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27600000024

第24章 我也是佛(1)

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宽恕,不能宽恕他人,便无法获得别人的宽恕。当有人怨恨我,跟我产生敌意的时候,要布施宽恕与谅解,不要太计较,不要太执著,尤其不能让仇恨一直在心里发酵,否则最终受害的是自己。

我是佛

佛陀成道时说:“人人皆有佛性!”既然如此,那么人人都应该直下承担“我是佛”。

“我是佛”这句话,对吾人有很大的利益,有很大的贡献。因为只要你能承认“我是佛”,就不会抽烟喝酒,就不会为非作歹,就不会作奸犯科。“我是佛”,多么明理,多么高尚,多么自在!

承认“我是佛”究竟有些什么好处呢?

一、我会改过迁善。一个人能直下承认“我是佛”,怎能不改正过失,怎能不努力向善呢?改过迁善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事;现在我既承认“我是佛”,更应该要能做到。所以承认自己是佛,对自己最基本的贡献,就是改过迁善而能获得大利益。

二、我能见贤思齐。我既然承认“我是佛”,怎能不向“如来行处行”呢?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我能没有慈悲吗?诸佛菩萨的大智大慧,我能没有智慧吗?“我是佛”,我就要向佛看齐。

三、我有包容雅量。佛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陀的度量能包容天地,我能没有容人雅量吗?我既承认“我是佛”,我就不会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不会念念都是别人不对,自己才对;我既承认“我是佛”,就要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四、我能随缘放旷。随缘的人生多么美丽,放旷的人生多么豁达。我对于“诸恶莫作”的发心,要能随缘;我对“众善奉行”的作为,要能实践。我放大自己,开拓前程,我朝着菩提道努力前进,奋勇作为,我在随缘放旷的生活里,能够担当“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

五、我能无私无我。“我是佛”了,过去的私心执著,我会根除,过去的颠倒妄念,我会谢绝。我以“无我无私”的心做人处事,我以“无执无求”的态度服务人群;既然无私无我、无执无求,我会尊重别人,我会包容一切。或许我一时的作为难以十全,但我会以恒心、愿力,经常祈求“我是佛”,让我心中之佛慢慢地发光,逐渐在我心中点亮明灯,让我的自私、我执,都能在净光下消除。

六、我能自觉行佛。“我是佛”了,我会自觉别人的教导只是一时的启发,今后我必定要自觉。我自觉内心的烦恼深厚,我必须要勇敢地去除;我自觉我的计较、得失、妄想很多,我也得奋力去对付。我自觉我的做人不够圆满,我自觉我的学问不够厚实,我自觉我的专长太少,我自觉我利人的方便不够,所以我要努力充实自己。我不但“自觉”,还要“行佛”,因为“我是佛”,怎能不行佛呢?佛陀的慈悲、般若、解脱,我都能奉行,以期我能像佛陀一样的解脱自在,因为我已承认“我是佛”了。

“我是佛!”只要你敢如此自承,当下已然走上成佛之道,还怕没有成佛的一天吗?

有关出家

唐太宗李世民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出家为僧,就如现在的人,有的人志在投身军旅,有的人向往航空服务,有的人有心经商务农,有的人立愿开发工业,有的人希望讲学弘道。当然,也有的人发心出家学佛。

出家的意义,如唐朝沩山灵佑禅师说:出家者,非为衣食也,非为生活也,非为安逸也,非为逃避也;出家者,乃为弘扬佛法也,普度众生也,了生死也,断烦恼也!当然,这并不是一般人所容易达到的目标。

在西方,天主教的修士、修女,就如中国的比丘、比丘尼,他们大都是经由父母鼓励,希望杰出、优秀的儿女从事宗教救人救世的工作。反观过去的中国,有些出家人属于小乘根性,出家只是为了逃避世俗,过着舒适安逸、不管世事的生活,这种人曾被佛陀批为“焦芽败种”,不是法器。

及至现代,情况有了改变,很多有志的青年,舍亲辞家入佛,在佛教里,以弘法利生为职志,弘扬“人间佛教”,佛教因此大有进展,广受社会重视。

说到出家,确有分别。根据《大宝积经》所说,出家分有四种:

一、身心俱出家。这是指发心剃除须发,身披三事云衣,如法修行,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悲智双运,福慧双修,自利利人,自觉觉他的僧侣,是为身心俱出家者。

二、身出家,心未出家。有一些人,虽然身披袈裟,现了僧相,但他心里仍有世俗的烦恼、牵挂,乃至尘缘积压,不容易进入到清心寡欲的修道生活里。此等人虽然也有慈悲,也有行善,但未发菩提心,未立菩提愿,持戒、修道都不圆满。这种人只能说身出家,心未出家。

三、心出家,身未出家。这是指社会上,真正学佛的在家居士,他们参禅念佛,布施行道,护持佛法,利济群生,虽未着衣剃发,但心已经出家了。像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像胜鬘夫人行大乘法,在宫中化导青年儿童,普度群生,令入佛道。像现在的国际佛光会,以及许多佛教在家社团,他们弘法利生,不比出家的专职僧侣差,这些人都可谓“心出家,身未出家”也。

四、身心俱未出家。这是指一般社会大众,身既未接近佛教,心中也没有信仰佛法,只是在五欲六尘的生活中,贪恋世间,追求欲乐,不知提升性灵生活,不知重视内在修养,对于利人利世,缺乏热诚,对于自我享受,贪得执著,无所不用其极。此种人生,到了一期生命终了要结账时,恐怕自己也不知道要如何向未来报告!

“出家”是世间各种生活形式之一,出家人不是逃避世俗,只是借助出家,希望达成自己“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志愿。出家人的性格,有的人实修苦行,不乐世俗,也有的人为人类社会牺牲奉献,不计利害。一个出家人,能把人人喜爱的五欲六尘,弃如敝屣,一心一意从事佛法真理的传播,以慈悲智慧、道德真心来服务社会,修正自己,这种值得鼓励的行为,大家应该尊之、助之,才是和出家法相应。

学佛四层次

学佛如同上楼梯,一层一层,按部就班;又如登山,循序而上,不能躐等。在佛法里,也像学校一样,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例如小乘佛教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系大乘,则有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等觉之五十一位。但是不管怎样的学佛,其共同点就是必经下列四个层次,不可稍懈。

一、信心--以信心体验佛道。宗教和别的学科不一样,最重要的就是以“信心”挂帅。如《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大智度论》说:“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学佛的人只要以信心为基础,信心里面的世界可以扩大,信心里丑陋会净化成为美丽,委屈可以成为公平,贫乏可以变得富足。

二、慧解--以慧解深入法海。佛法是“智慧”之学,不管你是专家学者,还是村夫村妇,一进入佛教,则如“三兽渡河”、“三鸟飞空”。佛法的智慧,从外界的万象,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内心;从复杂的人事,可以明白单纯的道理;从执著假象,而能了解苦空无常;从忧悲苦恼,而能获得法喜禅悦。

三、行持--以修持广结善缘。佛法不是嘴上说的,重在“实践”,所谓“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一切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学佛的人平常重视广结善缘,你有迷惑,他为你解谜;你有苦难,他为你救苦。佛教徒的修持,有抄经念佛,有朝山礼拜,有参禅打坐,有诵经自课,这些都只能说是自利。另外,凡佛教徒多少都有菩提心,总想给人利益,因此学佛除了自利以外,也非常重视利他。例如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地震、海啸、泥石流、台风等,每次的灾情,佛教徒都能感同身受,出钱出力,从不落人后。

四、证悟--以证悟实践佛法。佛教都是讲究实证,不尚空谈,空谈之谈玄谈妙固然有之,不过,过去佛教所谓老实念佛、老实打坐,一切都是切切实实,一板一眼。甚至从佛教的历史看,很多高僧都是陆沉丛林,从事行单工作,一做就是几十年,如雪峰禅师在洞山座下任饭头,灵佑禅师在百丈座下任典座,庆诸禅师在沩山座下任米头,道匡禅师在招庆座下任桶头,义怀禅师在翠峰座下任水头,晓聪禅师在云居座下任灯头,或是临济锄地栽松,仰山开荒牧牛,洞山锄茶园,云门担米等。总之,学佛的人总有一个自己的目标,无论是从事行单培植福慧,或是念佛往生、参禅悟道、修密相应等;存有目标,必有动力朝此目标迈进,所以佛法无量法门,以实践最为重要。

学佛的层次,从信心而慧解,从慧解而行持,从行持而证悟,所谓“信解行证”,是为学佛循序渐进之次第也。

学佛十二门论

佛教讲“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学佛的道路,条条大路通佛国。只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如何才能进入佛法堂奥,如何才能得进佛国?不能没有入门之道。甚至学佛多年的人,也要确认方向无误,才能达成目标。以下“学佛十二门论”,提供参考:

一、学佛的目的:是为了利济世间,还是为了自我了脱?

是为了现世安乐,还是为了未来往生?

二、学佛的生活:是应该自力生活,还是受人供养?

是应该清淡刻苦,还是乐修法益?

三、学佛的感情:是应该淡情去爱,还是长养慈悲?

是应该绝尘离俗,还是升华道情?

四、学佛的修持:是应该律己明心,还是应该培福度众?

是先自度后度人,还是先度人后自度?

五、学佛的力量:是以佛法出世为力,还是以积极入世为力?

是以慈悲喜舍为力,还是以荣华富贵为力?

六、学佛的利益:是去除贪嗔愚痴为重,还是入世随缘为好?

是获得身心轻安为重,还是增长福德为好?

七、学佛的知识:是研究世间法理为先,或探求戒定慧学为要?

是重视人我世情为先,或无我无人无相为要?

八、学佛的心境:是必须包容世间所有,还是应该心无挂碍?

是必须分清是非善恶,还是应该荡尽俗虑?

九、学佛的伦理:是待人老幼无别,还是处众应有尊卑?

是重视佛法方便,还是应该以戒为师?

十、学佛的形象:是性格柔和好,还是择善固执好?

是克己礼让好,还是依法行事好?

十一、学佛的经济:是重视世间财富,还是体证修道法益?

是追求世间净财,还是享有出世法喜?

十二、学佛的成就:是讲究自觉悟道,还是注重佛力加持?

是重视究竟解脱,还是增加法喜禅悦?

经云:“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学佛首先要有“正见”,如果见解错误,念头不正,没有好的因,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上述“学佛十二门论”,就是要我们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加以厘清,从学佛的目的,到学佛的成就,都要有正确的认识与明确的方向。尤其是佛法里有“解门”与“行门”,解门有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行门有四摄法、六度万行、三十七道品等,如果都能一一做到,所谓“解行并重”、“福慧双修”,则何愁学佛不成。

寺院是什么

“寺院是什么”?你说呢?

有人说“寺院是出家人居住的地方”,其实不然,每一个寺院都要有“常住三宝”。寺院是“三宝”所居之地,也是信徒所共有,岂是僧侣所专有?

寺院是什么?有人看到寺院红墙黄瓦,无比庄严的殿堂,认为寺院就是供奉佛菩萨的地方。其实非也,寺院乃有缘人的家乡故居,寺院是十方大众所共有,是真正公有之财物也。

寺院是什么?从寺院的功能来看,寺院是:

一、寺院是学校。世间的学校,传授的是知识学问;佛教的寺院,提供的是般若智慧。知识是外来的,是世智辩聪的学问;智慧是内证的,是生命本具的智慧。般若智慧即是生命,因此世间的知识容易求,佛法的生命智慧不容易学。

二、寺院是百货店。生活里,缺乏日用品要到百货公司购买;精神上缺少力量,百货公司就无法供应了。寺院道场是信仰的中心,能供应我们精神所需的粮食,是购买生命资粮的百货店。

三、寺院是安心处。一般人的心,每天都安住在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的境界上,六尘一动,心就不得安宁了。寺院道场让我们把心安住在“真如自性”上,让我们的心有所依靠,找到真正的安心处。

四、寺院是聚会所。寺院在地方上就是公共场所,是大众聚会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到寺院商谈会议、喝茶论道等。而寺院的僧侣是自然的老师、当然的主席,随缘为大众解决问题,减少社会的纷争。

五、寺院是因果法庭。过去的社会,地方上有了不平、纷争之事,只要到土地庙,在土地公面前一跪,任何不平、委屈,都能得到解决。佛教讲“因果”,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是最公平的裁判,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在因果之前,没有不平,没有委屈,所以寺院是仲裁是非的因果法庭。

六、寺院是艺术中心。佛教有很丰富的文化宝藏,尤其是佛教的雕塑、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等,都是人类共有的财产。佛教的寺院里,许多的佛像雕刻、绘画,乃至寺院建筑本身,都充满了艺文气息与艺术之美,俨然像是一个艺术中心,有助于陶冶性情,提升性灵。

总说,寺院的功能是多元化的,其重要性不是只供居住,或是一时的集会之用,它是我们一生修身养性、增长智慧、善友共聚、广结善缘等多功能的所在。因此,寺院是什么?就看你如何善用它了。

寺院的功能

有人问:寺院、教堂,对人间究竟有什么贡献?

也常听人说,把建寺院的钱省下来建学校,不是更有用?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墨子攻略

    墨子攻略

    墨子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但他的若干主张,不仅适用于战国时期,也适用于现代。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主张,不仅与现代生活不相违悖,而且还有启迪作用。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热门推荐
  • 男神的妖娆

    男神的妖娆

    我他妈的杀了他。”右边拿着AK47有点胖的蒙面人狂叫着。他对着里面的银行柜员一阵扫射,那些银行工作人员马上趴了下来。
  • 血色旌旗

    血色旌旗

    穿越!穿越了?梦回晋朝,华夏史上最黑暗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林宇彷徨了,认命?作一富家翁?随波逐流?还是,再梦一场,穿回去?不,有道是,时势造英雄。权当一场游戏一场梦,金戈铁马,纵横睥睨,咱也掀一场赤色风暴。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前世小人物,亦要来一场惊天动地,再造乾坤。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看林宇如何——醉揽玉人话风月,醒掌青锋定乾坤!
  • 君莫悔之姑娘你别“桃”

    君莫悔之姑娘你别“桃”

    因一个游戏,周沫萱进入了虚幻但却真实的“游戏”世界。什么?竟然给我桃林守护者这么牛哄哄的身份!武功还是登峰造极!上天的狗屎运?哈?代价居然是终身不得出桃林?我去!谁敢拦我泡美男,拖出去优雅的拍死他!小氓,那位美男不错,速速抓来!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全能学生在都市

    全能学生在都市

    他奉师命下山当校花保镖,从此开始了他牛X闪闪的人生...清纯校花,暴力女警,麻辣女教师,纯情小护士,冷艳女总裁...全部都为之倾心,这可让他如何是好?且看他他灭黑帮,端组织,玩转岛国,抵御异界入侵,踏上修炼界巅峰!
  • 酒仙系统

    酒仙系统

    何启,情场失意,游玩途中获强大系统--酒仙系统.随于各个位面搜集各种制酒原料.
  • Memories and Portraits

    Memories and Portrai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年那月那只喵
  • 似水流年负了谁

    似水流年负了谁

    ”邵牧宇!承认你喜欢我那么难吗!你说你不喜欢我,那为什么三番四次招惹我!今天必须把话说清楚!你别走啊!”艾柔歇斯底里的喊着,拼尽全力向邵牧宇跑去,扑通的摔在地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的往下掉,手臂上也流着鲜血,混合着眼泪滴在白色的纱裙上,渲染出妖艳的红色,如同黑暗里绽放的彼岸花...邵牧宇像是没听见似的,不回头,留给艾柔的只有一个决绝的背影,自言自语道:“柔柔,对不起,我爱...“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