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从小到大,不同阶段目标不同。一直在为了学习、生活、事业、家庭奔波、劳顿,在我们不断修正自己目标的同时,从来也没有把心思放在身体健康上。只知道在身体病了的时候给它塞药片、灌药水,当它坚强地爬起来支撑我们学习、工作的时候,我们又把身体的重要性丢在了脑后。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对于保健年轻人处于沉睡期,中年人处于觉醒期,老年人处于发奋期;很多年轻人都认为自己身体很棒,根本不需要保健,正值青壮年的他们的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忽略健康寝食无规,消耗资本。殊不知很多老年疾病就是因为年轻时不注意留下的祸根。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亲爱的朋友们,从现在起关心最爱你的身体。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多一些休息的时间、改掉一些有害的生活习惯吧。
生命,现在不养更待何时
很多年轻人对养生这个问题会嗤之以鼻,我这么年轻,身体棒棒的,没事养什么生呢,有时间还不如找点乐子。这个很正常,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认为,最多也就认为年轻人应该多锻炼,总以为养生是老人的事情。
其实年轻人养生也许更重要,因为老年人养生大多数就是为了处理年轻时留下的问题或者为了长寿,而年轻人如果时刻保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而且一直保持下去,那么整个一生的总的生产力会大大增长,生活会更加舒服,惬意。早在5000年前,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记载,意思是:“一个真正高明的医生,不会等到疾病已经发生了再设法救治,而应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这就是我国中医所提倡的养生保健理念。
由于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使中医药的研究停滞不前,而西方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中医在西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中药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从中应运而生的营养保健品,则成为西方人日常必需的消费品。
相反,由于中药繁琐、难服、见效慢,而西药简单、易服、见效快,迎合了病人急于求好的心理,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西药视为保护生命的法宝,有病无病都随便买来服用,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现:绝大多数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药物,死于无知。在国外,很多药物(如抗生素、去痛片、安眠药等)
不能随便买卖和处方,而在中国,却可以随便服用。人们把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交给医生,寄托于药物,乱服滥用,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新型疾病,而导致死亡。其实,生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保健,才能获得理想的健康。要不然,年轻时用命换钱,欺负身体,年老后用钱换命,身体欺负你,被家人嫌弃的悲剧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那么年轻人如何养生呢?在我们保健养生的过程中,有以下三条值得去注意,可以使我们的保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及时休息
有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请一位工人用手推车把仓库的货物从东边搬运到西边,货物一共需装50车才能运完。第一次,工人每搬运5车就休息片刻,分10次把50车货物搬运完毕,总共花费近7小时。几天后再请这位工人用同样的方法把那些货物从西边搬运回东边,要求连续不断地搬运,不得稍作休息。那位工人连续干了3个多小时,就已精疲力竭,不得不停下来作长时间休息,结果,一直干满8小时,直到下班,还未把货物搬完。
工人感到这次搬货比上次累得多,累得连饭也不想吃。其原因就在于第二次搬运中没有得到及时休息,使得体内疲劳物质如二氧化碳、乳酸、非蛋白氮等不断积累,其后果是恢复体力所需的时间大大地延长了。很多体力劳动者都有这样体验:干活如一开始就干得过猛、过重、过快、连续不停导致过度疲劳,即使连续休息几天,体力都难以恢复过来。如果这些活有节奏地、劳逸结合地进行,就会较容易完成。这种过度的疲劳民间称之为“脱力”。一旦“脱力”,不仅需要花很长时间休息以恢复体力,而且会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疾病乘虚而发,变成所谓的“积劳成疾”。所以说及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是一条既简单又管用的保健诀窍。
2.及时防病
疾病预防需及时,道理人人都懂,但不是人人都给予重视。大量事实证明,无论是对于传染病的免疫预防接种,还是养身防病,“及时”
二字均可称得上要诀。
免疫预防接种,是将菌苗、疫苗、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之中,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这种疾病预防方法的有效前提是“及时”。例如,婴儿出生后,从母体带来的抗体逐渐消失,此时必须及时进行免疫接种,若有延误则颇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即使接受过免疫接种的人,经过一定时间后,抗体也会逐渐降低。因而必须及时复种或加强,以便及时获得牢固的免疫能力,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养生防病也应做到及时。防职业病要及时、防季节病要及时、防老年病也要及时。如果等到致病条件形成再去预防为时已晚。例如,手足易患冻疮者,在寒冬伊始就应及时采取保暖防冻措施。如到天寒地冻之时方想到防冻疮,已于事无补。又如中老年人易发生的心脑血管病,多在青少年时期种下祸根。如能及早注意低盐、低脂饮食,保持经常的体育锻炼,注意养生,则可避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3.及时治病
身体若有不适,及时诊治,才能防止疾病的发展或突变,尽早恢复健康。《黄帝内经》曾提出:“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意思是,治疗疾病越早越好,及时治疗,防微杜渐。疾病刚发生,尚在浅表,易于治愈;否则,疾病由皮毛、肌肤、筋脉、五脏依次向深层发展,病人膏肓才就医,治理困难,且愈后效果差,难逃“半死半生”的结局。有些人自恃年青力壮,小病小伤不以为意。明知有病却不及时就医,或公务繁忙,或琐事缠身,一拖再拖,待到病情恶化方才想到治疗,为时已晚,不少人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英年早逝。中老年人各器官开始衰退,体质逐渐下降,抗病能力减弱,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酿成不治之症。
身体虚弱,百病来袭
社会上的人群,不管男女,无论任何年龄,身体都有好坏的差异。
人的一生之中,在不同年龄段,有可能是健康的,同样有可能在某年龄段成为虚弱人。健康与虚弱可以互变,变与不变是有原因的。人的因素很重要。虚弱人是指部分体质差、生活能力低、防卫疾病的能力差的人群。据统计人群中约有12%的人为虚弱的人,属于亚健康。
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症,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等等。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
体虚是机体某些功能有所减退,不一定患病,即西医所称之“亚健康”。如不及时补养、调节和调理,令进一步发展,对健康不利。
治疗虚弱,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需通过进补来调整虚实。进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症中行辩证遍体进补,进补有药补和食补,不论是采用药补还是食补,均是为了补虚扶正。
食补有时比药补更为重要,因为食补不仅可补虚祛邪,并可扶正,达到补虚扶正的要求,使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新的平衡,恢复健康,故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进补是为了补虚扶正,若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不当的进补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壮实的人服了人参、阿胶等性温的补气血药物,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饱胀、便秘、头晕、咽痛、牙龈虚浮出血;又如怕冷、大便溏薄的阳虚者服了生地、麦冬、鳖甲等补阴药食物,会更加怕冷、腹泻、腹痛等,这些都是因进补不当,损伤了胃气,违反了中医辩证遍体施补的原则。
身体虚弱的原因有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两种。后天失养有以下几种类型:①营养供应不够。②营养供应充足,但吸收营养的功能欠佳。③营养供应和吸收营养的功能均好,身体发育也好,只是因为消耗营养的物质超量,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消耗物质超量常见原因有:生病、贫血、失血、失精、脱水(大汗)、分娩、手术后,外邪侵袭,年老体弱。某些人患消耗性疾病,物质消耗超量。常见于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都是造成虚弱的原因。
下面简要介绍一些体虚的食补食品和药膳食疗方:
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1)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2)补气虚药膳食疗方:玉珍鸡,母鸡一只洗净,鸡肚内放人桂圆、荔枝干、黑枣、莲子、枸杞各30克,加调味蒸食,可补气养精;黄芪蒸鹌鹑:黄芪6~9克,鹤鹑2只共蒸食,可补气虚。
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指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1)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
(2)补血虚药膳食疗方:当归乌骨鸡:当归、黄芪各15克放入纱布袋中与乌骨鸡一只共蒸煮,吃鸡肉喝汤,可补血虚;阿胶糯米粥:阿胶9克(打碎)与黑糯米60克共煮粥服食,可补血虚。
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1)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2)补阴虚药膳食疗方举例:银耳红枣羹(或百合莲子羹):银耳、红枣(或百合、莲子)适量共煮羹当点心服食,可补阴虚;甲鱼二子汤:甲鱼1只与女贞子、枸杞子各20克同煮汤,加调味,食甲鱼饮汤,连食数剂,可补阴虚和治肝肾阴虚所致的腰痛、遗精、头晕、目花等症;石斛河鱼:石斛6克,河鱼l条共蒸食,可滋阴;虫草老雄鸭:虫草9克与三年老雄鸭1只共煮,吃鸭肉喝汤,可补阴虚。
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1)补阳虚食品:黄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参、淡菜、胡桃肉、桂圆、鹌鹑、鳗鱼、虾、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2)补阳虚药膳食疗方举例:海马童子鸡:海马9g,童子鸡1只,共蒸食,可补阳虚;韭菜白米虾:韭菜200克,白米虾(或虾仁)100克,共炒,加调味,常服食,可补阳虚。
两虚,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1)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2)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