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0600000007

第7章 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普查与确认(2)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

一、确认主体

(一)组织者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自治条例》第14条规定:“对自治县行政区域内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各单位或者公民认为符合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代表作申报条件的,可以向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推荐或者提出要求保护的申请,经评审鉴定委员会评审认定后,由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列入保护范围。对符合市、省或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条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组织申报。”根据该条文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主体为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各单位或者公民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代表作,只能向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要求保护的申请。我国实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申报制度,对符合市、省或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条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也由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即文体局进行申报。

(二)咨询机构(专家委员会)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第13条规定:“自治县成立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评审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鉴定委员会),承担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代表作、传承人、传承单位和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评审、鉴定和专业咨询工作。”长阳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于2006年3月27日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关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的说明中进一步明确评审鉴定委员会为专业性的非常设机构,其成员全部为兼职,明确了该机构的性质。2006年长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第139号文件下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评审鉴定委员会的通知》,成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评审鉴定委员会,并进一步规定评审鉴定委员会承担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代表作、传承人、传承单位和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评审、鉴定和业务咨询工作。评审鉴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该评审鉴定委员会由以下成员组成:

其委员会成员既有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又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还有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具有相当职务和经历、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成员、文联领导人员、群众文化专业副研究馆员等,结构合理,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评审、鉴定中进行专业的甑别,确保经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质量。至此,长阳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评审鉴定委员会从法律层面上升到了实践层面。

二、确认程序

《长阳县土家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自治条例》第14条第1款规定:“对自治县行政区域内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各单位或者公民认为符合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代表作申报条件的,可以向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推荐或者提出要求保护的申请,经评审鉴定委员会评审认定后,由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列入保护范围。”根据该条款的规定,确认的基本程序为先由相关单位或者公民向县文化体育局推荐或者提出要求保护的申请,然后由评审鉴定委员会进行评审并对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公示结束后,再由县政府予以审批。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的具体实践中,分为了四个步骤:(1)推荐。各乡镇文化站(文广中心)和文体部门各二级单位对本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按照推荐条件进行推荐,填写推荐表,被推荐项目所在村(或单位)及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后上报。(2)资格审查。在推荐的基础上,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对被推荐的代表作进行资格审查。(3)评审及公示。对资格审查合格的代表作材料交由县评审鉴定委员会进行评审,将通过评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5天。(4)审批。公示期满后,将公示合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呈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三、建立保护名录

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既是对本地“非遗”资源的一种资源价值确认,也是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施更好的和争取更多的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各地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都尽可能地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向更高层次名录进行申报,以寻求更好的保护。目前,长阳县已建立了四级名录体系。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阳县在开展“非遗”保护的过程中,一方面,认真开展普查工作,另一方面,积极进行“非遗”申报。2005年,长阳县组织强大的“申遗”工作专班开展“土家族撒叶儿嗬”的申报工作,形成了近百万字的田野调查资料和20多个小时的声像资料。在省、市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土家族撒叶儿嗬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2月,长阳山歌、薅草锣鼓、都镇湾故事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长阳县已有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为土家族撒叶儿嗬、长阳山歌、薅草锣鼓、都镇湾故事。

示例一 长阳山歌

一、项目说明

1.分布区域

长阳山歌在全县11个乡镇普遍流行,而以榔坪、贺家坪、资丘、渔峡口、鸭子口、高家堰等土家族聚居区最为盛行。

2.历史渊源

长阳是古代巴人的发祥地。巴族在中原之南,谓之南蛮。据历史考证,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在周代以前,鄂西山区以巴族为主。历史上,巴楚人民不但性格豪爽,而且能歌善舞,以质朴粗犷的“下里巴人”音乐闻名于世。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巴人“俗喜歌舞”。《华阳国志·巴志》又言:武王伐纣,“巴师勇锐……前歌后舞”。在自古流传下来的山歌中,如创世古歌“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一条清江河”、“洪水泡天歌”、“火葫芦”、“天开地辟”等,这些古老的长阳山歌就是史书上所称的“蛮歌巴舞”、“下里巴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时代,巴人的后裔——土家人对山歌更是普及拓展。《旧唐书·刘禹锡传》:“贬郎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蛮俗好巫,每淫祀鼓舞,必歌俚辞。”清代长阳著名诗人彭秋潭在《长阳竹枝词》中写道:“换工男女上山坡,处处歌声应鼓锣,但汝唱歌莫轻薄,那山听到这山歌。”长阳因歌舞历史悠久,在县境内的地名中留下了不少的痕迹,如“歌唱坪”、“锣鼓埫”、“发歌岭”等。

在三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长阳山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得到革新和完善。它伴随着土家人的生产、生活习俗世代相传。

3.基本内容

长阳山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类:

(1)创世歌:反映土家族创世、诞生,如《向王天子一只角》。

(2)时政歌:长阳独特的历史环境,白莲教起义、田思群起义、白西亭起义、大革命时的根据地、抗日战争鄂西会战大捷的主战场,所有这些都在长阳山歌中均有记录,如《长阳出了白莲教》等。

(3)劳动歌:如《露水号子》、《太阳冒山边》。

(4)情歌:数量最多,往往一排排、一串串,甩出来就是几十首。

(5)杂歌:数量多,包括风土人情、趣闻奇事、生活知识问答、搞笑逗乐等。

由于山歌是伴随劳动的,所以一天之内内容曲牌都有一定顺序,什么时辰喊什么歌。刚下田,一般先唱三声号《一步到田中》、四声号《太阳冒山边》等。上午唱杂号子、穿号子、五句子,内容则多为古人花名,穿插一些情歌。中饭下田是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多唱大套曲《九板十三腔》、《采茶腔》,中间均有情歌、逗趣搞笑的歌穿插。太阳落山要收工,唱煞歌子和赶五句,如《日头落了西》。

传承方式:长阳山歌最普遍和最有特点的传承方式是:在村落山寨,互相换工、帮工的集体劳动(多为薅草季节)中,通过田间的喊歌、对歌,相互交流、学习,日渐掌握。其中的歌师傅则善于四处赶歌场,向长辈的歌师傅求艺取艺,以面传心授为其特点。因此,长阳山歌的歌会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歌会不同。长阳山歌的歌会就是薅草歌会,它不是某一天,而是整个薅草季节。

4.相关器具、制品及作品等

(1)薅草锣鼓中的相关器具有小鼓、锣、钹、马锣,4人各执1件。

(2)《世界记忆工程》、《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三峡民间艺术集萃》等收录了不少长阳山歌。

(3)1988年出版的《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长阳分册》共计40万字。

5.传承谱系

喊山歌的不是职业艺人,不必专门学艺,它不是以师徒的方式传承的,而是以村落、山寨形式传承。通过田间的喊山歌、打薅草锣鼓,相互交流、学习,逐日掌握。但长阳山歌有传承的代表人物和代表群体。

二、项目论证

1.基本特征

长阳山歌是一种山野之劳动歌曲,有两个生存要件:(1)山野田间;(2)劳动。总体特征:节奏自由奔放,旋律高亢嘹亮,歌词俚俗生动,歌唱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土家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山野气息。

(1)歌唱形式和歌唱方法

歌唱形式:①无伴奏山歌,有独唱、对唱、一人叫众人合、齐唱4种形式;②有锣鼓乐器伴奏的山歌,俗称薅草锣鼓,除独唱外,其他形式均有。歌唱方法:①高腔山歌,以多用假声喊叫式唱法为其特征,山民俗称“掐音”、“天堂音”,行腔均在A1~G3之间,风格侧重于高亢、嘹亮;②平腔山歌,多用真嗓的平和歌唱,行腔多在D1~D2之间,形式多为独唱、对唱,风格侧重于优美婉转。

(2)旋律节奏特征

长阳山歌旋律除高亢嘹亮外,还有一种其他民歌中少见的先声夺人的特色,其特性音调是其突出代表,如乐园山歌《秀峰山上一树花》的叫口(起唱句)。

长阳山歌的这种特性音调,歌手又称之为“打门锤”,它代表了长阳山歌旋律的所有典型特征。①开门见山的七度大跳,先声夺人,山野气息扑面而来;②高音上常自由延长,大跳后回旋疾进下行的配以悠长自由的节奏,起伏跌宕;③

音程与长阳方言语调第三声极为相似,富有地方韵味;④山里人“打哦伙”的习俗在山歌特性音调中得以体现,因其常作为“叫口”与“打哦伙”效果相映生辉;⑤反映了长阳山歌常见羽调式的特征。

长阳山歌无论是高腔还是平腔,其节奏特征都是自由奔放、悠长,其长音、甩腔的长短全凭歌者的气息长短而定。另外,长阳山歌中也有不少类似数板的节奏,这种节奏不同于戏曲中的数板那样急、快,而是山歌特色的散节奏数板,如“急鼓溜子”,其节奏往往在山歌的中段出现,这种数板以2/4、6/8拍常见。

(3)长阳山歌的调式

①宫、商、角、徵、羽均有。②以羽、徵、宫、宫羽交替、羽徵交替为常见。③角、商调式只在山歌中的部分旋律段落中出现。④长阳山歌调式特点最鲜明的是宫羽调式交替,首先是宫羽调式交替的山歌在长阳山歌中较常见,其次是宫羽调式交替的形式多样,同一首歌有两种不同的调式唱法,如乐园山歌“扬歌”《一块苦苦菜》,有羽调式的;有宫调式的;也有一首山歌内,宫羽调式频繁转换的,如渔峡口山歌《推船调》,前6=后1,前1=后6,反复转调,整首山歌调式色彩变化带来山歌情绪的转换。薅草山歌中徵羽交替的较多。

(4)长阳山歌的润腔装饰及发声

①长音、波音、颤音润腔装饰。长音即在高音上喊直音,其特点是以歌手的气息长短决定其长短。波音有小二、大二、小三、大三度。②颤音中有一种类似羊叫的咩咩腔,或似唢呐的“唢呐腔”。前后倚音其特色是一个骨干音前后是一组音,如:③长阳山歌大甩腔发声方法和润腔是最有特点的,一个长高音过后就是慢起渐快的;波颤音,它是上口盖高提起,而舌根压喉头发出来的,一般人很难掌握,需耳濡目染方可。④上挑下滑音润腔装饰在山歌中非常普遍。

(5)长阳山歌曲牌及曲式结构

长阳山歌曲牌丰富,有以下几大类:①号子、声子类,从一声系列至九声系列,杂号子、长声号、赶声子、花号子、穿号子等;②五句子,有排五句、赶五句、穿五句、花五句等;③采茶,采茶是山歌中尤其是锣鼓山歌中的一套曲牌,有曲调各异的采茶调一百多首;④腔类,它是薅草山歌中的套曲,九板十三腔为代表(详见《三峡民歌集》);⑤杂歌子,这一类歌一般以内容命名,数量很多,曲调各具特色。

长阳山歌的曲式也是很有特色的,最有特色的有“尾包头”和“穿号子”两种结构。以五句子、倒尾子为例,五句子本身是一个独曲体,由于歌手在演唱中把结尾一句首先放在开头作为“叫口”而形成的ABA式结构,这种因演唱而将结尾作开头的形式(歌手有叫倒尾子的,也有叫“尾包头”的)形成了独特的长阳山歌曲式结构特色。“尾包头”唱法和曲式在长阳山歌中占半数以上(请参看周晓春的《长阳山歌尾包头》)。

穿号子也是长阳山歌中颇具特色的曲式。

例如梗子:一树樱桃花,开在岩脚下。蜜蜂不来采,空开一树花(喊叫抒情,第一乐段,散板节奏)。

叶子与梗子穿唱:

一个姐儿穿身花(一树樱桃花),哭哭啼啼(开在岩脚下)回娘家。

娘问女儿哭什么(一树樱桃花),丈夫年小(开在岩脚下)当不得家。

一年小来两年大(一树樱桃花),三年四年(开在岩脚下)正当家。

(第二乐段分节歌又似回旋曲式,A段的乐句穿插在B段中有节奏的叙述),结束又唱梗子,形成“尾包头”。

(6)长阳山歌的歌词内容和词格及修辞

(歌词内容前有叙述,此略)

长阳山歌语言俚俗生动,如:吃哒中饭去跑马,一跑跑到丈人家,大舅母子扯小舅母子拉,三舅母子茶来哒。起兴、夸张、比喻、排比在山歌中随处可见。这里重点介绍长阳山歌独特的歌词结构。①五句子,它因多一句而成为奇数结构(省著名文艺学家李继尧、李映明等均有论述);②排五句,李琼演唱的歌曲《山路十八弯》,唱词“排对排,串对串”,就是对长阳山歌歌词特色的生动写照。这类歌词,第一句起兴句相同或大致相同,从而引出几十首起兴句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歌词来,如“郎在高山打伞来”,“郎在高山薅高粱”等,常见的有“姐儿排”,“太阳排”、“情歌排”、“石榴排”、“高山岭上排”等。

2.主要价值

(1)历史社会价值

长阳山歌承载着中国自农业社会以来长阳土家人在自己所处的独特的历史、民族、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中所传递出的各种社会信息和文化信息。其中对于本民族开创人禀君的歌唱,仿佛历史的回声,提醒着世人,一个民族的诞生、存在及成长。

(2)艺术价值

长阳山歌的艺术价值早已为众人所知,为很多专家学者、作曲家、歌唱家所熟知。几十年来,来长阳采风、研究的省内外、国内外专家学者不计其数,国外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日本著名民俗专家加腾千代到我县贺家坪考察薅草锣鼓,国内有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江明淳、教授韩洪夫,著名专家杨匡民、枫波、李继尧、刘守华等,对长阳山歌研究都有专著,作曲家王原平、方石更是常来长阳采风,创作出一首首具有长阳山歌色彩的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歌曲,如《山路十八弯》等。长阳山歌的丰厚土壤成就了一批在全国都有影响的歌唱家符祖光、王丹平、李琼、周友金等,也培养了一批研究、创作长阳山歌的本地专家,如龚发达、陈洪、习久兰等。

3.濒危状况

长阳山歌是同民俗融为一体的,它伴随着土家人的生活、生产习俗在民间保存着。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更新,使得长阳山歌的生存环境受到很大的冲击,在有些乡镇,20世纪50年代或60年代农民在田间劳动有喊山歌的习惯,到了70年代以后,出现淡化、变异和消失;由于农村生产体制的改变,打薅草锣鼓的习俗基本上不可能沿袭了,加之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直接影响到山歌传承对象的贫乏。随着青年人选择多种文化享受,他们接受了现代音乐,而对传统的山歌出现认识上的差异,致使演唱长阳山歌的歌手逐年减少。长阳山歌是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它为民族音乐创作和表现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加强对长阳山歌的保护,是当代人不可推辞的责任。

三、项目管理

1.管理组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

2.资金投入情况

(1)1988年出版《长阳歌谣集成》,投入经费10万元。

(2)1961年至2006年,政府累计拨专款33万元,用于长阳山歌收集、整理工作。

(3)举办长阳山歌节、山歌歌手擂台赛共计11次,投入经费28万元。

(4)制作长阳山歌光盘,录像资料等,投入经费19万元。

3.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于2002年4月出台了《关于建立长阳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库的实施方案》(长宣发〔2002〕8号),用两年的时间,对长阳山歌等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挖掘、收集、整理。2014年,全县共收录山歌千余首,约45万字。

(2)2003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熊明俊、李德艺、马协菊等山歌手,并给予每人一千元的经济奖励。

(3)在长阳山歌流行的榔坪、资丘两个乡镇筹建了以保护传统民间艺术的“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出台了一些保护传承人的奖励政策和措施。2005年5月,县人民政府在资丘镇设立了“高龄传承人奖励基金”试点,为重点高龄传承人每月发放传承津贴60元。

(4)在榔坪、资丘两地的中小学校,聘请当地长阳山歌优秀歌手为学生传授长阳山歌。

(5)县人民政府制定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于2006年3月31日经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次常务委员会批准,2006年6月10颁布实施。“条例”第二条中的第二款明确指出“长阳南曲、山歌、薅草锣鼓、吹打乐等传统音乐”受《条例》的保护。

四、保护计划

1.保护内容

(1)建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文献档案室,在县保护中心建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

(2)实施“长阳山歌”传承计划。

①继续开展评选优秀民间传承人活动,对传承人进行表彰和经济奖励。对高龄的长阳山歌歌手给予一定的传承补贴,以解决其生活困难,确保其艺术生命得以延长。

②对长阳山歌重点流传区域实行重点保护。对保护和传承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村落给予扶持和奖励。

③在县内各中、小学的地方教材中,开设“长阳山歌”课程。

④举办全县中、小学校“长阳山歌”比赛。

⑤编印《长阳山歌》专著和刻录《长阳山歌》光盘。在三峡长阳网设置“长阳山歌”固定栏目。

(3)每年举办一次“长阳山歌”培训班;举办全县“长阳山歌”歌手比赛。

(4)举办中国土家族山歌擂台赛。

(5)出版《长阳土家族歌谣》大型画册。

(6)举办湘、鄂西土家族歌谣学术研讨会。

2.五年计划

3.保障措施

(1)为了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于2006年3月31日经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次常务委员会批准,2006年6月10日起颁布施行。

(2)2006年6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宣传、贯彻《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实施意见,成立了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委员会,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评审鉴定委员会和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县保护中心具体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保护、传承等日常工作。

(3)从2006年起,县人民政府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专项资金。

4.建立机制

(1)根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长阳山歌、薅草锣鼓等民间音乐受“条例”保护,并将此项工作纳入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网络,对具有特殊价值的村寨或者民居,设立保护小组。

(3)建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申报命名机制,为传承人建立个人档案,鼓励民间艺人从事民间文化传承。

(4)建立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5)建立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

(6)依照《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中的“法律责任”内容,对给长阳山歌、薅草锣鼓等民间音乐保护造成损失的当事人追究其法律责任。

5.经费预算及其依据说明

(1)组织专班,进一步在县境内收集、整理长阳山歌。建立“长阳山歌”文献资料和资源数据库,经费10万元。

(2)在三峡长阳网开设“长阳山歌”资料介绍网页,经费2万元。

(3)在全县命名表彰以“长阳山歌”传承人为主的第二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优秀传承人,经费5万元。

(4)编辑出版《长阳山歌》专著,经费14万元。

(5)制作“长阳山歌”传承光盘和编印“长阳山歌”地方教材,经费8万元。

(6)举办“长阳山歌”歌手擂台赛和全县中、小学生“长阳山歌”歌手比赛,经费12万元。

(7)在长阳山歌流行重点区域的榔坪、贺家坪、资丘、渔峡口建立“长阳山歌”培训基地,组织“长阳山歌”培训,经费12万元。

(8)举办湘、鄂边土家族民歌擂台赛,经费14万元。

(9)举办湘、鄂边土家族民歌学术研讨会,经费10万元。

以上合计87万元。

示例二 薅草锣鼓

一、项目说明

1.分布区域

长阳薅草锣鼓在全县普遍流行,而以贺家坪、高家堰、鸭子口、磨市等乡镇为盛行地区。

2.历史渊源

长阳薅草锣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商代。1993年,长阳出土一件商代猪形青铜特磬,特磬形制和纹饰与《博古图》所载磬如出一辙。该磬为板震动乐器,一磬三声,其音列与长阳的三音歌音列正好相符。1986年,长阳出土一面明代铜鼓,民间称“包儿锣”,与现代民间使用的铜鼓完全一样。尤其是在1973年,长阳出土南北朝陶魂罐一件,该罐肩部的人物堆塑,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的情形。由此可见,土家锣鼓最晚在1500多年前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编制的乐鼓班子。

清代长阳著名诗人彭秋潭在《长阳竹枝词》中写道:“换工男女上山坡,处处歌声应鼓锣,但汝唱歌莫轻薄,那山听到这山歌。”长阳因歌舞历史悠久,在县境内的地名中留下了不少的痕迹,如“歌唱坪”、“锣鼓埫”、“发歌岭”等。

从师承关系推算,薅草锣鼓在长阳民间广泛流传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现在的老艺人中,有的是第七代、第八代传人。从艺人所传遗物推算,距今有150多年了。新中国成立后,薅草锣鼓在全县各地得到发展。1960年至1965年间,文化部门多次组织专班深入到全县各地收集薅草锣鼓。1962年10月6日召开了全县民间艺人大会。与会期间对薅草锣鼓进行了全面采录,可惜的是1966年长阳县城遭洪水淹没,所收集资料基本损失殆尽。1979年7月,又召开了第二次全县民间艺人大会。1987年2月,举办了全县薅草锣鼓大奖赛。从1987年3月开始,对薅草锣鼓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目前,已有大量薅草锣鼓曲目被收录在《湖北民歌集成》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2002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4名薅草锣鼓优秀民间艺人。

基本内容:

薅草锣鼓是在薅草时边打锣鼓边唱歌,故称“薅草锣鼓”,农民亲切地称之为“农戏”。主要用于在苞谷等旱田中薅草时,以提高劳动效率、调剂精神、活跃气氛。打锣鼓者俗称“歌师傅”,是劳动的指挥者,歇凉(休息)、吃午饭、放工、调场(调整薅草进度)、轰场(催进度)等都由歌师傅击鼓唱歌来指挥。特别是在晚歇锣鼓时(放工之前),经过一天的劳作,劳动者又累又乏,歌师傅就唱些“荤歌子”(又称“花歌子”),或是插科打诨,或是即兴将薅草的妇女编词打趣,可以很好地提神解乏,故素有“一鼓催三工”之说。由于薅草锣鼓的良好功能,使之活跃于各种农事活动,凡集体劳动均可打锣鼓,如开荒种地、上山砍柴、铲土皮子等。甚至延伸到水稻田中的栽秧,民间俗称“栽秧锣鼓”。

薅草锣鼓歌唱的发声方法有三种,一是假声高八度的歌唱,歌师傅称之为“鬼音”、“尖音”、“天堂音”或“顶音”;二是真声高八度的歌唱,称为“满口音”;再一种是用真声低八度歌唱,称为“二黄”,歌师傅唱累了时常用此唱法。因此也就有高腔(唱鬼音)锣鼓和平腔(唱满口音)锣鼓之分。伴奏乐器的配置有单锣鼓(一锣一鼓)、夹锣鼓(一锣二鼓)、双锣鼓(二锣二鼓,又称对子锣鼓)、夹心单(二锣三鼓)、夹心夹(三锣三鼓)等。有的地区除锣鼓外,还加上了钹、马锣,称为四样锣鼓(或打四件)。薅草锣鼓的配置视薅草人的多少而定,人多配置多,人少则配置少。

长阳薅草锣鼓是特大型的套曲,并且套中有套。唱腔极其丰富多彩,常听歌师傅骄傲地称:“打个十天半个月的锣鼓,不唱重句子。”民间艺人常说:“只要能唱的,就可打锣鼓。”薅草锣鼓具有“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腔”的特点。就体裁而言,既有板腔体的号子、扬歌,也有歌谣体的杂歌。其特点是聚集成族(类),如有花名、采茶、阳雀、午时中等;题材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间百态、宗教信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无所不唱。长阳薅草锣鼓可谓是一幅生动的民族风情画卷、一部反映长阳音乐及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

长阳薅草锣鼓中的唱腔包括号子、扬歌和杂歌。

号子(包括升子)的种类繁多,特点是只能用高腔歌唱,它不同于歌谣体的唱腔,而发声高亢激越;也不同于自由、飘逸的扬歌,而有较强的节奏。它不同于劳动号子,却有着劳动号子的某些特征,“号子”之名由此而来。号子类(族)歌腔在薅草锣鼓中占据主导地位,有三大作用。其一,每次开始演唱时(早晨下田以及每次歇凉后)首先唱号子歌,之后,在唱各种唱腔时,其中必须不时地穿插一至数首号子演唱。这种“呈示”与“再现”,将薅草锣鼓这个庞杂的、特大的套曲有机地串联、融合在一起,既有对比,又有统一,形成了一个整体。其二,是长阳薅草锣鼓中主要的唱腔,如“九板十三腔”(在民间称为“当家号子”)、“午时中”号子、采茶号子等。其三,起着指挥生产劳作的作用,唱歇凉号子(烟号子、茶号子)后歇凉,唱中饭号子后休息吃中饭,唱收工号子后结束一天的劳动。

扬歌的唱腔极为丰富,是薅草锣鼓特大套曲中一个完整的大套曲,并且套中有套。前有扬歌头,后有扬歌尾(收扬歌),可以结合其他许多歌腔演唱,如结合号子演唱叫扬歌搭(带)号,结合地方戏(花鼓戏等)演唱叫扬歌搭戏,结合采茶歌演唱叫扬歌搭采,还有扬歌搭赞。在五遍子花锣鼓中,唱扬歌时薅草人与歌师傅一“提”(也称“打”)、一“答”,“阴”、“阳”、“摇”、“赞”地对歌。薅草人“阳”一个歌带一个“赞”,再“提”一个歌题,让歌师傅答歌。歌师傅“阴”一个歌带一个“摇”地答唱。歌师傅对赢了,吃晚饭时薅草人要向歌师傅敬酒;若是歌师傅对输了,场面就炸了锅,薅草人会在狂笑中大吼:“脱了歌师傅的裤子了!”(意为丢丑了)不过,这种情况是极少发生的。

杂歌在薅草锣鼓中数量庞大,是号子、扬歌以外的诸多唱腔的总称,其中以情歌最多,如“五更”、“送郎”、“十想”、“十爱”等等。如果把号子、扬歌比作骨骼,那么杂歌子就是血肉。

长阳薅草锣鼓的唱和形式,各地不同,如高家堰、鸭子口等乡镇,不但歌师傅演唱,薅草人也常与之对歌,而其他地区则主要是歌师傅相互叠唱,薅草人是不唱的,有的只是在唱扬歌时才与之对唱。

长阳薅草锣鼓唱腔的曲体结构,既有单曲体的形式,也有联曲体的形式,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套曲结构,如“九板十三腔”。

九板的顺序是:扬歌→煞歌子→二声子→采茶或号子。

扬歌的顺序是:扬歌头→“阳”歌→“赞”歌→“提”歌→“阴”歌→“摇”歌→扬歌尾。在头、尾之间任意反复演唱。

薅草锣鼓中的五句子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它由五言四句的“梗子”和七言五句的“叶子”两个独立成章的部分相互穿插演唱,两者必须词意相通。“梗子”固定不变,“叶子”随词而行,一般二句“叶子”唱一段歌腔,最后加一个垫句把五句“叶子”凑成六句唱完。穿五句一般被误称为穿号子,其实,五言四句的“梗子”如果是号子,才是穿号子;如果是歌子,就不是穿号子而是穿歌子了,有造诣的老艺人对此是不误的。

长阳薅草锣鼓的音调以羽调式为主。三声腔是ladore最多,这正体现了黄中骏先生指出的“楚崇徵,巴尚羽”的特征。

长阳薅草锣鼓的锣鼓牌子非常丰富,约有七八十种之多,如开场锣、号子锣、起鼓、煞鼓、采茶鼓、虎抱头、十八长锤、三道弯等,还有双手舞动的牌子,如黄杨树栽跟头(击鼓时将鼓槌抛起在空中翻转数周)、狗刨骚(鼓槌在鼓面上由前至后滑动,学狗刨地状)等。贺家坪镇白咸池村的郭樵龙、高家堰镇界岭村的张正义击鼓的手势尤为优美生动,犹如乐队指挥。

长阳薅草锣鼓由于高山、半高山、低山地形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在音乐形态上存在差异。高山地区的薅草锣鼓原始质朴,保留有较多的巴土古代音乐文化信息,所以说,长阳薅草锣鼓是巴土古代音乐文化传承的载体。这为研究我国古代音乐及其发展、演变,提供了难得的材料。

3.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1)薅草锣鼓中的相关器具有小鼓、锣、钹、马锣,四人各执一件。

(2)《世界记忆工程》、《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三峡民间艺术集萃》等收录了不少长阳薅草锣鼓。

(3)1988年出版《中国歌谣集成·湖北卷·长阳分册》,共计40万字。

4.传承谱系

王纯成,男,1941年12月生,长阳县贺家坪人。幼年师从爷爷学习薅草锣鼓,记忆力非凡,是当地有名的薅草锣鼓鼓师,传承了大量的长阳“九板十三腔”曲牌,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吸收周边地区的民歌号子,大大丰富了薅草锣鼓的表现力。

王爱民,男,1971年生,长阳县贺家坪人。幼年从父王纯成学习薅草锣鼓,2005年与父亲一起参加全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获“歌王”称号。2006年参加央视青年艺人大赛获铜奖。能演唱薅草锣鼓中的号子60个、扬歌37个、五句子52首,过去经常与师弟搭班在周边地区打薅草锣鼓,非常有名。

王浩宇,男,1998年生,长阳县贺家坪人。从父王爱民学习薅草锣鼓。2005年与父亲、祖父一起参加全国各种民歌赛、大型晚会,演唱长阳薅草锣鼓。2006年参演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引起各方专家注意。

5.代表性传承人

二、项目论证

1.主要特征

薅草锣鼓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历史悠久。长期的农耕历史和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使长阳薅草锣鼓千余年来传承不断,被世代土家儿女喜闻乐见。

(1)薅草锣鼓具有提高工效、提神解乏、活跃气氛的功能,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地人平常唱的是薅草锣鼓的歌,薅草锣鼓唱的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歌,薅草锣鼓歌与人民生活紧密相依。土家人把薅草季节打锣鼓当成盛大的歌会和文化节日,人们穿新衣着盛装,已成为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习俗。具有普遍的群众性。

(2)长阳薅草锣鼓多为口耳相传,歌师珍藏的手抄本(锣鼓经和歌词)在家族、亲友、邻里间传承。因此,即使是相距不远的两个锣鼓班子,其种类、唱腔等皆有所不同,正所谓“一山有十里,十里不同风”。薅草锣鼓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

(3)薅草锣鼓属板腔联曲结构,一般由十几个唱腔与曲牌组成,多则达几十个唱腔曲牌,故有“九板十三腔,三十六个号,七十二种腔”之说。锣鼓歌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尾包头”和“穿号子”两种结构。这在其他地区极为罕见。

(4)“什么时候唱什么歌”,是薅草锣鼓艺人必须遵循的。上午头歇锣鼓要唱与早晨事物有关的“太阳”、“露水”等类唱腔。二歇多唱花名、古人等。下午头歇锣鼓歌唱与中午事物有关的“午时中”等类唱腔。各地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在各个时段演唱的唱腔,总的原则是“歌随时转”。如果唱错了时段,歌师傅将会挨骂,“不知天日”、“公鸡打鸣不识时”。具有严格的时序性。

(5)长阳薅草锣鼓的音调特点。以两个小三度音程构成的“三音歌”,其减音程关系导致旋律古朴。这种独具特色的“三音歌”不仅在薅草锣鼓中有大量表现,而且见诸土家族撒叶儿嗬之中。

(6)薅草锣鼓是田歌,体裁多样,唱腔极其丰富多彩,民间歌曲除劳动号子、儿歌、风俗歌外,基本都包含其中,甚至包含皮影戏、祭神歌、宗教歌等,与姊妹艺术具有紧密的依存性。

2.重要价值

(1)长阳薅草锣鼓是古代音乐文化传承的极好载体。长阳薅草锣鼓形态古老,不但较好地传承了巴土古歌,还传承了民俗、民众心理、生活情状及宗教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价值。

长阳薅草锣鼓中保存的三音体系声腔,拂去了巴土古歌千年的尘封,使人们对巴土古歌的形态、变异情况及演变轨迹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为研究我国古代音乐提供了难得的鲜活材料。

(2)三音体系声腔具有独特的乐、律学原理,无论是乐学方面的音调结构调式关系、和声观念等,还是律学方面的律制结构,都与欧洲大小体系调理论全然有别,也与我国已知的传统乐、律学理论不同。无疑丰富、填补了我国音乐理论。

(3)薅草锣鼓不仅可以起到指挥生产、鼓舞干劲、愉悦精神的作用,还可以为民间艺术的发展创新提供极为珍贵的艺术资源。同时为研究先民们的习俗、心理、生活情状等提供了重要的根据,在民俗学的研究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和睦邻里关系,增强民族认同。长阳薅草锣鼓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增强群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打薅草锣鼓是协同劳动的反映,一村(一地)的群众,在个把月的时间里,每天一起劳动、一同吃饭、一块休息,充满亲情意味,可以加深情感、化解矛盾,营造安定、祥和的氛围。总之,薅草锣鼓这枝优秀的民间艺术之花,对于加强文化群体建设,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3.濒危状况

由于社会的变革、科技的进步,加上现代文明和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现在的状况是:薅草锣鼓已很少有人打了,薅草锣鼓班子锐减,艺人渐老、渐少,后继无人。从最近的田野调查来看,盛行打薅草锣鼓的长阳,全县不足30个班子,会唱锣鼓歌的人所占比例不到总人口的2%,并且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其中85%左右。

(1)薅草锣鼓艺人年事已高,年长者80多岁,最年轻的也已40多岁,老艺人相继谢世,青年人的审美观念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改变,不愿学打薅草锣鼓,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形成了单家独户的劳作,每户土地面积都不大(人均1.24亩),除大户人家外,一般就打不成薅草锣鼓了。并且随着孩子长大、家庭分家,将原本不多的田地划分得更小。再加上退耕还林,进一步减少了田地,使薅草锣鼓失去了生存空间。

(3)现在农村中除草,已普遍使用了“草干磷”等除草剂,无须人工薅草了。农业科技的进步,已有将薅草锣鼓彻底赶出历史舞台之趋势。

(4)现在种田的收入,一亩田年收入不过一千元左右,而外出打工,人均月收入就是几百元、上千元,在现实利益驱使下,农村青年纷纷外出打工。农村中剩下了“留守家庭”,以致种田的人被戏称为“3860”的部队(指妇女和老人)。农村少青年,何人承古艺?

长阳薅草锣鼓已面临消亡的严重关头,如不下大力气、采取得力措施进行抢救保护,过不了多久,这颗灿烂的艺术明珠必将消亡殆尽。

三、项目管理

1.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于2002年4月出台了《关于建立长阳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库的实施方案》(长宣发〔2002〕8号),预计用两年的时间,对县境内长阳薅草锣鼓进行挖掘、收集、整理。

(2)1994年编辑出版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长阳卷》,共计32万字。

(3)1987年举办全县300人的长阳薅草锣鼓大赛。

(4)2003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王道本、高秉权等长阳薅草锣鼓艺人,并给予每人一千元的经济奖励。

(5)在长阳薅草锣鼓流行的贺家坪、高家堰、鸭子口三个乡镇筹建了保护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出台了一些保护传承人的奖励政策和措施。

(6)县人民政府制定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于2006年3月31日经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次常务委员会批准,2006年6月10日起颁布实施。该《条例》第2条第2款明确指出“长阳南曲、山歌、薅草锣鼓、吹打乐等传统音乐”受《条例》的保护。

2.资金投入情况

(1)1988年出版《长阳歌谣集成》,投入经费10万元。

(2)1961年至2006年,政府累计拨专款33万元,用于长阳薅草锣鼓收集、整理工作。

(3)举办长阳薅草锣鼓擂台赛共计11次,投入经费28万元。

(4)制作长阳薅草锣鼓光碟、录像资料等,投入经费19万元。

同类推荐
  • 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人民警察礼仪常识

    本书是人民警察所用的礼仪课程教材。分为绪论、基本礼仪、语言礼仪、公务礼仪、社交礼仪、职业礼仪、涉外及部分民族的民俗礼仪和警察礼仪实例解析及训练等8个部分。
  • 原野短语:风吹哪页读哪页

    原野短语:风吹哪页读哪页

    本书收有“信仰”、“孩子与音乐”、“词语”、“动物·昆虫以及心地”、“男女或情事”、“蒙古的”、“文艺方面”等短语。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热门推荐
  • 边伯贤,注定不一样的命运

    边伯贤,注定不一样的命运

    因为我前一本小说很少人搜,所以我试试写明星文。——————————前世,自己以为喜欢的人的人也喜欢自己,可是…“楚然,你以为你是谁,若不是你有我利用的价值,知道吗,我连看都懒得看一眼。”“伯贤啊!不要!”看着爱着自己多年的人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而变成残疾人…心,撕裂般的痛…呵,还有重生这一说,真好,不可能会让前世的事情再重来了。
  • 嫁给卡耐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嫁给卡耐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

    戴尔·卡耐基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他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他一生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指导现代人说话、办事、处世,调节心态等。因此千千万万的人从卡耐基的教育中获益匪浅,这千千万万人里也包括女人,卡耐基专门为针对女性写了很多图书,如现在在中国出版的《卡耐基写给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魅力计划》等等 ,那么如何成为卡耐基眼中的完美女人?本书即结合卡耐基给女人的忠告,给现代女人提供提高修养、智慧处世、说话办事、提升品位等方面的指导,是现代女性不可多得的一本修养书。
  • 幻动天穹

    幻动天穹

    凌渡,一个出生在大云郡凌族的平庸少年,有着出色的修炼体质和超过常人的毅力和韧性,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当中获得了由天地之力所凝聚的神符:空间神符,在符主玄纶的指导下,成为了第二任神符的掌控者,而玄纶乃是远古时期斗气玄域的顶尖强者,和其他三位玄祖并称为四大玄祖,但是四大玄祖突然在一夜之间从大陆上消失,由于缺少了顶尖强者维系大陆的平衡,各方势力风起云涌,纷纷在各自的领地上建立了宗派,在斗气玄域中以郡来分化各方的界限,每一个郡中都有着几座城市,其中以山脉为主四周环绕,就像渡所在的大云郡就有着大云山所环绕,在斗气玄域中,有着三种职业,斗者,符师,魂师,分别主修斗气,精神力,魂力,渡在此逐渐从一个平庸少年走向顶尖强者,亲自揭开四大玄祖消失之谜,与来自异面的强者展开激烈的战斗。
  • 你可愿放手

    你可愿放手

    深情总叫人耽误,究竟是谁耽误了谁?你说要给我世间最好的东西,可你哪里知道,对我来说这世上最好的就是你。你曾说要给我逍遥,可最后先放弃的人却是你。天清玉佩,天炎赤珠,北霜寒毒,原来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我注定要遇见你,注定要扶你登上高位,但为了爱上你,我已经违反了天命,或许,这一切,都是我自找的。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若是再来一次,你可愿放手?
  • 无赖少年在过去

    无赖少年在过去

    人生是什么?是日落时,奔奔跳跳在记忆里那一抹明媚的身影。是夜灯下,泛黄记事本里的五味杂陈。是课桌下,小心翼翼的粉色信笺。是劳累时,抚慰心灵的往事。是古稀时,无法看淡的愁。是什么,生活再继续。.....有那么一个人,回到了过去,弥补活着重新开始的人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医婚动人,一不小心爱上你

    医婚动人,一不小心爱上你

    【推荐新文——医手遮天,男神高攀不起!】*墨晋修:豪门贵公子,一把手术刀创下无数医学奇迹,年纪轻轻便在医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爱女人的他,独独对她上了心,筹谋算计,步步为营,欲将她征服却不想自己先迷失了心。*那场大火她失去亲人,整整三日,眼睛流血不流泪。世人嘲笑,婆家退婚,殊不知上天厚爱,赐于她看透人心,控人心智的特殊能力。机缘巧合,她嫁入A市第一豪门,新婚夜,被他按在实验台上威胁恐吓:“滚出墨家,不然我挖了你的眼睛,拿你做活人体实验……”冰冷的手术刀下,她颤抖着求饶,转身,却对他下.药,次日,还割了地毯一角对他挑畔……**三个月后:他把她逼至墙角,晃着手术刀威胁:“不爱我是种病,得治!”她眨着水眸,楚楚动人:“怎么治?”“这样治!”他以身示范……**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亲们放心跳坑!新文——【医手遮天,男神高攀不起】求收藏,留言,推荐!
  • 风起云霄

    风起云霄

    昔年,玄宗走尸破天咒,今日,为求真相入组织。不为懵懂人,不当襁褓儿,我撒我热血,我求我真心,云霄过眼烟,风起笑苍天!
  • tfboys和三个贵族女孩

    tfboys和三个贵族女孩

    三小只会和三个幸运的女孩,命运如何逆转,会有怎样的人物,来吧,我们一起去探索。
  • 剑煮焚天

    剑煮焚天

    叶荣在当地是一个大宗族里的小孩,在族中有很多的奇珍异草供他们这些公子来增加自己的修为。叶荣因为自己的天赋,很快追上了比自己大的兄弟姐妹的修行,连一些长辈都不是他的对手,是长老们期待的能够接替家族重任的人。因为一次偶然,叶荣出去山上吃了一种无名草药,致使他的修为长时间没有长进,过了两三年,被别人越拉越远,渐渐的也让长辈们失去了信心,还经常有曾经的玩伴嘲笑。他很气馁,但是还是继续每天坚持练功。由于没人再理会他,他每次都是独自去后山,一遍遍的练习着已经熟透的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