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7600000019

第19章 百时屯(6)

后来,俺家逃难到济南,在济南住了两年。俺在弯子巷市场见过苹果,没买过。

第二次吃苹果,是一九六一年了。俺跑盲流,到了黑龙江省安达县,住在现在的卧里屯乡保国村,整天熬碱,隔几天到城里卖一回碱。

那回卖碱,俺带着大儿子来顺,到了街里来顺丢了,找了两三个小时才找到。

中午到了市场,一个卖碱的都没了,俺以为碱贩子都走了。正发愁,来了一个买碱的,他问:“碱多少钱一斤?”

俺说:“一块钱。”

那个人没还价,说:“我都要了。”

过完秤,他就把钱给俺了。每回,俺着急卖碱,都是卖八毛、九毛,这回卖的碱最多,还多卖了钱。俺拿着装碱的袋子、扁担和秤,到饭店买了二斤油炸饼,又到商店买了二斤苹果。忘了苹果多少钱一斤,反正很贵,要不是孩子丢了又找回来,要不是碱卖了好价钱,俺还舍不得。

俺有个习惯,有啥好吃的,都给婆婆。婆婆分给俺多少,俺就吃多少。公公婆婆都五十六岁了,他们第一次吃苹果。

婆婆把苹果切了,一人分一半。剩下的,婆婆收起来。谁吃了,俺不知道。三间房里住了二十多口人,她可舍不得叫别人尝尝。

逮鹌鹑

俺二姨家大表哥叫高福稳,家住高庄。

三十来岁的时候,表哥喜欢上逮鹌鹑,经常跟四个小年轻的一道去抓。

逮鹌鹑得晚上,多数是在秋天的棉花地里,用抬鱼的抬网。把网支好,一个人蹲在网后边,学母鹌鹑叫,引公鹌鹑进网。要是不会学母鹌鹑叫,就吹鹌鹑哨子。他们哪次去,都带母鹌鹑,它有时候叫,有时候不叫。剩下的四个人,都拿着林柳条子,把鹌鹑往网那儿轰。

母鹌鹑不值钱,就红嘴巴和白嘴巴的是好品种,可以留下来交配;长得不好的,就是下酒菜了。

公鹌鹑值钱,训好了能拿出去斗鹌鹑。要是孵出一窝鹌鹑,公鹌鹑多的话,能卖不少钱。

有一阵子,表哥他们天天半夜去逮鹌鹑,哪天都逮着一两个红嘴巴子。

有天半夜,他们扛着网说着话去庄东,走着走着,看见地上好像有条羊肚子手巾。有个人哈腰去捡,啥也没捡着,前面立起来一个又高又宽的东西,灰色,左晃右晃的,哐哐哐地响着往前走,吓得他们赶紧往回跑,那个东西在后面追。

快到高庄了,那个东西才不见了,可把他们吓坏了。表哥是有名的傻大胆,这回也没敢跟那个东西干。

这个奇怪的东西就出现这一次,庄上的人没谁再见过。

事后,五个人凑在一起,想整明白咋回事。

有的说:“咱是看见鬼了。”

有的说:“要是看见鬼,咱五个得死一个。咱吓得这么狠,不是没谁吓病吗?”

表哥说:“是不是外庄逮鹌鹑的整的?咱们不去了,他们能多逮几个。”

这件事到了也没整明白。

打完仗以后,冬天不忙了,时兴斗鹌鹑。表哥那茬闲人,养鹌鹑、驯鹌鹑的很多。百时屯俺邻居就有三家养的:士风哥、士平哥,还有对信。这三个养鹌鹑的,也常到一起斗一斗。

俺看见过他们把鹌鹑①,左手把鹌鹑,右手捋它的羽毛,鹌鹑的头把在主人的大拇指和食指中间,腿把在无名指和小拇指中间。

把会儿鹌鹑,主人往右手心里放谷粒,叫鹌鹑吃,再往手心里吐口吐沫,叫鹌鹑喝。

吃好,喝好,把好,就把鹌鹑放到竹笼子里,让鹌鹑抖搂抖搂毛,喝点儿水,玩一会儿,再把鹌鹑放到布袋子里。

布袋子底下是个木方盒,没窗没门,外面刷深红色桐油。他们经常把鹌鹑布袋子系在后腰带上,感觉自己很美,就像刚时兴戴手表,手脖子上有块手表似的。

①把鹌鹑:驯化野鹌鹑的方法。把鹌鹑时要讲究力度,用力小了,鹌鹑会挣脱出去,用力大了,会伤到鹌鹑。每天把上几个小时,能帮助鹌鹑消食、长胆、通人性。

听说,斗鹌鹑之前还得熬鹌鹑,不让鹌鹑见亮,也不让鹌鹑睡觉,熬好的鹌鹑斗架厉害。

会上常有斗鹌鹑的。斗败的鹌鹑,有的直接飞走了。

俗话说:“咬败的鹌鹑,斗败的鸡。”鹌鹑和鸡斗败了,就再也不斗了。没飞走的鹌鹑,都成了主人的下酒菜。

驯出来一个好鹌鹑,斗架斗得好,长得好,用现在的话说,是个冠军,那是无价之宝。

于家正骨

于家正骨在巨野名气响。谁要是伤筋动骨了,别人就说:“去龙堌吧,于家正骨看得好,还不要钱。”

于家正骨的老先生叫于照登,年轻的时候家里穷,啥都没有。他给人家起坟,起坟起得好,谁家起坟都找他。老家那儿,媳妇死了,不能入老林,先埋在别处。等丈夫死了,在老林合葬,就得起坟。死的年头多的,就剩一把骨头了。

于家后人说,于老先生自学成才。于先生起坟,把人身上的骨头研究透了,后来给别人捏骨,捏一个好一个。

还有人说,于老先生的手艺是神仙托梦。有天晚上,他梦见一个老头,老头说:“你看骨科病呗。”

他说:“俺啥也不会,咋看病?”

老头说:“俺教你。你要记住,给人看病,是积德行善,不能收钱。你要是收钱,眼睛就瞎了。”

老头手把手教他一夜。

醒了以后,于先生就会正骨了。治病不收钱,也成了于家正骨的规矩。

正骨正得好,于家还是穷得屋子都盖不起。

有一回,菏泽道尹下巴颏掉了,不能吃饭,请来不少骨科名医都没治好,有人把于照登请去了。

道尹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官也不小。手下人看于照登粗布衣裳,种地人打扮,没瞧得起,也得把他领到道尹面前:“看看症吧。”

于照登不慌不忙,两个手指头一使劲,道尹的下巴上去了。从那以后,于家正骨一下就有名了。

很多人治好病,想掏钱谢谢于先生,于先生坚决不收。人家想来想去,买两盒烟送过去。烟,于先生收下了。以后到这儿看病的,只要手里宽绰,都带两盒烟,多了于先生也不收。收的烟吸不了,拿到烟摊上卖。

听说,于家正骨传男不传女。于老先生就一个儿子,从老爹那儿学了些手艺,想正骨赚钱。老先生不同意,他自立门户,经常截住看病的人正骨收钱。老先生生气了,再不教他手艺,直接教给孙子。

一九五六年,俺娘手脖子摔了,疼得流汗。大哥套上牛车,拉着娘到龙堌,找于先生看病。看病的人多,得排队。

排到了,于先生摸了摸说:“别害怕,错环了。”

他用两只手一捏,咯噔,声音很小。他说:“好了。”

俺娘说:“这是活神仙。”当时就不疼了。

一九六二年,小妹在生产队干活儿,从沟里往外拉车。绳子断了,小妹膝盖粉碎性骨折,也是老先生看好的。

于家正骨现在有四家,巨野一家,菏泽一家,龙堌两家。

龙堌的于涛,是第五代传人。俺外甥女脖子疼得难受,他给按了按,捋了捋,好多了。找他正骨的也排队,多的时候一天一百多个,少的时候也有七八十人。还有不少外地人,大老远过来正骨呢。

唱扬琴的

俺婆家在巨野县龙堌集南徐庄,徐庄的后庄是正行,两个庄挨着。婆婆年轻的时候,正行来了一帮唱扬琴的,他们住在那儿,唱了十多天。

领头的是个年轻人,他跟房东处得很好。拉起呱,他说:“二十年前,俺家不知犯了啥罪,当官的把俺一家人全杀了,用人和长工一个都没留。俺才八个月,娘带俺住姥娘家,就俺娘儿俩没死。”

年轻人说的不都是实话。他娘对他说,杀他全家的是胡子,胡子头领人杀了他全家十八口人,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用他家的牛马车拉走了。这个胡子头就在正行,姓啥,叫啥,多大岁数,多大个,胖瘦,都说得清清楚楚。娘告诉他,长大了要报仇。二十年后,为了报仇,他领着人到正行唱扬琴。

有一天,有人叫仇人的名字,他一看人,对上号了。

他问房东:“这个姓韩的,他在巨野县当过官吧?”

房东说:“他没当过官,当过胡子头。”

房东这么一说,更对上号了,当天他就走了。

过了几天,唱扬琴的回来了,带来很多人。

婆婆爱看热闹,听见正行狗叫,闹哄哄的,她赶紧跑出大门。

出了大门,抬头往北看,从后庄架出来一个人,这个人正是姓韩的,光着膀子,五花大绑。到了庄头,他就跪下了。

那个唱扬琴的小年轻,手举着铡刀,往姓韩的身上砍。铡刀从肩膀下去,姓韩的往前一趴,倒下了。小年轻又往后背剁了几刀,血滋滋地往外喷。

小年轻把铡刀一扔,跳起很高,说:“给俺家十八口报仇了!”

他还往姓韩的家里扔了一封信,信中说明为啥杀他。这帮唱扬琴的从哪里来,只有姓韩的知道。报完仇,小年轻就带人走了。

杀人的地方离俺家门口八十米。婆婆害怕,还想看完。看完热闹回到家,吓得她浑身没劲,早饭没吃,迷迷糊糊睡了两天,还是不爱吃饭。

公公找来会看病的,人家说,她是吓掉魂了。这人给婆婆写了一道符,叫公公半夜里给她烧到床头底下。俺丈夫小名叫四任,公公还得再叫三声“四任家娘,家来的”。

早晨起来,婆婆睁开眼睛,还是浑身没劲。十多天以后,她才缓过来。从那以后,很多年里,她都不敢往北看。天一黑,她就把大门关好。黑天以后,她不敢到大门外去。

冯家家庙

冯家家庙,俺们也叫冯家祠堂,在巨野西关里,俺小时候在那儿住过。

祠堂大门朝南,黑漆大门,起脊①的瓦门楼。大门上边有一块匾,上面有四个大字:冯家祠堂。

进了大门,往里走七八米远,有一道二门,也是瓦门楼。进了二门,里面是个大院,左边是块空地,右边有一棵大黑槐树。黑槐树结槐连豆,这豆煮着吃很好吃,晒干了,到冬天炸着吃,也很好吃。还有三棵楝树,树干很光、很直溜,青白颜色。楝树结的籽,俺们叫楝籽,一嘟噜一嘟噜的,像小葡萄。冬天树叶落完,冰天雪地的时候,楝籽是喜鹊的美食。

堂屋是三间前出厦的砖瓦大厅,正当门靠北墙有个神主楼子,薄木板做的,外面刷着棕色油漆,前门脸上还雕着花。

神主楼子里摆满牌位,是冯家的祖先。神主楼子两边有三尺高的台子,上下两层,也都是牌位。上边那层牌位满了,下边这层牌位不多。

①起脊:房子或门楼顶上再搭一人字坡顶,用于防雨、隔热。

院子里还有两间东屋、两间西屋,屋里啥也没有。

一九四三年夏天,俺家从百时屯搬到巨野。租的房子臭虫多,咬得受不了,挪到院子睡,臭虫跟到院子里咬。

娘出去找房子,听人家说,姓冯的可以到冯家家庙住,那里宽绰。娘姓冯,她找到冯家家庙,跟后院看家庙的人一说,俺家就住进来了。

二嫂住西屋,娘领着俺们住东屋,大嫂一个人,胆子大,她住到祠堂里。

后院住着看家庙的一家七口,也姓冯,娘让俺管老两口叫大舅、大妗子。后院也有三间堂屋、两间东屋、两间西屋,都是土平房。

过年的时候,大舅、大妗子来祠堂摆供、烧香、磕头,俺娘也摆供、烧香、磕头。

有一天,来了一帮庄稼人,全是男的,进了祠堂就烧香,一帮人都磕头。俺娘抱着二嫂的孩子在院里玩,他们磕完头就往外走。走到院里,有个人问娘:“你是哪个辈的?”

娘说:“俺是‘德’字辈。”

那个人点点头,走了。

过了两天,爹从外边回来,说:“前几天,冯玉祥来家庙拜祖宗了。”

娘说:“前几天来了一帮庄稼人,俺不知道哪个是冯玉祥。有个人问俺是哪辈的,长得挺周正。”

爹说:“可能他就是冯玉祥。”

娘说:“冯无二冯,姓冯的都是一个老祖宗。”

冯家家庙谁盖的,俺不知道。刚搬来的时候,这里蜗牛很多,树上、树下都有。

俺拿个大蜗牛玩,娘看见了,说:“不是咱的东西,不许动。”

从那以后,俺记住娘的话,再也不玩蜗牛了。

家庙院里还有很多蚂蚁。大嫂说:“把蚂蚁扫到一块儿,用火烧了吧。”

娘说:“不行,蚂蚁也是生灵,人家也是一家子人家。往树底下扫,让它们到那儿安家去吧。”

在家庙住的时候,俺还多了两个姐姐,俺们常在一起玩。陈兰兰虚岁十一,住在家庙后边,她爹是警察。左秀兰虚岁八岁,住在家庙西边,她爹好像是区长。俺虚岁七岁,爹在县里当文书。

那天,左秀兰买来三个大芝麻糖、一斤花生。俺到屋里拿来一根蜡烛、一炷香,还有火柴,那时候叫洋火。俺不敢划洋火,陈兰兰把香点着,插在香炉里,俺三个磕了仨头,就拜干姐妹了。

大嫂回娘家了,二嫂看见祠堂里有烟,赶紧进屋看,俺仨正吃花生哩。

二嫂问:“你们烧香干啥?”

俺仨争着说:“拜干姐妹哩。”

二嫂说:“这么点儿的小孩伢子,都知道拜干姐妹了。”她笑得弯下腰,半天才直起腰来。

陈兰兰这次没花钱,一起吃东西,有点儿不好意思。

左秀兰说:“咱都是姐妹了,以后谁再打俺,俺也有大姐姐了。”

冯家家庙往西,还有一个家庙,叫郭家家庙。郭家家庙大门也是瓦门楼。俺跟看家庙的小闺女小英去郭家家庙找她爹,那个院里种的是小麦,麦穗有点儿黄。郭家家庙没有东西屋,就三间堂屋,是砖瓦房。小英到麦地拽了十多个麦穗,俺俩就走了。

小英她爹六十多岁,聋哑人。俺没到她家去过,她穿得不好,她说她没有娘。

巨野解放后,俺家搬回百时屯,小姐仨再也没见过。听说左秀兰家也搬走了,陈兰兰的爹在一九四九年后还是当警察。

傅家茶炉子

小隅首在老巨野县城的十字路口,傅家在小隅首开了三辈茶炉子。

傅家奶奶那辈,爷爷一大早起来,推着木头轱辘小红车子到井上拉水,到家劈柴。奶奶把水壶灌满,把水烧开。来买水的,爷爷给人家灌壶;进屋喝茶的,奶奶招呼着。

傅家闺女六岁,儿子四岁,都胖嘟嘟的,谁看了谁喜欢,都说这俩孩子是福相。

日子过得正起劲,爷爷得急病死了,奶奶抱着俩孩子哭得死去活来。

同类推荐
  • 一位中统特工的回忆

    一位中统特工的回忆

    《一位中统特工的回忆》以第一手资料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纪录了鲜为人知的中统内幕和作者惊险曲折的潜逃故事,及其所知道的政治内幕,所了解的民国要人及所接触过的民间秘密社会和黑道青帮等等,是国民党中统最高级别官员在世的回忆录,内容丰富,文笔生动,读者可籍此书了解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同时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宝贵资料。
  •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中国就像棵大树

    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
  • 休闲文化与唐宋词

    休闲文化与唐宋词

    本书内容包括:休闲:人类文化精神的家园、词体萌生的商业文化背景与休闲社会土壤、唐宋词的文体特征与休闲功能、休闲视野下的唐宋词人创作观念、唐宋词人的休闲创作实践等。
  • 感怀浙大

    感怀浙大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你不来,我不走

    你不来,我不走

    第一次,他对她说,我们一起走,最终他却独自离去;第二次,他对她说,我不来,你不走,而他却失了约,她也不再等待;第三次,他对她说,我来了,你别走,但她依然决绝地离开……那些年错过的阳光,那些年错过的笑脸,让他终于知道,他多想拥抱她,拥抱那些年错过的爱情。当第四次分别来临,他对她说,这一次,你不来,我不走。一次又一次的相聚,一次又一次的分离,所有凝结的回忆都被激活,而她,是否会赴他最后的约会?
  • 不小心爱上你

    不小心爱上你

    她做错了什么?不就是他弟弟对她好点么?他干吗一副眼睛长在头顶上的样子。一脸的鄙视不说不还凶巴巴的叫她滚远点,现在又逼她嫁给他?什么意思?
  • 魔幻之傲慢少爷别缠我

    魔幻之傲慢少爷别缠我

    奇怪的地方,名为魔幻岛。魔幻岛内有一座魔法学院,两个女孩被莫名其妙的带到那里。然而,两个女孩中注定有一个身份不平凡。因为不平凡的身份,勾起了邪恶的人的欲望。谋划了五千多年的阴谋再次展开,逃不掉的,只能迎面而上。所有的人都开始有了动作。这并非突然如来,只是在发现时已晚。此事的发生必定让人们不得安宁……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只是开始……两个女孩也有着逃不掉的命运……发生的种种事件后他也将发誓会好好的守护她……
  • 穿越网王赖上幸村精市

    穿越网王赖上幸村精市

    松本玲子一直有个深爱的男神,奈何对方不过是个漫画角色。死亡对于玲子来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让她终于能触摸到幸村精市的幸福的开始,她成了离他最近的人!她是铃木千雅,是幸村精市的未婚妻,也是幸村家从未正面接受过的儿媳妇。“精市,我们结婚吧”“笨蛋,我们已经结婚了”
  • 黑之夏夜

    黑之夏夜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他,是万人之上的王子,也是圣帝丝贵族学院的校草,她在开学的前几天弄脏了他的衣服,她说她会赔他,他却说让她陪自己参加一场舞会就可以,不想他在去舞会的路上夺走了她的初吻,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没想到在开学后,他们居然成了同学,而且还是同桌,在学校,他们又会有什么故事?
  • 九十九位神

    九十九位神

    你知道,逆着光看,只能看到阴影。落花于流水,游鱼相戏,惜?凉清抚古木,青鸟捡叶,幕?就从书生开始……
  • 你若凌天

    你若凌天

    十年浩劫,天地新生。比肩远古,逐鹿大能。天弃神降,血雨腥风。是腐朽的残生,亦绝代的人生……奏一曲高歌,话一代人梦炼体三境天地造化生死轮回九转百世敬请关注!
  • 妃:

    妃:

    因为报仇,她悄然入宫,一朝为妃,他的爱,却忽真忽假
  • 高冷总裁的宝贝甜妻

    高冷总裁的宝贝甜妻

    原本应聘室内设计人员的她被通知去当总裁贴身助理,刚开始不情愿,无奈,为了母亲,咬咬牙,忍了。可谁知总裁大人看上了她呢。高甜宠文!
  • 最牛土地爷

    最牛土地爷

    种种花,养养草,抓个山怪当宝宝。富二代,官二代,不如我这个神二代。自从成为一个扑街神二代后,古泽的幸(辛)福(酸)生活开始了。我本良善,奈何生活所逼,没有资源咋办?没办法,只有去坑一下天庭的山炮神仙了!继承土地爷衣钵后,发现这个世界太混乱了,需要一个集正义和力量于一体的人来拯救,别乱看,没错,那个人就是我!这本书真的好好看啊,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简介写完了啊啊啊啊啊啊···本文QQ群号:52165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