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68200000093

第93章 人造金刚石的制取

骗局追溯

人类很早就认识了金刚石,坚硬透明的金刚石经过琢磨,称作钻石,被列为世间珍品。同时,在一段漫长的岁月里,它也一直是个谜,谁都不知道它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

随着近代化学的兴起,科学家们开始研究金刚石。177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L.Lavoisier,1743~1794)首先证明,天然金刚石原来就是单质碳的一种特殊晶体,并指出了从其他状态的碳可以制得金刚石的途径。1797年,英国化学家台南特(S.Ten-nant,1761~1815)做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实验,他把自己拥有的贵重金刚石燃掉,以分析所放出的气体,结果弄清金刚石不过是由纯碳构成的。以后,他又对大量生产金刚石的南非金伯利地区的地质进行研究,了解到金刚石是受地下的高温、高压而生成。

那么,对碳施以高温、高压,能不能造成金刚石呢?

根据这种想法,人们做了许多实验。最初宣告成功制出金刚石的人是英国的霍尼(J.B.Hanney),这是1880年的事。霍尼使用了石蜡等碳化氢物质作为碳源,把它同骨油及金属锂混合,放入铁管中密封加热到白炽化。霍尼自称实验了八十多次,多数是以瓦斯泄漏和爆炸告终,但在没有破裂的三根铁管中却发现了坚硬、透明的小颗粒,霍尼说这就是金刚石。他当夜向上报捷,人们开始对他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但后来因没有人能按照所说的实验重复出结果,也就转为冷淡、怀疑,甚至于嘲笑了。

13年后,法国化学家莫瓦桑宣布人造金刚石成功,并很快获得了科学界的承认。

莫瓦桑是大学教授,在无机化学领域有重大贡献。1886年莫瓦桑第一次在世界上取得单质氟,实验中曾屡遭失败,其间因中毒被迫中断过几次实验,最后终于取得成功。后来莫瓦桑又利用自己发明的高温电炉制取了碳化钙和碳化硅。这些成就及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使莫瓦桑在化学界的声威大振。

莫瓦桑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开始探索人造金刚石。起初,他想通过制造氟碳化合物后再除去氟的办法得到金刚石,接着又期望碳能结晶形成金刚石,可是这些做法没能成功,仅得到些石墨的残留物。后来,莫瓦桑又设想利用高温电炉把掺有碳的铁熔化,然后突然投入冷水中,铁水表面受冷而急剧收缩时会产生强大的应力,使包裹在其中的碳按着金刚石的结构排列就位,再用酸将铁溶解出来,就可能得到金刚石的小结晶体。这位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科学家,沿着自己设计的路子走下去了。1893年2月的一天,莫瓦桑把碳铁化合物溶解于酸后得到一种淤泥状的物质,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其中含有微小的闪闪发光的八面体,其中竟有一个长度达0.7毫米。

莫瓦桑兴高采烈地向科学院、向报界报告人造金刚石获得成功。由于莫瓦桑近年来在氟化学研究和发明电炉方面取得的声誉,再加上他是一位正直的学者,科学界普遍相信他,人们都真的以为人造金刚石成功了。因为当时世界上排于前五位的一颗钻石被称为“摄政王”,所以人们便把莫瓦桑制得的金刚石颗粒中的佼佼者也誉为“摄政王”。

真相揭密

莫瓦桑真的制取到人造金刚石吗?

尽管没有人对莫瓦桑的人格表示怀疑,但是人们总是不能像莫瓦桑本人那样满足于人造金刚石的一次实验,不管是从科学研究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实际需求出发,都希望在莫瓦桑的基础上前进,并尽快转化为实用生产技术。有许多人按照莫瓦桑的设计思路去做实验,可都没有什么结果。科学家不得不开始怀疑,并从“证实”转向“证伪”。经帕森斯(SirC.Parsons)所做的实验证明,根本得不到金刚石。后来人们从莫瓦桑的遗孀那里了解到真情,原来莫瓦桑当年的助手对无休止的反复实验感到厌烦,又想讨莫瓦桑满意,就偷偷地做了手脚,将一颗天然金刚石混入实验材料中,这样便有了“摄政王”的出现。可怜的莫瓦桑,至死也不知道是受了骗,进而又以自己的名义欺骗了世人。

直到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终于搞清楚,在一般实验里是不能炼出金刚石的。石墨要转化为金刚石,至少需要15000个大气压。而莫瓦桑实验中用铁水收缩所能获得的至多只有几千个大气压。这样,人造金刚石的关键就在于怎样获得高压。

由于美国著名高压物理学家布里奇曼(D.W.Bridgman,1882~1961)的研究,使获得超高压成为可能,1947年,布里奇曼对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作了高温下的超高压实验。50年代,高压技术进一步发展,为新的实验提供了条件,1955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科学家们在布里奇曼工作的基础上,设计了金属(铬、锰、铁、镍等)催化法,使用一套1600℃和7万个大气压的设备,终于使石墨人工转为金刚石获得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的人造金刚石的成功。

人造金刚石的现代技术是使用1400℃至1500℃的温度和5.5万至6万大气压,使溶于铁、镍催化剂熔体中的碳沉积到金刚石籽晶上,这样可得到直径6毫米的大颗粒金刚石单晶。今天,人造金刚石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已获得广泛的应用。

同类推荐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8—2011年的文化研究成果,分为上海文化、文化形象、传媒文化、文化教育、世博文化五辑,呈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该论集的文章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一文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整版刊载于《文汇报》学人演讲栏目。
  • 中国饮食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饮食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从饮食探源、饮食思想、饮食礼仪、饮食器具、饮食流派、饮食典故、饮食典籍等方面出发,从各个角度呈现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全貌。
  • 国人性格文化常识

    国人性格文化常识

    中国人性格有什么特点?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性格有什么差异?本书精选鲁迅、周作人、张爱玲、明恩博、内山完造等名家的论述,对国人性格文化做了全方位的透视和介绍。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座智慧的宝藏,是我们祖先用智慧的双手和头脑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它如同河蚌中的沙粒经受了痛苦的磨炼和时间的考验,最终升华为闪闪发光的珍珠。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阅读这些历史,没有理由不继承这些智慧精华并把它运用于实际。而今天我们所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这其中忠臣良将的谏议谋略与锐利檄文。
热门推荐
  • 水浒系列之行者武松

    水浒系列之行者武松

    一身虎胆、武艺高超、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嫉恶如仇!这是人们对武松这个文学形象的普遍看法或期待。本书在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构划上,又有新特点、新发现、新突破,以期使得武松这个人物不仅是历史的、文学的,更具有现实的、平民偶像的寓义。
  • 重生:豪门盛宠

    重生:豪门盛宠

    前世的他们一个爱的疯狂,一个爱的匆忙。今生,她只想远离那个令前世她生死相许的男人…“小九,你为什么要逃开?”“因为我不想让自己活的那么悲伤…”我爱你,就像悬崖散步,退一步回头已无路。进一步,粉身碎骨。
  • 紫藤花不哭

    紫藤花不哭

    涉世未深的卓梦曦,在徐佳怡的介绍下,认识了第一个男朋友,开始了初恋,不知纠结的家境与中学压力下的卓梦曦会和这个初恋谈多久呢?卓梦曦又是怎么初试恋爱的。两个人的爱情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卓梦曦的学业是否会受其影响呢?
  • 愚蠢至极

    愚蠢至极

    一个不屈的灵魂...或是,一根硬骨头?大概就是一个烂俗又清新脱俗的重生穿越文。
  • 玄黄宝鉴

    玄黄宝鉴

    传说海上有三仙岛,曰蓬莱,方丈,瀛洲,钟灵毓秀,人人为之神迷,千百年来无一人访得其踪迹。然而,世间依然有一些执着于求仙问道的人仍时时刻刻牵挂着那个遥远的梦……
  • 时空偶像

    时空偶像

    三位少女在偶像学院穿越,这所历史悠久的学院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少女们,进攻吧,成为闪亮的宇宙明星吧!让每个世界因你们而焕发光芒
  • 他们凯源玺之恋

    他们凯源玺之恋

    他们相遇了,他们相爱了,这道路上,会有很多的爱情火花,会有什么期待呢
  • 流年乱了浮沉

    流年乱了浮沉

    群號:161520030年少的轻狂和嚣张、在那流逝的光阴下被覆盖、没有了喧闹的学校、没有了那是的天真、没有了童年的记忆、渐渐的埋没在自己的脑海里、若隐若现。当我再次想起在童年的记忆、想起那是天真的情景、嘴角、仍然上扬。可是、流逝的青春、再也不会有了。我想拥有幸福、找到可以永远依赖的肩膀。
  • 换魂之不死轮回

    换魂之不死轮回

    永生真的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么?自古以来追求长生不老这个狂潮一直都没停过,秦时有徐福为始皇下东海求长生不老药,而往后的朝代君王更甚妄想自己炼制长生不老仙丹妄图长统天下,却没有一个成功,反而是不少帝王因服食一些术士炼制出来所谓的“长生不老仙丹”而加速死亡的,世上一切皆有定律,想要长生不老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 灵显天穹

    灵显天穹

    灵显天穹,九霄大陆。十世轮回,六道无边。普法渡劫,灵动蛮荒。三千世界,谁人称王?平凡少年,也有不凡之愿,青年林萧,无故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而令人想之不到的是,若干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