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0100000009

第9章 飘在海边,怎能不湿鞋袜(1)

南振岐是一个从来都不向现实低头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南振岐努力奋斗;为了获得认可,南振岐比别人付出更多,然而,收获却不一定更多。在经历了职称评定的冲击之后,南振岐又一次走进了学校,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生涯。南振岐的优秀表现在各个方面,在兰大的学习过程中,南振岐依然是佼佼者。

从兰大毕业之后,南振岐面临着新的选择:是继续呆在国企,在体制之内过那种有约束却也有保障的生活?还是跳出这个体制,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南振岐有犹豫,有思索,也有行动。在这犹豫、思索、行动的过程中,他成立恒达,加盟赛特,商海边的徘徊让他意识到,这才是能让他真正崭露头角的舞台。在犹豫与徘徊中,他完成了从工厂技术人员到企业管理人员的蜕变,这一时期也成了他个人发展的重要积累时期。

犹豫徘徊:是去是留,这是个问题

“在兰大学习的三年,由于经常和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并且还在工厂一线承担着CAD软件的推广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我在知识结构和眼界思维上获得了极大的扩展。三年的工作学习艰苦而充实,也多姿多彩。1989年从兰大毕业,掐指一算我已经在工厂工作了近五年。五年间我目睹了工厂的发展,更目睹了时代的进步,再次全身心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感觉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心里也开始因着时代的发展而骚动不安。那段时间我经常会问自己:我就这样一生沉寂下去吗?虽然改革开放初期的下海热潮已经消退,而经历了那场风波之后的市场也在消沉,但我总感觉这样的沉寂蕴含着另一股腾飞的趋势。那些有能力、有知识的人新一轮下海的机会肯定会来临。但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应不应该直接下海,应该怎么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我始终不是很确定。于是我又开始思考我的下一步该怎么去发展,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南振岐

1989年,南振岐以优异的成绩从兰州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也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文凭。毕业之后何去何从,经历了凤凰涅槃的南振岐有了新的选择的可能与机会。和他一同毕业的同学有的回到了原来的单位,而绝大多数同学因为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大都寻找到了比原来更好的单位重新发展。然而南振岐因为恪守和电力修造厂的约定,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重新全身心地返回工作岗位的南振岐后劲十足,在工作岗位上驾轻就熟,可心底却产生了一丝别样的想法。

在回忆的过程中,南振岐一直强调自我发展途中的很多“偶然性”因素,比如高考,比如工作分配。言外之意是说,其实在真正步入工作以前,他并不是一个对未来有着非常清晰规划的人。这在他填报高考志愿时在体校和理工类院校间徘徊以及分配志愿由别人代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那时的南振岐对未来的目标很模糊,只想着要跳出那块祖祖辈辈被束缚的土地。然而当南振岐毕业进入电力修造厂后,那个萦绕在心头近二十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来可能继续对生活无欲无求的他由于接触社会日渐增多,人生阅历日益丰富,在现实的打磨中也开始渐渐思考自己的未来,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较之于曾经的年少懵懂,工作后的南振岐对自己的发展轨迹设计得异常清晰,他要将那些可能会影响自我的“偶然性”因素变成“必然性”结果。于是,他努力工作,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精力,也承受了比别人更多的压力。他努力学习,补充由于学历低下而造成的知识结构的欠缺,甚至返回学校,重新接受系统的教育。他所做的这一切,都只为了在以后的前进道路中少些“偶然”的因素,多些“必然”的结果。

南振岐从思想上开始了对自我未来的掌控。特别是从兰州大学毕业之后,这种对自我未来掌控的强烈愿望让南振岐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一个个短期目标的实现敦促他为自己设立一个长远的目标,于是南振岐开始思考他的下一步该怎么去发展。也是在这时,顺着时代发展的脉络,南振岐开始清算自己所走的国企道路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具有长远性。

一直以来,南振岐工作的重点及优势能力都在科研上。国企五六年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南振岐的科研能力,科研也带给了南振岐很多的荣誉,让他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一跃成为省内外计算机行业的佼佼者。本身有着丰富科研及一线工作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此时又已经从兰州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他身上蕴含的价值无可估量。如果继续在电力修造厂的计算机室工作,自然是轻车熟路,加上南振岐对工作的认真与执着,应该很容易地就能延续自己的成就与辉煌。有了工作成绩和文凭上的双重保障,南振岐想着即便在体制较为死板的国有企业,评上工程师乃至高级工程师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他的前途依然形势一片大好。

留在原来的企业继续工作,南振岐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熟悉的人际关系网,熟悉的工作流程,更何况此时的他是厂里不可多得的人才,厂领导对他更是关怀备至。按常人的思路,留在电力修造厂肯定应该是南振岐不二的选择。然而就是在这样相当优越的条件下,南振岐越来越觉得生活的木讷,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多,对世事的洞察,南振岐思考的更多了。曾经一味地拼命工作是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返回学校学习是要获得跟自己能力相衬的文凭,借以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而现在,这些都已经实现了,这条路已经被南振岐扫清了障碍,往下就只剩下一片坦途,任由南振岐自由奔驰于其上。南振岐突然发现他似乎过早地进入了没有竞争的生活,而天性好强的他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竞争的生活会束缚住自己前进的脚步,南振岐不想就这样为自己的一生画上句号,他更愿意把这看成是自己一生的起点,仅仅是起点。

国企的工作虽然稳定,但是也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从被破格评上助理工程师开始,南振岐就知道国企较为僵化的体制,以及严重存在的按资排辈的现象会影响到自己的发展。而计算机专业人员,在以工业设计及制造为主要方向的电力修造厂只能算是一个辅助工作,它的存在是为设计及制造服务的,相对于最终的工业成品来讲,计算机技术只是一个存在于二线的步骤,永远不会跃居一线,成为直接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计算机技术的价值只有依附于工业成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计算机人才在整个产品的生产中只占据很小的环节,这也注定了在工厂里,计算机人才永远不能等同于一线工程师。南振岐清楚地知道,他作为一个计算机人才,之所以能够在以工业制造为主业的企业中获得那么大的成就,有他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他赶上了时代的步伐,开发出了能促进工厂生产力进步的CAD软件。如果他没能开发出这样的软件,而只是做好诸如计算、统计等日常工作,他不可能获得成功,很有可能会一生都沉寂下去,再也做不出什么名堂来。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南振岐自然是想直接从事计算机行业内的工作,而不是仅仅成为依附于别的行业的二线行业,而且南振岐认为,凭借他的学识与能力也完全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在计算机领域内做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一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在省会城市中有一份稳定而且在当时看来收入不菲的工作,的确应该满足了。但是同样是这个来自农村的青年,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心性:不愿固守成规,更不愿安于现状,乐于面临挑战,更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对未曾触及的领域总是有着很高的热情。用南振岐的话来讲,他是一个热衷于“在路上”的人,他很享受“在路上”的行进感,更享受在未知领域中摸索前进的成就感。南振岐天生就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血液里流淌的躁动化作了他不断前行的引力。

除了自己的发展之外,南振岐还有着很现实的考虑。在南振岐从兰州大学毕业之前,他已经成家了。成家后不久,爱人就去西安上学,毕业后她被安排到和南振岐一个单位。对于此时的南振岐来说,两个人的生活显然不能再像自己一个人时那样凑合了,经济上的压力也随之而来。成家时由于工资低,南振岐自己还在上学,没有存款;在单位资历浅的他,也没有分到房子,没有家具,更没有家电。为了节约钱,他们在老家简单地举行了结婚仪式,回到兰州后也只住在单身楼,南振岐住三楼,爱人住四楼。好在后来爱人去西安上学,两人分开了三年,不然南振岐都不知道这三年由他们的住房问题还会引起哪些问题。

这三年南振岐也在工作和学业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包括参加了筹建“甘肃省CAD/CAM协会”的相关工作。由于社会工作较多,日程安排较为紧密,他每天过得颇为充实,这样整日为工厂这个“大家”忙碌也就没有精力去思考自己“小家”的建设。婚后的几年,他们并没有添置几件像样的家具,作为结婚纪念,也就每年购置上一件电器。南振岐还记得第一年买了18英寸的春风牌电视机,第二年买了长风洗衣机,第三年买了冰箱……等到爱人毕业上班时,南振岐家已具备了一个小家的基本家当,随着家具的添置,房子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实在没有办法的南振岐就去厂里争取,在一番软磨硬泡之后,总算分到了一间厂里在50年代盖的简易平房。然而这房子没有上下水,没有暖气,而是还是一幢危房,一到下雨时就到处漏水。为了防水,房顶堆积了太多的防水材料,房子承压太大,几次都有塌掉的危险。在这样的住房条件下生活,让南振岐和妻子尝尽了苦头。南振岐实际上可以再向厂里反映,要求调换条件较好的住房,甚至可以以自己为工厂所作的贡献为条件,硬性要求工厂解决住房问题。但是作为一名工厂的科技人员,南振岐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企业里搞投机钻营,谋取个人私利,也不屑于通过过激手段去争取各种利益,因而他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保持了沉默。然而对现实待遇的不满,养家糊口的压力,这一切又促使他不得不考虑未来该何去何从。

继续留在电力修造厂,南振岐已经预见到了自己发展的瓶颈。但是若离开这里,自己又应该干什么?南振岐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从兰大毕业后的南振岐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徘徊与犹豫中。

虽然在思想上陷入了犹豫中,但工作中的南振岐依然勤奋执着,并不断地找寻新的机会与新的可能。当时借着CAD协会这样一个平台,南振岐经常会向青海、甘肃等地的企业推广CAD软件,并在水电四局、甘肃省建筑设计院等单位举办CAD的培训班,来推广普及CAD软件。作为主要讲师的南振岐对甘肃省CAD的推广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他每年都会将很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和学术领域。“甘肃省CAD/CAM协会”每年在兰州饭店举行两次活动,作为学会副秘书长,南振岐都会积极地参与并服务于这样的一个会议。虽然是义务的,但是南振岐觉得他的这种付出对自己有很大的锻炼,同时也应该有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比如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等等。

在科研方面,南振岐依然有自己的成果面世。由他所开发的LXCAD系统,因为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在市场开拓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当时,由于南振岐的出色成绩,全国的计算机公司比如联想集团主动要和南振岐合作。在兰州的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开普公司、兰州联想公司、甘肃省计算机服务公司、兰州大学计算机公司、长城计算机公司等,经常会请南振岐以专家的身份去给他们作一些关于计算机展示或推广的报告。

南振岐在工作上依然卖力,只是这时的他脑子里装了另外的问题。对于未来,似乎有个朦朦胧胧的影像在向他招手,然而他又看不清那到底是什么,理想在撕扯着南振岐的心。后来在回忆这段徘徊时期时,南振岐讲了这么一件小事,而这件小事却被南振岐看成是促使他下海的最初引线。

那一年南振岐和铁道部的一个计算机应用专家,受长城计算机公司的邀请并代表长城计算机公司,去青海电力系统的计算机应用展示会作了一次讲座。这次会议甘肃省与青海省很多省局的领导也参加了。在会议中,南振岐及省局领导们也对计算机从业人员应该怎么发展进行了探讨。对于南振岐来说,仅仅在工厂里做计算机应用的研发似乎有点屈才,即便是做些软件的售后服务也觉得有些平庸。在探讨中就有同行告诉南振岐说,要不干脆就去下海,开计算机公司。

这仅仅是同行无意间的一句话,然而这句顺口话却让南振岐第一次看清了那个在朝他招手的希望。对!下海!这不失为一个绝妙的想法,开办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公司,让总是屈居二线的计算机直接面临市场的挑战,把软件当成商品来做。南振岐的心怦怦直跳。这是一条很好的思路,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怎样去做?技术出身的南振岐转头开公司,能不能成功?这潭水有多深,这条路有多难走?南振岐并不清楚,那么走还是不走?南振岐又一次陷入沉思中。

对于一个计算机科技人员来讲,从事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工作自然能够胜任。但是下海不是简单的在计算机行业从业,而要涉及公司、财务等等对于当时的南振岐来说还十分陌生的问题。技术方面,南振岐能确保自己做好,可是自己创办企业?他心里没有底了。南振岐后来回想,当时对于下海,只是有这样的一种想法,更多的是一种冲动、设想,也是对自我现状不满的一种反抗,由于时机的不成熟,并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想法。然而“下海”却在他脑子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并最终促使他实现了这一目标。

对于当时的南振岐来讲,不敢盲目下海也是出于对现实的考虑:一旦下海就要放弃自己的工作,成功倒也还好,如果失败的话,自己怎么向家人交待?怎么来养家糊口?又怎么来面对旁人的闲言碎语?但是如果不趁着年轻跳出现在的圈子,他可能会一辈子呆在那个小小的计算机室,日子会过得很安逸,但是丧失了闯荡动力的南振岐也就丧失了前进的机会。矛盾深深地埋藏在南振岐的心里,未来应该怎么走?一个大大的问号打在了南振岐的心里。

从青海回来以后,南振岐爱人的工作也安排妥当,南振岐带着自己的犹豫和徘徊开始找寻新的出路。他明白,做计算机公司对于他来说绝对是最好的选择,只是自己的准备还不成熟。为此南振岐跟甘肃省计算机服务中心和长城计算机公司都谈过,因为如果要建立新的公司,诸如管理、营销等都不是他的强项,而要办公司,这些方面又不得不学习。南振岐的优势在于做技术和技术的推广,若是有这样的一个平台让他来实践学习,岂不是一举两得?南振岐当时同很多计算机公司进行商谈,也尝试过很多次,但是他发现他们能提供给自己的事业平台和待遇都不理想,甚至还不如原单位,于是只好选择放弃。

这时的南振岐,对于下海并没有成形的想法,迫于现实的压力,他仅仅是在岸边远远地观望商海中的浪头。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同行的那句无心之语已经在他心头扎下了根,并在时代和现实的雨露浇灌下,蠢蠢欲动,似有破土而出之势。

成立恒达:一万元付诸东流

“在最开始办公司的过程中,我先同省内和全国各大计算机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洽谈,打算合伙开公司,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下定决心要自己组建计算机公司。决定之后我就与冶金院(现在的土木工程研究院)及黄河水文总站多次沟通协商,最终在黄河铁桥旁的黄河水文总站创办了恒达电脑公司。当时是1992年,我还在厂里工作,厂里因为我个人与公司有工作关系,不能专心在厂里做事,要求我必须停办公司。如此一来我创办公司所花费的一万多元积蓄也全部就付诸东流,但却为我后来事业的成功积累了经验。”

——南振岐

同类推荐
  • 冰心自述

    冰心自述

    本书由冰心向读者讲述自己的人生。内容包括:童年与故乡、北京的色彩、文学生活、天涯行旅、往事与家。
  • 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

    本书所述十三太保的故事,主要是根据史书所载,一部分吸取了古代传说与文学作品的内容,为广大读者介绍了晚唐五代这一特殊时期所涌现出来的特殊军人形象,并且通过对他们的描述,为人们展现出那个风云突变、腥风血雨的特殊时代的历史状况。
  •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天才的幽默与智慧

    一个人的幽默感是与其人的文化、知识、才气、智慧、经验、应变能力、表达技巧分不开的。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几乎都是著名的幽默大师。例如:哲学幽默大师苏格拉底,政治幽默大师第十六届美国总统林肯,科学幽默大师爱因斯坦,小说幽默大师马克·吐温,表演幽默大师卓别林,喜剧幽默大师萧伯纳等。笔者编译本书的宗旨,就在于以上述诸位大师的幽默片段为主体,展示人类历史上众多天才人物的幽默大观,以期读者能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和欣赏乐趣三方面的效果。
  • 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

    本书汇集了袁宝华同志的战友、同事、下级、朋友写的纪念袁老的文章。
  • 袁崇焕传

    袁崇焕传

    本书主要写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中反间计、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写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施展才华,也为辽事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垂千古。
热门推荐
  • 贤者之冠

    贤者之冠

    “”烈日起,古王升,飞龙无影,恶魔遁形;钟声起,王已死,北方袭来,重重黑影。”迷雾之地,冰霜城堡,北方废土,西方绿洲,追寻贤者,正邪对决,捧起象征力量与统治的贤者之冠,书写一片大陆的爱恨情仇!
  • 倾城绝后:自古薄情帝王家

    倾城绝后:自古薄情帝王家

    第一眼见他,便爱上了他。仅因为他的一句承诺,眼里就再也没有他人。终于,他娶了她,立她为后。可是,他却在大婚当夜去了自己最信任的妹妹的房里。第二天便将她打入冷宫,受尽嘲讽。“既然不爱我,为何又要娶我!”“因为,得悦熙者得天下。”冷冷地,他答道。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她一直都只是他的一颗棋子,一颗可以助他登上皇位的棋子而已。若有来生,我再也不要爱上你……
  • 废柴倾天下:小姐本倾城

    废柴倾天下:小姐本倾城

    金牌杀手神偷,异魂附世,懦弱不再,尽显芳华。堂姐庶妹害我欺我!十倍奉还,渣男未婚夫要退婚!不稀罕!狗皇帝要杀鸡儆猴拿我开刀?我显宰了你的狗头喂猪!从此我云瑾萱的天下由我横着走,不服?打到你服!我的人有我来护,我的钱由我来花!我的宠由我来欺!“娘子,那我呢?”某男半裸在榻,邪肆风骚。“吓?我和你不熟!”
  • 前秦猛士

    前秦猛士

    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时人相称已如此,而今几人能记得!
  • 玉天缘

    玉天缘

    世界,已经被污秽填满,天降下神罚,末世来临,人族、血族、兽族、精灵都面临着危险。。。而在这末世中,能存活到最后的,又是谁?玉天有缘,厚土有恨。
  • 废柴逆天医妃大小姐

    废柴逆天医妃大小姐

    一朝穿越,她变成了她。上一世,她因云锦绣这个名字而存在,这一世她要云锦绣这个名字因她而存在!废柴?你见过这么逆天的废柴?丑女?丑女又是有着怎样倾国倾城,沉鱼落雁的绝世容颜?
  • 刹马青春

    刹马青春

    作品截取了一段历史时光,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搬到了现实。在鲁中平原的一个小村里,承接上一辈的勤劳善良,一位朴实的农村父亲历经困苦,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悉心维护着自己儿子的丁点自尊,把自己的儿子一步步推向人生巅峰。而一家人上演的是一幕幕与生活斗争,毫不放弃与生活搏斗的人间大剧。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向上少年如何沉沦潦倒,在青春懵懂中转变为一游荡校园周边的小痞子;你会看到一个家庭是怎样影响孩子未来和一生;你会体会80后那一代的欢乐,辛酸,这是一部80后心底的划痕;你会感触那段活生生地在中国大地上缩小了的发展史。认真读,你会发现是这一幕长篇散文历史剧,这是一部用散文写成的小说。
  • 豪门继承人:权少,请矜持!

    豪门继承人:权少,请矜持!

    【反穿+爆笑+大宠文】一朝穿越,一代女侠成了豪门少夫人?哦漏!一定是睁眼的方式不对!斗小三?小四?五六七八?还有一个死皮赖脸的初恋?她双手一叉腰,“自打我嫁给权御以来,就独得权御恩宠!得知你也喜欢他以后,我就告诉他,一定要雨!露!均!沾!可他非是不听呢!就宠我!就宠我!就宠我!你说气人不气人?”午夜,某男欺身而上,邪魅一笑,“听说,你想要雨露均沾?”当晚,她汗水满身均沾!
  • 我是大先知

    我是大先知

    九层祭坛,一层比一层神秘,一层比一层危险。各个空间被召唤而来的契约者,为了攀爬,为了活着而活着。对?错?重要么!
  • 醉陌疼离殇

    醉陌疼离殇

    母亲难产而死,自此父亲对她深恶痛绝,那日,继母进门,身后跟着一个稚气未脱却面容精致的女孩,父亲看她的眼神温柔的像冬日的阳光,但对角落的自己却是比往日更甚的冰冷,自那日起,她在这个家里再未感受过一丝温暖,继母和他的女儿对他冷眼相待,她忍辱负重,只因想拥有母亲留下的唯一的温暖,可在父亲突然去世之后,她终被继母赶出家门,看着曾经熟悉的家,忽然想起那日偶然在花园里听到继母与一个男人的谈话,才明白母亲并非因难产而死,原来自那时起便是阴谋的开始,从此更名为离殇,离殇离殇,只有离别和伤痛,"我要报仇"这是她再次睁眼说的第一句话,眼神凌厉"好"陌寒回答,自此,离殇的人生开始渐渐有了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