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900000046

第46章 参考文献(1)

一、中文论著部分

曹泽林:《国家文化安全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冀、杨金志、程义峰、秦亚洲:《公开铸造公信力》,《瞭望》2009年第29期。

陈雷:《水电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国三峡》2010年第3期。

陈力丹、时潇:《我国传媒未成年人报道的违法现象——从“13岁少年爸爸”报道谈起》,《新闻记者》2009年第5期。

陈力丹、赵卓伦:《大胆履行职责,谨慎点名揭露——评通讯掖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业》,《新闻实践》2010年第1期。

陈涛、赵万普:《新闻安全生产观与媒体社会责任》,《记者篮》2008年第1期。

丁和根:《梵·迪克新闻话语结构理论述评》,《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丁未:《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知沟”现象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董天策等:《都是传媒惹的祸?——理性审视“蕉癌”风波》,《新闻记者》2007年第5期。

杜俊飞等:《公开时刻: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杜骏飞:《通往公开之路: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6期。

范明强:《社会学视野中的恐怖主义》,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甘伟姗、刘洪:《是什么在泯灭新闻——封口费现象剖析》,《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7期。

高世屹:《媒体无法缺席》,《时代潮》2003年第11期。

高世屹:《危机管理》,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顾行洋:《健康传播活动中我国媒体的新定位》,《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1期。

郭一曲:《文化安全:大众传播的历史责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2期。

韩纲:《传播学者的缺席——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十二年》,《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1期。

郝庆军:《作为研究方法的知识考古学》,《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何其聪:《食品安全报道的受众心理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何镇飚:《从FCC看美国的媒介安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7期。

何镇飚:《电影人的挑衅——写在华氏911夺得金棕榈》,《电影故事》2004年第9期。

何镇飚:《关于媒介安全的思考》,《当代传播》2008年第1期何镇飚:《广电传媒在金融危机中的积极作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5期。

何镇飚:《媒介产品的经济学分析》,《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3期。

何镇飚:《媒介即信息还是媒介即按摩?》,《新闻界》2006年第1期。

何镇飚:《媒介强国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10期。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让政府网在政务公开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胡百精:《中国危机管理报告(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胡百精:《中国危机管理报告(200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胡百精:《中国危机管理报告2008-800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胡春阳:《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胡光夏:《媒体与战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胡惠林:《国家文化安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策论》,《学术月刊》2000年第2期。

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胡赳赳:《2009十大关键词》,《新周刊》2009年第24期。

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胡联合:《关于恐怖主义问题的西方传媒因素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6期。

胡雯:《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观评述》,《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黄华:《论话语的秩序》,《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黄敏:《“新闻作为话语”——新闻报道话语分析的一个实例》,《新闻大学》2004年春季号。

江冰:《新形势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年第2期。

李建中:《国防经济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韧:《英国媒体的自我监督体系》,http://www.xhby.net/xhby/content/2006-08/26/content_1379440.htm

李伟、杨明杰:《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斗争》,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李希光、赵心树:《媒体的力量》,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李小军、童晓玲:《风险社会视野下的食品安全与大众传媒》,《新闻世界》2009年第8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发展委员会:《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张玉国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林语堂:《中国新闻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林志明,《译者导言:福柯Double》,《福柯:古典时代疯狂史》,三联书店2005年版。

刘宏:《广告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中国健康教育》2010年第1期。

刘晓红:《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龙一春:《日本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鲁宁:《安全大于自由之“黑莓”案例》,《青年时报》2010年8月16日

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马丽蓉:《全球软环境治理与媒介霸权主义——从“伊斯兰恐怖论”和“中国威胁论”谈起》,《回族研究》2008年第3期。

欧阳开宇、王安中:《媒介安全体系的价值认知与实现路径》,《现代传播》2008年第6期。

潘向光:《现代广告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潘一禾:《文化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彭伟步、李贺:《新媒体环境下官员应有怎样的媒介素养》,《中国记者》2010年第5期。

彭晓芸:《被混淆和被忽略的——关于校园惨案的媒介伦理》,《南方传媒研究》2010年总第24期。

卜卫:《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钱燕妮:《传媒霸权:表现和影响》,《新闻前哨》2009年第6期。

瞿坤:《当前中国新闻法缺位的法律思考》,《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任辉:《儒家学说与马斯洛“安全需要”的哲学思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尚小溥、张润彤:《信息安全:意义、挑战与策略》,《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邵辉、王凯全:《安全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邵静:《论在新闻把度中消解媒介恐慌》,《新闻实践》2008年第10期。

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邵培仁:《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邵培仁:《媒介恐慌论与媒介恐怖论的兴起、演变及理性抉择》,《现代传播》2007年第4期。

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新闻大学》2001年第4期。

邵培仁:《传播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邵培仁:《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邵培仁:《文化产业经营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邵培仁:《恐怖源于媒体?——媒体恐慌论介绍及启示》,《新闻记者》2007年第6期。

邵培仁等:《媒介理论前沿》,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邵志择:《恐怖主义与西方媒介的关系》,《新闻记者》2006年第5期。

沈昌祥、左晓栋:《信息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沈国麟:《控制沟通:美国政府的媒体宣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隋岩:《电视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

孙吉胜:《语言、意义和国际政治——伊拉克战争解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孙健、李天娇:《胡锦涛:给前线救灾部队每人配发一台收音机》,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8-05/20/content_8213724.htm,2008年5月20日。

孙藜:《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汤天甜:《“纸馅包子”背后的警示》,《青年记者》2008年3月下期。

唐圣平:《媒体与人: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媒介?》,《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第3期。

唐思:《论国际传播中的传播主权问题》,(2009-10-2)http.//www.cddc.net/cnnews/yjszl/te/200910/11814.html

屠忠俊:《媒介的四重出售模式》,《当代传播》2003年第6期。

庹继光、李缨:《“媒介失语”比“媒介审判”更可怕》,《新闻界》2005年第4期。

万杏华:《记者的话语权把控》,《新闻前哨》2010年第5期。

汪民安:《福柯的界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汪晓风:《信息与国家安全》,博士毕业论文,复旦大学,2005年。

汪玉:《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国国情国力》2008年第11期。

王飞:《扩张的帝国与冲突的世界——论美国传播霸权的实践》,《齐齐哈尔学报》2008年第1期。

王光辉、严贤国、牛莉萍:《厚报时代的文字规范与新闻安全》,《中国记者》2008年第12期。

王洪钧:《大众传播与现代社会》,台湾天下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王朋进:《美国电视节目内容管制分析》,《中国电视》2007年第6期。

王新伟:《齐心抗大旱携手保民生》,《经济日报》2010年3月2日第1版。

王逸舟:《恐怖主义溯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王逸舟:《重视非传统安全研究》,《人民日报》2003年5月21日第7版。

王逸舟:《恐怖主义根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王永滨等:《媒体信息安全的整体监控》,中国传媒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魏永征:《PCC执业守则2007年版及其他》,http://yzwei.blogbus.com/logs/13760778.html

吴荣富:《科学报道可降低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恐慌——清华大学“乙肝新闻报道研究班”关注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健康传播》,《中国畜业导刊》2009年第10期。《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肖欢、江心学:《浅析当代恐怖主义中的媒体因素》,《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2期。

肖伟:《英国报业投诉委员会的运作机制》,《新闻记者》2006年第2期。

谢婧:《以风险社会的视角看媒介恐慌的三个层次》,《东南传播》2008年第4期。

新闻出版总署:《记者不得以“曝光”要挟索财》,《城市党报研究》2010年第2期。

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展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徐沁:《博士生媒介素养教育隐忧及对策——基于浙江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继续教育》2010年第4期。

薛薇、陈欢歌:《基于excel的统计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严三九、王虎:《危机事件中的信息公开与媒体报道策略分析——以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报道为例》,《抗震救灾报道评析专辑》2008年第6期。

严怡宁:《透视CSA强力监管与传播自由》,《现代视听》2007年第12期。

颜烨:《安全社会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

杨红霞:《政府与新闻媒体在信息公开中的角色定位——由“封口费”事件引发的思考》,《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9期。

姚德全、乔海曙,肖晓敏:《传媒安全与发展:一个资本运作视角的分析》,《新闻出版交流》2002年第6期。

叶海亚·R·伽摩利铂:《全球传播》,尹宏毅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殷晓蓉:《话语分析:如何为媒介社会语言实践提供说明?》,《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余潇枫、潘一禾、王江丽:《非传统安全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余潇枫:《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管理治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曾海芳:《管制、放松与整合——透视当前英国广播电视政策的改革》,《新闻记者》2007年第10期。

查华:《论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基本渠道》,《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9期。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是作者夏洛特·梅森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后写成的,介绍了孩子的思维过程,使家长在教育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书中,夏洛特·梅森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避免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本书反映了2013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概貌,收入了厦门市宣传文化系统组织的调研成果和其它相关的工作成果,为读者从各个方面了解厦门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情况提供较为详细、全面的信息,为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平台,为厦门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服务。本书涵盖了2013年度厦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反映了厦门市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提出推动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规划、策略,对于推动厦门乃至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守望声屏:论媒体的责任与自律

    本书收录了“长沙广电杯”深化“三项教育”、治理“五大公害”论文征文活动的上相关作品,一是领导和理论骨干在有关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或撰写的相关文章;二是本次论文正文中的部分佳作。
热门推荐
  • 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

    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空中的黑夜

    星空中的黑夜

    ——就算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重新爱你,不为别的,只为对你的一见钟情。要是有一天我真的爱上了别人,而不是你,该怎么办?我会把那人给杀了,将你继续留在我身边,即使你会恨我,但有你在,就够了。要是我的记忆永远不会记起你,该怎么办?我会强制你陪在我身边,直至记起我为止。我的黑夜中,怎么会少了你。你的黑夜中,我就是那颗星。
  • 朔望集

    朔望集

    引子诗歌对于日益喧嚣的生活环境愈发显得不合时宜了,之所以还忘不掉,也恰是她独特的魅力之所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无论是风光霁月,亦或者是阴雨晦冥,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诗歌始终是相对接近大众所熟悉一种体现途径,其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虽然消除了一些古体韵律方面严格的旧鄙,但对于诗歌来说,她还像正值豆蔻年华翩翩少女,魅力无限!不才对于诗歌是爱好而非专业,每有会意,便试着将自己所见、所感以诗歌的形式写出来,仅此,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读者予以指出,不胜感激!
  • 寺塔记

    寺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终于没忘记

    终于没忘记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的家。
  • 剑典

    剑典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之时,用了一把开天大斧,而之后大斧化为一把大荒剑,谁得到他它就能获得统治之力。从小长在铸剑山庄的叶云是个被预言“救世主”的奇才,但从小因误食一种毒物,从此变成一个世人触摸就会身亡的怪物。看他如何与青梅竹马的柳秋然寻找破解之法,又如何炼成五毒法,又是如何证明预言,一步步冒险,一步步成为救世主呢?一切就看叶云的造化了。叶云是否会坚持不懈的向前方走下去吗?
  • 羽翔起始

    羽翔起始

    我的名字是刘启,一个普通有爱做梦的高中生…………本来是。我终是喜欢幻想,比方说自己突然有一天可以飞翔或者是成为英雄之类的的。虽然知道这不过是幻想而已,虽然知道这不过是人类最爱幻想的几样东西之一,我却依旧这么想着,然后过着平凡的每一天。现在想起来,我会因此而感到后悔么?因该不会吧…………现在的我,依旧在怀疑这一点。如果当初的那个晚上我没有选择待在阁楼上,也许一切都会不同了吧……还是说,不论地点有没有改变,有些事都一定会发生?那个晚上,我遇见了那个为了自己的责任,同时也为了找到丢失之物而寻找助手的少女。然后,我梦想的一部分成为了现实。我应该高兴么?当时的我,确实很高兴,现在也一样吧……但是我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知道,以前也是,现在也是。我要去找到答案,不仅仅为了我一个人。
  • 尸香门第

    尸香门第

    爷爷说我是“岁君克寿”,每年生日要我必须回家,有一年倾盆大雨我没有回去……
  • 巾帼红颜:悍妃太嚣张

    巾帼红颜:悍妃太嚣张

    曾经有那么三年,李昊天恨不得将萧遥扒皮拆骨;后来,智多近妖、性狡如狐的萧遥降入他的麾下,伴他南征北战,助他称王……都说共过命的交情更牢固,李昊天果然不再想把萧遥扒皮拆骨了,他现在更想的是……解下萧遥的战甲,将她拆吃入腹……(亲兵安和:“将军与萧将军连夜商议战事,现在还未起身……”有JQ?众将莫测高深:“恩,如此,我等还是勿要打扰为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