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1600000020

第20章 本体论视角:性伦理中的权利和自由(4)

相对于法律意义上的义务,道德责任只具有较弱的强制性。尽管如此,道德责任对于平衡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的关系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法律对性权利和性义务的规定都是不充分的,需要道德责任对法定义务进行补充。特别是那些没有形成实质性法律关系的性关系,如恋爱关系,情人关系等,因为无法在法律上找到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点,只能受到道德与责任的限制。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这里转化为伦理上的道义与责任。

义务、责任与权利具有同时性和对等性,在性关系上也是如此。一个人享有的性权利越大,则他在性关系中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越多。例如,公民在婚姻中享有的性权利最大,因而人们在婚姻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最多;相反,情人关系不具备法学意义上的权利特征,因而人们在“情人关系”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最少的。至多可以说存在某种道义关系,双方相互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

研究性关系中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辩证关系对于促进性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性权利主体所承担的义务是权利客体----其恋爱或结婚对象的利益的反射,性权利主体履行义务的目的是满足其客体,即义务主体的需要,但履行义务的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性权利主体自身的需要。在以爱情为基础的性爱中,始终存着一个恒等式:情感的付出等于情感的收获。如果性权利主体希望获得更多的情感满足,就应当自觉地履行满足其客体---婚恋对象的情感需要的义务,即为对方付出更多的情感。

在性关系中,若偏颇一方,必定会使另一方感到不公平。权利义务失衡是导致婚姻破裂的重要因素。例如,由婚外情导致的离婚就是性权利义务失调的结果。因为性爱的排他性,有婚外情者一般会冷淡自己的配偶,使对方感到不快。对方的消极反应又强化了主体对婚姻的不满。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一个人对自己的配偶越冷淡,则他在家庭中获得的满足会越少;他在家庭中获得的满足越少,则发生性越轨的几率越大,最终导致婚姻的破裂。

性爱是一种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特殊性体现在爱情的互动上。情有多深,爱有多深。在情感反馈、爱情互动的基础上,性权利主体付出的情感越多,则其客体—婚恋对象的情感反馈越积极,主体获得的性满足越大;反之,性权利主体付出的情感越少,其客体的情感反馈越消极,则主体获得的性满足越小。权利义务平衡是实现性和谐的基础。性权利主体只有充分地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其需求的满足才能在一个和谐的状态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

3、性权利主体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义务是主体在实现或者谋取利益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自我职责和社会职责的统一,义务感和责任感是权利主体为了获得自身需求的满足,积极主动地满足其客体需要的意愿。即,权利主体对自己所承担的满足其客体(同时又是义务主体)的需求的自我职责的认识。例如,为人父母者常常把抚育子女当作自己应尽的职责,就是一种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体现。在性关系中,性和谐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实现的,如果权利主体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则对方的权利就得不到充分的实现。而义务感和责任感是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前提。只有当性权利主体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并且身体力行地履行义务时,才能达到权利义务的平衡。主体能否认识到自己的义务是实现权利义务平衡的关键。因为,人们若不认为自己有某种义务,他们就不会去实施相关的行为。?

义务感和责任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化的结果。婴儿呱呱坠地,除了吃喝拉撒,用哭闹伸张自己的“权利”外,并不知道自己对他人或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只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交往,特别是交换过程中,他才逐渐明白要想获得某种权利(如,去公园玩),他必然承担某种义务(如,睡午觉)。人是社会动物,人的各项需求:生理的物质的需求、爱和被爱的需求、受他人尊重的需求等,都要通过社会交往的方式获得满足。交往总是交互式的,只有那种互利的、平等的交往才能持久。为了维持?彼此长久友好的交往活动,人们在利益上往往就把偿还或者回报他人作为一种自我职责。 这种自我职责就是我们所说的义务。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自我职责的认识,我们称之为义务感或责任感。?如,人们通常会对让座的人说声谢谢,给帮助过自己的人送点小礼物,这些都是义务感的表现。

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创造了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关系又异化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受到保障和必要的限制,这种限制长期影响、作用、刺激人的心理生物机制,其结果,必然引起人们关于权利、义务价值体系的联想,形成权利意识和责任、义务意识。但是,人脑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权利、义务价值体系的刺激而产生权利和义务意识的。权利和义务意识是人脑对权利、义务价值反思的结果。127这个过程是人对权利义务这一人造物进行价值肯定和价值还原的过程,也是人的心理生物机制接受和认同权利和义务价值的过程。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义务感或责任感实际上是权利主体对他人行为价值判断的反映,是权利主体对他人利益需求的认识。在性关系中,双方的行为在客观上能产生多大效益?和多大价值很难测定,但是,获得爱的回报是人们性爱交往的出发点。义务感和责任感较强的行为主体,在其享受其权利的同时就会尽力去满足对方的需求。如,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从确定与对方的恋爱关系起,就会自觉地把实现对方的利益,增加对方的快乐作为自己的责任,从他的孩子降生起,他就会在享受为人父的欢乐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担负的责任。

然而,在人类性发展史上,责任感和义务感缺失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造成责任感和义务感缺失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三点:其一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义务感缺失,如,由于政治的、经济的、传统的、习俗的等原因使一些男子对妇女在家庭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习以为常;其二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引起的义务感缺失,如一个经常玩弄异性获得感官刺激的人就从来没有打算过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其三是个人认识问题导致的义务感缺失,由于教育失败和社会化过程缺失使个体丧失对责任和义务的判断能力,如,青少年中出现的未婚爸爸、未婚妈妈对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缺乏必要的认识。

因此,正常的社会化环境和学校教育是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产生的摇篮。在社会生活中,义务感和责任感常常被看作有教养的表现。我们甚至可以说,有教养者实乃有责任感和义务感者,无教养者实乃无责任感和义务感者。例如,一个孩子在奔跑中撞倒一位老人,即使是无意的,他也有扶起这位老人的责任。有教养的孩子会主动扶起老人,向老人致歉;无教养的孩子可能一跑了之。教养乃家庭和学校对学童潜移黙化的结果。对于成年人说来,教养一方面是其童年社会化过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直接反映。

亚当.斯密认为,责任感和义务感是人们对已经形成的行为规范或者准则的尊重和遵守。这种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于社会规范的权威的形成非常重要。因为规范的影响和权威取决于个人对这种规范的执行情况。在社会环境、特别是教育的影响下,社会规范会被当作一种神圣的律令,使人们对规范的遵守成为一种神圣的义务感。一个有义务感的人是不会因环境变化而使行为缺乏稳定性的。“在斯密看来,如果说一种道德规范是给出了人类一般社会行为的平均要求,那么义务感则是给持续满足这个要求提供了强力保障。我们正是通过对义务感的教育、训练、示范才使自己的行为得以避免心境波动和外部变化扰动所造成的紊乱,使一个社会化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不会有太大的闪失。也只有义务感才能使一个人变得可靠和值得信任。没有义务感的约束,我们甚至连一般的礼貌都不会处处遵守,更不用说那些需要人们须以坚强的毅力、意识、动力才能完成的社会事务。”128

义务感和责任感是维持婚姻家庭稳定和性和谐的基础。不必说那种基于外在的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形成的婚姻需要义务感来维持,即使是那种因为爱结合的美满婚姻也需要义务感和责任感来支撑。因为,无论如何美满的姻缘,在锁碎的生活的碾压下也会失去往日的风采。在这种情况下,爱会转化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访谈调查的结果表明,现代许多家庭的维系主要依靠的不是爱情,而是双方对家庭和子女的责任。许多对现行婚姻不满的被调查者常常会强调,虽然我不再爱她(或他),但我会对她(或他)和孩子负责。

在社会生活中,权利和义务平衡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人们对有责任感的人常常报有好感,对无责任感的人常常藐视。人们往往相信履行责任和义务会得到命运的奖赏,不履行责任义务会受到命运的惩罚,宗教中的“因果报应”就是人们对破坏权利义务平衡规则的人的藐视。虽然社会心理和社会舆论对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形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因责任感和义务感缺失所导致的婚姻问题,使公民在婚姻生活中自觉地、持久地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还必须让公众明白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于个人发展的益处,并使责任感和义务感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影响人们价值选择。

4、性伦理中道义和良知

所谓道义,指道德和正义,泛指人们精神领域的道德感和正义感。道义是人们对于社会主导价值观以及道德权利和义务,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和感受。社会伦理将尊重人的生命和自由的行为以及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行为看作是符合道德和正义的行为。一般说来,符合道德和正义的行为会获得人们道义上的支持,违背道德和正义的行为会受到道义上的谴责。

道义也是一种道德义务,是人们在无外在强制力量的前提下自觉承担义务的精神需求。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有着本质的区别。庞德认为,凡人对于一事,因其为人群的利益所关系,且已得到社会道德观念承认而必须实行或不实行就是道德义务,而因其已得到国家法律之维护而不能不行,不能不止则是法律的义务。129显然,道德义务的外延比法律义务的外延要大得多。人的一切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都为道德所规范,而法律仅规范部分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因此,法定的义务只是仅仅是道德义务中的一小部分。由于性关系主要涉及人的私人生活空间,因此,性关系中的义务和责任主要是道德义务。比如日常生活中夫妻互敬互爱,相互忠诚就是一种道德义务,除非是重婚,法律对于“不忠”、婚外恋等是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的。即使是法律义务,也可以通过道义的形式履行。如,性行为主体受道德的约束,而不是因害怕法律的制裁,不与其他人发生同居关系,就是以道义的形式履行法律义务。可以说,道义对占绝大多数的社会行为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首要影响力。

与法律制裁不同,道义是通过内心的力量-----良心起作用的。良心是道德规范和道德义务内化的结果,是人心对道义的认可和肯定。当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信念和行为准则时,人会主动地站在社会和他人的立场上,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符合规范的行为会得到自我的肯定,即所谓“良心的满足”;不符合规范的行会受到自我谴责,即所谓“良心发现”或“良心自责”。在性伦理中,“纵欲”是一种“恶”。“恶”行除了引起社会谴责外,还会引起行为人内心的不安。例如,一个性越轨者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过失给配偶造成的伤害而感到惭愧。虽然他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其内心还是会为此感到不安。人因为违反规范所导致的内心不安通常被称为“良心发现”或“良心自责”。与“良心自责”相对立的是“良心的满足”,比如,“节制”,即将个人生理的和物质的需求的抑制在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常常被看作是一种善,善行会使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人会因为这种肯定的评价而获得良心的满足。在日常语言中,“善”与“有良心”通常是等价的。

人之所以会有良心,是因为人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可,人必须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评价自己。即以别人可能会有的标准和方式来评价自己。这样一来,作为社会的人,当他面对自己时,当他试图进行自我判断时都必然会、或者在一定条件下会、或者我们设想应该会同他人的判断具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通过其他人的眼光,通过那个推测或者想象的公正无私的旁观者的眼光来对自己进行审视、评价的心理机制,是我们常常赖以作出自我评价的基本机制。130当人站在社会和他人的立场上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时,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会使人产生一种自我肯定的心理预期,即:我的行为会受到他人的认同和称赞,而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则会使人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预期,即我的行为会遭到他人的谴责。

同类推荐
  •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法国与整个西欧,影响巨大。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他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这些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经典超译本:爱弥儿》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
  •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研究力求从一个阔的视角探求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的框架,并且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注重探索构建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框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分析论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
  • 鄂温克人与电视

    鄂温克人与电视

    本书以态度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且就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作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 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是一种状态。始终绷紧神经,随时准备出发,在路上的状态,让我们每个心怀责任的记者都不敢懈怠。
  •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本书主要以甘肃高校(兰州商学院为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比较理性的解读,分为社会实践概论、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基本程序、社会实践活动范文、附录共6大部分,旨在确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操作规范,提高它的可操作性,使这项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反派进阶路

    快穿之反派进阶路

    (快穿,反派,任务,攻略,)女扮男装的墨王府小王爷墨羽莫名被人害死,为报仇,墨羽踏上了反派的升级之路,来自古代的纨绔王爷,又会如何成长为真正的反派?反派遇见反派,到底是合作共赢,还是你死我活?亦或者是互相攻略,到底是谁中了谁的计,谁踏入了谁的陷阱!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废材大小姐之风云再起

    废材大小姐之风云再起

    她!是21实际第一杀手只因太完美而遭自己的爱人背叛。她!是顾家一个没有星晨力的一个废物嫡小姐,虽说是嫡小姐却过着连下人都不如的生活,与她从小一起长大的婢女相依为命,可是没有人会想到她是世界的主宰者。
  • 魂道源

    魂道源

    天地有魂,宇魂降世。千千世界,众生争道。看郑宇步步抗争,与命运抗争。得道易成道难,不管前路如何,只为心中所愿
  •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与民间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血肉联系,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或引用民间歌谣和传说,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朴素清新的格调,非常适合阅读与讲述。
  • 恶魔男人之冰山总裁的逃妻

    恶魔男人之冰山总裁的逃妻

    有人像她这么幸运么?从来没有谈过恋爱的她,第一次相亲,就决定了未来的伴侣,而且还是排名第一的钻石单身汉哦~哈哈~她肯定是踩到狗屎,才这么好运而且啊,她对他粉重要哦,看他说的这句话就知道了:“我要抱着你才能入睡。”看到米?她可是身兼重任呐!嘻嘻~什么什么?原来她只是有助于他睡眠的良药?他对她好仅仅是因为她是他老婆,而他对她有责任?其实他一点都不爱她?呜呜,不会这么残忍吧?啊?他已经另有所爱,还有了结晶?那她这个“正牌”老婆算什么啊?
  • 智慧的悖论

    智慧的悖论

    教育可以改变人生,对于残障人尤其重要。我和很多残障人一样,仅仅是肢体的病患,大脑却是正常的,智力的幼苗需要知识的浇灌。我独自在家,可以看看书,来排遣寂寞,有了打动心灵的感悟,还可以写下来。
  • 无限之世界四大灵梦

    无限之世界四大灵梦

    本作品是黑化吐槽向,入者慎重。本作品为剧本向,内涵基本为台词,其余则是极少数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本作品内涵大量神上准论外,入者慎重。本作品的无限其为MUGEN而不是无限恐怖,入者淡定。本作品内涵GM黑幕。本作品可能会出现以上问题,战斗力不平衡,扮猪吃老虎,超发展。本作品每章节字数为七千字到一万字,一周一更新,基本固定为周一更新。本作品欢迎任何方面的指责,特别是人物设定和实力方面的,不过请注意一下言辞以及语气。本作品的作者是灵梦控。
  • 玄门阴阳师

    玄门阴阳师

    爷爷的突然去世,让我伤心欲绝。为了给爷爷置办后事,我匆匆赶回了村子,然而就在给爷爷守灵的最后一个晚上,却发生了一件改变我一生的惊悚异事......
  • 千秋醉江山梦

    千秋醉江山梦

    齐国末年,齐尽帝祁阳昏庸无道,民不聊生,天下四分五裂,季芳若,莫澜雪,玉清歌三个出身不同,经历不同的女子,又有着怎样的命运?乱世浮沉,英雄少年,最终,又是谁,拥得佳人,陪伴她踏遍天涯;又是谁,历经磨难,最终坐拥天下;又是谁,失去一切,僧庐修行洗冤孽?权谋斗争,究竟失去了什么,赢得了什么?看她伴他半生戎马权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