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100000011

第11章 国家、市场与社会: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分析的基本立场(1)

国家、市场与社会: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分析的基本立场如果说社会文化发展形式和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传播关系是传播研究的主旨,那么,社会权力关系就是传播研究的核心问题。而要把握这个问题,就有必要梳理当下中国传播研究所面对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和美国实证传播研究这双重理论遗产,从全球角度和批判的立场来审视国内外文化传播领域的社会权力关系,并把政治经济分析和文化分析相结合,从而建立起一种整体性的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野。

1980年代初,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美国主流传播理论被引入中国。“传者”、“受者”、“信息”、“渠道”、“反馈”这些概念使厌恶了“工具论”、“阶级”和“意识形态斗争”话语的中国学者耳目一新。可以说,美国实证传播理论在中国之所以有吸引力,部分是因为权力范畴在该理论表述中的缺席及其“媒体中心论”(Downing,1996:xiii)和“传播本质主义”(Mosco,1996)倾向。我在第1章中已提及,美国实证传播学是从二战期间对战争宣传和大众说服的研究中脱胎换骨而诞生成长的。虽然这些奠基性研究的政治和社会性不言自明,但是,作为一门“冷战社会科学”(Schiller,1996:104)或斯姆普森(Simpson,1994)笔下的“胁迫的科学”(science of coercion),美国实证传播研究以“自由多元主义”(liberal-pluralist)意识形态“共识”为前提和假定来建构“抽象实证主义”(Mills,1959;另见Gitlin,1978;Hall,1982)。在国际传播领域,美国为了与苏联革命范式的发展模式争夺第三世界国家而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界构造出的“现代化理论”成了施拉姆(Schramm,1964)和勒纳(Lerner,1958)等人发展传播学的理论基础。虽然这构成了这一传统的宏观国际知识—世界权力关系背景,但是,恰恰因为具体的实证研究在分析传播现象与过程中往往忽视社会权力关系问题和淡化社会历史背景(McChesney,2000:113),这一传统显得很有科学色彩。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正好符合“文革”后的中国学者希望纠正学术研究过于政治化的趋势,迎合了他们希望建立学术相对独立性的要求。事实上,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传播研究几十年来正是在这种试图发现抽象的发展规律和去政治化的努力中,“不但悖论式成了新的市场经济与社会文化权力关系的构建者,而且在现有发展模式出现危机的时候,失去了对其从宏观历史与重大而又紧迫的社会现实问题的高度进行反思与创新的能力,从而也逐渐远离了中国思想界的前沿”(王维佳,赵月枝,2010)。当然,这是后话。

出于不同的理论与历史渊源,传统马克思主义中化约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框架以及相关的“工具论”则把权力概念单面化和庸俗化。更重要的是,在突出“经济”与“国家”的同时,这一传统很少给处于二者之间的“社会”留以余地。这一理论付诸实践的一个严重后果,如美国社会学家布洛维所论,就是国家社会主义体制对社会活力的压制(Burawoy,2003)。在新闻传播学术领域,这一传统的表征之一,就是对“工具论”的单方面强调和对传播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忽略。然而,正如布洛维指出的那样,社会的弹性与活力正是资本主义得以长久维持并不断超越自己的一个关键因素。与此相反,对社会的压制和社会的脆弱正是导致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崩溃的一个致命弱点(Burawoy,2003:194)。

在美国实证研究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双重理论遗产的影响下,当下中国传播研究不但在对权力概念的理解上有许多偏颇,而且或多或少忽视了社会的重要性。这突出地体现在国家/市场二元论思维模式主导地位和研究者对“制度”和“结构”的抽象演变的聚焦上。这样一来,不但传播研究变成“结构的历史”和“技术的历史”并陷入无休止的制度设计的争论,而且“一个积极的、蕴含变革力量的社会很难进入传播研究的视野”(王维佳,赵月枝,2010:23)。从国内外传播学者当年对市场化和资本化挑战传统政治权威的期望到当下许多学者对国家与市场“合谋”的失望,我们都能看到国家/市场二元论和社会概念缺失所导致的分析偏颇。

与以上两个传统相反,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发展起来的批判传播研究不但一直注重权力及其多维性问题,而且将权力关系置于广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历史历程中来审视。最显著的是,这一传统一开始就将传播研究理所当然地视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行为,呼吁传播理论与社会理论的结合。比如,早在1978年,英国传播政治经济学家戈尔丁(P.Golding)和默多克(G.Murdoch)就呼吁传播学者致力于发展一个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要求它“不但能够将大众传播过程的诸多层面彼此相互关联起来,而且将它们和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的核心层面关联起来”(1978:353)。

近年来,国内外的理论家们将社会的视角带入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体系中,这很值得传播研究者借鉴。例如,美国社会学家麦克·布洛维(Michael Burawoy,2003)就提出了一种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路径,而国内学者也开始基于这个思路来分析中国的社会转型,把“社会的生产”作为基本研究问题(沈原,2007)。这种思路将社会置于一个与国家、市场相依存但又殊异于国家、市场的首要地位,它综合了葛兰西(Antoni Gramsci)和波兰尼(Karl Polanyi)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葛兰西创见性地发掘了“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在资本主义高级阶段中与国家的矛盾性联结关系及其作为调和或挑战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关键领域的意义,波兰尼则详述了市场扩张对社会的威胁,并预见了一个应对危机,重新构建自身,并孕育社会主义民主萌芽的“能动社会”(active society)。

今天,传播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在“网络社会”(Castells,1996)或“信息资本主义”(D.Schiller,1999)的背景下,从事传播研究意味着“就社会文化发展本身的形式与决定因素来立论”(D.Schiller,1996)。因此,在动态的历史过程中理解传播在国家、市场和社会相互构建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并回应戈尔丁和默多克有关发展整体性理论框架的呼吁更有现实性和迫切性了。正如这两位学者所指出,这样的理论框架要关注如下三个问题。第一,关注传播系统控制权的不平等分配和更大背景下的财富与权力分配的不平等模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大众传媒和社会分层的轴心——阶级结构”的关系(Golding and Murdock,1978:353)。第二,关注现有社会结构和社会不平等是如何被呈现为自然和不可避免的并进而被合法化的过程。第三,彰显抗争。正如这两位学者所言:“收编和合法化的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相反地,沟壑与矛盾存在于预想与现实、承诺与兑现之间。在这些裂口和缝隙中,流动着批评的洪流和抗争运动”(1978:353)。

无疑,以上三点对于转型中的中国传播研究理论框架的构建和议程设置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国家对传播机构和过程的掌控一直是国内传播研究的关注点。但是,对控制的描述和分析如果仅以自由主义理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就可能遮蔽控制和社会阶层、阶级构建的深层关系问题。学者们一直在关注“党管媒体”,但同时又忽视党的社会基础和政策取向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阶层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又比如,一方面,1990年代以来有关传媒商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研究文献迭出;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社会经历了社会分化和不平等的深化,传播学却很少关注这些过程中传媒是如何呈现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并使其自然化和合法化的。当然,对于矛盾纷呈的转型中国社会来说,“收编和合法化的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这一描述显然是保守了。事实上,如本书第三编所示,精英和大众层面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和文化纷争一直伴随着中国的市场改革,而且,抗争的主体、动因和性质都在30多年来发生了根本变化。可以说,意识形态纷争和社会文化抗争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们构成了传播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

以“权力”和“社会”范畴为核心以及戈尔丁和默多克有关构建整体性理论框架的三个出发点为切入点,本章旨在讨论中国传播研究中一些不可避免的理论假设、前提性概念和二元对立关系,从而加深对文化传播领域作为重要的社会控制与抗争场域的认识。同时,本章通过对中国传播中一些具体问题的阐述,力图确立中国传播研究的世界历史和当代国内外社会权力关系坐标。最后,通过引入有关“公共领域”理论的讨论,本章希望厘清传播的公共性与阶级性的辩证历史关系以及这一关系的民族国家内部性和外部性维度。

■国家、市场、社会体验和挥之不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遗产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自由主义”与“新左派”的论争在中国思想界十分激烈。在中国社会转型的问题上,流行的“自由主义”叙事认为:大众启蒙和抵抗政治威权是首要任务,市场是自由和解放的源泉,而中国的问题是,“真正”的市场逻辑被国家权力歪曲了——用学者朱学勤(1998)的话,就是国家权力这只“看得见的脚”踩住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部分由于新闻传播学术领域的政治敏感性,这一叙事在国内新闻传播研究中的演绎受到了限制。面对思想界的争论,新闻传播学领域可谓“波澜不惊”。但是,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不但对海外中国传播研究影响深远,而且或明或暗影响着国内学者有关媒体市场化、全球化与民主化的认识(Zhao,1998;赵月枝,2005)。在今天,国内大学课堂里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中有不少人熟知作为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和冷战思维经典文献的《报刊的四种理论》(Siebert等,1956/1963),却从未听说过英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家、著名文化研究学者威廉斯(Williams,1966)提出的“四种传播模式”——威权制、家长制、商业主义和民主制。的确,自由主义叙事不但吸引人,而且其普世的解放性宣称更易被肯定(李金铨,2004)。

跟所有的迷思一样,以上自由主义叙事和“脚”与“手”的比喻包含着部分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性。在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国家管制在许多方面一直在强化也是事实。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理论,流行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不仅隐含了简单的线性历史逻辑和机械二元对立的框架性错误,而且隐含了企望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迷思内化为后发国家现实的历史性误解。这一理论框架可能限制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权力运作的复杂性和自由与解放的社会历史性的理解。

同类推荐
  •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内容分为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外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翻译研究、外国语言研究五部分。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 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种体现了相关机关领导的意图和主张的写作活动,是一种领导的意志和主张得以贯彻与实施的有力工具。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某个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密集,致使公文的种类也日趋丰富,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办公室各类常用公文,是形势所需,是社会所需。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热门推荐
  • 我没有女朋友怎么想都是你们的错

    我没有女朋友怎么想都是你们的错

    世界上的人每一个都是非凡的自从我在十二岁那年的夜晚发现了我有着异常的天赋伴随着早上起床时莫名而来的乳白色液体我知道天降价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天赋异禀后赏一美女从那天起我为了拯救世人的目标开始了非凡的人生
  • 日月明——如铃传

    日月明——如铃传

    倾城倾国,城倾国倾,明史的传奇演绎他清逸俊秀儒雅非凡她清婉如莲纯洁无瑕他们的故事和政局的风云变幻交织,是悲,是喜??喜剧版出来了,呵呵,谢谢大家这一年来看文啊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完)皇上我错了续:老公,我错了!

    (完)皇上我错了续:老公,我错了!

    “呵…,输给宇文邕,我认了!可是你…你竟然和他做出这样的事!!!…”门开的霎那,落入他浅褐双眸的是凌乱的床帏与衣衫不整的两人,暧昧至极的相拥让他无法克制心底的撕痛。前世,他与这个女人生死绝恋,而今生,她竟与另一个男人弃爱而叛。“听我解释…你听我解释…”拉过散乱的衣衫,她无力地朝他转过的身扑去苦苦哀求,然而,他却并未止步。冰冰冷冷的话击碎了她一切的乞望:“借口!!…哈哈哈哈…”笑,凄迷在回廊中,千年的记忆若如音尘,弦断章终,总有它句号的那一日。今日,就是那一日么?…………【皇上,我错了!】视频地址:http://***.***/p48/v_OTE0NjQwNjk.html&pstyle=1http://***.***/p37/v_OTE1OTc0NjY.html?pstyle=1
  • 双面老公:单面妻

    双面老公:单面妻

    麦小茶嫁给宫少懿后才发现,第一次见面时候的高冷都是装、的。结婚后,麦小茶成了一家之主,宫少懿什么都依她,唯一一个要求就是,一辈子都不要离开他。“小茶,如果有下辈子,我希望能早点遇见你并且爱上你……”
  • 傻白甜遇见高冷男

    傻白甜遇见高冷男

    在一场以外的碰撞,傻傻的姑娘撞到高冷、无情的他,之后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分离和相守......
  • 小情话

    小情话

    都说学生时代的爱情最纯洁,而这本书就是描写两个学生之间纯洁的爱情,在不断的成长,成熟中,他们纯洁的爱情究竟能不能承受住不断的考验,他们曾经的许诺,究竟是不是小孩子的幻想。让时间来见证他们
  • 妹妹的恋人

    妹妹的恋人

    十六岁,爱情的种子开始慢慢萌发,什么也不懂的我就这么喜欢上了你!
  • 逆天王妃之邪王别乱来

    逆天王妃之邪王别乱来

    当21世纪的第一杀手,与古代帝尊相遇。某女:“离我远点儿!’’某帝尊:“不嘛~不嘛~”满头黑线的某女:“滚!滚!滚!”某一位傲娇帝尊:“好啊,好啊,娘子,我们一起滚————————床单!”……………………可是,怎么滚着滚着就滚到床上去了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绝品打工仔

    绝品打工仔

    2200年,随着中东地区一声巨大的轰炸声,世界最大恐怖份子头目——本拉登十世,挂了。而世界好像就陷入了和平阶段。而因为这一事件遭受'失业'的龙一明,有点愁眉苦脸,因为家里的老头不给吃,不给穿,还不给钱花,并且还派了一个神秘任务。就这样,龙一明踏上了打工之路。这样,清纯房东,暴力警花,邻家萝莉,冷艳老板娘……都踏进了他那彩旗飘飘的心中……而他也开始了自己那绝品打工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