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100000012

第12章 国家、市场与社会: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分析的基本立场(2)

在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话语里,国家往往与权力的负面,也即其压制性相关,而市场与自由和解放相关。事实上,作为权力的不同组织形式,市场与国家相互构建,它们彼此并不隔膜和相互排斥。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引入市场关系重构与强化自己;作为同一枚硬币的另一面,市场不可能脱离国家权力孤立存在,它是政府和政治的产物(Beeson and Robison,2000:20)。虽然这不符合市场乌托邦主义关于“自我调节的市场”的迷思,但是,这却是制度政治经济学的常识,也是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与确立的历史事实。在世界经济史领域,有关这一点,波兰尼(1944)的巨著《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早有定论。具体到中国语境,汪晖(2006)曾写道: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危机共同地证明了市场扩张与国家之间的悖论关系:一方面,没有国家的政策调节、法律体系和政治保障,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几乎难以想象;另一方面,市场体制对国家的依赖同时也是权力与市场进行交易的前提。从这一视野出发,我们看到了国家体制与市场创制之间的一种奇特关系:市场扩张过程与“反市场”力量(国家干预)的相互依赖和互动。在这个意义上,用市场/国家的二元论无法解释中国的市场扩张过程。汪晖是在详细研究了扬州一个企业的改制过程以后得出以上结论的。如果市场/国家的二元论无法解释中国的改革和市场扩张的一般过程的话,这一二元论在传播领域的演绎就更显得力不从心。

作为权力的不同矢量,国家和市场力量都有既能限制也能赋予社会表达的双重功效(Curran,2002)。这两个力量有其对抗的可能,也有其相互叠加从而形成合力的可能。比如,国家为了维护官僚集团的自身利益或者迎合国内外资本利益和促进出口,可能会限制下层劳工和农民的话语权力,以保持“社会稳定”或者降低工资、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在商业逻辑的驱动下,媒体可能因下层劳工与农民这两个社会阶层不是广告商的目标受众而忽略他们话语表达和社会传播需求。这样一来,媒体的政治控制就可能与媒体的“市场逻辑”形成结构上的合力,同时压制这两个社会群体的话语权力。同样,政治控制和集团化经营这样的经济组织模式也可以在权力的集中方面相得益彰(Zhao,2000;Lee,He,Huang,2006)。传播研究需要进行具体分析的是,在特定政治经济条件下国家和市场的相互构建情况以及最终形成的传播体系在什么情形下,如何赋予或者限制不同社会力量的传播权力,并对社会的权力结构和社会文化发展模式产生何种影响。

同时,理解不同社会历史主体在特定社会形态中对解放性或压迫性权力的不同体验十分重要。在中国的语境里,20世纪上半叶为民族独立和铲除社会极端不平所进行的社会革命被称为“解放”。1949年是“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分界线。虽然革命是血腥的,而且在“革命”名义下往往出现暴力与压迫,但是,我们不必否定“革命”在人民心中所引发的解放性体验以及改革作为“二次革命”所带来的新的自由与解放。同样,我们不能忽视,正是一些“强有力的社会和政治限制”,使改革时代新的自由与解放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这些限制与压制可能随着市场逻辑的扩展和社会冲突的加剧而强化(Madsen,2000)。例如,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个人和财产安全而不断强化的公共安全和私人保安系统,正是这样一些日益强化的压制性机制。最为关键的是,自由和压制体验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意味着我们不能抽象地谈论这些问题。当然,市场与国家压制的形式与强度有别(Schudson,2000),而对一种压制力量的批评也并不自然意味着对另一种压制力量的容忍。批评市场改革不一定为政治极权“招魂”;指出市场逻辑的局限性不一定认同政治控制和国家主义。

阿明(Samir Amin,1993:95)曾指出,资本主义扩张所带来的不平衡发展引发了资本主义体系边缘的反资本主义革命。这种革命不是由某一阶级进行的,而是由那些历史进程中的边缘群体推进的。结果,在由此产生的后资本主义政权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经济集权统治这三种趋势既相互融合又相互冲突”。一方面,“民间对边缘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无法接受的生活状况的自发性反抗成为新社会运动的源泉”;另一方面,这些新社会运动又无法满足将国家现代化和大众民主化结合在一起的双重革命的历史要求。作为20世纪处于全球资本主义边缘的主要反帝反资革命的一大结果,中国革命和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权体现了阿明所描绘的所有趋势和张力。蔑视1949年之前或其后存在于中国下层民众之中的激进主义以及改革年代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弱势群体”对于社会主义的怀恋情绪,否定和漠视国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遗产并把其在中国的实践仅仅从“暴君/政”的欺骗和“暴民”的盲从层面来诅咒,固然适合某些右翼知识分子的精英主义胃口和在中国演绎英美自由民主资本主义的幻想,但这种论调包含着危险的反历史和反人文主义的冲动。

正如伊戈尔顿(Eagleton,1991:15)所言,“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不只是自上而下强加的幻想。不管它有多少不协调的成分,这种意识形态必须有使认识主体获得一个足够真实的、可认知的、以至于他们不会简单地将其摒弃的社会现实图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遗产对一部分批判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的吸引力恰恰在于这种意识形态的部分历史真实性和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以及对自由与解放的具体的、社会的和历史的体验。尽管当下一些精英知识分子对下层民众中对计划经济时代的怀恋情绪不以为然,甚至把它当做“极权主义情结”来嘲讽、奚落,进而妖魔化,从而使自己的话语体系在社会话语霸权的争斗中占上风,但是这些意识形态努力并不能淹没和压制改革中出现的“弱势群体”对于社会正义的追求和对基本社会保障的渴望。正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在改革过程中被相对褫夺,他们才意识到,被抛弃的社会主义理想在他们争取社会正义的过程中具有新的意义。那种要么盲从市场乌托邦主义、要么就是为“极权”招魂的二元逻辑其实是在自由多元名义下通过污名化对立观点来建立新的意识形态霸权的一种话语策略。

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政权合法性使共产党在推进市场改革的过程中无法彻底放弃其反资和反帝的立国根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遗产。因此,中国的政治文化出现了奇特的悖论现象:一方面,执政党的权力,包括其用强制性国家力量推进和建立市场关系的权力,实实在在;另一方面,“共产主义的幽灵”,具体体现在来自批判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的对官商结合的批评和对社会正义的呼声,在中国大地上游荡。如我在本书第三部分的最后几章会进一步论及,随着中国市场改革的深化和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进一步融合,由此带来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矛盾不但强化了重新认识中国这一革命后国家无法回避、挥之不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遗产的必要性和现实性,而且增强了这一意识形态遗产的合法性与吸引力,从而使执政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称有了新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含义(赵月枝,2006a;2008a)。

波兰尼(1944)曾指出,建立“自我调节的市场”(self-regulating market)的社会工程不仅是乌托邦的,而且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市场秩序的推进注定会给社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波兰尼把经济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下的“自我调节的市场”秩序的扩展和人类为避免这一秩序的扩展对社会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所做的努力和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称为“双向运动”(double movement)。在发表于2007年《传播与社会学刊》第2期的本章最初版本中,我曾把波兰尼的分析框架用于当下的中国现实。政治学者王绍光在一篇题为《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的论文中也明确指出,“波兰尼的分析框架对我们认识中国过去几十年经历的转型十分具有启发意义”(2008:130)。他认为,“在1990年代短暂地经历了‘市场社会’的梦魇之后,中国已出现了蓬勃的反向运动”。他(2008:132)写道:波兰尼指出,一个“脱嵌”的、完全自我调节的市场力量是十分野蛮的力量,因为当它试图把人类与自然环境转变为纯粹的商品时,它必然导致社会与自然环境的毁灭。虽然中国经济在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高速增长,但一味追求GDP高增长率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在改革初期并不凸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到1990年代末,有些问题已变得触目惊心,包括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贫富悬殊。人们开始体会到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大规模下岗失业、就学难、就医难、各类事故频发,让千千万万的人痛感经济与社会安全的缺乏。在他们看来,市场社会强加给自己的负担过于沉重,难以忍受。在这个背景下,市场改革的金字招牌脱落了,有关市场改革的共识破裂了。……这就启动了力图抵制经济“脱嵌”的保护性反向运动。王绍光(2008:132)进一步注意到,这时,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也开始认真对待邓小平诸如“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98:311,转引自王绍光,2008:132)的警告,开始从实质上关注社会公平,“用‘去商品化’的方式将经济关系重新‘嵌入’社会关系。”这就是,“把一些与人类生存相关的服务(如医疗、教育、养老等)看做基本人权而不是市场交易的标的物,其目的是让人们可以不完全依赖市场而生存”(王绍光,2008:132)。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闻传播学者面临着不同学术立场与取向的选择。在诸多可能性中,有一种可能是,继续自由主义宏大理论在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演绎,一边抨击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新闻传播,一边在“中产阶级”中寻求民主化传播主体和理想化的“公共领域”。另一种可能是,超越简单化和脸谱化的理论范畴来研究解放与压制体验的社会分布与相关媒体呈现、关注和解释民众复杂的社会利益和意义诉求及其与官方意识形态与话语的链接和互动关系。在这方面,中国的新闻传播学者好像不但落伍于其他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而且也把应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让位于同时代的作家、记者和人文学者群体了。例如,虽然1990年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场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却很少有新闻传播学者研究社会意识形态问题,而王山的《第三只眼睛看中国》(1994/1996),凌志军、马立诚的《交锋》(1998)、《呼喊》(1999)等书却从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立场展示了中国意识形态论争和改革政治的复杂历史图景。到了新世纪,虽然各种保护性社会运动蓬勃发展,但是很少有新闻传播学者研究传播与这些运动的关系,即使有所关注,也往往局限于把国家与公民社会相对立的自由主义框架,并采用“媒体事件”或“网络事件”这样的媒体中心主义和技术决定论分析角度。另一方面,虽然有自上而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建设工程,鲜有学者独立地站在如何重新激活社会主义这样的理论立场上从事传播理论建设。

同类推荐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研究力求从一个阔的视角探求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的框架,并且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注重探索构建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框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分析论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20世纪的后二三十年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西方国家,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经历了“高校管理革命”后,走上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道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获取公共资金额度的逐渐减少,寻求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以促进大学的发展成为了改进大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 教师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修养

    本书主要包括礼仪基础知识、教师仪容礼仪、教师仪态礼仪、教师服饰礼仪、教师的语言礼仪、教师教学教育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私营公司赚钱绝招

    私营公司赚钱绝招

    科信源图书专营店是位于全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北京西南物流图书批发中心的线下实体批发店铺,因图书品种繁多,数据庞大,大部分图书内容信息并没有得到完善的编辑,恳请请您谅解,我们现在正以十二分的速度及努力编辑完善着我店每一本图书的内容信息。如果读者对某本信息不完善的图书感兴趣,可以放心大胆购买,我店承诺7天无理由退换货,来回运费我们承担!线下实体批发店铺科信源图书专营店值得您信赖!
  • 都市悠闲录

    都市悠闲录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 帝朱

    帝朱

    上古贤王尧舜禹,相继禅让,留下了能者居其位,徳者让其权的万古美名,时至今日,人们仍然称赞不已。然而也因为如此,开创了“子不肖,不得位”的先河。现代大学生李丹因参加实验失败,重生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不肖子――丹朱,他是会遵从父命,让位于贤?还是会厉兵秣马,逐鹿于野……
  • 雾灵之都

    雾灵之都

    寻觅雾境之出处,为族人延续而努力,将岚族写进历史。
  • 武域血帝

    武域血帝

    冷眼看世我独尊,剑在手中斩魔神,掌中蹂躏美女胸,武域血帝破苍穹。.......现代都市一代牛人莫少枫,携带至宝重生域外大陆.......独闯遗迹战天骄,披荆斩棘炼异火,武之巅峰必登临!
  • 旋转天堂的孤独

    旋转天堂的孤独

    我想对你说的,藏在那封夹在小说中的信里;我想对你说的,藏在每一次向你问题时的目光里;我想对你说的,藏在一起和你奋笔疾书刷刷的笔声里……而现在,我想对你说的,只有一句:“姜河,你有没有喜欢过我?”
  • 死囚笔记

    死囚笔记

    在我的前面是一个笨拙移动的庸俗、肮脏、贪婪的时代,屠杀和灭族在它里面叮当作响却从未改变。我们实际的杀戮创造了一个无效果不实际的后时代,这些在绝望中喷涌的叮当作响就像古老的洪水,如果你仔细听你一定会听到我写这笔记时发出的怪笑声。
  • 你我之间,情深缘浅

    你我之间,情深缘浅

    神魔之战,是他和她的再次相遇。犹记那次的分别,是从忘川河畔开始的。"你我之间,纵然情深,奈何缘浅"他是神,她是魔,两人本就不该在一起。"您"心上有你。正是什么?邪是什么?而爱,又是什么?一句"正邪不两立"把他和她分开。问世间情为何物?
  • 汝本明君

    汝本明君

    传说的他,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却韬光养晦,她,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偶然的相遇,悲惨的恋歌,会有好结果吗?欢迎加入汝本明君读者交流群,群号码:584315440
  • 误入龙泽

    误入龙泽

    酷爱打DotaC位的林枫在一次车祸中穿越到龙泽大陆,像dota近卫一样,林枫从精灵族的圣地——月亮井,开始启程成长之路。美丽纯洁的精灵公主、爱脸红的温柔侍女、淑女外表下火爆脾气的未婚妻、诱惑人心的魔族妖精,纷纷在林枫成长路上帮助他,不过辅助妹子太多让林枫左右为难,该对那个下手呢?还是全收了。。。。。。有美相伴的成长路上,当然少不了战友的帮助和敌人的偷袭,兽人族、巨魔族、魔族、矮人族……一一呈现。身为一个后期,打钱发育才是王道,只有关键时候才能出手战斗,因此猥琐是必须的。身在龙泽大陆的林枫,会和打dota后期一样,在最后需要他的时刻拯救世界,成为超越神的存在么???粉嫩新人,请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