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7600000015

第15章 百时屯(2)

一九三五年,庙里的泥神像年头多了,往下掉渣,不好看了。有几个人来俺家,找爹娘商量重塑神像,爹娘同意了。

①前出厦:瓦房房顶往前伸出一块,两边有墙,前面没墙,可以防雨,方便晾晒东西。

②穿靴戴帽:对一种房子的形象说法,这种房子底部和上部是砖墙,中间是土墙。

百时屯出几个人,到各家各户齐①粮食。人口多的十斤,人口少的五斤。家里穷的,免了。齐粮的拿着两个升,都是用木板做的,大升正好十斤,小升五斤。

那时候,刚收完麦,齐粮全齐小麦。爹写了很多纸条,拿十斤粮的给他个十斤的纸条,拿五斤粮的给他个五斤的纸条。

这粮都愿意往外拿。粮食齐上来了,百时屯人都到庙门前烧香磕头,领头的说:“各位神仙,您老人家去杨庙住几天,把您的衣裳做好,您再回来。”杨庙离百时屯二里多地,是个大庙院。

一炷香着完了,大家开始往外搬泥神像。大神像得几个人抬,小鬼、小判子,一个人搬就行了。泥块和碎土,用抬筐往外抬。泥胎和碎土,直接填到百时屯的坑里。

泥像扒完了,剩下西南角一个小橛子,换了十多个人,谁也拔不下来。这次塑神像,爹是领头的,干活儿的来找爹。爹说:“俺去看看。”爹踢了两脚,就把小橛子拔下来了。

齐上来的小麦,多数换成钱,人工钱、料钱都从这里出。塑完神像,剩下些钱和小麦,百时屯就在庙前搭个大棚,都来烧香磕头,叫去杨庙的神都回来受香火。

①齐:收。

塑完神像,修完庙,得吃顿饭,俺那儿叫“吃舍”。

吃舍在庙门前的台子上,大家都拿着纸条来领饭。拿十斤小麦的,领四个馒头、一二大碗①菜;拿五斤小麦的,领两个馒头、一大碗菜。庙台子上放着几排卸下来的门,各人找各人的地方,饭菜搁在门上,蹲在地上就吃了,也有的站着吃,还有走着吃的。

吃完饭,把庙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就都回家了。

①二大碗:二号大碗。

庙台子

百时屯有个十字路口,庙台子在西北,俺家在西南,跟庙台子就隔一条路。

冬天,老家屋里没有屋外暖和。没活儿的时候,百时屯的男人都爱到庙台子晒暖,就是现在说的晒太阳。庙台子是庙前面的土台子,比路面高出两尺,五六间房子的空场。只要不下雨不下雪,庙台子上天天都有很多人,有说笑话的,有讲故事的,有看闲书、念书给大伙听的,还有说张家长李家短的。谁家生气打架受委屈了,也去庙台子说,叫大家评评理。

老包天天都到庙台子卖东西。他的筐又长又扁,自己编的,里面放着洋烟、烟丝、落生①、糖疙瘩、糖稀,天冷了还卖糖葫芦。庙后边就是小学校,他卖东西不用喊。

老包的筐里有两只大玻璃碗,碗上有盖,一只装糖疙瘩,一只装糖稀,都是他自己用白糖熬的。熬得差不多了,装到碗里就是糖稀;再熬一会儿,放到抹好油的木盘里,晾一会儿,切成小块,就是糖疙瘩。

①落生:花生。从前的学生带钱的很少,有几个带钱的,买几块糖疙瘩,他们更爱买的是糖稀。谁买糖稀,老包就挖一块,把糖稀往两根秫秸秆上一缠。孩子拿到手里,把两根秫秸秆分开一拉,糖稀拔出丝来,他再接着往秫秸秆上缠,接着拉。没有秫秸秆,老包就把糖稀缠在两根苇子秆上,除了拉丝,用苇子秆还能吹泡,玩够了再吃。

有一次,娘给俺一个铜板,叫俺去买落生。老包收下铜板,给俺称了落生,俺扯着衣裳大襟,兜着回家了。娘说:“这大铜板太不值钱了,才称半斤落生。”

没过多长时间,老包不要铜板了。日本人发下来联合票子,俺们叫日本票子,老包开始收日本票子。

老包姓时,岁数不大,才二十多岁,小名叫包,大家都叫他老包。

刨落生的时候,他买了落生,嫩的煮成五香落生,成实的晒干自己炒,卖炒落生。

天凉快了,他起早做豆腐,用木轱辘车推着叫卖。

有人说:“老包发在庙台子。”

老包说:“小本生意,能发啥样?”

冬天夜长的时候,有卖包子的、卖羊肉汤的。吃完晚饭,待上一会儿,他们站在庙台子上喊:“热包子——刚出锅的热包子!”“羊肉汤——开锅的羊肉汤!”喊一阵子就回家,等生意。这两家生意都挺好,天天卖完。庙西有一家卖炸鱼和糟鱼的,里面不知道搁了啥东西,刺和骨头都是面的。放家里腥味大,他白天把鱼拿到庙台子上卖。

庙台子东南边有棵榆树,碗口粗。男人干活儿回来,都习惯在树下歇歇。

百时屯时家有个闺女,婆家在任店。大年初二,小两口回百时屯拜年,拿了一箢子礼,她爹单单把肉留下了。

那时候有句俗话:“留闺女的肉,闺女回家瘦。”闺女回到婆家,婆婆掀开箢子看,少了肉,不愿意了,丈夫也不愿意了。娘儿俩都说了些难听的,“穷死了”“没吃过肉”。

时家闺女说:“你们都别生气了。今儿晚了,明天俺起早上百时屯,把肉要回来。”

丈夫说:“你敢上百时屯要肉,俺打断你的腿!”

这块肉就两三斤,娘儿俩没完没了找事。娘家这块肉还没吃,时家闺女上吊死了。

娘家知道,闺女是为了这块肉死的。女婿来跪门,丈母娘又哭又骂,老丈人用这块肉打他的脸,谁讲情都不行,就用这块肉打。打累了,没劲了,把肉一扔,放声大哭。

这块肉,时家人一口没动,就挂到庙台子旁边那棵榆树上了。

三四天以后,在庙里住的二瘸子,到邻居家借了长竿子,他把肉整下来,煮煮吃了。

郭寺

百时屯庄外东北方向有个庙,叫郭寺。郭寺就三间砖瓦房,离百时屯一里多地,离贾楼也一里多地。

一进庙门有个坐像,很大一尊神,俺不记得是啥神了。神像下面,是不到三尺高的神台子。神台子下面塑了一圈小人,都用肩膀扛着神台子,个个累得龇牙咧嘴。

俺那儿把这圈小人叫“扛神台子的”。平常,看见谁干活儿累了,就会有人说:“你看你累成那样,好像扛神台子的。”

东西两边还有两个神台子,东边神台子上有九个泥像,西边神台子上也有九个,这是十八罗汉,一个人一个模样,一个人一个动作。

听俺娘说,塑十八罗汉时,百时屯的人都不敢去郭寺。谁要是在郭寺待一个时辰,塑神像的就把这个人的体形和模样塑到十八罗汉身上。百时屯的姜继修不懂这个,他去郭寺看热闹。十八罗汉塑好后,就有一个跟姜继修一模一样。百时屯的人谁看了谁笑,说:“这不是继修吗?”

郭寺后面是乱丧岗子,百时屯和贾楼的小孩死了,都用谷秸包上,再用绳子一绑,扔到郭寺后面。

那时候,女人冬天生孩子,也是坐在坯头上。孩子从娘肚子里热乎乎地出来,生到冰凉冰凉的地上,容易受风,十个孩子能活下来五个。

百时屯有户人家一胎生了八个孩子,早产,一个没活,男人用粪箕子扛出去,没用谷秸包,也送到郭寺后面。经常听说狗在郭寺后面抢吃死孩子,打架。俺家的狗也去过一回,回来就吐。

有一次,三哥和邻居孩子去郭寺后面的林柳趟子①里抓蝈蝈,俺也跟去了。那年俺六岁,是秋天,俺一眼就看见寺庙后面乱七八糟的谷秸,谷秸里的死孩子没了。还有两个死孩子包在谷秸里,狗还没来吃哩,把俺吓坏了。现在做梦,有时候还去郭寺后面呢。

十岁那年,俺得了伤寒病,四十多天没吃过一点儿粮食,就吃点儿水果,一天一夜能喝两壶水。到了济南,爹抱着俺坐洋车看病。济南的马路上光溜溜的,啥都没有。

俺回家跟娘说:“要是在百时屯,俺死了,把俺扔到郭寺后面就行了。俺要死在这儿,往哪儿扔啊?”

娘是个不爱哭的人,俺的一句孩子话,把娘说哭了。

郭寺一年有一回庙会,在正月二十一。会上人很多,十里八乡的买卖人都往一块儿凑,卖啥的都有,卖吃的头一天得把锅灶支好。

①趟子:成行的东西。

有几年,庙会上唱大戏,正月二十一开唱,连唱四天。庙会上唱的戏都是还愿的戏,俺那儿叫“愿戏”。这样的戏,锣声响起,先出来一个戴面具的人,他不说也不唱,这个人叫“家官”。他拿着神仙杪走一圈,这叫“亮台”,那个神仙杪就像蝇抽子。家官亮台,看戏的就知道这是愿戏。他回去了,才开戏哩。

唱戏之前,提前几天搭戏台子。知道了信儿,有大车的人家,就把大车拉去,提前占地方。庙会那天,戏台子前的大车都摆满了。俺家也把大车拉去,把牛牵回家。那时候的大车四个轱辘,都是木头的,坐在上面稳稳当当的,一家人都坐在车上看戏。

后来,郭寺的神像扒了,庙还有,常有人干活儿累了,到庙里凉快去。

后来听说,庙也扒了。

锅屋

老家人管厨房叫“锅屋”,东北人管厨房叫“外屋地”。东北的外屋地可比老家的锅屋强多了。两边的锅差不多,都是大锅,有八印①的、十印的,人口多的用十二印,六印的就算小锅了。用四印小锅的,多数是绝户。

两边不一样的是,老家的锅屋没烟囱。

没烟囱咋跑烟?从锅门跑呗,连烟带灰都从锅门往上蹿。时间长了,锅屋棚上都有污油灰,滴答滴答往下落。污油灰就像现在的石油,滴到衣服上洗不下来,滴到头发上,头发梳不开。女人做饭的时候,头上都顶块家织布的手巾。

冬天还好,有灰有烟,锅屋不热。晴天也好些,有干柴,烟都往上去,贴着棚顶走,离地半人多高没有烟。女人在锅屋猫腰走,不呛。连阴天就不行了,柴火潮湿,锅屋里都是烟。做完一顿饭,呛出不少眼泪,鼻涕里都有灰条子。到了大热天,做饭更受罪,老家的大锅门一尺半高、六七寸宽,烧锅烤得脸疼。

①印:锅的容积。

大牛家媳妇懒得做饭,她不愿意进锅屋受罪。甜瓜下来的时候,大牛家的晚饭就是甜瓜。就为做饭的事,两口子经常打架。

有年冬天,大牛家早饭是多半锅糊涂粥,两口子又吵起来,大牛抱起来媳妇,放到糊涂粥锅里。刚放进去的时候,媳妇说:“俺不活了,俺就死在这锅里吧。”

等棉衣服热透了,疼得受不了,她想出来出不来,粘在锅里了。四个孩子都小,谁也帮不了她。

过了好长时间,孩子才喊来邻居,把她从锅里拽出来。邻居帮着脱衣服查看,这媳妇腰上、屁股上、大腿根上的皮都掉下去了,疼得她吱哇乱叫。有人给娘家送信,娘家把人接走了。

大牛没爹没娘,家里的四个孩子,最大的才八岁。媳妇走后,他又当爹又当娘,天天都得进锅屋做饭,累得黑瘦黑瘦的。

在娘家养了一年伤,大牛媳妇能下地走了。岳母把媳妇送回来,跟大牛说:“俺把人给你送回来了,俺是可怜这四个孩子,他们不能没娘。你俩要是再打架,俺就把闺女接走,再也不叫她进这个家门。”

从那以后,不管媳妇做不做饭,做啥饭,大牛两口子再也不打架了。

热死人

俺小时候,老家的天比现在蓝,太阳射出来细细的光线,一条条的,俺看得很清。那时候的夏天比现在热得多,女人在家,一遍一遍洗上身和腿;半大小子扎到水里不出来,一天天在水里泡着。

那些年,俺年年都起热痱子,头上、脸上、脖子上、前胸后背上、手背上都有痱子,刺痒得难受。大个痱子上有白顶,里面像有脓似的。出完痱子以后,都得褪层皮。吃奶的孩子痱子更多,更遭罪。

大热天,在太阳底下时间长了,还得夜盲眼。百时屯很多人得过夜盲眼,一到天黑,啥也看不见了。后来听说一个偏方:吃肝。不管啥肝,吃了就见效。第二天再吃,就全好了。

最热的时候,百时屯两年热死两个人。

一九五四年夏天,百时屯有个人去西洼割麦子,西洼离百时屯三四里地,他在回来的路上热死了。晌午天气热,太阳暴晒,这三四里地一棵树、一个水坑都没有。

第二年热死的,是外庄来的卖瓜的。

爷爷拉车,孙子推车。孙子说:“爷爷,俺渴了,你也渴了,咱俩坐在树底下凉快凉快,吃个瓜呗。”

爷爷说:“咱不能吃瓜,推来的瓜都是好的,还得换钱呢。今儿回家,咱吃那些歪花出把儿的瓜。咱也不能凉快,天热,咱卖瓜才快哩。你要是渴了,到谁家找点儿水喝吧。”

孙子到人家找水喝,回来一看,爷爷倒在地上了。孙子连哭带喊:“爷爷,你醒醒,你醒醒!”

外人看见都跑过去,孙子说:“俺爷爷这是热的。”

百时屯人有的端来水喂,有的给老头洗脸,晚了,老头断气了。

那年俺家也种瓜,种瓜的多,不好卖。老头热死的第二天,俺大哥推着木轱辘车出去卖瓜,侄子继川在前面拉车。

大哥说:“小儿,咱车上的瓜你拣好的吃,不好的瓜咱卖便宜点儿,咱别热死了。”

外扒户子

以前,百时屯有三大姓,一个姓的都住在一块。姓庞的住东南,姓姜的住东北,姓时的人多,住西南和西北。

哪家闺女死了丈夫,在外面过不了,就带着孩子回娘家住。哪家没儿子,就招个养老女婿过日子,生的孩子跟着女婿姓。三大姓以外的这些人,百时屯人叫他们“外扒户子”,低人一等。

庄稼长起来,小偷上地里偷,专偷外扒户子的庄稼,连偷带祸害。

郭家的场院跟俺家挨着,中间隔一条小道,他家的麦秸垛哪年都有人放火。

孩子们在一起玩,外扒户子的孩子也受气。要是打起仗,百时屯的孩子就说:“你一个外扒户子,还想反啊?”

不光百时屯,别的庄也这样。俺妹妹的婆家在董官屯,有个董家的闺女死了丈夫,领着三个儿子回到娘家。后来,董家的闺女改嫁,这三个外姓孩子在董官屯受气,想改姓董,老董家的人说:“想姓董,得免一辈。”比方说,他们本来是侄子辈的,姓董以后就变成孙子辈。

同类推荐
  • 感悟友情:知己难遇的86个情感追忆

    感悟友情:知己难遇的86个情感追忆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是鲁迅赠给瞿秋白之辞。在艰难困苦之中,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与自己患难相扶的真朋友,实乃不易。友情是朋友心中的一份真诚,是朋友之间的一份信任,是朋友眼中的一丝鼓励。如果友谊如船,那么书中最感人的友情故事和心灵小语则是友情的双桨,只有用心体味,才能使它们和谐的摇荡,才能推开层层波浪载着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 泥土哪去了

    泥土哪去了

    南帆的散文随笔因兼具学者、批评家、作家之长而独具一格。细节和史料齐飞,逻辑和见识共舞。文笔丰满润泽,风格洁净从容,以含蓄克制显深长韵致。虽是选集,却因涉及诸多层次侧面而自成格局。《泥土哪去了》是南帆最具代表性、精粹汇集的散文集子。南帆作为智性散文的代表,有评论家曾认为“读南帆,知余秋雨之不足”,此“不足”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对南帆散文极富理趣、哲思又丰满润泽的褒奖。在此集中,《泥土哪去了》《机器之瘾》等篇呈现出了一个敏感睿智而又不失理性之思的现代知识分子与现代文明发展的多维对话;《一个作家的社区生活》等篇又似作者与自己开展的一场推心置腹地深度对谈。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作家杨献平有多年在大漠生活的经历,作品内容纵横捭阖,横亘古今,分“少年事”“乡村传”“大地上”三辑,有现实生活的写照,有历史的眷顾;语言叙述大气磅礴,绵密而奇异,对读者有强烈的冲击力。杨献平的很多文字,是他在巴丹吉林沙漠生活、幻想、品尝、践约与撤离的产物,也有短暂外行的某些见闻及发现,当然还有对生身之地、少年往事、乡村现状及熟稔事物的描述和追忆。
  • 舍檐低语

    舍檐低语

    由著名作家衣向东作序并题写书名,由丛书主编著名作家纪广洋作序。全书收录发表过的作品约70来篇。内容清新隽永,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电器娘养成计划

    电器娘养成计划

    夏悠然原本的生活被一群电器娘乱入了,窝草?电器娘是什么鬼?乱入又是什么鬼?夏凝冰,“我会一直保护好小然的。”绯玥,“别像个娘们一样。”。。。。。。
  • 逆天浴血

    逆天浴血

    宇宙洪荒,天地玄黄,在这片大陆上,人类不信别人,不礼佛、不拜//只信自己,古兽、妖、神、鬼横行大陆!主角却屠神、戮鬼、弑妖、踏上修仙一途!
  • 世纪新星

    世纪新星

    父母双亡的刘宇只想过一个简单幸福的生活,但生在这样一个强者为尊世界,刘宇也只能变强点,再变强点......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33条负面情绪转化法则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33条负面情绪转化法则

    心情会影响人的思维和言谈,反过来,语言也能作用于情绪。说话方式变了,心情就会改变,想法也变得积极乐观起来。别再自责、自我批判,用积极乐观的语言表扬自己一下吧!宣泄情绪,放松心灵,弱化内在信息,你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例如,无论你是复印完了一份材料,还是成功地签下3份合同,都可以充满热情地对自己说:“搞定!”让成就感为你的一天画上完美的句号。
  • 断思槿

    断思槿

    【本作品断更中,暑假见!】她,在这个社会生活的很不辛。在一场车祸中快要被车撞死的她遇到了一只帅气的土地公公,而且还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不知道什么鬼的地方,她又遇到了使她头疼的两个富家公子。她会怎么和他们相爱相杀呢?“嫡晟,我问你。你说,怎么样算是喜欢一个人?”“。。。。。。凭你自己的感觉。这我不知道。”“她脾气不好,还是我家的丫鬟,我怎么会喜欢上她?!”“这位公子请喝茶。”某女恭恭敬敬的递上茶杯。“喂,姑娘,我看上你了。咱们找个吉日拜堂吧。”某男笑着望着她。她默默喝了一口茶,然后全吐到了他脸上。“嫡陌,你个大混蛋!”
  •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怎样提高学生的文章写作能力呢?这个问题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的语文教师同时也困扰着许多学生家长。文章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非常重要,本书为学生讲述了很多写作方面的技巧、方法。如“创新带来陌生化效果”、“写作的主题要创新”、“写作的思路要创新”、“叙述的技巧”、“开头引人入胜,结尾耐人回味”、“语言要富有表现力”等。希望能对学生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 界局

    界局

    小说简介:天地为棋盘众生皆为子,谁是执棋之人,谁又是局中之子?王慕凡是天命变数?还是因果循环早有定数?
  • 恨无痕

    恨无痕

    恨,这世上为何无我的痕迹!你,又为何,能名传千古!(本故事纯属虚构,切莫当真,如有雷同,算你抄我。)
  • 凡人修仙之长生不死

    凡人修仙之长生不死

    碧海青天,一个普通人很难看透生死,当长生不老有迹可循时,没有人能抵抗它的诱惑。红旗下长大的少年,来到凡人的世界里。我不想死,我只想好好的活着。变身小说,不喜勿入。嫁人流。