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0200000064

第64章 媒介话语的历史性超越与重建(2)

2.汶川大地震的透明性报道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实现了信息的自由流动

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真正的权力通过话语来实现。媒介话语权包括知情权、真实意思表达权和自由公开传播权,依托于民主开放的传播环境的建构。

信息公开透明成为检验社会是否迈向成熟与理性的一面镜鉴。灾情不会因为传播而变得更严重,却能因信息的公开透明而赢得更多补救的机会。SARS报道的教训是刻骨铭心的。唯有铭记,才会有反省的进步。继今年初“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成功报道后,央视在汶川地震报道中,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信息传播,成功地搭建了灾害事件信息发布与沟通的平台,及时发布了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如实报道灾情动态、现场救援、灾民安置、各界援助等信息,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媒介转播或使用了央视的直播信号,使之成为国内外媒体的主要信息源,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引导功能。在汶川地震报道中,详尽客观地报道地震破坏的程度,及时更新伤亡人数,坦陈救灾遇到的困难,如实报道工作进展,不掩饰、不夸大,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坚决实行阳光运作,使广大群众在这次灾情的信息传播中,感受到了信任和知情权的被尊重,国人更藉此与国家同命运共呼吸。

这次抗震救灾信息的透明度,还表现在对国际媒体的开放上,所有震灾现场都对中外媒体开放,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唐山大地震后7年,这座城市才被允许外国记者前去采访报道。而这次汶川地震,外国记者通过一张特别通行证,就可在灾区自由采访。美国公共广播公司(NPR)的自由记者Jamila Trindle用“难以置信”来形容自己“可以在中国这么自由地报道一次灾难”。

3.汶川大地震的人文性报道凸显了政府的民生意识,展现了国家的全新形象

汶川地震报道从报道观念的转变到报道主体的选择,都体现了对人性与生命的尊重,这也是近年来民生新闻和民主意识深入人心的结果。我们看到,当国家首次将5月19日至21日设定为“国殇日”、首次为死难的平民哀悼之时,全国各大媒体第一时间将版面调整为黑白色;央视除科教频道外的所有频道和绝大部分省级卫视在这三天内都并机播出央视地震直播节目。四川卫视、重庆卫视、广东卫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等几家电视台几乎停播所有娱乐节目,全方位、高密度、大范围的连续报道灾区、灾情和救灾情况;重庆市六个广播频道打破常规播出编排,实行地震重大事件特别直播报道,同步为市民报道权威机构发布的即时信息,并提供捐助、寻亲、求助等服务。

在报道形态上,电视特写的大量运用是这次地震报道的一个亮点,无论是新闻特写还是人物特写,都聚焦于一个大写的“人”字,将抗震救灾事件的一个横截面予以浓墨重彩的渲染放大,注重人情味的细节描写和展示。大量的电视特写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像《为了71个学生》、《清平乡610人空中大转移》、《八〇后的志愿者》、《穿越死亡谷的领航员》、《逝者安息》、《国家救援队》等等,每一幕都会让人感动得落泪。透过电视新闻特写,那些废墟里的生命,那些逃过劫难的脸孔,那些舍己救人的老师,那些武警、军队夜以继日坚持援救的庄严举动……从柔情中透出坚韧,在悲伤中满含着壮烈。传媒人用一个个特写镜头将灾区人民在危难中体现出来的爱与责任和盘托出。

从唐山地震,到SARS爆发,再到汶川地震,“人”这个字,终于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树立起来了。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之后,人们发现最高决策者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更加坚定和明确,其治国理念也更具民本主张和人文色彩,更加尊重民意,更加关切民生疾苦。英国《金融时报》从汶川地震中嗅到了中国形象的嬗变信号——一个“自信而敢于负责的大国形象”正在形成。

三、电视媒介话语机制的“自反性”思考

话语分析的自反性强调了一种自我批评意识,即对包括电视文本生产在内的话语知识保持一种绝对的质疑。布尔迪厄用“反观性”来强调话语的“自反性”。从理论上说,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成功报道,反映了一种媒介话语的“民主化”趋势。话语的“民主化”(democratization)消除了话语权利和语言权力、义务和人类群体声望的不平等和不对称。但权力持有者可以占用民主化,出于策略目的而产生虚假的,或模仿的民主化是一个高度危险的策略。因而,媒介的“民主化”话语必须得到制度的保障,才能把信息公开变成政府处理突发和公共事件的常规化手段。

汶川地震发生后,西方媒体普遍给中国政府打了“高分”。这种高分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媒介话语的转向与进步。然而,媒介话语的生产机制受制于其背后隐藏的威权。虽然早在18世纪,传播理论完成了从威权主义向自由主义的转变,威权主义的传媒管制制度开始逐渐消亡。但在当今的民主社会里,国家还是必然会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其传播过程,达到对传媒的控制。完全的新闻自由主义只不过是一种理想而已。但从整体上看,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信息自由流动,已经对中国的新闻制度形成了挑战。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为新闻媒体营造宽松的报道氛围,为新闻报道制度的进步提供法制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的“判例”意义远远大于报道本身。

政治文明的制度建设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以政治参与为途径,以法制为其保障制度。而新闻报道的相对自由,本身就是政治民主、政治文明的一种外在表现。在汶川地震报道中,媒体的优秀表现既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后的一次机遇,也显示出灾难报道本身规律的一种偶然,若能以此为起点,将信息公开变成政府处理突发和公共事件的常规,将抗震救灾的一些有效做法制度化,这将是政治民主进程的重要体现,也将是中国媒体的一大幸事。

只有信息公开,公众的知情权才能得到必要保证,并由此作出合理的行为选择;只有信息公开,各种社会资源才能得到充分整合,形成强大合力;只有信息公开,才能够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纠偏,从而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也许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还有不够完善之处,但既有的努力却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只要坚持信息公开就一定会有所成效。

今后无论遇到什么灾难危机和突发事件,没有理由不去发挥信息公开机制的积极作用。在抗震救灾工作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公民意识的蓬勃生长,民间社会的力量凸显,这一切都得益于信息的公开原则、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信息公开乃维持社会正常有效运作的一个理性机制,是开启通往法治社会的一扇大门。只要门开了,就不应把它再关上。

“灾难中,国家政治文明的演进,民族内在精神的重塑,公民责任意识的增强,必将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植于国家的肌体。它会升华为一种文化力量,也会激发出一种制度动力,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底气所在,成为中华民族迈向未来的软实力所在。”地震灾难是悲伤的,但信息的自由流动是可喜的。有西方媒体评价说,“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但回到过去会更难”。愿历史作证!

同类推荐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10-2011)

    本书收集了2011年在山西财经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会思想政治教育协作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和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师生的来稿,约40篇,论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建理论”“思想政治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的学术质量还较高。
  •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研究力求从一个阔的视角探求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的框架,并且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注重探索构建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框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分析论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
热门推荐
  • 绝对控制,总裁的霸爱盛宠

    绝对控制,总裁的霸爱盛宠

    郑楠笙总算知道,人倒霉起来果真是喝口凉水也塞牙缝。十八岁的郑楠笙遭遇到史上最大危机,家族公司破产,父亲跳楼自杀。为了支付突然昏厥母亲的医疗费,她不得不去求未婚夫帮忙。可是……。未婚夫一手搂着衣衫不整的妖娆女郎,一手轻摇着酒杯里的红酒对她冷笑着问:“我凭什么帮你?”郑楠笙顿时脸色惨白,最后一点希望破灭。*为了报复未婚夫的绝情,郑南笙剑走偏锋找上未婚夫的亲叔叔——曾家当家人。曾先生一脸高深莫测地看着她,玩味地说:“想要我帮你可以,不过有条件。在我身边伺候我。”郑南笙以为,他所说的伺候不过是端个茶倒个水,直到……。郑南笙怎么都没想到,她居然会脱光了给未婚夫的叔叔看。*片段一:郑南笙要演戏,曾墨白将她送进最有潜力地剧组。可是就因为当着众人的面吻了她一下,郑南笙就跟曾墨白闹别扭。曾墨白生气,拉下窗帘扯开衣服,一顿收拾后还拍了香艳的照片。“以后再不听话,我就把照片放到网上去。”片段二:郑南笙被投资人叫到房间去,投资人笑眯眯地说:“哪个明星不被潜,潜了才能大红大紫。”郑南笙气得踢了投资人的老二,第二天被故意伤害罪带进警察局。曾墨白将她带出来,当着众多媒体的面劈头盖脸地把她骂一顿。“以后除了我投资的戏,其他戏一律不准接。想演什么找我要钱就是,你的投资人只能是我。”片段三:看到那张泛黄的老照片,藏在曾墨白的最隐秘处。郑南笙终于知道,为什么曾墨白让她拍戏了,并且让她一定成为影后。“你觉得是她演技好,还是我演技好?”郑南笙微扬着下巴,对曾墨白质问。曾墨白深了深眼眸,将她压在身下:“我觉得你叫的更好听。”*曾墨白对郑南笙说:“在这个世上,总有一个人对你掏心掏肺、付出真情。所以,当全世界都辜负你的时候别担心,我依然会把你宠在手心里。”
  • 一个银盒:换个灵魂的秘密

    一个银盒:换个灵魂的秘密

    由一场车祸而引发的一系列事情,让刚醒悟过来的洛柒出了车祸,灵魂竟穿到了一个默默无闻的集团千金身上,而那个女孩就是---冉落,她在她的生日那天出车祸身亡,而洛柒的灵魂意外穿到了冉落的体内。事情会怎样发展下去呢?拭目以待吧!
  • 鲁迅精品选

    鲁迅精品选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鲁迅的文学创作,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可珍视的思想文化经典。继承并认真学习,研究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对于不断培育、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人文素质,必然是大有裨益的。《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鲁迅精品选》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狂人日记》《祝福》《孔乙己》、散文集《藤野先生》以及散文诗和部分诗歌、杂文等。希望通过阅读《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鲁迅精品选》能帮助你更透彻地了解鲁迅,开拓阅读视野,获得智慧启迪,提高人文素养。
  • 第一妖怪学院

    第一妖怪学院

    一个高考各科总分不到一百的学渣,本来以为与大学无缘,结果却收到一封奇怪的录取通知书。开学的时候,按照通知书上的地址,学渣终于来到这所学院的门口,大门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妖怪学院”,这个名字真拉风……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传说中的妖怪,于是学渣成了学霸,创办社团,举办各种比赛,走私各种人类先进物品,在修炼最强大的妖族功法同时,顺便俘获了各色女妖的芳心......
  • 三界乱爱

    三界乱爱

    我本是一介悠哉小仙。奈何好奇心太重,下凡游玩却收了个干儿子。被美人迷惑,贪杯,导致一醉就是十年。当我对美色已经产生抵抗力后,又被逼服药,又睡了一百年。好不容易醒来……报仇?失明?逼婚?孩子?一一接踵而至。看我薄荷小仙如何在一片混乱中养大可爱二宝,拐回傲娇相公。
  • 守戒者

    守戒者

    一艘执行科考任务的科考船在大西洋海域神秘消失,国家出现多了起超自然能力犯罪,民众陷入恐慌,国家陷入危机。而刚刚高中毕业的南宫程,踏入了警校的大门,却殊不知自己早已卷入了这场阴暗的战争中······
  • 神域邪帝

    神域邪帝

    九天云霄,千里江山,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在遥远的九天之上,有一座天庭,统治四方,神帝,与各方天帝携手管理人间,天庭,为神帝解忧,三生三世的情缘,斩不断,切不开!修仙的绝佳!
  • 愿我的温柔能陪你度过余生

    愿我的温柔能陪你度过余生

    “你低着头睫毛颤抖的憔悴模样让我心疼,答应我不要再委屈自己。”“我喜欢你笑起来的样子,可是你每天都在笑,我为什么感觉不到你的快乐。”“苏瑾安,你别对我这么好,不值得。”大三的最后的一个月,就在期末考试结束的当天,他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她的全部。一年后:“你还真是一如既往的爱逞强呢。”“和你有什么关系。”于是转身傲娇的走开,身后的人就这样看着这一抹离开身影,什么表情都没有。
  • 罪三生

    罪三生

    此女承受着流言所赐的罪名.此女信任着死神.此女也许动了情.此女尸骸上的一朵花也许是死神所赠.
  • 神级鬼手

    神级鬼手

    我叫林一凡,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可以说是扔在人海中连祁连都不会产生的一个普通人。但是事情就是这么邪乎。几乎所有的大事件的根源几乎都是由小人物引起的。所以说小人物也是大人物。大人物也是小人物。世界上的奇迹都是小人物创造出来的。包括世界八大奇迹,要是没有小人物的无私奉献,能出来奇迹吗?包括世界大战,最终的导火索也是小人物来实现的。所以说世界上最伟大的是什么——还是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