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90900000002

第2章 科技无处不在(2)

后来,为了便于观测太阳、行星和月球等天体,人们不断改进浑仪的结构和性能。方法是在浑仪内再添置几个圆环,也就是“环内再套环”,通过改进,使浑仪成为用途更多、更为精确的天文观测仪器。在对浑仪进行重大技术改进的过程中,东汉科学家张衡和唐朝天文学家李淳风贡献巨大。改进后的浑仪由三重圆环构成:最外面一重圆环叫做六合仪,包括地平圈、子午圈和赤道圈三个圈,表示东西、南北、上下六个方向;中间的一重叫做三辰仪,包括黄道环、白道环和赤道环三个相交的圆环,分别表示日、月、星辰的位置;最里面的一重叫做四游仪,由四游环和窥管组成。三辰仪可以绕着极轴在六合仪里旋转,四游仪又可以在三辰仪里旋转。改进后的浑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之一。但是浑仪也有个缺陷,就是它的环圈重复,相互交错,遮掩了大片天区,缩小了观测范围。后来,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创造亍简仪,即将浑仪拆分为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两个独立的装置,弥补了这一不足。

浑象,又称天体仪,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演示天象的仪器。用它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运动规律。

最早的浑象是西汉耿寿昌制造的,而有明确记载的浑象当属东汉张衡制造的水运浑象。张衡还在水运浑象上安装了一套传动装置,利用相当稳定韵漏刻的水推动铜球均匀地绕金属轴转动。

浑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空心大铜球。球面上刻有纵横交错的网格,用于度量天体的位置,球面上凸出的小圆点代表天上的亮星,严格地按照亮星之间的相互位置标刻。整个铜球可以绕一根金属轴转动,转动一周代表一个昼夜。球面与金属轴相交于两点,即南天极和北天极。两个极点的指尖,固定在一个南北正立着的大圆环上。大圆环垂直地嵌入水平大圈的两个缺口内,下面四根雕有龙头的立柱支撑着水平大圈,托着整个天体仪。

六、汉代的纺织机械及纺织技术

美丽的绮罗,柔软的绡纱,丰富多彩的花纹,这些古老美观的纺织品,都是由纺织机织出来的。

我国早期简单的纺织机械有纺车和布机。纺车用来纺纱,布机用来织造一般布帛。我国汉代的纺车是由一个大绳轮和一根插置纺锭的铤子组成。轻轻摇动绳轮,铤子就被迅速转动起来,既可加捻或合绞纱料,又能随即把加捻或合绞的纱料绕在纺锭上。这种纺车跟后世纺车已基本相同。布机是由经轴、卷布轴、马头(提综杆)、蹑(脚踏木)和综框等主要部件加上一个适于操作的机台组成。脚踏蹑来提沉马头和综框,经纱上下交换梭口,进而投梭引纬、再打纬。布机的作用,提高了织布的速度和质量。

这些简单机械只能织平纹的织物,要想织造有复杂花纹图案的织物,就需要在织机上加一个提花装置,提花机因此就被发明出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提花机的国家。在数千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发明的各式提花机一直遥遥领先,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了提花设备。到了汉代,提花机形趋于成熟,性能更加完备,应用也更为广泛。在《西京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西汉宣帝时,巨鹿(今河北省巨鹿县)陈宝光之妻发明了一种新提花机,用120蹑,60天就能够织成一匹散花绫,“匹值万钱”。这种提花一机用多蹑多综来提沉经纱,能织造出花纹各异的织品。

汉代的提花机已经是具有机身和织造系统的联合装置,各种主要部件已具备,完全可以织造出任何复杂变化的纹样来。汉代王逸在《机妇赋》中这样描绘提花机:“狡兔耳伏,若安若危。猛犬相守,窜身匿蹄。高楼双峙,下临清池。”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提花机织造的全过程。

上述所提及的纺织机械,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具。欧洲直到7世纪才从中亚、西亚辗转得到中国提花机,到了13世纪才在织机上安装蹑。中国的提花机对欧洲的提花技术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代提花机的使用和改进,反映了我国汉代纺织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汉代,我国的纺织业非常繁荣。仅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一年,朝廷从民间征集而来的帛就达到500万匹。在这种大环境下,妇女积极投入纺织行业生产之中,她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极大的发挥。纺织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

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纺织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的纺织技术水平。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高级成衣50余件,单幅丝织品46卷,还有各种绣枕、巾、袜、香囊等等,种类繁多,精美绝伦。其中有一种平常织物——绢,其经线密度在80~100根之间,最密的情况下达到164根,纬线的密度是经线的1/2~2/3。这组数据表明当时已有了很先进的织机。

马王堆汉墓中也出土了不少素色提花的绮和罗,以及各色的锦。花纹图案相当丰富,有菱纹、矩纹、对鸟纹、杯形纹、孔雀纹、茱萸纹、花卉纹等等,配色自然而得体。可见当时的纺织技术是非常高超的。

七、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影响深远。造纸术的发明与蔡伦关系密切。他在造纸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上的卓越贡献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是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

蔡伦从东汉明帝刘庄末年开始在宫禁做事。汉和帝刘肇登基之后,他很快成了和帝最宠信的太监之一,负责传达诏令、掌管文书,并参与军政机密大事。

史载蔡伦非常有才学,为人敦厚正直。因为其杰出的才干,他被授尚方令之职,负责皇宫用刀、剑等器械的制造。在他的监督之下,这些器械都被制造得十分精良,后世纷纷仿效。

在做尚方令期间,蔡伦系统总结了西汉以来造纸方面的经验,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试验和革新。在原料的利用方面,他不仅变废为宝,大胆取用“麻头及敝布、渔网”等废品为原料,而且独辟蹊径,开创利用树皮的新途径。此举使造纸技术从偏狭之处挣脱出来,大大拓宽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使纸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用草木灰或石灰水对原料进行浸沤和蒸煮的方法,既加快了麻纤维的离解速度,又使其离解得更细更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纸张的质量。这也是造纸术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

元兴元年(105年),蔡伦将自造的纸呈给汉和帝,受到和帝的大力赞赏,朝野震动。人们纷纷仿制,天下皆称“蔡侯纸”。

安帝年间(114年),和帝的皇后邓太后因蔡伦久侍宫中,做事勤恳且颇有成绩,封他为龙亭侯。

蔡侯纸的出现,标志着纸张取代竹帛成为文字主要载体时代的到来。廉价而高质量的纸张,有力地促进了知识、思想的大范围传播,使古代大量文字信息得以保存,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造纸术没有发明以前。我国古代使用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作为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金石对书写工具要求很高,需要刻。简牍呢,笨重不便,而且翻阅起来,中间串的绳很容易断裂,造成顺序混乱。缣帛虽轻便,可是价格十分昂贵,一般人消费不起。纸的发明满足了人们对轻便廉价书写材料的迫切需求,引发了书写材料的一场空前的革命。

造纸术一经发明,就被人们广泛使用。在以后的朝代里,人们对造纸术进行不断的改良和提高,工艺越来越先进,纸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造纸的主要原料也从破布和树皮发展到麻、柯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竹以及蔗渣等等。

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影响深远。造纸术大约在7世纪初传人朝鲜,隋时传人日本。8世纪,唐朝工匠将造纸术传人阿拉伯,在撤马尔罕办起造纸厂,此后又传人巴格达。10世纪传人大马士革、开罗,11世纪传人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传人意大利,然后传到德国和英国,16世纪传人俄国和荷兰,17世纪传人美国,19世纪传人加拿大。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造纸术在公元前2世纪到18世纪的2000多年里,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八、炼土成器的陶瓷技术

石在烈火中煅烧,可以炼成钢铁。泥土在火焰中燃烧会产生什么?多数人会回答是砖,其实泥土在更早的时期主要是烧制陶器和瓷器。陶瓷技术是人类的传统工艺,也是历史上的重大发明。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制作陶器,也给生活带来了美丽和方便。

陶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无论是最粗糙的土器,还是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它是陶器和瓷器的统称,但研究陶瓷的专家学者大多把陶文化与瓷文化统一称做陶瓷文化。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黏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陶和瓷并不是一种东西。陶器是用泥巴(黏土)捏制成型晾干后,用火烧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中国陶器的生产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而瓷器则是由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烧制而成的,它的烧成温度也和陶器有着很大的差距。通常,陶器的烧成温度在600℃~900℃,而瓷器的烧成温度在1200℃左右。因为陶器烧成的温度低,所以和瓷器相比,陶器的硬度要差些。

青花瓷作为一种瓷器釉彩名,是白底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瓷器是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由于蓝花在釉下,因此属于釉下彩。青花瓷最先出现于唐宋时期,大多成品底色为纯白或粉白,花纹颜色为青黑、深蓝。元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工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所以异常珍贵。它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过600℃~900℃烘烤制成的。而釉上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再经“彩炉”(在800℃~900℃之间)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色彩鲜明透彻,故又称硬彩。其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

九、火药的发明

中国的道士们一心一意求仙炼丹,却偶然地制造出了火药,这真是意外的发明。后来,火药与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一起成为这个文明古国的标志。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道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的。火药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这三种化学物质均可人药,因而制成火药后,火药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

三国时期,道教盛行。当时的道士们都希望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于是潜心炼制所谓的仙丹。由于硫黄、硝石、炭在古代的医书里都是人药的良方。所以就有道士把它们混在一起来炼制仙丹,没想到,这一混,没混出仙丹,却造出了火药来。

火药在后来渐渐发展成武器。在唐朝末年,火药便已被用于军事。史书上记载,唐昭宗天祐占元年(公元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瑶“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吊线点燃后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火药作为武器也随之加速发展。北宋政府专门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宋时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的火筒,称为“铜将军”。这些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

大约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人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英、法等国直到14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

但是,究竟火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究竟是由谁发明的,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公元808年,唐朝炼丹家清虚子撰写了《太上圣祖金丹秘诀》,其中的“伏火矾法”是世界上关于火药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国学术界由此认为火药的发明不迟于公元808年。但作为火药最主要的原料——硝的熬制地点在哪里?

据专家考察,在四川老君山地区有朝阳洞、天雨洞、高官洞等十几个人工开凿的山洞,在这些山洞中,发现了排列有序、用来生产的硝池,以及堆积如山的下脚料、废弃物和生活用的灶台等。专家们根据现场的发现推断,当时提炼硝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用一担土可以提取8~12两硝。而且,当时造火药的规模很大,一个灶台起码可以为100多人提供一天的伙食。

同类推荐
  • 青少年最应了解的生物奇谜

    青少年最应了解的生物奇谜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当代青少年最应了解的各类生物奇谜,以猎奇的视角和科学的态度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本书为青少年知识读物。
  • 环保生活100问(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环保生活100问(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25岁的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在美国发起了一个覆盖全美各地的宏大的社区性活动计划。1970年4月22日这一天,有2000万人参加了一个叫做“地球日”的声势浩大的活动。《环保生活100问》深入浅出,为广大青少年读者详细介绍了有关环保的100个问答知识,以期能丰富他们的环保知识。《环保生活100问》由刘芳编著。
  • 青蛙王子的爱情(科普乐园)

    青蛙王子的爱情(科普乐园)

    本书依据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介绍了两栖动物趣闻,如蛙眼和雷达、下雨天青蛙为什么叫得特别响、青蛙也是魔术师、林蛙为什么冰冻不死等,让读者真正体验轻松阅读,快乐求知。本书语言流畅,内容通俗易懂,再加上或拍摄或手绘的精美图片,读后定会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美。
  • 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之谜故事卷

    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之谜故事卷

    本书涉及的科普知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 是我们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人类宝藏之谜

    人类宝藏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
热门推荐
  • 腐朽阁轶闻

    腐朽阁轶闻

    某天然呆喜欢幻想的吃货+某宅腐属性的蠢萌小兽+某身份重重柔情似水的面具怪男,某怪阁中又能发生什么样的怪事?他与她是否有什么不可告人呸!让人意想不到的关系,与她携手天涯的究竟是不是他,他心中所属又是否是她,见证他们恶搞日常的它是否能回到原来的时空,让我们一起进入那极具恶趣味的腐朽阁一探究竟。作者已弃坑,自己挖的坑为什么要填???无聊再回来填
  • 读心者之黑色城市

    读心者之黑色城市

    李财迷终于进入股票的另一个奇异空间,这,改变的不仅仅是他的生活。。。。。。
  • 纨绔悍妃很倾城

    纨绔悍妃很倾城

    因为一场赌局,卷入一个狼虎之国的斗争,她睡在那个时刻想将自己置于死地的男人身旁,心里充满了无限厌恶和惊颤。他在她耳边轻轻温柔低低念:“只要你不背叛我、不欺骗我,我会对你一直这么好!”她毅然拒绝他所有的温柔,在心里凌厉地回应一句:“对不起,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真的除了欺骗和背叛就什么也没有了!”“你心里的男人到底是谁?”他像魔鬼一样在她身上索取,让她在白昼黑夜中无数次痛醒过来,他一次又一次地在她耳边凌厉责问,却又不肯给她说话的机会!他将她扔给他“最爱”的女人作试毒工具。
  • 妖孽出没绝世狂凤战天下

    妖孽出没绝世狂凤战天下

    重活一世,我决定我的命不由天,妖孽出没,狂凤傲天,随心所欲。佛阻杀佛,天阻逆天。当妖孽遇到知道更加妖孽的人时,又会上演怎样的一世光景
  • 吃货的修仙之旅

    吃货的修仙之旅

    身世成谜的柳初夏被元婴老怪捡去,成了最新出炉的吃货--长晴。长晴的梦想只是做一只幸福的吃货。爷爷说:“修仙以后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尝遍世上的美味。”于是长晴在爷爷的忽悠下踏上了修仙之路,自此,灵界所有的灵兽、灵草、灵花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灵界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长晴经过百草堂的之后,那里可是寸草不生,通通都在她肚子里了。长晴表示很无辜,更无辜的是总是有不明人士想要来诱拐她--的食物。一个字介绍这篇文:吃货也可以修仙。
  • 纯属命中注定

    纯属命中注定

    [花雨授权]什么?才刚毕业,老爸老妈就要她马上嫁人?而且,还是要她嫁给一块冷冰冰的死木头?哼!她绝对不会顺他们的意--要找她的未婚夫“谈判”还要先预约!?这倒让她更想挫挫他的锐气……
  • 万千之修素

    万千之修素

    如果没有鬼神,没有下辈子的话,那么人一旦死了,他的这些元素,这些记忆都去哪里了呢,人都是有元素组成的这个没错的吧,世界这么大,这种元素重组的几率不是没有,那么万一之前的相同的元素又恰巧组合在了一起,那么会不会想起来所谓前世的事情呢?我想这种概率应该是存在的吧,如果刚好相同的元素,并且时间上这些元素的存活都差不多的话,我想是有可能的。
  • 虚幕

    虚幕

    西历2024年,旅行者一号回传信号消失;西历2030年,探秘者一号出发,缓慢进发收集太空作息并寻找旅行者一号,后消失;西历2100年,载人远距离太空探测飞船兄弟号出发,于20年后回传一丝微弱的讯息“我们……看到……了……天际………”,随后联合国要求停止一切远距离太空探索;西历2250年,天幕理论在华夏诞生;西历2500年,第四次科技革新开始,天幕理论受到重视,于次年太阳系外太空观测系统虚幕计划实施;西历2987年,江明出生。
  • 性别的背叛

    性别的背叛

    (女同文+校园文)上帝创造出男人与女人,给了他们彼此相爱的机会,却忘了第三种爱情的存在。三个好姐妹走向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生挫折,亲情友情爱情的考验一次次带来或痛苦或甜蜜的抉择。背叛与守望,谎言与真相,一次次的打击与绝望,唯有你站在我的身旁不离不弃。而当人们用异样的眼光望向第三种爱情时,是否明白,不爱≠伤害的情感公式。
  • 狱火长生劫

    狱火长生劫

    从舞殇和他家族决裂后,舞殇再没活下去的勇气,决定轻生,从悬崖跳下去后,意外收获异能.从此塔上他得修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