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5200000022

第22章 故事模式:发现新闻,使之具有人情味(9)

“不过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中,他们对新的传播媒介是如何改善美国人的生活的思索,却更甚于对这些媒介实际上如何发展和运作的研究”。虽然,他们对于媒介的具体表现都存在着些许不满,但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极次要的主题”(切特罗姆,1991:100、129),切特罗姆对于芝加哥学派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在谈到库利的时候,切特罗姆认为库利沉醉于现代传播的前景,而对美国的传播媒介在他的时代或在此之前如何发展的严峻事实视而不见。他对于传播的发明和技术上的改进是如何被转变为一套复杂的系统(或者是这一系统的产物)这一过程从未研究。他从不把他对商业主义混乱思想的厌恶与报纸和广播的经济结构联系起来。他从不愿考虑新传播媒介集中经营的倾向或这些倾向如何影响本地以社区为基础的文化活动。

切特罗姆的评价正中芝加哥学派的要害。芝加哥学派的理论更多的是建诸于现代传媒的可能性和潜力之上的,而不是媒介实际的运作状况。他们认为既然技术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这一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但他们忽略了媒介自身属性、媒介历史发展的延续性与现实制度的制约,使得这种理想状况难以出现。将传播技术与传媒运作实际的剥离最终还是造成了芝加哥学派理论与实践的断裂。杜威想办一份身兼科学之“精确”、哲学之“洞察”与新闻之“真实”的报纸的雄心也只能说明他对于新闻或报纸的理解是多么的一厢情愿,他遭到报人的声讨委实在情理之中。做过记者的帕克对于新闻的理解要比杜威、库利深入,他已经体会到作为知识的新闻具有的某种不同于历史、科学的特性(Park,1940),但是媒体的多重角色对他来说依然是道无解的难题(Park,1923),所以,他才会认为“老实说,现在的报纸已经差不多是办得最好不过的了”(Park,1923:286)。

19世纪的美国经历了一系列深刻变化,美国开始形成以平等主义为核心的统一文化,这是社会意义的美国形成的时期,它奠定了现代美国的基础。而“社会”一词在此“并非仅是对人类社会组织的一般指称,而是指赋予现代社会秩序以特征的一种历史性的理念”(Schudson,1978:58)。活动于这个“社会”之中的报纸,通过提供像故事一样的新闻而成为社会生活的代言人。此时的报纸,传播者是极具主体意识的编辑,他们既对政治和公共事务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又具有独立的地位,不再依附于政党,因而,有人将这个时代称作“个人报纸”时代(Mott,1962;Bleyer,1927);就传播内容而言,新闻取代社论成为报纸的重头戏,而本地新闻又成为报纸新闻的主角。美国报纸继政党喉舌之后,又找到新的存在理由,不过这个存在理由不那么单纯,报纸既是大众生活的代言人,同时又是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的企业。

经常会有人将普利策似嗔似笑的肖像作为其矛盾性格的象征: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其实,报纸才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虽然,普利策深受报纸两重性纠缠之苦,但莫特还是认为普利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具备调适和发展的能力,技术与理念的协调能力,无限的智力和自由精神以及能够采取高标准的编辑政策(Mott,1962:441)。不过,随着报纸商业力量的日益壮大,报纸内在矛盾冲突也日趋激烈,仅依赖于个人的调适能力来应对这种结构性矛盾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以今人“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20世纪媒体的发展证明了媒体的实际运作状况绝不是一个次要的主题。

参考文献

[1]Bernard Roshco.制作新闻[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211.

[2]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65.

[3]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05.

[4]丛郁.现实主义:美国文学的渊源与传统——美国现实主义再审视[J].山东外语教学,1995(1):45-47.

[5]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建国的历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71.

[6]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民主的历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839。

[7]丹尼尔·杰·切特罗姆.传播媒介和美国人的思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212.

[8]丁则民、黄仁伟、王旭等.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第三卷,1861-19世纪末[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63.

[9]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46.

[10]George Murray.赫斯特报系的新闻文化[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2:279.

[11]H·S·康马杰.美国精神[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652.

[12]杰里米·阿塔克、彼得·帕塞尔.新美国经济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31.

[13]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L·罗伯茨.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43.

[14]美国新闻署编.美国历史概况(上)[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333.

[15]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343.

[16]乔治·J·兰克维奇.纽约简史[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33.

[17]威·安·斯旺伯格.普利策传[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425.

[18]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99.

[19]张友伦、陆镜生、李青等.美国通史,第二卷,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86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63.

[20]张建毅.“人情味新闻”之借鉴——兼论新闻竞争中报纸的优势[J].新闻知识,2001(11):39-40.

[21]Bird,S.Elizabeth&;Dardenne,Robert W..Myth,Chronicle,and Story:Exploring the Narrative Qualities of News[A].In Berkowitz,Daniel A.(Ed.).Social Meanings of News:A Text-Reader[M].Sage Publications,1997:535.

[22]Bjork,Ulf Jonas.Latest from the Canadian Revolution:Early War Correspondence in the New York Herald,1837-1838[DB/EBSCO].Journalism Quarterly,1994,71(4):851-858.

[23]Bleyer,Willard Grosvenor.Main Current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Journalism[M].Cambridge:The Riverside Press,1927:464.

[24]Brisbane,Arthur.What They Say:Quotes About Newspapers[EB/OL].[2008-05-08].http://www.wan-press.org/article2824.html.

[25]Cooley,Charles Horton.The Signifance of Communication[A].In Cooley,Charles Horton.Social Organization[M].New York:Schocken Books,1972:61-65.

[26]Dewey,John.The Public and Its Problem[M].In Boydston,Jo Ann(Ed.),The Later Works of John Dewey 1925-1953[A].Carbondale and Edwardsvil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88:239-381.

[27]Hughes,Helen MacGill(1940).News and the Human Interest Story[A].In Hughes,Everett Cherrington.et al.(Ed.).The Collected Papers of Robert Ezra Park,Vol.Ⅲ,Society[M].Glencoe,Illinois:The Free Press,1955:105-114.

[28]Leiter,Kelly,Harriss,Julian,&;Johnson,Stanley.The Complete Report Fundamentals of News Gathering,Writing,and Editing,Seven Edition[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62.

[29]MacDougall,Curtis D..Interpretative Reporting,Seventh Edition[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1977:514.

[30]Mencher,Melvin.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Ninth Edition[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44.

[31]Mott,Frank Luther.American Journalism,A History:1690-1960[M].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62:901.

[32]Pan,Zhongdang&;kosicki,Gerald M..Framing Analysis:An Approach to News Discourse[J].Political Communication,1994(10):55-75.

[33]Park,Robert E..News as a Form of Knowledge:A Chapter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DB/JSTOR].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40,45(5):669-686.

[34]Park,Robert E..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Newspaper[DB/JSTOR].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23,29(3):273-289.

[35]Park,Robert E..The Immigrant Press and Its Control[M].New York:Happer&;Brothers Publishers,1922:488.

[36]Payne,George Henry.History of Journ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M].Westort,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1920:453.

[37]Schiller,Dan.Objectivity and the News:The Public and the Rise of Commercial Journalism[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81:221.

[38]Sloan,Wm.David.Perspectives on Mass Communication History[M].Hillsdale,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1991:360.

[39]Sumpter,Randall S..News about News[DB/EBSCO].Journalism History,2001,27(2):64-72.

[40]Thornton,Brian.The Moon Hoax:Debates About Ethics in 1835 New York Newspapers[DB/EBSCO].Journal of Mass Media Ethics,2000,15(2):89-100.

同类推荐
  • 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内容包括:韩国中小学教育概述,全力推行教育公平政策,实施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课程,确立“以人为本”的教改方向等。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党报所处的发展环境入手,全面分析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探究党报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党报群众工作的改进思路。
  •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浙籍作家翻译艺术研究

    本书所关注的主要是出生在浙江、也主要在浙江以及周边江南地区从事翻译活动的文学翻译家及其翻译艺术成就。作者力图将翻译理论思想的阐述与具体翻译实践的探讨结合起来,并将宏观的研究综述与微观的翻译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力图遵循相关翻译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理论中的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浙江文学翻译的成果作了客观的梳理和研究,对浙籍作家的杰出的翻译艺术以及相应的译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爱弥儿

    爱弥儿

    陶红亮编著的《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是世界教育经典书系之一,《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讲述了:《爱弥儿》是西方世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理论名著。此书对后世的教育学说以及幼儿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它的脉络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一场关于幼儿教育革命的、近年来在国内较为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发端于这本《爱弥儿》。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魔园祭

    网游之魔园祭

    【世界】战事报道:倾城一世VS烈火雄心,坐标帝都东门250里赤湖沙滩!【世界】九九归真:我靠!又打起来了!【世界】你说柠檬酸不酸:啥啥啥?!帝都东门?!这不要命的一群人.......【世界】我在嗑瓜子:发瓜子发瓜子!.........【光元素】无聊发呆ing:老大老大!呼叫老大!那群人居然敢在帝都门口打架,快收拾他们!【光元素】叫我老大:啥?【光元素】小猫崽:边去!没喊你!【光元素】叫我老大:哦!......【世界】独家报道:光明殿已到达战场!【世界】私人报道:幽冥殿已到达战场!....【世界】倾城啸:我靠!TMD!不打了!【世界】炎神:MD!这俩人怎么回来了?!
  • 烬区

    烬区

    大陆的战争,究竟因何而起?血色和平之鸽,能否平息战乱?来自宇宙的邀请,进入战乱星海。不明的神秘DNA,究竟是何生物?星球的瘟疫,来历不明的虫群。全面开战,星海之中硝烟四起。飞船坠毁,失去联系,迷失于浩瀚星海。躲避通缉,开启返航之路。敌人覆灭,星海之乱却远未平息……注:本作是一部含有都市异能元素的科幻星战类小说,以异能为主,科技为辅。
  • 忆梦大陆

    忆梦大陆

    忆梦,忆一世之梦,欢迎大家光临忆梦的空间,在这里没有豪华灿烂的打斗场面,没有惊世骇人的魔法、斗气,却有着忆梦的空间,一份属于自己的忆梦空间。在忆梦的大陆上,有的人想要征服整个大陆,有人想要保住自己地位,而有的人只想保住自己的简单的生活。.........当有一天,罗斯的天空发生变化的时候,李谦却被蒙在鼓里,被一纸谎言瞒着,被一纸的信念支撑着,当发现自己的努力动力来源于一直谎言的时候,李谦......
  • 爱情站点

    爱情站点

    爱情,都有些自己的站点,到站下了车,却还是会留恋。可有时,该离去的还是要离去。无法挽留的,就让它成为永远的美景,一直存在吧。
  • 末世:零

    末世:零

    人类,一个伟大而强悍的种族。数千年的历史让这个种族创造了无数奇迹。我们在地球上建立了强大辉煌的文明,并且不断的发展着新的事业。古老而神秘的玛雅文明预言,2012,地球将毁灭。长年的考证和推算后,科学家们得出并对外公布了这个消息的不可靠性,但是Michael教授本能的直觉,某种奇妙的预感让他深深不安............
  • 司夏

    司夏

    司夏者,神界司掌夏季的神女,机缘巧合之下,她误解了雾明涧封印的上古神兽麒麟,因而被遣下界搜集神兽信息,将其再次封印。麒麟者,因神界极为隐秘的秘密而被封印的神兽,被司夏解封,元神散落人界,等待着再次苏醒的那一日,翱翔四海。只是命运弄人,最后的最后,她的抉择该何去何从,是听从上天安排,还是遵于内心所想?那年七月初,她笑着对他说,听说长安的夏天,美不胜收。
  • 恶魔囚宠

    恶魔囚宠

    她人前是冰山美女,人后是他的禁脔;他人前是优雅天使,人后是嗜血魔鬼。明明是救命之恩,却是无尽痛苦的开始,为了弟弟,她忍辱负重,却误信他人,将弟弟推进深渊,一切平静下来,最后下黑手的,却是——她最亲的弟弟。
  • 极速星程

    极速星程

    几个人在宇宙里飞着飞着让一群陌生人给抓到了陌生的星球上,接下来就莫名其妙的为这些外星人一起来拯救宇宙。说起来自己都不相信,他们为了一个毫无头绪的理想化目标努力,却经历了最丰富的人生······
  • 天骄争锋

    天骄争锋

    修书气的文修,一字镇压天地,修灵气的武修,一拳崩碎山河,文武兴盛的大世界,各脉体系的修炼法,机关,蛊术,符咒,各展千秋。少年唐浩带着变异了的地球秘籍来到这个世界,会战天骄
  • 传奇的大商

    传奇的大商

    在现实社会中,徐景天生意失败,走投无路!绝望之际却意外穿越到大商朝。上天给了重新给了徐景天一次机会,景天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创造了真正公平、和谐的大商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