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4900000010

第10章 香港故事(1)

初到香港

1949年5月4日,我们一家四口带着女佣出发,从上海来香港。女佣抱着两岁的姐姐,母亲抱着我,父亲则负责提行李(包括我用的尿布)。入境时,香港海关要求检查行李,说可以带钱过关,甚至可以把汽车运过来,唯独不能带黄金。可能他们怕大量黄金涌进香港,影响金价,令本地黄金贬值。我们当时带了些金器,是姐姐满月时祖母送的长命锁。这批金器被海关没收,发还了一张收据,上面写着:如有不满,可到法庭上诉。

后来父亲真的到法庭上诉。审理这类案件的不是法官,而是裁判官(裁判法院是香港最初级的刑事法院,而法官则审理更大的案件)。父亲在庭上等候时,发现裁判官的工作挺无趣,审理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例如闯红灯、黄包车牌照过期等等,用英文问一两句“服不服”,由翻译员传达,当事人用中文认罪交罚款即可了事。裁判官是英国人,未必听得懂中文,所以没法跟中国人交流。轮到我父亲时,他用英文问我父亲:“是否同意判决?”虽然旁边有翻译员,但我父亲直接用流利英文回答:“不同意。”这位裁判官见终于有人用英语跟他对话,立刻精神一振,大感兴趣。我父亲向他解释,海关的原意是防止走私金器,但他这次被没收的,是我祖母在姐姐满月时送她的中国传统礼物,是纪念品,不是走私货,所以海关的做法极不妥当。裁判官很同意这说法,立即发还金饰,那长命锁也一直在家里保存至今。

抵港后,我们一开始住在半山宝云道。那时我年纪小,完全没有印象。现在家里有一张照片,可看到当时情景:我和姐姐、表姐站在父亲的美国大房车前合照,后面是我们的独立房子。拍照时我才两岁,据说我当时中气十足,哭声震天,更可以不停地哭,所以左邻右里没有一个不认识我的。

有资料说,父亲于1949至1951年间,在北角堡垒街拥有一间酒店。我没有听他说过这件事。但他在国内做生意,赚了不少钱,而且他既然有本事把上海老家的餐桌与美国大房车都运过来,想必十分富有,能买下一整间酒店自然也不足为奇。

可是到香港后不久,我们的财产便化为乌有。为什么呢?原来,父亲把从上海带来香港的积蓄存进了同乡开的四海银行,但这同乡竟亏空公款,逃之夭夭;当时又没有存户保险,结果父亲一生的积蓄,就这样付诸流水。幸好他生性豁达,顺境逆境都可以继续生活。1951年,我父亲开始在香港找工作,不久他便在美国新闻处找到工作,负责文学翻译,后来又进入了电影圈。我们家不是一直都那么富有,反而经历过多番大起大落,也许正是这样,父亲才会逼不得已涉足多个领域,成为多才多艺的“通人”。

钱没有了,没办法再租半山的大房子,一家人就搬到北角继园台。那是一栋两层的房子,我们一家九口人住二楼,楼下则住着一家姓黄的。

从1953年的购物证上,可以知道我们家的九个人是谁:父亲宋淇(当时又叫宋之淇)、母亲邝文美、叔父宋希、表姐叶纹(后来移民美国)、姐姐宋元琳、我,以及三个工人陆春莉、李登月和袁根珠。我姐姐叫宋元琳,而我当时叫宋元琅,用上海话说就是“呤呤啷啷”。香港有一个地方叫元朗,父亲怕人家误会我在元朗长大,便把我的名字改为“以朗”。为什么香港会有购物证?当年上海有商人囤积物品,哄抬物价,蒋介石就派蒋经国到上海“打老虎”,而香港也有商人把米囤积起来。港府要制止这种情况,便决定根据每家每户的人数派发购物证,米价和可买入的分量都是有规定的。我们就是凭着这张购物证,到北角书局街16号的“广兴”粮店买米。

双双任职美国新闻处

我父亲很快便找到一份翻译工作。1951年,他到美国新闻处当翻译书籍的主编,当时他们的主管是文化部主任麦卡锡(Richard M.McCarthy)。麦卡锡毕业于爱荷华大学,主修美国文学,1947至1950年派驻中国,任副领事,后转至美新处服务,在北平亲历解放;1950年至1957年派驻香港,历任资讯官、美新处副处长及处长等职;其后也派驻泰国、中国台湾、越南和美国,多年来跟父亲都有通信。他在2008年去世。

我父亲加入美国新闻处后,便和麦卡锡合作整顿译书部。在任内,他提高稿费五六倍来聘请翻译高手,先后请到夏济安、夏志清、徐诚斌、汤新楣、张爱玲等名家。作为主编,我父亲一方面要联络译者,跟进翻译进度;另一方面,他又和我母亲一起翻译书籍。到了1953年1月30日,父亲写信向麦卡锡请辞,理由是病情恶化,无法工作。我不清楚他当时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但据我所知,他身体最大的问题始终都是肺疾。辞职后,他继续和我母亲做翻译工作,尚能维持生活。

我母亲从1951年起就替美国新闻处做翻译。1951年至1955年,她用方馨、杨文静、梅文静等不同的笔名翻译了六本书,分别是《胜利在握--罗斯福夫人回忆录》(1952年)、《苏联的戏剧》和《苏联的音乐》(1952年)、《地球真有趣》(1953年)、《李伯大梦》(这短篇小说收录在《欧文小说选》中,全书由张爱玲、方馨、汤新楣等人共同完成,1954年)、《黛丝·密勒》(亨利·詹姆斯的小说,1955年)。

从1955年开始,她在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美国新闻处任行政助理,也就是秘书,直到1971年。职责包括:做协调员和办公室经理,整理文书记录和处理行政事务,帮助官员准备官方文件,监督、调配本地制作的电台节目和美国之音提供的节目,处理听众邮件并制定电台节目时间表,跟本地广播电台维持联系,等等。简单来说,她的工作就是管理办公室,以及一切跟电台相关的文件和记录。

上世纪50年代,美新处美国之音的办公室就设在我现在住的山景大楼二楼。他们把储物室改造成录音室,在墙上装隔音板,然后打通一间睡房,中间安装玻璃。录音室里只有麦克风,工程师调校好设备后,广播员就开始在里面读稿。那时我们还住在北角,但房子太旧,几乎成为危楼。我母亲因为在山景大楼上班,知道三楼招租,便赶快把它租下来。我们在1958年夏天搬到这里,当时月租金大概是三百块左右。后来美国之音搬到太子道近喇沙利道,母亲上班依然很方便,我在喇沙书院(是一所男子天主教中学)就读,放学后也常常去找她。

加多利山的房子我们一开始只是租的,因为租金一直不算贵。后来我们能买下这里,其实要“感谢”“文革”。当时国务院辖下的一间中资公司是这房子的业主,他们担心自己早晚被“斗地主”,急着要把名下的房产卖掉。要知道卖一间已经有租客的房子很麻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问我们买不买。1978年,这房子的成交价是十八万九千。这个价钱很划算,因为卖家只想尽快脱手,比市价还低。现在这个价钱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楼下一个露天车位现在也叫价四十万了。但当时我父母钱还不够,只好向银行借款,这才买了下来。

父亲的翻译作品大多是自己的选择,而我母亲译的,例如《地理真有趣》之类,实在很难想象是她真觉得有趣的。她翻译这些无非是为了谋生,正如张爱玲在上海时也要翻译牙医的书,到了香港又要译自己不感兴趣的华盛顿·欧文,也是迫于生计。

父亲那时用林以亮和余怀做笔名,编译了杜威的《自由与文化》(林以亮、娄贻哲合译,1954年)、《攻心记》(1956年)、《美国文学批评选》(1961年)、《美国诗选》(1961年)与《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1967年)。这些作品中,我父亲最满意的应该是《攻心记》,由火炬编译社于1956年出版,署名余怀。那时没什么人听说过波兰籍的原作者米沃什(父亲译为捷斯劳·米洛兹),那部书看起来又像是美国人资助的反共宣传八股,所以译本很快就被遗忘。但到了1980年,米沃什获诺贝尔文学奖,一夜成名,于是父亲当年翻译的《攻心记》立刻由皇冠出版社再版,译者的一番心血终于没有白费。

另外,父亲也译过英国作家瓦欧(Evelyn Waugh)的《兴仁岭重临记》(Brideshead Revisited,简体中文版译作伊夫林·沃《旧地重游》)第三章。这部分译文首先发表在1953年11月第21期的《人人文学》上,后来作为附录收入1968年出版的《前言与后语》中。(《前言与后语》署名林以亮,初版由香港正文出版社于1968年出版,同年11月15日又由仙人掌出版社再版。)翻译《兴仁岭重临记》出于父亲的兴趣,完全自主,虽然没有译出整本书,但总算自得其乐。

为什么没译毕全书呢?只怪他对翻译工作太认真了。他认为要翻译就该全力以赴,但他毕竟要养家,不可能把精力、时间都投放在个人兴趣之上,便决定“情愿委屈翻译,不愿委屈妻子”,毅然腰斩了翻译《兴仁岭重临记》的计划。其实在《兴仁岭重临记》的译序中,父亲已自道苦衷:“本章虽然不到一万三千字,而我却整整译了一个多月,看见别人信手译书,只能埋怨自己不济。”

关于这书名的翻译,父亲曾做解释:Brideshead是地名,可是同时在发音上有双关的意思,隐示Bride(新娘),所以译成中文只能用“兴仁”以隐示新人之意。小说在上世纪80年代由英国电视公司拍成剧集,并在美国公共电视台播放,取得空前成功。我父亲在香港看到这部轰动一时的电视剧后,也觉得很开心,证明了自己当年眼光独到。香港电视台播映此剧时,译为《故园风雨后》。董桥曾评论云:“林以亮则把它译成《兴仁岭重临记》,的确比较接近瓦欧的旨趣。瓦欧到底是’最忍得住情的一位作家‘;’故园‘的’故‘字显得情不自禁;居然用到’风雨后‘,未免滥情!”

进入电影圈

在这时期,父亲除翻译外还写了一个电影剧本,叫《有口难言》,改编自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剧作《哑妻》(The Man Who Married a Dumb Wife)。1955年,电影在中国台湾、泰国上映,娄贻哲是导演,由严俊、林黛等主演。但电影在香港送检时出现了问题,电影审查官认为一个哑妻会令观众不安,结果延至1962年才在香港公映。

1958年,张爱玲在美国看了《有口难言》,来信说:“前些时我们走过华人城一家电影院,我忽然吓一跳,看见《有口难言》正上演。立刻进去看,不料广东话配音,我一时蒙住了,简直一句也听不懂,渐渐才习惯了,但还是错过许多对白。但是我主要的感觉是relief(松一口气),因为我对于国语片的种种保留,使我提心吊胆,只怕糟蹋了剧本。演员除水××外都不差,林黛活色生香,不怪红得这样。光线嫌黯淡,不知道是否因为拷贝旧,配音与嘴唇不吻合,有点损害妹妹代(片中角色)说话的效果。观众的反应很好。看剧本的时候觉得玲珑剔透,像个水晶塔,看戏也同样印象,有些地方(如广播场面)反比看剧本时味道更泡出来些。”

因为我父亲有话剧和电影经验,加上出色的生意头脑,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简称电懋)的老板陆运涛就找上了他。1956年,父亲加入电懋,任制片总监,排名第二,仅在总经理钟启文之下。每一部电影由个别制片负责,父亲则负责管理所有制片的工作,另外他还要处理公司财务。

电懋是国泰集团的一部分。国泰是大公司,涉及多门生意,如银行、地产、酒店、锡矿、果园、当铺、电影院等。国泰之所以投资电影,是因为陆运涛对电影非常有兴趣。陆运涛,原籍广东,生于吉隆坡,是马来西亚富商陆佑的儿子-李安《色,戒》里面的学生话剧就是在香港大学陆佑堂演出。陆运涛曾往瑞士、英国留学,1940年回新加坡接管家业。1955年,他收购了永华片厂,组织国际电懋影业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因为电懋财雄势大,不但签了几十个明星,还可以同时开拍多部电影。于是它在短期内出品了大量高质素国语影片,成为东南亚及香港电影圈举足轻重的公司。

在我的记忆中,他们的一个宣传惯技就是参加“亚洲影展”-先上映,然后参加影展,夺奖后再重映。这个亚洲影展其实是所谓的“分猪肉”,每个国家都有奖项,各国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分配奖项。电懋当时最希望拿到“影后”这个奖项,因为它的影响力比“最佳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

电懋当时主要拍国语片,因为粤语片的市场只限香港,而国语片则可以卖到台湾甚至东南亚。但卖埠到台湾则会涉及一些政治问题。原本大凡是卖到台湾的影片,制作团队必须是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的成员。这是香港电影业的一个右派工会组织,制作团队只要有一个主要成员(编剧、演员、制片)不属于这工会,那么该电影就不能进入台湾。举个例子,在上世纪80年代,许鞍华拍《倾城之恋》,因为她不是自由总会的人,这部电影就无法卖到台湾市场。我记得每逢“双十节”,电懋就会组织一个团队庆祝;我父亲也当过领队,带着一批明星浩浩荡荡出席。

同类推荐
  • 莫泊桑(名人传记丛书)

    莫泊桑(名人传记丛书)

    在莫泊桑短暂的一生中,疯狂的工作和放荡不羁的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但他还是为世人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他的小说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他本人也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本书客观记录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生,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莫泊桑笔耕不辍的创作过程、勤奋刻苦的写作态度,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莫泊桑作品的巨大价值。
  • 罗曼·罗兰 契诃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罗曼·罗兰 契诃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罗曼·罗兰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契诃夫是俄国小说家、戏剧家。本书对其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做了翔实叙述,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要原因。阅读此书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为其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江青传

    江青传

    “苦孩子”出身的山东李云鹤,凭借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和工于心计的天赋,闯荡上海滩而成为风流浪漫的蓝苹,“进军”延安而成为“第一夫人”江青;一身不安分的血液和那日渐膨胀的权欲,使那原本活泼率直的天性变成阴险歹毒,“文革”中她的心狠手辣使多少无辜蒙难!最终她变为人民公敌而沦为阶下囚。本书是作者一部力作,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示了江青不寻常的一生,成为有关江青的一部权威之作。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热门推荐
  • 还未完结的爱

    还未完结的爱

    人的一生,会有多少个十年。十年,也许只是生命的八分之一,但它却是我们全部的青春。我们终将长大,渐渐褪去稚气,变得成熟,我只求我们都能过得好一点。也许,我们是遇见太早了。或者,我们都变了。但是,我对你的爱还是在的。我爱你,天长地久,我愿为你画地为牢。
  • 天罚仙道

    天罚仙道

    身怀无上法,只手定乾坤。只随自我意,弑魔屠九幽。我以天罚开路,踏出无上仙道!定让这天地为我颤抖,这寰宇众生为我朝拜!
  • 万界神武

    万界神武

    地球最强武学大宗师高庆,于偶然间穿越到异世大陆。从此天地之间,唯我独尊。万方世界,任我遨游。谈笑之间,山河易主。挥手之间,天地俯首。
  • 九极传说

    九极传说

    林硕,本为一纨绔少年,因缘际会,进入修真界,为爱乱魔界,为情闯天下,笑傲九重天
  • 我的娘子是女侠

    我的娘子是女侠

    小仙多谢收藏的亲们,小仙想静静,所以输暂停更新,如果哪天突然更新了,那么说明小仙回来了。非常抱歉!·
  • 萌妻嫁到,豪门冷少宠妻在线

    萌妻嫁到,豪门冷少宠妻在线

    她的男朋友劈腿,他的未婚妻出轨,一个榜了富豪女,一个找了小白脸,她当场被渣男分手,而他被带了绿帽子。醉酒迷离夜,她被吃干抹净,醒来才知道自己签了一大堆不平等合约,竟成了这个城中最贵的男人的太太,而他正式晋升为债主。他说:不准爱上我。她说:不准再碰我。说好的井水不犯河水,而她却夜夜被他扑倒!
  • 贤愚因缘经

    贤愚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封神之龙圣传说

    封神之龙圣传说

    敖夜穿越了,到了封神时代,变身我们的小英雄哪……呃呃,不对,是变身被淘气熊娃打死的东海龙宫三太子敖丙。我去,李靖,你他娘的可要看好你们家熊孩子,不然我可就送他去见佛祖了。话说莲花化身和西方教好配的说。。。(敖夜:天道不公自救来充。)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心伐

    心伐

    强者之路也是问心之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看一个少年如何在纷乱的世间抵挡诱惑坚守本心,一步步成长为改天换地的盖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