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6100000015

第15章 冬病夏治常用药物(1)

【药物名称】白芥子

【药性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药物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临证应用】寒痰喘咳,悬饮,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6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疱用。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药物名称】元胡

【药性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药物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临证应用】气血凝滞所致的心腹及肢体疼痛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5~10克。研末服,每次1.5~3克。用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醋制可加强止痛之功。

【药物名称】甘遂

【药性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药物功效】泄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证应用】水肿,腹胀,胸胁停饮,风痰癫痫,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1克。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注意事项】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药物名称】细辛

【药性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药物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临证应用】风寒感冒,肺寒咳喘,气逆喘急,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牙痛,鼻渊,风湿痹痛,腰膝冷痛。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3克。散剂每次服0.5~1克。

【注意事项】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物名称】独活

【药性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药物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临证应用】风寒湿痹,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少阴头痛。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9克。外用适量。

【药物名称】杜仲

【药性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药物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临证应用】各种腰痛,肾虚腰痛尤宜;胎动不安,习惯性堕胎。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1.5克。

【注意事项】炒用可以破坏其胶质,更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为温补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药物名称】牛膝

【药性归经】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药物功效】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临证应用】跌打伤痛,腰膝酸痛,下肢痿软;瘀血阻滞经闭,痛经,经行腹痛,胞衣不下;淋证,水肿,小便不利;头痛,眩晕,齿痛,口舌生疮,吐血。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6~15克。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注意事项】本品为动血之品,性专下行,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多梦遗精者慎用。

【药物名称】秦艽

【药性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药物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临证应用】风湿痹证,中风不遂,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9克。

【药物名称】茯苓

【药性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药物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临证应用】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9~15克。

【注意事项】虚寒精滑者忌服。

【药物名称】肉桂

【药性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药物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临证应用】阳痿,宫冷,腹痛,寒疝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虚阳上浮。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4.5克。宜后下或研末冲服,每次1~2克。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

【药物名称】防风

【药性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药物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临证应用】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4.5~9克。

【注意事项】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药物名称】川芎

【药性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药物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临证应用】血瘀气滞痛证,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9克。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证,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症和孕妇均当慎用。

【药物名称】人参

【药性归经】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药物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临证应用】元气虚脱证,肺脾心肾气虚证,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9克。挽救虚脱可用15~30克。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宜研末吞服,每次2克,每天2次。

【注意事项】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物名称】甘草

【药性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物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临证应用】心气不足之脉结代、心动悸,咳喘,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5~9克。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注意事项】不宜与京大戟、芜花、甘遂、海藻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药物名称】当归

【药性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药物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临证应用】血虚、血瘀而致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血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0~15克。

【注意事项】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药物名称】白芍

【药性归经】酸,微寒。归肝、脾经。

【药物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临证应用】肝血亏虚之月经不调,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0~15克。大剂量15~30克。

【注意事项】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反藜芦。

【药物名称】熟地

【药性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药物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临证应用】血虚、肝肾阴虚诸证。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0~30克。

【注意事项】本品黏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炒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

【药物名称】生姜

【药性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药物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临证应用】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证,胃寒呕吐,肺寒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9克,或捣汁(即生姜汁)服。

【注意事项】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附注说明】生姜汁即生姜捣碎之汁液,功同生姜,但偏于开痰止呕,便于临床应急服用。如遇天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或呕逆不止、难以下食者,可冲服,易于入喉;也可配竹沥,冲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卒然昏厥者。用量3~10滴,冲服。

【药物名称】透骨草

【药性归经】味辛,性温。归肝、肾经。

【药物功效】祛风湿,活血止痛。

【临证应用】风湿疼痛,筋骨拘挛,肢体麻木;疮疡肿毒,阴囊湿疹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9~15克。特殊情况可用30克。外用时量可适当加重。

【注意事项】本品有活血作用,孕妇忌用。

【药物名称】伸筋草

【药性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药物功效】祛风湿,舒筋活络。

【临证应用】风寒湿痹,肢软麻木,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5~30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药物名称】苏木

【药性归经】甘、咸、辛,平。归心、肝经。

【药物功效】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临证应用】跌打损伤,骨折筋伤,瘀滞肿胀;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痛经;心腹疼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10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注意事项】月经过多和孕妇忌用。

【药物名称】海桐皮

【药性归经】苦、辛,平。归肝经。

【药物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临证应用】风湿痹证;疥癣,湿疹。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0~15克。或酒浸服。外用适量。

【药物名称】威灵仙

【药性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

【药物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临证应用】风湿痹证,骨鲠咽喉。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6~9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药物名称】红花

【药性归经】辛,温。归心、肝经。

【药物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临证应用】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10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药物名称】鸡血藤

【药性归经】苦、微甘,温。归肝、肾经。

【药物功效】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临证应用】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0~30克。或浸酒服,或熬膏服。

【药物名称】白芷

【药性归经】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药物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临证应用】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9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用。

【药物名称】乳香

【药性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药物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临证应用】跌打损伤,疮疡痈肿,气滞血瘀,痛证。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l0克。宜炒去油。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药物名称】没药

【药性归经】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药物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临证应用】跌打损伤,疮疡痈肿,气滞血瘀,痛证。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l0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药物名称】川乌

【药性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药物功效】祛风湿,温经止痛。

【临证应用】风寒湿痹,心腹冷痛,寒疝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5~30克。宜先煎、久煎。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水煎内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药物名称】麝香

【药性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药物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临证应用】闭证神昏,疮疡肿毒,瘰疠痰核,咽喉肿痛;血瘀经闭,癥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3~0.1克。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药物名称】丁香

【药性归经】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药物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临证应用】胃寒呕吐、呃逆;脘腹冷痛;阳痿,宫冷。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1~3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

【药物名称】冰片

【药性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药物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临证应用】闭证神昏,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疮溃不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5~0.3克。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不宜入煎剂。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药物名称】花椒

【药性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药物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临证应用】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虫积腹痛,湿疹,阴痒。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6克。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药物名称】皂角

【药性归经】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药物功效】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临证应用】顽痰阻肺,咳嗽痰多;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痰盛。

【用法用量】研末服1~1.5克,亦可入汤剂15~20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腹泻。辛散走窜之性强,非顽疾证实体壮者慎用。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药物名称】穿山甲

【药性归经】咸,微寒。归肝、胃经。

【药物功效】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临证应用】癥瘕,经闭;风湿痹痛,中风瘫痪;产后乳汁不下;痈肿疮毒,瘰疠。

【用法用量】水煎内服3~10克。研末吞服,每次1~5克。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痈肿已溃者忌用。

【药物名称】葱白

【药性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药物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同类推荐
  • 全家都能用的老偏方:一个老中医的坐诊实录

    全家都能用的老偏方:一个老中医的坐诊实录

    本书是一位知名老中医的坐诊实录,收集了老中医40余年来的诊断中医偏方,这些偏方经过无数患者验证,行之有效,可以说面面俱到,非常适合家用。也许伴随你多年的皮肤问题,经过几样简单的食材,即可轻松化解;也许伴随你父母多年的老顽疾经过几副中药的调理,即可治愈;也许,你的孩子感冒、发烧,书中几个简单的小偏方,你随意选一个即可巧妙地化解……一本超实用,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偏方书籍。一本书,一个中医院到自家门口。
  • 向老天爷要健康:24节气养生大法秋冬篇

    向老天爷要健康:24节气养生大法秋冬篇

    本书是腾讯网精品视频栏目——《腾讯微讲堂》的精选集,腾讯微讲堂辑入了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名师的精彩演讲。本书以节气瑜伽创始人、著名养生专家迷罗在腾讯微讲堂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润色而成,内容比视频更丰富,更全面。作者创造性地将中医、瑜伽和24节气结合起来谈养生,是一套汇集经络、瑜伽、食疗的三合一健康养手册,告诉读者怎样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养生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方法简单高效,内容风趣易懂,老少咸宜。
  • 身体有话对你说

    身体有话对你说

    人体是由多种器官组成的。本书以器官自述的形式,介绍人体每一个器官的结构、功能、容易患哪些疾病等知识,从而帮助人们爱护和保养自己的器官,避免器官受损,远离疾病的痛苦,以提高生活质量。本书适合广大关爱自己健康的人,尤其是大学、中学的学生阅读参考。
  • 科学运用饮食营养细节

    科学运用饮食营养细节

    身体健康是成功与幸福的基础。拥有健康,远离疾病,是每个人的愿望。如果我们不从另一个角度,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对自己日常的一些饮食习惯进行认真地审视,许多不良的饮食细节就很容易被忽略。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才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本书。本书从饮食窍门、食物搭配、饮食宜忌、食疗进补、一日三餐、饮食习惯、四季食谱、喝出健康、饮食男女、营养美容、营养瘦身、舒压食谱、活力套餐、饮食排毒1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各种有关饮食的健康细节,指引您的饮食向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从现在开始,就请您跟随本书,开始您真正的健康饮食之旅吧。本书告诉读者怎样科学运用饮食营养的细节。
  • 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为唐代孟诜所著,后经张鼎补充而成,是具影响的食物疗法专著之一。享年93岁的孟诜曾师从药王孙思邈学习,精通医药、养生之术,其长寿与精通食疗等养生方法不无关系。为了使这部食疗经典更好地服务于大众,使其精华内容能够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我们选取了其中目前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条文和食物条文进行注释、翻译,配合精美的实物图片,并结合现代的医学和营养学知识对其进行评述。
热门推荐
  • 西游记祖传

    西游记祖传

    神极应变,佛极应通,魔极应动,妖极应乱,万般金尊,历守经文,浩劫成道,道法归一,不动如来。
  • 启天石

    启天石

    远古之初,混沌一片,盘古以身为斧,雷霆一劈,天地始分。而后天地间孕育出了无数生灵,人之一族最具智慧,渐渐成了天地间的主宰者。人有七情,操纵着人的行为,或纵欲杀戮,或救苦救难。随着数千年的时光流转,岁月不息,释放出来的七情渐渐向下渗透,进入了一个虚空,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在虚空中渐渐分开,形成光明世界与黑暗世界。而天地间的七情依旧与这个虚空的光明与黑暗保持着绵绵的不绝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近年来,虚空中的黑暗一举突破光明屏障,形势岌岌可危,光明体系从外面的世界中筛选出季超等五人,开启了一场壮大光明的奇幻之旅。。。我希望能写出一些,或是让读者感到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因为这是我认为正确的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FBOYS之等风等雨在等你

    TFBOYS之等风等雨在等你

    每一颗星星都要自己闪亮的意义,而我也有我闪耀的意义本文先甜后虐她是易烊千玺的青梅竹马她是王俊凯的邻居她是王源的红颜一切都因为她
  • 男校的拽公主

    男校的拽公主

    她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酷公主,有着男生的性格,却有着女生的外貌。她的爷爷把她送去男校读,可是居然让她不扮男装,就这样去。真是一个好爷爷啊,不怕她被调戏,可是......她却玩得非常开心呢.........
  • 我本天妖

    我本天妖

    妖棺入体,少年毅然踏上求生之路,成为无敌天妖。
  • 乱古仙王记

    乱古仙王记

    修炼之道三千条,草木沙石皆可闻。金丹化婴期大道,融合元婴孕龙魂。万古大能戏山河,盖世强者弄乾坤。渡劫圣者碎星辰,至尊金身万古存。一朝证道得仙果,不死不灭为天尊!
  • 音之囚

    音之囚

    白素贞痛恨许仙?孟婆是否记得从前的爱人?猪八戒其实是美男子?还是连玉皇大帝都妒忌的天之骄子?得妖族气运的孙悟空为何要成佛?苏妲己问:天下权力掌握在男人手中,他们互相残杀,为了权利,犯下滔天罪行,为何却要将罪责加于吾身?在神仙妖魔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明争暗斗?可这些斗争真的是必要的吗?他们,或许只是想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而已。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君记我一瞬,我念君半生。
  • 煞魂录

    煞魂录

    十年前的灭门之灾,十年后的屠山之难。竟皆因我而起,我拼命地想要找到凶手,却不想又陷入另一团迷中。命运往往会欺负无力反抗的人,既然如此,我为何要给别人活路,给自己死路。如果没有当初,我或许会选择正道,十年一朝夕,我不过是在陪着死人走完人生而已
  • 鬼墓迷灯

    鬼墓迷灯

    一张无意中得到的人皮美人图,让我当上搬山道人,引出最疯狂的盗墓迷局,蛰伏多年的四大盗墓门派倾巢而出,人间地狱再现江湖……纵横八千里,盗尽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