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2200000017

第17章 《努力周报》的启蒙(7)

中国的古史全是一笔糊涂账。二千余年来随口编造,其中不知有多少罅漏,可以看得出它是假造的。但经过了二千余年的编造,能够成立一个系统,自然随处也有它的自卫的理由。现在我尽寻它的罅漏,刘先生(顾颉刚论辩的对方——引者注)尽寻它的自卫的理由,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即使不能遽得结论,但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至少可以指出一个公认的信信和疑疑的限度来,这是无疑的。顾颉刚说,他本人古史研究的核心思想,即中国人所知道的中国历史观念,是“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顾文提出了支撑核心思想的三个主要观点:(1)“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2)“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3)“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顾举例“禹”的来历及禹与尧舜的关系:“禹,《说文》云,‘虫也,从肉,象形’。肉,《说文》云,‘兽足蹂地也’。以虫而有足蹂地,大约是蜥蜴之类。我以为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顾认为,东周初年仅有有关禹的说法,到了东周末年《论语》上便有了尧舜的线索,《论语》之后“尧舜的事迹编造得完备了,于是又有《尧典》、《陶皋謨》、《禹贡》等篇的出现”。“从战国到西汉,伪史充分的创造,在尧、舜之前更加上了多少古皇帝。于是春秋初年号为最古的禹,到这时真是近之又近了”。

第10期杂志卷首刊登了钱玄同的《答顾颉刚先生书》,对顾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使用了一连串的褒奖之词,如“真是精当绝伦”“唯有欢喜赞叹”,并“希望先生用这方法,常常考查,多多发明,廓清云雾,斩尽葛藤,使后来学子不致再为一切伪史所蒙。”钱玄同举例谈了对古史迷雾的同感,“我从前以为尧舜二人一定是‘无是公’‘乌有先生’。尧,高也;舜,借为‘俊’,大也……只是理想的人格之名称而已。”杂志上也刊登了不同意顾、钱的文章。刘掞藜、胡堇人的文章不是从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出发,而是担心人们信仰动摇,“因为这种翻案的议论,这种怀疑的精神,很有影响于我国的人心和史界,心有所欲言,不敢不告也”。顾颉刚针对刘、胡的观点,进一步阐释了相关主张。讨论的双方书来文往,表现出很严肃、认真的态度。

1923年2月22日《读书杂志》(第18期)刊登了胡适关于古史讨论的总结性文章《古史讨论的读后感》,首先肯定古史讨论“要明白古史的真相”的宗旨,重申他本人笃信的“寻找证据”的方法,因为“只有证据的充分与不充分是他们论战胜败的标准,也是我们信仰与怀疑的标准”。胡适说,如果翻案是有充分理由的,那这种翻案无疑是属于侦破了几千年的“大骗案”,“对于人心只有好影响,而无恶影响。即使我们的证据不够完全翻案,只够引起我们对于古史某部分的怀疑,这也是警告人们不要轻易信仰,这也是好影响,并不是恶影响。……

这回的论争是一个真伪问题;去伪存真,决不会有害于人心。……又如穷人拾得一圆假银元,心里高兴,我们难道因为他高兴就不该指出那是假银元吗?上帝的观念固然可以给人们不少的安慰,但上帝若真是可疑的,我们不能因为人们的安慰就不肯怀疑上帝的存在了。上帝尚且如此,何况一个禹?何况黄帝、尧、舜?”胡适也高度评价了顾颉刚研究成果的非凡意义,并告诫人们应该对之抱正确的态度:顾先生的见解“真是今日史学界的一大贡献,我们应该虚心地仔细研究他,虚心地试验他,不应该叫我们的成见阻碍了这个重要观念的承受”。刘在杂志上的文章提出了研究古史的原则,即“总须度之以情,验之以理,决之以证。”胡适对此提出疑问:“‘断之以证’固是很好,但‘情’是什么?‘理’又是什么?”刘曾说,“但是我们知道文王至仁”,“我们也知道周公至仁”,胡适则指出“至仁”乃是后世的传说,本不足以作为原则去轻易相信的。至于“度之以情”,胡适担心“从小就灌饱了无数后起的传说,于今戴着传说的眼镜去读诗,自以为‘度之以情’,而不知只是度之以成见呵。”胡适进一步指出,“至于‘验之以理’,更危险了。历史家只应该从材料里,从证据里,去寻求客观的条理。如果我们先存一个‘理’在脑中,用理去‘验’事物,那样的‘理’往往只是一些主观的意见。”对“断之以证”,胡适指出,“在史学上证据固然最重要,但刘先生以情与理揣度古史,而后‘断之以证’,这样的方法很有危险。”

胡适对证据的态度是:证据由何而来,何时寻出,何人寻出,寻找证据之人有无作证人的资格,即便具备证人资格,是否能排除作伪证的可能性?胡适对古史讨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发表较为系统的看法,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把他本人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的“输入学理”、“整理国故”落到实处,也就是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评判历史典籍的真伪,并在此基础之上评估其现代价值。总之,是要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地研究学术,还历史本来面目,把民族自信心建立在历史真相之上。胡适敏锐地认识到古史讨论对启蒙的意义,“这一件事可算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件极为可喜的事,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一定不亚于丁在君先生们发起的科学与人生观的讨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读书杂志》1924年2月22日第18期发表了胡适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在当时引起了一番争论,颇热闹过一阵子,也给近现代文化史留下了一小段佳话。胡适的文章是应清华学校胡君敦等四位即将出国留学的青年的请求而写的。胡君敦等人想在出国之前的较短时间里打下一个关于国学的常识性的基础,请胡适开列一个需读的基本的书单子。胡适为他们开出一个“国学书目”,洋洋洒洒,分“工具之部”“思想史之部”和“文学史之部”三部分,合计近三百种。胡适在《读书杂志》上说,这个书目并不是针对“国学有根底”的人开列的,而只是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的。

胡适的“书目”在《读书杂志》上列出后,引起了不同的看法。《清华周刊》记者致信胡适,觉得胡适所列的书目似乎仅指“思想史与文学史”,难道能“代表国学吗?”所以“我们以为先生这次所说的国学范围太窄了”;还觉得若仅就思想史和文学史而言,胡适的书目又“谈得太深了,不合于‘最低限度’四字”;请求胡适另拟一个“实在最低的国学书目”,对各个专业背景的人“都应该念,都应该知道”。胡适回信说,之所以仅列思想史、文学史书目,在于这两个领域是国学的最低的基础。胡适也承认列的书目“不知不觉的放高了,放宽了”,但也不是要求短时间内都读完,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读。胡适又为学生开列了一个新的书目单子,计39种。大约在胡适第一次开列书目的的同时,《清华周刊》也邀请梁启超撰写了《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梁的文章写成于4月份,其时胡适的两份书目都已开列过了。梁启超也开列了两份书单,一是内容较多的,二是比较简略的。在第一份书单中,梁启超把所列书分为四大类:“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韵文书类”“小学书及文法书类”“随意涉览书类”,总计127种。在第二份书单中,梁启超大约也是效仿胡适的做法,开列了“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计25种。大概梁启超此时对胡适有些成见,所以特意写了一篇《评胡适之〈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并把此文列为读书书目的“附录”。

在《评胡适之〈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中,梁启超不留情面地批评胡适所列的第一个书目:“胡君这书目,我是不赞成的,因为他文不对题。”“第一在不顾客观的事实,专凭自己主观为立脚点”,胡适正在做哲学史和文学史研究,所以就把有关的书开来给青年看,“殊不知一般青年,并不是人人都要做哲学史家文学史家。”“胡君第二点误处,在把应读书和必备书混为一谈。结果不是个人读书最低限度,却是私人及公共机关小图书馆之最低限度(但也不对,只好说是哲学史文学史家私人小图书馆之最低限度)。”梁启超对于胡适轻视史书,最不能容忍:

我最诧异的:胡君为什么把史部书一概摒绝!一张书目名字叫做“国学最低限度”,里头有什么《三侠五义》、《九命奇冤》,却没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岂非笑话?若说《史》、《汉》、《通鉴》是要“为国学有根底的人设想”才列举,恐无此理。若说不读《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便够不上国学最低限度,不瞒胡君说,区区小子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浅陋,说我连国学最低限度都没有,我却不服。梁启超的结论是:“总而言之,胡君这篇书目,从一方面看,嫌他挂漏太多;从别方面看,嫌他博而寡要,我认为是不合用的。”凭心而论,胡适与梁启超都是既博览群书,又有思想创建的国学大师,所以他们开列的书目总体上是没有大问题的,所差别的,仅是侧重点和繁简程度不同而已。从启蒙的角度看,为年轻人开列必要的书目,有助于比较准确地把握国学的基础和重点,避免走弯路,有助于年轻人能头脑清醒地自主辨别东西方文化的长短优劣。

同类推荐
  •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本书介绍了尖子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内容包括给学生一颗仁爱之心、发挥自身魅力使课堂讲解更精彩、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纠正学生的攀比心理、编排座位不以科学性为标准、带领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等。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媒介与司法:一种理论的视角

    在媒介与司法的多维关系中,两者之间的事实关系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合理性期待,于是就需要制度的介入与规划。但制度作为一种谋划方案并不是万能的,也许参与者的主体实践智慧对于提升现实的合理化更为重要。
  • 让课堂充满幽默

    让课堂充满幽默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幽默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从幽默教育的理论修养到各具体学科课堂教学的机智应变,并提供了许多可供直接引用的幽默素材撷英。本书案例丰富、幽默风趣,可悦读,可操作,可模仿,可会心一笑,可掩卷深思,是新教师自我提升的案头书、教学艺术培训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双向恶魔

    双向恶魔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逆袭之平行女神

    逆袭之平行女神

    前世:她一直坚信人在做天在看,相信任何人对每一个人都用真心相待。最后却被同父异母的妹妹朴娅莘杀死。穿越重生到了一个平行世界里,她朴仙蕙成了一个肥妞,而且还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废柴,一直鬼混在夜店网吧!这让前世风云世界的明星的朴仙蕙如何活下去?下定决心!一定要逆袭逆袭再逆袭!不站在人类的巅峰怎么能对得起这辈子的重生?等等……你谁?总统?不认识,边靠。你又是谁?总裁?太腹黑了,走一边。美男围绕在身边,可是……她只沉醉于……他。
  • 一坑成农

    一坑成农

    农村小伙,被个空间坑成一代农民。本文有空间(架空时代,别太认真,不符合逻辑的请别较真),但空间不是万能的,他有努力付出才能取得空间的认可。主角:杨柏涛、张立
  • 恶魔天使

    恶魔天使

    韩晓云,四大家族之首的继承人,拥有超人的智慧,无人能及的美貌,是圣学院当之无愧的校花,是个实实在在的天使般面容的恶魔,花心指数100%.金泽熙,四大家族no.2继承人,是学院的校草,智慧超凡,帅气无比,却爱上了小恶魔,开始了一段浪漫的爱情.....郑哲枫,韩晓云的青梅竹马,是四大家族no.4的继承人,是小恶魔的BF,是在金泽熙之前的校草,也是非常优秀的.小恶魔最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 鬼眼少年恶灵录

    鬼眼少年恶灵录

    平凡的高中生端木思皓,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步入了地狱,成为了拥有鬼眼的少年!他将带领着自己的一众伙伴,解开校园灵异事件的一切真相。本书集合了灵异、悬疑、恋爱、搞笑,轻松的学院生活!
  • 雄霸洛杉都

    雄霸洛杉都

    唐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华国人,机缘巧合的穿越到了基于游戏的异世界!洛杉都,到处充斥着罪恶,流落异世界街头的唐强会遇到怎样的遭遇?听老莫细细道来…………
  • 袖舞流年

    袖舞流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孤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她对谁都热情如往,可是唯独他......“绝世而孤立。”他对谁都是以一副高冷的模样出场,可唯独对她......
  • 魔王的冒险日志

    魔王的冒险日志

    魔王,就是带给人们绝望。又让人们懂得希望的……奇特生物。
  • 玄迹天极

    玄迹天极

    始界有魔,为世所恶,天极有意,使世至终...新纪已至,唯吾玄迹天极!
  • 宅男都市宅行

    宅男都市宅行

    普通的宅男得奇遇下决心走进社会会怎么样呢?是烂泥扶不上墙的阿斗溃败而回呢,还是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在都市过着财,权,色全有的幸福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