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核心吸引中心
打造核心吸引中心主要指面向市场需求,整合开发核心资源,创造一个或多个独特的核心吸引物,这是创造核心吸引力的基石所在。对重庆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而言,核心吸引力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核心旅游休闲项目。如:洪崖洞、美心洋人街、方特科幻公园、西部影视城、动漫基地、磁器口古镇特色街区、温泉养生中心、高尔夫球场、特色酒店、三峡博物馆等,都应该打造自己的核心吸引中心,以此吸引广大游客驻足品位。重庆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核心吸引中心打造的关键在于开发富有巴渝文化特色的创意旅游产品。例如:重庆巴国城在打造核心吸引中心方面极富特色。巴国城以重庆本地地域文化——巴文化为灵魂,集文化、旅游、商务、餐饮和休闲功能于一体。通过打造巴国文化广场、巴人博物馆、巴国歌剧院、巴国历史文化名人长廊雕塑以及各种游客体验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巴国历史文化,是游客领略巴渝文化风姿、体验巴渝文化魅力的首选之地。
(二)构造休闲聚集中心
构造休闲聚集中心主要指为满足由核心吸引物带来的各种旅游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休闲产品体系,实际上是在泛旅游产业构架下各种休闲业态的聚集,主要包括主题酒店群、特色商业街、主题演艺、休闲体验等。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镇,区位优势明显。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山水都市、夜景、温泉、桥都等是重庆的宣传名片,本身就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构建的核心吸引中心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但要留住游客并扩大其消费领域,就需要满足游客诉求,提供更多的文化创意产品,把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打造成为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激发并满足游客的休闲消费需要,促进重庆旅游经济的发展。例如:重庆洪崖洞是市场美誉度较高的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它生动地再现了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洪崖滴翠”,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为主体,将重庆独特的山地民居建筑文化、巴渝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洪崖洞主要由天成巷巴渝风情街、盛宴美食街、纸盐河酒吧街及异域风情城市阳台四条大街组成,融汇了独具特色的时尚元素及文化创意元素。置身洪崖洞,游客可观吊脚群楼、赏洪崖滴翠美景,逛山城老街、品巴渝文化、享特色美食,同时还可参与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从而在旅游过程中尽情享受文化、消费文化、体验文化。
(三)创造延伸发展中心
创造延伸发展中心主要指延伸发展地产业、泛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这是获取土地开发巨大收益的重中之重。如果对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只打造核心吸引中心与休闲聚集中心这两部分,它只能带来基本的旅游收入,并不能增加旅游的附加值。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密切相关。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延伸发展主要是休闲地产社区、会议会展的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同时还包括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开发等,最终形成一个泛旅游产业的发展构架。其中,休闲地产是最重要的延伸发展中心。重庆在开发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时,就要注意对旅游产品进行延伸开发。比如,注重对洪崖洞度假公寓、美心洋人街的高端居住小镇、南山养生社区、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延伸产品的开发,从而进一步延伸产业价值链。
三、培养高素质文化创意旅游人才
(一)依托重庆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培养文化创意旅游人才
重庆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与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相关的高校主要包括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大学及西南大学等。在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中,各高校应注重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主题研讨、合作学习等方式启发人才创意思维,提高人才创意能力。同时,重庆市还应启动“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引进国内外著名培训机构,借 “外脑”培养本土创意型人才。
(二)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全面发展。重庆市各高校与文化创意旅游企业应加强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对重庆高校而言,应充分利用文化创意旅游企业已有的人才和品牌效应,以市场为导向,与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共建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加速文化创意旅游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对文化创意旅游企业而言,应善于把握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分析游客心理,了解游客需求,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并将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高校,从而使高校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旅游人才。
(三)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旅游人才成长的人文氛围
文化创意旅游人才的成长需要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人文氛围。在人文环境营造方面,重庆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改革教育体制、丰富文化生活,为文化创意旅游人才打造“精神家园”。建立完善的人才政策,放宽户籍、学历、性别的限制,为文化创意旅游人才搭建良好平台。
(四)拓展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国际交流渠道
当前,重庆市正面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良好契机,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发展,重庆市应具备国际化视野,积极拓展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国际交流渠道,在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文化创意旅游产品设计、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与国外文化创意旅游企业和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四、完善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发展的市场体系
(一)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重庆市应按国际通行规则,努力营造开放自由、透明高效、公正公平、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积极健康的发展。
(二)创新市场营销模式
重庆市应积极发挥媒体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新媒体,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加强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宣传推广力度。如:通过重庆电视台、重庆时报、华龙网、大渝网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媒体,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使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具有良好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之,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均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大产业的融合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跨越产业边界融合而成的新型旅游模式,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意”为内核,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体现了高度的融合性、创意性和文化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均为重庆的战略支柱产业。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支持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研发不断加强,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高素质文化创意旅游人才不断增多,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的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为重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重庆湖广会馆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发展的案例分析
一、重庆湖广会馆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发展概况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东水门长江边,是广东公所(又名南华宫)、齐安公所(又名黄州会馆)、禹王宫(又名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和江南会馆等清初古建筑群及仿古新建筑群的统称。据资料记载,重庆湖广会馆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整个古建筑群高低起伏,布局严谨,雕刻精美,是明清时期外来建筑文化与山城地域特征相结合的代表。
会馆是一种客居、流离外乡的官吏、商人或迁徒的移民群体为共同利益需要而建立的以地域同乡为纽带的民间组织形式。重庆原来隶属四川,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瘟疫、灾荒等原因,四川人口锐减,当时的执政者就将湖广百姓迁往四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同时也掀起了一次以经济动因为核心的自由迁徙浪潮。特别是最早的湖广移民,不畏艰辛,入川垦荒,期盼在富饶的“天府”谋生求富。重庆因拥有总汇长江和嘉陵江干流和诸支流之利,成为移民入川的首站,湖广会馆就是当时建造的建筑。据民国的《巴县志》记载,重庆湖广会馆主要以乡情为纽带,以会馆为场所展开各种经济文化活动,承办各种公益事业。湖广移民带来了原地域的文化,在长期的交融中,又汲入了入籍地区的文化,使湖广会馆举行的文化和宗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湖广会馆的主要活动和职能可概括为12个字,即“迎神庥、联嘉会、襄义举、笃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