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26800000028

第28章 秣马厉兵,横扫天下(2)

您说这个您不信?因为大量唐朝的诗文里反复出现的还是“剑”这种有品位的武器,比如太宗李世民陛下就经常自夸“我提三尺剑平天下”什么的,诗仙李白也自称“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还有“裴将军舞剑”“公孙大娘剑器”,皇帝和高官大臣们穿正式礼服的时候也要佩带“玉具剑”“金装剑”之类,总之这种兵器的露面机会还是很多嘛。

是啊,确实很多。但您仔细看看,这些差不多都是礼仪装饰、文人小资抒情言志以及艺术(和宗教)场合的事,表达的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没多少人真正拿着剑来打架。唐朝人不傻,大都知道真打起来剑远远不如刀实用,所以在正经需要动手的时候,刀的出场率要比剑高得多。

“剑”这种优雅贵族化的兵器,在唐朝沦落到装样子的地位,是稍微悲催了点儿。不过它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徒有其表华而不实,在西汉之前,人家确实曾经是军队大量装备的实战兵器之王呢。

当然剑也不是出现在信史里的第一种实战兵器“一哥”,在它之前,还有“戟”。

您还记得春秋战国及以前的时期,军队作战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吗?对了,是“车战”。所谓的“千乘之国”“万乘之国”,就是以战车数量来定义国力强弱。那时候战士们站在车上相互隔空打架,所以最趁手好用的兵器,是杆子长、杆头有勾拉刺杀利刃的“戟”。一辆车上同时载有几名战士,有人负责挥戟过去勾住对方战车,其他人负责劈杀,分工合作。

后来随着历史发展进步,“车战”这种笨重高耗能的方式渐渐退出舞台,各国军队都变成以步兵为主。短兵相接,长杆的戟也不合用了,跟战车一起成为古董,这时候锋利趁手的“剑”开始统治各国军备库,时间大致是从战国到西汉中期。

为什么是剑而不是刀呢?这两种兵器的长短差不多呀?

那是因为西汉之前,冶铁技术还不太发达成熟,铸造武器的材料仍然是以青铜为主。青铜的特性是熔点低、坚硬、耐磨、耐腐蚀,但是韧度不好,比较脆弱容易折断。

我给您找一把剑,您拔出来看看它的模样:头部尖利,两边开薄刃。如果对面来了敌人,最顺手省力的用法是平推剑身去“刺穿”对方,让对方流血致死。这种方法也让剑不那么容易被折断,所以“青铜剑”这种兵器就很实用。

您再看看旁边的刀:刃薄背厚,从力学角度讲,适合举起来当头“劈砍”,往往一刀下去敌人立刻报销掉,是比击刺更有效率的战法。但是“当头劈下”的后果是容易把刀刃直接砍断,所以在以青铜为主要原材料的时代,“青铜刀”报废率太高,就不够经济实用了。

到了西汉中期,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成熟,铁刀钢刀的韧度比青铜刀好得多,能够承受住更大的压力,成本也更低。而与造剑相比,造刀只用磨削一边刃,对刃头的锋利度要求也降低了,加工简单,又便宜又好用,何乐而不为?

同时,西汉以后,骑兵这一兵种也越来越重要。战士们骑在马上冲向敌人,冲量很大,格斗时双方交手的力量更强,对兵器的韧性要求也更高。这种情况下脆弱的剑就更加不合用了。

所以从汉直至清末民国抗日战争,“刀”都牢牢占据住实用随身兵器之首的地位。汉代最有名的是“环首刀”,手柄尾部(从另一个方向来看也可以叫作整刀的头首部)铸成环状,这个形制一直沿延到唐初,盛中唐时期才逐渐消失了。

也因为有那么一段“刀从剑过渡而来”的传统,所以由汉至唐,中原形制的长刀也跟剑一样是直挺挺的,不带弯度弧度。在唐朝,官方法典里的刀主要有四种:仪刀、鄣刀、横刀、陌刀。其中仪刀和鄣刀是礼仪用途,军队里大量装备的是横刀和陌刀。

横刀,也叫腰刀、佩刀,就是大家平时挂在腰间的那种长一米左右的随身武器。陌刀则是长杆大刀,重达五十斤左右,一般是身高力壮的步兵成队使用的,挥舞起来威力非常大,夸张点说可以砍得敌人“人马俱碎”。不过使用陌刀对身体条件和武艺技术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在一支成建制的军队里,大致只给20%的将士装备陌刀,另外80%使用一般横刀。

除了这四种刀以外,唐朝还出现了一种“弯刀”,据说是从突厥等西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传进来的。这种刀的弯曲程度也很夸张,有的已经像新月一样呈现半圆线条。刀身的弧度使它在空气中劈刺时阻力较小、伤害面较大,也有利于分散传递到手腕的压力。后来工匠们就汲取了这些优点,把原本直方的刀造得有些弧度,到宋代固定流行为“手刀”,也就是现代人都比较熟悉的“大刀片子”。

一直到近代抗日战争时期,“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大刀”,都是宋以后固定下来的那种“手刀”。顺便说一句,唐朝那种直挺挺的刀,有不少实物传到了日本,被尊称为“唐样大刀”供奉学习,后来又发展成国际闻名的“日本武士刀”。“唐刀”算是“武士刀”的直系祖先吧。

唐军里普遍装备的武器,除了刀以外,还有一些别的,我们慢慢来看。您放下刀,往墙上看,那一张张弓,也是每名士兵都必备的。您问这些弓为什么看着这样奇怪,又长又直,看上去像松垮垮的竹条一样。哈哈,那是因为它们没有上紧弦啊。

非战斗状态的弓,为了保持它的弹性和耐久度,一般都是松了弦存放的。《唐六典》里记载了四种弓:长弓、角弓、稍弓、格弓。

这其中,稍弓是一种利于近射的短弓,格弓是仪仗中用的有彩饰的弓,都不常用也不常见,我们不管它们。有实战意义的是“长弓”和“角弓”。

“长弓”是步兵用的,形体较大,用桑、柘等木材制成,射程很远。“角弓”则是骑兵用的,比较短小一些,是用筋、角制成的“复合弓”,一般来说骑射手的射程要小于步弓手。

每个士兵都要自备一张弓、三十支箭和一个装箭的挎筒(当时叫“胡禄”)。箭也有四种:竹箭、木箭、兵箭(能射穿铠甲的钢镞箭)和弩箭。

“弩”和“弓”虽然都是远射兵器,但样子不一样。弓主要依靠士兵的臂开合瞄准,而弩是有机械装置的,制造技术复杂、射程远、杀伤力强,但是成本高,所以在唐军里没有大量装备。一支军队里弩的数量只有弓的20%,而且官府禁止私人拥有弩(不禁弓)。

第三种唐军将士的标配武器,是“枪”。不是现代的手枪、机关枪啦,唐代连火药都很少见……这里说的“枪”,就是一根长棍子,棍头装个尖锐金属头的那种,步兵用的“木枪”一般就是这样。所以唐军里的步兵是远射(弓)、远战(枪)、近战(刀)三种兵器都要配备的。骑兵用的“枪”要更粗大更锋利些,叫“漆枪”“马矟”或者“槊”,因为他们主要的马上作战方式就是高速冲撞对方,远远地一枪刺去将对手击落马下。在骑兵盛行的唐代,无数著名将领都以“马矟”为自己的主要武器,比如唐初的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

也是因为马矟威力巨大,所以跟矛、铠甲、弩、具装铠(马穿戴的甲)一起被列为禁止私人持有的武器装备,在您家搜出这些来就可以治您的“谋反”大罪。相比之下,弓、箭、横刀是要求每个府兵都自己准备带着从军的。

由士兵个人携带的攻击武器,大致就是这些了。此外还有一些大型攻城武器机械如床弩、冲车等,跟个人关系不大,我们先不说。下节来讲讲您将要使用的盾牌和盔甲。

严禁白衣飘飘上阵单挑,烧了武侠小说去买甲吧

【盔甲装备】

大漠苍莽,风沙漫漫,两军对垒,人喊马嘶。

突然间,己方阵营里跃出一名英俊少年,几个起落纵入敌方阵中。只见他长发拂风,一袭纤尘不染的布衫,赤手空拳,白衣飘飘,如蝴蝶穿花般在敌阵中掠动,掌风到处,敌军人马惊呼倒地,一时间阵脚大乱……您认为穿越到唐朝去打仗,等待您的会是这样拉风炫酷的场景吗?哈哈,其实如果您真要一袭白衣不穿护甲地冲向军阵,最可能的情况是:第一,在您跟敌军将士距离拉近到十米之前,已经被对方的箭射成了刺猬;第二,如果敌军的弓箭手都是斗鸡眼,战斗力负五,允许您跟敌人有了近身接触,那么几十条长枪横刀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集中攒刺,您能躲过去的概率微乎其微;第三,假如在刀枪劈刺下您还剩有一口气,对方骑兵风卷残云般地冲杀过来,无数马蹄也会毫不客气地把您踏成出厂日期诡异提早的肉酱,毫无幸存机会。

所以,那什么高富帅少侠轻衣薄衫上阵单挑扬名立万的美梦,普通百姓还是少做吧。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唐朝脑袋正常的名将猛士们都会不遗余力地给自己折腾上好铠甲,而且还会为此相互炫耀斗富。至于故意不穿铠甲的冲锋勇士们倒也有些,他们要么是太穷负担不起,要么是想靠另类行为艺术博出位。

唐朝最著名的一副铠甲,应该算是前几年莫名其妙火了一把的“黄金甲”。跟影帝美女歌星无关,唐朝的“黄金甲”是李世民当秦王时穿戴过的,在他二十三四岁就统一中原立下不世之功以后,班师回朝,进长安的时候身上就披挂了这么一副黄乎乎金灿灿的行头,招摇过市,身后跟着万名骑兵控马列队行进,场面十分威武壮观。史书上没具体记载这副“黄金甲”到底长什么样子,不过我们可以来猜上一猜。

您跟着我穿越回武德四年,秦王世民班师回朝的入城仪式上。看着,那小子过来啦,这一身光芒耀眼的……咱们学孙大圣举手遮眉,眯眼看看。呃,客人您别突然笑翻在地嘛,这种仪态也太不恭敬了,小心被秦王卫队抓起来揍哦。

当然,我理解您为什么会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肚皮都要破掉了。您是觉得这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黄金甲”,某部分太像现代女性习惯天天穿着的一种内衣对吧?您还要问秦王同志的罩杯是多大的?嗯……那边的卫士,这里有个刁民对大王不敬,麻烦拉走砍头,谢谢。

唐朝最高端的护甲,叫“明光铠”,它的特点就是胸前有两片罩杯……呸,两片“金属圆护”,就像一左一右挂了两面圆镜子一样。在战场上,磨亮的金属圆护会反射太阳光,给敌人造成一定的困扰和威慑,就像汉代镜铭里说的“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时人把它命名为“明光铠”。“明光铠”汉末三国时已经出现,但因为制作技术要求高,比较昂贵,到南北朝后期才渐渐大量生产,到唐朝则一跃成为《唐六典》所载十三种甲中的第一名。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历代穿“明光铠”形象的陶俑都有出土,有些没文化的现代人一看就惊呼“大胸脯女武士”,权当给我们提供笑料了。

“明光铠”在唐朝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到唐末时期,整体已经变成如下模样:

兜鍪(头盔)下面带有很长的护耳,可以接到颈甲处,把战士的头部保护齐全。颈护与两肩的“披膊”连在一起,这一对披膊后来做成兽头的形状,所谓“兽口吞肩”是也。

身甲上除了胸前左右圆护外,肚子上还有另一个圆护,能挡住肚脐。背后也有甲片,跟胸甲在肩头用带子扣连。腰下左右各垂着一片保护大腿的膝裙,中间垂一片“鹘尾”,是保护命根子的。此外,胳膊上还有臂护,小腿上缚有“吊腿”,使战士的整个身躯都能得到硬甲保护,已经相当完善。此后历代流行的铠甲都基本上以“明光铠”为蓝本,直到现在,我们在京剧舞台上还能看到近似的盔甲行头。

“明光铠”是唐朝最流行、最时尚、武人们都追求的高端铠甲。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铠甲也算比较常见,只是正处于渐渐退出历史潮流的时期,那就是“裆甲”。

您觉得这两个字好生僻好烦哪。没关系,其实这种甲可以直接简写成“两当甲”,因为这个名字的来源就是“其一当胸,其一当背”,胸前覆一大片甲挡护身前,后背覆一大片甲挡护身后,所以叫“两当甲”。

这种甲形制比较简单,前后两大块在肩部用带子穿起来,腰部再一束,看上去就像背心马夹一样。其实它主要是用做骑兵们的护甲,因为穿着灵活方便不妨碍马上动作。也是在汉朝就有记载,但在南北朝期间最流行,到隋朝也还是军队的护具主力,到唐朝就不行了,渐渐让位给更华丽更烧钱的“明光铠”。

《唐六典》里记载的唐朝铠甲还有:光要甲、细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子甲、马甲。这些甲的分类标准比较混乱,有些虽然是军中实用的但不太多见,还有些是纯仪卫性质装样子的,所以就不多说了。

您了解到自己冲锋前身上应该披裹什么了吧?那下面来说说您手里拿着的护具。

盾牌?对,当时叫“彭排”或者各种“排”“牌”。唉,您这马上左顾右盼的,是在找那种黑黝黝的圆形铁盾吗?别瞎费劲了,好好听我说。

您印象里那些一手持刀剑、一手拿圆盾、踉踉跄跄且战且退的武士形象,八成是从西方古希腊罗马故事里照搬过来的。在我国,步兵们使用的盾牌,几乎就没有圆形的,而大体是长方形。整体窄而高,有的两头做成尖角型,最高的上沿能到步兵的颈部,有的盾牌把手附近还有支架,可以让步兵把盾牌支在地上,自己躲在盾后遮蔽射箭。

至于那比较小的圆形盾,一般是给骑兵用的,为的是操控方便不占地方。此外,唐朝的“盾”也不是都有钱用铁制,大量的盾牌是木头做的。

《唐六典》记载的盾牌有六种:膝排、团排、漆排、木排、联木排、皮排。其中“团排”应该是指骑兵用的圆盾。

同类推荐
  • 人间天桥

    人间天桥

    书中以主人公周博洋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描述了清末民初的时代变革和社会动迁。小说主人公周博洋从私塾到洋学堂,从北京、上海到漂洋过海,心系国家命运,为理想奋斗不息。辛亥革命胜利后,能够不求名利,急流勇退。在将西方文化介绍给国内的同时,成为将中国优秀戏剧介绍给西方的第一人。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文豪萧伯纳、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等人的友谊,他创作的戏剧、小说在英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连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和美国总统都成了他的粉丝。最终成功的使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天桥。
  • 历史世界掠夺者

    历史世界掠夺者

    《新三国演义》内,十八路诸侯质问袁术为何不发粮饷,袁术说有贼子偷走了粮饷,一旁的唐弘打了个喷嚏,陈宫、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笑而不语。.下个世界去哪呢?《寻秦记》?《楚汉传奇》?“咦,原来架空历史也可以?般若,梅长苏,飞流我来了!”.ps:大家推荐一下历史类的电视剧和电影,最好写一个攻略计划!……求推荐票,求收藏啦!可以用来加更的!
  • 东吴帝国

    东吴帝国

    《东吴帝国》这是一个属于孙权的帝国,也是一段属于东吴英雄的历史,这段历史,看似熟悉,其实十分陌生。
  • 九州苍穹歌

    九州苍穹歌

    回到各个朝代,和各个朝代的历史名流狼狈为奸,这是什么样的情怀?每一个朝代都是一场精彩的故事,每一次的回到过去,每一次的改变过去,终将会影响现代,改变现代。世界有点小,外债有点多,我华夏这条巨龙也该睡醒了。
  •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本书为诚之先生中国近代史著述精选集,包括: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百年史概说、中国近百年史补编、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日俄战争六部分。其中只有《日俄战争》曾于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过单行本。书中六部分内容虽分别写于不同时期,有交叉、有延续、也有断裂,但每部分都是组成中国近代史这个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诚之先生写这些近代史著作的目的在于大声疾呼,唤起大家进一步抵抗侵略的精神。全书字里行间涌溢着先生对中华民族命运的乐观和自信,其拳拳赤子之心尤令人感动。
热门推荐
  • 爱上傻狍子不后悔

    爱上傻狍子不后悔

    一个名叫顾悦的大学生,偶遇了鹿晗,二人之间发生了许多事情……
  • 绾风语

    绾风语

    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死太监,竟敢对本宫这般不敬???使坏,暗算,撒娇,本宫用尽了办法,却还是次次败阵……好啦,本宫承认,被你这个死奴才吸引了!!!--------------------------------------------公主成王妃,太监变王爷,看似荒唐却又情理之中。只是婆家男色当道,本王妃又活泼貌美。所以,那王爷,这是你的保卫战!!!本书书友交流群群号:470618533,新浪微博青唐0112
  • 鬼妻

    鬼妻

    我出生那年,天有异象,一个老道士说我活不过十七岁……那夜百鬼哭魂,为保住我的命,外婆竟让我跟女鬼拜堂……
  • 第一次文明

    第一次文明

    一个绝望地小法师,艰难甚至绝望地前进,最终走到了世界的最高点,诸神是在戏耍他还是在磨砺他,幸运与悲惨只在一念之间。看我们的主人公怎样将诸神踩在脚下吧!这个星球上法师、战士、刺客、弓箭手、骑士、黑暗法师、祭司等等职业都朝着一个目的前进那就是活下去,而其他星球又是如何?远致:新手上路请多关照
  • 默落晟殇

    默落晟殇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他以为,那人已在奈何桥畔等他一十一载,终有一天,他会去陪她……他说:“倾吾一世温柔,换汝一笑回眸……”而她,为了曾经一诺,忍万般屈辱,纵使忘了所有,也依旧还记得他……她说:“就算天堂容不下我们,那不是还有地狱吗……”一生一世,他爱她爱的万劫不复,她也念他念的刻骨铭心……百转千回后浮生尽过,他们又是否能实现当初诺言,一生相守……
  • 总经理要抓好八件大事

    总经理要抓好八件大事

    本书阐述了经理人要做好的八件事,包括用人、定制、沟通、创牌、做好服务,搞好营销运转资本、防腐防危等。
  • tfboys之爱情永恒

    tfboys之爱情永恒

    这个故事是三位千金小姐和三只的爱情故事,。。。。。。。。。。。。。。。。。。。。。。。。。。。。。。。。
  • 半夏琉璃

    半夏琉璃

    他是出了名的校草,闯进了黎盛夏的人生,他承诺要给她一辈子,虽然总是有些小插曲,但还是幸福的在一起。
  • 赤血灭世

    赤血灭世

    “大道难成,历百千劫难,尝尽世间苦。”古往今来,多少梦想飞仙之人苦寻大道仙法,由此开创得成大道的修仙法门不胜枚举,繁衍至今却也只略有小成,得其大道者,寥寥无几。车水马龙的现代化世界,功能繁多的电子产品早已蒙蔽凡人眼耳,大道之术是人们的幻想?还是早已放弃?却都已被平静生活而取代。PS:(赤血灭世QQ交流群:547910761,入群注备:赤血阁。)
  • TFBOYS:喜欢你的那十年

    TFBOYS:喜欢你的那十年

    如果我们不曾见过,如果执着的不是你我,如果我曾妄自菲薄,如果你会微笑而过,我会愿意等故事告诉我。如果没有如果,花儿依旧开放似火,你是否还记得,曾经有一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