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8900000009

第9章 为官京师遭贬黜(5)

吕夷简被范仲淹比拟为佞臣张禹,又被攻击为“以大为小,以易为难,以未成为已成,以急务为闲务”大坏皇帝家法。他大为震怒,怒气冲冲地到宋仁宗面前申辩,并指责范仲淹以京城首长越职言事,又专会荐引朋党,离间君臣。

范仲淹也不示弱,交章对诉,愈诉愈激烈,但最终没有斗过吕夷简的当权集团。被以当年曾密请立皇太弟侄的理由,再度被贬黜,出知饶州(江西鄱阳)。这件事的起因是这样的,宋仁宗已经27岁了,尚无子嗣。范仲淹可能是关心过宋仁宗的继承人问题,因此建议他立皇太弟侄为太子。这事虽然是出自为国家考虑的至诚忠直之心,却使宋仁宗很不高兴。于是吕夷简就从旁中伤,范仲淹再一次被贬了。

有一位叫韩缜的侍御史,为了迎合吕夷简的意思,扩大打击范围,奏请将范仲淹朋党的名单公布于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这个建议马上获得采纳。“朋党”是皇帝最避讳的事情,宋朝的臣子被指为朋党,范仲淹及其支持者算是第一遭,并引起为期不短的朋党之争。

范仲淹被贬斥的消息公布之同时,京城也因为“朋党”两字的出现,而陷入紧张气氛中,士大夫都畏惧当权的宰相,深恐被牵连成为范仲淹党人。因此,范仲淹要离开京城时,没几个人敢去送行。唯天章阁待制李纮、集贤校理王质两人带酒前往饯行。

王质还单独留下来与范仲淹说了好几个晚上的话,有人因而谴责他。他却说:“像范希文这样的贤者,能够与他成为朋党,那是我的幸运!”王质向来明辨忠奸,嫉恶如仇。他曾经在蔡州为官,州内百姓为唐朝时曾在该地为乱的蔡元济立庙,王质知道后很不满地说:“安有逆丑而庙食者?”当即下令毁掉,改立狄仁杰及奉命讨平蔡元济的李愬,供百姓奉祠。他被指为范仲淹党人时,深以为荣。

还有几位任职于馆阁的官员,上书为范仲淹辩护。他们全被打为范党,并且同样遭到贬斥的命运。

秘书丞、集贤校理余靖上书,他说,范仲淹以前为太后上寿及废后案劝谏陛下,陛下犹以其合于典礼而加以优奖。现在刺讥大臣,却重加谴责,实在是前后矛盾。如果他所说的话,陛下听来不顺耳,其实听与不听都在陛下,怎可加以怪罪?汉朝的时候,汲黯在朝廷说公孙弘多诈;三国时代,张昭论将,说鲁肃为粗疏,结果汉武帝和吴主还不是都予以任用而无所猜忌?陛下亲政以来,曾三度罢斥言事者,恐非太平之政,请速改前命。结果余靖次日就被贬监筠州酒税。

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尹洙也上言说:“臣尝以范仲淹正直信实、有原则、有操守,可说是良师益友。自从他获罪以来,朝中有人说臣也曾被他荐论过,依照朋党的说法,臣也算是范仲淹党人。现在他既然以朋党得罪,则臣也应当连带受罚才合理。所以,请让臣随从范仲淹一同贬黜,以明典宪。”吕夷简见尹洙竟然自愿、自请与范仲淹一起被贬,不禁大怒,就降他为崇信军节度掌书记,监郢州酒税。

此时,欧阳修也被卷入到这次争辩中来。他认为范仲淹平生刚正,通古今,朝廷中无与伦比,现在居然遭到这种下场,谏官难辞其咎。所以他责怪右司谏高若讷,身为谏官,竟不能辨别范仲淹的无辜。他严厉地谴责高若讷这个谏官“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士大夫?又怎么配成天出入朝中称“谏官”?为此,高若讷暴跳如雷,他把欧阳修骂他的信送到朝廷告了欧阳修一状。

他说:“范仲淹贬职之后,臣遵奉谕旨,不敢妄加营救。现在欧阳修竟如此责备臣,说天子与首相只因臣下违逆其意而驱逐贤人,臣不谏不当。但臣以为,贤人者,国家赖以为治平者,如果陛下果真是只因贤人违逆陛下之意就加以驱逐,臣确实当谏;或者首相也以同样理由驱逐贤人,臣也当争。可是那范仲淹,因为以前论事切直而被进用,现在口发狂言,自取其辱,岂可说他是无辜?若让欧阳修这种论调流传出去,恐怕天下人听了,都真以为天子会因为臣下违逆其意而驱逐贤人,这样一来,损失可就大啦!所以无论如何,应惩治欧阳修来予以训诫,免惑众听。” 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

当时担任洛阳留守的蔡襄,根据这件事,写成《四贤一不肖诗》。四贤指的是范仲淹、余靖、尹洙及欧阳修,不肖指的就是高若讷。据说,这首诗写成后,京城内人人争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连正好来访的契丹使臣也买了一份带回契丹。

在这次牵连甚广的政治斗争中,范仲淹由一个人的抗争变成一个群体的抗争。他引发士大夫“矫励尚风节”的运动,又进入另一个高潮。

为官饶州、润州、越州

1036年8月,范仲淹带着热诚执着的心来到饶州(江西鄱阳)任所。饶州在鄱阳湖边上,范仲淹从开封走水路到饶州,沿途要经过十几个州县。由于他得罪了朝廷权贵,除扬州外,所经州县地方官员都不敢出面接待,但他毫不介意。在途中还赋了一首诗《郡斋即事》: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范仲淹自幼多病,许多年来又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再加上处理政务劳累过度,因此他患上了肺病。由于他被贬,妻子李氏受到惊吓,加之来饶州的路途十分艰辛,不久,李氏就去世了。同甘共苦的妻子离开尘世,范仲淹悲痛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写了“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之类的诗句来怀念妻子。

此时,在附近任县令的文友梅尧臣特地寄来诗词勉励他,这给了范仲淹极大安慰。

范仲淹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立刻投入到当地政务中去。他充分了解当地的情况后,决心减少杂税,严明法令。

当时鄱阳湖积水成灾,沿湖一带的城墙皆被冲毁,而且在修复时屡砌屡塌。范仲淹先是实地调查,又访问了许多百姓,最后制定“河中淘金”的方法,就是在城墙周围挖坑排水,再用糯米蒸熟后掺拌石灰砌石块,加固城基,坍毁的城墙很快修复了。

范仲淹又修葺州内先贤祠坊,为有德行的人树碑坊。在城内德化桥,竖起我国古代三大贤母之一——陶侃之母湛氏的故址巨碑。西晋大将军陶侃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陶母湛氏常告诉他结交朋友要以诚相待。一年冬天,陶侃年少时的朋友鄱阳孝廉范逵来访。一时之间,家里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招待客人,陶母随即入室,剪掉自己的头发拿去变卖,换来酒食款待范逵。陶母又把冬天铺床用的稻草编织的垫席拿去剁碎,用来喂范逵的马。立先祠,树德坊,对弘扬正气,扭转颓风,起了积极作用。当然,范仲淹依旧不忘发展教育,他找到一个地方准备建学堂,结果还没有开工就被调走了。

很快,饶州被治理得“终日无事,优游于政”。在饶州一年半期间,范仲淹的诗作相当多,其中有一首《酬滕子京同年》:

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

疏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

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

如共茂先瞻气象,莫言神物在南州。

1037年,首相吕夷简被罢为镇安节度使、同平章事,判许州。曾经对范仲淹大为赞赏的前首相王曾,也同时被罢为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这是两人争权的结果。

原来当年王曾担任首相时,吕夷简为参知政事。他对王曾十分恭谨,王曾就力荐吕夷简为亚相。不久,王曾被罢,他升为首相。后来,吕夷简为了表示风度,请王曾为首相。宋仁宗没有同意,吕夷简为首相,王曾为参知政事。但是吕夷简的专权,使王曾渐渐无法忍耐,两人逐渐不合。王曾数度求去,吕夷简也摆姿态,每每自求罢免。宋仁宗觉得奇怪,就问王曾:“卿亦有所不足邪?”

王曾就不客气地指责吕夷简以权谋私,当时正盛传吕夷简曾接受贿赂,王曾便向宋仁宗转述这个传言,宋仁宗就以此诘问吕夷简,吕夷简要求对质,两人就在皇帝面前互揭疮疤。

宋仁宗发现王曾所言虽有失实之处,但吕夷简确实难脱嫌疑。因此,感到非常不悦,将两人均予罢斥。接替吕夷简的是王随及陈尧佐二人,吕夷简曾向皇帝密荐这两个人可用。

12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死者近两万余人。当时,谏官韩琦上疏说:“现在地震发生在北,或者上天孜孜遣告,边塞可能就要有事了。希望从今起严饬边境守臣,密修兵备,审择才谋之帅,悉去怯懦之士,明军法以整饬军纪,充实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直史馆叶清臣上疏:“一岁之中,灾变仍见,必有下失民望,上违天意,所以上天才会垂戒以启迪清衷,而陛下泰然不以为意,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治道科,这是于事无补的。”他又借机为被贬的范仲淹等人申辩,他说,自从范仲淹、余靖等人因为言事被黜以来,天下的人宁愿咬断舌头也不谈论朝中的事情,这种情形已经两年了,希望陛下能深自咎责。

于是,朝廷在年底发布命令,把范仲淹调到润州(江苏镇江)。虽然没有获得回朝廷的批准,但是距离上离京城要近了。好景不长,朝中一些人担心范仲淹会被复用,就合力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罪名,在宋仁宗面前诬陷范仲淹。

果然,宋仁宗被那些攀诬之词所惑,打算把范仲淹贬到岭南。所幸参知政事程琳向宋仁宗说明其中的真伪,范仲淹才免去一次政治灾难。在循例所呈的“谢上表”结尾,范仲淹表明自己“进则持坚正之方,冒雷霆而不变;退则守恬虚之趣,沦草泽以忘忧。”

在润州,滕宗谅及魏介之来拜访范仲淹,他作了一首诗来表明当时的心情:

长江天下险,涉者利名驱。

二公访贫交,过之如坦途。

风波岂不恶,忠信天所扶。

相见乃大笑,命歌倒金壶。

同年三百人,太半空名呼。

没者草自绿,存者颜无朱。

功名若在天,何必心区区。

莫竞贵高路,休防谗嫉夫。

孔子作旅人,孟轲号迂儒。

吾辈不饮酒,笑杀高阳徒。

1038年,京师的官场又有一些变化。吕夷简下台后,接替的王随及陈尧佐不久后双双被罢免。

其实当初吕夷简之所以密荐他们为相,本意就在用庸才代替自己,让他们去出丑,然后皇帝自然会想起他。这样,他就会有机会重新掌权。果然,一个因为与其他执政大臣相处不好而称病;一个是年纪已大,事多不举,时人讥讽中书省为“养病坊”。

正好山西大地震,不满他们掌权的人纷纷借机攻击他们无能。韩琦就指骂他们“贻笑中外”、“紊乱纲纪”,上奏疏几十次,要求罢免他们。宋仁宗还犹豫不决,韩琦上言道:“陛下迟迟不予撤换,难道是因为找不到辅弼的人才吗?其实,像杜衍、孔道辅、胥偃、宋郊、范仲淹等人,众人都认为是忠正之臣,就可以加以擢用。即使这几个人陛下都不中意,则以前曾担任过执政大臣的王曾、吕夷简、蔡齐、宋绶等也是人所属望,为何也不考虑加以任用,而听任几个非执政之才居高不下呢?”结果罢斥王随、陈尧佐的意见是采纳了,可是韩琦推荐的人选宋仁宗并没有任用,而以张士逊、章德象接替。

由韩琦曾推荐范仲淹出任执政看来,纵使朝廷一再以朋党为诫,而范仲淹也已被贬斥在外,但为范仲淹讲话的人,仍有许多。

同年十月,朝廷又有诏,戒百官朋党,其中宣告天下范仲淹之所以被贬,是由于他曾密请立皇太弟侄为太子,而不只是诋毁大臣。然后警告说:“今中外臣僚屡有称荐仲淹者,事涉朋党,宜戒谕之,故复下此诏。”

这时,参知政事之一的李若谷,看了这纸诏命后说:“近年来风俗薄恶,动不动就以朋党两字诬害善良。其实,君子小人本来就各有其类,本来就不一样,如果一律视之为朋党,臣恐正臣反会因此而无以自立。”宋仁宗对他的说法甚表同意。

1038年11月,范仲淹被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

到任后不久,首先做的仍旧是大兴教育。他在卧龙山(府山)西侧创办州学——稽山书院,聘请名师学者任教。在他的倡导下,越州办学之风大兴,各种学堂、私塾盛行,以至“绍兴多出读书人”一直延续至今。越州百姓为褒扬他的兴学之功,在他调任离越后,在州署之前立“百代师表”的牌坊,永为纪念。范仲淹体恤民情,用自己微薄的俸禄帮助了许多人。

他在这里还创作了影响较大的《清白堂记》。当时的州署在今绍兴府山的越王台附近,在州署旁有一凉堂,年久失修爬满草藤。范仲淹命人整治,无意中发现一口“渊然丈余”的古井,“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范仲淹有感于泉之“清白”,命其为“清白泉”,将凉堂命名为“清白堂”,又在其旁新建一座“清白亭”。他多次亲居清白堂,登临清白亭,品味清白泉,有感而发,写出《清白堂记》。同时,也创作了许多其他诗篇。如《诸暨道中诗》:

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

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还有《越上闻子规诗》: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从饶州、润州到越州,以现在的省分区划,即从江西、江苏到浙江。每个地方的隐逸式生活,确实是“春山无限好”,可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遥对政治中心的京师朝廷,仍然“犹道不如归”。

同类推荐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当然是伟大的。他所创立的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所产生的意义并不在是否真的找到了一种解决宇宙、人生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绝对真理,而在他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真诚的、勇猛的、执著的、永恒的生命,在他付出绝对牺牲的同时他所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具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他是带着利益众生的心愿而步入佛的殿堂的。
  •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本书主要描述了中日战争期间,对胡适由主和变为主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其主张转变的背景与《墨子》非攻篇的关联作了论述。同时有对胡适作为民国使节和驻美大使在美国作的演讲活动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其中有关胡适的演讲和外交活动,均使用日本当时的报纸、杂志为主要材料,以证明演讲活动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在这些被选的宰相中,有的直言敢谏,有的阿谀逢迎;有的胆识非凡,有的才识平庸;有的清廉刚正,有的卖官鬻爵;有的千古流芳,有的万世遗臭。
  •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前进,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基础,值得肯定的。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做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 刘秀传

    刘秀传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血染疆场后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本书从史实出发,将刘秀的功绩、情感用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笔触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热门推荐
  • 白香词谱

    白香词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乱北斗

    风乱北斗

    混沌开天,一破三千,大梦方醒,逆行伐仙。程风意外穿越至摇光大陆,跟美女师姐学习修行,经商赚钱购买修行资源,得罪皇子势力,卷入皇储之争。帮助公主夺得皇位,得皇族龙气滋养,跻身高手行列。打击竞争对手、争夺修行资源、解除边关危机、得到上古传承、结盟其它强国……触动隐秘宗门利益,招惹杀身之祸,爱人重伤……看程风如何一步步崛起,主宰北斗古域!
  • 哑帝魔医

    哑帝魔医

    云起云灭,缘生缘散。缘到底在谁的身上,又是谁能说得清?一直以为是你,但转过身来,才发现是他,是谁用尽一生去寻找守护,又是谁用自己的一生去换谁的幸福……爱上了,才发现并不是爱,离开的,却是带走了一颗心。
  • 四处收刮女尸

    四处收刮女尸

    寿没看见她的头颅,她的一只手拽着水箱的绳子“哗!”又一声冲厕所的声音。寿的神经几乎要崩溃了,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那个女人的脑袋呢?难道她在用水冲洗她没有头的脖子?”寿实在不敢再多想,踉踉跄跄地站起来狂奔出厕所,身后厕所的门在“吱嘎吱嘎”地叫着。
  • 五珠缘

    五珠缘

    “宇文杰,既然你想,我便随你意。”——红绫
  • 二战秘史之“巴巴罗萨”计划

    二战秘史之“巴巴罗萨”计划

    没有几段历史能像二战史这样,能引发世人如此强烈的兴趣,二战史的追捧者和发烧友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因其年代与我们相隔较近,还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而其表现形式就是战争,准确地说是一场几乎让整个世界生灵涂炭的世纪大战。
  • 韩娱之蓝色西装

    韩娱之蓝色西装

    蓝色天空一般的清爽、大海一般的深沉忧郁一种颜色两种选择她像天空他像海、这是他们的小故事,像太阳一样暖暖的、让你心里痒痒的、、、、
  • 醉翁手札之孤独的狩猎者

    醉翁手札之孤独的狩猎者

    一部带有悬疑和奇幻色彩的小说。从女主人公刘兰曦的意外遭遇开始,揭密一个特殊的成员组织,及他们背后的故事。直至,该组织最后湮灭的小说。
  • 家里住着一群妖

    家里住着一群妖

    结束晨跑的张轩回到家中,头痛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谁让他的家里住着一群妖呢?……
  • 烟火疾行

    烟火疾行

    据说在神话时代的蓝河,这个国家所诞生的每一位英雄都会伴随七日七夜的群星闪耀,据说那是众神降下的祝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再需要神祗庇护的蓝河人们逐渐演变出了为伟大英雄释放烟火相庆祝的传统。而在这数十年间这个国家的夜空之明亮超越了过往千年的总和,本书烟火疾行,讲的就是这些生于蓝河的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