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400000009

第9章 对外英语广播的主持艺术——“硬新闻”(8)

[笔者议论]

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仪态”一题,人们的议论可谓多种多样,这主要是因为受众具有多样化“口味”的缘故。但是,对新闻主播的“仪态”要求就少了很多,最多的也就只是集中在“大方”、“稳重”和“自然”这三个点上。就目前一直尝试改变的我国电视新闻主播的表现来看,已经开始往自然的、具有亲和力的“叙说”新闻的状态上努力了。

但是,“自然”这一点做得还不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主播一坐在摄像机前,就只是关注自己的表情是否显得“漂亮”与“英俊”了。这时在主播眼里,除了提示器滚动的新闻内容外,就只有“程式化”的表情了。而这些“表情”,又是在日常生活里无数次照镜子的结果所积累,并没有通过内心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后的“真实”流露之“气”。

所以,新闻主播的职业化仪态,是通过日常对新闻职业的认识与践行后积累起来的。单纯的化装,是化不出新闻人的敏锐与镇定自若的大气的;精心选择的时装,是映衬不出新闻主播应有的公正与客观的职业风骨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受众在看到外国电视新闻主播的“仪态”时,会觉得更可信和自然,尽管大部分受众听不懂这些主播使用的语言。

3)达至受众——融洽和谐的关系

当我在播报时,我经常想象在与自己的姐姐或是一位朋友说话。

——BBC Today主持人,休·麦克格雷戈尔(Sue Macgregor)

英国广播公司的受训学员们得到以下智慧的结晶:

信息+主播=传播

成功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主播的问题,并且这一成功取决于新闻稿的写法、对其阅读的方式。好的新闻主播,是与其受众建立“融洽和谐关系”的那些职业人。

如此的“融洽和谐关系”蔑视令人满意的定义。它是一种存在于新闻主播和其受众间的化学成分。当其被展示后,不仅主播,而且受众都是满意的。在其消失的地方,信息显得不足,或失于沟通,并且在一种障碍或电子硬件后被切断,那位主播通常将意识到这个事实。

英国广播公司的训练者罗伯特·迈克雷什(Robert McLeish)认为:“融洽和谐关系”是通过开放式的思维建立的。声音教练大卫·顿希尔(David Dunhill)称其为“放射出去”。受训的新闻主播被鼓励去“赋稿件予生命”、“提升文字以脱离稿件”、“建构它们不同的个性”、“建立一种姿态”或是去形成“提前付款”的状态。所需要的只是一种聚焦的能量、你活力的集中,并且使这一能量对你的受众进行放射。

但是,“融洽和谐的关系”的开始,从不是像想象的始于大众般简单。邀请你走进他或她家的每位听众都是一位个体。你是一位嘉宾、一位熟人、甚至是一位朋友。你之所以被邀请,是因为你有一个值得听的故事(报道)。

尤其是广播新闻主播,很容易忘记自己的受众。因为处于四面是墙的播音间,所以他们开始发声,就像是在与他们自己说话。虽然他们装出与受众说话的模样,但是,他们的关注点却是在别处,并且他们的新闻阅读就开始表现为声音的平淡、歌唱及不真诚。

解决刺耳的或含糊的匿名声音进入话筒的办法就是,去记住你不是从稿件上一口气地重复信息,而是将一个故事(一篇报道)告诉某人。

广播新闻主播有一个附加的不利处境。在正常的对话中,你与之对话的人将能够看见你的脸。你的表达会反射你的故事。如果说故事是悲伤的,你就会看起来悲伤;如果故事是高兴的,你就会微笑。你的手势,可能会协助你的讲述、示意和附加强调之处。虽然你可能有语言含糊的倾向,但是倾听者会通过他们的眼睛、耳朵及看你的嘴而将未听清的部分补上。

现在,试图想象你正与某位不能看见你的嘴、眼睛、或手势的人说话。你沟通中的那一重要部分就消失了。这就是广播中的状态。这种不足,只有通过你通常表现在脸上及手势中的声音表达来克服。

一句提醒的话——过分的音调会使你的声音听起来是在与一位小孩子讲话,而且要消除屈高就下地与你的受众谈话的那种感觉,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对于广播新闻主播来说,另一个特别的障碍是大多数电台情境的不爱炫耀的特点。在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西方受众已经坐下来盯着无线电广播。大多数的人将广播视为一种背景活动。

在厨房里,当受众在厨房伸着带有清洗剂泡沫的胳膊停在锅碗瓢盆儿上时,新闻从一个小小的喇叭传出。所以,为了将注意力集中在新闻简报上,你就必须带着一股能量、一个超过很多令人分心的事物的声调跨越房间、并且说:“听我的!”

能够提供帮助的做法是,绝大多数的新闻简报始于一种标志乐——紧急新闻的广告。但是为了达至并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你应该想象你与某一位受众之间存在的距离,并且集中你的能量从而聚焦那一距离点。

[笔者议论]

在笔者对就读于“英播”的学生们的训练过程中,虽然对于广播和电视两类新闻主播的对象感建立方法有一套具体的训练说法和流程,但是,在做最具体的实务训练时,还是对如何实现训练方法中提到的关键点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之所以这样训练他们,就是因为这是一个需要进行“点拨”后,再加上自己的“感悟”,才能掌握的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主播的气息、语流、语感及声调,都成为一个个独立的要素。而要使听众真正感到主播的声音亲切、真实和可信,就需要把“想象后”建立的“受众”面孔拉到自己的面前;而对于电视新闻主播而言,就要知道自己的播音台前受众所处的距离是多少。

笔者在此,只是简要地概括这一技巧得以形成一位主播职业化生命一部分的要求。但是,能够使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还需要从业人员勤奋地练习,进而逐渐“悟”到适合自己声线及表达习惯的方法。

通过在本节里探讨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主播的心理态势——“告知新闻事实”及影响“态度”的三个要素(举止、仪态与受众建立和谐的关系),对一位从事对外英语广播的“硬新闻”主播的整体职业素质的要求,就有了一个清楚的范畴。虽然这一范畴涵盖的内容是基本的,但是,毕竟为我们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对外传播的从业群体,寻找到了可以立足的出发点。发展过程中结合我们中国文化情境与对国际形势认识的视角,而建构我国对外英语广播的“硬新闻”主播特点和风格,就成为探讨“英播”教育培养方式的重要任务。

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笔者对“英播”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教训回顾,结合多年的从业经历,形成了符合“英播”培养“硬新闻”主播理念的实训方法。经过实践的检验,形成了有效的结果。

第三节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主播连线实训——情境演播

根据国际传媒领域尤其是英语国家媒体形成的对“硬新闻”主播的职业素质要求,结合我国对从事对外英语广播的“硬新闻”主播的期待与要求,加之笔者曾担任中央电视台“白象杯”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参赛选手的赛前培训,因此,以本次大赛的流程为蓝本,设计了运作“英播”培养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主播连线实训的教程——情境演播。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令受训者们从心理和体力上形成了被他们称之为“磨炼”的过程。概括起来,这一实训过程是大家经过了从“站地板”到“站桌子”再到“站镜头”的、体验“乌鸦变凤凰”的蜕变历程。

按照“主持人大赛”设计为蓝本,对“硬新闻”直播连线实训的环节分为:On spot,Space sharing,Back Me Up.

环节一“On spot”设计为现场报道。要求直播室主播与在虚拟现场的外景记者连线。虚拟现场是通过抽签决定的。这一环节要求主播和现场记者在两个空间里,按照新闻播报规律来完成连线直播。要求主播完全摆脱“播音腔”,根据现场记者的递进式介绍,不断提出逻辑性强、凸显新闻点的采访问题。

环节二“Space sharing”设计为演播室新闻话题讨论。要求参与探讨的三位实训者机智地参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语言简练、思维周密、逻辑清晰及与他人探讨不卑不亢、温和从容的态度把握。

环节三“Back Me Up”设计为前两个环节失利实训者的“真情告白”。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晰的、希望晋级的愿望。

以下是对06级“英播”的实训时形成的英语文字版记录,选择其中的两组。

1个案-1(北广):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实训

Group Members:Chen PanWang JingZhang ShuoZhao TingLiu Yutong Wu Meixi

Wang Jing: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CUC Cup Broadcast Presenting in English Contest.Today,we have four contestants for this section.First,let's hav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m.

Chen Pan:Contestant 1 Zhang Shuo from Beijing

Wang Jing:Contestant 2 Zhao Ting from Guilin

Chen Pan:Contestant 3 Liu Chang from Tianjin

Wang Jing:Contestant 4 Wu Meixi from Cheng du.Welcome all the contestants here.

Round 1—On spot

Chen Pan:Now let's enter Round 1 of our competition—On Spot.We have one news theme today which is the special coverage of the heavy snowfall in Shenyang.Each contestant will deliver a 2 minute live report according to their specific spot.Then our committee members will give scores for their performance.Top 3 will enter our Round 2,however the last one has to fight in Round 3.

Wang Jing:Good morning.You are watching a special coverage of the heavy snowfall in Shenyang.Our first correspondent is Zhang Shuo at the hospital of Shenyang.Hi,Zhang Shuo!

Zhang Shuo:Hello Wang Jing.I'm now standing besides the surgery clinic in Shenyang first hospital.The constant heavy snowfall in Shenyang has not only become a weather problem,but also a danger to people's daily lives.As you can see,the surgery clinic is pretty crowded now.There are almost 100 injured people coming into the hospital for treatment every hour.Most of them get injured when riding or driving on the snowy road and some people get a serious cold as a result of the freezing temperature brought by the snowfall.They told me that they adapt to such weather quite well but to hang out in snowfall still requires much attention.

Wang Jing:Does the hospital have any special measure toward this situation?

同类推荐
  • 大众传媒素养论

    大众传媒素养论

    本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本书对于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界定,揭示了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涵义,认定了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个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本书可供传媒学术界、传媒实务界、理论界、教育界以及宣传部门的人士阅读,高校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以及对于我国的新闻与传播事业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均可阅读。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本书是一本从理论创新角度探究电视文艺批评方法的专著。将自然生态学与人文生态学研究的系列成果引入到电视中来,对与电视文艺相关的节目、现状具体考察,在借鉴中西方文化批评的相关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方法,通过整体关注电视文艺与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的内在关系,以“生态中心”的价值尺度,把完善电视文化,建立以人为目的当代传媒体系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
热门推荐
  • 纯情小子俏千金

    纯情小子俏千金

    周晓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机缘巧合之下救下一位世家的千金小姐,并得到了外星科技“天眼”从此风光校园,得到了校花,千金,警花等的青睐,继而转入一场世家之间的阴谋之中,云起波澜,且看主角如何在,初恋,爱恋,之间抉择!从此走上精彩纷呈的成功之路。本书幽默、风趣、感动,纯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经济全球化引领下的企业文化再造工程

    经济全球化引领下的企业文化再造工程

    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现代企业文化概述、现代企业文化理念与发展战略、现代企业文化特征和功能、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理论与实践、创新型与学习型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优化整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框架或模式等。
  • 我的天空之城的葬礼

    我的天空之城的葬礼

    很多东西在习惯很久再次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我往往还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就他妈的已经结束了。记得我和我们宿舍一块去实习的时候,我们坐在老板开着的车里,等他的女朋友,等到他女朋友上了车,问我们两个是哪里的,老板滋腻了一句:航大的。然后我们两个很心虚,因为我们学校全名是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哪里有什么航天大学,我们学校跟航大这么宏伟的字眼简称扯不上边。没想到他女朋友一副很熟很了解的样子:哦哦,航大啊。。。我们很尴尬地点了点头。
  • 点燃晚霞的奇葩老头

    点燃晚霞的奇葩老头

    原创现代都市言情长篇小说,作者运用生动而又精致的笔触,以一个返沪打工的退休老人独特的视角,观照了大都市炫彩霓虹灯下发生的人生故事,昭示了“仁爱是博大的,老了也有有担当”的鲜明主题。
  • 魂游天下

    魂游天下

    人魔大战兮苍生栩栩旷世之恋兮爱恨情仇人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战斗,为了力量,为了生存,为了财富,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荣誉,为了红颜,为了天下,还是为了·······
  • 孔氏志怪

    孔氏志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天魔妃之卿本妖孽

    逆天魔妃之卿本妖孽

    叶倾绝,嫡长公主,文武双残,美若天仙。直到表兄弑父篡位,她惨遭毒杀。这一夜之间,家毁人亡,只有叶倾绝奇迹生还,她誓要修仙,强势归来!那些欺她的,辱她的,以及这笔血债,必须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的讨回来!他乃玄帝,魔界之首,一笑倾六界,再笑倾众生。如此妖孽,却偏偏着了叶倾绝的道,今生今世都只能宠她一个,爱她一人,坚决对她这根废材不抛弃,不放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明伦汇编宫闱典宫女部

    明伦汇编宫闱典宫女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染玉白

    染玉白

    若周念臻那年没有遇见白染,他会成为什么样子?他不会和周家决裂,依旧是身过花丛多情烂漫的周三少情公子;他不会与张家为敌,还能和张怀瑾谈天说地把酒当歌;他不会身首异处,落得个与众人为敌。他应当娇妻在怀,儿孙满堂;应当朋友相伴,一世无忧。听起来不错,可若周念臻没爱上白染,他便不会知世间万物均有两面,所谓善恶不过是立场不同;他不会晓江南景美,却不敌一人明眼笑眸;他不会手握重权,见万事真相;他不会懂所谓爱情,就是看佳人安好,笑意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