑。报业集团必将成为报业市场的主导力量,这也是资本扩张的必然规律所至。报业集团是在原有报社组织机构不适应庞大企业化运作后的进化形式。报业经济实体的高速发展以巨额资金与利润的积累为基础。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中国的报业总资本增值至少上百倍,在国内经济领域是最引人注目的高速发展行业之一。以《经济日报》为例,1989年广告收入为2000万元左右,到1995年已达到7320万元,1997年达到8300万元,如此高速的增长,在全社会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中国大都市报业开始起飞,获利之多,已经使很多大型企业相形见绌。当报业经济聚集了巨额资金后,自身建设速度加快,规模也越来越大,庞大的企业化运作,要求有与之匹配的组织机构形式。从宏观上看,为了发展壮大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增强党报的实力,扩大党报的影响,都需要走报业集团这一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出现报业集团的根本原因。

报业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报业经济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媒介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的定义应是: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报纸为核心,以报业及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容其他非报业经营实体的报业联合体。但我国的报业集团其实是一种特殊产业集团。集团中除了报刊法人之外的产业都是企业,而报刊则不是。它虽然也可以履行企业法人登记,但在管理体制上只能实行事业管理性质的企业管理。在原有38家报业集团中,组建时仅有“哈尔滨集团”采用“变通”方式,在工商管理机关注册成立“集团有限公司”,唯一拥有“企业法人”地位。

2003年12月,是“南京集团”获批之际,得文化体制改革风气之先,一并成立了“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在试点集团探索转制之路的同时,非试点集团也积极试验,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剥离转制”。8月13日,沈阳日报“集团有限公司”剪彩问世,该公司定性为沈阳日报报业集团投资组建的国有独资有限公司企业法人。后来,“浙江”、“深圳”、“南方”、“大众”、“河南”、“新华”、“杭州”等集团纷纷成立或酝酿成立“集团有限公司”,借此促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浙江集团”早于2002年11月获批成立“集团有限公司”,尝到了甜头,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转制”建立了平台。“解放集团”在两个层面展开:在集团层面,主要是探索形成集团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在二级法人层面,主要是将经营性资产转制为企业,成立多元投资有限公司。集团旗下的《新闻晚报》已进入改制轨道,上海两家企业参股,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共为股东的多元股本结构。“南方集团”改制后集团名称改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于2006年6月正式挂牌经营。

由此可见,从2003年起,报业进入了集团化发展的高峰时代,传媒集团纷纷成立。但是,综观集团的成立,要么是带有计划分配的色彩,实行平面组合,即一家主报,创办或接收若干子报子刊子网,再加上几个现有经营实体略作包装,就号称为一个集团(这种集团形成了规模,却无法形成规模覆盖)。要么是在行政撮合下成立传媒集团,而集团成立后,面临着新的运行体制建立和内部资源整合等困难,资本积聚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扩张。从1996年至今,虽然成立了几十家报业集团,但多数传媒集团实际上是“翻牌公司”,挂牌之前与挂牌之后,改变的只是规模,集团管理和集团发展模式并未发生大的、根本性的变化。

所谓“集团”,顾名思义,务必“集”而“团”之。这个“集”在于机制转换、在于资源整合、在于优势重构,从而把集团的各个要素组织起来,使之抱成一“团”,既具备内在有机联系,又能够总体有效运行。实行集团化运作,实质应是通过规模扩张获取规模竞争力,通过规模竞争力获取规模优势,通过规模优势获取规模覆盖,最终赢得两个效益的最大化,既做大又做强。

中国的报业集团,必须考虑中国国情与中国特色。中国报业集团的出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合力的产物。因此,在研究报业集团的生成机制与经营管理模式时,必须同时考虑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报纸的商品与产业属性决定了报业经济必然要走向规模化、集团化,而报纸作为党的主要舆论工具又必须有强大的、牢固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这是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的两个基本方面。

同类推荐
  •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中的网格化管理等机制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来分析政府职能转移的法律规制问题、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员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宜昌市探索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等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和宜昌特殊的三峡移民管理机制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语文知识小丛书: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以中学课本经典文章为实例,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酎亍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特别有助于学生提高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 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2)

    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2)

    本书集结2011年学术界在“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方面的优秀论述,话题涉及传播技术研究、传播理论研究、传播艺术研究、传播实务研究等。
  •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内容分为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外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翻译研究、外国语言研究五部分。
热门推荐
  • 荒古鬼魈

    荒古鬼魈

    下山前他立志即使我没有任何修为,不代表我不能做大事,我必以凡人之身踏上帝王之物,以我毫无力量的手臂遮起这片天。他没有修为依旧风生水起,以平凡出生踏上不一般的道路,凡人登帝!
  • 何夕相顾

    何夕相顾

    楚凝依稀记得,她在22世纪里的最后一次任务结束时,坠楼而死。十三年友谊,在铺天盖地的粉尘中支离破碎。然后,便是狗血的重生于云州国的楚家五小姐身上。楚五小姐生性淡泊名利,说得不好听点便是懦弱,而她也不忍心打破这平静的气氛。但浑浑噩噩两年后,生母之死,让她此后性情大变!重拾儿时梦想,她设计的各种珠宝,衣服,画的各种符咒等等无比畅销,店名曰:楚氏百货。掌握黑道组织魔御,她的一生,过得好不快乐!只是,眼前这只逗是什么鬼?“小凝子不要相信别的情侣在那里秀,这才是真正的爱!”某逗冒着星星眼,双手举着一张写满了“爱”字的纸,同时这些“爱”字还被翻译成各种语言……
  • 浮城外传

    浮城外传

    这是一个发生在浮城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深夜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程序员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黄超的故事......
  • 百战奇略(中华国学百部)

    百战奇略(中华国学百部)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星光璀璨:闷骚总裁,求放过

    星光璀璨:闷骚总裁,求放过

    这是一个腹黑总裁包养女明星,结果被反撩的故事!人们谈起温雅言,名门贵子,温柔冷漠。人们谈起付瑶馨,国际巨星,热情干练。某一天,他们居然在宣布在一起了!两方粉丝均表示接受无能!orz,我的两个'老公'居然在一起了!(? ̄▽ ̄)?记者问付瑶馨嫁得豪门经验,付瑶馨:被迫负责没办法!记者询温雅言为何娶明星,温雅言:她占有了我的人也占有了我的心!记者:呵呵,反了吧!
  • 第七次财富潮

    第七次财富潮

    本书透过五年计划这一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宏观政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解读,通过政策分析解读历次财富浪潮中的致富密码,展望未来潮流所指的财富爆点。
  • 仙恸传说

    仙恸传说

    一息尚存,天亡我不亡。少年苏七习得逆天神功后踏上征程。尝尽修行苦,终上青云路。
  • 寒门少爷

    寒门少爷

    鸿浩的血湖,咕咕冒着血泡。玄日大陆,玄月大陆,玄星大陆。三大数倍于血湖的大陆呈三角顶立之势将血湖围在中间。血湖的中心位置,一个巨大的血球胎儿般在缓缓跳动。七根玄铁锁链锁住血球!两根连着玄日大陆;两根连着玄月大陆;两根连着玄星大陆。还有一根锁链神秘的连向血湖最深处。。。。。。。。。某天,一物流星般落向玄月大陆。打破亘古不变的沉寂!难道,是要变天啦?
  • 宛森

    宛森

    她是汉庭最卑微的女官,一次偶然的机遇,被分配到长信宫。“奴婢崔宛森拜见王美人。”这个王美人一如她的封号,美到不可方物。甚至让宛森觉得她委身元帝都是折煞了她一等一的才貌。果然历史是公平的她没想到自己与宋芝薇的情谊,与韩玉蕊的恩怨竟然成就了她出塞的佳话。幕落之时,玉蕊含恨而终的眼神才猛然让她惊醒。从头到尾,她都只是一颗棋子而已。
  • 穿越之傻丫头

    穿越之傻丫头

    这是一部穿越小说,女主因为晕血后昏倒,穿越到一片森林,醒来由于口渴,去附近的湖泊找水喝,意外遇见了他,嗷~~~~是帅哥在洗澡,嗷~~~心中的小狼在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