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7200000023

第23章 血浓于水:亲情是不凋的玫瑰(2)

老妇人闻言哭声更大,说:“其实我是个鬼魂,在世间时为了生活,养儿育女,造了种种恶业,所以死后堕到地狱,日夜受到各种酷刑。后来我从地狱里被放了出来,阎王告诉我,因为我的儿子出家修行,安住道场,每日参禅打坐,精进修为,因为我的儿子有了这等功德,我才得以解脱。”

“那不是很好吗?”和尚反问。

老妇人摇头说:“可是今天地狱的狱卒又来捉我,说我儿离开了修行的道场,毁坏了修行,我还得回地狱受苦。”想到还要遭受苦难,老妇人哭得倍加凄凉。

和尚心生疑惑,问道:“老人家是哪里人氏?叫什么名字?或许我可以帮你找到儿子。”

妇人这才告诉了和尚,和尚一听,羞愧地喊道:“娘!我正是您要找的不孝子。”于是悲恸地哭了起来,老妇人却突然消失了踪迹。

和尚心生惭愧,自悟道:“原来我潜心修行,母亲在地狱不用受业报,今生妄想,懈怠了修行,结果母亲也因此受累,我实在是不孝。”于是回到寺中,痛改前非,潜心参禅,为母积善业,以表尽孝之意。

这个故事中的因果轮回和地狱鬼魂虽作妄想,但提醒人们,不能忘记亲恩,应以行动忏悔,以恭顺心孝顺父母。

人们时常强调正己,而正己的伊始正是从回馈父母开始的,不必为父母买房买车,买金买银,时常给父母打一通电话,倒一盆洗脚水,便已足够。这才是菩提的孝、智慧的孝。

父母给了我们一切想要的,正像和尚的母亲,生前为了养育他不惜造恶业。而人们尽情享受着父母创造的一切,把向他们索取视为理所当然,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总是那般义无反顾。可以说,父母的爱与子女的爱之天平,永远没有平衡之时。

红尘禅语:星云大师说:“从我们出生开始,亲情就支撑着我们的世界。”我们被父母精心呵护,在他们不辞辛劳的照顾下茁壮成长,而父母从未要求我们一报偿一报。有人说,时间最难斩断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这种爱永远都是真诚、可贵、质朴和无条件的。父母是我们最亲密的人,而我们对他们的感情也是最深重的。

身为人子,誓报亲恩

佛家讲究慈悲,其基础在于孝道。父母将我们接引到这个世上,赋予我们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此身。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的关怀和教育更是恩重如山,所以父母的恩德总是“殒命亦不足为报”。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妻。时间一久,这一陋习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波罗奈国中有一位长者,他的儿子十分孝顺,因此,对国内有这样一条法律实在不能认同,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导正它。

岁月不饶人,长者逐渐老了,儿子为了孝顺父亲,便偷偷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将父亲藏在里面,每天以上好的饮食供养父亲。他的这份孝心感动了天神,天神现身前来协助。天神手中拿着一卷纸,来到波罗奈王面前,对他说:“这张纸上有四个问题,如果七日内能够解答出来,我就拥护你和你的国家;如果答不出来,我就把你的头劈成七块!”说完,就立刻消失了。国王紧急召集群臣共同商议,然而,大家望着纸上的四个难题,绞尽脑汁却还是束手无策,期限一天天逼近,国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他将问题昭告天下,说解答出问题的人,能得到最好的奖励:“不论什么要求,国王都答应他。”

天神给国王出的难题是:“什么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什么是第一美味?”“什么最长寿?”

长者之子见到这四个问题,立即跑回家询问密室中的父亲,长者一一给出了圆满的答案:“信用是最大的财富。”“修行正法是最大的快乐。”“诚实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为长寿。”

长者之子向国王禀告这些答案,国王顺利通过了天神的考验。国王高兴极了,便问长者之子:“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还是别人教你的?”长者之子回答:“是我父亲教导的。”国王非常诧异:“你父亲?他不是已经很老了吗?他现在在哪里?”“请大王恕罪,我的父亲确实已经老了,而我也违反国法,私自将他藏在家中的密室里。”长者之子接着说:“大王,父母对我们的深恩,如天地一般,十月怀胎、辛苦地抚养我们长大,还要教育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们。纵使有人能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走一百年,并且无微不至地侍奉、供养,这样做都还无法报答父母的深恩啊!大王,我别无所求,只希望大王能废除‘活埋年老父母’这条法律。”

当然,波罗奈王必须遵守诺言,于是答应长者之子一切要求。而事实上,国王也深受感动,不仅废除了这条法律,还增加了另一条法律:“凡是不孝顺父母的人,将治以重罪。”

佛陀对比丘们说:“能够孝养、恭敬父母,即是孝养、恭敬一切佛及贤圣,这是非常殊胜可贵的。”佛陀接着说:“当时的长者之子就是我,由于当时能够去除不孝的陋习,更成就孝顺的法律,这份功德福报,也就是今日成佛的资粮!”比丘们听了都赞叹不已,纷纷发心效仿。

《劝孝歌》中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直白的语言,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一个人不论他生于什么样的家庭,也不论他将来的地位有多大的变化,只要他的父母还健在,他就有尽孝道的义务,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庄子》中曾记载:“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孔子也说:“父母唯其疾之忧。”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是一个大孝子。无论哪一家、哪一派的学说,对于孝都有着深深的情,即便佛家称六根清净,在未削发出家前也难抛孝道。

古人讲“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对父母、家庭有真感情,就一定有责任感,才可能为天下国家献身。换言之,忠就是孝的发挥,就是扩充了爱父母的心情,爱别人,爱国家,爱天下。“子之爱亲,命也”,儿女爱父母,这是天性,是没有道理可讲的。然而,很多人通常将父母的爱视作理所当然,不懂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等自己有了子女,理解了为人父母的苦心,却发现自己想要反哺回报已悔之不及了。

红尘禅语:物初大观禅师说:“仰报亲恩,恩无不酬。不能事亲,焉能成佛?”作为子女,我们常常享受着父母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索取得心安理得。然而,父母之爱与子女之爱的天平上,永远是不平衡的。所以人要正己,正己的伊始要从回馈父母开始,孝为百德的先行,如果不知爱父母,终究难以成事。

尽力生时养父母,死后悲号总是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孝又分为“生孝”和“死孝”。在中国,有时“死孝”比“生孝”更为隆重。有些晚辈平时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一旦老人们去世,自觉对不起父母,反倒舍得花大把银子办盛大的丧事,而且买墓地,修祖坟,不惜一切代价让长辈泉下有知。可是,如果“生孝”没有尽到,“死孝”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个富翁捧着母亲的灵位找到方丈,请求方丈为他死去的母亲做一场法事,要求寺院里所有修行的和尚都来祷告,还口口声声地说:“无论花多少钱都愿意。”

方丈看着他,说:“请你告诉我令堂大人生前做了什么善事,我好为她写悼文。”

富翁说:“我父亲死得早,母亲含辛茹苦将我拉扯大,省吃俭用供我读书,本来日子好过点了,想把母亲接过来,可还没来得及,母亲就去了。”

方丈说:“你今年多大了?工作多少年了?”

富翁说:“我今天五十有三,工作三十年了。”

方丈说:“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把令堂大人接过来呢?”

富翁愣了一下,说:“我想等家里再富一些,让母亲过更好的日子。”

方丈说:“对母亲来说,什么才是好日子?好吃好穿还是跟你一起生活?”

富翁低头不语。

方丈手捻佛珠:“活着的时候不好好报答,死后何必折腾?施主还是请回吧!”

很多人总在想,等有钱有时间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但你可以等待,父母不能等待。在不经意间,父母渐渐变老。花点时间多陪陪父母,父母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想让你多陪陪。不要等到想要孝敬时,父母都已经亡故而让自己空留遗憾。亲情很多时候不能等待。

佛学大师们常常感慨:“劝君尽力生时养,死后悲号总是空。”确实,生时不养,死后万事皆空,悲号恸哭,于父母已毫无意义。

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不易。孝敬父母是每个人都应该奉行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位老年人都希望在有生之年得到儿女的孝敬,在亲情中颐养天年,这是他们最大的期盼和幸福。但时下许多年轻人与父母分开生活,另立门户,又都忙于自己的工作,顾及自己的家庭,虽然有孝心,却很少有时间照料老人,他们总想等条件再好点、钱挣得再多点、孩子再大点再尽孝。但时过境迁,等所谓的条件好时,老人或许来日不多,可能已没有机会了。其实,孝顺父母不只是看物质,“精神赡养”更为重要,多回家陪陪老人、吃一顿饭、说一会儿话甚至一个电话、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能让他们开心半天,让他们觉得无比温暖和欣慰。

红尘禅语:圣严法师告诫众人:“不要总以为自己很忙,不要总以为父母还年轻,不要总以为我们有的是时间去表达孝心。”“孝”字当头,更应及时,不要让行孝不及时成为你终生的遗憾,不要让行孝不及时成为你终生的悔恨,不要让行孝不及时成为你喉头哽咽的理由。

同类推荐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法华五百问论

    法华五百问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见钟情,只因是你

    一见钟情,只因是你

    “我们,分手吧。”莫凝轩面无表情地盯着眼前赤裸着上身的男人和床上的女人,说道。“好。”他同样没有表情,不同的是,他早就不爱了。而她呢,心里还是会痛,哪怕面上装得再好。“凝轩,我们在一起吧。”“嗯。”她看着暗恋了她五年的他,年少的暗恋总是不夹杂一丝污渍,像是那纯牛奶,干净,纯洁。青春,那个年少轻狂的时代,我们坚信,我们的爱情永不会变。可是,在爱的路上总会发生跌跌撞撞,有的人受不住那疼痛,走了,有的人受住了,但是……疤痕还是会存在。————致所有在青春岁月中爱过我们的人以及我们爱的人。
  • 符箓生涯

    符箓生涯

    一个意外来到异界的地球大学生郭博鑫,却是带着令人羡慕的魔法装备和逆天级的运气和天赋,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一本魔法书和几块符箓。生性飘逸闲散的他将会在异界这片天空下发生什么事儿呢!敬请期待!!!!小编在此声明:各位亲爱的读者推荐收藏的越多,小编更新的就越快哦!
  • 末世之无限纪元

    末世之无限纪元

    盘古开天辟地,也许我们的祖先是想用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某些强大生命体的体内。我们是他的组成部分,他的每一次进化,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末日。
  • 早安,沈少的小妻

    早安,沈少的小妻

    泼辣妞儿撞上了冰冷高贵,凉薄寡情不近女色,权倾天下国都太子爷——火花四溅!有没有?初恋与妹妹上演恩爱背叛的戏码父亲中风,她们夺了她家产,还枉想用一幅裸画让她身败名裂,哼,她可不是软柿子。妞儿找上了太子爷:“七爷,若能将那对贱人打入地狱。今夜,我把自己给你。”挑起她弧度纤巧的下巴,七爷邪恶一笑:“一*可不够,8888个俯卧撑,9999个仰卧起坐,外加一个小崽子,你可愿意?”
  • 冰帝冰后太嚣张

    冰帝冰后太嚣张

    囚禁于闺阁中的女子,又能有什么奇特之处?一朝穿越的黑暗女子又从何来,又归何处?咳咳,一句话。现代女生穿越架空时代,携手帝王欧巴共创锦绣江山……【各种暗黑套路,不虐不宠不甜不白!人生的套路,舍我其谁.】
  • 一恋成瘾:高冷男神太难追

    一恋成瘾:高冷男神太难追

    暗恋两年,人人都知道她的心意,无奈男神太高冷;人人都知道他对她有意思,可惜落雨太呆萌。闺蜜的背叛,同学的陷害,男深的误会......她究竟能否突破重重困难,抱得美男归?
  • 古方汇精

    古方汇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君笑长生

    君笑长生

    龙凤在御,琴瑟和鸣。作为历史以来第一个龙族和凤族的结晶,龙凰帝君凤卿莲表示父皇母皇太给力!生下她之后度蜜月去了,留下重担给她,身为为数不多的神族中更加少的皇室,真的是压力山大啊!他是除五大神祗外的第一尊神,雷厉风行,手段让爱慕者望之却步,对任何人平淡如水的他,唯独对她情有独钟,千般温柔,百般宠溺。十里红莲仙上仙,龙凰帝君神中神。太渊宫中尊神心,韶华白首只与你。
  • 传说之中的白光明城

    传说之中的白光明城

    简介;在经历了又一次感情的打击后,一次游玩中意外经历了神奇怪异的一幕,接下来刘尚在遇到的一次次的怪异遭遇,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白光明城’一个远古留下来的传说,展现在了刘尚在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