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94500000032

第32章 中国历史之谜(4)

不过,有人根据史籍方志所记,玛祖“以巫祝为事”,“妃为里中巫”等,来证明玛祖实为民间巫女,并非都巡检之女。也有的认为玛祖的父母,正史中无明确记载,妈祖实际上是普通民女的神化,把神的出身和血统高贵糅合起来,是后人提高对神灵尊崇的结果。还有人主张玛祖有如此广大神力,显非普通女子所能,玛祖后来被封为天妃、天后,实即为水神、地的代称,不必认为确有其人。按周立方先生的研究,玛祖应是个普通劳动人民的女子,由于她的舍己救人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而受到广泛的尊崇;更因其心地善良、智慧超群,关心乡里疾苦,好行善事,抢救海难,奋不顾身,而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封建统治的压迫,社会的动乱不安,是玛祖传说被逐渐美化、神化的社会根源;同时,兴化(莆田)地区文化发达以及宋代的奉道抑佛,也是玛祖传说产生的文化背景。湄洲岛屿,介于福州、泉州之间,为海道要冲,拯救海难、解人危厄的玛祖,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而产生的,其死后被尊为“海神”,也就不难理解了。

蔡尔鸿先生认为,宋朝泉州、莆田航海十分发达,湄洲也曾是一个重要港口,然因海上航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于是企求神灵保佑的安全心理,更成为人们的迫切希望,玛祖信仰因之应运而生,成为海上航行的保护神。在宋代,道教曾一度占上风,阴阳学说在民间很流行,而阴阳学说则认为“天属阳,地属阴,水在地上也属阴”;又“男属阳,女属阴,水神应为女性才合适”,正是在这种阴阳学说思想的影响下,人们认为水在地上属阴,故水神自然是属阴的女性,富有传奇色彩,以拯救海难为怀的玛祖正中其选。宋代朝廷,为进一步统治人民,推行封建迷信这一“麻醉剂”,利用顺从民间信仰,加予赐封,从而使原先只在莆田地区沿海建庙信仰的玛祖崇拜,得以公开推广扩大开来。特别是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奉使高丽安然返国后,船中有莆人李根向朝廷奏陈系玛祖显灵相助,请求封赐,于是宋廷即赐封玛祖顺济庙额,得到了公开承认与推广,历元至今,逐渐成为全国性的信仰。这其中的推广发展媒介,除来自朝廷的不断加封,达官显贵与富豪的献地立祠创庙外,还有如下传播媒介:

首先是船员、渔民和海商。玛祖既是一位公认的海神,故凡与海有关系的人们,就必然是玛祖信仰的虔诚信徒,在科学不甚发达的当时,海上航行对神灵的寄托祈祷,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故船员、渔民、海商足迹所至,就会建造更多的玛祖宫庙,出现更多的玛祖信徒。如创建于元泰定三年(1226年)的天泽天妃宫,后来竟成为全国三大天后宫之一。明代以降,玛祖信仰更进一步向我国沿海地区,甚至海外各地传播,如美国西太平洋的檀香山、旧金山也都建有玛祖宫庙。郑和下西洋、郑成功开发台湾,均有大批船员是玛祖信徒,这也就是对外传播的媒介。有清一代,地处海岛的台湾商人,在取得一定经济实力之后,也认为是海神保佑的结果,因之捐资兴建天后宫,遂成风气,越建越多,建筑也越来越壮观。

其次,封建王朝的褒封和上层人物的推崇,更是玛祖作为中国海神得以迅速推广的关键。从玛祖诞生的宋朝起,经元、明、清历代帝王的数十次褒封,如南宋王朝褒封玛祖尊号就达14次之多。玛祖从“夫人”、“天妃”、“天后”,直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如无封建统治者的这般极力推崇,显然也就难以推广的。正如台湾学者林明峪先生所说,“这种受帝王尊崇、上行下效的结果,使玛祖的信仰圈子更为扩展,造成更广大的香火气象,而无人不知不晓的局面的形成,实有赖于帝王的带动作用。”

再次,华侨也是玛祖信仰向海外传播的媒介。众所周知,福建华侨人数众多,他们远涉重洋到国外经商谋生,均得冒生命危险,才能到达目的地,于是祈求神灵保佑,旅途一帆风顺,乃是大家的共同心理,玛祖自然会成为他们海上航行的保护神,华侨一旦经营发家致富,均认为是玛祖神助的结果,于是建庙祭祀自不待言,华侨无形中也就成为玛祖信仰向海外传播的天然使者。如马来西亚,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天后宫35座,时至今日,香火还很旺盛,尤其是1985年竣工的吉隆坡天后宫,费时五年,其建筑之壮丽,堪为全马来西亚建筑之冠。再加上林氏宗族成员的积极传播,迁居台湾、日本及至东南亚,玛祖信仰更达到登峰造极。如台湾的玛祖庙共有500多座,大多与林氏宗祠设在一起。日本鹿儿岛片浦的玛祖神像,相传也是明末莆人林北山从湄洲祖庙请去的。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台湾、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又再次掀起了“玛祖热”,纷纷不远万里上湄洲岛朝圣行香、旅游观光,人数多达十万人次以上。加上明清以来,我国沿海北到京、津、鲁、江、浙、沪,南到广东、海南所建的众多玛祖宫庙,遂使玛祖成为统领四海的最高海神,她的名字又伴随漂洋过海的侨胞传到世界各地,成为颇具世界影响的中国海神的象征。

10.香妃的传说从何而来

关于香妃,百余年来,民间广泛流传着她的传奇性的故事,野史中也有许多文笔哀艳的记述。大意是说,清乾隆年间,远处祖国边陲的新疆天山南路,有一位回部王妃,长得非常美丽,身上还散发出一种异香,因此被人称为“香妃”。乾隆中叶,清兵人回疆,定边将军兆惠将香妃俘获后,送往京师。乾隆帝有意将她纳入后宫,但这位艳如桃李的王妃对乾隆帝却冷若冰霜。她身上藏着一柄匕首,表示宁死不屈。乾隆帝对她无可奈何,经常到她的住所小坐,希望她能回心转意,但她丝毫不动心。年复一年,香妃思乡心切,每逢时令佳节,不禁凄然泪下。她想一死了之,但左右监视她的人寸步不离,无隙可乘。皇太后知道这件事后,劝皇帝说:“她不肯相从,不如杀了以成全她的名节,或者把她送回乡里。”乾隆帝明知香妃志不可屈,又不忍加害。有一天,乾隆帝为了到天坛圜丘祭天,先住到斋宫斋戒。这时,皇太后急速使人把香妃召来,对她说:“你不肯屈志,究竟作何打算?”香妃回答说:“唯死而已。”太后说:“那么今日就赐你一死。”香妃听了大喜,再拜顿首,说:“太后这样成全我,真是恩情天高地厚,我死之后,在九泉之下也感激您。”说罢泣下数行。太后乃命人引入旁室中将其缢死。乾隆帝在斋宫闻知,急忙赶来,见太后寝宫大门已下键,在门外痛哭失声。俟门启时,香妃已经气绝,然而肤色如生,面犹含笑。乾隆帝乃厚其棺殓,以妃礼送往新疆安葬。

就是这则凄恻动人的故事,长期以来,引起不少文墨之士的雅兴,从野史、小说到诗词、画卷,以及戏曲说唱,绘声绘影,大肆演染,竟使不少人以为确有此事。只是到了近年,这个关于香妃之谜才解开。

清东陵埋葬乾隆帝的裕陵附近,有一座裕妃寝园,是乾隆帝30多位妃嫔的墓葬群。1979年10月,在其中的容妃墓中出土一批残碎物品。考证这批物品,并和传世的史料相对照,可以证实乾隆帝确实有一位回妃,她就是容妃和卓氏,但和“香妃”毫不相干。

和卓氏是新疆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她世居叶尔羌,属和卓旗,因此称和卓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定边将军兆惠平定回部振旅凯旋,她的亲属因受封随同到京师定居,屡次受到皇帝赏赐。以后,和卓氏被选人宫。乾隆二十五年六月,福建巡抚吴士功进献的18棵荔枝树结了200多个荔枝,弘历赏赐给后妃们品尝,和卓氏当时是贵人,年27岁,也按例分到一份。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乾隆帝奉太后谕旨,册封和贵人为容嫔,时年29岁。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太后命升容嫔为妃,这时她已经35岁了。

容妃深得乾隆帝的宠爱。她曾随同乾隆帝南巡江浙,东巡到泰山、曲阜,也到过盛京(今沈阳)拜谒清太祖的福陵。她在宫中被允许穿着本民族的服装。在封妃前夕,特地给她制作全部妃子冠服,如天鹅绒朝冠、染貂朝冠、吉服袍褂以及项圈、耳坠、数珠等饰物。为尊重她的民族习惯,宫内专为她设有回族厨师。容妃多次把回族厨师的拿手名菜呈献给乾隆帝品尝,乾隆帝也深知容妃的喜爱,每逢宫内赏赐哈蜜瓜时,总是把最上等的花皮回子瓜单赏给她,其次妃嫔则赏给二等青皮瓜。容妃50岁生日时,赏给古玩、锦缎、银元宝、藏香等物。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容妃病逝,终年55岁。死后,以妃礼入葬。她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在棺木上特地刻有《古兰经》的经文。

清朝皇帝的妃嫔本来是满、蒙、汉各族都有。乾隆帝有后妃36人,只有这一名回妃。野史上传说“香妃”在宫中身藏匕首,最后遭到太后赐死,与容妃的真实史料不符,纯属无稽之谈。容妃死后葬在清东陵的妃子寝园,也是确凿无疑的。撰诸情理,当时宫闱各种定制极为苛严,皇帝的妃子也不可能在死后送往万里之外的新疆下葬。

传奇性的故事不能代替真正的历史。那么,关于香妃的传说是什么人编造的呢?是怎样流传开来的?编造这一传奇性的故事用意何在?这仍然是未解开的谜。

11.龙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这深情的词句,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以龙的传人而自豪。龙,这种神奇的灵物以其变化莫测的形象在中国大地上盘旋飞舞,在天空中喷云吐雨,在江湖中兴风作浪。历代帝王年年岁岁都要向着无限苍穹中的幻影顶礼膜拜,一切文学艺术都不断为它献上虔诚的祭品。可是,当代世界,谁曾见过一条龙?千古神州,谁又曾目睹过真正的龙?

龙,实在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谜之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种描写,给永远也见不到龙的人们增加了更多神秘感。

关于龙的起源,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学者进行过考证。今天,人们最终得到了一种比较一致的结论:龙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它是许多种动物图腾的综合体。作为一种共同的观念和意识形态,龙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它浓缩着、沉积着原始社会晚期到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强烈的感情、思想、信仰和期望,乃至最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既然追溯到了原始社会晚期,问题的答案似乎有了眉目。那么,龙究竟是什么图腾?或从哪几种图腾中产生的呢?

有的考古学家认为,龙是一种对于爬行动物的原始宗教崇拜的延续和发展,最早的龙就是有角的蛇;另一些考古学家认为,除了龙身可能与蛇有关外,龙首形象的形成,最先可能同猪这种与人类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人们最熟悉的动物有关;也有的学者指出,龙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蜥蜴,新石器时代一些陶器上有这种动物逼真的浮雕;还有的人则认为,龙身来源于蛇,龙首则来自马首和牛首;有的民族学家说,最早的龙应该是鳄鱼而不是蛇,传说时代的“豢龙”,就是古代人工驯养鳄鱼;更多的学者根据今天所见到的“龙”的形象,同意闻一多先生早年的分析:龙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只脚,马的鬃毛,鬣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凡此种种,都有一些根据,但包含更多的无疑是推测。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探索龙的起源提供了一些材料,其中主要有:河南濮阳仰韶文化层中蚌壳摆出的龙;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龙纹陶盘;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以前的龙纹陶片;内蒙古昭乌达盟傲汉旗大甸子商文化出土的龙纹彩陶盆;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龙,等等。其中濮阳仰韶文化层中的蚌龙,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即产生于原始社会之末、夏王朝诞生之前。由此可见,龙起源于原始社会已确凿无疑。而今天人们所熟知的龙的形象,大体在汉代就已经形成。在先秦时代,龙经历了无数次人为的装饰。根据考古发现,我们似乎有理由确认龙的主体是蛇。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蛇为图腾的原始氏族遍布黄河中下游流域和大江南北。蛇是中国古代最普遍的一种动物图腾,在许多遗址的陶器上都有描绘和刻画。

我们还看到,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处于原始社会晚期的盘古氏、女娲氏及三皇五帝,《山海经》中的共工、相柳、贰负,《竹书纪年》中属于伏羲氏系统的长龙氏、潜龙氏、屠龙氏、降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这一大群人首蛇身或披鳞长角的龙蛇,无不和古老的氏族部落图腾崇拜有密切联系。至汉代,大量画像石、画像砖和绢帛画上表现的伏羲女娲交尾图,有人认为是龙的起源的一种象征。实际上,至春秋时代,或至屈原在《天问》中最先描述女娲之前,龙的基本形象已经形成了。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可能继承了龙的某些传统,但并没有进一步丰富龙的形象。

同类推荐
  • 走进科学丛书:造福人类的大科学家

    走进科学丛书:造福人类的大科学家

    本书包括病菌的克星科赫、星系天文学之父哈勃、巴斯德与病菌作战、研究昆虫的法布尔、千年绝症的掘墓人瓦克斯曼、生物化学界的奇女霍奇金夫人以及从笨孩子到名数学家等内容。
  • 世界100种自然奇观

    世界100种自然奇观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奥秘的世界,各种自然奇观无时不刻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本书以通俗的手法,向广大读者介绍了看似平淡,实则奇妙的100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自然奇观,是广大读者了解自然,增长知识的良师益友。
  • 你一定想知道:航空航天知识

    你一定想知道:航空航天知识

    阅读科学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结构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活泼的天性,抑制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扩大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充分调动起他们探索求知的勇气和信心。
  • 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本书讲述了数学家商高、蔡伦发明造纸术、药王孙思邈、大数学家苏步青的成长历程、替人做嫁衣的物理女王吴健雄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故事。
  • 科学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科学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地球表面的70%被海洋所覆盖。故而海洋作为地球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为控制地球表面的环境和生命特征的一个基本环节。对于海洋,虽然我们的肉眼可以看到它的广阔,却无法看到其深层的东西,而海洋的内部则包罗万象,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科学与海洋》教我们利用科学来探索海洋,从科学的角度领略海洋的神秘风光。
热门推荐
  • 唯恐天下不乱:逆天二小姐

    唯恐天下不乱:逆天二小姐

    她,21世纪杀手殿之皇,却穿越到一个丑女.废材二小姐身上,当她解开丑疤,露出那精致、白润的脸颊时,天下都为之一惊。他,是她变强之路无法踢开的绊脚石,拥有让天下少女疯狂的面貌。“妍儿,你不会又想把我丢掉吧!”某无耻男撅着嘴,泪汪汪的看着某“心狠手辣”女:“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某男真照做了,对某女说:“好了,你相公这么帅,你也不必骄傲!”某女直接干脆不理某男这个无赖……
  • 以爱之名,相濡以沫

    以爱之名,相濡以沫

    秦以沫曾以为,他的出现,是上帝赐予她的太阳,普照她的大地。靳东旭曾以为,她的出现,是命运给予他的甘露,浇灌他干涸的心田。命运周转,上辈的恩怨,牵扯着他们相爱却不能爱的心。曾以为他是命中注定,却原来,是原来是命中注定来惩罚她的。转身毅然离去的背影,消失在他的生命里,却无法抹去那深深刻上心上的名字。“秦以沫,若你回来,我倾我一世财富,只求换来与你以爱之名,相濡以沫。”
  • 那些孩子

    那些孩子

    多年来,这些被丢在“空巢”中的儿童,有的因亲情缺失、监管乏力而导致的人身伤亡和失足犯罪,一幕幕悲剧叫人痛心疾首。也有的孩子在面对逆境和贫困,却选择了挺起幼弱的身躯拼力抗争。留守儿童的故事很多,有一件一件令人深思的,也有一件一件感人至深的。我希望通过不同的故事想全社会传递出一个信息:这个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重视,国家应该做些什么……
  • 末日之地球试炼场

    末日之地球试炼场

    所谓的末日只是一个阴谋,一个宅男偶然获得一个神秘系统,看他如何在末世生存。
  • 龙族之梦回沧澜

    龙族之梦回沧澜

    龙,究竟是什么?我们从来不曾知道,在我们生活的世界,还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生物。它们勇武,它们聪慧,它们残暴,它们淡然。然而,存在难道真的合理么?【本书为龙族的变身同人文,欢迎收藏】
  • 云衣之初露锋芒

    云衣之初露锋芒

    诸葛家废柴草包二小姐,被族长(也是父亲)放逐迷雾镇。纳尼?21世纪金牌杀手因被自己的父亲杀害,从而穿越到这个草包二小姐身上,从而废柴不在废柴,草包不在草包。可是有一天自己突然发现自己竟不是诸葛族长的女儿,一系列谜团也悄然到来......
  • 落花相思故人心

    落花相思故人心

    “美人芳名?”“顾文轩。”“文轩家在何方?家中可有妻妾?若没有,我能自荐吗?那个怎么说来着…和你共建一家庭,生一堆…小屁孩。”文轩眼中带着点疑惑:“你是女人吗?”随即又望她胸上撇了几眼。
  • 守护甜心之茉莉花雨

    守护甜心之茉莉花雨

    坏人:所有我想要的东西,我都能的到,日奈森亚梦,你是斗不过我的!
  • 清明上河话红尘

    清明上河话红尘

    宋都汴梁,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上河辖区,当时汴梁城最核心的水陆交通、商贸、文化及娱乐窗口。在这个青春的、充满活力的城市中,讲述了林元宏穿越千年回到北宋末年的传奇经历,以及他与徽宗皇帝、蔡京、童贯等历史人物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一个人,一幅画,折射出北宋王朝的兴衰历程,记录了北宋末年的时代巨变……
  • 新编孕产期营养百科

    新编孕产期营养百科

    从备孕开始贴心、细致地指导夫妻营养饮食的调养、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备孕应该吃什么、应该补充哪些营养物质,为孕育优质宝宝提前做好营养储备。从知道怀孕的那一刻到幸福与艰辛相伴的10个月孕育历程,以全新、科学的角度给准爸爸妈妈提供了每月的营养饮食要点、注意事项、饮食安排、营养食谱推荐等环节,使准爸爸妈妈轻松、合理地安排孕期饮食,从而达到优质孕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