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900000042

第42章 我国媒介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3)

四、媒介从业人员相关责任、素质与知识匮乏

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传播职场新人进入到大众传播行业。而大众传播业一方面具有高速度、高效率的运作特征,另一方面却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媒介安全技能的培养。例如:纸馅包子的始作俑者就是一位“新闻民工”(汤天甜,2008),甚至连专业上岗证和相关资质都没有,相当于临时工作人员,但却拥有了传播新闻与信息的话语权。研究表明,类似的用工制度和播出环境以及新闻采编体制在我国不是个案,这类危险和威胁随时存在。有些媒体对记者的考核实行工分制,招聘了很多“编外”人员。“台社签”、“部门签”、“栏目签”的用人机制,促使记者求量不求质,为了多发稿,主动为企业“制造”新闻(甘伟姗,刘洪,2009)。而虚假新闻或有偿新闻也在这种利益和责任的博弈中诞生,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媒介安全的重大隐患。

《襄樊晚报》相关负责人指出:版面与采编人员的增长不同步。《襄樊晚报》校对人员只是从以前的四人增至六人,而版面却增加了四倍,二者增长率相差几倍。这种情况势必加大校对人员的工作量,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差错率也随之不断上升。从“校异同”到“校是非”,对校对人员个人能力的要求提高了。版面数增加表明报纸版面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要求校对人员具有全方位的知识能力。尤其是近年来报纸专版、专刊数量不断增加,校对者必须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校对出“是非”来。

同时,广告所占报纸版面也在增加,由于广告主对报纸文字规范的不了解和他们自身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广告中的差错数量急剧增加,这就更增加了校对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王光辉,严贤国,2008)。

媒介安全事故中,由于新闻从业人员操作不当或认识偏差导致的错新闻、假新闻、舆论影响不好的新闻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一方面是由于新闻从业人员立场不坚定、政治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的新闻报道导向性错误,另一方面,包括语言文字、数字、人名、地名、称呼的错误等,从而导致危机和恐慌的技术性错误(陈涛,赵万普,2008)。

五、公民媒介安全素养有待提高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定义,1992)。具体而言,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公民,必须能够主动获取信息,正确理解信息,批判地思考信息,让信息为己所用。

也可将其简化为获取、分析、传播和应用各种形式的媒介讯息的能力。对媒介素养的认识和关注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丹麦的教育工作者。而有关媒介素养最早的文献是英国学者里维斯(Leavis)和汤普森(Thompson)于1933年发表的文化批评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Leavis,Thompson,1933)。20世纪60年代以后,媒介素养的观点发生转变,即由消极抵抗转变为积极培养批判能力。由于各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到70年代后,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目的也更加明确,那就是培养受众的媒介批判意识,以及“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Buckingham,1998)。

在本研究进行的中美大学生媒介安全比较研究中,当美国大学生有被问及“在危机中是否知道如何从媒介中获得安全信息”时,有91.67%的美国大学生选择“我知道如何从媒体获得安全信息”,8.33%选择“不知道如何从媒体获得安全信息”。但国内大学生有48.95%选择“知道”,51.05%选择“不知道”。也就是说,美国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具有从大众传媒中获得安全信息的能力和素养,而国内大学生只有一半具备了这一能力。

学者徐沁在对浙江大学学生进行的媒介素养研究中发现,学生对于抵御外来传媒的意识形态影响与文化安全理念淡漠。媒介素养,特别是媒介安全的素养有待提高。在辨别“您认为西方国家通常将中国报道成无人权国家”的说法时,选择“部分真实”者本科生占45.95%,硕士生占40.79%,博士生占45.83%,表明大学生、特别是部分博士生对国际上一些媒介政客操纵和散布不实之词或攻击性言论缺乏辨别意识,认识不到媒体信息是对现实的再架构,必然反映某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正由于对媒介信息的政治、经济语境缺乏清醒的辨别,才使部分学生在海量信息冲击下,烙下某些传媒意识形态制约下的观点印痕,这种受传媒意识潜移默化影响而失去自主判断力的副作用,不容小觑。当问及面对“媒体报道出现偏差时的第一反应”时:选择“立即要求纠正偏差”者,本科生占10.81%,研究生占7.58%,博士生仅有2.08%。选择“不会要求纠正”者,博士生所占比例高达28.13%。这些现状表明,目前大学生、尤其是博士生缺乏执著的参与意识、维护正义和忘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而良好的媒介素养是通过思辨、质疑的参与意识来影响和督促媒体改善传播信息质量的。倘若具备了解读、评判和抵制不良信息或媒介运用技能,无疑有助于提升博士生驾驭自身文化环境的力量和创造新文化的素养,有助于敦促公众一道,共同创建具有理性精神的公民社会(徐沁,2010)。

影响我国媒介安全的媒介素养因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他们能否在危机中合理运用大众传媒的安全功能,能否运用媒介素养知识,降低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威胁的可能,将直接决定我国媒介安全的状况与水平。近年来,由于个别官员应对舆论不当,导致群体性事件多发,群体与公共安全受到威胁,甚至社会安全也遭遇重大挑战。加强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媒介安全的重要议题。但是根据重庆市的一项跟踪调查显示,“重庆市近46%的市管干部不上网或几乎不上网,有近25%的处级领导干部一周上网时间少于1小时,有19个区县党委中心组从未开展过网络知识、舆论引导、危机公关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活动;有12个区县在党校课程中没有设置网络相关知识的学习。”(彭伟步,李贺,2010)很多官员对待网络舆论习惯性地采取过去对传统媒体的严格控制和把关的做法,习惯性地用公权力来压制舆论,但是在信息发达的新媒体时代,这种沿用过去的工作模式来应对网络舆论,往往只能将事态推往更严重的方向。如果政府官员不能有效辨别虚假信息,不及时对各类网络流言进行公开的正确引导,只是一味进行关停和屏蔽,希望通过媒介失语来实现媒介安全,只能引起更大的舆论风暴和社会恐慌与危机,甚至有可能导致社会混乱。

第三节我国媒介安全的发展对策

一、要把媒介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一)维护媒介安全,就是维护国家安全

正如本研究第一章所论述的,媒介安全包括了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群体安全三个层面,不仅涉及了传统的国家安全,而且包含了反恐等非传统国家安全。大众传播在维护国家安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拉斯韦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到阿什德的《恐怖主义与恐慌政治》,传播学始终关注着不同时代大众传播对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1994年国务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第三章“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中第十八条,专门就属于《国家安全法》第五条所称的“重大贡献”作出了司法解释,其中第五款为“在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的人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工作中,成绩显著的。”而大众传媒的安全和教育功能以及大众传播的特性,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最大范围地教育、动员、组织公众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二)维护媒介安全,就是保障国家文化与传播主权

保障国家文化与传播主权,是指保持在文化与传播上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健康性。国家安全层面的媒介安全,一方面有其相对独立性,涵盖面在新闻传播领域,媒介安全也包括了传播层面的斗争;另一方面,媒介安全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虽然,媒介安全并不能超越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而占据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媒介安全的地位会变得更为突出,并直接对其他方面的安全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当代国际传播中存在着政治经济性的失衡。这种失衡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的传播鸿沟的加大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介垄断上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世界上“传媒强国”和“传媒弱国”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传媒强国占据着国际传播的重要资源,而传媒弱国只能被动接受强国传播的信息,传媒强国和传媒弱国在传播技术、传播资源和传播内容上都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传媒弱国的传播主权处于被损害与被侵略的地位。

传播主权的思想在国际法里面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在现有的国际法文件当中,有关国际传播和传播主权的重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国在传播方面享有平等的主权;第二,传播媒介不能用于侵略他国的行为,国际法明确禁止了侵略战争,同时也间接禁止了美化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和威胁使用武力的宣传,禁止各国通过例如由国家政府所有或政府控制的国际传播媒介鼓吹侵略战争的言论,各国也有责任停止在其领土上由私人群体进行侵略战争的国际宣传; 第三,播媒介不能用来干涉他国内政:既然国际法禁止任何形式和任何措施的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因此传播媒介也不能采用; 第四,各民族在传播方面享有民族自决权:国际法关于民族自决权的规定包括了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发展自身传播基础设施的权利,为了公众的利益制定传播政策的权利,以及没有歧视地参加国际传播的权利(唐思,2009)。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保障本国的传播主权和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各国普遍重视的媒介安全战略内容。2010年5月21日美国国防部宣布,为了打击敌对国家和黑客的网络攻击,“网络司令部”于当天正式启动。司令部位于马里兰州的米德基地,以网络防御作战为主要任务。报道称,网络司令部隶属美国战略司令部,以基思·亚历山大为司令官,编制近千人。一直以来美军各部门都在网络领域孤军作战,网络司令部统一管理、强化对策,并将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按照计划,网络司令部将于10月全面运作。除美国外,2009年6月韩国也高调宣布将成立网络司令部,并计划于2011年正式启用。此外,英国、日本、印度等也在纷纷筹划网络战指挥体制、机制的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则。事实上,网络已经成为大国博弈媒介安全的新战场。而各国纷纷成立网络传播的国家安全机构或军事司令部,其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本国的传播主权,从而实现国家安全。

(三)维护媒介安全,就是反抗媒介霸权与媒介帝国主义

媒介霸权是文化霸权的一种,文化霸权是指利用政治、经济、技术、语言、技术的优势,良好的文化设施、控制世界文化资源与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实行文化渗透,力求建立有利于发展其政治、经济霸权的全球文化。阿尔文·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提出:“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的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控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和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托夫勒,1991)而文化霸权的目的是要重塑他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从而严重威胁该国的国家文化安全。

“媒介帝国主义”这一概念源自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他在《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中明确提出了“媒介帝国主义”的问题,探讨了美国的政治、军事集团与通讯、电视工业两方面力量的结合趋势,以及向外扩张、输出所谓“自由企业”的目的。席勒认为,美国政府出于意识形态和经济的目的,与美国军事工业联合起来,对外国政府和机构施加压力,使他们播放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推销美国的生活方式。其中蕴涵商业信念、政治和文化价值观以及对美国消费品的消费(席勒,2006)。媒介帝国主义无疑对他国的文化及其传播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媒介安全正是要预防、抵制和消除以美国为首的媒介帝国主义的入侵。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 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 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近况及教师的期望。班级活动或班级比赛,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和谐融洽班级气氛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主动参加,以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 爱弥儿

    爱弥儿

    陶红亮编著的《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是世界教育经典书系之一,《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讲述了:《爱弥儿》是西方世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理论名著。此书对后世的教育学说以及幼儿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它的脉络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一场关于幼儿教育革命的、近年来在国内较为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发端于这本《爱弥儿》。
  • 传媒实践力

    传媒实践力

    来自传媒一线学者的经验总结。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出版、公关以及广告等方面,描绘新媒体发展现状,阐述传统媒体的行业特色;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媒体的趋势;详解新闻传播理论,梳理伦理法规脉络。持论有据,案例经典,既可领略草根博客的犀利,又可触摸学术论文的深邃。
热门推荐
  • 欢喜冤家:我的失忆男佣

    欢喜冤家:我的失忆男佣

    天生乐观开朗的康以柔在27岁“高龄”被相爱6年的初恋男友抛弃,她只得落荒而逃。一年后,她走出情伤回国,却在某个月黑风高雨里“捡”回来一个帅得惊天动地的男人,她无数遍认为自己捡了个麻烦,理所当然的命令他为她做这做那,没料到这男人居然是自己公司的老板。而他为了揪出谋害家族企业的幕后黑手,上演精彩绝伦的“失忆”独角戏,强忍着被她压迫,甘愿賴在她家当男佣。渐渐地....康以柔的“厚脸皮”引起了冷酷老板的爱慕之意,他们争吵着、和好、然后继续争吵.....直到真相大白,她讨厌被欺骗的感觉,他却怎么也不肯放手,不顾一切在众目睽睽之下吻了她,并对她说“我们结婚吧”
  • 一遇师弟误终生

    一遇师弟误终生

    “都说一遇师弟误终生,师弟为何你一直不娶妻?"“那师姐你嫁给我好了,就当为天下女子除害了。”天云宗内流传着一句话:一遇师弟误终生。可好巧不巧这个师弟就抓着师姐不放。左一个师姐嫁给我右一句师姐嫁给我。终于,师姐怒:“夏清梵!你再缠着我我就立刻把你赶下山!”某师弟笑咪咪的看着自家暴怒的师姐:"那师姐跟我一起下山成亲去吧。"
  • 一世高傲霸妃

    一世高傲霸妃

    她,本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千金小姐,但在一个夜晚,被仇家杀害,穿越到古代,成了一个丞相三小姐,他,一个高傲王爷,却因一道圣旨,产生了交集!
  • 唐骏自传

    唐骏自传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重新出发。1990年的夏天,我放弃在日本苦读五年的博士学位,放弃可以预想的博士毕业后在日本的稳定职业和安定生活,决定独闯美国,追求我的美国梦。从那一刻开始,我已经知道我的一切都将重新出发。我知道放弃在日本的一切很可惜,我也知道未来的美国梦之路会很艰难。因为对我来说这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 六道之始

    六道之始

    为什么?爱与恨,对与错到底谁是谁非。探索人类的终极之谜,定义爱与恨,对与错。
  • 机枪科技知识(上)

    机枪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后圣域传说

    后圣域传说

    圣域,神圣之地,容不得半点污染女战士珂的到来,使圣域改头还面,却最终没能逃离命运的束缚……珂,就算灰飞烟灭,我们也要在一起……
  • 微浣

    微浣

    第一次相遇你了,一口一个本少爷的,我误认你是花花公子,表白我不相信你,但你用真情打动了我,我接受了你的邀请,后面你竟然出国了,国外传来你已经身亡了,我悲痛欲绝,毕泽枫竟然向我表白了,我拒绝了你,因为我答应姜潮爱他一生一世的,我准守了诺言,姜潮在5年后回来了,我惊吓到了,姜潮变了,帅气了,我一时无法接受优秀的姜潮了,姜潮耐心的指导我,我们在一起了。
  • 将军府大小姐:女将军

    将军府大小姐:女将军

    本文共分为两卷。第一卷主要讲穿越女南宫月在一个历史架空的年代是如何技压群芳,风生水起。第二卷则是,南宫月以历史上唯一一个女子的身份从军直到成为将军,指点江山,率百万雄师与敌军抗衡,验证了那句“平定天下之人“的寓言。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