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0600000006

第6章 长阳县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普查与确认(1)

第一节 抢救与普查

一、抢救与普查的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11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需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由文化主管部门负责进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对其工作领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5条规定:“自治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鼓励和支持开展健康有益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积极争取国家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扶持和帮助,依法享受国家关于加强民族自治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待遇。”第6条规定:“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第10条规定:“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民族事务部门组织开展对本行政区域内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普查、收集、整理、出版、研究等工作,建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档案和数据库,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真实、全面和系统的记录。”第12条规定:“对于濒危的、有重要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自治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抢救。”长阳县人民政府2006年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的意见中也指出:“普查工作由县文体局牵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密切配合……”根据上述规定,抢救与普查的主体是长阳县人民政府,长阳县文化体育局是具体负责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如民宗局、财政局等)予以协调和配合。

二、抢救与普查的内容

普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全面、系统、仔细地摸清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情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因此,把握县域内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濒危程度、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掌握传承人情况和入选各级名录情况,厘清资源类别和资源数量,成为了抢救与普查工作的主要内容。长阳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过程中,共调查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曲艺、民间文学、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消费习俗、生产商贸习俗、民间信俗、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及游艺与竞技、传统医药、民间知识、传统戏剧、杂技总计16个资源类别。各类资源类别项下具体资源名称、分布区域、传承人情况、濒危状况和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情况的调查,如以下普查工作资源目录清单所示:

三、抢救与普查的方法

(一)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为全面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确保“非遗”资源普查的顺利开展,县委宣传部召集了由各乡镇分管领导、宣传委员参加的“非遗”资源普查动员大会,明确各乡镇宣传委员为本地区普查工作牵头人。

为了加强对长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推进长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长阳县文体局2009年第7号文件发布《县文体局关于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公布领导小组组成成员如下:

以文体局局长为组长,各乡镇文化站站长、县文化馆、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相关人员为组成成员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顺利展开起到了很好的领导和组织作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

(二)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培训

为了使普查人员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开设“非遗”资源普查培训班,培训班由分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县文体局副局长覃万勤主持。县文体局全体领导班子、文体系统二级单位班子成员、县保护中心和县文化馆全体人员近50人参加了开班仪式和业务培训。开班仪式上,首先学习了省文化厅、市文化局关于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的相关文件,县文体局局长胡世春同志在大会上作了培训动员讲话。开班仪式结束后,县“非遗”工作指导专家戴曾群同志以图文、讲述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和种类,长阳县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调查方法以及关于“非遗”资源普查表格的填写等技术性工作进行了翔实的讲解,通过培训,使普查工作人员基本具备了普查技能。

附:长阳非遗普查培训课件资料

(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

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2.传统表演艺术。

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4.与自然界和宇宙相关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技能。

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

1.民间文学:包括神话,关于地名、节日、特产、人物等的传说,故事,笑话,歌谣(包括儿歌)以及民间流传的各种俗语等。

2.传统音乐:(1)包括歌曲(包括农村挑担、拉板车、搬运号子,山歌,插秧等农田劳动时的田歌,休息娱乐、节庆、婚丧等场所唱的曲子,儿歌,摇篮曲,叫卖,吟诵诗词、古文时的歌调,人们搓麻将等游戏时的歌调等)和器乐曲(包括传统节日、庙会、红白喜事等场合演奏的乐曲、上代流传下来的工尺谱等)。(2)没有乐队则不填乐队构成。

3.传统舞蹈:包括在生产劳动、岁时节令、婚丧礼仪、信仰崇拜(祭祖、祭祀)等活动中表演的舞蹈,自娱自乐、表现相关神话传说的舞蹈及花鼓子等。

鼓盆歌、满堂音、跳三鼓、打锣鼓、讲书锣鼓、耍耍、说书、番邦鼓等。

4.传统戏剧:包括京剧、汉剧、楚剧、清戏、荆河戏、南剧、山二黄、黄梅戏、采茶戏、梁山调、灯戏、柳子戏、堂戏、提琴戏、湖北越调、文曲戏、傩戏、花鼓戏等等。

5.曲艺:包括小曲、渔鼓、道情、南曲、楠管、大鼓、善书、说鼓子。

6.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包括杂技(包括走钢丝、顶碗、魔术、马戏、口技、滑稽戏等)、传统游艺竞技(荡秋千、下棋、过家家、滚铁环、猜拳、踢毽子、抓石子、放风筝、打麻将、花牌、撮牌等)。

7.传统美术:传统美术表现形式包括挑花、布贴、剪纸、纸扎、民间刺绣、风筝、花灯、泥塑、面塑、陶瓷、香包、脸谱、竹编、木雕、石雕、根雕、民间玩具等。

8.传统技艺:包括铜、铁、锡制作工艺,戏服、印染、绗缝、桑麻纸制作、酿造技艺、生产生活竹木制品技艺、推光漆器制作、编织(线、草、绳)、传统面食制作、泥工、石匠、木匠、裁缝制作、制茶工艺,砖、石、玻璃雕刻等,花灯、龙灯制作、制陶工艺等,俗称“七十二行”。

9.传统医药:包括怎样保养身体、诊断疾病以及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民间药物、偏方、医术、药典等。

10.民俗:包括生产商贸习俗、生活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等习俗。

(三)我县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

1.民间舞蹈(2项):土家族撒叶儿嗬、长阳花鼓子。

2.民间文学(3项):都镇湾故事、廪君的传说、长阳竹枝词。

3.传统音乐(5项):长阳山歌、长阳吹打乐、清江号子、薅草锣鼓、咚咚喹。

4.传统体育(4项):抵杠、翘旱船、高跷马、打陀螺。

5.传统医药(2项):民间中医正骨疗法、传统中药文化。

6.传统技艺(4项):石刻技艺、民间器乐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

7.民俗(4项):过赶年、十碗八扣、土家打喜、土家婚俗。

8.传统美术(2项):刺绣、西兰卡普织锦。

9.传统曲艺(3项):旱龙船、长阳渔鼓、长阳南曲。

(四)调查方法

此次“非遗”资源普查,是对我县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全面了解和掌握各个乡镇传统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及存在的问题。

1.选择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较有才华和独立性的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问答、表演、展示,若条件允许,让他们轻松自如地、有限度地展示传承项目。

2.注意搜集民间流传的歌本、工尺谱、画册、书籍、谱书及相关实物(道具或乐器)。

3.普查人员对被采访艺人进行记录时,要尽可能地忠实于他们讲述的语言(方言),尽量避免用通行的官话或采访者自己的语言替代讲述者的讲述语言,一定要保持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充分运用摄像、拍照、录音等手段,如实地把采访对象居住的地理环境、家庭状况,与传承项目相关的文物遗存、家谱、活动场所等内容真实记录下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展示传统项目时,力求完整、翔实地记录。在录像和拍照过程中,切忌人为地臆造内容。

(五)确定普查线索,印发普查方案

普查工作开始前,根据每一个乡镇上报的基本情况和保护中心掌握的情况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普查方案,力争做到不漏乡镇、不漏村寨、不漏种类、不漏线索。方案的制定,不仅使普查工作人员未到田野调查前,就初步明确了调查的范围、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如乡镇、村寨、居民户,而且这也为工作人员确定普查行走路线、工作人员的调配和经费支出提供了筹备依据。此外,长阳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印发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主要从普查要求、普查范围、普查人员、普查经费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定。

在实施方案中,对普查项目列举了传承人和艺种两个方面。在传承人方面,要求对县级40名传承人按照普查要求重新登记,对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习俗、曲艺、传统体育、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项目类别,通过对重点传承人展开放射性的调查,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县各乡镇、村寨的“非遗”重点传承人的艺种类别及现状;在艺种层面,对主要的“非遗”资源类别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进行列举,并对各项目类别下的普查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点内容作出了粗略的规定。具体如下:

1.民间文学

都镇湾十五溪、龙潭坪等民间故事;榔坪覃佳耀传说;贺家坪覃候柏的传说;田思群的传说;林之华的传说;向远耀的传说;廪君、盐池女神和白虎垄传说;“打喜”支客先生的“令歌”(顺口溜、赞四句和讲礼行);武落钟离山、老巴子的传说;长阳竹枝词、谚语、谜语、楹联等。

2.传统音乐

山歌(桃山、双龙、乐园、界岭);薅草锣鼓:贺家坪、龙王冲、紫台、磨市栽秧锣鼓;十五溪、龙潭坪吹打乐;磨市芦溪、界岭、榔坪栗园、枝柘坪、桃山吹打乐。

3.传统舞蹈

长阳花鼓子:乐园大吉岭、双龙、西坪、枝柘坪等地,每个点调查3~4名艺人;土家族撒叶儿嗬:双龙、桃山、榔坪的长丰、乐园、火烧坪各点调查至少4人;贺家坪白咸池地花鼓。

4.传统戏剧

刘坪柳鼓子。

5.曲艺

长阳南曲:资丘桃山(将流传的曲牌全部弹唱拍摄);旱龙船:乐园(秀峰桥、桂家冲两个点)。

6.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翘旱船;抵角角;抵杠。

7.传统美术

刘坪民间绘画;织锦(香包、西兰卡普);大堰石雕;高家堰根艺。

8.传统技艺

佷山绿茶制作技艺(收集相关传说和文献);老雾冲绿茶制作技艺(收集相关传说和文献);长阳民间吹打乐制作技艺(铜器件、竹器、唢呐等)。

在普查队伍的建设方面,市文化局决定凡是各县市赴田野参加“非遗”普查的人员一律颁发普查工作证,全市统一编号,证件有效时间为5年,截至2013年12月30日。为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将普查人员分为三个田野调查组,每组4人,实行“小组包片”的普查方式,具体如下,第一组:渔峡口、资丘、火烧坪、鸭子口;第二组:榔坪、贺家坪、高家堰;第三组:都镇湾、大堰、磨市、龙舟坪。同时,为每个组配备摄像机1台、数码照相机1部、移动硬盘1个,录音笔1支,传承人、艺种、资源表格若干,人手1本田野调查笔记,钢卷尺、计量器各1件。

对于普查经费,则以文体局自筹为主。文体局自筹经费5万元,普查人员的交通费、食宿费等参照长阳“第三次文物”普查标准执行。

(六)进行普查宣传

为了加大普查工作的宣传力度,首先是在电视台连续几天滚动播放有关“非遗”普查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节目。普查队伍出发时,对三台普查工作车专门印制了统一的标志牌。其次是在网站不间断地发布普查工作进度和普查中的重大发现。普查期间县内多家网站发布“非遗”普查新闻多篇。最后是及时向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汇报普查工作进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工作简报》中登载长阳普查简报三篇。

(七)展开实地调查

在普查实施工作中,按照“以重点传承人为基础,实行多方位、多角度、多项目辐射”的普查方法,对普查项目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先进的调查观念,立体、形象、真实、全方位地进行调查记录,即文字记录与摄影、照相记录同步开展,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传承人进行采访和登记。选择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较有才华和独立性的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问答、表演、展示,若条件允许,让他们轻松自如、有限度地展示传承项目。普查人员记录被采访艺人时,尽可能地忠实于他们讲述的语言(方言),尽量避免用通行的官话或采访者自己的语言替代讲述者的讲述语言,保持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普查人员对普查对象所讲述的项目沿革、传说、工艺流程、相关习俗等,不论是错是对必须真实记录,不得凭个人的理解随意删减。在传统医药、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习俗、民间文学等方面没有命名或未登记,但技艺好、表现力强的传承人,应按普查传承人的要求登记。

2.充分运用文字、摄像、拍照、录音等手段,如实地把采访对象居住的地理环境、家庭状况,与传承项目相关的文物遗存、家谱、活动场所等内容真实记录下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展示传统项目时,力求完整、翔实地记录。在录像和拍照过程中,切忌人为地臆造内容。采访笔录和征集、复印的各类“非遗”资源材料、实物一律登记编号后交中心存档。

3.实物的登记和搜集。对传承项目的相关实物,按照“实物调查表”的要求做好记录。对于民间流传的歌本、工尺谱、画册、书籍、谱书及相关实物(道具或乐器),凡是能征集的,与本人履行相关手续。不能征集的,用图、文、照片、录像等形式完整、真实地记录。

4.填写非遗普查相关表格。为规范信息的收集,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统一设计了一套普查工作表格,包括传承人调查表、艺种调查表、资源调查表、实物调查表、素材文件登记表等。艺种调查表、资源调查表按照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等十大类分别设计,整套表格共计23张。在普查的过程中,普查工作人员为每个传承人单独填表,对相同艺种下的不同传承人的技艺、观点进行如实记录,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宜昌市以现有的工作流程和普查工作表格为基础,研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源管理系统》,以县区为单位部署于网络服务器供各县(市)区免费使用,各乡镇可以远程使用,将普查表格录入到数据库软件中,上传各种素材文件。县(市)区级、市级通过网络查看录入结果,及时掌握普查进展情况,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以信息化服务普查工作。长阳县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过程中,以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的要求为指导,对传承人、艺种、资源、实物等按照规定的表格和程序进行了登记,形成了十分完整的“非遗”普查资料。

(八)资料的存档与保存

存档是在普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又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并加以完善的存档工作。存档的意义相当重要,它是以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的依据,也是政府部门采取相应保护手段与措施的根据。田野调查结束后,长阳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通过一定的文字、录音、录像、数字信息化多媒体等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形成各类档案,并予以妥善保管。

1.建立比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一是纸质档案。普查资料的整理是个繁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普查工作人员将各乡镇的普查资料分村编号、登记造册,最终形成文字资料8册。从2001年起,长阳县组织专班对民间艺人进行登记建档,对民间艺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艺术特长、艺术成果及其家庭现状等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卡,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了比较完善和全面的民间艺人档案资料。目前,全县已登记在册的山歌、南曲、吹打乐、花鼓子、土家族撒叶儿嗬、薅草锣鼓、长阳竹枝词、故事、绘画、书法、民俗等近20个艺术类别的民间艺人共有3000多人,重点传承人342名,并为县级以上命名的61名优秀传承人建立了个人档案。二是电子档案。把所有的照片、田野调查资料全部输入电脑,成为电子文本保存下来,并及时刻成光盘进行保存。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整理传承人档案,包括民间艺人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从事本项目的时间、师承关系、参加过什么大型活动、获奖情况等,把所有普查的资料制成电子文本。三是音像档案。在2009年的普查工作中,共完成调查项目录音记录120小时,摄像记录72小时,全部不漏地采录到编辑机,然后全部刻成光盘保存,以避免磁带粘连和硬盘出现意外。

2.依托清江画院陈列馆、文化资源信息库、资源数据库等平台,对“非遗”资源进行保存。县清江画院成立以来,已征集、收藏西兰卡普织锦百余件,其传统花形近百种,其中不乏清末、民国初年及解放初期的作品,成为目前全国品种数量最多的西兰卡普陈列馆。从2003年开始,我县将全县民间艺人资料和优秀民间艺术原始资料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制作成视频、音频、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建立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信息库。目前已经搜集大量的民间艺术资源和民间艺人资料。同时,长阳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已投资近20万元添置了资源数据库设备,使得电子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得到完善。同时,积极争取全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项目,投资68万建成了以图书馆为依托、以11个乡镇96个行政村为基础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

3.整理出版民族文化系列丛书,实现保存与传承的共赢。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长阳县始终把普查、收集、整理民族文化资源当作一项基础工程长抓不懈,先后搜集整理出版了150多种、计1000万余字的民族文化丛书,如《巴土长阳》、《土家民歌》、《长阳南曲》、《民间故事》、《长阳竹枝词》、《土家谜语》、《土家谚语》、《长阳地名传奇》、《长阳方言》、《土家族撒叶儿嗬》、《长阳巴人源流研究》、《长阳土司源流研究》、《考古发现与早期巴人揭秘》、《巴人源流研究》、《巴地域研究》、《廪君》等就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精品。此外,为了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对各种民间文化艺术形式采用录音、录像的方式进行分类搜集,制作成资料片进行推介和保存。已录制完成了《土家族女民间故事家孙家香》及《长阳山歌》、《长阳南曲》、《土家吹打乐》、《十五溪故事》、《土家族撒叶儿嗬》、《长阳情歌》、《土家风情》、《廪君传说》、《长阳竹枝词》、《长阳花鼓子》等民间艺术的电视专题片,在保存的同时注重传承。

(九)抢救与普查的成果

普查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要的前提性工作。2009年以来,长阳县根据省文化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化局的文件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范围的、比较翔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县委宣传部、县文化体育局对“非遗”资源普查工作作了统一部署和要求,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展开、讲求科学、真实有效;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加强协调、有序进行”的指导原则,以“查清资源、明确方向、搞好建设、规范管理”为工作目标,结合长阳县实际,制定了“前期准备、排摸线索、组建班子、实地普查、资料整理、总结汇报”六个阶段性工作计划。此次“非遗”资源普查组建了三个工作专班,以小组包片的形式,历时两个半月时间的下乡普查,跑遍了全县11个乡镇,154个行政村,行程4000多公里,走访民间艺人1698个,登记重点传承人254个,录音7200分钟,录像4300分钟,拍摄照片7000多幅。新增传统项目共300多项,如传统医药中的中医正骨、民间中草药等;民间文学中的长阳竹枝词、谚语、歇后语、谜语、楹联等;传统音乐中的劳动号子等;传统技艺中的生产、生活中的各类用品的制作工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中的翘旱船、抵杠等;传统舞蹈中的宗教舞蹈等;民俗类中的饮食、起居、自然崇拜等。普查工作得到了省“非遗”保护中心领导的高度肯定,普查工作图片和普查成果被省中心推荐在北京“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督察工作会议”上展出,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据统计,本次普查参与总人数98人,其中文化系统投入16人,社会力量参与人数82人;举办普查培训2期,共培训67人次;投入普查经费9.8万元,投入普查设备电脑4台,录音笔3支,照相机3台,摄像机3台;普查广播电视宣传5次,简报4期,报纸5篇;召开普查座谈会14次,共156人参加;走访传承人数1698人;调查项目758个,形成文字记录10万字,拍摄照片7000多张,录音记录120小时,摄像记录72小时;最终形成文字资料8册。共收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13大类9659条项目线索,其中,民间文学7894种,传统音乐1295首,传统舞蹈18个舞段,曲艺150个,传统美术4种,传统技艺18种,生产商贸习俗15种,消费习俗75种,人生礼仪107种,岁令时节10种,民间习俗27种,传统体育、游艺43种,传统医药3种。共登记非遗传承人3185人,其中民间文学325人,传统音乐790人,传统舞蹈1290人,曲艺240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50人,传统美术30人,民间传统技艺230人,民俗130人。基本上掌握了我县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医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及游艺与竞技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蕴藏、类别、分布、传承方式以及重点传承人的基本状况。

2009年以来,长阳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继续致力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搜集、整理和申报。2010年,县民保中心完成了省、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申报工作,完成了长阳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组织召开全县民间艺人座谈会。组织山歌艺人李道翠、唐永菊、秦道菊、罗炎琼等4人录制长阳山歌视频资料,制作成电视片以便于保存和推广。初步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的整理工作,完成了300多名民间艺人资料数据库录入工作。2011年,县民保中心完成对李德翠、李国新、刘泽刚等第四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申报工作。向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和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积极报送我县国家级名录和国家级传承人的图典资料。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宣传,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搞好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民俗志》编撰工作全面开展,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搜集我县流传的机智人物——向永耀的故事150个。经过上级审批,长阳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廪君传说》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长阳竹枝词》入选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2年,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搞好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完成了750个都镇湾故事的打印、分类工作。同时,完成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道教科仪音乐》、《土家打喜》两个项目被申报为宜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同类推荐
  • 神头电力城

    神头电力城

    神头电力城位于雁门关外,在梅河支流桑干河源头的山西省朔州市,是我国“六五”“七五”“八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我国电力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形成。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本书介绍了中国一些主要文化名城、文化名镇的历史渊源,以及鲜为人知的文化底蕴。
  •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本书试图以绍兴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家族作为首选的研究对象,力求全方位地搜集、发掘、梳理和研究这个家族史料,重点探究其清末民初鼎革时期的历史,感受其时代的风风雨雨,真实记录其文化传统的光与影,从而汲取我们所需求的思想、精神和其他有用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思仁堂寿氏家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

    本书是我们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果。本卷的写作启动于1990年,经过六七年的风风雨雨,直到1997年万建中和陈顺宣才将各自承担撰写的初稿交给主编审阅。1998年底,主编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热门推荐
  • 美人谋:妃本倾城

    美人谋:妃本倾城

    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华年易逝,姹紫嫣红只付与了断井残垣,刻骨铭心到最后只剩下云淡风轻。他助她登上后位,她却对他弃之不顾,逼他取另一名女子。“锦华,娶了她,我的后位会更加稳固。”“锦华,扔了她,不是男丁我要她又有何用?”“锦华,杀了我,顺应民心。”大军压境,一切皆以尘埃落定。错手抓不住的是年华,流逝的终是那些不经意的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怪盗幻影

    怪盗幻影

    他是个与众不同的大盗,总是光明正大地去行窃。先发出预告函,告诉你他将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可尽管如此,他想要得到的东西,无一不到手的,谁也阻止不了鬼魅般的怪盗幻影。他真的是近乎无所不能。要脸有脸,要钱有钱,要本事有本事;上有豪华飞艇水晶花园,下有遍布世界各地的情报网络。正像女皇艾丽娅所说的:“连我的心都偷走了,这世上还有什么是你办不到的?”这是一个不和平的年代,处处都有战乱在发生,每一个枫之大陆的人民都有着守卫家园的责任,而拥有盖世能力的幻影,却总是说:“保护这个世界吗?怪盗没有那么高尚。只要能保护好自己所爱的就足够了。”
  • 剑听诸灵

    剑听诸灵

    我有两剑,一白一黒听生死。我有一个珠子,里含万千妖灵。我有七只白加黑,号称竹林七贤,其实只会吃喝趴睡和卖萌。我有一只黄田鼠,他说他叫陆小凤。本书主要是悠闲推妹为主,热血揍人为辅PS:手残两更党
  • 七颜伤年

    七颜伤年

    新手、希望烂点不要介意啊、第一次、描写的可能不太好、所以大家凑活看一下好了
  • 夜月寒熙

    夜月寒熙

    他们是21世纪的天才姐弟,一次穿越失去联系。她,夜冰寒女扮男装玩转大陆只为寻找弟弟。可是遇到了他,最后不小心把心丢了。他,神秘冷酷,为了走进她的世界第一次说谎,装失忆为的就是靠近她。
  • 妃你莫属:冷王请接招

    妃你莫属:冷王请接招

    她本是21世纪特种部队的精英队员,被师兄们宠爱的小公主。可一朝穿越成身世神秘的苏紫玉,还特么要刺杀这个祁国的保护神王爷才能回到21世纪。为了自己的师兄,她拼了。他是祁国战无不胜的保护神,可他的记忆也就止于四年前,当神秘的苏紫玉出现,他才发现自己的记忆慢慢被唤醒。看着一次次出现在自己身边保护自己的男人,苏紫玉于心不忍。“求你,离我远一点……”“如何?”男人眸光微眯,嘴角勾起,笑容邪魅带着冷意。“我怕我会杀了你。”苏紫玉把玩手中匕首。男人上前,勾着她的腰,“是杀了我?还是不舍得杀我?恩?”声音低沉,如同罂粟般让人沉沦。某人狂汗,这么使用美男计不科学啊喂!!!
  • 都市之无耻狂徒

    都市之无耻狂徒

    任你雷鸣电闪,枪火飞驰,千般异能,万般手段,不如我四念全通。隋凉得四念宝典,闯入这浮华乱世,以狂徒之姿,灭冷酷杀手,斩奇能异士,以无耻之态圈潺潺美眷,护那一世红颜,花丛肆意,逍遥如风……我是无耻狂徒!你不服?那你咬我吧!!!
  • tfboys之守护女孩

    tfboys之守护女孩

    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勿读
  • 恋妖师

    恋妖师

    他死而复生,是身具五灵之体的炼妖师,炼化精怪便能拥有不可思议的异能,这很好,但为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女也要炼化?难道就是因为她是妖?收入后宫不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